《狼和小羊》评课稿

时间:2024-09-23 22:10:27 稿件 我要投稿

《狼和小羊》评课稿7篇

《狼和小羊》评课稿1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 这篇寓言寄寓意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据理反驳中,逐步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许海云老师在本堂公开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儿童话,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在感悟第一次对话时,许老师利用课件,通过展示狼和小羊所在的位置,来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又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许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这使得教学过程很自然,很流畅,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认识。许老师在教学中紧扣狼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和不讲道理;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在教学中许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还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解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通过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在课文结尾许老师还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给孩子们设计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狼和小羊》评课稿2

  对于《狼和小羊》这样耳熟能详、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怎样让二年级的孩子读懂这个故事呢?其实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孩子最终都能明白这个故事。但是小学课堂的宗旨是什么?我浅显的认为是“有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为之重要。

  两位老师都营造了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让孩子通过读、演的方式,体会狼和小羊的心境,从而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年级的孩子萌萌的,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会不断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天真的回答。胡老师一边听着孩子的回答,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狼和小羊在小溪边的.场景,让学生自己上去贴狼和小羊的头像,从而分辨出上下游的位置。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懂得了狼是故意找小羊碴儿的,又让学生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另外,两位老师都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不然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一堂课40分钟,他们的注意力是无法一直集中的,需要教师变着花样“哄”。

  课堂的趣味性,不仅仅是转变不同的教学方式,还要求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语言美、动作美等。

  两位老师丰富多彩的神情变化,亲切悦耳的声音,无疑是最感染孩子的。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老师们都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都是美滋滋地坐下去。相比而言,我的课堂就过于严肃与枯燥,孩子们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原因,也是我需要反思与改正的。

  课文省略了故事的结尾,留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可以编出更精彩的故事来。两位老师都将这一教学过程放到了下节课中,没能看到,还是有些可惜的。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听了老师们的课,受益匪浅,我也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堂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喜爱。

《狼和小羊》评课稿3

  主持人:各位领导,你们好!

  我们惠丰小学的校本研训是通过“进头脑、进课堂、进活动”三个层面来实施的。进头脑,就是要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校本研训的重要性,必须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进课堂,是强调校本研训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结合,注重实践、寓培于研、研训一体。进活动,是要让校本研训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搭建平台使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合作,在交流中推进校本研训。

  这几年我们每一学期都进行“两课”活动。首先进行“平行课”。即每位教师都必须参与的同讲一节课活动。由各教研组自选课题,集体备课、人人讲课、相互评课,进行教研组内的教学比评。其次的“结晶课”活动,是由各教研组推选出能展现本组教研成果的结晶课向全校汇报。向听课教师说课,对讲课教师评课,形成以“讲、听、说、评”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教研模式。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而且大家在教评相长中,彼此学习,共同分享了教学经验。

  刚才陈辉老师所做的这节课就是由他所在的语文组推选出的一节“结晶课”,下面就由他们组的成员及教研室、教务处的教研员进行评课。

  评课程序是这样的:首先由陈辉老师介绍一下他的教学设计思路;其次,教研人员针对这节课谈看法;最后总结发言。

  我们也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能参与我们的评课。

  陈辉:谈教学思路(略)

  秦秀丽:在听陈辉老师讲授《狼和小羊》一课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也越好。”而陈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达到这一不期而至的效果而做的努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陈老师是这样来做的:

  (一)导课:半个故事创设情境

  导课时,陈老师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半个故事,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地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这一情境的创设,与直白地对学生说:“意听讲,注意看书,看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相比,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板书:贴画创设情境

  讲课时,陈老师边讲故事边用娴熟的笔法板画,活活泼生动的简笔画,配以狼和小羊的贴画,把学生带到了那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带到了那条清澈的小溪边,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不知不觉入情入境,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读文:音乐创设情境

  在教师范读课文和学生默读课文时,教师有意地用音乐来渲染气氛,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情境。在轻音乐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按老师的要求,闭眼,听读,想象,可以想得出,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精神、思维、情感都集中到了听觉和感觉上,他们会不知不

  觉地入情入境,用心去体味文章。从而达到了学生在没有意识到教师的意图下,感知课文,感悟课文的目的。

  (四)结束:创设问题情境

  文章结束时,教师身心地投入,做了一个精彩的结尾,教师表演狼,学生为羊,师问:这时狼扑向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有的学生甚至做出了害怕的动作,学生仿佛真的到了要被狼吃掉的危险境地,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激情高涨,回答问题各抒已见。

  总之,由于教师善于使用各种方法,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老师教得得心应手,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期而至。

  宋晓红:《狼和小羊》这一课的教学特点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以读促学。可以说是“读”占鳌头。陈老师的“重读书”,完全不同与传统旧式的重复单调读书,可以说有质的区别。

  首先,这节课读书的形式灵活多样,符合三年级小学生活泼求新的性格,能激起孩子们“我要读”的热情。其次,这节课的读书把课文内容角色化,完全适应了八、九岁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学生为学课文而读书的被动意识,而激发起孩子们主动体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语言的兴趣。像刚才的分角色读、找出狼和小羊的话来读,都会在学生脑海中引发一种情境创设,刺激学生大脑,活跃学生思维。

  再一个就是陈老师在安排每个读书环节时,既考虑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又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的高度是循序渐进,把每个问题都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稍有难度,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如一开始的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看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自由读时就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到后来的小组读、分角色读要求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在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以后,学生已经基本能正确、通顺、流畅地读课文了,但为了更好地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陈老师又在最后安排了表演读这一环节,这一读把读书又推向一个高潮,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为了表演得像,他们要酝酿感情、得提炼词语、得组织语言,使原来的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达到熟能成诵、自能语文的效果。从一开始的自由读,到后来的表演读,这是一个消化、吸收、内化、转化的过程。

  杨吉祥:刚才几位老师从教育技术层面谈了谈陈辉老师的课。讲得很好。我主要从教育思想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既是寓言,就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这个故事里,小羊年幼天真,狼凶恶残忍。小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者,而狼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强者。整篇课文就是一个狼不断找茬,小羊无计可施的过程。我从这篇课文里读到的不是戏剧化的冲突;而是惊心动魄的'、弱肉强食的惨剧。对弱者,我们应有足够的同情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挖掘出这一点。让这一点明朗化。而不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也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我以为,对事物和人善恶、美丑、真假的判断和取向就是价值观。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什么呢?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做人的道理。

  现在,家长对孩子进行的“防卫”教育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以至于孩子们连应有的同情心也丢掉了。同时,引出一个命题,那就是生命教育。对生命要重视,要珍爱,而不是漠视。刚才有个学生讲,拿一把刀,把狼的肚子拉开,怎么怎么样。我们听了感觉不舒服。为什么呢?太残忍了。从一个小孩子嘴里讲出这样的话来,我认为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是教育的遗憾。

  这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跟大家共同探讨。

  代晓伟:杨老师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些内容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况且,让这么小的孩子承受这么严重的话题,岂不太不相符合了吗?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有效化。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

  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要具体,让学生有清晰的认知。这样,他们才能更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四)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五)教学指导方法化。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论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六)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陈辉老师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谢谢!

  杨吉祥:我这样对课文进行解读,大家有什么看法吗?我这样解读行不行?

  众人:可以考虑。

  马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学生的读书实践。读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师应作为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有层次地安排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对话式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序、有质地推进。陈辉老师的《狼和小羊》这节课充分地体现这一点,他在教学中运用他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在学生反复不同形式的读中引导,对话,交流,使课堂气氛轻松自然,学生感悟理解至深。

  新课程改革坚持学习的实践性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知主体的活动。陈辉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单纯地一味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读、引、悟,使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理解“嚷”字的时候,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意思就是大声叫喊,而在学生认知主体的活动中,谈话交流中让他们领会并能表演,这实际上正是新课程要求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再比如,他在最后课文结束时,创设的一种情境,自己扮作狼,恶狠狠地扑向面前这群可爱的小羊,你们作为小羊会怎么办?一种情境,一个问题把学生带入到生活实践中,学生很自然地开始想办法面对坏人,或智取或想法自救。这更体现了新课程坚持学习的实践性,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不足之处:陈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和力强,生动活泼,但启发性语言还有些不够,针对学生回答困难时,启发调动的语言还稍欠缺,有点显得急躁,在今后的教学

  中要尽量避免,逐渐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成熟,更完美。

  裴德忠:刚才各位老师对陈辉老师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虽然是仁者喜山,智者乐水。有一位哲人说过“因为缺陷而完美。”陈辉老师这节课也有可挑剔的地方。语文教育到底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言和知识。杨吉祥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为我们下一步的校本研训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最后,我想用下面四句诗来结束我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启迪:

  听歌新翻杨柳枝,

  更吟别韵桃李诗。

  踏歌不尽心头语,

  前路再和千首词。

  短短评析,匆匆而就,不妥之处,敬请惠正。

  主持人:大家的发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对陈辉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精到的评价,也提出了不足的地方。并且提出了我们以后要研究的方向。关于寓言课如何解读,怎么教,我们在下次研训中继续讨论。感谢大家的参与!再见!

《狼和小羊》评课稿4

  听了陈老师的《狼和小羊》,受益匪浅。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张老师在本堂实践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儿童化,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这节课紧紧扣住了“找碴儿”这个关键词语来进行教学,分成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就“找碴儿”这个词语正音,读好儿化音。第二步,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狼找了哪些碴儿。第三步,再读一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找碴儿。思路非常的简单清晰,利于学生的理解。

  一、通过观察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

  在感悟第一次对话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小溪图,让学生观察狼和羊的位置,来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又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陈老师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狼共找了几次碴。这使得教学过程很自然,很流畅,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认识。

  二、住“人物”特点展开教学

  陈老师在教学中紧扣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通过学生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

  一点不成熟的建议:课文结尾出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要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而不能把一些可能性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给孩子们设计这样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另外,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要配合老师,更多的是老师要和鼓舞学生,陪伴学生一同进入课堂,感悟课文,要会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自己的状态。

《狼和小羊》评课稿5

  9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听了袁**老师一节校本教研课,优点很多。

  1、重视字词句教学。

  这一环节袁老师主要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读课文,以及时纠正同学的错误。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高,实效也大。

  展示交流部分,在检测一、二类字时,主要采取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领读及自主强调字音。随后请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及时的'评价,与此同时,她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识记。

  2、指导书写

  这一环节,她把生字归类,主要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孩子们开始互动——你说、我讲,由于孩子们已经有所书写的巧方法,所以又呈现出自主、互学的态势。随后老师进行范写,孩子们仿写,达到了预设。

  课堂上,老师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评一评,比一比,说一说,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形式,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等,让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为学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堂课袁老师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做法,学生领会效果较好。

《狼和小羊》评课稿6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姚老师在本堂实践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儿童话,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一、通过观察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

  在感悟第一次对话时,教师利用课前画好的小溪图,通过贴狼和小羊所在的位置,来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又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姚老师充分利用图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这使得教学过程很自然,很流畅,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认识。

  二、住“人物”特点展开教学

  姚老师在教学中紧扣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通过学生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

  一点不成熟的建议:课文结尾出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要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而不能把一些可能性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给孩子们设计这样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狼和小羊》评课稿7

  《狼和小羊》是第三册中第10课,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黄老师在第一课时的课堂结构大致如下:首先,以听叫声,看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引出狼和小羊,并且点出狼的本性是凶残的。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多遍,达到读准字词音,读通字词句,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导课时,陈老师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半个故事,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地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这一情境的.创设,与直白地对学生说:“意听讲,注意看书,看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相比,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在读书过程中,黄老师在安排每个读书环节时,既考虑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又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的高度是循序渐进,把每个问题都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稍有难度,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如一开始的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看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自由读时就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到后来的小组读、分角色读要求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建议:

  (1)学生读书时要提醒捧起书来。学习生字时在组词、读书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缺少造句这个运用,没有小组合作,后面的总结应让学生先说老师最后揭示。

  (2)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加灵动一点。

  (3)在识记生字字形方面,也可以为一些形声字编口诀,如“脏”字可以说成“月字旁,庄字边,脏脏,弄脏的脏”。这种方法不仅识记了字形,还知道了生词,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狼和小羊》评课稿】相关文章:

《狼和小羊》评课稿04-12

语文《狼和小羊》评课稿09-04

《狼和小羊》评课稿(7篇)07-31

狼和小羊评课稿(通用4篇)06-08

《狮子和鹿》评课稿09-06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10-14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09-19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06-18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06-21

《消化和吸收》评课稿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