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评课稿
《惊弓之鸟》评课稿1
展茅中心小学庄燕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主线分明,层层剖析。
庄老师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更羸的本事,那本事是什么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寻求答案。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质疑,明白更羸的本事,层层深入,跌宕回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自然水到渠成。
2、重视朗读,以读悟情
在学习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时,庄老师紧紧抓住魏王的语气,由惊讶到佩服,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魏王才会不相信,而看到更羸真的把大雁射下来时是非常佩服的。学生动情地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觉很好,我感受到孙老师平时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读得好了,才能懂得更多。
3、巧用课件和实物,加深印象
在进入课文前,庄老师播放课件“弓”和“大雁”,让学生说说对弓的了解。学生说出了弓的组成部分,有弓、弦、箭组成,这对后面学习更羸只拉弓,不用箭作好了铺垫,使学生更能精确地理解。如果庄老师介绍大雁时说大雁是一种热情十足,能够与同伴互相鼓舞,互相鼓励的群居鸟类,这会学生明白正因为这只大雁离开了同伴,所以心里才会更加害怕,也才会叫得悲惨而使更羸能够明确判断,这样的铺垫更合理。
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这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听了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惊弓之鸟》评课稿2
3月27日听了毕xx老师讲的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一课,最大的感受是:毕老师在备课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整体上看毕老师这节课比较流畅,整个教学环节比较紧凑,课堂效果比较好。
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课堂导入比较有趣,通过看图认识弓和弦,揭示课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教学中,毕老师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为什么“嘣”的一声能置大雁于死地?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处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寻求答案。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质疑,明白了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
毕老师要求同学们初读课文就提出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并把这三到写在黑板的右侧。同时在检查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问学生在读课文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由文字想到了描述的画面,想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想到了课文描述的顺序。毕老师评价学生真正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后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时,由对话分析人物的语气,毕老师再次评价学生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另外毕老师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同时这些学习方法落实的很好。
三、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
毕老师不仅能准确把握课标理念,而且吃透了教材;不仅能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能把握重点;不仅教学方法灵活,而且课堂脉络清晰。毕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惊弓之鸟、信不过、悲惨、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毕老师让学生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告诉学生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意思也是不同的,如:“惊弓之鸟”的“惊”和“大吃一惊”的“惊”。理解“信不过”的时候。毕老师让学生读句子“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让学生仔细看魏王说的话,是两个问号,读出语气并明白魏王为什么信不过更羸说的话。理解悲惨的时候,毕老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悲惨,同时学生也很容易地理解了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的意思。
四、重视朗读,以读悟情
在学习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时。毕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紧紧抓住魏王的语气,由惊讶到佩服,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魏王才会不相信。而看到更羸真的把大雁射下来的时候,是非常佩服的。学生动情的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觉很好,而且毕老师在指导怎样读好人物的对话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如:看标点,看提示语,读准语气,让我感受到毕老师平时很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
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毕老师在让学生找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原因时,抓住重点段落第九自然段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讨论中明白更羸善于观察,勤于分析,所以才会有如此本领。在学习这一段时毕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将果因关系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一个特点。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毕老师利用简洁的板书进行引导,然后在强化训练因果关系的句子。毕老师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段落,围绕更羸,分析射下大雁的原因组成,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在本节课教学中毕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还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同时出示一个思考选项题“是谁害死了大雁?”,这两个环节的教学都属于课后的延伸拓展环节,因时间问题,显得有点仓促,我个人感觉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就是课堂容量偏多了一点,可以考虑适当减少。
以上只是我自己浅显的一些个人认识,请各位老师指正。
《惊弓之鸟》评课稿3
有幸看了录像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一课,确实让人领略了课堂教学“真”与“实”的深刻内涵。且不说教学流程设计的丝丝入扣、入木三分,也不说填空扩句式训练方法运用的纯熟自然、匠心独运,单说他那令人耳目一新的鼓励艺术,就使他身上透着股让人着迷的魔力,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竟是如此的快乐?
一、正面表扬,促进训练
正确运用正面表扬一方面可以使被表扬的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同学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在贾老师的课堂里有“读书最投入”“最有悟性”“写字最端正”和“最聪明”的同学,也有赞许的微笑在竖起大拇指中无声的表扬。请看下面教学片断:
师:你读书基本功扎实、有悟性,请你读一遍更羸对大王说的话,好吗??
(生读得很流利,读出了更羸得意的语气。)?
师:的.确不同凡响。但请想想魏王是谁?更羸又是谁?他能这样跟大王说话吗?
(生若有所思,少顷心领神会,请求再读一遍。)
生(讨好地):“大王,(师插话:“有味儿!”)我不用箭,(师:“好!”)只要拉一下弓(师:“注意了!”)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师幽默地:“你拍马成功了!”)?
众哄笑……
如今许多教师为体现教学民主,缺少针对性的空泛的鼓励比比皆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却耐不住咀嚼。在这个片断中,教师的鼓励不是对学生廉价的施舍,而成为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推进剂,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样的鼓励才是学生所珍视的,才是有效的。
二、引导交往,走向生活
如何将课堂“还原”于生活,使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自觉运用语言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创设自然和谐的生活情境。贾老师在学生练写“羸”和“郊”这两个生字时表扬一位学生“人漂亮字更漂亮,写每个部分时都想着别的部分。”并且微笑着伸出手去说:“你好!”这位学生一怔,竟不知所措。抬起头,看见贾老师正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她。她终于迟疑着伸出手来,怯怯地说了一声:“您好!”贾老师又向另一位学生走过去,话锋一转“你写字速度真快!”这位学生随即主动地和贾老师握手,极有礼貌地说:“谢谢!”大家都会心地笑了……在对话中,贾老师无论是朴实的话语还是温和的目光都透出让人感动的真诚。他以自己的真诚唤醒了学生的真诚,使学生享受到课堂的愉悦,从而树立信心,学会交往,走向生活。
三、呵护心灵,重塑自我
教学理念引导教学行为。贾老师善于捕捉学生极其微小的闪光点加以呵护,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他能在学生将六个生字读错三个时表扬他“把六个生字读对了一半!”他能在学生将“杨”组词为“扬州”引发讥笑时一本正经地肯定她说得不错,只不过话还没有说完呢。当这位学生在他的鼓励下终于说出“杨是扬州的扬去掉提手旁换上木字旁的杨,杨树的杨”后,台上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还能在一位女同学站起来由于紧张而读不连贯想放弃时及时肯定“你的音色很美!”使她终于鼓起勇气读下去。贾老师正是及时地给学生提供一根杠杆,一个支撑点和一份勇气,使课堂成为学生重塑自我的精神家园。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孩子们眼中,他是一位宽容慈爱的爷爷,又是一个会变“戏法”的大朋友。鼓励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他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乃至细节背后,洋溢着对孩子们融融的关爱。他的课堂里流淌着真诚,充盈着幽默,浸润着理性,放飞着梦想……
《惊弓之鸟》评课稿4
潘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主线分明,层层剖析。
潘老师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更羸的本事,那本事是什么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寻求答案。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质疑,明白更羸的本事,层层深入,跌宕回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自然水到渠成。
2、重视朗读,以读悟情
在学习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时,潘老师紧紧抓住魏王的语气,由惊讶到佩服,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魏王才会不相信,而看到更羸真的把大雁射下来时是非常佩服的。学生动情地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觉很好,我感受到潘老师平时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读得好了,才能懂得更多。
3、巧用课件和实物,加深印象
在进入课文前,潘老师板画“弓”和“大雁”,让学生说说对弓的了解。学生说出了弓的组成部分,有弓、弦、箭组成,这对后面学习更羸只拉弓,不用箭作好了铺垫,使学生更能精确地理解。如果潘老师介绍大雁时说大雁是一种热情十足,能够与同伴互相鼓舞,互相鼓励的群居鸟类,这会学生明白正因为这只大雁离开了同伴,所以心里才会更加害怕,也才会叫得悲惨而使更羸能够明确判断,这样的铺垫更合理。
这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听了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惊弓之鸟》评课稿5
1、主线分明,层层剖析。
林老师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为什么说是“嘣”置大雁于死地?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处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寻求答案。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质疑,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层层深入,跌宕回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自然水到渠成。
2、入境入理,令人称绝。
今天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完全入境了,尽情地与文本展开了对话。当林老师向边飞边鸣的大雁采访时,“雁小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慢呢?”徐宁馨悲伤地说:“我上次被一支箭射中了,伤口还没有愈合,每扇动一下翅膀都痛彻心扉。”老师深情地说:“是啊,怪不得你飞得如此缓慢!”“雁先生,你叫的声音为什么如此凄惨呢?”另一生:“因为我与同伴失散了,孤零零的,我多么需要同伴的帮助啊!”“我边飞边鸣,希望有同伴能听见,来帮帮我,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还是每人来帮我!”老师适时评价:“此时,你又孤独,又害怕,多可怜啊!你还想什么呢?”“我担心着会不会又有一支箭射上来,这下我可要完了!”“下次再听到弦响,我可要快点飞高些!”学生完全把自己当作了大雁,想大雁之所想,悲大雁直所悲,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感悟,同时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
3、关注细节,融情与理。
教材在更羸的分析之后戛然而止,魏王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这成为了教材的留白之处,运用这个空白,让学生说说魏王可能还会说些什么。学生思考了片刻后,精彩的点评此起彼伏,纷纷借魏王之口谈出了自己的体会。“更羸,你不但有精湛的射箭技术,还善于观察、分析。我要封你做大将军”(真是慧眼识英才)“更羸,你真是名不虚传啊!”(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更羸,你是我们魏国的骄傲!”……学生们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讲起来滔滔不绝。
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融情与理”会更好。比如有一位学生模仿魏王说道:“更羸,你真不愧为魏国的射箭能手啊!果然名不虚传。”教师评价说:“是啊!魏王佩服地说。”我想,教师能抓住这一契机,再追加一句:“你能不能把魏王佩服更羸的语气也说出来了呢!”师:魏王佩服地说。生:更羸,你真不愧为魏国的射箭能手啊!果然名不虚传。师为学生说叙述语作引导,请学生重新有感情的把自己说的话再说一遍,这样可能使学生不仅入理而且入情呢!同时教师的这一强调,也为后面的同学滔滔不绝的发言加入情感色彩打下铺垫。小小一细节,让整堂课妙笔生辉、锦上添花。
《惊弓之鸟》评课稿6
《惊弓之鸟》是一篇关于“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课文。这个成语故事写的是射箭能手更羸在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经过仔细观察,不用射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的不得了。这则寓言故事启示我们: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实习学生韦倩云老师讲授本课。
亮点一:教学中韦老师通过问题:“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什么?引出大雁,课件展示让同学简单了解大雁的资料,大雁具有团队精神,一起飞行互帮互助,引出“孤单失群”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他是一名有名的射箭能手。对多音字“更”进行学习和辨别,“羸”与“赢”的区别。由文章中说他射箭技术好,到底有多好啊引出下文的学习。紧紧围绕魏王从不相信、怀疑到大吃一惊,最后更加奇怪进行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魏王态度的语句,再从语句中找关键词,进行深刻体会,并且对于每段的学习完成后都进行了及时的朗读指导。
亮点二: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抓住了动作描写的词语,通过两个“直”字,体会理解课文。
存在不足:由于第一次讲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幻灯片字体太小,坐后面的同学看不见。朗读人物对话时分角色读应先小组交流朗读后,再进行指名朗读,因为学生对于分角色朗读兴趣浓厚,有大部分同学没有得到训练。
2、主要问题是过早将答案抛出,应该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想象力。
3、课堂上时间把握不好,第二课时最后主题升华部分应为重点,却草草略过。
《惊弓之鸟》评课稿7
3月27号我们低年级听评课小组的全体成员,兴致勃勃地听了毕文风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听评课教学,相对于郭延法老师沉稳内秀的教学风格,毕老师又是另一种激情洋溢的教学风格,这让不急不躁的我,有很大的启发。我能有一个激情四射的课堂该有多好。真是性格决定了教学风格。下面我针对毕老师的这节课,做一个愚见的评议,不当之处,请毕老师谅解。
本课的亮点很多:本课时教学能紧紧抓住这一课的训练目标,注重观察,善于思考的目标层层深入,有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分析到位。并在理解重点词语的时候,能有效地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悲惨、信不过、孤单失群等等词语。在重点段分析时,又以填空的方式去分析,化难为易,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们容易理解掌握,同时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教法甚佳,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有效中肯的语言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尤佳。毕老师的课亮点太多,我不再一一复述。
课堂教学设计的再好,一上课面对孩子们的千变万化,总会留有遗憾的。毕老师的课遗憾的点就是,朗读环节如果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分组练习,那么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就能在学生的读书声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就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段要用什么样什么样的语气读了。还有一点就是毕老师总想把文章中所有的知识点都要交给学生,这也是老师不愿意舍的原因,毕老师所列教学内容全面丰富,造成了课堂时间的不足,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结尾有点仓促。由此看来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才能去其枝叶留取精华,才能使课堂更加精彩靓丽。
以上是我本人的愚见,请毕老师多多包涵。
《惊弓之鸟》评课稿8
李老师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整堂课的设计,李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根据人物对话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并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李老师这节课扎实、平实、踏实,令人印象深刻,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设计灵活,条理清楚
课堂上,李老师首先以回忆学过的成语导入,直接明了,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从整体入手,让学生通过抓住四要素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另外,在学习课文这一环节中,李老师打破了逐段教学的定势方式,以“魏王的三个句子”为突破口,紧紧抓住魏王对更羸只拉弦射下大雁的事的看法,用因为……所以……逐层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只要能实现课程目标,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重组的教学理念。
二、重视朗读,以读悟情
在学习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时,李老师紧紧抓住魏王的语气,由惊讶到佩服,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魏王才会不相信,而看到更羸真的把大雁射下来时是非常佩服的。学生动情地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觉很好,我也感受到李老师平时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读得好了,才能懂得更多。
三、层层铺垫,循序渐进
李老师成功地让学生从魏王的句子感受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那更羸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李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重点段落(第九段)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讨论中明白更羸善于观察,勤于分析,所以才会有如此本领。在学习这一段时,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将因果关系的句子改成果因关系的句子,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一个特点,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由于学生是对这一知识点接触不多,有一定难度,所以李老师利用板书,进行讲解,然后请个别学生练习。李老师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段落,围绕更羸分析射下大雁的原因逐层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李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这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听了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最后想跟大家商榷一点是在更羸分析大雁的几句因果关系的话中,有点复杂,在练习说话时把学生“绕”在里面。有几个后进生似懂非懂,他们可能会把这四个句子都当成前果后因,在听课的时候,有几位老师也在商讨,如果先让学生再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再练习果因关系的句段这样可能会降低些难度。
【《惊弓之鸟》评课稿】相关文章:
惊弓之鸟评课稿02-10
《惊弓之鸟》的评课稿08-21
《惊弓之鸟》的评课稿11-25
《惊弓之鸟》评课稿11-11
惊弓之鸟的评课稿10-11
《惊弓之鸟》的评课稿【精】01-18
《惊弓之鸟》评课稿5篇01-09
《惊弓之鸟》评课稿4篇01-11
《惊弓之鸟》评课稿3篇01-12
惊弓之鸟评课稿7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