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多少天》评课稿

时间:2022-08-30 09:36:25 稿件 我要投稿

《一共有多少天》评课稿

《一共有多少天》评课稿1

  李老师对《一共有多少天》这节课进行了第二次试讲,这次试讲不仅秉承了第一次试讲的两大优点,而且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到了一些细节问题。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还有几处生成点,其中有些生成点教师注意到了,课堂便有了精彩的一瞬,但有些生成点教师没有注意到,结果好的契机就转瞬即逝了。下面我就逐一分析这些生成点的成功与遗憾。

  成功片段一:

  学生在作业纸上圈一圈写一写之后,教师找了一名女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在学生结合点子图指4个7的时候,学生直接用手指着其中的一个点子就不说话了,这时老师追问其它学生:她这样指4个7你们同意吗?学生竟然整体说“同意”。很明显,这种指着一个点子的方法不对,准确的方法应该是用手圈出4行点子,每行7个,这是4个7。可是学生竟然整体没有意识到,怎么办?此时李老师很自然地接着学生的回答说:“我不同意。”学生立即感到非常疑惑,注意力也非常集中,李老师趁势介绍正确的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这种方法好在哪里。

  遗憾片段一:

  学生在填写每个星期有几天的表格后,教师让学生说自己填的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其中一名学生在汇报7个星期有49天的时候,说自己是根据“七七四十九”得到的结果。这句口诀是本节课中要新学的,按照预设本不应该在这个环节出现,但是现在提前出现了,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而李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想到很好的应对策略,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个回答造成了评价缺失的现象。

  仔细想来,这个生成其实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导入下个环节的契机。在学生说出“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时,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这句口诀的?学生可能会说家长提前教过或者自己预习过。这样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你能说说这句口诀的'意思吗?学生可能会说“7个7是49”,此时教师可以趁机出示下个环节的直观点子图,让学生结合图指一指,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个环节,远比评价缺失后刻意展示点子图来得自然。

  以上两个片段,一成功一遗憾。成功源于老师的灵活教学机智,遗憾源于课前没有对学生充分的预设。回想那些名师大家的课堂,行云流水,似乎没有意外,殊不知一个个意外的生成点都被他们点石成金,绽放出了意外的光彩。怎样抓住生成,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光彩,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淀。

《一共有多少天》评课稿2

  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上的《一共有多少天》,也就是 7 的乘法口诀这一课。张老师从容的教学态度,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学生以及听课的各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节的设置为本节课增色不少。

  一是让学生在新课中自己编口诀,学生在学习了 1~6 的乘法口诀的记住上自主的学习,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学生汇报交流 7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良好的归纳出 7 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口诀的意义也能表述清楚。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是张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她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另外通过巧记口诀,比如口令、儿歌的方式,找规律的方式,让学生对 7 的口诀熟练掌握。最后又通过轻声读、齐背、小组背、男女生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 7 的乘法口诀。

  总之,学生在这节课上有所学,有所悟,有所获。这节课让人受益匪浅。

【《一共有多少天》评课稿】相关文章:

一共有多少天的评课稿11-06

《一共有多少》的评课稿11-14

《一天的时间》评课稿11-06

小明的一天评课稿11-02

难忘的一天评课稿11-20

《比多少》评课稿11-19

语文大小多少评课稿09-30

《比多少》评课稿08-21

小树有多少棵的评课稿11-06

节余多少钱的评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