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戏剧日宣传活动工作计划

时间:2024-05-18 20:49:45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世界戏剧日宣传活动工作计划

  世界戏剧日宣传活动工作计划

世界戏剧日宣传活动工作计划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为宣传我国戏剧文化山东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开发区实验小学举办了“弘扬国粹文化,迎接世界戏剧日”主题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为小学生讲解戏剧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小学生一同绘画和雕刻京剧脸谱等方式,宣传中华传统戏剧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迎接3月27日世界戏剧日的到来。

  在有着深厚戏曲传统的中国,戏曲仍然难以吸引除专业工作者之外的关注。很多长春市民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不了解世界戏剧日,平时也很少看戏。还有市民反问:“现在还有人看戏吗?”对于中国传统戏曲,许多人所知道的也只有《牡丹亭》《玉堂春》等传统经典唱段,或是《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之类的“样板戏”。

  而实际上,中国戏曲的产生已有800年历史,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计数。中国传统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在历史上都曾有过“断代期”,唯独中国戏曲一直绵延不绝。近年来,政府一直大力推动戏曲的发展,然而,中国戏曲仍难以逃脱被边缘化的现实。

  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兼戏曲剧院京剧团团长倪茂才认为,如今的戏曲已经远离莎士比亚时代的辉煌,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戏曲不再成为主流娱乐方式。倪茂才表示,之所以戏曲脱离人们的生活,是因为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对此产生了深远影响。“电视、电脑的时代,文化的多元化不断挤压戏曲的发展空间。”倪茂才说,过去,人们的业余活动比较单一,并没有各种媒体的冲击,人们的工作生活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忙碌,所以戏曲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娱乐的方式。

  据了解,在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对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戏曲的发展略微边缘化,造成剧种锐减的局面,其间有100多种戏曲失传,非常令人惋惜。但是,倪茂才认为,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性和文化精神,使其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仍应存一席之地。“戏曲要有传承人,要从小激发喜爱戏曲的娃娃们,让他们不断产生兴趣,也要带动身边的人来更多地了解和学习戏曲知识。”倪茂才表示,戏曲的人才短缺是令人惋惜的,比如吉林省目前仅剩一个京剧院,面临着人才断代的情况。倪茂才认为,在夹缝中求发展的戏曲艺术,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内容、形式方面与时俱进之外,也应当懂得“借力”和“造势”。

  周恩来总理曾说,“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剧相提并论。从此,“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美称。

  在清城区,每逢周四和周日下午,在旧城武安街内,过往的市民总能听见热烈的锣鼓声、粤剧的唱腔。大家也许不知道,这些给大家带来欢乐的演出者,正是清远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卢绍新和清远“戏曲艺术团”一帮粤剧发烧友。

  清远靠近广州,历来是广府民系主要聚居地之一,是粤剧流传区域。粤剧传入本地后,深受群众的喜爱,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瓶颈。粤剧在清远有何历史?现状如何?今后如何发展?在3月27日世界戏剧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威水史

  粤剧活跃在清远

  清远市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编剧李新华是清远市目前唯一的专业粤剧编剧。据他介绍,粤剧在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光绪年间。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潖江高平墟戏场发生火警,罹难者200余人;1932年1月,县教育委员会在旧城龙船塘搭棚接待新春秋戏班演出,又发生了火警,罹难者164人。在电灯仍未普及的年代,戏棚照明一般都是采用明火,因此发生火警是件难以避免的事。但是这又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当年戏班演出时那种人头攒动、万人空巷的盛况。

  直至1941年,才有粤剧到清远演出的文字记录。当时正值抗战期间,港澳兴中华粤剧团到清远演出,带来的粤剧剧目有《热血保危城》、《王彦章掌渡》等11个大戏。

  新中国成立后,粤剧在清远得到较大的发展,先后成立了红星粤剧团、凤鸣粤剧团、清远县粤剧团、清城业余粤剧团等演出单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清远县各地的演出团体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最多时有百多个业余粤剧团。但这些都是受当时的社会形势所影响,组建的目的只是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宣传需要,因此大部分团体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在这个时期,当地粤剧团除了排演传统剧目和革命样板戏外,还排演了一些自创剧目,如反映大革命时期清远人民革命斗争的大戏《石乡火焰》、《凤城烽火》等。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曾多次到清远演出,其中一次是在1957年5月,她和粤剧大师马师曾带团到清远演出。而另一次是在1987年6月,这次红线女除了登台演出,还到业余粤剧工作者家中访问。

  1986年4月,清远县最后一家国营粤剧团——清远县粤剧团解散。国营剧团解散后,业务骨干大都分流到其他部门,但他们对粤剧的热情并没有消减,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浓烈,至今他们仍置身于各个私伙局,闲暇之时,又再操琴练曲,慰藉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如今,在中山公园以及旧城的巷子都可以看到一些粤剧爱好者弹唱的声音。

  粤剧在清远,近几年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

  2008年2月,清远市政协为庆祝建市20周年,组织了“20周年·20支曲——庆祝建市20周年粤曲粤剧演艺大赛”;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由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清远市文联主办,清远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承办的戏曲专场晚会演出了粤剧专场;2013年,清远市政协、市文联举办了首届“美心杯”粤剧演艺大赛……

  困境

  创作班子演员观众断层

  清远市戏剧曲艺家协会艺术团的粤剧私伙局位于清城区武安街一栋不起眼的民居里,房子的一半还是一个咏春拳馆。

  2014年11月,市委书记葛长伟带队调研全市文艺工作时就实地考察了市戏剧曲艺协会艺术团等文艺团体。

  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卢绍新表示,粤剧私伙局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场所,这里租金比较便宜。剧团成员基本上是原来清远县戏剧团的骨干,县戏剧团已经在1986年解散,现在活跃在这里的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文艺工作者。

  卢绍新说,2013年广东省旅游文化节时在江滨公园龙马广场举办了几场演出,场场观众爆满。每年中秋春节前后,艺术团送戏下乡的节目都很受群众欢迎。光在清城区,像这样的私伙局就有几十个。“清远是戏剧之乡,粤剧很有群众基础,关键是场地问题。”

  很多清远人都知道,清远现在是中国漂流之乡、龙舟之乡、温泉之乡,但是卢绍新告诉记者,清远也是粤剧之乡。

  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有粤剧。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远历来是广府民系主要聚居地之一,区内以广州方言为主要通用语言,因此也是粤剧流传区域。但在粤剧形成及流传之前,各类戏剧诸如南戏、杂剧等古老剧种已经在这里传播,滋养着这方钟灵毓秀的山水。自从粤剧传入后,深受清远群众的喜爱,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以英德群乐社为例,该镇一直以来有唱粤曲的传统,群乐社于1985年应运而生,每周都会开展两次粤曲、歌舞等活动,很受欢迎。英德的英城、九龙、大湾、连江口、西牛等多个镇(街)都有唱粤曲的良好氛围,该市还有粤剧联谊会等多个社会团体,发烧友近千人。在2013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总决赛中,英德市镇群乐社荣获金奖。

  但是后来慢慢地,清远喜欢粤剧的人变少了,尤其是新一代的年青人,对粤剧没有什么印象。为了宣传粤剧文化,他们艺术工作者们自发组织起来,深入边远农村,为人们送上这一独特艺术大餐。“我们这一批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把粤剧传承下去。”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于清远粤剧发展现状,清远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欧青莲也有担忧,一方面现代社会比较少人看粤剧,另一方面创作、演员、观众都断层的现状,亟需引起各方重视。她认为传承粤剧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兴趣,争取学校里能开相关的粤剧课。粤剧如何进校园?需要一个专业的授课团队,但专业辅导团队如何组建,一方面需要戏剧协会发挥自身职能,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经济上和人才上都加以扶持。

  突围

  纳入教学走进校园培养观众

  2011年,在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中,清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选送的话剧小品《喇叭声咽》喜获“中国戏剧奖”,并在10个获奖的节目中排名第一。这是清远市戏剧创作的重大突破,引起了各方关注。

  近年来,清远在以活动促粤剧发展方面动作频频。2013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主会场设在清远,更是将粤剧推向了一个高潮。当年11月8日,在“粤唱越红·穗港清粤剧曲艺”中,香港粤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周洁冰等上演了折子戏《狄青闯三关》、《艳曲醉周郎》、《双仙拜月亭》之抢伞等;来自广州的陈秀文、李金芳带来了粤曲对唱《西楼错梦》;清远本土粤剧也不甘示弱,由清远市政协副主席黄卫星、清远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欧青莲带来的粤曲对唱《花好月圆》,赢得阵阵掌声。

  2014年11月,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在考察市戏剧曲艺协会艺术团时表示,粤剧是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办法发展传承下去,市里正在研究能否重新恢复戏剧团。“非常幸运还有你们这群老艺术家坚持下来了,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保存了下来,谢谢你们”。他也希望老艺术家们传帮带,多带一些徒弟,把粤剧艺术发扬光大。同时再多培养一些创作人才,多创作一些当代题材的曲目。

  业内人士指出,粤剧发展存在的瓶颈就是观众的培养问题,没有观众,粤剧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受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戏剧观众群越来越萎缩,如何让传统的优秀的戏剧传承下去,培养观众是关键。

  著名粤剧艺术家倪惠英在广东省首届青少年粤剧粤曲大汇演上提议,将粤剧教育甚至各门类的艺术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如在中小学每学期用一节课来开展一种艺术教育,如传统戏剧、舞蹈、交响乐等,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让孩子对艺术感兴趣,未来将成为欣赏艺术的受众。与会专家还表示,粤剧进校园这个举措非常好,但如何进才是关键,粤剧进校园要有良好的师资和优秀的教材,好的教师能让孩子学会欣赏,而好的作品才能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清远市政协常委、清远市民族歌舞团团长,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刘雪萍看来,在城市文化定位上,清远要弃“老少边穷”的自我定位,将目光投向珠三角,在广府文化中寻找自身的文化认同。在民族自治地区要继续大力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但在全市范围则必须坚守广府文化的主体地位,分清主次,避免以偏盖全、本末倒置。

  据保守估计,清远目前还有四五十家民间粤剧曲艺社,这些民间曲艺社在完全得不到政府重视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地生存了几十年。对此,刘雪萍建议,清远完全可以参照珠三角一些县市的做法,每年进行“私伙局”(民间粤剧曲艺社)大赛,支持和推动民间粤剧曲艺的活动。此外,官方层面也要每年有计划地引进一定数量的粤剧演出场次,让清远人民进一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世界戏剧日宣传活动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世界问候日宣传活动方案11-09

世界电信日宣传活动方案05-13

世界粮食日活动宣传简报09-23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方案01-20

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方案05-13

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方案04-01

世界水日宣传活动简报06-28

世界认可日宣传活动简报09-09

学校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方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