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必备(3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 篇1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一、指导思想与宗旨
1、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遵循学校德育贴近同学们、贴近生活的原则,通过让同学们关注、反省自己的现实生活,培养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他人、感激社会的情感,进而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断进取、奉献的精神。
2.感恩教育的宗旨
本次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旨在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不知感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学们与家长之间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现象,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培养同学们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意识,引导同学们养成热爱科学的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态,唤醒同学们的感恩意识,使同学们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增强同学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实施途径
1、具体内容
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从对象上看,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这里包含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等。
2、实施途径
(1)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它对同学们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师生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同学们的“教训”、“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同学们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碍,同学们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同学们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2) 通过课堂道德教育,了解自身定位,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识。首先,要引导同学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及对其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其次,通过课堂上对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长历程的探讨,让同学们认识到别人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要让他们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教师教他们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通过课堂教育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知恩”的道德共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将生活中基础性的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的培养融入其中,并将同学们对生活与生命体验贯穿于知识的传授过程。
设计方案 篇2
学情分析
xx班有学生37人,通过课前的草根调查,我发现学生想在生命教育课上听到的内容是:生命是怎么来的?我能不能让生命永恒?我该如何让生命有意义等话题。于是我认为生命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保护生命,更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的精彩。
内容概述
通过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观察生命的神奇,了解生命得来的不易,通过生命的坚强与脆弱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从而提升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为了更好的活出生命该有价值,我们还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最后,通过生命宣言、诗朗诵和歌唱的形式,将生命的旋律唱响。
教学目标
1、明白生命的神奇和来之不易;
2、知道生命的脆弱,掌握一些常见的丧生和保护生命的常识;
3、加强生命意义的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宽度,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自制的配着《北京东路的日子》、《生命硬的像块石头》和自己班级一个半学期来的成长照片的视频,让学生观赏,奠定良好的课堂基础。
【开场白】
伴着动听的音乐、欣赏着我们生命成长的轨迹,我们xx班级的主题班会《唱响生命的旋律》主题班会拉开了帷幕,下面请大家用最最热爱的掌声对到会的各位领导、老师致以最热烈的欢迎(鼓掌)。
同学们,诺贝尔说:生命是一块等着人们去雕琢的美玉!生命是神奇的、神圣的,那么到底是生命?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
【第一篇章——认识生命】
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在双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出了伟大的《生命交响曲》,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所有人“生命如歌”,每一个生命都该受到尊敬,从他孕育的那一刻开始。
播放视频《从受精到分娩》
经过280多天的孕育,随着那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我们的生命来到的世间。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了吧?能不能谈谈看完这样的视频,我们心里的感受呢?
学生发言
同学们讲的非常好,生命是神奇的、神圣的,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那是我们父母爱的结晶,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这样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
【第二篇章——珍爱生命】
生命本身并没有不一样,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在不同的人身上,我们却看到生命不一样的两面:坚强和脆弱。
坚强
播放“海伦凯勒”、断臂钢琴师“刘伟”的图片,讲解他们在先天命运的不公前如何活出了生命的坚强。
播放“汶川地震”中,被压着身体的人苦苦支撑着身体在等待救援来临时的希望,诠释出生命的坚强。
但是有的时候,生命也很:
脆弱
播放自拍视频《都是手机惹的祸》
播放网上多名学生的自杀新闻
在学生有强烈的心里和视觉冲击下,班主任讲授:生命的脆弱不仅仅表现在刚才我们看到的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相互讨论下,你觉得我们的生命在哪些情况下可能会失去,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呢?
同学讨论、发言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怎么样去保护我们的生命。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这样的生命是还健在,但是意义大吗?我们该如何在珍爱生命的同时活出生命的意义呢?下面请随我一起进入:
【第三篇章——感悟生命】
诗朗诵:《有的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学生齐读)
感受生命的长度与宽度
集合草根调查结果,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走向终结的一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拓展我们人生的宽度。下面:
集体宣誓:
在我生命的每一天,珍爱自己的生命,不管发生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拼搏,用心活出人生的.精彩,享受幸福的人生!
【第四篇章——唱响生命】
1、学生表演:配乐诗诗朗诵《唱响生命的旋律》
2、歌唱生命:怒放的生命
班主任点评
生命是一首歌,有起伏,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大声的唱出生命的旋律。懂得歌唱的人是幸福的人,知道歌唱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希望通过本次的班会,同学们能更加的珍爱生命,多做有意义的事,活出生命的精彩,我相信我们定会收获幸福人生。“唱响生命的旋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欢送各位到会的领导和老师,谢谢!
教学亮点
1、整个主题班会环环相扣,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生命诞生的神奇,体验生命的脆弱和顽强。
2、用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传递了生命脆弱的本真,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学会保护生命。
3、唱响生命,开头和结尾都用歌曲,更加强化了课题的选用。
4、多个微视频的运用,节省了课堂教育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充分,搜集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音、视频和图片资料,为课堂效果的营造提供了保障。班会课活动期间,学生整体反应较为积极主动,环节流畅,课堂氛围积极向上。四个紧紧相扣的篇章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从认识—珍爱—感悟和唱响出发,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反思整个课堂完成情况,也存在一些遗憾,如:学生在生命如何保护中讨论不能深入,生命长度和宽度的含义挖掘的还不够全面,时间控制没有炉火纯青,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善。
设计方案 篇3
懂得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如果她的环境严重污染了,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损害。同时,通过阅读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我了解到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我们的同龄人也积极地参与环保活动。读着这些报道,我心里高兴极了。我觉得,我们再也不能坐着等待了,我们应该团结周围的小伙伴一起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卫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干就干,我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凑在一起商量着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正在这时,方老师似乎识破了我们的"秘密",及时地为我们送来了几份资料:
(1)如果从东北黑龙江省的爱辉到西南云南省的腾冲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上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4%;在这条线的.下方占国土总面积的36%,却居住着96%的人口,即在3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0亿多人口。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我们,人均占地面积仅有3.5平方米。
(2)在湘潭的土葬墓地中,最大的一座水泥坟长6.2米,宽6米,占地37.2平方米,相当于11个人的占地面积。 最小的一座土坟长4.3米,宽3.1米,占地13.33米,也几乎相当于4个人的占地面积。
读着这些资料,我们一个个惊讶极了。这时方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正当人们绞尽脑汁处理掉堆积如山的垃圾,极力阻止绿地沙漠化,为我们人类抢下一片片生存的土地时,又有多少死去的老人悄悄从我们脚下夺走了土地?"
方老师的一番话启发了我们,我们决定以《爷爷、奶奶,请再爱我们一次》为主题,开展"提倡火葬,禁止土葬的宣传"活动。我们希望以我们最特殊的身份去说服我们的长辈,在死后实行火葬,为我们多留下一点生存的空间;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号召更多的小伙伴来关注我们的环境问题,并且尽自己的力量为环保活动作贡献,努力当好地球的小主人;最后,我们还希望用我们实际的行动和主人翁的精神唤醒更多大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都投身到我们的环保活动中来。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5-15
设计方案09-09
设计方案【精选】10-17
设计方案格式06-24
教学设计方案07-04
薪酬设计方案05-15
项目设计方案04-06
设计方案范文05-10
教学设计方案06-28
[推荐]设计方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