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3-03-09 08:15:31 方案 我要投稿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一、培养目标

  1.物流管理方向(Logistics Management)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掌握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的应用工具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能够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经营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向(Purchasing and Supply)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国际物流方向(International Logistics)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国际物流管理和经营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国际物流管理、物流业务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了解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身心健康;

  2.有较全面的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设计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能对各种企业物流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

  3.了解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企业政策,熟悉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物流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三、基准学制

  基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习制为3-8年。

  四、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学科

  六、专业主干课程

  运筹学、物流学、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设施设备、港口物流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

  摘要:随着电力在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发挥作用的日益显著,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于高素质的电气工程专业工作者的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为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须要着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提升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最核心和最紧迫的任务,也是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之一。[1]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担负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电力电气行业的建设者的重任,必须切实以市场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持续有效地提升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当前我国电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电气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我国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理念陈旧滞后

  电气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特征,随着电气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日益显著,今天的电气工程已经涵盖了几乎包括所有与电子、光子等有关的工程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电气工程毕业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各种现代电气工程工作所需的实践经验,成为能够胜任现代电气工程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综合性应用性人才,但在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对电气工程专业的认识不足,人才培养的理念较为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电气工程行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现代电气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很多毕业生难以更好地胜任有关电气工程的相关工作。

  (二)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性缺失

  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所要回答的是“教什么以及如何教”的重大问题,这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一环。[2]当前,我国高校中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依然更多地延续传统高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在各个年级依次布局的传统做法,课程体系设置依然以“知识传授”为基本导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契合度不够,未能体现电气工程专业应用性能力培养这一根本要求,同时在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缺乏横向的内在有机联系,未能很好地服务于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三)教师队伍建设脱节,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有效推进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保障。[3]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在电气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依然滞后,尤其是缺乏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这对于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推进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必须加快予以解决。

  二、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和路径分析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牵扯面广,必须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综合统筹从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重构以及应用型师资打造等多个方面综合入手,从点、线、面立体式综合探索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创新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加快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首先必须从树立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发的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全过程中去,同时要以“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为导向来加强对于现有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4],尤其重点是要将电气工程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以及电气工程企业最新案例等融入培养方案乃至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更好地指导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二)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平台建设

  针对新修订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定位,学校要努力完善电气工程专业课堂体系的改革与相关的'实践平台的建设力度,全面评估现有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之间的吻合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要努力根据电气工程行业需求来构建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体系,同时要努力与电气工程行业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完善深度的产教融合机制,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完善和推进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为有效推进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学校要按照电气工程专业的市场发展需要,努力依据专业特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队伍,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此,高校要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或地方企业技术骨干入校任教,同时建立教师深入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同时要花大力气引进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充实现有的电气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持续打造电气工程专业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三、总结

  总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广量大。高校必须从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综合改革、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统筹入手,稳步推进,努力推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

  参考文献

  [1]赵换丽,张亚峰。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J]。教育现代化,20xx。3。

  [2]栾广宇,李爱传,汪东欣,李琳。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4):45。

  [3]王涛,熊建斌。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xx(3):24—25+33。

  [4]张忠,李韦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xx(14):36—37。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水平,以及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诚信做人;

  2.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英语专业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初步掌握进行教育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3.具备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精神的健全人格;

  4.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6.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7.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

  8.具有较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实行3到6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文学学士

  四、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高级英语、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选读、翻译、英语语言学。

  五、课程构成及学分分配表

  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仅仅能够生产优质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真正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利润目标并得到发展壮大。

  因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十分旺盛的态势。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看,近年来市场营销类人才,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二、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流

  在当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因为资金的不足,难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只能在黑板、粉笔加彩图演示的传统模式中进行。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学生被动地理解,看案例,无法通过多媒体感受市场营销中对商战案例的实际体验。因此,面对着单调、枯燥、被动的教学模式,基础普遍较弱的高职学生无疑对这些市场营销的枯燥理论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实现。

  (二)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需要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拥有市场营销课程专用实验室的院校还属于少数,而在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中,要么设备和软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形同虚设。即便是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付出较多的运行费用、损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业的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尚不具备,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课程设置

  基于整体素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这一切源于合理的课程设置。首先,合理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增加课时和增加属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如文学、美学、哲学、社会情感与价值衡量和商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

  其次,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接触密切,所以像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这些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在内容上重复;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如数据库营销知识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

  同时注意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外语等,突出他们的实践性;最后,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实训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工学结合落实到位,真正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实践性教学

  1.注重综合实践技能和专项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教学重点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岗位技能,校企紧密合作。

  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核心理论知识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技能养成课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主讲,主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和市场一线,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傅(主要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帮带的方式进行。

  如:在企业现场或者调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教师与企业经理一起指导学生做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及品牌经营学的策划以真实项目导入课堂,策划案是学生在企业会议室进行现场提案,由企业经理和教师做点评,学生现场改方案的方式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邓老凉茶的创业拓展课,将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导入校园,跨越了模拟仿真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形成职业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高职教育在办学机制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培养目标上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强产学结合有着便利的条件。

  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要求学校有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教师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让行业参与教学过程,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渠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亲身投入学习,操作和完成每项教学内容,并且在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总结并交流学习收获,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自我满足。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交互性,注重与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团队协作、整体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通过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了解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能在医院从事医药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建模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医学信息学等。

  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离散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及应用。

  (3)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软件工程、软件建模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人机交互、系统集成与体系结构、Web系统与技术等基本理论及应用。

  (4)了解国家关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设计、研发、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软件工程的新理论及相关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动态。

  2.能力结构要求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专业道德和心里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本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有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的专业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熟悉中医药学及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医药信息处理及软件系统开发的工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中药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学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保持和学科的发展同步。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交中能够有效地用英语交际,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化修养,以适应社会发展之国际化需求。

  3.素质结构要求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专业学科意识、综合分析的素养、求真求实创新精神、不惧困难持之以恒的毅力;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素质拓展“八个一”工程中的八个项目均为学生必修,学生可结合自身需求、兴趣自主选择具体修习内容,至少修满6学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法律职业基本能力,能够承担法律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法学思维方法和法学研究方法.

  (3)熟练掌握法学专业知识;

  (4)了解主要国际公约、条约和国际惯例;

  2.能力要求:

  (1)具备运用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法律写作能力;

  (4)具备文献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3.素质要求: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较强的法制观念和创新意识、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好的身心素质。

  4.适宜就业方向:(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法律实务工作; (2)律师事务所律师及律师助理工作;(3)法制教育工作。

  三、修业年限

  准学制2年,学习期限为2-3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55个学分

  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学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倡导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为宗旨,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力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

  关注市场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供给课程向需求型课程的转化。

  2、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全面打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科学安排与指导,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基础。

  3、以“学生怎样学”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尽量使学习内容的设计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当代幼儿园教学工作、文化传媒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教师和文员。

  2、人才培养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道德品质,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职业转型能力;

  (5)取得本专业的普通话、声乐或钢琴或舞蹈等级证。

  3、专业基本能力

  (1)、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中等文化科学知识、技能。

  (2)、掌握开展群众艺术活动及文化传媒活动所需要的艺术、礼仪、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技巧。

  (3)、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公关协调。

  (4)、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文字录入与处理,能设计制作简易的电教软件,正确使用常见的电教设备。

  (5)、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及技巧,具有绘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段。能创制简易的教具,掌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4、专业专门化方向和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幼儿园、传媒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幼儿教育、群众文艺及传媒类工作。

  三、修业年限

  学习年限:三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办学层次:普通中等职业教育

  毕业生标准:

  1、按规定修满所有文化类课程,成绩合格。

  2、学前专业各项技能,经公开考试合格,达到了中职层次技能标准。

  3、按规定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经鉴定合格。

  4、获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证书。

  达到以上四条要求,为合格毕业生,予以发放毕业证书。

  四、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

  1、必修课

  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实习课。

  (1)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基础知识。

  (2)素质拓展课:主要包括社交礼仪、中国历史与文化、人文与旅游讲座。

  (3)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声乐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美术、手工、幼儿文学。

  (4)专业主干课:主要包括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普通话、钢琴基础、舞蹈基础、唱歌、幼儿园教育活动。

  (5)实践实习课:主要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

  2、限选课

  主要包括钢琴考证、舞蹈考证、声乐考证、幼儿歌曲演唱、幼儿歌曲弹奏、幼儿舞蹈创编、幼儿英语口语、幼儿美术等方面的知识。

  3、任选课

  主要包括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专业技能证、其他技能证书的考证辅导。

  五、课程设置

  (1)课程安排

  专业:学前教育

  学制:三年

  招生起点:初中

  序号

  类别

  课程名称

  每周课时数

  全日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1文化基础课

  安全教育

  1111

  实习2

  语文23

  数学24

  英语225

  职业生涯规划16

  德育27

  礼仪118

  体育22229

  计算机基础4410

  职业道德与法律111

  应用文112

  普通话2213

  就业指导114

  五笔输入215

  专业课

  声乐基础24216

  乐理与视唱练耳444317

  舞蹈基础4418

  钢琴基础34219

  美术(简笔画)220

  手工制作221

  幼儿卫生保健422

  幼儿教育心理学323

  保育员知识与技能424

  音乐鉴赏225

  少儿舞蹈426

  儿童舞蹈创编427

  幼儿英语428

  幼儿歌曲弹唱429

  幼儿文学230

  幼儿园教育活动3

  每周合计课时

  30303030

  六、课程简介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可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大类型,每门课程注明了参考学时或教学周数。

  必修课

  1、文化基础课程

  (1)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实用微积分。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体育

  体育与健康是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5)德育

  《德育》是我校各专业的公共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德育需求,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识教育,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常识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从业者。

  (6)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地了解自身角色特性、未来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就业创业的基本

  知识。并让学生具备自我认识与分析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8)职业道德与法律

  遵循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良好的法律行为方式、良好的心态与行为调节能力为己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且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为课程归宿。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9)就业与创业指导

  《就业与创业指导》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针对中职学生特点而组合开设的一门体现中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内容包括创业基础理论、创业意识、就业相关基本知识。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强创业意识和精神、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开设这一课程,是引导中职学生理性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帮助中职学生了解社会需要及认识自身优势,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发展,激发创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素质拓展课

  (1)社交礼仪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有较好的社交礼仪规范,主要包括了社交礼仪的涵义、社交礼仪的职能与原则、社交礼仪的基本行为规范、日常社交礼仪及仪容仪表礼仪等,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际操作知识,有益于个人修养、社会生活交往素质的提高,为择业打下基础。

  (2)中国历史与文化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民俗文化、传统艺术文化、器物文化、景观文化、饮食文化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人文与旅游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旅游名胜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详细讲述祖国各地的旅游名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丰富学生的地理旅游知识,扩大视野。

  3、专业基础课

  (1)口语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等,使学生掌握教师口语训练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技能训练的示范和基本要求,以保证学生课内外口语技能训练做到有序、有效,为学生以后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2)乐理视唱练耳

  乐理学习五线谱记谱法、简谱记谱法的有关常识,介绍首调唱名法、固定调唱名法。认识乐谱中的力度记号、速度术语、表情术语、装饰音和其他常用记号。掌握音阶、调号、调式(大调式、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的有关知识。掌握和弦(三和弦、属七和弦)的一般知识。

  视唱课程包括了视唱发声、音准等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视唱技巧,为声乐和钢琴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练耳是视唱练耳课中的一项内容,它是培养音乐听觉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从事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的专业及业余音乐工作者的必修课程,内容包括旋律听写、和声听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听觉练习,以此为学好音乐课程和钢琴课程打好基础。

  (3)美术

  主要是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学习内容包括素描、色彩、构成(平面、色彩)、艺术欣赏、美术史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与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

  (4)手工

  本课程主要包括折纸、泥工、剪纸、撕纸、教具制作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选择手工材料,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5)幼儿文学

  本课程主要包括低幼儿童文学概论、儿童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图画读物、儿童科学文艺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低幼文学的主要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在掌握低幼文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儿童作品进行创编与改编。

  4、专业主干课

  (1)幼儿教育学

  本课程为幼师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意义与发展,我国幼儿教育制度与基本理论,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幼儿教师,幼儿园的环境与制度,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教育的衔接与合作。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入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形成基本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幼儿心理学

  本课程为幼师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运动、注意、语言、思维、想象、情绪、个性、气质、社会性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着重了解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特征,为学生以后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3)幼儿卫生保健

  本课程主要包括人体概述、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的生活制度、幼儿的营养卫生、幼儿的心理卫生、幼儿的常见病和传染病及其预防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幼儿卫生保健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增进幼儿健康的课程。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如何确定幼儿园的活动目标、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活动设计的模式、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手段的选择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学会设计并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为直接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5)舞蹈基础

  本课程是幼儿师范专业舞蹈教学课,主要包括舞蹈基本功训练:把杆训练、地面训练、跳跃训练、技巧训练等,所学舞蹈的种类有:民族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其中以民族舞蹈为主要学习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舞蹈技巧,为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6)钢琴基础

  本课程为演奏技术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是让手指灵活有力,独立不倚、平均发展,手腕松动自如(左、右手须要有同样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音阶、琶音、颤音等,使学生有演奏一定难度作品的能力,为以后即兴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7)唱歌

  本课程的主要是学习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嗓音保护常识,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做到有气息支持地歌唱,使中声区的发声自然统一。学习韵母的正确发音和连音、顿音唱法,歌唱时应注意咬字吐字准确、清晰。学习共鸣调节,并且适当扩展音域。学习演唱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齐唱、独唱、二部轮唱,做到音高、节奏准确,歌唱时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8)音乐鉴赏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讲授和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析。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注意学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9)儿童舞蹈创编

  本课程从幼儿舞蹈表现形式入手,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幼儿舞蹈不同形式、不同创编方法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技能,找到儿童舞蹈创作的规律和方法,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对中外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深度内涵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创造力和表现力。

  1、懂得幼儿舞蹈创编在幼儿园、小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特点,能根据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生活情趣、审美标准,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以培养合格的、业务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为出发点,遵循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舞蹈教学规律,发挥学科的特点,在舞蹈创编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师德。

  (10)保育员知识与技能

  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使保育员初步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知识;初步掌握托幼机构的法规知识及婴幼儿教育的目标、基本原则与方法;熟悉托幼机构常用护理方法及意外事故的初步处理方法;具备灵活配合教师组织好婴幼儿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的能力与部分专业技能技巧。

  5、实践实习课

  实践实习课安排为:军训1周,专业综合实习二、三、四学期为1周,第五学期为9周,第六学期为全期。军训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强的意志。专业综合实习通过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灵活运用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限选课

  (1)钢琴考证

  以辅导考社会艺术水平的钢琴等级证为主。

  (2)舞蹈考证

  以辅导考社会艺术水平的舞蹈等级证(分教师类与学生类)为主。

  (3)、声乐考证

  以辅导考社会艺术水平的声乐等级证为主。

  (4)儿童歌曲演唱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歌曲的演唱技巧、幼儿嗓音特点、保护幼儿嗓音常识、幼儿声音训练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演唱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幼儿歌曲。

  (5)幼儿美术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简笔画、装饰画、卡通画、构成(立体)和陶艺制作等。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

  (6)幼儿歌曲弹奏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和声、乐理、视奏、即兴弹奏,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幼儿歌曲弹奏和即兴伴奏的方法和技巧。

  (7)幼儿舞蹈创编

  本课程是幼儿师范专业中舞蹈基础的一个延伸,课程主要依据幼儿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为特点,突出幼儿的表现力,根据各种幼儿歌曲、童谣为创作源泉,使学生掌握幼儿舞蹈的各种特点,为以后舞蹈教学中遇到的幼儿舞蹈编创做准备。

  (8)幼儿英语口语

  本课程为幼师专业英语口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师应掌握的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英语日常口语等,使学生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讲出清晰正确的英语口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任选课

  主要是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专业技能证、其他技能证书的考证辅导课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计算机应用(09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培养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软件与硬件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等操作或产品销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观服务意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熟练的中英文录入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3、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

  4、具有计算机应用领域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

  5、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具有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能力。

  6、具有多媒体素材处理、简单的动画设计能力。

  7、具有使用数据库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基本能力。

  8、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具有建立网站、制作网页的能力。

  9、具有计算机硬件拆装、系统组装和简单故障排除及维护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办公自动化

  1、具有熟练的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能力。

  2、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

  3、掌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

  1、具有常用数码产品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能力。

  2、掌握信息技术领域的营销方法与技巧。

  3、掌握电子商务流程,具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数码产品等产品营销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计算机专业排版

  1、掌握专业排版的工艺流程,具有专业的编辑、排版、印刷操作的能力。

  2、掌握图形绘制、图像处理等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图文混排及设计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

  1、掌握大中型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具有设计和实现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的能力。

  2、掌握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进行信息化过程的规划、管理、控制、评价等工作的能力。

  3、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单机、局域网、广域网安全防护的相关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

  2、专业核心课

  3、专业选修课

  (1)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

  (2)网页动画制作。

  (3)云计算应用。

  (4)移动终端。

  (5)其他。

  4、综合实训

  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综合实训,建议以计算机应用的综合项目或采用企业真实工作项目等方式进行,也可以和学生技能证书考核要求结合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安排在每个学期,也可以统一安排在第五学期,技能考证要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完成,证书要求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为准,可以是国家相关部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的职业技能证书,也可以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统一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周学时为28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27小时(1一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的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二)教学安排

  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说明: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及毕业教育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含实训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任职资格(1)公共基础课教师应有与授课课程对口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仪式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95%以上,所学专业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 (2)理论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是大学本科学历,企业聘请的实训指导教师学历可放宽到大专学历(3)爱岗敬业、工作严谨、乐于奉献、热爱职业教育。 (4)专业教师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有两个月以上的工厂实际生产经验。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实习室说明:主要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50人/班配备。校外实训基地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应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计算机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学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专业技能方向综合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够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教材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相统一的原则,开发具有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材。

  2、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适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并非是将理论与实践简单的堆砌,教学过程设计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如何选择教学场地、设备及工具,学生如何分组,设备如何配置等,有的放矢的组织好教学。

  (四)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并存,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及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可采用仿真实训软件,根据自身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反复实训,探索并解决问题。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术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各门课程学习考核合格才能颁发毕业证,而且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或技能等级考试)并获得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同时可以通过测评或考试获得人文素养合格证。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和人文素养合格证的毕业班学生,能够优先参加各级各类优秀的评选,享受学校的优惠政策,学校优先对其推荐就业。

  九、毕业要求

  1、入学军训教育成绩必须合格。

  2、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各科成绩合格。

  3、取得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

  4、获得与本专业相关职业职业资格证书。

  5、必须完成学校要求的顶岗实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9

  根据财政部和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潜力很强的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xx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国内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水平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鼓励我市贴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取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取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五、组织实施

  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取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资料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潜力素质提升,培养状况报告等工作。

  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

  一、招收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学制:基本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办文、办会、办事的方法、技巧,能熟练操作办公设备,具有良好文化素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较强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秘书岗位上,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才。

  (二)就业岗位:

  主要就业岗位:中小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

  次要就业岗位:中小企事业单位礼仪人员、文员、营销人员、公关人员、会务人员岗位。

  三、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四、专业主干课及核心课程主要内容

  专业主干课程:

  1.秘书实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办公室日常工作、会议工作、接待工作、信访工作、督查工作、信息工作、沟通与协调工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基本技能,能很好适应岗位要求,有效、迅速、准确地开展工作。

  2.办公自动化: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话、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字机等办公设备基本理论、运用技巧和方法以及网络办公的基本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办公设备技能以及网络办公技能。

  3.应用文写作:本课程主要讲授事务文书、公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新闻文书、法律文书的写作原则、要求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能熟练运用各种文体。

  4.礼仪:本课程主要讲授服饰、体态、语言、馈赠、商务、公关、社交、宴请等方面的礼仪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必要礼仪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合乎规范地开展各种活动。

  5.口语表达:本课程主要讲授口语表达的类型、要求、方式、技巧;即兴演讲特点、技巧;如何进行求职面谈;思维模式训练等方面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场合中清楚、准确、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

  6.形体:本课程主要讲授形体训练基本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健美训练、舞蹈训练,使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基本能力,使其具有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和动作姿态;提高对形体美的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

  7.速录:本课程主要讲授速录基础理论、技巧、方法等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速录技能,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完整地记录会议等相关内容。

  8.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本课程主要讲授文书工作基本流程及档案的形式、作用、性质;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统计等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开展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

  9.企业管理与营销:本课程主要讲授构建企业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和初步形成企业管理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讲授企业市场环境与现状分析,找出企业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认识,能初步制定营销战略、营销战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0.财务入门:本课程主要讲授会计核算的对象、基础、依据、载体、过程;会计记帐方法;管家婆财务软件应用三个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各种票据应用和管家婆财务软件应用的技能。

  其中《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五、专业师资队伍情况

  现有专任教师8人,专任教师中高讲师4人,双师型教师1人。

  六、毕业文凭取得

  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二项条件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1.各门理论课与实践课考试合格。

  2.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中级速录员证、中级秘书资格等级证书中的一个。

  七、说明

  本专业自1994年设置以来,发展势态良好,每年人数稳定在50-100人之间,毕业生就业率为95%。本专业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等文件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的职业教育方针,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规律,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点。

  1.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近几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与改革。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层次、九个训练”教学模式,即以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为一条主线,构建由速录实训、硬笔书法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摄影技术、顶岗实习、秘书实务实训、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实习、计算机操作基础实训、毕业论文组成的九个实践教学体系,从而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2.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并重。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重点加强学生形象与气质的塑造,为此新增《形体》和《广告实务》两门课;同时调整相关课程学时,《口语表达》课由48学时增加到88学时,《礼仪》课由24学时增加到88学时。

  3.更好符合企业需求。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可概括为“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从社会需求出发,确定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秘岗位,并对岗位技能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安排速录、硬笔书法等九项内容的实训。

  4.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并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其中。如《书法》课因学生在工作岗位更需要硬笔书法而不是软笔书法,为此,将软笔书法改为硬笔书法,在《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礼仪》、《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财务入门》五门课中将秘书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1

  ⑴建立“动态化”调整机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①深入“行企校”调研,对比分析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基础。

  根据品牌与类型差异,遴选岳阳申湘别克、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9家企业,深入调研不同品牌、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面向的汽车服务企业相同岗位、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的差异。深入各职业院校调研,客观的分析学生学习经历与知识结构,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对各岗位进行筛选、排序,确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层次的专业定位。

  ②组建“高水准”团队,建立适应专业动态发展的调整机制。

  深化湘北汽车城、岳阳申湘汽车集团、华君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制,聘请岳阳市汽车维修办公室主任陈亮为主任委员,岳阳申湘技术总监陈东文、湘北汽车城副总经理刘俊、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陈红阳副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等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③融入“高精尖”标准,建立适应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培养定位与企业人才需求,结合汽车产业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岗位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专业建设理事会的指导下,动态调整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既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形成专业特色。

  ⑵以“订单班”建设为主导,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在巩固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完善合作机制,开辟“众泰班”、“华君班”、“顺通班”、“湘北班”、“申湘班”5个订单培养班,订单比例逐步达到85%以上。以订单培养为主导,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培养方案共订、培养过程共管、师资队伍共培、课程资源共建。

  ⑶以“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为主体,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①“校中厂”培养模式

  专业教研室制定学生课堂、课间实训计划,安排学生进入“校中厂”进行实践,实行企业化管理,目标考核,以实际生产任务的要求进行实训教学,每周不低于60人/次,每年不低于3000人/次。

  ②“厂中校”培养模式

  联合岳阳市和华容县汽车维修及服务企业,建设产学合作联盟,联盟内企业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到联盟内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教师可以去联盟内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联盟内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来指导实训教学,通过将教学带入企业,建设“厂中校”,更进一步扩展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途径。

  ③“校中厂、厂中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依托“校中厂”和“厂中校”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与教学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评价学生,实现“四个有效对接”(厂长主任对接、教师技师对接、学生员工对接、车间工厂对接)的目标。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创新了”校中厂、厂中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⑷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

  建立以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德育处、就业处、实训处、专业教研组以及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实训处就业处职责、教务处及专业教研组职责、实习指导老师的'职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借助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售后服务体系,借鉴ASEP项目的管理与运作模式的先进经验,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职业活动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培养各环节中。根据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的需求,打破原有的学期界限,实行“小学期”制,将传统的3个学年6个学期,改为4个阶段8个学期,学生通过校内外各两个阶段学习,实现以校内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和校外岗位体验,凸显顶岗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保证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完成由“初级工”到“中级工”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

  【摘要】分析从拔尖人才培养中引入竞赛体系架构的必要性,提出以竞赛为载体的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未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能力。方案设计中强调逐层递进式的设计思想,从基础竞赛到专业综合能力竞赛,逐层选拔,校级竞赛与全国竞赛协同进行。通过低年级的专业基础竞赛,在促进整体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完成优秀拔尖学生的遴选;在高年级将选拔出的优秀拔尖学生重新组班,拓展强化相关专业技能,组织优秀拔尖学生参与全国性质的大赛,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械设计竞赛等。为使得整体培养体系形成良性循环,提出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竞赛组织保障、师资保障、实验室资源、生源、激励机制、经费等。

  【关键词】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竞赛

  1专业拔尖人才的理解

  党和国家从“十六大”报告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对教育的要求一直都是:“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那么,何为专业拔尖人才呢?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德江认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应该为一个塔形结构,塔尖为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塔中部为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塔下部则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1],各类高校应有自己适当的模式,塔尖、塔中、塔底每一个层次都需要拔尖型人才,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都大有作为。国家级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国家部委所属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有较高科研水平大学来培养;而塔中部为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将主要由各地普通本科院校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主要由高职、中职院校来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天津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的定位是要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农机专业而言,我们是要培养优秀的农业机械专业工程师。具体来说,我们对拔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理解是: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农业机械专业领域的专业理论与设计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运用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同时,要了解国内外专业领域发展动态,了解政策和法规,具备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并能够不断地适应专业发展变化而吸收和更新知识。

  2培养方案设计

  2.1以竞赛为基础的培养方案架构

  2.1.1引入竞赛体系架构的必要性

  人才的评价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正如众多的高考状元后来并没有做出出类拔萃的成就。在项目实施中,如何认定学生是优秀拔尖人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需要及早发现优秀拔尖人才,挖掘其潜力,重点培养。我们认为仅通过课程考试成绩是无法准确评判拔尖优秀人才的,相反,从目前的调研结果看,各类需要有一定专业综合能力的'竞赛对于拔尖优秀人才的筛选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由于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均是以项目的形式实施,无论从专业基本技能,科研学术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等许多方面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短期内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从近年来的经验看,各类综合性竞赛中获奖的同学在毕业走出校门时,无论在就业、考研等各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有鉴于此,我们设想拟在教学中大面积引入不同形式专业技能竞赛提升整体学生专业技能,完成优秀拔尖人才的筛选、培养,同时结合高级别专业竞赛实现优秀拔尖人才实践综合能力的强化提升。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完成了相应教学计划的设计,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但是农机作为工科专业,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工程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学生们在分散的课程训练后并未形成综合的战斗力,大学阶段重要的综合训练毕业设计也由于就业形势的压力已经逐渐有些鸡肋化,大学四年的教学在许多学校已经变成了3年半,使得原本就先天不足的校园内的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形式下,有些学校甚至提出取消毕业设计的设想,提出大学+毕业后专业技能培训的培养模式,将专业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推向社会。我们认为在大学阶段实践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特别针对应用型本科而言,无论是将来从事专业科学研究,还是直接就业,职业实践技能都应该在本科阶段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通过适当的改革,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的,这就是以竞赛的形式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1.2竞赛内容与时间安排

  竞赛的设置需要与专业综合能力相适应,对农机专业而言,综合能力主要强调具备农业机械相关产品的设计能力,特别由于在现代农业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飞速发展,需要加强传统农业机械专业中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能力的培养。竞赛内容设置采取递进式的设计理念,从入学开始,在每个学期设置相应专业基础竞赛,初步方案如下:(1)机械绘图竞赛;(2)C语言程序设计竞赛;(3)电工技能竞赛;(4)电子设计竞赛;(5)机械原理方案设计竞赛;(6)机械零件测绘与建模分析竞赛;(7)机电一体化设计竞赛、数控技能竞赛等。在竞赛时间的安排上,需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学期周均授课学时数,在每个学期合适时间段腾出时间设置竞赛小学期,时间以1个月左右为宜,集中强化。在高年级的竞赛内容设置上要逐步与相关专业大赛挂钩,使更多地同学在专业设计竞赛中得到锻炼。

  2.2培养方案保障体系

  2.2.1组织保障

  大面积引入竞赛形式的培养方案有别于传统的教学体系,在每个学期将同时有4个年级开展不同性质的学科竞赛,对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成立专门常设领导机构进行总体方案实施的组织与监控,领导机构可由主管领导与骨干教师组成,为不同层面竞赛确定方向、制定规划、营造氛围、协调实施、提供服务。

  2.2.2师资保障

  我们要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技术人才,从类型上属于工程型,不是科学研究型,也不是技能技工型,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改革原有授课模式,尝试多种考核方法;在竞赛的设计组织实施中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是课堂授课的优秀教师,同时自身还是一位优秀的业内工程师,这要求我们重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提升,加强新技术的培训,具体可以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2.2.3实验室资源保障

  各项专业基础竞赛的实施离不开相应的硬件资源,学生进入竞赛阶段后需要在实验室开展工作,由于教学阶段的特殊性,竞赛安排在学期初或者学期末较适宜,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交叉影响,但是存在一定的集中性,几个不同年级的竞赛活动可能会同时开展,要求有一定的实验室面积,满足集中竞赛需求。在低年级的选拔竞赛完成后,高年级阶段的培养将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内完成,而非在教室内,这样需要配置专门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室,及时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进一步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

  2.2.4生源保障

  采用滚动遴选模式,在前三个学期的竞赛后完成人员的初选,进入专门拔尖人才培养班,实施拔尖人才专门培养方案,同时依据后续每学期竞赛结果,淘汰不合格的学生到普通班,普通班的学生通过竞赛考核进入试验班,三年级第二学期前通过基础竞赛完成优秀拔尖人才的最终遴选。这要求在低年级尽可能打通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入校学习后,依据专业兴趣、学科竞赛成绩,逐步完成学生的遴选工作。

  2.2.5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包括两方面,学生和教师。优秀拔尖人才培养需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应从制度上改变目前大学生功利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制定导向性政策,引导学生重视各项竞赛创新活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如将专业奖学金的评定直接与各类竞赛成绩挂钩等,同时,也需要出台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指导学生竞赛活动当中。

  2.2.6经费保障

  完成相应的各类竞赛涉及到试验耗材、差旅费用、小型仪器设备等多项费用支出,需要提前安排好经费预算与规划,多种措施筹措资金,保证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在普通高校开展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新课题,强调在众多新生中要尽早选拔出具有潜力的学生,重点培养,同时还需兼顾原有普通同学的培养,需要对多方面的资源整合重组,这里提出的是一些还很不成熟的想法,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关于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xx,13:24-26.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

  一、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目标与原则

  应用本科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坚持市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商企业及服务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产品推销、市场调研、客户服务工作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学生应在具有市场营销专业必备的市场调研、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产品与价格管理、渠道管理、促销管理、销售管理、网络营销管理等营销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重视对学生基础概念与基本理论、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顶岗实习、专业公司实践、因纳特市场营销软件操作和实训课程构成。

  1、学生顶岗实习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学期安排可实行四学期制,第1、2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第3、4学期以工学结合及实践教学为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接近5:5,进行顶岗实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顶岗实习可以分为毕业实习和第三、四学期的实习两部分。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学生能够出推销员、营业员、市场调研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就业岗位的职业标准,教师也可以据此引入推销员、营业员、客户服务国家职业标准,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进行应用性、综合性(整合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

  2、专业公司实践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所有专业搭建平台,倡导“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建设个会所,创一个品牌”。管理工程系目前有东亚旅行社和齐工商贸有限公司两个专业实习,这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专业教师与专业公司负责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市场调研活动、参加企业技术活动等,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工程任务课程化”的课程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专业公司的实践及参与情况应体现一定的学时与学分。

  3、因纳特市场营销软件操作和实训课程

  软件模拟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利用计算机所模拟和营造的情境,训练学生作为营销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营销综合管理能力。构建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软件的应用。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

  (三)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开设创新教育系列选修课、加强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优化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在制订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实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应构建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融合、德智体美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科学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先修课与后续课、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此,市场营销专业即将安排跨专业选修、跨系别选修和公共选修课程。

  三、对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思考

  (一)培养目标保持“三个一致”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一致,与学院培养目标一致,与行业标准相一致。

  (二)坚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道路

  校企双方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为一线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项目策划,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四、小结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4

  一、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思路

  (一)确定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专业定位立足于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施以岗位任务为导向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匹配。按照城轨交通运营领域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组织课程围绕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知识、能力与素养。注重职业情境中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

  由易到难课程安排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具有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获得完整的岗位职业能力。

  (五)突显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

  实施教学以车站行车工作、调度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组织特点,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真实的体验中强化岗位意识,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内化职业素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方式创新

  为确定人才规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本专业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5门学习领域课程,系统设计与“以岗促教、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2.新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合理配置,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训、以实训促理论”,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涵盖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等教学模式。

  (五)评价体系创新

  1.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成立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习总结、管理制度、实训评价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2.评价指标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评价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评价结果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变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3.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一)立足一线,适应发展

  深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研,深入研究职业技能标准与工作任务。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评估”组织教学。

  (三)策略灵活,适应订单

  订单班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在进校就组班,还有的在毕业时组班。

  (四)工学结合,上岗对接

  实现学生上岗对接。通过学生2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企业的具体真实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基本实现“上岗对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开发、运行与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 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4、 学生受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解决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的宽口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5、 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7、 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继电保护原理、工厂供电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1、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一)

  2、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表二)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1-13

人才培养方案11-20

人才培养方案01-14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1-13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1-19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11-20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11-22

学院人才培养方案01-02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01-02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