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26 23:30:24 宜欢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1篇)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1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1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三、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2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加强与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了解近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工作、就业、业务状况以及社会适应情况,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最近的高校毕业生认识与评价。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广州电大调查课题组特意组织了本次调查。对20xx年的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针对20xx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工作后的实际情况,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进行。

  二、社会调查的过程

  我国在1998高校年毕业生数量为108万,之后开始扩招。20xx年统计部门给出的数据是559万。10年后是5倍多的数量增长,在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中,他们进入社会时碰到了哪些问题?工作能否合适?他们能否胜任工作?而人单位对他们评价怎样?通过本次社会调查,我们不仅是对高等教育最好的实践环节教学调查,也是极其宝贵的社会信息反馈。本次社会调查对象是于20xx年的本科毕业生与其用人单位,具体过程及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本次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时间为20xx年9月18日,调查地点广州白云,本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发放问卷以及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份,回收5份,有效2份。

  (二)对象

  20xx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序号12毕业生名艾文光陈秀辉毕业学校孝感学院孝感学院所学专业材料化学材料化学毕业时间20xx年用人单位绍兴福莱包装亨斯曼纺织染化。

  (三)调查的内容

  我首先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了解,问卷分为: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两版共8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最前沿,最准确的调查信息,再通过对所得到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质量及相关体会、建议。针对毕业生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项:个人基本情况、就业与工作状况、综合素质与作用,本科教育状况、本科教育改革建议;针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毕业生的专业精神、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毕业生的沟通能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高校培养建议和希望。

  三、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及就业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查询得知教育局20xx年当时的高校毕业生有495万,就业人数有351万,就业率70%。其中各科就就业率为:农科78%、理科工科管理50%、法律教育媒体38%。毕业生的数量仍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教育局给出20xx年的招生规模为大学生570万、本科生42.4万。事实显示毕业后难找工作和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当时至当今政府与毕业所重要的问题。而毕业后女同学要比男同学更难找工作,因为刚毕业的女生很快就要面临结婚生孩子的问题而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承担这些假期与薪酬。在已就业大学生当中从事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大部分不对口,只有部分毕业生对所从事的专业有关联或对口。在我调查的5名对象中专业完全不对口、或从事行业根本不是所学专业的有3名、部分对口的有1名、完全对口的仅有1名。月收入2000-4000的居多,毕业第一份工作拿2000以下或和当时中专毕业生拿同样工资的的还大有人在。

  (二)企业与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评定与原因

  近5年社会与用人单位对一线大学的大学生和本科生的质量评定还是不错但有缓慢下滑的趋势。而普通大学专科类的是逐年下滑,夸张点可以说是直线下滑。原因是教育改革后把教育商业化,大学大量扩招后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甚至大部分企业都知道普通大专毕业生的质量和同一专业的中专毕业生是一样的,对此我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本人于20xx年中专生物制药毕业,当时学校也是吉林农业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函授点,有一班生物制药大专科类的学生,可以肯定的说当时我们所学的科目与教材几乎完全是一样的.。而当时用人单位明确表态“既然所学的知识与专业连教材都是一样的我为什么不选个相对廉价的反正都是没工作经验”。很多单位表示宁可高价雇佣在同行有多年工作经验者哪怕没什么学历的也不愿意低价雇佣应届毕业生,因为单位更看重是有工作经验的。几乎所有企业高层和管理者都共同认为现在普通大学生很多,要招并不难。

  (三)近年应届大学、专科、本科生质量

  由于刚步入社会基本没什么工作经验可谈,而在校期间大多数学习的只是理论知识,工作时才发现学与用根本不是那回事,很多学到的东西没用到,要用到的东西很多没学。8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很多从小就娇生惯养,起初开始在外地工作时食宿都难以自理常常搞得自己生活一团糟。本科毕业生刚进单位时心高气傲、工作粗心大意。但有一样不错的就是他们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在进入社会后的碰壁与摸黑再加上外在条件的压迫,使得大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磨砺后的短时间内中迅速适应社会、融入了工作与生活。

  (四)高校的教育情况

  教育改革后把大学教育丢向社会投进市场,商人以盈利目的打着商业化的旗子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疯狂的矿建大学,一座座二线三线的大学崛起,大部分校的教学质量很差(原公立一线大学除外毕竟占少数),由于想利润最大化就不断的压缩教育成本,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的说校内有多少什么名师,但这些大多数是在校外临时请回来的外援而已。不少学校往往一个导师要带二三十个学生、有的甚至根本不具备到导师的资格。部分讲课的老师是其实是廉价雇佣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做所谓的实习老师,试问这种老师他们的资历有多少知识能传授于学生。更可笑的是所谓大学内部考试机制,教师为冲教育质量提前一两天发放试卷答案让学生背,考试时在发放同一份试卷让学生在卷上默写,每个学期末各科基本都这样重复,而本科毕业论文呢,经济法学类的是上网查找东一段西一段找出来合体修改一些然后上交。这样的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敞开教学质量不谈,你知道这些年有多少曾经成绩优秀的辛辛农民子弟在高昂的学费面前,他们高中学业没到一半就已毅然决定放弃了高考,选择了直接进入了社会。

  四、社会调查结果与结论

  (一)效果与体会

  调查实践是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调查中真实得知近年大学生的教育和工作状态,也了解用人单位对其的看法。现在所有的大学基本都无一例外的变为了专才或专科教学。毕业生大部分都认为学校学习时理论知识过多,而实践知识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大多数则表示如今并非过于看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毕业生的人品与个人道德操守。

  (二)建议和对策

  我认为教改革中,并不能把大学生的质量也改了。应把如今大学的专才教学转型为通才教学。因为如今社会更容易接纳通用型人才,所以在国外并无专业不对口这一说。其实很多工作知识都并非在学校学得到的而是在进入社会与岗位后的2到3年内所学的才是最为重要。那为何高校不能大量的培育通用人才。而大学生本身应注意修练自己的品德品性,入职后注意自己的个人职业道德与操守。用人单位应给众多毕业生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五、结束语

  本次调查了解到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之大,希望政府部门注意并保障其就业率。而对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工作者们我希望研究出真正适合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对校方我真心的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了教育的本质,而且教育要德才兼备先育道德、后育才能。而广大毕业生面对社会、家庭、工作压力时应继续保持信心与干劲,毕竟大学学习只占人生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靠日后的经验与积累,只要有信念人生就一定辉煌。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3

  一、前言

  三月,毕业生又迎来就业的新一轮浪潮。毕业生们是否都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是否都有足够的自信去迎击挑战?作为一个在师范院校的非师范院系,尽管我院一直坚持“培养一专多能的新世纪人才”的办院宗旨,但由于学院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学校资金扶持不足,造成了我院学生专业优势不明显,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

  为了更好地明确今后我院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学院调研部组织了这次调查,旨在通过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我院毕业生的考研就业状况以及反馈信息,为我院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学生的就业之路保驾护航。

  二、调查结果

  调查方式:专题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xx年3月

  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92份,回收率有74%

  国际金融危机虽已形势好转,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稳定因素还有很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如此形势,06级的毕业生是如何做出毕业后的选择的呢?

  1.就就业情况来说,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58%的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而选择继续深造的达到了20%,同比去年增长了8%。先工作后深造的却只占据了13%,对比于去年的32%可谓是高调走低。由此看来选择就业的还是大多数学生的首选。

  光电是一个科技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但其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很明朗,据已就业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45%的同学的工作属性是技术员,32%的同学是技工。而工作属性为公务员、办事员、文员和财务人员的则寥寥无几,对于还在求职的同学所期望的工作属性中,绝大对数同学选择了公务员。看来,专业的局限性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有很大的影响,而毕业生的求职目标还是以稳定型为主。

  薪金是就业与未就业的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工作的优劣和其今后生活质量的问题。有将近70%的学生的工作收入停留在了2000元至3000元之间,比去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虽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不难看出,本科毕业生对薪水的要求是越来越趋于理性化的。月薪3000元至4000元的`只占了14%,现实是残酷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对自身价值有清醒的认识,在现实面前,只有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学好专业知识却又不拘泥于本专业,让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拓展,才是王道。

  对于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对口问题。调查显示,其对口率与不对口率几近相同,这表明:一方面,专业的局限性给了学生找对口工作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以及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不尽合理也让对口率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市场是宏观的,学生只能从自身方面解决,努力学习、实践,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提升个人价值,使自己在多变的就业浪潮中能够乘风破浪,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能够披荆斩棘。

  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他们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情有独钟呢?从调查情况来看,55%的同学对自己的工作持较满意的态度,而不满意的占据了15%,临时性就业的有20%,仅有10%的同学是对自己工作很满意的。看来,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还得靠个人能力和自身的价值了。而这些资本就是你在大学四年期间的积累。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机会要充分地利用和把握,而不是一味地迷茫、惆怅或者是怨天尤人。自己的价值靠自己提升,是金子你就要让它发光。

  2.就业准备。

  哲理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招聘如战争,只有经过历练,提升自己的“战斗力”,知己知彼,随时整装待发,才能一举拿下胜利。从这次的调查结果看来,毕业生们认为求职前必须具备的能力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素质43%,简历的撰写、对企业的了解为29%,面试技巧为28%。由此观之,专业知识与个人素质是首要的,学院可以考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辅修、双修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足够多的机会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发掘自身各方面的才能。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在追求辅修、双修等多能的机会的同时,首先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可千万不能舍本求末。

  另一个问题就是求职技巧,学生可通过网上学习或者选修求职技巧课程来获得相关的知识,学校也应多开展就业指导课、讲座、座谈会、求职技巧培训月等多种的形式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着力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但仅仅有理论是不够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院应新建一些实习基地,学校应适当增加新建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费,在政策面上也应予以倾斜,在学校资源、教改课题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就业。

  “成功只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不假,但有了准备,还要掌握招聘信息、懂得抓住机遇。那么,毕业生们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都有哪些呢?调查显示,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的占到了46%;人才市场介绍的达到了31%;亲戚朋友介绍的有21%。而选择其他途径的只有2%。看来毕业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是比较有限的,这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指导不够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希望学院能够增设更多的实习基地,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习,去了解企业岗位知识。学院还应多联系企业,多开办几场招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个问题中,46%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缺乏的选项。如此大的比例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努力去学好自己的专业,所以就业时才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望后来者引鉴。当然,学院的专业课程的开展和安排的合理性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学欲望也有很大的影响,学院应制定一套宏观的,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专业建设,加大力度促进体现着新兴、交叉、综合为特点的学科专业的发展。对企业招聘岗位不了解和面试发挥不理想是毕业生们的两大障碍,分别占了24%和11%的比例,这说明了学生求职前的准备没做好,过来者需吸取教训,后来者宜引以为鉴。

  就一般情况看来,用人单位都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呢?报告显示,专业技能第一占51%,这仍然昭示着,本专业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好专业知识是必须的。个人素质及社会经历占了29%,也就是说,大学生应该学习、修养、实践并重,要做一个各方面综合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就业意见。

  大学文凭是找到理想工作的一把钥匙,除此之外,哪些证书对就业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的呢?很多人说,英语、计算机、驾照是现今就业的三件宝。果不其然,据毕业生们的反馈信息显示,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证分别占所有选项的30%和22%的比例,可见,如今企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计算机证书成了大学生就业必备的法宝。此外,奖学金证书和“优干”、“三好学生”证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企业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也是很重视的。如今不比以前,一个大学毕业证就是就业的通行证,要想得到理想的工作,平时还是要重视学习的。或许,教师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新讲堂,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激发点,自觉学习。

  调查显示,21%的同学对本专业表示乐观,同时也有20%的同学对本专业毫无信心,但更多的同学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15%的同学则处于迷茫状态。由此,不难发现,我们专业的情况的确不容乐观。我们专业开办历史短,经验不足,在起步阶段比较艰难,迫切需要学校、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设立专业及其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以加强专业实习基地专项经费的开拓和建设。依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本校办学实力及生源的质量,科学务实地适时调整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

  学校的就业指导是学生顺利就业的一大关键。那么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是否满意呢?调查结果让人吃惊,仅有19%的人是满意学校的就业指导的,高达31%的人持不满意态度;而最高的45%的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不怎么“感冒”。由此观之,学校的就业指导确实不到位,没做到让大部分学生受益。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全程性的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院系将该项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学院领导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主管、各年级辅导员负责落实”的人人关心就业、共同促进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格局。在学生大一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二、大三时,侧重学业指导;大四时,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面试注意事项以及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引导毕业生进行合理定位。

  三、结语和建议

  (一)师兄师姐对学弟学妹们的真诚的建议: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源动力。在大学这个浩瀚的海上,要有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才能到达目的地。具体说,要掌握本专业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学有余力者,可尝试学习其他专业技能。同时,要多了解形势,积极加入实践的队伍中,并多争取实习机会,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使得在今后的面试和工作中能够脱颖而出。

  (二)毕业生们对学校和学院的建议:希望学院能合理、科学的安排亲贴时代发展的专业课程,多给学生创造实验和实践的机会,积极扩展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并加大对本专业的宣传,给学生提供全程性的较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学校则应着重非师范类专业的宣传,扩大我校非师范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度,同时也要在政策、经费上加大对非师范院系的支持。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4

  我们就大学生就业理想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00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5

  一、调查背景

  随着20××年我校08级大二同学的实习生涯拉开帷幕,各种各样的就业情况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针对这一情况,特作出一份毕业生就业情势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

  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看清当前社会的就业现象、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所准备,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三、调查方法

  1、调查地点: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3、调查对象:淮北职业技术学院08级实习生及在校生

  4、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四、调查内容

  1、我校待毕业生就业情况

  今年3月份刚来到学校就已经感觉到那种就业的气氛了,学校开始向我们介绍一些以前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并且零星的有一些企业来我校招聘了。但一开始的招聘会最终被招走的人很少。通过了解原因有以下几点:

  (1)那时候的我们大多数其实还是没太在意的,反正知道了这学期就要出去实习了那就在学校多呆一些日子吧,而且也从上届学长、学姐那里听说不管在哪,后来都觉得还是在学校最好。所以,就多享受一下当学生的好吧。

  (2)开始的招聘会对于我们来说只能像是一个对以后找工作所做的一个铺垫吧,知道找工作是怎么回事,涨点找工作的经验。

  (3)对于校园招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从一些人口中知道,其实是把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我们当苦力,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所以,我们都在等,等有好一点的工作。就像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

  (4)还有的是因为家里面可以帮忙找到工作、或是嫌远,还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试等。

  介于这些种种,学校最终留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之后,一次算是比较大型的`招聘,在我校财经系就招走了六七十人,可能这时候大家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了吧,而且和自己的专业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联系,算是专业对口吧。招聘的人是以前的学长,可靠,且有他的成长经历可以有动力去那里拼搏!

  而4月25号我校组织的一场拥有154家大小企业参与招聘的招聘会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60%~70%当时没有找工作的都去参加了,其他同学也都去奔赴各大人才市场。在五月中旬08级的我校学生基本上都有了实习单位。

  2、社会其他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6

  一、调查目的

  为近距离了解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为了解学院教学及就业指导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外国语学院创业就业部进行了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外国语学院20xx届毕业生。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在网上向毕业生发送《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了解了20xx届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x%,调研可信度高。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对本人工作状况的评价

  1、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属于民营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在x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现在的工作单位属于?”,有1名毕业生选择党政机关,占比x%;28名毕业生选择民营企业,占比x%;8名毕业生选择高校,占比x%;16名毕业生选择金融单位,占比x%;x名毕业生选择三资企业,占比x%;9名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占比x%;30名毕业生选择其他,占比x%。

  2、多数毕业生从事于与营销相关的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现在从事的工作是?”17名毕业生选择教学,占比x%;21名毕业生选择管理,占比x%;2名毕业生选择设计,占比x%;14名毕业生选择生产,占比x%;35名毕业生选择营销,占比x%;20名毕业生选择其他,占比x%。

  3、大多数毕业生都对现工作的单位比较满意,满意度达x%,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现工作的满意度为?”19名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占比x%;30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x%;49名毕业生选择比较满意,占比x%;12名毕业生选择不满意,占比x%。

  4、多数毕业生认为现工作的岗位基本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现工作岗位能否发挥您的才能?”21名毕业生选择能充分发挥,占比19%;32名毕业生选择能发挥,占比29%;45名毕业生选择基本能发挥,占比x%;12名毕业生选择不能发挥,占比x%。

  (二)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

  1、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设置合理,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师资队伍结构”40名毕业生选择很合理,占比x%;45名毕业生选择合理,占比x%;22名毕业生选择比较合理,占比20%;3名毕业生选择不合理,占比x%。

  2、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教学水平高,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44名毕业生选择很高,占比40%;58名毕业生选择高,占比53%;7名毕业生选择一般,占比6%;1名毕业生选择不高占比1%。

  3、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的课程设置?”43名毕业生选择合理,占比39%;58名毕业生选择较合理,占比53%;9名毕业生选择不合理,占比8%。

  4、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教学方法比较合理,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的教学方法?”39名毕业生选择合理,占比36%;61名毕业生选择较合理,占比56%;10名毕业生选择不合理,占比8%。

  5、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教学手段比较先进,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的教学手段?”35名毕业生选择先进,占比32%;66名毕业生选择较比较先进,占比60%;9名毕业生选择落后,占比8%。

  6、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学习风气好,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的教学手段?”51名毕业生选择很好,占比46%;43名毕业生选择好,占比39%;13名毕业生选择一般,占比12%;3名毕业生选择不好,占比3%。

  7、我院毕业生对学院的总体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达93%,满意度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学院的教学工作总体满意度为?”有56名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占比49%;43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35%;9名毕业生选择比较满意,占比9%;2名毕业生选择不满意,占比7%。

  (三)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

  1、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我院就业信息发布及时、到位,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我院就业信息的发布?”76名毕业生选择及时,占比69%;32名毕业生选择比较及时,占比29%;2名毕业生选择不及时占比2%。

  2、毕业生对我院的就业专场招聘会的开展满意度达94%,满意度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我院招聘会开展工作的满意度为?”56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51%;47名毕业生选择比较满意,占比43%;7名毕业选择不满意,占比6%。

  3、毕业生对我院的`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达94%,满意度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学院就业工作开展的满意度为?”46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42%;57名毕业生选择比较满意,占比52%;7名毕业生选择不满意,占比6%。

  四、调查总结

  本次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本人工作状况的评价方面:对于工作单位,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属于民营企业;对于从事工作,多数毕业生现从事与营销相关的工作;对于现工作满意度,大多数毕业生比较满意。在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方面,无论是师资队伍结构、教学水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比较肯定学院的教学工作,对学院总体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在就业工作方面,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就业信息发布及时,招聘会开展到位,对我院的就业工作满意度较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7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xx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特别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8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进行了本次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调查目的:

  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提出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详细的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情况、就业期望、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确保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对象与样本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202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我们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回收率为97.4%。其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均为本科生。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就业形势严峻:

  调查显示,超过67%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担忧。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学生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城市、薪酬待遇等期望值较高,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且对工资收入的期望普遍在2000元以上。

  这种高期望值与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就业依赖性大:

  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依赖他人推荐,如通过熟人介绍或学校推荐等方式寻找工作。

  这种依赖性反映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足,需要提高自我推销和求职能力。

  就业市场供求矛盾:

  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同时,就业市场存在地域差异和专业矛盾,部分地区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轨:

  高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就业市场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足。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对策与建议

  政府层面:

  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

  完善就业市场体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公平、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

  学校层面: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生层面: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避免盲目追求高薪和体面工作。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六、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解决。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起到一定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9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进行了本次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调查目的:掌握高校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分析就业难的原因,为政府、企业和高校提供决策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调查对象主要为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涵盖了不同学校、专业和学历层次的学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就业形势认知

  就业形势严峻:调查显示,超过60%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担心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就业信息关注度高: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学生占45%,另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

  2. 就业期望与实际情况

  就业城市期望高:65%的.学生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只有8%和4%的学生分别愿意到中部和西部城市工作。

  薪酬期望过高:52%的学生期望月薪在2000元以上,无人接受1000元以下的月薪。

  3. 就业依赖性

  依赖人际关系:85%的学生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有效的找工作方法,39%的学生认为学校推荐也是有效方法。

  就业观滞后: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求职的意识,依赖他人推荐而非自我推销。

  4. 就业难的原因

  供求矛盾: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导致供大于求。

  结构性矛盾:地域差异、专业矛盾、学历矛盾等结构性问题突出,部分专业毕业生竞争激烈。

  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然存在。

  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轨:高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未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毕业生自身问题:就业观念落后、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四、对策与建议

  1. 政府层面

  完善就业市场体制,加强部门间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

  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对去条件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给予优惠政策。

  2. 企业层面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招聘人才,避免盲目追求高学历。

  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3. 高校层面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

  4. 学生层面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主动了解就业市场信息,积极参与各类招聘活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五、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10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报告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全面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政府、高校及学生本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全国多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对象涵盖不同学历层次(本科、硕士、博士)及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就业率与就业去向

  根据调查数据,截至调查时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约为XX%,较去年有所波动。其中,单位就业率(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占比最高,但较去年有所下降。

  自由职业和慢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反映出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选择继续深造(包括读研、读博及第二学位等)的比例也有所增加,显示出部分毕业生对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追求。

  就业偏好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进入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这一比例连续数年上升,反映出毕业生对稳定性和安全感的追求。

  相比之下,愿意进入民企的毕业生比例较低,反映出毕业生对民企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的担忧。

  同时,也有部分毕业生对创业持开放态度,但受限于资金、经验等因素,实际创业比例并不高。

  薪酬与期望

  毕业生的薪酬期望普遍较高,但实际获得的薪酬水平往往低于期望。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在薪酬期望上存在差异,但整体而言,均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的趋势。

  大部分毕业生将薪酬作为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但同时也关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

  就业难度与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就业难度仍然是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就业难度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就业信息不对称等。

  此外,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未能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四、建议与对策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培训等服务,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与平台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平台,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创业。

  提升毕业生自身能力

  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五、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及毕业生本人共同努力解决。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与平台以及提升毕业生自身能力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11

  一、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实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就业难点及解决策略,为高校、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多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学历层次(本科、硕士、博士)、不同专业背景及不同地域的毕业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就业去向

  单位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仍选择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组织就业,但单位就业率较往年有所下降,反映出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自由职业与慢就业:自由职业和慢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显示出毕业生对于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选择。

  继续深造:选择继续学习的`毕业生比例也有所增加,尤其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毕业生,反映出毕业生对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求。

  就业难度与获得offer情况

  总体来看,大学生就业总体平稳,但获得offer的比例较往年略有波动。其中,大专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高,而硕博学历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相对较低,反映出高学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压力。

  毕业生普遍认为“太迷茫,不知道适合做什么工作”是未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获取工作机会渠道少”和“毕业院校没名气”。

  就业偏好

  毕业生对于“央国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央国企)的偏好持续增强,反映出毕业生对于稳定工作的追求。

  相比民企,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国企,这可能与国企的福利待遇、工作稳定性及社会地位等因素有关。

  薪酬期望与实际情况

  毕业生对于薪酬的期望普遍较高,但实际薪资水平往往低于其期望。大部分毕业生的薪酬期望集中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但实际获得薪资可能因地区、行业及单位性质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专业技能外,更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毕业生普遍认识到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希望通过实习、培训等方式提升自我。

  四、问题与挑战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虽然总体供需两旺,但部分行业、地区及专业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就业观念滞后:部分毕业生仍过于追求稳定工作和高薪职位,缺乏对新兴行业、创业及基层工作的认识与兴趣。

  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部分毕业生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五、建议与对策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和支持。

  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及新兴行业就业创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对接和合作。

  六、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及毕业生本人共同努力解决。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04-08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05-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11-05

高校毕业生就业通知书05-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简报12-08

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03-09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精选15篇12-08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15篇06-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精选11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