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17 11:25:1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困境儿童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困境儿童调查报告1

  摘要

  困境儿童作为儿童中的特殊群体,其生存状况、福利需求和权益保障等相关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近两年来,不少关于儿童受到伤害的报道频频出现,反映了我国当今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不完善,也凸显出我国当今儿童救助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本文以宝应县**镇为例,阐述了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对保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家庭监护到位做出有益探索。

  导论

  一、研究背景

  “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家庭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困境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困境儿童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关注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重要议题。国务院今年六月下发了国发〔20xx〕3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迫害、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今年3月,我县**镇被省妇联确定为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社会干预省级试点。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我县困境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困境儿童争取和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7月,在省妇联下发了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问卷后,我们联合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对**镇72名困境儿童开展了入户调查,形成**镇困境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困难、问题及需求,准确分析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程度,为有效干预奠定基础。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按照省妇联下发的问卷要求,对**镇0-14岁儿童开展入户调查,填写问卷。

  正文

  一、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一)**镇困境儿童家庭监护情况总体分析

  本次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问卷调查共72份,对象为**镇0-14岁儿童。其中男童31名,女童41名。学龄前2名,幼儿园1名,小学47名,初中14名,未入学8名。根据评估得分,72名困境儿童中,低风险37人,中度风险33人,重度风险2人。

  从分值来看,根据汇总结果,总评得分为37.6分。根据问卷设计的标准,按评分分组看,0-40分不需要社会干预的低风险儿童家庭比重为51.4%,41-100分需要不同程度干预的儿童家庭比重为48.6%。其中,41-60分需要某个方面社会干预的中度风险的比重为45.8%;61-90分需要多部门联合社会干预的高风险的比重为2.8%,91-100分需要立即干预的紧急风险没有。因此,72个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总体为中低度。

  (二)**镇困境儿童家庭监护情况基本特征

  1、监护主体总体状况欠佳,生活保障困难。

  (1)孩子父母生存状况大多严重。据调查结果,父母一方死亡、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重病、重残、失踪情况,或父母一方有、酗酒等恶习的比重为55.6%,父母双方死亡、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重病、重残、失踪、失联的为20.8%,两者合计为76.4%。

  (2)监护人的就业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据调查结果,无固定工作的比重为65.3%,失业在家的比重为20.8%,两者合计为86.1%。

  (3)父母婚姻关系不完整、教育开支有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比重为58.3%,感到孩子教育开支有压力非常大和较大的比重为55.6%。

  (4)目前监护人的健康状况有一定问题。据调查结果,患有一般残疾或患病的比重为25.0%,患有重残或重病的有12.5%,两者合计为37.5%。

  2、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堪忧

  由于部分儿童因家庭变故原因出现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等现象,孩子健康状况不佳,安全保障不充分,学业关注较少,情感教育缺少,在生活照料、安全保护、亲情呵护、心理健康、行为养成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孩子健康状况不佳。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体弱多病、看上去严重营养不良、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严重低于同龄孩子的比重为13.9%,孩子身体状况一般、看上去身高体重等指标稍差于同龄孩子的比重为15.3%。患有重大疾病的比重为13.9%,孩子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妥善治疗、任其发展的比重为2.8%。

  (2)孩子得到监护人的关注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平时从未关注孩子有无不适当的人接近或触摸的比重为5.6%,偶尔关注的比重为55.6%,两者合计为61.2%。

  (3)孩子学业教育辅导欠缺。据调查结果,孩子的作业有困难时,不能得到任何辅导的比重为55.6%,父母亲自辅导孩子的只有26.4%。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成绩大多不够理想。

  (4)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交流沟通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偶尔的比重为36.1%,比较少的比重为20.8%,从来没有的比重为2.8%,三者合计为59.7%。

  3、监护人的水平影响亲子关系,不能有效监护。

  (1)监护类型对孩子有直接影响。72人中,监护人与儿童为祖孙关系的有22人,占比30.6%。一般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老人,他们在勉强保证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时,很难对他们进行行为看护和心理沟通,孩子往往存在安全和心理问题。

  (2)监护人对儿童主动关心和指导不够。回答“我能经常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2.6%、18.4%。回答“和孩子谈完话,我甚少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2.6%、18.4%。

  (3)监护人对家庭现状满意度不高。回答“我满意我目前的家庭和孩子的状况”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10.5%和13.2%。

  二、存在问题

  大部分困境儿童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照料、安全保护、学业辅导、亲情呵护、心理健康等方面。

  1、生活水平较低。困境儿童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普遍比较困难,主要靠低保等政府救济,家庭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面临人身安全隐患。由于父母因种种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困境儿童缺少必要的监管和保护,生命健康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困境儿童安全意识淡薄,常常脱离监护人单独行动,烧伤、烫伤、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某村**同学9岁,家里除她之外全部是男性,爸爸还是刑满释放人员,在外打工,对小女孩的问题基本不重视,母亲失踪,存在女童保护方面的隐患。我们立即请村妇代会主任担任其代理妈妈,关注日常生活。同时请社工人员介入,开展个案工作。带领孩子参与村里的同辈成长小组活动,安排女医生为女童讲解生理知识和防护,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3、部分困境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绝大多数困境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患有大病或者残疾不能有效监护,实际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导致一部分儿童学习不刻苦,上进心不强,缺少辅导和督促,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学习成绩欠佳。

  4、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根据汇总结果,“当我有烦恼或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跟父母倾诉或寻求帮助”、“如果父母在外工作不常回家,他们会一周一次和我电话联系”回答“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比重合计达到20%及以上。部分受访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少亲情陪伴呵护。这次问卷对象年龄在14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亲情的缺失让孩子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累积的心理压力造成困境儿童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自律自控能力较差等。

  三、对策建议

  如何进一步改善儿童在家庭的成长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儿童恶性伤害事件发生,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建立多渠道、全方位、制度化的关爱帮扶体系,使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关爱氛围,帮助保障这些孩子在逆境中健康成长,成年后顺利融入社会。

  (一)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要给予更全面的支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困境儿童群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6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制定了保证困境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和保障正常生存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提出了落实监护责任的具体措施,但困境儿童保障方面还面临着政策落实方面的难题,如何统筹发挥各部门的职责。例如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督导员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社区和村里的儿童福利和保护督导员多是兼职,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工作人员不了解如何做好督导工作。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救助经费保障。该镇制度性保障儿童的救助都能到位,且资源获得的渠道较多,例如,低保家庭儿童享受低保政策以及各级组织、各部门开展的各类帮扶项目。而不符合低保家庭的儿童中同样存在贫困、监护缺失等问题,相应保障措施以及服务较为缺乏。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对困境儿童的救助可否根据年龄的不同提高标准,同时制定灵活的认定标准,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三)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困境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除了完善和加强政府救济外,还应该搭建平台,让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民间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凝聚各方力量。可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性的社会团体,为儿童心理、咨询等自身发展提供服务。调查中我们发现,儿童保护个案中,大多是因为家长缺少良好的教育方法,未能掌握亲子沟通和儿童教育技巧而造成。而目前给儿童提供的服务大都集中于卫生保健、护理康复、经济援助等方面,儿童个案及家庭领域的社会服务递送能力较低,存在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社工数量少,专业程度低等问题。今年我们联动了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参与了困境儿童的摸排,暑假期间,设计了“暑你快乐”主题活动,组建儿童成长小组。帮助孩子们如何与同龄的小伙伴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并学会如何以参与、尊重、合作的心态参与团队合作等,参与儿童达到130人次。

  (四)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关护。调研显示,困境儿童75.3%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学校应该充分关注这部分群体,对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可联合妇联举办困境儿童监护人培训班,引导监护人正确教育困境儿童。要实行班主任责任制,负责困境儿童的日常思想,学习和在校安全,定期与困境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今年我们尝试在**小学设立四点半课堂,初中设立温馨小屋活动室,正常开放。对44名在校的困境儿童由校领导和任课老师组成的“2+1”结对,实行思想、学习、食宿和安全等全过程“零缺位”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困境儿童调查报告2

  射阳湖镇中小学困境儿童调查报告,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为全面了解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宝应县射阳湖镇妇联通过开展抽样调查走访、一对一面谈等方式对全镇15名困境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全镇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一、实际情况分析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发现困境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原因

  1、无能为力,只管吃住。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过于溺爱。很多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二)心理原因

  这些困境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卑甚至敌对的不良情绪厌学,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抗虑。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

  敌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教育原因

  奎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困境学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困境学生在同样学内容的接受和巩固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丧失,自卑感重,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烦躁不安,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状态中。由于困境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甘居下游,得过且过,产生厌学情绪,上课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力薄弱,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他们存在如此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二、教育策略

  1、关注困境学生的内心世界。困境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冷落与消极评价,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无助。困境学生通过与家长和老师对抗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不满,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家长和教师应经常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困境学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困境学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困境学生,争取和困境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困境学生进步的心理情境。

  3、增强困境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针对困境学生责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严重的特点,教育者应该从多方面塑造困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从具体的教育事件中培养困境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懂得学习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法替代,让他们拥有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负责。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困境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创造一些让困境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和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纳、关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活动来磨练困境学生的意志力,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心。三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学生遇到的挫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愿望等面对挫折每个人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对挫折进行心理疏导来教会他们拥有客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挫折中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困境儿童调查报告3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此次调研主要以铜山办事处17名困境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了解他们各方面状况,分析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进而为政府决策提出一些建议和改善意见。

  一、基本情况

  1、家庭人口状况。在被调查的困境儿童家庭中,单亲家庭4个,孤儿6个,家庭人口不全的情况占59%,超过八成的困境儿童靠隔代抚养,甚至有部分只能由同辈的兄妹抚养,缺乏父母照顾和亲情呵护。

  2、家庭收入情况。困境儿童家庭大多贫困,主要是通过在家务农、饲养牲畜维持生计,部分家庭父母在外做散工,近六成家庭须申请办、村委等相关组织的救助,家庭人均收入普遍偏低。

  3、在校学习情况。困境儿童中学龄前儿童有6个,正在上学的儿童有11个,最大的14岁,最小的2岁。由于大部分困境儿童家庭父母忙于工作,与子女相处交流沟通时间较少,没时间督促和辅导子女学习,对孩子的关爱不足,困境儿童平时在家里也要帮忙做家务或部分农活,放在学习上的精力较少,表现为学习比较消极被动,学习成绩大多居于中下游。

  二、主要问题和原因

  1、生活贫困。我办困境儿童大多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或孤儿,家中只有一方劳动力或完全丧失了劳动力,家庭经济条件贫困,家庭经济主要靠在家务农、社会捐助和政府补贴。家庭贫困一定程度上给困境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带来了一些影响,而儿童时期正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家庭贫困甚至影响到了困境儿童的身体健康。

  2、 学习消极。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成正比。外出务工的家长忙于打工,在家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忙于操持家务,都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需求、兴趣、交往、困惑等关注极少,不能及时、充分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导致了一些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跟不上。而困境儿童因家庭环境常分散学习精力,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跟不上,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3、亲情缺失。困境儿童的抚养监护大多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在隔代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祖辈,祖辈的思想、生活习惯多与当代不合拍,极易与孩子形成心理隔阂,不利于彼此间的沟通;而在上代监护中,父母为改善生活不得不外出务工,在经济收入与子女取舍中,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很少过问,使得困境儿童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建议和对策

  1、助推社会支持帮扶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多部门衔接联动长效机制,加强对关爱困境儿童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困境儿童的关爱意识。推动“爱心父母”、“社会妈妈”等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切实在物质、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给予困境儿童帮助。政府进一步完善救困帮扶政策,加大对困境儿童的扶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病、孤、残留守儿童,依照法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对正在上学的困境儿童实行助学资助。支持鼓励发展关爱困境儿童公益社会组织,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延伸服务手段和服务领域的有效办法,为困境儿童提供高水平的帮扶体系。

  2、构建心灵健康服务工程。成立心理辅导中心,为每个困境儿童建档立案,关注困境儿童动态,采用短信、电话关心困境儿童,不定期走入困境儿童家庭,了解困境儿童的学习状态,知晓困境儿童的生活状况,及时给困境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建立“网络连心”服务站,利用语音、视频方式,让困境儿童与在外的亲人沟通,搭起倾听心里话的桥梁,通过温馨平等的对话交流满足困境儿童对亲情的心理需求,把亲情关怀服务工作常态化、系统化。

  3、搭建学习生活引导桥梁。依托芍药花巾帼志愿者协会,联合教育、民政、学校、村委会等部门,联系高校大学生、邻里、“爱心父母”、“社会妈妈”等人员,组建一支长期稳定的爱心志愿者队伍,从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帮扶,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关注、情感上关爱”困境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如开展公益活动为其创造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体谅父母的辅导活动,开展游戏、学习小组等轻松活动创造机会让困境儿童与普通儿童交流,确保所有困境儿童都能拥有一个平安、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

困境儿童调查报告4

  一、xx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三、帮扶困境儿童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2、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基层,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困境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制。农村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对农村困境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救助机制。三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困境儿童调查报告5

  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冃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三、帮扶困境儿童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2、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基层,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困境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制。农村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对农村困境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救助机制。三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困境儿童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困境儿童摸底调查报告07-26

妇联困境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12-08

关爱困境儿童倡议书11-05

帮扶困境儿童的简报(通用8篇)11-28

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方案范文(通用7篇)12-13

帮扶困境儿童的简报范文(通用12篇)11-28

镇困境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02-09

肥胖儿童调查报告12-28

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