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味的实践调查报告

时间:2023-06-15 21:02:01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春节年味的实践调查报告

  一段难忘的社会实践结束了,这段时间里有进步,也有不足,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实践报告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春节年味的实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春节年味的实践调查报告

  春节年味的实践调查报告 篇1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有影响力的。春节历史悠久,是全国各民族人们都过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神佛和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人最浓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着希望的佳节。

  但是随着物资经济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出现,不少舆论担忧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正出现淡化的趋势。我们的年味真的淡了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成年群体展开了以问卷形式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上来看,85%的人都表示,现在的年味的确是越来越淡了。

  一、年味淡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春节,即农历的新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是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源于殷商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的春节活动十分的繁杂。从小年(祭灶)起,人们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写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挂年画,除夕守岁,燃放烟花爆竹。大年初一拜年,占岁,初五吃饺子、送穷。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十一子婿日,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热闹的灯火后,春节才结束。但是现在人们的春节已经省去了传统春节里面很多的节日和习俗。当在问卷调查中问道:“提到春节习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被访者,回答得最多的就是,吃团年饭、置办年货、压岁钱、放鞭炮和贴春联这几种常见的过年方式。人们现在的春节也只是从大年三十才开始的,真正意义上能过感受到春节气息的日子也仅仅停留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初五的这几天里面。元宵节的那天,也少有地方看见花灯的热闹,而此时的人们大都处于自己的工作间。人们对于年味淡了也主要是反应在鞭炮声渐少了,一些传统的习俗简单化甚至是没有了,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热络,宁愿呆在家里等。

  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追求越来越高,无暇去顾及繁复的春节文化,从简的春节,春节的年味自然也就慢慢的淡了。

  二、造成年味变淡的原因分析

  第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为了追求更高的标准,人们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由此大多数人都必须面临着在异地的工作或学习的境况。但是春运带来的各种交通压力,给了很多人不便,部分人索性便减少了归家的次数,除夕夜一家人各在一方,家里的气氛也自然高不到哪去。

  第二,还有另一些人是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不可避免的有归家晚,年后几天又必须得往工作岗位、学校赶的现象,真正过春节的时间也就大大的缩短了。

  第三种情况,则是对于过年没有了期待。中国年文化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每个人的自由自觉参与。以前过年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对过年都抱有期待,小孩喜欢过年是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 有压岁钱、有糖吃,而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盼望过年,所以对于没有愿望的春节在他们心中也不是那么美好。而对于大人们而言,只有春节才可以让他们悠闲下来,忙碌一年的人当然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他们才得以轻松。可是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即使是平常他们也悠闲自在,更加没有理由让他们觉得过年好,也许过年在他们心中是一种包袱,过年要准备很多吃的,很麻烦,所以他们宁愿不过年。我们不是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是缺一种东西,那就是心情,没有心情的年味自然而然就淡了。

  第四,人们对很多传统的春节文化的遗忘也造成了现在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去过春节。在调查中反应出了一个相当明显的情况,只有10%的知道祭灶这个节气,并能够清楚的指出它的具体时间,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超过4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节气。调查表中人们对于出现年味淡化的原因也主要反映在传统习俗的淡化导致失传。 第五,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31%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3%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 拜年,另外,5%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第五,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春节假期的长短也直接造成了上班族和学生这个群体用来感受和进行春节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限制,也让人们感受到春节变得更加冷清了。

  三、怎样改善现在的年味淡化问题

  春节文化的参与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解决春节文化淡化问题也只能从最基本的人民群众着手。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我们必须正视春节年味淡化的问题,通过举办春节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和各种的宣传活动来像广大的人民群众普及春节传统文化知识,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的发展壮大。

  春节年味的实践调查报告 篇2

  在新年悠悠的余韵中,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现在过年花钱更多了,可这年味却似乎不可挽回地变淡了。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合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年味儿去哪儿了?

  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是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工作,是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工作。近年来,一大批外来务工青年参与了上海纺织的创业,他们立足本职,勤奋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在各级党政领导共同关心和重视的前提下,共青团组织作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必要研究好、策划好、部署好、落实好这项工作。本文立意于以先前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为基础,对华申集团公司范围内的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感性的或理性的剖析,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已付诸实施的工作措施及具体做法,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针对公益创业青年希望提供哪些创业扶持这一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资金支持占80%、公益孵化基地占59%,税费减免占54%。此外,65%的公益创业青年期待对公益创业制定单独的政策措施。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春节的专属记忆。在70后莫阿姨的脑海里,过年就是爸爸写春联。大笔一挥,“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再加上横批“新春大吉”,真是一气呵成;在80后黄哥哥的脑海中,过年就是奶奶贴窗花、上香祈福。除夕一到心灵手巧的奶奶就会买来彩纸,剪出“春”“福”等字样或窗花。只是时到今日,过年再没见奶奶剪过窗花,倒是初五全家人去当地“仙女石”祈福的传统一直未变。在调查中,82岁的张大爷告诉我们,他见证了花灯由纸质到绸缎,由点小油灯到灯泡、节能灯的转变,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不再点花灯。如今过年,大人麻将,小孩电脑,传统年俗渐渐不见踪影,年味儿越来越淡。

  二、别样消费冲淡年味。

  虽然饭店比不上那种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是外企需要很高的文聘,但在招聘的时候也是很小心谨慎,对来应聘的人员也是有很多要求的。饭店主要招聘的有以下职位:经理,收银员,服务员,接待员,厨师长,厨师,传菜员,采购人员。对这些职位的共同要求是人品与工作态度。因为这些职位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下一个人的工作,甚至会导致整个工作链瘫痪掉,进而影响到整个饭店的运营状况。

  现在的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消费虽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的到的。

  1、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等许多习俗,现在已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标签。

  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也正在逐日冲淡年味。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衣新鞋等传统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且还在增长,但是年货制作愈趋的社会化、商品化。在城市里,年夜饭在酒店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在我们石鼓镇路口村这样的小村庄里,都开始有2%的居民去饭馆吃年夜饭,极大的冲淡了传统年味。

  2、短信拜年使拜年这一大过年的重头戏大大简单化。

  传统的贺卡,电话祝福,走亲访友的祝福已经越来越少了,人们很难感受到其中的浓浓情谊,再有趣味的短信读起来也味同嚼蜡了。

  3、大量市民的出游计划使得传统春节市场上部分消费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坚持“风雪夜归,一家团圆”。

  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筹建资金。创业就业是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引导青年自主就业,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各级部门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正确对待基地建设。

  关于基地资金的筹集,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企业冠名。邀请县域优质企业出资冠名,由其承担基地首期资金投入,配合乡镇团组织做好基地筹建,或能引进项目、解决销售。二是出资。由地方部门或所在行政村在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对部分资金予以留成,用于维系基地正常运作。三是青年缴纳。基地对青年创业者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基地创业主体的青年理应分摊一部分基地费用,确保其有序运作。

  品位年味更难的原因还有很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而且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无论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服,餐桌上天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的到的美食,小时候盼望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别的了。

  三、年俗走进现代春节。

  尽快开办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课。由于学校的当前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都把德育教育课当作副科处理,甚至有些学校干脆就取消了德育课,使未成年人的德育水平极低,出现了荒漠化现象。所以,在社区开办德育教育课已成当务之急。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们建议利用双休日成立社区德育教育班,集中未成年人学习,尽快补上这一课。

  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未来人们过年会花钱更多,体验更多“年味”的新概念、新感觉。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便利措施,让人们从传统的忙碌中解脱出来,转向新的忙碌,年味将越来越脱离“物化”而转向为“情化”,从“肚子过年”到“脑袋过年”,由“节庆型”向“假期型”过渡。民俗专家认为,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生活在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坚持以前的繁文缛节,但是必要的礼节还是要坚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说,传统年俗应该与时俱进,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用现代化的手段包装起来,形成新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年俗。

  在此, 我想借这篇报告呼吁广大人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重温那种过年的温馨感觉,和亲人围坐一团,聊聊天,谈谈心,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看春晚,在鞭炮声,烟花绽放中迎来新的一年,看看平凡简单却无处不透露着温馨甜美的感觉。

【春节年味的实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实践调查报告(通用12篇)02-02

关于春节消费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4-19

春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用10篇)03-21

春节期间消费实践调查报告(通用8篇)02-27

实践调查报告01-13

春节习俗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16篇)02-07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精选10篇)03-15

超市实践调查报告07-18

实践调查报告15篇03-08

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