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
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另外一方面,农村的劳动力却有着较大的剩余量,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农村的劳动力就不可避免的向城市转移了,父母们为了经济收入,奔向了城市,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村里,由此,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出现。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旨在了解广西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希望能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以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助力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调查的对象主要是7-13岁的儿童,调查的范围主要是在四联村的各个分散的村屯,调查的时间是XX年7月15-7月19日,我们采用的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随机走访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如下分析报告。
一、四联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生存状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的不懈努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进行关注。
本次调研的过程中我担任我们组的组长,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统筹安排活动的主题及调查的安排和联系镇团委。四联村的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我们首先采访了四联村的村支书吕超通支书。根据吕书记的了解,四联村的留守儿童至少占有全村人数的百分之四十。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小的,集中在10岁左右。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和爷爷奶奶那一辈生活的,父母长年久居在外,一年基本上是只有春节才能回来一次。留守儿童都是靠近上学或是到亲戚家上学的,主要考虑的就是方便照顾。以我采访的大田面村屯为例,全屯一共是7户人,全部都为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虽小,但是自理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有一户家庭,一个10的孩子自己不仅能煮饭,而且还照顾一个5岁的小弟弟,生活虽清苦一点,但是从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个人感觉还是开心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能常回家看看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在四联村的其他地方,还有挺多这样子的自然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主要还是靠自理。一方面,这样也可以锻炼孩子,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孩子过早的承担了本应是以后应该承担的责任,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及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与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息息相关,但是深入探讨之后发现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并不复杂,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第一,外出工作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四联村村屯较多,呈分散的状态。从地理位置看,四联村绝大部分都处于山区,是距离镇上最远的一个村,又是最后一个铺上水泥路的一个村庄。人多地少的现状使得村民们感受到单凭家里的几亩地是无法支持家里的全部生活支出的,粗略的统计一下,我村的家庭几乎至少有五口人,随着现在生活压力的增加,种田所得的收入较少,而且我村有很多地方都是靠近库区的,每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收入也不稳定,这无疑会对家庭收入单一的家庭来说增加了许多未知的风险,因此外出打工成了村民们的一个普遍的选择。外出务工在同样的劳动强度之下所获得的收入是农业收入的许多倍,如此一来,就能够很好的支持家里的日常生活支出了。村民们的大部分支出其实是主要集中子女教育投入。现在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农村的学子们如果没有一个家人经济上的稳定支持,大学难以继续就读。加之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的学子也有点绝望了。因此,父母们不远万里,外出打工时必然的,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二,因工作需要频繁外出。有一些家庭他们的'父母却不是外出打工,而是因为工作需要频繁出差,例如,父母一方是司机的话就要经常出去了,家里的子女就相当于是留守儿童了。第三,家庭离异。这一部分在四联村较少,比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留守儿童没有了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调研发现,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代沟”较为明显。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隔代监护类型的,常年远离父母。爷爷奶奶比较爱护自己的孙子女,甚至是过于溺爱。这也助长了孩子的任性的脾气,也会给日后的成长带来一些影响。由于长年远离隔代亲人与孙子女相隔较远,有些观念和现在的孩子不相符合。第二,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大部分的孩子在多人的场合下表现出害羞的的特点,不愿说话。第三,厌学情绪明显。孩纸们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身边。由此得知,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此是具有一定的相关度的。
三、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的成长关乎着祖国的未来,解决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结合四联村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
第一,国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存在两种经济结构,即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种二元结构,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例外。领导就任后提出“经济学”,其核心就是要在突破二元的结构,走出第三条道路,即新型城镇化。这也可以称为“三元”结构。在“三元”结构的构架下,农民就近城镇化,就近就业无须背井离乡就能获得和外出务工一样的收入。如此一来,父母们势必会放弃到千里之外工作,而选择回归“本土”。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四联村山地比较多,水四联的山地坡度不高,符合35度的适合耕种的坡度。地处亚热地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非常适合发展经济林。另外,四联水库面积比较大,库区水质较好,天然无污染,符合渔业发展的条件。第三,鼓励父母亲经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希望父母们在赚钱的同时多多关爱一下自己的孩子。第四,民间可以成立一些志愿服务社团的组织。志愿为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做一些学业上、心理上的等的辅导的帮助,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此相适应,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时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也必须在时代的发展中解决。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留守儿童是祖国的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依赖祖国的少年。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以及解决的方法难免会有缺陷,敬请谅解!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2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扶或学生结对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
青春有限,选择无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关爱留守儿童是值得我去为之奉献一生的事情。
目前,广xx村民正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迎接“十二五”的到来,争取在此期间全村各项事业都实现质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标时,我村支部书记范志红书记把留守儿童问题列为全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并提升至战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儿童的头顶一定会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九重镇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借着老师布置作业的机会,我于暑假在家乡通过走亲访友调查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特做出如下报告:
一.家乡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家乡中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在我的家乡,很多孩子的父母因为家里贫穷,却又渴求自己孩子上学,就被迫外出打工挣钱,一般留在家中的孩子只能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相继为生。基本上在家乡,每十户人家大概有半数是留守儿童在家的。仔细的想想,在自己小时候的朋友中,也有不少是父母外出打工将他们托于奶奶爷爷的。
2、一般留守儿童得到的关心少,通过与家乡里那些留守儿童的接触,我发现,他们普遍害羞,遇见生人会胆怯,在吃的和穿的方面明显不如那些家长在家的孩子们。而且由于自己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必然有很多地方没有深入的关心到他们。比如有时候这些孩子生病了,或者受伤了,爷爷奶奶由于知识的缺乏,往往不能给与他们很好的帮助,可能会导致这些孩子发育不太健康,营养不是太良。
还有就是在调查中,我发现这些孩子往往需要在暑假或寒假才能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那里去住,真正一年在一起的时间大概只有三个月,所以这些孩子在父母身上得到的呵护必然是要少于普通儿童的'。就拿我的表弟来说,大概在他上小学时我的姑姑和姑父就外出打工了,原本活泼的表弟变得有些内向,平日里感觉闷闷不乐,虽然有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会给与帮助和关心,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和自己的奶奶在一起。我感觉在关心上面,表弟得到的并不够。
3、学习上容易放纵自己,通过询问和观察家乡里的留守儿童,我发现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呈现两极化,一些自制力强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仍能很刻苦的完成学习,最后有很不错的成绩,然而这些都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于自制力不强,平时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按量完成,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玩耍的欲望。还有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家,当遇到难题时,没有询问的对象,得不到充分的开导与讲解,所以在学习上没有太高的成绩。
关于自己的表弟,现在已经高三了,但通过平时的聊天,我发现他的学习欲望并不强烈,而他的学习也非常的不好,我觉得这和我姑姑,姑父的外出是有联系的。
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较弱,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5、留守儿童的情感比较薄弱,在我的调查中,我感觉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6留守儿童的性格容易偏离正轨,通过与自己镇上的留守儿童一起玩耍,我发现在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亲情。尤其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我觉得性格上的缺陷在以后步入社会时会变得非常突出,如果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许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和影响。
二.我自己对于留守儿童出现这种情况的思考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我觉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可能有自卑现象,这使得他们见人比较怯场,再加上别人的歧视,在这么弱小的年龄却要承受这么多的东西,确实格格不入。
三.我的建议:
我觉得吧,父母挣钱都是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然而这种留守式的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没了茁壮成长,挣再多钱又有什么用?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想日后自己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误入歧途,或者得不到完善的健康心理,就应该尽量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尽量避免留守,陪着自己的孩子成长,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健全的人。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XX省XX市XX县的XX个农村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X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X份,同时对部分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数量与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XX县共有留守儿童XXXX人,占该县儿童总数的XX%。其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占比较大,达到XX%。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和贫困乡村,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2、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这些监护人往往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难以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农活。因此,留守儿童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如照顾弟妹、做饭等。此外,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也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营养补充。
3、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他们渴望与父母团聚,但现实条件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4、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许多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往往就读于教学质量较差的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此外,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辅导。因此,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辍学率也较高。
四、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时,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和帮助,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包括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等。通过这些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发放家庭教育资料等方式,帮助监护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如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通过捐赠物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5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数千份,回收有效问卷数百份,同时对部分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数量与分布
根据调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902万人,其中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在被调查地区,留守儿童占比普遍较高,尤其是贫困和偏远地区。
2、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大部分留守儿童由年迈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生活起居较为简单。
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偏低,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
部分留守儿童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4、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的学习整体水平普遍偏低,学习成绩不佳。
大部分留守儿童就读于教学质量较差的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辅导。
四、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监护不力
留守儿童多由年迈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监护能力有限。
部分留守儿童实际上没有明确的监护人,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2、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
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容易导致性格、心理发展异常。
3、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
部分留守儿童因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五、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生活条件。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作用
各级团组织、妇联等群团组织应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提供专业服务。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发放家庭教育资料等,帮助监护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4、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针对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大龄留守儿童等,提供个性化的关爱和帮助。
重点关注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建议家庭合理安排监护人,并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六、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6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本报告基于最新的调研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面临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留守儿童数量:根据最近的调研数据,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902万人,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年龄分布: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6岁至15岁之间,占留守儿童总数的近80%。
监护情况:79.7%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1、教育问题: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往往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
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督促,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普遍缺乏兴趣和动力。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支持,性格和行为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情感缺失: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和抚慰,容易产生“亲情饥渴”。
3、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
留守儿童还容易遭受性侵、虐待等不法侵害,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四、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家庭因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
社会因素: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困难。
政策因素:相关政策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支持和保障措施。
五、建议与展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关爱服务。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家庭应尽可能减少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情况,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关爱。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2-26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3-10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4-19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11篇)08-19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20篇)11-2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参考范文04-19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篇07-26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