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酸奶制作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1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对酸奶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在生产现场将科学的原理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
酸奶是以乳为原料(或加入蔗糖),杀菌后经乳酸发酵而制成,且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别芳香风味的乳制品,也叫酸凝乳或酸牛奶,是发酵乳制品。酸奶可以是牛乳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酵,也可以经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现在生产中采用将原料乳灭菌后加入乳酸菌的.方法生产酸奶。因为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酵会有杂菌污染,造成酸奶出现异味或发酵失败。
酸奶发酵过程中,原料乳中的乳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随着乳酸的形成,溶液的pH逐渐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酪蛋白是乳中的一种蛋白质,等电点时pH为4.64.7),使酪蛋白聚集沉降,从而形成半固体状态的凝胶体物质。
三、实验材料
纯牛奶、盒装酸奶、白糖、勺子、一次性杯子、保鲜膜、筷子、恒温箱、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
①消毒。将容器(一次性杯子等)、搅拌的工具(勺或筷子)放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对其进行杀菌消毒。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可直接放在40℃的水浴锅中预热。若是鲜奶一定要先煮沸消毒,待温度降到40℃左右以不烫手为宜。
②接种。将温牛奶从水浴锅中拿出,在超净工作台接种。准备工作完成后(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处理),先将100毫升纯牛奶倒入一次性杯子中,再在往其中加入酸奶(一般比例为5:1-10:1),最后加入6克白糖。原料加完后用筷子搅拌均匀,用保鲜膜将杯子全面封紧。
③前发酵。放恒温箱中(40℃左右)。一般发酵8一10小时即可,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整发酵时间,发酵时间越长酸度越大。
④后发酵。刚做好的酸奶酸味比较淡,口感不够好,应将其放入冰箱冷藏。8一12h以后即可食用,口感较好,酸甜适中。品尝时还可酌情加入蜂蜜或糖、各种水果。
五、实验结果
①牛奶中有乳糖,生物的无氧呼吸可以把糖类分解成乳酸;酸奶制作需要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由于操作不是在无菌条件下,所以实验前要将器具消毒,保证乳酸菌为优势种;带盖子的瓶子或盒子要拧紧、盖严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
②学生制作的酸奶感觉酸度够,甜度不够,因是加糖比较少。生加糖量以中等大小勺子为单位调节用糖量,因为学生不愿意用天平称蔗糖,觉得那是在做实验而不是食物。
③发酵剂添加量为2%-3%,用市售酸奶作发酵剂添加比例为1:5(市售酸奶:原料乳),添加量不宜过大,过大则会出现产酸过快,凝乳中蛋白质脱水收缩,致使乳清析出过多,产品组织状态粗糙,成品中有发酵剂味。选用市售酸奶作发酵剂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2
前言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 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 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 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因此,酸奶 生产有很大的市场前景。酸奶是当今乳制品研究开发的一个主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 人们对食品需求已由营养、安全上升为保健功效方面, 而酸奶由于其特有的营养 价值和保健功能,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欢迎, 使得酸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由于乳制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发酵酸奶制品将成为乳品市场的又一热点。
酸奶的好处:
1. 酸奶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酸,因而能增强人的消化能力,促进食欲。
2. 酸奶中的乳酸不但能使肠道里的弱酸性物质转变成弱碱性,而且还能产生抗 菌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
3. 酸奶可以防止癌症和贫血,并可改善牛皮癣和缓解儿童营养不良。
4. 制作 酸奶时,某些乳酸菌能合成维生素C,使维生素C含量增加。
5. 在妇女怀孕期间, 酸奶除提供必要的能量外,还提供维生素、叶酸和磷酸;在妇女更年期时,还可以抑 制由于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老年时期,每天吃酸奶可矫正由于偏食引起的营养缺乏。
6. 酸牛奶能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还含有可抑制体内合成胆固醇还原酶的 活性物质,又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有效地抗御癌症,所以酸 牛奶,可以增加营养,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癌症,降低胆固醇。
一、原料分析
酸奶是以新鲜牛奶或复原乳为原料,以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乳制品。牛奶含有 蛋白质、乳糖、钙质等物质,以鲜牛奶或脱脂牛奶为原料,在消毒灭菌后的奶中加入 纯培养的乳酸菌发酵剂时,乳酸菌就会在适宜的温度中大量生长繁殖,将牛奶中的乳 糖分解为乳酸,当pH值达到4.6时,酪蛋白就开始沉淀,凝结成酸牛奶,这一阶段叫 做“前发酵”。随后放入4 ℃~6 ℃的冷库,酸牛奶继续发酵,此时叫“后发酵”,主要 是产生芳香味。当后发酵完成后,便是市售的酸牛奶了。酸奶味道好,有营养,奶中 的蛋白质变得更容易吸收。乳酸菌在人体肠道中还能合成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 素B12和叶酸等。
二、技术选择
微滤膜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 盐)等通过,但会截留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 般为:0.3-7bar。微滤膜过滤是世界上开发应用最早的膜技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 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膜材料。对微滤膜而言,其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截留。
特点:
1、分离效率是微孔膜最重要的性能特性,该特性受控于膜的孔径和孔径分布。 由于微孔滤膜可以做到孔径较为均一,所以微滤膜的过滤 精度较高,可靠性较高。
2、表面孔隙率高,一般可以达到70%,比同等截留能力的滤纸至少快40倍。
3、微滤膜的厚度小,液体被过滤介质吸附造成的损失非常少。
4、高分子类微滤膜为一均匀的连续体,过滤时没有介质脱落,不会造成二次污 染,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滤液。
应用:
1、医药行业的过滤除菌
2、食品工业的应用(明胶的澄清、葡萄糖的澄清、果汁的澄清、白酒的澄清、 回收啤酒渣、白啤除菌、牛奶脱脂、饮用水的生产等)
3、油漆行业的应用
4、生物技术工业的应用
三、生产流程图
四、酸奶主要生产线
收奶系统、调配系统、净乳和标准化系统、均质脱气系统、杀菌系统、发酵系 统、灌装系统等。
五、加工步骤说明
生产工艺简介
1.料鲜奶的质量要求 固形物含量:鲜奶总干物质含量不得低于11.5%,其中非脂干物质不得少于8. 5%,否则会影响蛋白质的凝乳作用。 鲜奶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抗生素污染会使乳酸菌生长受到限制,因此决不能使 用抗生素污染的鲜奶为原料。 白细胞检测:白细胞含量常常会影响鲜奶的质量。 杂菌检测:霉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等杂菌会影响鲜奶原料的质 量。
2.原料乳的处理 牛乳的净化:利用的别设计的离心机出去牛乳中的白细胞和其他肉眼可见的异 物。 脂肪含量标准化:用分离机对牛乳进行脱脂,在加入少量稀奶油,是调制如脂肪 含量标准化。 配料: 奶粉的添加:加入1%~3%的奶粉调节非脂干物质。蔗糖的添加:加入4%~8% 的蔗糖调节酸奶的口感。均质:将调制奶加热到60 °,与均质机中,8~10Mpa压力下均质。 灭菌:采用高温巴氏杀菌法,90~95℃保持5min杀菌。
3.浓缩 使用微滤膜技术去除多余的乳清。
4.接种 向43~45℃的灭菌原料奶中加入工作发酵剂,一般量为2%~3%,工作发酵剂 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为1:1或2:1。
5.分装 酸奶发酵后不能受到机械振动,因此,必须先分装再发酵。
6.发酵 将分装好的牛乳至于发酵架中发酵,温度保持在40~43℃。一般发酵3~6小 时。
7.冷却 发酵完成后,用冷风迅速冷却到10℃左右,防止发酵过度使酸度过高影响口 感。
8.冷藏和后熟 经冷却的酸奶放在-1~0℃冷藏室中保存。
六、操作要点
1、原料奶的选择
应选择新鲜、品质好的原料奶。原料奶温度应低于15℃, 酸度16 ~18°T, 细菌总 数应低于104cfu/mL, 不含抗生素和农药。不宜选用乳房炎乳和贮存时间长而细菌总 数高的原料奶。生产酸奶的原料奶也可用奶粉经复原调制而成。为保证产品的良好发 酵, 原料奶中绝不能含有抗生素。因此在生产前, 原料奶经发酵试验短期发酵凝固良 好者, 方可使用;如加入稳定剂, 需先溶解。
2、原料奶的预处理
生产酸奶的原料奶一般用新鲜牛奶或用奶粉加水复原调制而成。为了保证产品的 良好发酵,原料乳中绝不能含抗生素,酸度不超过18°T ,要求干物质含量8.5 %以上、乳 酯含量3.2 %以上。奶粉加水复原调制时,奶粉和水的比例以1∶7.5~1∶8 为宜。针对 消费者的口味,在原料乳配制时,往往加入以蔗糖为主的甜味剂,一方面可以增加干物质 的含量,另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酸味,改善风味。但过多地加入糖,会使原料乳中的水分 活动降低,增加溶质的反渗透作用,从而延长酸奶的发酵时间。甜味剂的加入量一般以 6 %~8 %为宜。
3、标准化
使原料奶中的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符合所生产成品酸奶的质量要求。总干物质不能 低于11.5%,否则酸奶凝固不结实, 乳清析出过多;脂肪含量为1%~4%的低脂或脱脂奶 会使成品芳香味不足;蔗糖应为6%~8%, 不应超过8%。
4、均质
标准化后的原料奶预热到60℃, 在15~20MPa 的压力下均质。这样能使酸奶的 质地更加细腻、平滑, 不出现豆腐渣样;还可使脂肪球直径减小, 防止脂肪上浮, 且有利 于酸奶的消化吸收。随着脂肪球数量的增加, 酪蛋白附着于脂肪球表面, 结果使悬浮 总体积增加, 从而提高产品的粘度。
5、杀菌
适宜的杀菌工艺为90~95℃、3~5min 或85℃、30min。生产过程中的.热处理 不仅是为了杀灭奶中的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 同时可使部分乳清蛋白质变性沉淀, 增 加蛋白质的持水能力, 使酸奶更粘稠, 提高乳清蛋白质的保有性。
6、奶的冷却
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菌种要将杀菌后的奶冷却至40 ~4 5℃ , 若高于45℃, 对产酸及酸奶凝乳状态有不利影响, 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乳清析出;如 果采用嗜酸乳杆菌作发酵剂时可冷却至30℃。
7、接种
发酵剂添加总量为牛奶的3.0%, 两菌种的添加量分别为1.5%(1: 1 的比例), 并于4 3℃下保温发酵, 以保证两菌种在数量上的平衡, 保持良好的共生关系, 缩短发酵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因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发酵时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缬氨酸、甘氨酸 和组氨酸等能刺激嗜热链球菌的生长, 而嗜热链球菌生长时产生的甲酸可被保加利亚 乳杆菌利用, 因此两种菌在短时间内(2~3h)迅速繁殖, 发酵乳糖产生乳酸。当pH 值 降至4.5~4.6、酸奶凝固性状良好时, 即发酵成熟。若发酵剂添加总量为奶的1.0%, 则嗜热链球菌占优势;若发酵剂添加总量为奶的5.0%,则保加利亚乳杆菌占优势;只有添加总量的3.0%, 才能保证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1: 1的平衡关系。当温度小于 40℃时, 嗜热链球菌占优势, 当温度大于45℃时保加利亚乳杆菌占优势, 因此选用4 3℃有利于两菌种生长速度保持一致, 缩短发酵时间。
8、冷却与灌装
冷却的目的是终止发酵过程, 使酸奶的特征(质地、口感、风味、酸度等)达到所 设定的要求。在冷却过程中必须尽量缩短产品的冷却时间。冷却有一步冷却与二步冷 却两种。一步冷却法是将发酵温度42℃冷却至10℃以下, 将香料或果料混入后灌装。 该方法能够使酸度很快得到控制, 但机械搅拌加入香料或果料会降低酸奶粘稠度。二 步冷却法是将发酵温度由42℃冷却至15~20℃, 将香料或果料混入后在冷库中冷却至 10℃以下。该法可提高酸奶的粘稠度, 但由于发酵罐中的凝乳先后被冷却, 会造成酸 化现象严重,质地差别大。
9、酸奶的冷藏
发酵结束后的酸奶,应立即移入0~5 ℃的冷库内放置12~24 h ,目的是终止发酵 过程,使酸奶进行充分的后酸化,使产品的风味成分(如乙醛、丁二酮)更加突出,达到人 们所设定的要求。 冷库应隔热良好, 强制风冷却至5℃左右。酸奶进入冷库后经后酸化12~24h 后 才可出库。
七、酸奶生产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和产生的原因
1、产酸缓慢 主要原因是:
(1)原料奶中含有抗生素、清洗剂或消毒剂。抗生素主要来源于患病 牛的治疗药物或人为添加, 以防止原料奶变质, 为此生产前要做短期发酵凝乳试验(或 抗生素快速检测);化学消毒剂来源于设备残留。
(2)菌种污染了噬菌体。
(3)菌种由于 基因负突变, 使生产性能衰退而丧失活力;对冻干菌种活化传代次数不够而尚未恢复活 力。
(4)乳中含有其它抑菌物质,如大量的白细胞有吞噬乳酸菌的作用。由于对原料奶 杀菌不彻底, 使乳中的过氧化物酶、溶菌酶等抑菌物质未被破坏;乳中游离脂肪酸也会 抑制乳酸菌生长, 有的原料奶含脂肪酶多或贮藏过程中牛奶被脂肪分解菌污染, 均能 引起乳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
2、凝固不坚实, 乳清析出过多 主要原因是原料奶中的干物含量低, 未达到11.5%以上标准;发酵时间过长或发酵 温度过高而急剧产酸, 乳清大量析出, 产品尖酸、涩味重;杂菌污染导致产酸量高使乳 清析出较多。
3、出现气泡和异常味 有时酸奶会出现气泡(凝乳中有断层或裂纹)或异常味(苦味、涩味、酵母味、怪味 等),原因是受到了杂菌污染。
八、相关参数与操作要点:
鲜奶在收购前要对鲜奶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奶温、脂肪、蛋白、非脂乳固 体、酸度、杂质度、冰点、抗生素、酒精实验、美兰实验、细菌总数、掺碱、掺盐 等。收购后马上将新鲜牛乳冷却到4℃以下进行贮存。配料时将所用鲜牛乳的三分之 一加热到40~45℃后将白砂糖、稳定剂、乳糖加入到干粉混料机或者是高速乳化罐 中进行混料时间大约是二十分钟。混完料将混合物料打到配料罐中与剩余的鲜牛乳进 行混和。混合大约五分钟将物料打进离心分离机对乳中的糖的杂质进行分离。
经过分 离混和物料即可进行杀菌,杀菌的温度在90~95℃5min。将杀完菌的物料打到发酵 罐(注意排尽发酵罐和管道里的水)。进入发酵的物料温度控制在42~44℃,然后 加入发酵菌种。把菌种加入到发罐中搅拌五分钟,在42~44℃的恒温下发酵3~4小 时,发酵的终点酸度为68~70°T。注意酸在发酵的过程中搅拌一定要记的关闭,翻 缸前不得搅拌。在翻缸时候要发酵好的奶温降到16~22℃,在翻缸的时候可以加入 一定量的水果香精,如草莓香精之为类的。然后进行灌装,灌装前的贮存罐最好能用 高位罐,这样可以防止酸半稀。灌装后要把成品快速推到冷库中,冷库的温度为0~ 6℃,后发酵时间12小时。即可出库了。
说明现在的搅拌型酸奶的种类也很多有用益 生菌发发酵的,就是益生菌酸牛乳,又因为用益生菌发酵 的到奶大部产香比较弱所 以加入的香精量也比较大,也可以灌装的时候加入果料,即是果料酸奶。加入的有果 酱也有果肉,例如蒙牛的“真果粒”就是果肉酸奶。但是加入果肉或者是果酱的质量一 定要合格,尤其是微生物不能超标。灌装时要注意灌装机的清洗和消毒,以及灌装间 的空气的消毒,以防止杂菌和霉菌对成品的污染。
九、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 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微波炉加热常常会造成受热不均,应该用勺 子搅拌一下再试温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 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杯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 热消毒时容易变形。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 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6、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 奶的原料。
7、菌种酸奶因为质量不稳定偶尔也会造成发酵失败。
十、结论
微滤膜分离技术始于十九世纪中叶,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筛网状过滤介质 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它主要用于从气相和液相悬浮液中截留微粒、细 菌及其它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等目的。实施微孔过滤的膜称为微滤膜。 微滤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厚度在90~150μm左右,过滤粒径在 0.025~10μm之 间,操作压在0.01~0.2MPa。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商品化的微滤膜约有13类,总计400多种。
微滤膜的主要优点为:
①孔径均匀,过滤精度高。能将液体中所有大于 制定孔径的微粒全部截留;
②孔隙大,流速快。一般微滤膜的孔密度为107孔/cm 2,微孔体积占膜总体积的70%~80%。由于膜很薄,阻力小,其过滤速度较常规过 滤介质快几十 倍;
③无吸附或少吸附。微孔膜厚度一般在90~150μm之间,因而吸 附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④无介质脱落。微滤膜为均一的高分子材料,过滤时没有纤 维或碎屑脱落,因此能得到高纯度的滤液。膜分离机理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基于 已进行的研究,可认为流体通过膜的推动力主要是压力差、分压差、浓度差、电位差、化学位差等,选择性和通量是膜分离的重要技术指标。常用于油水分离的微滤膜 分离机理一般以筛分和扩散原理来解释,油粒的分离主要取决于膜孔径的大小,油粒 在压力、吸附、电荷等因素影响下,大直径油粒可通过小膜孔。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3
引言:
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酸奶不但具备了牛奶中的全部营养成分,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酸奶不仅保留了鲜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食欲,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营养易被吸收。酸奶还有降低血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作用。特别是治腹泻很有效。酸奶是使用有益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在牛奶中发酵制成的。酸奶发酵过程产生的乳酸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活性乳酸菌可抑止腐败菌的生长,排除体内残留的毒素。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大致了解制作酸奶所需的材料,用具,所用的方法。实践及体验如何制作酸奶。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不仅要勤动脑,还要勤动手。在研究的过程中,各个组员还要相互合作,表达与交流。这样既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又锻炼了我们的学习,动手实践和交往的能力,在丰富我们知识,素质的同时,我们还需学会如何制作酸奶这一门技能。
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大致了解制作酸奶所需的材料,用具,所用的方法。实践及体验如何制作腐乳
研究方法:
实验法,查阅文献资料法,上网搜索法,访问调查法,实地参观考察法,讨论,交流以及总结和归纳法。
实验方案:
原料:
纯牛奶500ml
原味酸奶125ml
工具:
电饭锅、带盖瓷杯、勺子、微波炉(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加热牛奶,但用微波炉不仅速度快,而且加热温度好掌握)
做法: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摸杯壁不烫手为度。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盖。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盖,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发酵。
5.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
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杯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热消毒时容易变形。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6.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7.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不可在发酵前放糖。
8.自制酸奶保质期为2~3天。
实验结果:
成功制成美味可口的酸奶,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闻之有浓浓的奶香味,我们加了白砂糖,苹果,葡萄干等,大家都很开心的一起试吃!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实验结果分析:
本次试验,经过查阅资料了解酸奶的一般制作过程及原理,了解制作酸奶所需要的条件,知道酸奶所含的营养物质,一起制作了酸奶并成功了。在制作过程中的细心,认真与协作是我们取得成功不可少的。
感言: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锻炼了手脑结合的能力,激发了创造热情。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实验让我们学到了经验。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学习工具扩大我们知识面,并且制作酸奶的成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也品尝到了美味可口的酸奶。
我们通过这次课题实验研究活动,获得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习不来的知识和文化,并因此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了我们观察、思考、总结等能力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基本素养,培养了我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能力。在整个学习探讨实验研究中,我们能长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完成实验的制作,我们能够在这过程中进一步产生热爱科学情感;我们能够做到资料共享,经验交流,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答。我们小组成员非常高兴能有此机会参加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能在下次的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地表现。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02-04
晶体制作实验报告03-06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8-17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8-16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8-16
大学实验报告03-08
实验报告模板03-21
实验报告优秀03-28
示波器实验报告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