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市河道保洁现状调查总结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包括了对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精神文明与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刚性指标。
河道保洁是浙江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平原河网调蓄能力、改善水质、提升城市品位和防洪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探索建立长效河道保洁制度,搞好河道保洁工作对保障行洪畅通、改善城乡水环境、巩固“万里清水河道”成果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1、地理及气候
XX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界于东经120°07′~121°07′,北纬27°02′~28°37′之间。东临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毗邻,西与XX市接壤,北与台州地区相连。XX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受地形影响,XX市降水量自平原向山区递增。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843mm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
2、社会和经济
XX市辖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瑞安、乐清、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洞头八县(市),共有建制镇119个,乡143个,街道办事处30个,行政村5414个,2005年末XX市总人口750。28万人(常住人口777。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9。02万人。人口密度为637人/ km2。XX市是我国十四个对外开放的沿XX市之一,也是我浙南、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和科技中心。2006年,全市总人口750。28万人,常住人口 777。7万,全市生产总值1596。35亿,人均生产总值21335元。
3、河道现状
XX市自古就有水乡之称,全市现有大小河道1104条,河网长度达5652。34公里,全省十大河流中有瓯江、鳌江、飞云江三条河流贯穿我市入海。沿海平原河网有温瑞塘河、瑞平塘河、乐虹平原河网、苍南南港河网等内河水网。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XX市河道面积逐渐减少,现存河道也由于泥沙淤积、河道缩窄、堤防年久失修等原因,至使众多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排水不畅。同时,河道污染问题严重,河道水质脏臭。河道面积减少、河床淤积导致排、蓄洪能力逐年减弱。大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和倾倒入河道,从而导致河道生存状况恶化。
近年来XX市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新时代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开展了河道全面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和发挥了河道水域在防洪、排涝、蓄水、航运、生态、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功能,保障与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善河道生态、增强防汛抗旱能力,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对现有河道进行清淤、驳坎、截污纳管、绿化等建设改造,实现维护河道水域面积,增强蓄水、排涝能力,减少河道污染,推进河道长效管理,维护河道的水环境、水生态功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做好防汛工作和水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通过工程拦蓄,科学调度,缓解水资源的时空不均,补充地下资源,反哺生态,改善环境,是河道综合治理的目标。
二、河道保洁现状
1、河道状态恶化
近年来XX市主要河道和平原河网各类杂物(主要是水葫芦)漂浮水面积聚严重,带来水质污染、阻碍行洪排涝、恶化水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水葫芦泛滥成灾,成为公害,主要原因是:大量农业、工业、生活、养殖业污水直排到江河湖泊,使水质富营养化,给了水葫芦丰富的营养源;河道梯级水电开发密度很大,造成水流流速缓慢;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生长环境,有利于水葫芦的生长。近年,尤其是2006年夏秋温州台风过后炎热干早,水葫芦大肆疯长,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而且对河道、水库造成威胁。现在我市大多采用人工打捞的方法。通过人工及机械对水葫芦进行打捞处理,见效快,但当发生面积大时,劳动强度大。
2、保洁工作措施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为切实加强河道保洁,彻底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XX市从2006年初开始,按照建设生态市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农村河道保洁工作。各县(市、区)水利局领导因地制宜,高度重视河道保洁工作,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落实专项河道保洁经费和责任人,安排部署有多年打捞经验的专业队伍对水葫芦进行即时有效地清除,并且多次派专人到现场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市大部分河道水环境大为改观。
河道的长效管理机制尚在探讨中,但各县(市、区)已经形成初步的管理机制,我市河道保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我市大部分河道水环境大为改观。我市大部分地区水生植物(主要是水葫芦)基本清理干净,水生植物的生长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这些措施对保障行洪畅通、改善城乡水环境、巩固 “万里清水河道”成果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当地居民支持和好评。2、河道管理机构基本健全。各县(市、区)都有河道保洁工作的管理机构。 3、初步建立了各项管理机制。各县(市、区)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目标责任制,明确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村的职责,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做到“五定一落实”,即定人、定地段、定标准、定任务、定报酬和落实检查考核制度。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拦等多种宣传途径,河道保洁工作已深入人心,群众参与河道保洁工作的热情很高。群众意识到河道保洁关系国计民生和沿河城镇可持续发展,有很强的水患和水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反馈河道清洁情况,初步形成了河道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4、逐渐重视建章立制及定额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近年来,各县(市、区)已逐渐重视建章立制以及定额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河道长效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其实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县(市、区)还在总结河道长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河道长效管理实施办法,对开展河道长效管理的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资金筹措及考核办法等作出具体规定,从而规范了河道管理工作,增强了可操作性。5、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制。各县(市、区)2006年将河道保洁所需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大部分地区都是由政府直接提供资金保障。部分县(市、区)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按照“谁受益 ,谁投资”的原则,坚持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政府补助和乡镇自筹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乡镇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制。
3、目前保洁情况
XX市实行城乡河道保洁的范围是:着重加强对城区、乡镇河道的保洁管理。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或者委托,择优确定单位或打捞队伍,对城乡区域内的河道进行保洁。进行公开招投标产生的保洁单位或打捞队伍,即承包人,要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落实保洁措施,实行长效管理,确保河道中无障碍物;水面无影响水生态的水生植物;水面无漂浮废弃物;河道管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保证河道水面经常性清洁。
XX市区河道保洁工作主要由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负责。城区范围内纳入保洁管理的河道共有60条,总长95。255公里,河岸43031m2。根据市区河道所处的位置分别确定保洁类别和保洁要求。由政府投入资金,对市区河道分成东西两片,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引入公开招投标制度,向社会公开招标河道保洁工作。力求通过对市区河道的常年保洁,达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废弃物”的保洁目标。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严格落实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对市区河道采取集中和流动打捞相结合的办法,定人定段,加大对河面的保洁,每天出动船只打捞漂浮物。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平原河网调蓄能力、改善了水质、提升了城市品位和防洪安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特色正逐步恢复。目前XX市也采用这种模式。
XX市城区河道保洁主要由环卫部门负责,其余河道由地方乡镇政府负责乡镇所在河道的保洁工作。农村河道保洁的资金根据“谁受益、谁负担”和政府适当补助结合的原则进行筹措。经费来源由两部分组成,由XX市政府补助50%,同时乡镇自筹50%。市水利局与当地乡镇进行考核评分,考核结果与保洁费用相挂钩。农村河道保洁乡镇是责任主体,河网连片地区以中心镇为主进行联合打捞,打捞有专业队伍进行打捞并落实长效责任制。平时由水利局人员进行巡查监督,河面也比较干净。
XX县近年由于生产和生活污水入河现象未得到有效整治,且愈演愈烈,网箱养殖发展很快,气侯偏暖等众多因素,水葫芦再次卷“水”重来,极盛时,万全流域19000多亩的河面几乎全被覆盖,放眼望去,满眼碧绿,密密麻麻,俨然成了“绿色海洋”。水葫芦泛滥,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排涝,污染水资源水质,破坏水生态环境,沿岸农民深受其害。XX县以政府投入,每年安排固定的资金,向社会招标河道的管理维护,进行河道的长效保洁管理。历年来,水利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打捞水葫芦工作。XX县县长及水利局局长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打捞工作。水利局长多次到打捞现场督促检查,并要求有关队、所根据水葫芦分布情况,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在各方面的因素的促动下,该县打捞队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充分利用风向等因素,创新打捞方式,不遗余力。同时XX县水利局注重加强宣传,并广泛发动群众,使打捞水荷花、保护水环境成为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目前水葫芦打捞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全片约3000多亩河面的水葫芦已基本打捞上岸。
XX县平原河道水系长1299公里,其中省市级河道73公里,县级河道122公里,村级河道1104公里。为了保障平原河道保洁工作的顺利进行,县财政专项资金2006年拨出50万元作为河道保洁费用(主要打捞水葫芦)。县政府落实河道保洁资金,制定各种河道管理制度。目前河道保洁工作主要由河道整治工程指挥部负责,将全县分为南港片、龙港片、江南片和马站片四片分别邀请信誉较好、有多年打捞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议标。中标单位在签定合同后根据打捞情况和各河道分布范围来安排人力和物力组织以打捞水葫芦为主的河道保洁工作。河道整治工程指挥部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巡查小组全方位地进行实地巡查、抽查和复查,并结合乡镇和当地群众反映的情况,把河道保洁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打捞队,要求限期整改,以达到河面清洁。由于保洁措施到位,河道水质和环境大为改观,平原河网也全面顺利进入长效保洁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依然面临任务重、难度大、情况复杂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建管脱节,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
多年以来,XX市河道整治一直在进行当中,离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部分县(市、区)领导对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河道管理的经费没有稳定的落实渠道,保洁经费严重不足。因此,XX市的河道仍是以突击整治为主,真正落实长效保洁的经费不多。另外,在大部分河道整治过程中,很少体现为今后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理念与设计思路,直接为管理工作建设的基础设施极少。因此,造成河道整治工程竣工后,开展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
2。 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滞后,截污治污力度不够
目前,XX市河道污染非常严重。由于财力限制、政策配套不够等原因,XX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严重滞后。城区和郊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缓慢,影响到污染物质的进一步有效削减。同时大量分散污染源点多面广,收集难度大,造成大量污水依然直排河道,加重了河道的纳污压力,而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利用效率不够高。对河道两侧的污染源管理,牵涉多个部门。企业排放的废水由环保部门管理,公建单位、生活小区、农居点排放的污水由城管办或行政执法部门管理;河道两岸及以上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负责清理,河面上的垃圾由打捞公司负责打捞,保洁管理工作在不同县(市、区)由水利部门的不同处室负责管理。河道的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给河道长效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page]
3。 河道整治、保洁工作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资金到位程度不一,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差距,造成整个河道整治面貌存在很大差异,形成河道在流域管理上的“断头”、 “脱节”现象。郊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以及区、县交界处,由于流动人口多,行政管理范围交叉,疏于管理。再加上基础设施缺乏,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不完善。
4。 河道整治运行和维护保养经费无保证
河道整治工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全额的财政拨款,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前期的整治工作,疏浚、筑堤、截污等方面已投入大量资金,而投入到后期维护阶段的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投入不足,导致部分河段保洁人员的工资较低,河道保洁工的工作时间无法得以保障,河道保洁的质量与要求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河道保洁工作难常年进行,部分河道在整治上出现“回潮”现象。
5。 群众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
因居(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群众中相当多的人把河道整治看作政府的职责,实际参与到整治工作中的则更少。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随意倾倒于河道旁,造成河道水质恶化,河道淤积严重。许多地区将生活垃圾随意排入附近河道,导致河面上无法长时间保证没有废塑料袋、饭盒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同时造成了河道脏、乱、差、河道淤积现象严重,河道难以正常保洁。
6。 河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效果有待提高
XX市河道在水安全、水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还不够“以水建景、以景兴水”等提升河道功能的工作滞后。要实现将XX市重塑成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目标,应进一步做好平原河道和水网的整治工作,切实维护河道的水生态、水景观等功能。
从总体上讲,XX市河道长效管理覆盖率还较低,不同地区发展也很不平衡。一方面,部分乡镇河道长效管理覆盖率较低;另一方面,城区河道和郊区河道之间的长效管理覆盖率相差悬殊。
四、河道保洁长效机制探讨
为全面有效落实河道长效管理制度,在“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中,应注重建管并举,坚持边建边管,不断探索生态河道建设新思路,积极拓展人水和谐、生态治水理念的内涵,努力建立健全河道保洁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加快XX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大河道两岸单位的截污纳管力度,彻底切断河道两侧的污染源;合理选址环卫基础设施,改变垃圾箱沿河设置的现状。通过部门联合执法,结合河道整治,对河道两侧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全力拆除河道两岸的违法建筑。
健全河道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和定量考核制度明确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对本地区内河道整治及管理应负的责任,着眼于区域、流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和大环境的改善,把河道治理的各项任务作为“硬指标”,纳入到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计划,做到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
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依据河道整治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把其责任区范围内的河道整治阶段目标,如河道两岸的绿化率、河道水面的保洁率、用于河道治理投入比例以及各项长效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等作为各级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市政府应建立河道整治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由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组织联系会议制度,统一协调处理河道整治与长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县(市、区)政府河道整治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评比,形成具有实效的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2、强化河道管理职能转变
强化河道管理的公共职能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应重点体现具有以下公共职能:制定统筹规划职能、组织协调职能、提供服务职能、市场监控职能等。具体来讲,河道管理职能部门,要将工作重心落在执行法规、监督检查、编制规划、制定标准等河道公共管理职能上面,逐步形成精简高效、政事分开、管理和作业分离、分级管理、规范有序的城市河道管理体系。改革现行的河道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尽可能避免多个部门管理同条河道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河面上漂浮物的打捞,建议由河道整治或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按照县(市、区)、乡镇村“分级领导,各负其责”的原则,完善河道保洁的岗位责任和考核办法。对城区河道,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河道整治和保洁要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同步建设,共同推进。可以招聘失业、下岗协保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建河道保洁队伍,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后上岗,加强河道保洁与管理,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
3、河道日常养护作业市场化
按政府调控与市场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河道日常养护作业体制。河道的后期维护主要包括河道两岸的绿化维护和水域的日常保洁。河道的绿化养护要走市场化道路,实行竞标竞价和末位淘汰制,由专业养护公司承包进行日常养护管理,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河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可利用市场机制,引入专业养护公司进行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河道的“面清、岸洁”。对于分布较广的农村地区河道的工作,因地制宜地落实养护单位和相关措施。
4、建立多元化河道整治投资机制
河道管理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靠计划体制下的政府全额财政拨款,投资渠道比较单一,缺乏竞争和优化配置的机制,长期得不到企业和社会投资的支持,导致河道整治以及相关的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各界对河道治理以及河道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财政投入的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容易形成“河道整治养护费用升高—财政负担加重—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在今后的河道整治工作中,应积极采用更灵活、以市场为基础的资金投入与筹措机制,多方位、多渠道筹措河道整治和维护资金,加大河道管理经费的投入,提升每公里河道的保洁费。主要的资金渠道有:①政府投入。政府投入是河道整治资金和维护主要来源,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②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贯彻“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提高现有的排污收费标准。排污收费纳入专项基金,专款专用。③市场机制筹措资金。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开放部分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是河道整治工作的必然趋势。利用周边土地升值效应,开发滨河小区建设,将房地产升值获得的部分资金用于河道整治工作;积极吸引国内公司前来投资河道整治工作;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引民间资本用于河道治理;走上市场融资的道路,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进入河道整治和维护的投资建设和日常运行领域;建立环境保护和建设资金,争取发行环境保护和建设彩票,取得的资金专款专用。
5、加强河道整治工作的法制建设
行政手段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方式。从 20纪 90 年代开始,市场机制开始逐步纳入环境管理的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管理行政手段的实施方式有了新的内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行政手段的实施都要以法律制度为前提,要避免运用行政权力带来的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必须加强河道整治工作的法制建设。在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及《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专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河道污染的监督,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建立河道整治严格执法的管理机制。
6、建立全社会的公众参与机制
长期以来河道整治一直被认为是政府行为,没有形成广泛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和监督,导致一方面政府疲于应付市民“无意识”造成的污染行为,另一方面却无法营造公众自觉参与河道整治的良好氛围。河道的整治工作需要全民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和增强广大市民的环境保护知识水平、环境意识和对河道整治和保洁工作的关心程度,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形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河道整治和保洁工作是全体市民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加强宣传、加强执法,让群众参与河道整治和保洁工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尽可能提高居(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居(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杜绝随便乱扔垃圾、随意倾倒垃圾的陋习。赋予群众监督权利,鼓励市民对各种污染行为进行投诉,建立全社会监督的网络体系。
河道整治和保洁可以改变城市的环境面貌,加强管理能持久地保持河道及其周边的环境质量,整治是管理的基础,要变被动整治为主动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有助于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持久稳定、深入有效地开展,使河道整治的成果长久保持下去。
五、结束语
全面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恢复和强化河道功能,改善城乡水环境,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建管并重”的要求,树立“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绿色文明”的理念,改善水生态环境,维持人与水环境的和谐相处,促进城乡环境美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推进我市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水利现代化建设大事。
“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是浙江省生态建设和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集防洪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为一体的公益性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浙江水利服务于生态省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加快清水河道建设,不断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城乡水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着眼于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改善,加大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河道保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用水环境,恢复河道功能,提升人居生存质量和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农村现代化,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了群众的科学规划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户富、村美、人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河道保洁现状调查总结报告】相关文章:
县河道保洁工作计划07-23
河道保洁工作总结推荐11-08
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01-16
现状调查报告06-10
宿州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06-03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10-13
市场现状调查报告10-17
学校体育现状调查报告05-14
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