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查自省报告

时间:2024-11-12 09:51:58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自查自省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自查自省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自查自省报告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报告,世界范围内艾滋病(AIDS)流行仍在增长。2006年11月报告中的数字显示,估计活着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有3950万人。2006年有430万人成为新的HIV感染者,290万人死于AIDS相关的疾病[1]。有些国家,在所有的HIV新感染者中,有60%发生在15~24岁的年轻人身上[2]。卫生部2006年11月22日的通报显示,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183733人,其中AIDS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2006年1~10月报告的且已开展个案流调的感染者中,吸毒和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分别占37.0%和28.0%[3]。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发病和死亡仍然严重;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4]。在目前仍无有效疫苗,也无治愈方法的情况下,在全社会中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是阻止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场所。我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有关中学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目标是,到2002年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学校开课率为100%,县(市)或以上学校的开课率为85%以上,乡(镇)或以下学校的开课率为70%以上。目前,有关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状况调查多为城市学校的学生。农村学校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很少有调查研究报导。为此,我们于2006年9月对辽宁某农村地区392名初中学生进行了有关艾滋病知识调查,期望为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

  以辽宁某农村地区一所中学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总计调查435名初中生,有效问卷392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0.1%,占调查班级注册人数(450人)的87.1%。在被调查的392名初中生中,男生192人,占49 %;女生200人,占51 %。初一学生146人,占37.2 %,初二学生116人,占29.6%,初三学生130人,占33.2%。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占11.3%,初中占65.4%,小学及以下占23.3%;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占9.0%,初中占67.9%,小学及以下的占23.1%。

  方法

  问卷内容。有关预防艾滋病(AIDS)知识,主要包括:AIDS的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不传播AIDS的活动、AIDS防治知识等。此外,还询问了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愿望等。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组织学生调查。问卷当堂发放,答完后当堂收回。整个调查过程充分考虑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以考试距离坐好,调查是匿名的,自愿参与。

  数据录入与分析。用Epidata 3. 0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对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识来源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算不同人口学指标间学生预防AIDS知识得分的差异。

  2、研究结果

  预防艾滋病知识

  在被调查的392名学生中,有336人(85.7%)的学生回答听说过艾滋病。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题目回答正确情况见表1。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66.6%),艾滋病可以导致人死亡(66.3%)。有4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共用针头传播,36.2%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行为传播,36.5%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共餐、蚊虫叮咬这些途径而传播的学生比例分别有25.0%、19.6%、16.8%和15.8% 。只有27.0%的学生知道从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将预防艾滋病知识分成4类,即AIDS传播途径(4个题目)、不传播AIDS的途径(5个题目)、AIDS防治(4个题目)和AIDS的性质(2个题目)。将AIDS知识各题目计分,回答正确计“1”分,不正确或不知道为“0”分。将各类别知识题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题目数,得各类知识的均分(分值范围0~1)。比较各类知识均分,由高到低排列,AIDS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可导致死亡等艾滋病性质均分最高,为0.66。其次是AIDS传播途径知识均分,为0.38。再其次是AIDS防治知识均分,为0.22。以AIDS不传播途径知识均分最低,只有0.19。

  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社会人口学特点

  性别差异。关于艾滋病可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共用针头刺破皮肤和母婴途径传播,以及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和艾滋病可导致人死亡等知识题目,女生回答正确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P

  男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4.33,女生为4.94分,男女生知识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3) 。参见表2。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分别根据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将学生分组,比较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学及以下三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单向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三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P=0.264)。参见表2。

  年级差别。初一、初二、初三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分别为3.60、3.91、6.4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三学生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P0.05)。参见表2。

  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

  32.0%的学生明确回答老师在学校课程中讲过艾滋病知识,43.9%的学生回答老师没有教过,24.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老师是否讲过。比较各年级学生教师讲过的比例,以初三学生为最多,为50%,初一和初二学生回答教师讲过的比例分别为22.4%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19,P=0.000)。回答教师讲过的比例,男女生分别为27.9%和3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47,P=0.086)。

  在被调查的392名学生中,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根据学生回答各种来源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44.4%)、学校教师(27.6%)、报刊/杂志/书(24.2%)、广播(15.3%)、家长(13.5%) 、互联网 (12. 2 %)、医生/护士(11.2%)、学校同学(5.6%)。总的看来,学生预防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书、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54.6%)。还有18.4%的学生回答几乎没有预防AIDS基本知识。

  有76.9%的学生回答想了解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教师讲授与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是否讲过艾滋病方面知识,比较初三学生讲过组与没有讲过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总得分,讲过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为7.03,没讲过组知识得分为6.23,没有明显差异(t=1.167,P=0.246)。

  学生

  有13名学生回答有过行为,占回答这一问题人数(368)的3.5%。男女学生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8%和4.2%)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需对我国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需求进行评价,推动农村地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工作

  我国地域广大,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性大。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向公众普及艾滋病基本知识是预防艾滋病在一般人群中迅速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育部办公厅于2003年2月20日印发了《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通知(教基厅[2003]3号)。在《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指出,初中的教育内容(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2)什么是艾滋病。(3)HIV/AIDS的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并要求学校从初一开始,每学年2课时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然而,本研究,即使是初三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艾滋病可通过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行为、母婴途径传播的也仍然很低,分别只有60.8%、53.1%、48.5%。对于日常生活接触并不传播AIDS知识的更少,分别只有46.9%、35.4%、32.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共餐传播。大众传媒电视、报刊/杂志/书、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播(71.5%)仍然是初三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80.5%的初3学生想了解有关预防AIDS知识。学生缺少基本的预防AIDS知识。

  在我国,有关农村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如何的报导极少。在中国西部甘肃省甘谷县曾对250名农村初二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了解艾滋病三条基本传播途径的为74.56% 。知道正确预防方法的有62.72 %,对于日常生活中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完全答对的仅占18.86%[5]。总的看来,尽管其结果好于本调查研究结果,但学生的基本知识仍然很低,需要提高。

  本研究人群仅限于1所普通农村中学,不能推论其他农村学校学生的情况。但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如此低,提示我们急需对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进行调查,以推动我国艾滋病教育的普及工作。

  重视农村地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师资培训

  本调查显示,只有50%的初三学生回答学校教师曾讲过艾滋病知识。但初三学生回答教师讲过与没有讲过的二组比较,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讲课教师的讲课效果如何?讲课教师是否得到过培训?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播。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只是生物学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注重发展和促进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技能及态度,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决定,如何抵御吸毒和来自同伴方面的压力等;反对偏见/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要表现出关心、宽容、富有同情心;反对药物滥用、多个性伴、待等。要达到这些教育目标,单凭传统式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难以实现,尤其是正确态度、技能的学习,需要参与式教学,需要通过摹拟生活中可导致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情景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效果会更好。为达到上述教育目标,在学校成功地实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师是关键的因素。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有相关研究显示,培训能提高学校教师预防艾滋病教育知识水平、促使不歧视态度的形成,以及对讲授一些敏感问题(如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使用、推迟、对AIDS患者的宽容等等)的自信程度增加[6]。

  本研究提示我们要重视农村地区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真正让农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只是在现在,也在将来,能保持避免感染艾滋病的健康行为。

  重视全面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教育

  本调查结果显示,与AIDS传播途径知识相比,学生尤其缺少日常生活中不传播AIDS途径的知识。这与笔者以往对学生的一些调查结果相似[7,8,9],与在甘肃省甘谷县对250名农村初二学生的调查结果也相似[5]。提示我们,学校在预防AIDS教育中,要注意知识传授的全面性,加强对不传播艾滋病途径知识的教育,这对减少学生对艾滋病不必要的恐惧、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非常重要。

【教师自查自省报告】相关文章:

教师优秀自查师德报告09-30

教师的自查报告03-01

教师自查师德师风报告05-09

教师师德自查个人报告06-06

教师工作自查自纠报告09-26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整改报告10-19

教师师德自查自纠报告11-23

教师自查报告范文06-29

教师师德自查报告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