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幸福感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幸福感调查报告1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幸福感调查报告2
摘要: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远的解读,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水平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2.调查对象:本校大学学生,其中低(一、二)年级20人,高(三、四)年级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总体感觉等自我评定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
调查过程及预想:
由于时间匆忙和实践经验不足,我组成员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讨论,确定了问卷试题。并对四十名大学生(其中每年级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对于所得数据也许会有所偏差。预先估计,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和学习中的困难。调查后,又经小组成员共同统计,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15%.上述数据表明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总体上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而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态度。
对大学所选专业及以后就业预想32.5%的人表示对自己专业满意,而17.5%的大学生则处于茫然状态,40%的人则认为专业不满意对未来就业表示堪忧。这说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悲观色彩。
对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生活成就、人际关系、经济状态、精神空虚、现实理想差距、没有恋爱、没有参加团体活动(可多选)分别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其次是学习压力,再者生活品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追求幸福做过的努力(可多选),80%的学生表示乐于关心他人,7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努力学习,45%的学生勤于交友,获得幸福。只有12.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志愿者让自己获得幸福。
对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27.5%的人认为忙碌而充实,60%的人认为普通平淡,7.5%的人觉得不满意,与理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间接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很满意。因此加强大学的教育体系以及改善大学活动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开心时解决不幸福能力,40%擅长解决,15%不擅长解决,而45%的大学生不知道是否具备此能力。这些数据很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缺乏处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问题的能力。
对于觉得幸福的人该具备的特点(可多选),97.5%的人选择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87.5%的人认为幸福的人应该努力奋斗,72.5%的人则选择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幸福。
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学生打100分,12.5%的大学生打80~99分,67.5%的大学生打60~80分,17.5%的大学生打30~60分,0%的大学生低于30分。
注:此结果真实有效,且从整体来看,与预测状况基本符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而让大学生对自己感受的不幸福进行归因时,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学习压力大,运气不好,社会竞争激烈,课余生活单调等;另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人际关系太差,主观努力不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精神空虚等等。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内因排列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幸福认知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个人努力、明确的生活目的感,对精神世界的明确的理解、预测和内部的控制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乐感对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然而,面对同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快乐感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态以及自己追求决定的。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前程似锦,有的大学生觉得可以养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凡事易于满足、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未来的人相较于具有悲观的心态的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内在心理特征,是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从问卷调查他们对幸福进行的主观定义中,我们进行总结认为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偏差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也因此而生。
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平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3.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幸福感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当大学生遭遇挂科,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但个体的幸福感一般不会长期下降。同时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认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会使幸福感提高,最终其幸福感会稳定在某一水平上。
4.生活目标。调查表明,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把生活目标作为影响自己幸福观的因素。并且在对自身的不幸福归因时,认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目标,大学生会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对自身的.判断,使自己对生活更加迷茫,从而带来循环效应,加剧了大学生的烦恼和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调查中,只有17.5%的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应该会增加。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 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依赖于人格。例如个人的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标。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并相信自己,恰当的认同和接纳别人,能够理性的面对和接受现实。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断地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素养。
2. 积极的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要能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因此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习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幸福感调查报告3
七成五的调查者最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和收入分配差距
从此次调查反映的结果来看,七成五的调查者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感觉幸福.其中,最关心的个人生活领域问题是身体健康状况,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身体健康状况和收入分配差距是新疆城镇居民幸福生活的两大源泉.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感觉幸福.在调查对象中,占76.45%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生活非常幸福或幸福认为自己家庭生活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仅各占1.11%.
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有12.89%的人认为在生活中充分实现了个人价值,有35.78%的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价值.
就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韩丽萍.韩丽萍认为,接近半数调查对象认可自己事业的发展,但也有仅四成的受调查者感受不明显,说明这部分人对自己的个人理想尚没有明确的指向.有近八成的受调查者对自己目前的职业表示满意,结合收入水平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新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但绝大多数群众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满意的,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忠诚度.
在当前最关注的社会问题选项中,选择最多的是收入分配差距,其次是食品安全,第三是房价,第四是医疗制度改革.与上年相比较,调查对象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次序有一定变化,去年处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食品安全、房价、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差距.
韩丽萍认为,次序的变化说明人们对上述问题的关注度发生了变化,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取得了成效,从而使人们关注的焦点发生了变化.调查分析报告认为,在新疆,有52%的城镇居民对当前收入分配现状持正面看法,但也还有31.77%的城镇居民对收入现状感到不满意.职业越稳定、收入越高的人越感到幸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调查者感觉基本幸福.其中,职业越稳定、收入越高的人,越感到幸福.
在调查报告中,设定幸福感最高分为100分,将90分以上确定为非常幸福,之下的分数段分别为幸福、基本幸福、一般、不幸福.通过对调查对象为自己现在幸福感打分的统计表明:2325个调查对象总平均分为75.65分,总体平均分处在基本幸福范围.大多数受调查者的感受处于幸福生活状态.调查对象中,有7.32%的男性调查者打分在91分100分,20.98%的男性调查者打分在81分90分,24.88%的男性调查者打分在71分80分;而打相应分数段的女性调查者分别为11.02%、22.04%和36.33%,这说明相对而言,女性调查对象的幸福感较男性强.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学历不同,幸福感也不同.
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调查对象,打分在91分100分的占12.50%,打分在81分90分的占34.50%,打分在71分80分的占12.50%;初中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8.70%、30.43%、43.48%;高中或中专学历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11.76%、17.65%、17.65%;大专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12.36%、22.47%、24.72%.
对此韩丽萍认为,相对而言,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幸福指数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这印证了一种心理现象,即生活简单,没有更多欲望的人,往往容易感觉有满足感,也就是幸福感.从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对家庭收入感到满意的(含非常满意和满意)占29.21%,为最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此基本相当,为28.57%;其他企业人员调查对象对家庭收入感到满意的占19.57%.说明新疆的城镇居民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收入稳定可靠,生活相对宽裕.而企业职工压力较大,工作及收入稳定性差,幸福感较低.韩丽萍说.从不同收入水平的调查对象看,幸福指数基本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月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打分在91分100分的占8.70%,打分在81分90分的占18.36%,打分在71分80分的占24.64%;月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5000元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10.74%、24.16%、30.87%;月家庭平均收入在5000元8000元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9.86%、28.17%、42.25%.说明在当前的生活状态下,努力增加收入,满足物质需求,仍是广大群众追求的主要目标.
近三成居民对目前收入满意
据调查显示,对当前家庭收入现状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只占28.45%,感到不满意和极不满意的占31.77%,处于两者之间的占39.78%.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收入现状感到不满意,应当引起重视.
同时,调查对象中对当前收入分配现状持正面看法(包括认为选择非常公平、
公平和基本公平)的1209人,占52%,超过一半.但也有1116人选择了不公平
和极不公平,说明调整和完善当前收入分配格局的工作应加快进行.仅四成调查者满意住房,三分之二的调查者担忧环境卫生,而对居住地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满意的调查者不到三成,对交通出行满意的调查者仅有四成.
幸福感调查报告4
调查目的:
了解目前武汉市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时间:
20xx年暑期
调查地点:
武汉市居民区
调查内容:
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方式:
问卷
调查对象:
武汉市居民
前言: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这种感受的主观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收入,职业,健康状况,居住环境,政治环境,医疗环境,家庭环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标和持久追求。因此,进行幸福感的调查是符合人类生存目标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对武汉市的居民进行了幸福感调查。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及采访人数共200人。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如下(选项后的`数据为该选项的选择情况):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这次问卷调查。我是武汉工程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需要对我市居民幸福感进行一项调查,希望您能够抽出一点点时间,协助我完成这份问卷。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条件怎么样?
A、 我家住房条件非常好 2 %
B、 我家住房条件比较好 14 %
C、 我家住房条件一般 63 %
幸福感调查报告5
一、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有时候更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中,这种育人的作用更突出。这样的高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本调查发现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比较低。
面对学生,尤其是不服从管教的学生时,经常会有老师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总体感觉就是对学生不满意,但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因此对于这样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产生着害怕上课,厌烦学生的情绪,在工作中难以找到成就感。
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是个性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学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众多的调查结果和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些事故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调查分析总结
为了了解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师职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岗位上有时会感到幸福,有时会感到沮丧。特别是高中的老师,面对学校领导的加压、同事之间的评比及升学率的多少,让他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来说,女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要比男教师的总体幸福感高,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学校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职称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差异性显著。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的评价,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性别压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校、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在性别观念上仍然缺乏宽容度。一般来讲,男性会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所以在同样的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缓解压力的环节上,女性的特质决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强,因此在幸福感的体验上男教师与女教师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的职称不仅仅决定着教师的工资水平,而且也是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认定。在一个调查研究(高校教师职称、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发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职称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强。通过数据分析也表明了虽然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在职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因子上,却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职称对教师在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方面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职称的高低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而当自我价值高低的认识与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价值期望发生矛盾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遭受更多的自我压力,这样对幸福感的体验就会下降。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社会和学校重视的问题。只有心理健康能体验到工作和生活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健康人才。我认为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就是改变观念,要让教师学会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这样可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让教师学会各种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技能,当事件发生时教师才能将压力水平降低;影响幸福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关爱。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非物质性生产,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学校要围绕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宗旨,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幸福感调查报告6
幸福是什么?钱和一台新的冰箱,就能买来幸福。这是英国的金融时报的总结。金融时报为何这样总结?日前,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对全球43个国家进行了有关幸福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何?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的3-6月份对43个国家47643名18岁以上的民众展开了问卷调查,让他们自评幸福等级。美联社称,该机构早20xx年也进行过类似的'调查,对比可发现人们的幸福感的趋势。“亚洲新兴国家日益找到发达国家多年前的感觉——金钱和购物能够带来幸福,至少可以带来满足感。”调查结果显示,感觉自己生活幸福的墨西哥民众比例最高达79%;埃及最低,仅11%。欧美日韩等10个发达国家中,以色列民众的幸福比例最高达75%,希腊最低为37%。发达国家平均有53%的民众自评生活幸福。24个新兴国家,平均有50%的民众自评生活幸福。9个发展中国家,平均有34%的人自评生活幸福。金融时报称,59%的中国受访者自评生活幸福,比20xx年增长26%;印尼民众中58%自评生活幸福,较20xx年增长35%;在马来西亚,这个比率由20xx年的36%增至56%。相比较在日韩,分别只有43%和47%的受访者自评生活幸福。
不过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也发现,当个人所得超过一定程度后其所能带来的幸福感将大打折扣。调查结果显示,56%的马来西亚人自评生活幸福,而在人均GDP远远超过马来西亚的德国。这个比率为60%,仅比马来西亚高出4%。美联社称,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民众优先考虑的是健康、子女教育和安全等。这些国家中很少有人认为互联网接入、拥有汽车、有空闲时间或有钱旅游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金融时报的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财富似乎会带来幸福。但结果也表明,金钱绝非幸福的唯一因素。比如女性往往比男性幸福感更强,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中年人比年轻人和老年人更幸福。
总而言之,不同国家的现状不一样,人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会有明显差异。对于自己的生活幸福程度,还是要看自己的想法定义和实际付出。更多社会调查,就上!
幸福感调查报告7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帖,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
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
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家的主要目的,家在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秘注。
(二)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
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助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圈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学生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幸福感调查报告8
“你幸福吗?”近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了XX年成都市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XX年,成都市民的幸福感已连续两年持续提升,总体评价达82.15分,较之XX年提高了1.58分,较XX年提高了5.48分。
青壮年幸福感最低
报告显示,16-19岁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最高,为83.63分,其次为50岁-59岁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满意度为82.95分,再次为20岁-29岁和40-49岁年龄段人群,幸福感满意度分别为82.60分和82.00分。而幸福感最低的,则是处于30岁-39岁的“75后-85前”的青壮年,仅为81.23分。针对青壮年幸福感的低满意度,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高级统计师喻志强表示,对于迈向中年的“75后-85前”群体在七个方面评价分都最低,特别是在工作环境和幸福感知项目满意度较低,分别为71.19分和77.47分,分别比最高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而幸福感较低的人群中,还有离异人士。报告显示,离异人士的幸福感得分仅有78.94分。未婚人士得分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得分为82.29分。
收入与幸福感成正比
针对此次调查,喻志强说,调查发现,“收入与幸福感成一定正比。”他表示,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分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而收入在4000-4500元和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最高,其中4500元以上收入的幸福感得分为86.54分。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市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XX-XX年,成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4%、35.1%、34.8%,XX年该系数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多重因素影响幸福感
记者注意到,此次调查中,影响成都市民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收入水平、生活压力、物价、个人意愿是否得到满足等多方面。多达32.9%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工资收入不满意,41.3%的市民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自己的工资水平不高。同时,生活压力大也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知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有近五成的.市民感觉当前的生活压力较大。
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报告中,在被问及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方面的问题时,68.88%的市民认为“家人健康”、47.70%认为是“子女教育”。
此外,调查显示,家庭环境10项评价中的“亲朋来往”和“家庭收入”得分较低,分别为69.33和71.74。对此,喻志强表示,只有切实解决居民在健康医疗、教育、住房、食品、社保、养老、社会治安等民生方面涉及的具体问题,才能改善市民生存、社会环境,减轻市民生活压力,保障市民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提升市民幸福感。
幸福感调查报告9
在20xx年的中国,大多数女性将成功定义为健康、家庭和幸福,尤其是期望事业和家庭双成功,这也是多数女性在职场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不过,年龄、婚姻和生育改变了女性追求事业的方式——女性结婚生子后,开始重视工作的时间灵活性和稳定性,这恰恰和鼓励承担更多责任和挑战的就业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在职场中“向前一步”,需要伴侣在承担家务和抚养孩子方面给予支持。
七成女性认为事业和家庭都是同样重要的。根据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和居住地统计结果发现,每个类别中的大多数女性仍然认为事业和家庭都是同样重要的。认为婚姻/家庭比事业更重要的70后女性比例(10.56%)比90后女性比例(5.99%)高出近一倍。
认为家庭/婚姻比她们的事业更重要的已婚无子女的女性的比例高于单身女性。然而,“孩子”对这一问题的影响更为明显:相比那些已婚无子女的女性(8.44%),认为家庭/婚姻比事业更重要的女性中,已婚有子女的女性比例(16.04%)是已婚无子女的女性的近两倍。
相比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女性(9.83%)和在二线城市工作的女性(9.66%),更多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女性认为婚姻/家庭比事业(14.62%)更重要。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更倾向于视职业和家庭同等重要。
调查发现女性定义成功的前三个要素是——健康(68.28%),婚姻/家庭(45.82%)和幸福/满足(40.73%),这些是不直接与事业成功相关的要素。而人们通常认为的和事业成功相关的要素——金钱、权力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声誉的比例却最低。
一个女性的婚姻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是否把“家庭”作为定义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大一部分单身女性以“自我实现“作为定义成功的重要要素(40.09%),而有同样想法的已婚无子女的女性和已婚有子女的女性仅占28.69%和26.01%。与之相反,61.27%的已婚有子女的女性以“家庭”来定义成功,而单身女性仅占33.45%。一旦女性结婚并有了孩子,金钱、权力和社会影响作为成功因素的重要性就会降低,而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重要性会显著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认为她们在职场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而不仅是职场本身的挑战。我们认为,解决这个挑战有两种方式:
让更多男性参与进来
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男性一同参与到改变社会观念的努力中来,促进男性和女性承担同等的家庭责任,如通过邀请男性榜样来支持女性,同时倡导和鼓励更多男性在家庭中支持女性。
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种方式是鼓励企业为所有员工提供一个更好地促进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环境。可能的方式包括为男性和女性员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选择(特别是刚刚有孩子的那几年),提供更长的男性陪产假或通过多种方式实施育儿支持制度(有些制度已经受到了员工们的热烈欢迎,如允许在家工作、公司内提供母婴设施、建设企业托儿所并以补贴方式对员工开放等。)
幸福感调查报告10
【摘 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感和幸福观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和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是目前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幸福需要及他们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寻大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务;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幸福感调查报告11
一、教师基本情况
1、所收回的40份问卷中有男教师20名,女教师20名,男女教师比例相当。
2、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70%;36-45岁之间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5%;46-55岁之间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5%;55岁以上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5%。
3、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7人,6到XX年以上的有9人,11-30年以上的有19人,30年以上的有5人。
4、教师的有36人,学校中层干部4人。
5、幼儿园的有1人,小学的有24人,中学的15人。
6、副高级以上的有6人,中级的有9人,初级的23人。暂无2人。
二、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有22人选择a热爱教师职业,有13人选择b工作较稳定,有0人c选择有较多假期,有5人d选择了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分析,选择教师的职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热爱教师职业,占55%;二是因为工作稳定,占32.5%。由此可见,选择教师职业因为热爱和工作稳定的居多。这说明,在所调查的教师群体中,有半数以上因为热爱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这是可喜的。
三、压力状况调查
1、压力状况:有0人选择了没有压力,有17人选择了压力一般,有23人选择了压力较大,有0人选择了压力极大。
2、对一天工作之后的心理反应:有9人选择了疲惫不堪;有26人选择了虽然感到累,但是心理满足;有2人选择了心里很轻松;有3人选择了不管如何,总是为了能维持生活而高兴。
3、压力来源:有15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学生,有8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领导,有12人选择压力来自于职务诉求和升迁问题,有5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学校考核。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压力大,是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四、对假期的盼望程度
1、有12人认为假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占总人数的30%,有22人认为一般情况,占总人数的'55%,有6人认为从来没有。从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长假调整心理,缓解压力的情况一般。说明教师的假期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假期中各种学习太过频繁。
2、有6人盼望假期的到来,有23人一般,有11人感觉无所谓。通过这一点也能说明与上面的调查情况基本相符,大多数教师对假期期望值不高。
五、工作中的幸福感调查
1、对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感觉方面,有1人认为教师社会地位处于上层,有7人认为处于中层,有22人认为处于中下层,有10人认为处于下层。
2、教师个人感觉最幸福的时间段,有8人选择1年,13人选择2-5年,有12人选择6-XX年,有8人选择在XX年以后。
3、有9人选择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状态幸福,有12人选择比较幸福,有19人选择一般,有0人选择不幸福。
4、教师的幸福值,有5人选择6分,有13人选择7分,有13人选择8分,有9人选择9分。可以看出教师的幸福指数处于稍高的程度。
5、有28人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是认为工作本身有趣,占70%;有23人认为是领导的支持与肯定,占57.5%;有24人认为家长的支持与肯定是获得幸福的主要原因,占60%;有24认为工作集体关系融洽,占60%;有13人认为工作集体关系融洽,占32.5%。以上数据表明,领导支持、工作有趣、成就感、家长的支持等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相差不大,这说明以上因素都能够影响教师的幸福。同事之间的集体关系需要进一步改进。
6、没有幸福的主要原因:认为工作烦琐机械的16人,占40%;认为很少获得成就感的10人,占25%;认为家长的不理解的18人,占45%;认为评价机制不合理的27人占67.5%;以上数据表明,工作烦琐、评价机制不合理是让教师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幸福感调查报告12
摘要:
作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唯物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和快乐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幸福感,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可以了解他们的幸福需求和追求,从而更清晰地探索他们的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幸福;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践;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深化,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似乎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了L大学的学生,有效问卷813份,包括不同年级和专业。
二、大学学生幸福度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相关文献和理论。从各种因素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是相当正确的,对亲人、健康身体、知心朋友的关心都体现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其次,他们被理解和尊重,人际关系良好。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物质条件丰富也是决定自己幸福与否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相信,家庭氛围的和谐温馨,亲朋好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全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的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己、他人或事物的积极、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调查中的积极情绪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比如有一份理想而满意的工作,人际关系良好,家庭成员健康,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投资。在字典里,投入是指一个经济体利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直接心理联系。
4.意义和目的。情感的给予是事物的意义,情感中有意义的事物的联系程度是意义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中介作用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设定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意识形态,目的反映了人与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2)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外部影响,当然还有学校。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观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和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目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经过分析,我们会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大家把握快乐。
天空中的幸福是蓝色的;森林的幸福是绿色的;阳光的快乐镶嵌着金黄色;但是我们拥有的幸福是多彩的。
小时候每天吃好吃的糖果,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幸福。等你老了,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开心了。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却是充实的。
而现在,一个独生子女,一个找成龙,一个找女人变成凤凰。如今,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于学习专业知识和塑造人格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很多,我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幸福。
幸福感调查报告13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两会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幸福感较低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
性别:女
年龄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幸福感较强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政府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会不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六、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政府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别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七.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各级政府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八.改进建议;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说0%的居民认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感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些官员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到处宣传炒作,作秀造势,搞华而不实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众还未评定,已提前将自己所在城市宣布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这种到达了顶点的幸福指数评比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对老百姓则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级政府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法就是将幸福指数工程真正变成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数作为测试百姓冷暖的温度计,设身处地地体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经常想一想,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多少群众看不起病,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学,经常问一问,群众能否能用上干净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对民众的困难和问题,逐项解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充满温暖的切身体验。
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等主观的抽象的指标,决策者要以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反映百姓的实际感受,以此作为加紧完善政策措施、纠正偏离的基本依据。
八、改进建议
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平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九、自身的总结与体会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团队合作才是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 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幸福感调查报告14
什么是幸福?你幸福么?回答肯定是众说纷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与你所生活的社会状态,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近几十年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白了就是资本主义的美化词,现在的中国国情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社会主义岌岌可危。
也有人说这几十年来,中国愈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走了社会中国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人们一直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那么在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人民的幸福感有多少呢?是不是人们的幸福感也可以做一个判定我们所走道路对错的指标呢?
为此,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 D 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调查发现: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体幸福感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为3.74,标准差为0.912,也就是说整体平均分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二、从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来看
⑴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为3.71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⑴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 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xx元组、20xx—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xx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对于幸福感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幸福感调查报告15
昨(24)日,成都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5分,满意度较高,且较XX年提高了1.58分,较XX年提高了5.48分,连续两年实现持续提升。
通过调查,报告建议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调查中,在问到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方面,68.88%的市民认为“家人健康”、47.70%认为是“子女教育”、47.13%认为是“医疗状况”、42.28%认为是“食品安全”、41.63%认为是“住房条件”、36.54%认为是“社会保障”、32.51%认为是“婚姻家庭”、31.69%认为是“家庭养老”、21.51%认为是“人身安全”、18.31%认为是“伪劣商品”。
“75后85前”幸福感最低
XX年成都市女性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9分,略高于男性0.11分。从具体构成看,女性在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项幸福感满意度高于男性,而在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三项则低于男性。
年龄段的不同对幸福感知程度也不一样。其中,16—19岁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为83.63分;其次为50—59岁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满意度为82.95分;再次为20—29岁和40—49岁年龄段人群,分别为82.60分和82.00分;而处于30—39岁的“75后85前”幸福感满意度最低,为81.23分。
记者注意到,“75后85前”群体在七个方面评价分都最低,特别是工作环境和幸福感知两项,分别为71.19分和77.47分,分别比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幸福感
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士幸福感得分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为82.29分,丧偶人士幸福感为81.13分;离婚人士幸福感最低,仅为78.94分。从构成项目看,离婚人士在家庭环境和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低,分别为79.39分和72.50分;而未婚人士在生活信心和家庭环境方面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7.24分和86.02分。
从职业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教师群体幸福感,为85.32分;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户,幸福感分别为83.32分和83.05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幸福感依次为81.89分、81.80分和81.35分;待业、失业人员幸福感最低,仅为77.79分。
幸福感和学历高低关系不明显
从学历方面看,小学群体的幸福感,为82.94分;其次为大专、大学群体,为82.59分;接下来依次为初中群体和中专、高中群体,分别为82.14分和81.48分;而硕士群体的幸福感最低,仅为79.90分。
其中,硕士群体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为72.65分,在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为74.49分。而小学群体尽管满意度较高,但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最低,仅为67.67分。
收入与幸福感呈一定正相关
按照500元的等距将收入分成九组,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分别为80.37分、80.95分和80.15分;收入在—4000元的四组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分别为82.02分、83.35分、82.53分和82.82分;而收入在4000—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分别为85.91分和86.54分。
不同收入群体在工作环境满意度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满意度最低,仅为66.54分;而高收入群体满意度较高,达76.56分。
第三圈层幸福感
从区域看,一、二、三圈层的幸福感呈倒序排列,即三圈层幸福感,评价分数为83.74分,二圈层次之为81.6分,一圈层最低为81.16分。从七个一类指标看,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是各圈层间的幸福感拉开距离的主要因素。
全市幸福感排前列的区(市)县为新津、崇州和龙泉驿。
【幸福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幸福感调查报告(精选11篇)08-31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07-26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范文12-10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精选01-17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12-08
教师幸福感调查报告2篇07-12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10篇03-08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8篇)03-26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8篇03-25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通用8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