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4-05-22 14:26:06 个人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

  “优秀的焊工会把每一条焊缝都变成艺术品,焊缝要粗细均匀,细密美观。”用心焊接,是杨小虎的独门绝活。在他看来,要干好焊接这门手艺,不但要用眼用手,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焊接的表面就是焊工的脸面,每条焊缝都会永久地留在产品上面,容不得丝毫懈怠,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精益求精做到最好。”

  在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台焊接完美的设备零件前,杨小虎讲起了自己扎根金属焊接领域10余年,从一名学徒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工的匠心故事。

  20xx年2月,24岁的杨小虎进入成都深冷液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现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焊工学徒。彼时的他对焊工这个工种可谓是一问三不知,但看着师傅在四溅的火花中,如同裁缝一般将钢管裂缝“缝合”起来,他却突然对这份“钢铁裁缝”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杨小虎开始跟着师傅认真学习这门手艺。最开始,他边学边模仿,觉得当焊工不是难事。真正上手后,看着自己焊接的钢板表面粗糙、焊缝不齐,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为尽快填补缺少的理论知识,他购买了专业书籍认真学习;为了提升动手能力,他利用午休时间练习焊接技术;下班后,他依旧蹲在车间研究焊接工艺……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眼睛被弧光刺伤、皮肤被烤得掉皮,衣服被烧成“乞丐服”、鞋子被烫成“洞洞鞋”,杨小虎从未退缩,一招一式地学、一项一项地练。通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和钻研,他逐步掌握了多种金属的焊接技术,产品焊接探伤合格率高,那个刚进厂时的青涩小伙成了车间里的'技术尖兵。

  一次,公司接到一个重要的攻关项目。这个项目难点在于筒体直径较大、板厚,装配难度大,各种焊接位置难以操作,加之管路众多,装配焊接都非常困难。杨小虎主动请缨挑起大梁,带领全班人员仔细研究图纸,做好筹划。白班、夜班连轴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赢得客户好评。

  这次经历让杨小虎备受鼓舞,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焊接“难题终结者”。第六届青年职工技能大赛焊工二等奖、20xx年劳动竞赛焊工项目三等奖、20xx年成都市百万职工技术大赛焊工组二等奖……一项项荣誉记录着杨小虎的一次次进步。

  如今,杨小虎已经接过师傅的“接力棒”,成为公司模范带头的中坚力量,承担起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焊接业务骨干,也为行业内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我将继续凝练匠心,传授好焊接技能,带动更多年轻工人成长成才。”杨小虎表示。

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

  车间里“焊花四溅”,身上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透过刺眼的焊枪弧光,时不时能看到电焊保护面罩后面一张认真专注的脸庞。他就是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钢构分公司焊工的张洪宇。

  20xx年,进入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就读高级焊工班;20xx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十九冶集团下属分公司从事电焊工作。今年30岁的张洪宇,是个90后,已经从业十余年了。

  “焊接对手的稳定力要求非常高,也非常考验忍耐力和躯体承受力。”张洪宇一边告诉记者,一边不自觉地摸了摸手背上被焊花烫伤后的疤痕,“温度高达几百、上千摄氏度的焊花一旦飞溅到工作服上,可瞬间将其穿透,在皮肤上烫出水泡。留下疤痕是‘家常便饭’,这些都是技艺成长路上的‘礼花’。”

  秉承“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作风,在李仁全焊工大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张洪宇刻苦钻研、大胆创新,攻克多项工艺难题。

  在成都金融城三期河东片区锦言大桥项目中,与以往不同的是,锦言大桥不仅结构复杂、焊缝较多、操作空间狭小,而且其首次采用Q420qd板材,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可借鉴的工艺。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及使用寿命,作为焊工大师工作室成员的张洪宇,反复进行试验,最终从焊材、焊剂、层间的温度控制、焊接参数,以及操作方法的选择制定了一套完整可靠的工艺,为后续的有序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填补了公司施工记录中的空白。

  在成都市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三标段)项目中,钢箱梁跨度大、焊缝长、工期紧,内部大量的对接接头、坡口角接头、T型角接头等多种不同焊接位置,而且多种各类接头形式大多数要求熔透,焊缝要求级别高,因此如何保证钢箱梁焊接质量是该工程最大的难点。针对重重难点,张洪宇在以往的焊接工艺上进行了改进,从原来的手工焊接改变为焊接效率高焊缝质量稳定的埋弧自动焊。同时设计了合理、高效的工装胎具,使焊缝探伤合格率、外观成型又得以进一步的提高,从多方面对钢箱梁的`焊接操作提供可靠的保障,确保焊接质量。

  “我印象最深的是参与增援公司承建的G4216线屏山新市至金阳段高速公路溜筒河特大桥工程,该工程为上承钢管行架架拱,结构复杂,焊接难度大。”张洪宇回忆道,这些钢管市面上没有供货商,全靠自己焊接制作。业主要求达到一级探伤缝,外观成型宽度不能宽于20毫米、高度不能高于3毫米,且圆滑过渡。

  “那时现场安装件较为恶劣,要一直保持弯腰蹲马步的姿势,蹲久了,腿也有些颤抖,但我不能停下。”为达到质量要求,必须要一次性完成焊接,一圈焊缝基本要4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洪宇一直坚守在一线生产建设,在火车北站扩能改造配套设施工程商贸大道主线桥钢箱梁工程、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等多个工程项目中也有他的身影。凭着能吃苦的劲头,张洪宇逐步成为焊接技术能手,仅20xx年就拿下了郫都区第六届青年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重庆“巴渝工匠”杯公路建设技能竞赛焊工组金牌,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劳动技能竞赛第一名等佳绩。

  “现在,技术和材料更新换代很快,作为平凡的一名焊工,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日常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取经,多多积累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焊接水平。”展望未来,张洪宇坚信道,“只要肯奋斗,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

  52岁的罗卫东在四川电器集团中低压智能配电有限公司任主任工程师,从事产品设计工作。29年光阴荏苒,罗卫东从一线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伴随始终的是他对待工作的那份执着与坚持。采访中,罗卫东强调,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将产品发挥到最完美,“我认为对每一个研发的产品,必须不断锤炼,才能出精品,才能成为经典。”

  高压开关设备被誉为电网的心脏,零部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罗卫东擅长并一直从事高压开关设备的产品设计,为了追求产品的完美,设计过程他也总是不厌其烦。有时花了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辛苦做出来的方案或者设计图纸,过程中自己觉得不满意、不完美,就会毅然推翻即将完成的图纸,从头开始,绝不迁就。那间堆满技术资料和图纸的办公室,见证了他冥思苦想、埋头工作的一个个白昼和夜晚。

  过硬的技术是创新的前提,罗卫东常常强调创新和不断改进才是第一生产力。29年来,他以专注、极致的匠人精神,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主持完成KYN44—12/3150—40开关设备的开发,设计了适合断路器的推进机构、活门机构、联锁机构等,解决新型断路器在开关柜内的各类问题,使开关柜的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丰富了行业产品结构系列。产品通过了型式试验及省级鉴定,技术性能优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湘钢三中央220kV变改造、攀成钢340、草坡水电站等工程中成功应用,作为公司特色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完成KYN44—12/3150—40开关设备的'开发、主持完成KYN28A—12(S)4000—40开关设备的开发、主持设计了用于高海拔的KYN60—40.5GY开关柜……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工作近30年,罗卫东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研发成功多项新产品;并获一种防止误操作的联锁装置(ZL 201610458078.7)发明专利等3项、获一种开关设备用防静电和电弧视窗(ZL 201320202478.3)等6项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匠精神是需要传承的,你不能吝啬自己的技艺,自己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一起优秀才是真的优秀。”罗卫东通过传帮带,培养了徒弟8名,实现了12—40.5kV高压开关设备产品设计的技艺传承。在问起罗卫东对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时,他认真的说道:“追求极致,传承和口碑并重。我们一定要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实质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贡献我们的工人力量。”

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

  在成都新航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楼车间钳工组忙碌的生产现场,丁跃兵给人的第一印象:瘦瘦的个子着蓝色工服显得十分精神,一双大大的眼睛专注着他手上的产品,似乎在与产品交流什么。

  丁跃兵从重庆嘉陵技校毕业一晃就是25年,他也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回首从前,他说自己从小爱钻研;展望以后,他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钳工就是以锉、钻、铰、配等手工工具为主,进行机器装备和零部件修整的工作。学习钳工专业的丁跃兵,在学习期间就表现得非常优秀。“其他同学要一个星期做出来的,我只要2至3天”。丁跃兵说,并不是自己比同学聪明,而是自己愿意去钻研,因此,丁跃兵也打下了“干钳工就是要锉一辈子”的念头。

  参加工作以来,丁跃兵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升自身各项技能水平,为公司在生产某零件及部件过程中多次解决疑难问题,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提高产品的良品率。他多次获得先进生产者和质量先进个人,并在工作中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及采纳。

  在生产某35炮瞄具时,陀螺仪中最关键的`部件——平衡支架,公司钳加工一直合格率在40%以下,但当时订单要求各项精度均保证在0.01mm以内,并且从年产15具一下上升到110具。任务重、严要求,面对摆在面前的困难,丁跃兵没有低头认输,而是硬着头皮上,他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短短一个月内把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法总结出来,实现合格率95%,为当年完成该项任务贡献重要的力量和智慧。

  干得好还要干得巧。在生产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这是丁跃兵成为技能大师的关键。在航空产品的钳加工过程中,有一个试制产品,需要清除两油路孔夹角交汇处的毛刺(孔径为4mm),普通刀具及工具无法施展,班组同事开始采取针筒挤压研磨剂方式,很难达到图纸技术要求,这样既没有效率也保证不了质量。

  丁跃兵在仔细研究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后,决定量身设计一个负压喷砂装置,经过一天的努力和实践,成功制作了一套简易装置,加工出来的产品完美达到图纸各项要求,并且每件用时不到5分钟,这样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为后续生产相关类似产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这25年里,丁跃兵除了干好自己的事外,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方案都及时与大家分享,让大家一起共同进步。他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及技术研讨会,与本公司其他技术骨干组建了“曹宗源工作室”,为公司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

  丁跃兵说,“在这个岗位干了这么多年,真是有感情,从小爱钻研的我,能来这干这样一份工作,是我最大的幸运,我愿意锉一辈”。

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

  郑继雷是四川川润液压润滑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擅长焊接工作。18年的工作历练,让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一名高级焊接工艺工程师。

  自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郑继雷一直苦心钻研焊接技能和焊接专业知识,从生产一线开始干起。从最初苦练焊条电弧焊焊接锅炉开始,到现在开发焊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从生产车间焊工,做到高级焊接工艺工程师。

  20xx年底,郑继雷只身前往秦山核电站,完成产品安装调试,其中工作内容不乏组对、焊接、校形、装配,他成功参与完成秦山核电站更换顶盖的工作,得到法国客户的一致好评。

  20xx年,在生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科技进步项目产品中,郑继雷攻克许多焊接技术难题,涉及碳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钴基合金、蒙乃尔合金等材质焊接,并取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难度很大的Ω型焊缝的问题解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用人工焊接方式成功代替了国外几百万的设备焊接。

  20xx年至今,郑继雷推动三新技术引入,成功引入手持式激光焊接、管道密封焊接、管道焊接专机、机器人焊接应用等,在解决生产产能瓶颈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其产品涉及的项目产值总额达7亿多人民币。

  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郑继雷还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给徒弟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后带徒30余人,同时年均培训设计人员、质量人员、一线工人等100人次,为企业生产工作保驾护航,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后起之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冰凉的钢铁上焊接出火热的人生,这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成为郑继雷的人生目标。拿起焊枪的那一刻起,他就暗下决心,做工人就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人,做焊工就做一名技术一流的'焊工。他身上每一个被飞溅的焊花烫下的伤疤,都转化为在焊接技术道路上奋斗的动力。凭借敬业精神,他创造了突出的岗位业绩,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高级焊接工艺工程师,用高超的技艺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下一步,我还想尽量接触更多有挑战性的项目,争取更多的突破。”郑继雷表示,自己将在焊接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前行。

【劳模工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公司企业劳模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2-03

劳模工匠精神心得及感悟10-21

劳模事迹材料03-15

劳模事迹材料范文03-27

车间劳模事迹材料05-06

电厂劳模事迹材料12-06

优秀劳模事迹材料06-07

煤矿劳模事迹材料03-24

先进劳模事迹材料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