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名》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无名》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无名》观后感1
长长的连续梦,惊醒了喘息,心不能平静我是昨天白天看的这电影,回来被人问及观后感,说不出来的情绪感染。我只想说,大家去看一遍《无名》,真的'值得。3:40夜梦惊醒,我喘不上气来。现在5:32,我还没睡着,不断在网上刷无名的各种资讯。观影群众素质无论高低,出影院后听说话能感觉到文化和素质。但在影院中全场基本鸦雀无声。尤其精彩部分,明显感觉大家不敢喘气,没人玩手机,没人吃爆米花喝水上厕所。
直到最后电影院亮灯了,出字幕了,大部分人都坐着没走,总觉得还有,应该还有,应该还有什么,不知道,就是觉得还有。意犹未尽这个词太浅薄,我一时想不起其他的词。我想去看第二遍,再次体验这部作品带给我的震撼。可我又不敢去看这第二遍,感同身受的剧情电影情节让我记忆犹新。其它几部电影我不去看了,我需要情绪消化一段时间。
电影《无名》观后感2
程耳的《无名》虽然不如他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但我个人以为是今年春节档的七部电影中唯一最像电影的电影,自然也是唯一值得看两遍的电影。
《无名》也是这七部片子中唯一值得从电影美学的角度专业去讨论分析的电影,因为它是这些片子中唯一有作者表达趋向的作品。也因此不妨坦率的说,其他六部都不是我个人喜欢的类型,甚至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影。
《无名》至少让我感觉在电影院看到的是一部真正的电影,具有难得的电影感。其他那几部不过是在电影院里播放的`真人秀、剧本杀、春晚小品和新闻联播而已。
《无名》并不晦涩高冷,稍微静下心绪便可明了影片的基本架构和情绪,只不过稍微打碎了部分观众对传统电影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惯性依赖。《无名》是值得我付出时间和票价坐在电影院里去安静凝望的影像,在舒慢、悠长而冷峻的非线性叙事和运镜中,感受着大时代以及那一代人的悲凉与无言。中国需要更多更具多样性和风格化、类型化的真正的电影。
电影《无名》观后感3
在年初一去电影院观影是近几年我家的新节日仪式感,所看影片选了《无名》,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抗战时期的谍战题材全家人都喜欢。
本来我是带着点儿“可能这是一部主要观看对象为粉丝”的影片的心态的,但是从一开场,我就彻底改观了这种多少有些戏谑的心情,不得不被电影镜头带入其中情境,认真观看起来。
结论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从昨晚看完影片到现在过去24小时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细节。
所以这将是一篇比较认真的观后感,优点缺点我都会谈到。为了不剧透,我将尽力不谈情节,只说令我非常喜欢的关于电影表达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觉到稍显不足的部分。
首先谈谈我喜欢的部分。最喜欢的就是本片的镜头表达,通过不同风格的画面来替故事诉说着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纯净平和的洁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锅胡乱炖着的肉,甚至连能令人产生食欲的好颜色都没有。这种反差画面镜头,在本片里出现很多次,或许希望观众感受到视觉冲击,或许仅仅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现实的残酷。不论是什么,这些不需要台词的画面,就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直观的一种表达。
摄影画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对比,暗色调和明色调的运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较深刻记住的是那碗噼啪乱跳的虾。环境的颜色都不鲜明,唯独那碗活虾的料汁的暗红色令我感觉刺眼,那颜色和牢房里的地面上永远洗不干净的血污岂不是一样?而虾这个挣扎跳跃的主角虽然被泡在料汁里,却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导演想说什么欲言又止,但恐怕观众是可以领会到的了。这就是镜头的语言,是摄影的沟通方法,是电影的表达艺术。
镜头里的一些特写细节,也是在讲述线索,仿佛是猜谜,每一点蛛丝马迹都是在帮观众推测出情节的链条关系。至于这些镜头所透射出的种种隐喻和思索,则是另一种让观众回味的地方,各人都会有各自的解读,所以产生的后劲也是很大的。
叙述。电影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顺序讲述故事,也就是说,是非线性叙事模式。可能这种方式不是每个观众都适应或者喜欢的,我很喜欢,并且我惊喜地闻到了一点黑泽明的味道。
其实这个故事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把事件按照时间顺序重排,观众会发现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个比较简单的故事。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那些为了民族抗争奋斗在隐秘战线的先辈们的故事,大体上都是没有惊天动地精彩纷呈的,他们越是平常才越是胜利的保证,甚至很多生死攸关的经历是能用一句话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觉得这个非常规的讲述方式更合适,更容易让观众印象深刻。
开篇看起来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讲述,我认为是一种对每个人物的素描,然后针对每个人物开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说,这种插叙倒叙和人物视角的切换,是将每个人物逐步丰满立体的过程。比起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方式有利于故事情节理解来说,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层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样,“形散意不散”。
这也呼应了片名《无名》,它想讲的是一群人,而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对于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来说,这个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给人物树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够完美的部分。前面说了很多的画面和色彩的表达,搭配上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影片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我认为影片想引起人们注意的那些过于庞杂的历史过往的方方面面,实在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就能说得完的,能用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一些记忆,已经是一部好电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丰满一些,一定会让对信息量和逻辑性上要求更高的观众得到满足和享受。
演员方面只说说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适配度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想的,他的表现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点。日语台词和上海话台词都非常加分,武戏也是个加分项。
可我也不得不说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伟以及日谍长官对戏的时候还好,因为有年龄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现得谦逊和弱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合适。反而是与平辈的“同僚和朋友”的王传君对戏的时候,让我感觉略显不足。尤其是最后和王传君对峙一段,明显没有接住王的气场,若能体现出内心情感冲突后更坚定强烈的“必杀”的杀气,就完美了。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我没有讲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欢和觉得有遗憾的点基本上是交代完了。总体来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各种细节,欣赏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种种的细腻之处的影片。
也借《无名》向那些生前无名,故后仍然无名的英雄们致敬。
电影《无名》观后感4
在聊聊这部电影之前,先向那些在战争中每天冒着生命风险的情报工作者致敬,战争中他们没有名字,就像这部电影“无名”。在那个残酷的岁月,正是渗透在各个角落的地下工作者搜集的情报,最大程度扭转战局。在工作中、生活中,他们不能做回自己,每天像演员一样演绎着自己的角色。春节期间,让我们走进电影院,用《无名》这部电影,带我们穿越回那个谍宕的年代、残酷的年代、动荡的年代、洒满热血的年代,体会我们的先辈们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看完《无名》,我觉得他超越了以往的谍战片,是一种全新的多方位的升级,有保留、升级、创新、颠覆。为我们的谍战片的发展再创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认为谍战片是很难拍的一种电影,他需要演员的功底,包括他们的动作、眼神、心理等等,都具有很大的考验,这样才能打动观影者的内心。同时电影又是一种商业行为,谍战片更比其他系列电影要难一些,又要有戏,又要抓住观影者的眼球,吸引他们的`兴趣,更多去选择谍战片的票房。
在演员的强大阵容中,有影帝梁朝伟的回归,是很多人心目中不可攀越的影人高山。在如今拥有的成就和地位再度出山和年轻演员拍打斗戏,除了他对电影的热爱,还有对导演程耳的喜欢和信任。正是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风格深深打动了梁朝伟。他的每一个表情细节、每一条皱纹,都融入了电影之中。
王一博,一个年轻的演员,帅气的剧照,瞬间吸粉无数,除了帅气,我想更多是他的独特天赋、可塑性,将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刻画的深入骨髓。同时新演员有一种天真与纯粹,符合那个年代的人物,谦谦君子、优雅而又有年轻的力量感。
我们众多人心目中的迅哥儿,这是影迷疼爱的称呼,因为鲁迅被亲切称为迅哥儿,原名周树人,所以我们众多影迷亲切称周迅为我们的迅哥儿。周迅的灵气,使她无论走到哪,都是导演想要的剧中人物,不需要过多雕饰。她是导演渴望的演员,也是众多人们心目中的电影精灵。她的每一个眼神、睫毛、每一个颤抖,正如程耳导演赞誉:每一场戏都是饱满的。
《无名》是精致的一部电影,这种精致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而不是一种随随便便的精致,浮夸的精致,他是一种优雅的精致,脱离了俗粉的精致,他的每一个镜头扫过,都带给人视觉的多方位冲击。精致脱俗,这是导演的耐心,更能吸引同样的观影者的内心。在欣赏剧情的同时,在视觉、内心、感觉带来全方位的冲击。是一种高级感的观影体验。
正如在香港的茶餐厅中,迷人的周迅坐在角落,侍者端来一杯咖啡。充满时代氛围的场景,瞬间把你的灵魂拉到那个时间点,幻想着你也坐在那个充满氛围的场景。
影片中还有很多令人寻味的场景,正体现了《无名》团队的精心打磨设计。
一部好的谍战片一定会让你思考,引发的大脑跳跃。非线性叙述很容易把观影者拉近与电影的距离,沉浸体验解读电影。再加上影片的观感场景,无形中与观影者的全方位连线,正是这部电影的迷人特质。
相信,《无名》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全方位冲击。
【电影《无名》观后感】相关文章:
无名电影的观后感02-01
无名电影的观后感02-16
《无名》电影的观后感范文03-01
无名电影观后感通用02-14
无名电影的观后感(精选5篇)01-29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精选5篇)01-29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精选5篇)01-31
《无名》电影的观后感(精选5篇)01-31
电影《无名》观后感(精选31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