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名观后感

时间:2023-01-29 17:44:20 感悟 我要投稿

电影无名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无名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无名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电影无名观后感1

  《无名》几乎是近来最让人有讨论欲望的电影了吧,不说超质感画面,成功的故事框架,布局独特的故事线索,只是其中隐喻那一部分,就够我们分析很久,沉浸很久。

  比如关于食物的隐喻,影片中出现了蒸排骨、呛虾、拿破仑。

  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象征情节,便是分享食物,尤其是分享同一个(份)食物,代表着分享和和平,好像是一种结盟的默契——我们掰开了同一个面包,就不会掰开对方的脑袋。

  但是这部一开始,王一博和王传君吃早餐,王传君点了蒸排骨,被王一博吃掉了大半,后来的车上,王传君一直在抱怨这件事,并且说“你知道什么是早餐吗?早餐就是自己点自己的”,不愿分享的意愿非常明显,这也预示了两人立场不同和最终对决的那一幕。有人问为什么王传君扮演的角色S了,其实,他必须死,他和王一博的角色,一同杀戮,一同休闲,一同吃饭,偶尔聊天,他们的不同结局,才能给观众看不同选择者的不同出路,也是导演和观众一起探讨主角出路的一种方式。

  而影片中多次吃饭的情节,且多以森博之为主,也在呼应汪伪和日方试图在缔造“和平”,但是这和平是虚假的,当你不想演下去,就可以提前离席,所以梁朝伟提前离席。也在表明他彻底自掀身份。几人吃饭,森博之永远是吃得最多最自如的一个,他觉得自己是这桌的主人,用虚假的“和平”做借口,没有心理压力的和这些人勾结,欺负他们的同胞,和这部戏的其他情节一起表明他们的嚣张。

  王一博多次和森博之单独吃饭,而在多人饭桌上吃得很少,给森博之传递的感觉便是可以和他达成私下的投诚和交易,这也是他最后成功的原因。

  饭桌上多次出现呛虾,有没有人觉得,呛虾和井下的劳工很像?在红酒或是水泥中,还有活气,但是死是必然结局,虾还在挣扎,可是那些劳工只是静默着,其中一个人还捻着佛珠,真的很悲怆,而另一方面,呛虾和特务部也很像,只是他们比劳工挣扎得更剧烈,有人还在侥幸,森博之觉得自己无论去哪,哪怕是战俘都会被优待;有人布局,比如大鹏知道这个组织迟早取消,怕人多口杂的泄密,于是安排王传君和王一博自相残杀;梁朝伟迫不得已暴露后,把自己做成一张弓,射出最利的箭,最利的箭完成了任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影片最后王一博在香港吃呛虾的时候,真的让人触动,他和他的同胞不再任人鱼肉,不再是挣扎在死局里的呛虾,他们独立、自由,这时候咔哧咔哧的吃掉那些虾子,是解脱、是自由,也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很喜欢拿破仑,很甜蜜的食物,充足的糖分和美好的口感,可以给人以最大的慰藉,影片中的真夫妻梁朝伟和周迅,用拿破仑传递消息,感觉有充足的信任和沉重的浪漫,而梁朝伟为了保护周迅和其他秘密,被迫暴露,和王一博凶狠缠斗,非常有魅力。梁影帝鲜少有这么“正”的角色吧,这些道具和情节结合一起,会让人自然而然的把斗争、牺牲和牺牲后换来的美好,联系到个人身上,更加感人。

  关于土地的隐喻。

  说这个之前说一下梁朝伟和王一博的形象转换。在片子开头广州被轰炸的时候,梁朝伟是劳工的身份和面庞,在防空洞中沉郁凝视外边,然后镜头一转他衣冠楚楚的去斡旋于特务之间。而王一博出场便是衣冠楚楚的特务,但是一切结束后的香港,他穿着夹克,是很普通的市民装束。这可以看做是,战争让普通人离开他们普通的生活投入战斗,而无数人希望的战争结束不过是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也在昭示山河破碎必然身世浮沉,而梁朝伟和王一博都不是软弱的人,所以有着投入战斗的决绝,也有着回归普通的幸运。

  但是有的人没有办法回归,比如软弱的张先生,凶残的森博之。有趣的是,黄磊和森博之都提到过自己的土地,他们对自己的土地充满向往,但是一个是需要他人付出惨重代价才可以回归,一个是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想要隐匿到自己的土地上,必然有人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梁朝伟对黄磊的提问,和最后王一博对森博之的对话有某种相似之处,两人都非常的淡定,梁朝伟微笑着,循循善诱,王一博说你让我想一想,然后点燃一支烟,虽然两人心中都是坚定的锄奸念头,又有些不同,梁朝伟是淡定的,甚至会让人临死都如沐春风,一击得手。王一博是邪气的,他青筋暴起,他说等等的时候,你会觉得,经年压抑的仇恨在他的心中冲撞而出,当他不再伪装,对于森博之来说,他就是恶魔。同样的锄奸行动,梁朝伟演得更像“我是来度你的`”,而森博之没有被度的价值和必要,所以他必须死得恐惧而狼狈,死后也要谢罪的姿势。

  他们多次提及自己家乡的土地,无论是被伤害的和给予伤害的,综合影片中多次的俯视这片土地的视角,有人在保护这片土地,有人在造下满身罪孽后想要无辜的隐匿到自己的土地,这两者必然不可共存,影片的这一段,尤其王一博对森博之说的话,我真的是血液凝固,不先透露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影片中还有一点关键道具:报纸、旗帜、领带

  周迅和梁朝伟潜伏多年,他们送出的情报当然不止一次,但是在影片中有迹可循的,我感觉是森博之说出德对俄宣战后,梁朝伟的眼神,和后来的拿破仑蛋糕,可以看出这里梁朝伟赶在第一时间送出了这份情报,因为当时延安和苏联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所以这份情报至关重要。然后多日后,镜头一转,拍到报纸上刊登出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的消息,这个镜头语言应该就是在呼应前边的拿破仑传递吧。

  报纸的另一个关键作用,是王传君杀害了张婧仪后,故意把报纸扔到王一博可以看到的地方,于是开始了他们二人的试探和拉扯。

  报纸第三次关键性出现,是刊登了大鹏的死讯,明示了这位骑墙派的结局。关于大鹏的画面,有一个非常的有象征意义,就是大鹏站在两面旗帜中间,画面简洁而有冲突感,站在旗帜接缝处的大鹏,骑墙的身份呼之欲出。

  王一博的领带多次出现,这里抱歉一下,我暂时没有二刷的条件,所以需要稍后写一写。

  最后说一下关于片名的隐喻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早早的注意到,整部片子,中国人大部分是没有名字的,而日本人,比如森博之这种重要角色,是有名字的。

  我觉得这代表导演的一种思想,无名者,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是这片土地上无数的被伤害被践踏的人,也是无数的反抗着的牺牲着的人,他们痛苦 、悲伤、沉默、反抗、狠戾,作为个人他们可以是无名的,无名的他们在创造历史。

  但是加害者,必须有姓名,必须不可隐匿!昨天坐在影院里,听王一博对森博之的那段台词,我的心里响起一个声音“反抗者可以无名,加害者不可隐匿”,后来我把这句话作为我上一篇影评的题目,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听到的历史的回响,是我们的不可或忘。谢谢程耳。也希望作为导演的他,和作为演员的他们,无名可以成全名,功成可居。我爱所有认真对待历史和电影的人们。

  电影无名观后感2

  针对春节电影院线,我一直在《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之间纠结,到底先看哪一部?由于看过《流浪地球1》,对那些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有点感冒。所以,决定先看《满江红》,毕竟自己是张艺谋的粉丝,但后来网上说《满江红》很有可能是《三枪拍案惊奇》的翻拍。于是,果断在年初一走进影院观看《无名》。因为,本人蛮喜欢梁朝伟、周迅等演员的,又是谍战片,值得期待。

  《无名》是由博纳影业出品,程耳编剧并执导,梁朝伟、周迅、王一博、王传君等主演的谍战电影。该片聚焦了波谲云诡的隐蔽战线,讲述了地下工作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情报,用生命与热血保卫祖国的故事。

  在宣传该片时突出谍战悬疑效果,提醒观众要关注每一个细节,还说不看三遍不能了解剧中细节的深刻用意。

  然而,整部电影看下来,可以说和预期相差太大,也就是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就多大。两小时不到的电影,中途有多名观众起身上厕所,虽然我也有尿意,但为了关注细节,硬是熬到了结束。

  可能我的理解力不够(或者真的需要看三遍),虽然关注了细节,但我还是有很多细节有疑问。好在不影响整体剧情,看到结束也大体了解该片讲的是什么。

  该片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讲述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到无条件投降期间,发生在上海的日本、汪伪、国民党、共产党之间相互博弈的故事,歌颂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在隐秘战线上英勇奋斗的默默无闻的中共革命战士,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不惜流血牺牲,甚至生前不知姓名,死后不被记住,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敬仰。

  然而,纵观整体电影,发现该片没有一个完整故事主线牵引,只有一个时间轴:从日本轰炸广东(1938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到日本投降(1945)、到1946年的香港。

  在这个时间轴里,打入汪政府的'中共地下党开展一系列暗杀、营救、搜集情报等活动,最终杀掉汉奸、除掉叛徒、杀死日本特工及时送出了情报,并在日军投降继续潜伏下去,为中共解放战争继续发挥自已的光和热(年初一刚上映,这里就不作剧透了)。

  但是,整体感觉:

  不够精彩,没有悬念(没有故事情节推动,哪来的悬念)。为了制造悬疑,在剪辑上把叙事结构打散,把结尾放到前头,再根据剧情发展把前面发生的事插入进来,解释原因,让观众看了不至于平铺直叙、有层次感。但没有主线故事推动,怎么能有阻碍与对抗,怎么有矛盾冲突?就如张艺谋之前的谍战片《悬崖之上》,讲述的是四名特工空降哈尔滨主要是为了寻找解救一名重要人证,让他在国际上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故事,这是一条非常明显的故事主线。而《无名》中更“无事”,至少说没有一条首尾呼应的事。

  剧中人物众多,有的支撑剧情不大。剧中主角梁朝伟、王一博戏份较多,但还有黄磊、周迅、张婧仪、王传君、江疏影、董成鹏等配角,按理说每个角色既然安放了都应该有他的作用,但看下来感觉有的角色去掉,丝毫不影响剧情。比如江疏影、张婧仪等,就是感觉对她们的刻画不够,她们也没在关键事情上起作用,何况,整部片子就没有关键事。

  不过,值得称道的是该片的画质、画感非常好,每一个画面都非常有质感和年代感,符合谍战片画面的应有特征,加上大牌演员的精彩表演,无疑给影片加了不少分。特别是周讯出场不多,但演得相当投入和传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是显示她精湛的功底,只可惜岁月不居,美人迟暮,周讯的形象已过黄金期,呈现苍老状态,再也不是以前古怪精灵的周讯了。

  电影无名观后感3

  在年初一去电影院观影是近几年我家的新节日仪式感,所看影片选了《无名》,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抗战时期的谍战题材全家人都喜欢。

  本来我是带着点儿“可能这是一部主要观看对象为粉丝”的影片的心态的,但是从一开场,我就彻底改观了这种多少有些戏谑的心情,不得不被电影镜头带入其中情境,认真观看起来。

  结论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从昨晚看完影片到现在过去24小时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细节。

  所以这将是一篇比较认真的观后感,优点缺点我都会谈到。为了不剧透,我将尽力不谈情节,只说令我非常喜欢的关于电影表达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觉到稍显不足的部分。

  首先谈谈我喜欢的部分。最喜欢的就是本片的镜头表达,通过不同风格的画面来替故事诉说着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纯净平和的洁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锅胡乱炖着的肉,甚至连能令人产生食欲的好颜色都没有。这种反差画面镜头,在本片里出现很多次,或许希望观众感受到视觉冲击,或许仅仅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现实的残酷。不论是什么,这些不需要台词的画面,就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直观的一种表达。

  摄影画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对比,暗色调和明色调的运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较深刻记住的是那碗噼啪乱跳的虾。环境的颜色都不鲜明,唯独那碗活虾的料汁的暗红色令我感觉刺眼,那颜色和牢房里的地面上永远洗不干净的血污岂不是一样?而虾这个挣扎跳跃的主角虽然被泡在料汁里,却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导演想说什么欲言又止,但恐怕观众是可以领会到的了。这就是镜头的语言,是摄影的沟通方法,是电影的表达艺术。

  镜头里的一些特写细节,也是在讲述线索,仿佛是猜谜,每一点蛛丝马迹都是在帮观众推测出情节的链条关系。至于这些镜头所透射出的种种隐喻和思索,则是另一种让观众回味的`地方,各人都会有各自的解读,所以产生的后劲也是很大的。

  叙述。电影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顺序讲述故事,也就是说,是非线性叙事模式。可能这种方式不是每个观众都适应或者喜欢的,我很喜欢,并且我惊喜地闻到了一点黑泽明的味道。

  其实这个故事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把事件按照时间顺序重排,观众会发现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个比较简单的故事。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那些为了民族抗争奋斗在隐秘战线的先辈们的故事,大体上都是没有惊天动地精彩纷呈的,他们越是平常才越是胜利的保证,甚至很多生死攸关的经历是能用一句话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觉得这个非常规的讲述方式更合适,更容易让观众印象深刻。

  开篇看起来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讲述,我认为是一种对每个人物的素描,然后针对每个人物开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说,这种插叙倒叙和人物视角的切换,是将每个人物逐步丰满立体的过程。比起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方式有利于故事情节理解来说,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层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样,“形散意不散”。

  这也呼应了片名《无名》,它想讲的是一群人,而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对于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来说,这个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给人物树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够完美的部分。前面说了很多的画面和色彩的表达,搭配上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影片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我认为影片想引起人们注意的那些过于庞杂的历史过往的方方面面,实在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就能说得完的,能用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一些记忆,已经是一部好电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丰满一些,一定会让对信息量和逻辑性上要求更高的观众得到满足和享受。

  演员方面只说说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适配度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想的,他的表现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点。日语台词和上海话台词都非常加分,武戏也是个加分项。

  可我也不得不说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伟以及日谍长官对戏的时候还好,因为有年龄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现得谦逊和弱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合适。反而是与平辈的“同僚和朋友”的王传君对戏的时候,让我感觉略显不足。尤其是最后和王传君对峙一段,明显没有接住王的气场,若能体现出内心情感冲突后更坚定强烈的“必杀”的杀气,就完美了。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我没有讲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欢和觉得有遗憾的点基本上是交代完了。总体来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各种细节,欣赏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种种的细腻之处的影片。

  也借《无名》向那些生前无名,故后仍然无名的英雄们致敬。

  电影无名观后感4

  首先电影的开篇是一段让观众充满疑问视角,一个脚一直不像往常的人,抖腿都不会,最后打了个节奏。

  电影的景在抗日期间,主角所属党派为汪政府。这个电影也很无理头,让观众摸不着头脑,首先我猜想不到谁才是坏人,或者谁才是好人。

  其次是电影的拍摄手法,我老婆说这是倒叙的手法。但这倒叙的次数真的有点多了。里面有一处片段显得很有对比性,一边是广州被轰炸成废墟,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大上海。这里有一段拍的真好,在那个背景下有的`人真的连狗都不如,狗本来就因为轰炸,一条腿受伤了,守在防空洞外的警察,还在捉弄他,最后用食物吸引狗跑出防空洞,外面还下着雨,最后狗被炸死了。还有一处,因为一口井里面有四具尸体,日本士兵就将全部的劳工们,用水泥活埋,这段视频是真的残忍且真实。

  最后经过几遍倒叙,终于让我们知道王一博,和梁朝伟都是好人,目的就是潜伏到最后,偷取满洲兵力图,以至于最后手刃那个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

  电影无名观后感5

  这部电影本来不在我的观影计划之中,鉴于家里有另外一位迷妹,于是带上小学五年级的大外甥女同两个堂妹一起去看了《无名》,而且,这部电影完全没有超出我对其的预期,坏、烂得理所当然。

  首先,最严重的就是三观不正,人设有问题。

  共产党人,是理想主义者,绝不会像电影中的人设那样玷污革命,因为程序不正义无法导致正义的结果,是举世皆知的事情。这部电影对于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设定,一个是做杀猪盘的精致少女,一个是做了很多迫害同志黑活的汉奸头头,一个是跟着做坏事的年轻走狗却意外地能跟日本高官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并被信任,会因为感情做冲动的事情,还有一个无端丧失斗志只惦记着回家种田,不惜出卖党和组织……

  其次,片子的叙事有问题,感觉就像是把一根大萝卜剁碎,然后胡乱拼接,技法极其拙劣。

  再次,片子的内容有问题,很多都是形式的,完全没有为电影叙事或主题而服务,甚至,会破坏电影叙事。一些血腥暴力、屠杀等等镜头,个人认为毫无作用,但影片作者明显将那些当成电影的亮点来“用心”打造了……

  总之,影片的编剧、导演都是非常差劲的,辜负了演员们的.演技。当然,演员们的台词也是有问题的,但显然也是导演的锅,大概是导演觉得那样的腔调很高级吧。

【电影无名观后感】相关文章:

无名电影的观后感(精选5篇)01-29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精选5篇)01-29

电影无名之辈观后感11-07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精选5篇)01-29

无名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1-29

电影无名观后感(通用5篇)01-29

电影无名观后感(通用7篇)01-29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01-29

电影无名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