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时间:2022-11-13 10:44:42 分析报告 我要投稿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质量分析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

  从试卷的总体情况来看,本次试卷难度不大,但知识面涵盖广泛,容易忽略的细节多,如果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以下是我的试卷质量分析情况:

  考试情况分析:

  二(1)班共40人,实考40人。二(2)班共41人,实考41人。卷面为满分100分,其中:二(1)班100分4人,90—99分11人,80—90分15人,60—80分7人,不及格3人。二(2)班100分2人,90—99分18人,80—90分16人,60—80分4人,不及格1人。

  试卷及错题分析:

  这份试卷选择了填空、计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几大类型。分值分布如下:填空28分,口算10分,列竖式计算26分,动手操作9分,解决问题27分。

  一、填空

  每空1分,小朋友们多数对近期学习的厘米和米的知识掌握较牢固,失分较少。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一块三角板中,有()个角,有近30%的同学不会填。这个知识点给学生讲过两遍,可能遍数还不够多,部分学生没掌握好。在以后复习时应该给予关注。在填写角的各部分名称这道题,我发现部分学生不会写“顶”这个字,这可能与我的平时教学有关,忽略了学生生字的掌握,认为这是语文课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注意这方面。

  二、计算

  计算包括口算和笔算。口算学生们做得很细心,无掉题、漏题的情况发生,只有极个别的同学因马虎出错。而笔算问题很大,几乎50%的同学在计算题出现错误扣了分。扣分主要是因为(1)计算不细心导致计算错误。(2)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尤其是第一题61+39=100这道题。因为讲课时没有重视答案是100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所以出现了计算正确而数位没有对齐的现象。(3)没有标上进位1和退位点。在平时的练习过程,反复强调要标上,部分学生还是会忘记。

  三、动手操作

  1、画一个直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出现错误大部分因为(1)没有标上直角符号。(2)尖尖的角由于三角板磨损画得有些圆滑。

  2、画一条4厘米长得线段。

  同学们对于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的知识点基本掌握,但在画完后需标出长度的要求极易漏掉。要做着重强调。还有部分学生因看错题目化成5厘米线段。

  四、解决问题。

  1、2、3、4、5小题考察的都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的应用,大部分同学掌握不错。出现错误的同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算式正确,答案确没有计算正确。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平时对解决问题没有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在今后会重新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综合以上出现的问题,结合今后的教学,特作出如下的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做题前先看清题意的习惯。

  无论什么题目,是多么的繁杂或是多么的简单,弄清题意才有可能做对,否则前功尽弃。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多做一些趣味性的心算与口算练习,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持之以恒的坚持必定能出结果。

  两个月的辛劳,两个月的收获,发现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2

  一、试题解析

  1指导思想:本次命题虽然都是以单选的形式出现,但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数学课程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渗透新理念。坚持人文数学、生活数学、学校数学相互结合,把“双基”的考查与数学思想及综合运用的考查有机融汇,使师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真谛,努力让测试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2命题原则:

  (1)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把握知识点。测试卷中,基础题依然占据70%的分值,综合性试题不偏离知识点,能够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情况。

  (2)大众化原则。试题面向全体,贴近大众“口味”不是精英选拔式的,没有偏题怪题,力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答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得到相对比较满意的成绩。

  (3)创新性的原则。这些题是我全力打造的一道丰盛的数学大餐,在竭诚调剂众口的同时,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试题更是盛宴中的亮点,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广开思路,着力体现测试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回顾和检验,更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拓展延伸和创新生成的过程。

  (4)人文性原则。为了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临场发挥自如,在试卷中,选项中加入了一些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答案,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顺利作答。

  (5)应用性原则。试题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6)导向性原则。因为试卷所蕴涵的思想理念,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试题中点点的变化都会在师生的心中掀起涟漪,甚至引起他们的感叹;原来数学知识这样富于千变万化而又万变不离其中,从而对他们日后的教与学更有兴趣、有信心,特别是更具有灵活性做很好的引领。因此本次试题昭示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与学不能模式化,更不只是简单的选则而已,它是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情感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

  3命题说明:

  命题以《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1)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创新,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者比例为7:2:1。同时题目内容力求做到全(覆盖面广)、新(增加些考查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新型尝试题)、活(考查实际运用能力杜绝机械记忆背答)。

  二、质量诊析

  1主要成绩

  (1)“双基”这一传统强项优势明显,地位比较稳固。主要表现在①概念理解准确到位。试卷中关于利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题,学生理解和答题情况都比较好,正确率88%以上。②学生对于各种计量单位之间进率及其换算掌握和运用比较准确,有关单位换算一题的正确率很高。③题中设有带多余条件的问题,学生能认真分析找出有用条件,正确解决问题。④解题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发散性有所增强,学生对解决一些开放性题目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正确率比上学期明显上扬,特别是一些书中题稍微变形后,难度有所增加,思维要求也相应的高了,可喜的是,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是90以上。

  (2)常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较强,对应用题的解答的共同点是与教材提供的题目基本一致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经过一定加工变动的,可见学生对传统意义的“类型题”掌握较好。

  (3)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对于这一问题是课改新加的内容,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认真,所以正确率较高。

  (4)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所增强,我们必须承认在数学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极容易形成比较悬殊的差距,即所说的两极分化,而从今年的试卷来看,这个差距在趋于缩小。更让人欣喜的是我看到分数较低的学生试卷中,即使是不会的题,他也会按自己的思路把结果写出来,没有空白,这种不言放弃的精神让我感动,这份执着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在逐渐增强。

  (5)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有所拓宽,促进了数学学习和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如23题:要求粉刷教室用去大多少千克,要先(),多数学生解答的都很好,说明数学教学已逐渐与生活有机结合。

  2、问题剖析

  试卷反馈的信息也暴露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理念、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从试卷中我看到粗心大意仍是数学学习的一大杀手,学生因计算马虎,运算顺序颠倒,符号看错,导致数据随之而错,看了这样的失误,让人不解,不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惋惜,如果他们能在答题时更细心一些,如果他们能在交卷前仔细检查一遍,如果他们能对每一个结果的责任感更强些……哪怕有一个如果成立,他们的分数将会被改写,他们的未来或许也会被改写,当然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很多,不排除考场紧张,一时成笔下误,但每所学校每个班级的孩子身上都是这样的失误,就不能不令人深思,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这样马虎大意,是否与我们平时练习中常用的题山题海战术有关?是否由于所做练习乏味,无新鲜感、挑战性有关?也许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认为我(他、她)是会的,偶尔失手无所谓,然而长此姑息将形成顽疾。

  (2)对待问题认真思考、不求甚解。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方面丢分皆由于他们解决问题只凭感觉,不做深层思考。第27小题:苹果每千克2.4元,买了0.74千克,应付()元,学生作答时忽略了钱应保留两位小数这个生活实际凭感觉认为计算结果1.776元是对的;第33题:长方体是无盖的,长乘宽不应乘2,学生凭感觉认为都应乘2,选择了A;对这样的结果我只能表示遗憾。类似这样的无谓的错误其根源都在于思考不周密,不求甚解。对学生寄予厚望的家长和老师们看到这样的结构不知作何感想,也许会说:“你没长脑袋吗?”我的回答是:长了,没用它去思考!这种现象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其实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就是在这样的反复的“不会的错、会的也错”中被消磨殆尽。

  (3)解题计算技能、技巧和估算能力有待提高

  试卷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明确要求简算的题目正确率很高,而在其他计算和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即使很明显可以简算的数据,学生也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演算,缺乏应有的数感和技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意识。

  (4)知识上仍存有盲点或误区

  有些学生出现的错误反映出他们对某些知识上理解上不透彻或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由于数量关系不清出错。第34题:56千米是前3小时平均行走的路程,97千米是后2小时共行走的路程,由于数量不清有20.95%的同学选择了A。第15题:比1/8大,比5/8小的分母是8的最简分数有()个,由于学生对最简分数没理解,有24.64%选择C,有16.53%选择A,这说明有些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上需要加强。各部分知识点如果在学生头脑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就不会在这解决问题时犯这样原则性的错误。

  (5)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运用仍有较大差距。

  试卷中统计图绘制,图形平移,图形的构成等问题暴露出目前我们的学生还是凭着感觉学数学,体验、理解、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淡薄,对学好数学的理解比较狭碍,重计算,轻操作、体验,机械学习、记忆的痕迹太重,不仅人为地为师生增添了很多负担、很大压力,而且长此以往会将无数的学生拒之于数学王国之外,再也领略不到这一学科领域的奇妙和乐趣。

  (6)教与学的双边都存在保守观念和应试心理

  教与学基本停留在运用知识能解决教材提供的问题这一层面,而关于这些问题可解有那些变异,滋生什么样的新问题以及它还能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等等,我们考虑的太少,甚至认为这种必要的拓展是“越位”,觉得只要教材内容轻车熟路考试便胜券在握,从而导致数学的学习缺少思考、缺少方法,一直徘徊在记忆,模仿或凭经验炮制的阶段。面对以上问题,我想我们每位教师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应该做的是:

  1、加强知识和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这一提法听似老生常谈,但在今天重新强调仍十分必要。新教材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并且与时代同发展。它不仅在知识的呈现形式、教学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作了调整,在知识面上也有所拓展,新增了有关概率、视图、平移、旋转等知识,教者不加强学习,今后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不仅是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甚至会有教不准确的现象。诚然,自课改启动以来,我们每学期都组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确实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理解、落实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通过深入透彻的学习来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否则教学中就会表现出忽左忽右的倾向,有的是穿新鞋走老路死教教材,有的虽把课堂弄的热热闹闹,但活中缺实,龙画的不错但缺少点睛之笔,这样的龙还是难以腾飞。

  2、宏扬敬业精神,增强责任与忧患意识

  学生的责任意识来源于教师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着意的培养,所以教师自身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作好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我们从事了这份育人的工作,就应该对自己所上的每一节课负责、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家长那份厚重的信任与期望负责、对我们肩负的沉甸甸的使命负责,归根结底都是对自己负责。近几年中考高考移民、小学幼儿园折校折班等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正面临着学生、家长、社会的选择,一旦无钟可撞岂不是连和尚也做不成了。

  3、提倡同伴互助,开展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使们们每个人都面临冲击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有限的外出学习无异于杯水车薪,况且有很大一部老师根本无缘参加,这就需要教师个人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4、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牢固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学生为本的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审视我们的课堂,你给了学生多大的发展空间?有的老师为了给听课者看学生自主学习的场面,刻意安排了小组讨论,讨论后还是由老师把知识讲解一遍,殊不知这样学生会扫兴,即使你讲的津津有味,学生恐怕也是心不在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不放心、不放手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甚至视学习为苦役。要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一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能数学;三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的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去锻炼,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的飞翔。教育的结果是要培育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而不是一株株被修剪捆绑得伤痕累累的盆景。

  (2)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①教材内容生活化

  对于小学来说,他们对生活事例最感亲切,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旧教材没有生活情境,依然是例题加练习的形式呈现,需要教者根据新课程理念作适当调整,通过加工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新教材虽以情境为依托,但教材是面向整个发行地区的,有些情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有的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教师要勇于拓宽情境资源渠道,能灵活使用并敢于突破重组教材更好的服务与教学。

  ②静态知识动态化。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方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即教学中要重视要领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一定不要只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要知道知识能力是不能简单复制粘贴的,没有体验的数学学习是不完整的更是不科学的。

  ③教材处理科学化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1、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新教材中主题图丰富多彩,不细心研读很难把握编者意图,理解上的偏差或不到位于你或许只是一节课而已,于学生或许将伴随一生。2、找出教材的不足,主动驾驭教材。教材并非绝对完美的,教学不能唯教材是从。3、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4、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很多知识对他们来说非0起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知识展开教学。5、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如果不慎重推敲,很多老师对这三者的确定和把握会有很大出入,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薄弱之处,大家多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缺少思想方法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最终像盲人摸象一样。

  (3)动态生成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即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可能,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那些不可预知的生成,有的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设计压制或不去理会学生随机产生的想法(例公开课),实际是对很好的教学资源或教学契机的浪费,教师不能过于迷信遵循教案,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生成并因势利导,完美体现你的教学机智。

  (4)质量、效率意识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数学这一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并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这里我说的质量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答100分、90多分,这不现实,但学生终究要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吧?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力一味责怪学生如何笨,问问自己,是否有效利用了教学时间?是否关注了每个学生的数学发展?

  5、习惯养成意识

  “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它使人“行”不由衷,“动”不由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在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同样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致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并让这种良好的习惯服务于学业,服务于事业,服务于人生。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与他人合作与分享;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思考、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倾听、遵守纪律、认真做事、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收集信息、自我评价等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6、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照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效顺利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希望我们每位教师能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升!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3

  一、试卷的主要特点

  该试卷既注重初中数学的基础作用,又重视从知识考查到能力立意的转变;既注重试题情境的公平设置,又力求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既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注重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既坚持面对全体学生,又体现出合理的区分度,充分发挥了试卷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具体如下:

  1、注重双基考查

  试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结合了实际背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识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核心内容知识点的同时,保持了适度的覆盖面,基础题、中档题、综合题的比例为7:2:1,保证了基础试题应有的比重和位置。

  2、突出数学应用

  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教材与大纲的要求,也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试卷突出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加大了考查力度,注意从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与学习中寻找鲜活的实际素材,然后提炼加工,使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浑然一体。

  3、关注学生发展

  考查数学基本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①考查学生空间观念 ②考查学生的数感。

  4、强化思想方法

  数学试题不仅要考查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考查阅读理解和归纳猜想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数学的素养与品质,正是学生继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5、鼓励探索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改革的方向。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教学和课程改革中最具活力的课题,试卷中设计的如:最后一题的温馨提示

  二、学生答卷的突出问题

  (1)少数学生由于基础差,不会做题,试卷空白多,整洁性差,准确性不高,得分率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答题格式混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充分说明学生对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

  (2)少数学生对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答的不理想,缺乏探究意识,不能大胆猜想。大题拔的有些高,特别是关于二次函数的大题,综合性较强,造成整体成绩偏低。

  三、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1、夯实基础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中考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始终都是摆在突出的位置,始终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对此,我要有清醒的认识。事实上,从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在“双基”教学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学生因“双基”掌握不牢而失分,因“双基”欠缺而导致综合应用能力不够的现象严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基本知识要讲清、讲深、讲透,要切实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要立足课本,读懂教材,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牢固,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深度,全体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者。

  2、注重实际 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逐渐增强了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考查,从本次期中试卷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还存在应用意识不强、阅读理解薄弱、数学建模能力欠缺的现象,它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要创造这种模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与应用过程,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生产、生活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优化教法 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构建知识网络的灵魂。所谓能力立意命题,就是先筛选出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并以此确定能力的考查点。从本次试卷学生答卷的情况可以看出,还存在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表述混乱,思维障碍等众多问题,这些都反映出数学阅读欠缺,知识能力单一。因此,要加强过程教学,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重视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加强知识与运算间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解题能力。

  4、张扬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

  张扬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数学课堂上,教点什么并不难,但难的是教得“有效”,而要想“有效”,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差异,张扬个性,认真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承认差异,尊重个体,给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教学中,要关爱每一个学生,面对全体分层施教,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观点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思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激发、褒扬他们的创新火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发展区域内获得成功,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4

  一、试卷分析

  1、今年的数学试卷在平稳过渡的同时,凸显“新”和“变”,“稳”主要表现在试卷的题型结构、赋分比例、难度要求以及试题难易梯度等方面,均严格遵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规定。“新”与“变”主要表现在规避命题的“模式化”以及试题设计上。如理9以四个数关于乘法运算构成的循环群为背景,以复数、集合、方程为载体,考查学生学习潜能;文20(Ⅱ)、理18(Ⅱ)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几何概型;理20以三次函数为背景考查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2、试卷注重数学的学科本质,关注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既考查了数学知识在学科内的应用,如文10、文12、文20、文22、理8、理9、理18、理20等题都突出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的考查,又考查了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文9、文21、理13、理19等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3、试卷重点考查了支撑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它们在文、理科卷中的占分比例分别为87、3%和79、3%。试卷将检测考生是否具备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进行熟练的转化和思考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查目标。如理19、文21取材于考生熟悉的背景,要求考生能够将“相遇”、“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等自然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语言,进而抽象出体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方程语言,奠定解决问题的基础。

  此外,试题合理依托知识的交汇,在基本保证考试内容抽样的合理性和典型性的同时,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4、试卷中设计了适量的创新性问题,考查考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文12以集合、不等式为载体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10、理15,考生需要经历对所给概念或关系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抓住问题本质后方可利用函数图像与性质等知识经历推理论证等探究过程;文16,考生要在观察所提供的三角函数式系数关系的基础上,经历尝试、归纳、猜想与推证的过程。这些创新性问题的设计都源于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新”而不怪、“新”而不难。试卷以探究性问题为载体,强调高考对考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力图使得试卷的选拔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如文12、文16、理9以及理15关注了推理与证明;文15给出了“凸集”的概念、理10给出了“分渐近线”的概念,通过学习和理解概念,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文19(Ⅱ)、文21(Ⅲ)、文22(Ⅱ)()、理17(Ⅱ)、理19(Ⅱ)都设置了探究性问题;理20由特殊到一般地解决了三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展示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题部分学生做的比较好,得分率较高,而对于试卷中的创新题还是有些不适应,对题目的意思不能完全领会,而导致分数不高。

  三、今后教学建议

  1、高度重视课本,切实夯实基础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p定理p性质以及它们的限制条件等等要仔细地推敲,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在每一模块p每一章节的内容结束时,要将各个知识点,根据其发生的过程和内在联系,通过对知识的分类p整合,使之系统化,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加强对看题、审题的训练,对于易混、易错的题,让学生先看,再说,然后再做,反复加强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做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这次考试我有1名学生有及格,及格率上次是100%,现在又倒退到了96、7%,这在提醒我,在学困生的辅导问题上一分钟也不能放松。所以,上课应该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对比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加强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对命题的建议

  这次试卷主要针对二年级孩子的特点,注重基础,全面系统的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又突出能力,强调学生审题能力的考察,以后这方面的题应该占的比例大些为好,还要多联系生活。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5

  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精神指导,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审题、操作和灵活应用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本试卷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把知识点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各知识点分布较为合理。

  主要有“分数的意义、 24时记时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加、减、乘、除法运算以及与这此部分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观察物体与可能性”等。而且在试卷中,各知识点的基础题和提高题都有恰当的体现。

  3、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查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适当降低要求,并且都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应用知识”的形成。

  4、体现对数学思考的考查。如,第二题(4)题体现得是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到,是否有清晰的思路找到规律;第三题(1)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利用立体的图形连线视图;第三题(2)题既考察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又用逆向思维考察已知周长求边长,这一题型合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第三题(4)题是与语文学科整合,给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的题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可能性”的理解。这些试题给考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体现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取得的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从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基础知识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大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计算、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性、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等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2、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考试时,学生是在自己独立读题和分析的情况下完成试卷的,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符合题目要求,解答的情况比较令人满意,说明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

  学生在解决动手操作的题目时,正确率比较高,画对称图形、小船平移位置画的准确,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这是平时严格要求和训练的结果。

  4、思维灵活,方法多样。

  在“我会统计”一题的解答中,学生利用计算的方法和图示对照的方法。准确的推算出星期五该进23箱冰糕。从中看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不注意认真、仔细审题。

  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如选择题中“3点15分在镜中是几点多数学生都选择了9点45分”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审题,这说明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读题不认真。

  2、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

  有的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如,在“填和17.01相邻的两个整数”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写成了17.0和18.0。说明这些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

  4、数学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如“排队中也有数学问题”三1班有42人,要排成长方形的方队,可以有几种排法。如果要排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几人?

  每行几人?有些学生在答排成方队时只能打两种排法。

  5、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不理想的现象。

  有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理想。如,有的在计算题中出错,缺少验算检查的习惯;有的学生基本的平移画图出现错误,测量不准确。

  四、改进意见

  1、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的训练。

  2、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3、针对一些学生不会估算,估算能力弱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6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次测试是由教管中心统一命题,学校组织安排期末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在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套试卷紧扣教材,试题在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了对知识的灵活性和应用性考查,对数学的运用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二、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共有填一填、选一选、算一算、做一做、解一元一次方程、试一试和想一想七个大题,共30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填一填占26%,选一选占16%,算一算占20%,做一做占14%,解一元一次方程占8%,试一试占10%,想一想占10%。

  三、学生得分实况

  七年级实考学生人数467人,总成绩为12393分,平均成绩为26.54分,比分81分,最低分2分,及格人数13人,其中,80-90分1人、70-80分1人、60-70分11人,及格率为2.74%;50-60分17人,40-50分42人,40分一下394人。

  四、学生答题典型失分原因分析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不深刻,基本运算能力较差。

  2、审题阅读亟待加强,文字阅读能力低下,读不懂题意,对应用题、文字量大的试题存在一种本能的恐惧心理。

  3、解题格式及数学语言的表述不规范、表达不完整、导致失分现象较严重。

  4、“用数学”的意识差,即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差。这暴露出我们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对数学事实的真正理解,尤其在实际背景下运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不够。

  5、“做数学”的能力差,即动手实践、合情推理和创新意识的训练不到位。

  五、改进措施

  1、重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平时的上课及作业批改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抓的较紧。本次考试在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太低,令人费解。

  2、转变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要抓实双基,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学、用、做相结合。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7

  按照区小教学教研室的安排,我校于20xx年6月25日举行了期末考试。本人所教学科为二年级数学。现将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知识能力现状:

  这次我们班30名同学参加考试,总分为xx,平均分为xx,及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本次考试试卷,注重基础,题型多样,涵盖面广,全面考察了“四基四能”。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字迹比较工整,书写非常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二、问题成因的分析:

  1、“我会填”,出现错误集中在第5题“买一盒彩笔需花6元,23元最多能买盒。除法算式是”。学生没有把余数写上而导致丢分。第12题“9005的近似数是,7908的近似数是”丢分也比较严重,客观上试题没有明确说明近似数是到“十位级、百位级、千位级”,主观上阅卷时老师给出的答案也只给了保留千位级的“9000”,而没有给出另一个答案“9010”,导致部分学生丢分。

  2、“我会辨”,出现了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认真而导致丢分的现象。如用第2题“棉花比石头轻”许多学生光凭已有的经验,而不加思考的想当然作答导致丢分。这是平时的拓展训练较少所致。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认真审题的训练,争取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一分不丢。

  3、“我会选”,在第1题,“计算77—26+24时,先算”,学生没有掌握好混合运算的顺序,加上没有认真审题,丢了不应该丢的分。但从整体上看此题学生答题比较理想,学生掌握得较好,教师平时应多做,多练。

  4、“我是计算小能手”。丢分较多的是第1小题中的“22÷7”,学生只写了商,而没有写余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认为横式只写商,不用写余,加之平时训练偏少所致。

  5、“我能解决问题”。考察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错误是最后一题“根据右图提出乘法问题,再解答”,学生在看图方面没有问题,关键是没有很好地理解“解答”的含义:既要列式子,又要答!很多学生只答了,而把式子留在了草稿纸上而导致失分。

  三、今后的改进设想: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加强对看题、审题的训练,对于易混、易错的题,让学生先看,再说,然后再做,反复加强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做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这次考试我有1名学生有及格,及格率上次是100%,现在又倒退到了96、7%,这在提醒我,在学困生的辅导问题上一分钟也不能放松。所以,上课应该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对比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加强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对命题的建议

  这次试卷主要针对二年级孩子的特点,注重基础,全面系统的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又突出能力,强调学生审题能力的考察,以后这方面的题应该占的比例大些为好,还要多联系生活。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8

  一、试题分析

  1、课标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删减了一些繁、难、旧的内容,增加了知识应用和合情推理等要求,同时也强化知识应用的灵活性。试题突出双基考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充分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新课程的双基是什么。

  2、试题着重评价学生感受事物,体现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的思想方法,试题内容源于教材,有效地引导教师和学生注重教材的基础示范作用,引导教师重视课堂、重视学生参与、重视过程、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3、本次试题的难度设计恰当,从考试情况来看,基本与预期的目标一致。试卷力求做到难度分布均衡合理,尽量减少了过难和过易的试题,因为题目的难度要求比以往有所降低,故此次统测成绩师生基本上是皆大欢喜。

  二、考试的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试卷起点低,覆盖面广,难易适中。通过本次考试,不但对前阶段的教学复习作了全面的检查,而且能有效地找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答卷分析

  1 、学生答卷的主要特点

  (1)从卷面分析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书写认真、干净整齐,而且计算题有步骤,分析题有充分的理由。

  (2)大多数学生答卷的心态良好,目的明确,能够正确对待考试,极大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把失分率降到最低限度。

  (3)大部分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程度较好,对基础知识理解透彻,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知识,会解决问题。

  (4)大部分学生的运算能力过关,训练到位,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并能合理安排解题步骤。

  (5)探索结果明确,推理过程较严密。在证明探索题中,学生能正确的探索、猜想题目的结论,并能说出理由,在证明过程中,因果关系明确,推论严密,逻辑性强,从答题情况看,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这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2 、学生答卷的突出问题

  (1)少数学生由于基础差,不会做题,试卷空白多,整洁性差,准确性不高,得分率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答题格式混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充分说明学生对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

  (2)少数学生缺乏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能力,对知识理解不到位,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较差,造成失分较多。

  (3)少数学生对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答的不理想,缺乏探究意识,不能大胆猜想。

  四、对今后教与学的建议

  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强化课程意识,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演绎式教学转向归纳式教学,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概念,得到定理、公式、法则等——解释、应用、拓展。

  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仅仅教数学结论,而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探索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建构,进而到达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注意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提炼和总结蕴含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能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

  3、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探究发现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反思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既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思考与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等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9

  开学两个月以来我们主要学习了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和第22章二次函数。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在上周接受了检验,平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张试卷中得以体现。分析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情况,主要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特别不扎实,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基本概念理解不清,思维不够严密,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了下一阶段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对与九年级4班、17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耐心指导他们将知识内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加强基本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归纳一些常见题型的一般方法,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解决问题。

  4、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规范解题的习惯。如审题时可划出关键字句,作图题要有结论等。

  5、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来说,力求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分析问题,要精心备课,多一点示范解题,让学生有章可依,注意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活性,适当增加综合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类比、推广、归纳总结,努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进行转变。

  6、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多听取学生反馈的课堂意见以便于改进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5

  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通过期中考试,教研组才发现,整个数学组教师的教学成绩大幅度下滑,关键是我们班级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力度不够,相互学习精神不足。在相互配合辅导后进生方面根本不交流,不探讨,不同步。只有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只有整体的协同,整体的进步,我们的数学组的全体教师教学势力才会大大加强。

  下面,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谈谈测试中,教学中的困惑。我认为教师,课标理解不透,教材挖掘不深,凭借经验备课。苏教版教材不同于人教版教材,其编排意图,内容安排都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探究的自由。可以说教学过程中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从测试反映的情况看,有些知识点没有给学生讲到,有些内容也没有给学生归纳总结出来,没有把教材充分挖掘透。有的教师边上课边看教参书,胸无成竹,缺乏对教学内容逻辑关系,层次脉络的整体把握。

  理念渗透不够,教法研究不足,学法指导不够。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例题讲解例题,就练习做练习,缺乏教学思想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测试中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说明,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训练的力度不够。

  从测试中看,学生做图不用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凭感觉用手画,连线不用直尺。说明教师课堂教学中操作演示不够规范,准确。许多课堂上,教师就是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凭借这些,即使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也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不够。

  后进生辅导缺乏计划安排,随意性大,转化率低。从中心小学监测成绩统计来看,优生培养可以提高平均分,后进生转化可以提高整体名次。许多班级,平均分很高,可名次却上不去,原因是没有转化后进生。其实优生和后进生智力上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就在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是把辅导后进生喊在嘴上,缺乏在行动上。辅导后进生缺乏长远计划,缺乏静下心来,缺乏沉下身子,缺乏细心和耐心。

  我认为组织学习活动,总体把握教材要求,结合每学期教学计划交流,学习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掌握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的要求,熟悉每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关键,制定详细单元教学策略。部分内容要体现在备课的单元分析和单元反思中。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活动,网络跟贴评课活动,相互交流在教材理解与挖掘方面的建议和想法。哪个知识点怎样落实,采用哪种方法等。

  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运用好远程下载资源,借鉴其中有用的课件,图片,案例等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数学课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借助直观教具,学具加强操作演示,也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书写指导。

  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培养优生和辅导后进学生。优生培养可以提高平均分,后进生转化可以提高整体名次。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后进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特别是计算能力一定要过关,计算题一定要会做。中间学生侧重鼓励,向优生看齐。学校教研组组织学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

  渗透思想,体现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交给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这种思想和方法要渗透在教学的每一分钟,每一环节上。

  注意细节,培养习惯,提高质量。主要是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格式规范的习惯。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细心。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0

  一、试题分析

  1.本次测试试题都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依据。题量及难易程度适中,区分度不太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2.从试卷来看,本次测试试卷内容涵盖了第一、二单元的知识,试题灵活,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卷从“填空、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检测。

  二、成绩分析

  四1有41人,参考人数41人,从测试的整体情况来看,均分85点多.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思想掌握较好。少数学生还需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少数学生不注意答题的格式,卷面不工整、清洁,以后将对学生数学格式作出更严格的要求。

  四、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粗心大意,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导致有些简单的问题也会出错。

  2.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解决问题。

  3.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导致答题是错漏的比较多。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

  1.继续认真、扎实地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激励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更加重视对学困生的激励和帮助,教学中要在时间与精力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3.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学中,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1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25人,大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但少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整体动手能力较弱。

  二、考试分析

  从答题情况分析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计算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得分较高。从学生的计算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说明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成;从学生的解决简单问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较强,对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好。在平时的数学课上,教师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教师十分注重积极的情感、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从试卷看,90%的学生字迹清晰、书写规范。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三、出现的问题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文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2、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发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在新课引入时比较注重,其实,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是让学生简单面对理想状态的问题,不动脑筋的搬用公式、方法,还是将复杂情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算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组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卷面上,学生听时不仔细,计算粗心马虎,不仔细检查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培养学生空间观察能力和试卷运用能力,把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

  3、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4、加强优差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测试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以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也要对优等生进行有深度的培养,从思维上打开他们的热爱数学的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提高。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2

  数学这个学科可以说是一门十分严谨,条理性极强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能找到与数学相关的东西。所以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数学知识,最好是能做到学以致用。为了体现数学的重要性,小编整理了一份八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借此向大家表明数学的重要地位以及教学中对数学的重视程度。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瞬间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客观评价这学期的数学教学状况,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现将本次本人所带八年级两班数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卷知识覆盖率高,贴近教材,强调基础,全卷对知识技能考评的定位较准确,全卷试题难度上与课本例,习题大致相当。本次考试114人,合格85人,合格率74.6 % ,优秀人48优秀率41.3 % 。最高分99最低20分。从考试结果看,本次期末试卷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给我提供了学生学习缺漏的信息,对今后改进数学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反映的主要问题

  1、双基落实不够。一些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基本运算没有过关。反映出本人的平时教学对学生基础夯的不实。

  2、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困难。

  3、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几次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

  4、对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放松了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本次考试不仅中等生的成绩下滑,少数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次成绩不理想。原因是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部分学生课后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未能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以指正,导致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浮糙情绪,学习也不如以往认真,作业也马虎了事,最终成绩出现重大问题。

  5、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不扎实,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思维缺乏逻辑性,叙述缺乏条理性,语言不准确,推理过程不完整。

  6自己所带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偏低。本次试卷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成绩不尽人意。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力度不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艰巨。

  7 “应用问题”依然是教与学中的难点、本次考试中,应用性试题比较多,学生得分率相对偏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旧我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三、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材的基础作用,既到位但又不越位、要在《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去理解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前后联系,而不要单纯地由教材到教材,需研究教材中的练习与习题,了解教材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夯实基础知识点,重视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2、把握数学教学中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双基”的基础性作用、宜以严谨的教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3、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思维水平。

  4、加强转差和培优力度。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开展尝试和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6、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图像、图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的一些反思,不到之处,我由衷的期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指正。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3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工作进程,确保数学考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现对这学期期中考试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有效措施,争取在20xx年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九年级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题的评价

  1.命题类型

  全卷由23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8题,24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7题,21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题,75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命题范围:

  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前四章及第五章前四节的主要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合理,具体如下:

  3.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7:2:1,这样的比例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要求。

  4.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反映新的评价要求和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试题解析

  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如第1、3、4、5、6、8、9、11、12、13、14、16、18、19、21、22、题,与以往比有所增加。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1、2、3、12、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7、11、17、18、20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第3、8、9、14、16、题通过图形与变换的结合,强化数与图形的联系,使基本作图、问题转换、推理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如第8、9、14、16题,渗透了的数形结合思想,第2、6、13、25题中的方程思想,第3、7、10、19题的变换和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全卷带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第5、6、15、20、23、题,占总分的30%.这些试题中所设臵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重在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情推理、操作探究能力。如第22题,需要读懂题目的要求和图形中的信息,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可能有些老师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管辖”范围,与自己无关)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双基”训练

  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

  3、重视问题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

  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和亮点之一,但在实际使用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不加处理的现象非常普遍。事实上,开展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这些都是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所必备的。

  本次考试已经结束,但它的导向性将作用于今后的教学全过程。我们应全面总结本次考试的成功与不足及发现的新问题,坚持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改革,更好地引导课堂教学,为提高我县的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4

  一、本班考试情况

  本班原有人数29人,参加考试29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8.5分,及格人数11人,及格率37.9%,优秀人数4人,优秀率13.8%,总分1499分,平均分51.7分,三项积分103.4。

  二、命题分析

  本试卷的命题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动手操作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主要由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按要求做一做、解决问题六大部分构成。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三年级数学下册前四单元所学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题量不大,难度适中。

  二、学生答题大体情况

  (一)学生缺乏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拿到题目后,凭主观意愿来解题。

  (二)重算法,轻算理。

  (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四)理解、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五)计算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本次考试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较低。体现在:笔算乘法最后一步要相加,个别学生去相乘。做解决问题时,算式列对,结果算错。

  三、努力方向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教师应关注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训练,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理清解题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坚持计算训练,课上课下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四)在做好“培优”工作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培优”工作,我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另外购买有一定难度的学习资料,让他们平时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学困生”我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及时与学生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本次考试是一次失败的考试,三项积分很低,全班70分至89分这个分数段一个学生都没有,40分以下的学生有13人。对此情况,我感觉压力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课堂的管控,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并以帮扶的模式提高全班的成绩,争取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15

  一、 评价的形式与特点评价内容:

  1、过程性评价(20%)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以优、良、合格的等级进行评价。

  2、终结性评价(80%)

  口试(占40%)分为“比一比、摸一摸、拨一拨”三项内容,每项内容最多可以得到1条锦鲤,共3条锦鲤。

  笔试(占40%)主要考查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大小解决问题,以百分制计算成绩。评价特点:

  过程性评价和口试、笔试相结合是我们这次自主评价的特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愉快的、主动的、全面的发展。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还考察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评价亮点:

  口试由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学生共同参与,以游鱼之乐的形式七2个学科综合进行评价,学生在民主、愉悦、温馨的氛围中以交流的形式进行测评,既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感,又对知识掌握和语言表达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进行了锻炼。

  二、学生具体评价情况

  1、过程评价(1)主要做法:发放测评表,从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两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优、良、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上述二者的评价综合评定。

  (2)评价亮点:此项评价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仅仅以期末的终结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有的评价过高,有的评价过低。

  (4)改进措施:评价主体可以再多元一些,比如学生互评。

  2、期末口试

  (1)主要做法:口试由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学生共同参与,以闯关的形式进行评价,分为“比一比、摸一摸、拨一拨”三项内容,每项内容最多可以得到1条锦鲤,共3条锦鲤。

  (2)亮点介绍:摸一摸,主要考查立体图形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了测评,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增加了考试的趣味性,消除考试的紧张感和枯燥感。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面对面的测试部分孩子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答案有反复。

  (4)改进措施: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3、期末笔试

  (1)主要做法:纸笔测评,主要考查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大小、解决问题。

  (2)亮点介绍:计算为主,考察基础和重点,类型多样。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考察的能力点有些单一,试卷的分值不能客观反应每个孩子的真实水平。

  (4)改进措施:增加能力的考察点。

  三、答题情况分析

  1.亮点题目分析:口试

  情况分析:

  (1) 测评者由老师和家长共同组成,评价主体多元;

  (2)学生分为5个小组,由家长志愿者组织带领孩子进行测评,有开放性,参与者多元。

  (3)以游鱼之乐闯关的形式进行评价,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增加了考试的趣味性,消除考试的紧张感和枯燥感。

  (4)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能力考察多元。

  三、答题情况分析

  1.亮点题目分析:

  题目序号

  满分

  平均分

  满分人数

  满分率

  5

  6

  5.96

  97

  96%

  考察内容:比大小

  考查能力:数字与算式比大小

  取得成绩:大部分学生看到数字与算式比大小时,都能先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然后在进行比大小,这样做起来就比较直观。

  原因分析:掌握住方法做题就比较简单。

  情况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住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到图就先找关键词“同样多”,看见“一共”就用加法。

  情况分析: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学生掌握情况较好,都能判断出时间并进行正确书写。

  2、易错题目分析:

  错例1:

  题目序号

  满分

  平均分

  满分人数

  满分率

  三

  3分

  2.44

  82

  81%

  考察内容:看图列式计算。

  考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因分析:一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数清楚燕子的个数,另一部分没有深入思考题意,原来有9只燕子,先飞走了4只,又飞走了两只,应该从整体上去看整幅图。

  错例2:

  考察内容:看图列式计算。

  考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因分析:本题需要看图提取信息,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意,不知道问号在大括号的上面用减法,部分孩子理解了一共有9个,但是求部分没有用减法计算。

  错例3:

  考察内容:解决问题

  考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因分析:本题需要看图提取信息,部分学生没有抓住关键词“借了”,不知道看见“还剩”用减法。

  四、我的思考。

  1.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较为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表达和交流等多多方面的素质进行考察,有其优势;但是评价的主观性较大,个别项目不够全面和客观,评价结果会有偏差。

  2、当前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务必加以剖析、研究寻找改进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教学质量,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题目的数量关系,弄清题目、结构及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关系转化为数学表示式解决实际问题思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五、努力方向。

  1、加强备课,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 控制教师在课堂的上直接传授时间,尽量把时间给学生多说,多展示,多实践。

  2、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的大胆表达,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3、注重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多说、完整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质量分析报告07-20

质量分析报告11-03

实习报告质量分析03-14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04-24

质量问题分析报告08-10

教学质量的分析报告11-03

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通用7篇)06-20

小学数学试题质量分析03-19

质量分析报告(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