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改与质量总结领导发言稿(精选3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课改与质量总结领导发言稿(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课改与质量总结领导发言稿1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认真总结以来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隆重召开今天的会议。下面,我就已经实施八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作一个总结回顾,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充分肯定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取得的显著成绩,坚定工作的信心
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率先在自流井区和荣县进行,然后逐步推开,到全市各区县全部进入课改实验。八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坚持改革,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学生和教师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年暑期放假前,按市教育局要求,市教科所牵头,深入到区县、学校,就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质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总结,形成了三个专项报告,客观反映了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质量情况,表明了课改中的积极探索和成效,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时代特色,更加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从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在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把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更加体现国家意志,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继承我国基础教育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调整了课程设置和课时结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增加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把德育为先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宗旨。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了各学科课程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生动的教育情境中充分发挥各学科全面育人的功能,使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不少学校努力探索开发校本课程,把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学校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课改的一大亮点。
(二)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明显变化。
新课程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学生兴趣、潜能的培养。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这在小学阶段体现得更加明显。
新课程强调教育过程的知行统一,强化了实践环节,增设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有声有色的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一大批初中学校和九年制学校在课改中健康发展。
新课程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从传统的让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更多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为学生设计参与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强调了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学校开始探索建立符合新理念的管理制度,注重文化建设,在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同时,注重多样性和创造性,并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正在形成。
课程改革使评价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评价更加尊重学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开设的多样化,使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准确。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得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成为课程改革的又一亮点,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过程,使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与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不断进步,评价逐渐成为教育的手段和教育的过程。尽管由于社会诚信等各方面的原因,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和使用受到局限,但作为教育创新,其改革的方向得到了充分肯定,并将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继续广泛运用。
中考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中考命题更加重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高中招生录取基本改变了过去以文考分数作为唯一依据的做法,体育成绩、理化试验操作成绩计入了录取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成为了高中招生录取依据。同时,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了由30%到50%计划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初中学校的变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了教师潜能,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和教学实际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参与学习和培训、开展教学研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需要,教师创造的热情被点燃,一批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正在形成。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教师就是其中出色的代表。
课程改革带动了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新课程涉及许多新观念、新内容和新要求,必须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围绕新课程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和多专题的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越来越多,教师信息化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培训方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近年来,我市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三万工程的意义作用更加明显。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自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赛课、献课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来共计150余名教师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其中30余名教师获国家、省一等奖,初中数学连续四届获全国一等奖。最近,市教育学会拓宽思路,作了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借助学会平台,请到全国知名小学教师到我市作专场培训,受到热烈欢迎。
课程改革中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课改的第三大亮点。校本教研为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平台。广大教师以学校和工作岗位为中心,结合教改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发展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基本能力,促进了专业发展。
(五)课程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课程改革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同时,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同步实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八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本做到了平稳、健康、有序进行,这是一场富有生机、活力与希望的变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优秀的教育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改革搅动了义务教育长期以来的稳态,各学校正在发生悄然无声而又积极、本质的变化,由此促进了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今天通报表扬的先进集体就是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
二、客观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动查找质量提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找准发展方位
尽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给义务教育带来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一)从认识层面看,一些区县、学校、教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因而重视不够,停留在表面,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区县、学校和教师认识有偏差,因而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看成可有可无,教育教学工作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从工作层面看,由于课改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面对滚滚而来的课改浪潮,有的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拥有了广阔天地,而有的墨守成规,无所作为。
(三)从制度建设层面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公信力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力度尚需继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还需要制度保证。
(四)从保障层面看,教师队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和驾驭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培训的任务依然很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还跟不上。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指导能力、校长专业化水平和课程领导力还需要提升。学校办学基本条件也不完全适应,经费保障不到位,限制了一些课程的开设和实验的开展,特别是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五)从学校层面看,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需要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教师的水平不同,对新课程理解的角度就不同,在实践中的表现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加以探索和引导,如在强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如何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作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各项能力的同时,如何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等等。
教育课改与质量总结领导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三个学校通过在这里开展课改工作阶段论坛活动,很认真总结了前一段高效课堂工作,加强三校之间信息交流和研讨,为你们以后的课改实验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今天,论坛的场面、会场的气氛令我感动,也令我鼓舞,我可以大胆地预测:你们三校的课改工作大有希望,为迁安的课改开了一个好头。
听了几位教师的课改报告,报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大家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研讨素材,让我们在研讨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得到提高。我想这次论坛并不是给大家提供的一个样板,而是想让大家从报告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他们没有追求过多的形式,而是着眼于实效性,体现可操作性,目的是通过研讨,交流思想,不断改进和完善课改中的问题,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
下面,结合这次活动我讲三方面。
一、三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方向逐步明晰,改革理念已深入人心。
三初中的课改在强大的执行力中彰显了信心与智慧。学校以“深化课堂改革”为主题,按照“既突出重点,又辐射全面;既凸显特色,又分步推进;既注重实效,又不贪多求全”的原则进行各项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1368”人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扣庄中学依据本校学情,确立了 “六步导学”课堂模式。对学生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师生层面真正做到 “让理念扎根,让行动落地”,课堂欣欣向荣。
夷齐中学的“四五六”教学模式,以模式为根,深深扎入理论的沃土;以实践为轴,精心的描点连线;以效果为棱,构筑高效课堂的多面体;以团队为先,收获课改累累硕果,可以说你们三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更有许多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创生与发展中。学生能自行对教材进行延伸、拓展,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质疑和批评等等。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大胆、主动、不怯场,敢提问、敢质疑和敢挑战的自信、大方的神情与举止,以及强烈的合作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色彩。
二、课改要的是精神,态度。
课改要静下心来,要去掉我们身上的浮躁,不求名,不图利。纵然我们身上有很多缺点,但只要我们投入,痴迷于课改,我们的潜力就能充分挖掘出来,我们就能做出成效。老师们要勇于尝试,大胆尝试,心动不如行动。我们能不能将课改工作搞好关键在于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对课改的思考有多深入,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多大程度的将自己对课改的思考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
拉开桌子的未必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动起来的未必就是高效课堂。我们要知道,高效课堂除了“身动”之外还要做好心动和神动。真正的高效课堂要完成四个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评的方式、发展的方式。
三、发现的问题
在我们各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实践中也遭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有关工作措施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还有导学案抄袭问题以及形似神不似的问题,课堂实效差的问题。我想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课改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是意料之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在中国教师报各位专家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这些问题将会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得到逐步解决。但是我认为现在课改的关键是老师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热情问题。有的老师还偷偷摸摸在课堂上沿用老方法上课,我想这些老师一是看不清改革的发展前景;二是对改革实践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三是怕吃苦,不想钻研;四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想吃老本,缺乏创新精神。
我们的课改要取得成功,关键有两点:一是专家团队和教研室的指导和帮助;二是我们教师的信心问题。对课改没有信心,再好的办法也难以正确实施,有再好的技术也难以正常落实,再好的教学模式也不会取得成功。希望我们三所学校的教师对试点改革工作充满信心,乐于吃苦,乐于钻研,乐于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我们的改革实践中。总之,一句话,我相信只要老师们能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下功夫解决存在问题,我们的高效课堂改革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
教育课改与质量总结领导发言稿3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教育课改与质量总结领导发言稿(精选3篇)】相关文章:
小学劳动教育课发言稿(精选15篇)04-24
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发言稿(精选6篇)04-24
小学劳动教育课教师发言稿(精选10篇)04-24
高考领导发言稿(精选12篇)05-24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04-25
课改工作总结05-08
课改工作总结05-13
领导会议总结讲话稿范文-发言稿12-31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