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里面,自卑心理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高中生是自卑感的多发期,多数高中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心理。其共同特点是:自我态度消极、情绪状态不佳、行为方式异常、人际交往受阻。过度的自卑心理往往与认知的偏差密切相关,它将严重危害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为了减少过度自卑感的发生,增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有必要分析高中生过度自卑的不良认知特点,以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系统的辅导方法,强调辅导的预防,它可以运用团体动力学,以凝聚团体成员的向心力,调节团体内在气氛,激发成员建设性的行为与开放性的反应,从而协助学生了解自卑的形成原因,化阻力为助力,从接受自我,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进而超越自我,达到矫治的目标。
国内外对于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辅导与矫治的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读书治疗法、认知改变策略、培养成功经验法、增强策略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强化学生的后天经验,从改变学生的认知或者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达到改变他们的认知等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恢复信心,战胜自卑。团体心理辅导方法除了强化学生的后天经验以外还从学生的早期家庭经验入手,协助当事人从他们的行为、思考、信念和家庭关系等层面去了解现象世界,觉察其先天既定的生活方式对个人目标的达成所造成的影响,也鼓励当事人重新作决定,并采取行动。这是一种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如何矫治学生的自卑心理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团体:指三人或三人以上成员组合而成,成员彼此之间产生交互作用,且有共同一致的目标。
心理辅导: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与方法,协助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它是让参与者进入一个“模拟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获得情感的支持、尝试积极的体验、发展健康的行为、重建理性的认知,从而变得更积极、自信、健康。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往往有过度的内疚感与羞耻感,表现在行为上是拒绝自己、孤立自己,有时则采用自我吹嘘或轻视他人的防卫方式。
(二)理论依据
1.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认为人的生活方式起源于早期家庭经验,个人生命早期由于父母的溺爱、忽视、不合理的期待、生理的孱弱以及出生次序的影响,导致产生自卑感,人为了克服自卑感,于是寻求自我超越。
2.积极心理咨询理论。积极心理咨询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重要信念去建构其主观的世界,人们会以个人叙述故事、与人对话的过程和形式去组织自己的经验,以此来掌控自己的感觉和生活方式。
3.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指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群体的目标、规范、舆论、凝聚力、心理气氛与士气等社会心理现象是影响群体动力的内部因素。它们不仅影响群体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群体发展的水平与群体绩效。群体动力理论从动态和系统的观点,分析了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也指出上述动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变化和协调的过程。
三、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设计一套能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方案。
2.测定影响被辅导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建立团体心理辅导的科学模式。
3.培养和选拔出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并找出他们的共同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
(二)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基础,采取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观察法等多种心理研究方法。
四、研究步骤
(一)课题实施准备阶段
1.确定实验对象
我们以海报的形式向全校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宣传,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在报名的32名学生中,我们先经过初步晤谈,然后进行《自信心量表测试》,该量表是从四个等级来测定一个人的自信水平,分别是:“很自卑”、“自信程度较低,有些自卑”、“自信程度正常,无自卑”、“自信程度较高或过于自信”。最后确定了被试11名,其中男生7名,女生4名,他们都处于自信水平的最低等级,即“很自卑”。
2.实验的设计思路
本实验让选出的被试先后参加了七次团体心理辅导,对活动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评估。定性方法,包括观察记录、检查团体成员的家庭作业和在团体活动结束后,收集整理自编的《团体意见反馈表》。定量方法,则是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后,用相关自信心的量表,对学生分别进行自信心的测量,通过对比结果,检测团体心理辅导对矫治过度自卑心理的影响效果。整理与分析团体辅导方案,把团体辅导推广至班级活动中去。
3.测查工具
一是个人评价问卷(PEI)。用于测定学生自我评定的.一个方面,即自信水平,共有54个题目,6个维度: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以及同他人的交谈。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90,男生为0.93。聚合效度研究发现,PEI与自尊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8,与JANIS及FIELDR缺陷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9。二是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OS),量表中共有30个条目,用于评价当众演说时的情感及行为反应。本量表相隔一个学期的重测信度为0.61,作为一个测量当众演说恐惧的量表,PROS量表显示出很高的信度和效度。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处理。
4.制订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这是课题有效进行的关键。整个辅导方案共分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目标、内容及进行方式。每个单元活动时间约为100分钟。
5.设计表格
设计《团体成员报名资料表》、《团体成员心得记录表》、《团体满意度自我评量表》、《团体辅导记录表》,以便能更真实地记录被试在实验条件下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表现特点。
(二)具体的实施过程
1.建立课题组成员交流例会制度。把每个月的1号作为课题组成员交流例会日,定期向课题组反馈所负责的工作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以保证课题的有效进行。
2.加强本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20xx年的上半年,课题组选派了刘慧红老师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进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级资格”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书。至今,本课题组成员已有3人通过省心理健康教育A级的资格考核,1人通过了B级的资格考核,其他成员均通过了C证资格考核。
3.团体辅导前对11名被试进行个人自信心水平以及当众演说焦虑水平的测查。在团体辅导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者进行以上两个量表的再测量,以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矫治学生过度自卑心理的影响。
4.20xx年8月~20xx年12月,正式实施团体心理辅导阶段。整个辅导大致分为五大部分:(1)澄清目标,形成团体,促进成员相互接纳信任;(2)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帮助成员了解自卑形成的原因;(3)悦纳自我、实现自我,寻求自信支点;(4)通过行为训练、家庭作业等帮助成员学习掌握表达技巧,增强交往能力和自信;(5)处理离别情绪,反思总结收获,鼓励成员继续成长,结束团体阶段,同时把团体辅导活动推广至班级活动中去。
5.分别给11名被试建立了心理档案,每位被试的档案里都包含了以下七方面的内容:个案基本资料、问题行为概述、个案背景情况、分析与诊断、辅导策略、辅导经过、效果。
6.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收集《团体意见反馈表》,并进行整理、分析。
五、课题取得的成果
(一)设计一套能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方案
本研究的活动方案效果可从《团体意见反馈表》和PEI与PROS两个量表的前测与后测的结果分析得到印证。
1.从活动记录和平时观察及与各班主任了解的情况看:团体成员在参与活动后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变得比以前更积极、主动和自信了,有些成员变化尤其明显。从团体成员在每次话动后所做的家庭作业看:他们在认知、行为上不断有所改变,开始对自己有了正确客观评价,自信心也由此得到增加。从活动结束后对自编的《团体意见反馈表》所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看: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对矫治学生过度自卑心理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见表1)。
表1 对团体意见反馈表的统计
2.利用PEI和PROS两个量表对被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前测与后测,结果如表2。
表2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被试得分的t检验
表2说明,被试经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演说焦虑水平显著降低(p
(二)测定影响被辅导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建立团体心理辅导的科学模式
通过《团体成员报名资料表》、《团体成员心得记录表》、《团体满意度自我评量表》、《团体辅导记录表》等关于被试在实验条件下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表现特点的记录,以及整个团体辅导活动的实施过程,我们可以归纳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如下:
辅导目标:创造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鼓励团体参与者探索自身的确定信念与生活方式,帮助被辅导者认识他们自己的优点和提高作出改变的能力,鼓励他们为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想作出的改变充分承担责任。
辅导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建立辅导关系。这一阶段着重点是在相互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与被辅导者建立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辅导员要用一种共鸣、同感的方法进入被辅导者的内心世界,并向被辅导者解释,人是富有创造性的,他的问题源于他的错误观念,他应该为自己负责任,主动改变原有的错误。
2.探索个体的动力。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评价被辅导者的确定信念和生话方式。辅导员要先了解被辅导者的确定信念和那些信念如何影响他现在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在辅导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分析他在家中的排行位置以及当他建立确定信念时的家庭状况。另外的技巧包括探讨被辅导者的早期回忆以及与这些儿童时期事件相伴随的情感和想法,在分析时,强调他的行为目标和错误的确定信念,以及两者如何影响他的行为。辅导员还可以引用被辅导者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进行比较来指出确定信念的持续。
3.领悟阶段。在团体情境中,领悟阶段重在帮助团体参与者了解为什么以他们自身现有的生活方式发挥功能。团体成员经由探索自己的目标和生活方式来了解自己。在活动中,辅导员可以提供外在的各种参照架构,帮助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同时鼓励被辅导者看作个人的表露和解释,这不仅对参与者,而且对其他成员都有很大的价值。
4.重新定向。重新定向是一个团体的行动阶段,此期间成员要作出新的抉择,考虑替代性的态度、信念、目标、行为,为自己确定任务,针对自己的问题采取具体行动。
(三)培养和选拔出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并找出他们的共同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
团体辅导的效果取决于辅导者与团体的互动效果,辅导者领导团体的模式、观念、成效与辅导者个人的人格特征与行为特征紧密相关。参考团体辅导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次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团体辅导者的角色进行了探讨,作为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需要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1.创始者。要求辅导者掌握“开启技巧”――运用口语、非口语行为及活动,带领团体进入相互沟通交流情境之中,促成团体朝正向动力转化,增加团体过程的效率。
2.激励者。随时给予成员鼓励、赞美,特别是当成员分享个人内在深层感受与痛苦时,辅导者应适时地以口语或非口语的行为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这有助于增强当事人的自信和营造温馨、和谐的团体气氛。
3.调节者。团体讨论时常会发生两种情况:有些人很喜欢说话,开口滔滔不绝,总是占用别人的时间;而有些人即使有想法,也不多说。讨论和分享机会不均会影响成员的参与,辅导者应鼓励没有说话的人多说。
4.观察者和评论者。对团体的气氛、过程、领导行为和成员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还要学会积极地倾听、沉默等技巧,力求全面掌握团体的各种发展及制约因素,使每位成员、每个团体活动的过程都尽量被关注到。
六、讨论
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本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是从被辅导者的认知因素出发,注重改变人的自我观念达到矫治的目的,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的情感因素、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的行为治疗等对改变人的行为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呢?
2.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除了上述我们归纳的四种角色以外,还可以有哪些角色呢?
3.如何提高辅导教师对组员的应对技巧?
以上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以求得到更为明确的答案。
七、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实施对矫治学生过度自卑心理显著有效。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2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念界定
有学者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成员在团体活动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但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界定各有千秋。笔者从教育学的领域理解团体心理辅导概念界定包含三个主要因素:团体辅导的主体、团体辅导的对象、团体辅导的教育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团体辅导的主体是学校设定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心理学相关专业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主要的心理辅导者;团体辅导的对象指的是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生;团体辅导的影响则指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新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成长,同时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际交往、自信心训练、学习困惑、感情问题、家庭生活问题、宿舍关系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分析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中应用较多,主要用于入学教育、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学习和感情等方面。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加之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心理辅导机构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齐全,所以普通本科院校和重点院校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在心理辅导实践过程中都较成熟,而大专院校大学生团体辅导研究相对较少,理论涉及面窄,波及范围小,深度不够,同时实践中高职院校心理辅导机机构配备相对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心理辅导教师不专业,有些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在专业设备、心理教师人员配备、经费支持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另外,高职院校心理辅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完成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还要分担部分行政工作,有部分心理学教师还要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还要完成科研工作,进行教学和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所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不能独立和专业的完成心理辅导工作,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不足,故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更是停留在口头与号召层面,对高职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更是没有高度重视,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性与理论性不足。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师如果依照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定科学合理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有效合理的实施程序,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提供安全的团体动力,从而促进他们有效的适应大学生活,尽快投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三、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高职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多样,涉及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自信心训练、人际关系处理、恋爱心理调解、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学习状态调解等方方面面,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学院学生分布情况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指定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下面笔者就核心的自信心训练、人际关系调解、生命教育三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比较核心、关键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设计如下:
(一)自信心提升团体训练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高考失利,成绩不好,家庭相对不是很好的学生,所以入学后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学校这样的“小社会”更是畏首畏尾,缺乏自信。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自信心提升的团体训练,使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摆脱自卑束缚,建立科学的自信心系统,固化为自己的自信心认知体系。具体方案:把参与学生按人数分组,6-8人为一组,首先进行放松训练,让学生融入团活动,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团队组员的优点,然后在团队中进行分享。要求每位学生在放松的基础上,尽情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优点,尽最大可能挖掘自己的优点。在团体训练中学生可借团体的力量认识自己,在大家优点轰炸中更好的肯定自己,认识自我,但是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老师要控制好现场,以免让学生在团体中由于参与程度不同而受到打击,尽量用鼓励和发现优点的态度对待团体训练的各项活动,做好全场的每个团队的控制。并及时对团队以及个人的表现积极给予反馈。
(二)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
专业领域是这样定位角色扮演的,指用表演的方式来启发小组成员对人际关系及自我情况有所认识的技能,角色扮演通常由小组成员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使成员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学习人际关系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加以练习。角色扮演有助于找到成员情绪压抑的症结所在,从而找到解决的技能。角色扮演一般成员中找到素材,然后稍加准备,团队成员自主选择自己适合并喜欢的角色,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选择情况适当引导与调节,最后要注意发起组员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互想支持。全场指导教师都要观察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况,并做好记录,必要时要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做好自己选择的角色,并参与人际关系的互动与体验。
(三)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面临学习压力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学生面临自信心不足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又同时面临感情的挫伤,很容易形成摒弃生命的心理,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引起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部门和心理健康辅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大学生生活在典型的集体中,同学之间的情绪可以相互感染,所以负面情绪更是如此。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生命线的画法和画生命线的意义对学生热爱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教师要引导各团队学生去画生命线,突出重要节点,完成生命线的规划后各组助理辅导员可以找同学分享自己生命线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情预测和安排,通过分享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学生入学适应力,以及集体生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领导以及老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团体辅导,提高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的重视程度。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3
工科大学生学习拖延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将以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为基础,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社会学习理论。根据工科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和原因分析进行针对性地设计。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创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都将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和特点进行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从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中产生。通过宣传,公开招募、进行访谈,筛选出中高等程度拖延的学生20名,随机抽取10名参与团体辅导。
二、团体辅导的目的
1、帮助成员理解学习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减少个体不良情绪。
2、检视个人学习拖延的现状和原因。
3、意识到时间的管理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4、制定可操作性的`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拖延
三、团体辅导的内容和程序
本次团体辅导分为4个阶段,8个单元,每个单元2小时。每次1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具体活动。
第一单元:我们的相识
播放《相逢是首歌》音乐。首先“我是小记者”、“心情彩虹”、“心有千千结”、“交换名字”的活动使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彼此熟悉,形成初步的了解。紧接着“讨论小组名称、口号、标志”澄清团员的期待,明确团体目标。最后订立团体规范,请各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整理成自己团队的制度。将最后的制度写在黑板上,每个成员都同意之后拍手示意,形成《团体契约书》。
第二单元:时间去哪儿了
通过“棒打薄情郎”、“时间银行”、“格言俗语大比拼”、“60秒的价值”、“生命历程”认识什么是时间以及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时间,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了解自身时间的使用情况。布置家庭作业:思考学习生活中你是如何利用与分配时间的?
第三单元:我做时间主人
首先反馈上个单元的家庭作业,小组讨论与分享。接着开展“同舟共济”、“成长三部曲”、“绘出我的生活馅饼”、“时间我把握”、“我的一分钟”的活动,让成员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第四单元:你,计划了吗?
通过“计划管理”、“急救船”、“音乐欣赏”、“计划落实单”、填写“单元信息反馈表”的活动,促进成员们掌握时间管理的计划,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
第五单元:我有梦想
通过“超级模仿秀”、“梦想之旅”、“互相提点”、“音乐欣赏”、“目标制定”的游戏,帮助成员认识目标的重要性,制定可行性且具体的学习目标。最后布置作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做出计划实施表,并付出行动。
第六单元:持之以恒
首先反馈上单元作业,考查计划的实施效果,小组间互相讨论、分享。通过“耐力大考验”、“图片启示录”、“绊脚石”的活动,进一步完善目标与计划,认识到持之以恒对完成目标与计划的重要性。
第七单元:我能行
通过“你动我也动”、“现学现卖”、“事出有因”、“我能行”、“优点大轰炸。的游戏挖掘自身的优势,提高对时间控制的信心,从而强化自信心,在学习中减少拖延。
第八单元:微笑着说再见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4
活动名称:敞开心扉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
4. 让成员学会敞开心扉,主动去接纳、喜欢和肯定他人。
5. 在朋友之间,要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新型至卡片若干张,用硬纸绘制的标有十个等级的心情温度计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只。
活动程序:
(一)“坐地起身”暖身游戏(10分钟)
1.将成员随机分成两组,确保两组的人数以及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2.每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3.在游戏过程中,领导者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二)“爱在指间”(30分钟)
1.活动过程
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领导者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
(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3)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领导者点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一般而言,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他,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或厌恶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则。对于交往的对象,我们应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4.成员分小组进行讨论:“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和肯定?”
5.领导者小结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三)盲人旅行 (20分钟)
1.活动过程
(1)将教室桌椅布置成几个障碍物。随机将同学分为两人一组,一人当盲者,一人当领路者。盲者用布遮住眼睛,领路者以话语辅导盲者前进,并饶过障碍物,但两者不可以有肢体接触。
(2)时间限制为三分钟,三分钟后更换盲者为领路者者,领路者为盲者,在进行三分钟。回到座位,自由发言,讨论刚才的感受。
2. 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1)成为盲者的那一刻你是什么感觉?害怕?担心?还是兴奋?当知道与你一起搭档的是你不熟悉也不了解的人时,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你相信你的搭档会正确的带路吗?有想过要把搭档交换成自己熟悉的人吗?当领路者一路领着你安全畅通的走完障碍物时,你的感觉又是什么?
(2)当你领着盲人顺利的完成任务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成就感吗?
(3)当你看着本不了解的两个人配合默契的完成任务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想想,如果是自己,会顺利完成吗?
(4)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3.活动小结。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是团结合作相互信任的,你毫无条件的信任我,我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帮助你。就比如刚才的游戏,盲人完全信任领路者,而领路者感觉到了盲人对他的信任及尊重,为了不让盲人失望,必定会全力以赴的帮助盲人。如果,你不信任对方,迟迟不肯前行,还这里问,那里摸,领路者也肯定会不耐烦的,那样,你们的任务就很难完成了。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和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更是要
(四)“团体检测站”(15分钟)
请每位成员从大红、粉红、橙、黄、蓝、绿、紫、白、黑、灰等各种颜色的心形纸卡中挑选一个,代表自己进入团体的心情。并在心情温度计上画上相应的温度,代表自己在团体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温度越高表示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越高),然后加以解释说明。
(五)小结(5分钟)
领导者总结今天团体辅导的内容,并再次强调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强调敞开心扉、主动交往以及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性。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5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央
8.团体带领者
领导者:XXX,XXX大二在校生。20xx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XXX社工实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相同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相同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削减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带领者选择怎样的团体相同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相同,促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研究理论
社会研究实际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研究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研究的。
社会研究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研究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社会交流实际
社会交流实际是一名社会学家提出的,他受经济生意业务实际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流。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待遇,要末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依照昼缩小价格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尔后,发展出价格与待遇的关系实际,提出了获得待遇与付出价格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单方价格与待遇的'不对称。XXX(Hays,1988)对交流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傲、情感撑持、交流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价格有:花费时间、增长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
4.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诺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XXX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10.团体方案
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有缘来相识
单元目标:
1.打破僵局,营造气氛,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
2.订立团体契约,培养团体凝聚力和信任感。
活动准备:明白纸1张,大头笔1支,彩色卡纸(剪成各种外形纷歧的三角形或正方形,并一分为二),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
活动程序:
(一)开火车(10分钟)
活动目标:活跃团体氛围,打消拘束气氛。
步骤:
1、全体成员为一组进行游戏。
2、在开始之前,每个成员要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地名不能重复。
3、游戏开始后,假设甲来自北京,乙来自上海,甲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全体成员一起问:“往哪开?”,甲说:“往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乙就要马上快速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乙迅速地选择另一个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算输了。输者要受到惩罚。
(二)最佳搭档(15分钟)
活动目标:彼此相识,建立互动关系。步骤:
1、每位成员抽取一张裁好的彩色纸。
2、成员拿着自己的彩色纸在团体里找到与自己同色、同外形的另一半。
3、找到后,两人自由交谈2分钟,相互熟悉。
4、共进行3轮。
5、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交流分享。
(三)自我介绍(30分钟)
活动目标:通过轻松的氛围与活动,使全体成员彼此更加认识。
步骤:
1、带领者要求成员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标号,如“我是严重的XXX”等。
2、当每一个成员介绍完后,领导者引导大家分别解释为何会得此标号,同时分享感受。
(四)许愿(20分钟)
活动目标:探索并交流团体成员对团体咨询的看法、期待,引导成员心往一处想。步骤: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念头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
(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带领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熟悉,申明团体的功用、目的和内容。
(四)你我的约定(20分钟)
活动目标:建立团体规范加强我们的团体凝聚力,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步骤:
1、带领者申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
2、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如“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仔细倾听。不打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不把食物带到团体辅导室来吃”等。然后将它们加以归纳,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
3、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名:以示自己愿意遵守这些团体规范。
(五)小结(15分钟)
1.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分发《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要求每位成员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心灵不设防
单元目标:
1、进一步促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立场。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和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活动准备:纸笔每人一份,眼罩一个,桌子椅子若干,活动程序:
(一)背背佳(20分钟)
活动目标:消弭组员之间的隔阂,促进组员间的了解。步骤:
1、先请每两人组成一组进行。两人面对面坐在地上,然后两小我的手臂扣停止臂。各组成员都准备好后,带领者下达站起来的命令,各组组员依靠面对面的支撑一同站起来。
2、组员在站起来的过程中,扣在一起的手臂不能松开,不得借助其他的外力站起来。
3、当两人站起来成功后,将两组合并成一组,一同样的方法站起来。以此类推,直至全体成员共同站起来为止。
4、分享感受。
(二)积极倾听(10分钟)
活动目标:让成员学会倾听。
步骤:
1、每位成员闭上眼睛,用1分钟时间,注意力放在耳朵上,用心去听你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的声音。
2、请每位成员张开眼睛,将听到的声音一一写在纸上,然后统计听到多少种声音。
3、请人人考虑,为什么在同一环境中每小我听到的差别那么大。
(三)敢于说“我错了”(20分钟)
活动目标:让成员熟悉到勇于认可错误对团队的协作是十分有意义的。步骤:
1、所有成员围成一圈。
2、带领者喊“一”时,举左手,喊“二”时,举右手,喊“三”时,抬左脚,喊“四”时,抬右脚,喊“五”时,不动。
3、当有人出错时,出错的人要走出来站到人人眼前先鞠一躬,然后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4、游戏循环几轮。
5、体会分享。
(四)信任之旅(40分钟)
活动目标:引导成员体会、感受相互帮助与关爱;培养组员的沟通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步骤:
1、带领者预先设好障碍路线。
2、每两人组成一对,分别为甲和乙,甲扮演盲人,乙扮演哑巴,由乙带领甲走完障碍路线。完成后角色互换。
3、走障碍路线过程中,甲不得偷看,乙不得说话。
4、体会分享。
(五)小结(20分钟)
1、分享成员上一次的心得体会。
2、分享这一次参与第二次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
3、要求每位成员在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中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4、带领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竣事团体。
第三单元
单元名称:友谊天长地久
单元目标:
1、令成员更深层次的认识自我,澄清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所在。
2、引导成员回顾团体历程,分享团体给成员带来的变化。
3、效果评估,结束团体。
活动准备:纸笔每人一份,大头笔一支活动程序:
(一)成长三部曲(15分钟)
活动目标:活跃气氛,使人人迅速融入团体中。步骤:
1、在游戏中:蹲下、双手抱膝代表“鸡蛋”,半蹲、双手向子女表“小鸡”,站立、双手向子女表“大鸡”。
2、全体成员全部从“鸡蛋”开始。
3、两人进行猜拳,赢者从“鸡蛋”变成“小鸡”,输者仍是“鸡蛋”。然后成员寻找同类再进行猜拳,赢者再成长一步,直到“大鸡”与“大鸡”的赢者算完成游戏,就可以先到一旁,输者继续游戏。
4、体会分享。
(二)优点轰炸(30分钟)
活动目标:体验被称赞的感受,并学会赞美他人。步骤:
1、大家围圈而坐,请一位成员坐或站在团体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事……)。
2、然后被称赞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到的,哪些是不知道的。
3、体会分享。
(三)魅力测试站(30分钟)
活动目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让成员了解到怎样的性格才能更好的交到朋友。步骤:
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带领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爱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肯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所有成员发言完后,计算每种性格的总分,得出该性格的人际魅力指数。
4.组织成员进行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最受欢迎的三种性格”,和‘如何克制最不受欢迎的三种性格”。
(四)大团圆(30分钟)
活动目标:通过身体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使成员在结束前更实在地肯定团体的团结,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和信心。
步骤:
1、全体成员围圈而站,将两手搭在两侧成员的肩上,聚拢30分钟。
2、轻声地跟着音乐一起歌唱,自由摇摆。
3、在歌声中结束团体。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6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吴丹婷,湛江师范学院大二在校生。20xx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实习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酬的不对称。海斯(Hays,1988)对交换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信、情感支持、交换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花费时间、增加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10.团体方案
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有缘来相识
单元目标:
1.打破僵局,营造气氛,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
2.订立团体契约,培养团体凝聚力和信任感。
活动准备:
大白纸1张,大头笔1支,彩色卡纸(剪成各种形状不一的三角形或正方形,并一分为二),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
活动程序:
(一)开火车(10分钟)
活动目标:活跃团体氛围,打消拘谨气氛。
步骤:
1、全体成员为一组进行游戏。
2、在开始之前,每个成员要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地名不能重复. 3、游戏开始后,假设甲来自北京,乙来自上海,甲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全体成员一起问:“往哪开?",甲说:“往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乙就要马上快速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乙迅速地选择另一个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算输了.输者要受到惩罚。
(二)最佳搭档(15分钟)
活动目标:彼此相识,建立互动关系。
步骤:
1、每位成员抽取一张裁好的彩色纸.
2、成员拿着自己的.彩色纸在团体里找到与自己同色、同形状的另一半。
3、找到后,两人自由交谈2分钟,互相认识。
4、共进行3轮。
5、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交流分享。
(三)自我介绍(30分钟)
活动目标:通过轻松的氛围与活动,使全体成员彼此更加认识。
步骤:
1、领导者要求成员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标号,如“我是紧张的小明”等.
2、当每一个成员介绍完后,领导者引导大家分别解释为何会得此标号,同时分享感受.
(四)许愿(20分钟)
活动目标:探索并交流团体成员对团体咨询的看法、期待,引导成员心往一处想。
步骤: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
(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四)你我的约定(20分钟)
活动目标:建立团体规范加强我们的团体凝聚力,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步骤:
1、领导者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
2、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如“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仔细倾听。不打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不把食物带到团体辅导室来吃”等.然后将它们加以归纳,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
3、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名:以示自己愿意遵守这些团体规范。
(五)小结(15分钟)
1.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分发《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要求每位成员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心灵不设防
单元目标:
1、进一步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
活动准备:纸笔每人一份,眼罩一个,桌子椅子若干,活动程序:
(一)背背佳(20分钟)
活动目标:消除组员之间的隔阂,增进组员间的了解. 步骤:
1、先请每两人组成一组进行。两人背靠背坐在地上,然后两个人的手臂扣住手臂。各组成员都准备好后,领导者下达站起来的命令,各组组员依靠背靠背的支撑一起站起来。
2、组员在站起来的过程中,扣在一起的手臂不能松开,不得借助其他的外力站起来.
3、当两人站起来成功后,将两组合并成一组,一同样的方法站起来。以此类推,直至全体成员共同站起来为止。
4、分享感受。
(二)积极倾听(10分钟)
活动目标:让成员学会倾听.
步骤:
1、每位成员闭上眼睛,用1分钟时间,注意力放在耳朵上,用心去听你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的声音。
2、请每位成员张开眼睛,将听到的声音一一写在纸上,然后统计听到多少种声音。
3、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在同一环境中每个人听到的差别那么大。
(三)敢于说“我错了”(20分钟)
活动目标:让成员认识到勇于承认错误对团队的协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步骤:
1、所有成员围成一圈。
2、领导者喊“一”时,举左手,喊“二”时,举右手,喊“三”时,抬左脚,喊“四”时,抬右脚,喊“五”时,不动。
3、当有人出错时,出错的人要走出来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然后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4、游戏循环几轮。
5、体会分享。
(四)信任之旅(40分钟)
活动目标:引导成员体会、感受相互帮助与关爱;培养组员的沟通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步骤:
1、领导者预先设好障碍路线.
2、每两人组成一对,分别为甲和乙,甲扮演盲人,乙扮演哑巴,由乙带领甲走完障碍路线。完成后角色互换.
3、走障碍路线过程中,甲不得偷看,乙不得说话。
4、体会分享。
(五)小结(20分钟)
1、分享成员上一次的心得体会。
2、分享这一次参与第二次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
3、要求每位成员在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中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4、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第三单元
单元名称:友谊天长地久
单元目标:
1、令成员更深层次的认识自我,澄清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所在。
2、引导成员回顾团体历程,分享团体给成员带来的变化。
3、效果评估,结束团体。
活动准备:纸笔每人一份,大头笔一支
活动程序:
(一)成长三部曲(15分钟)
活动目标:活跃气氛,使大家迅速融入团体中。
步骤:
1、在游戏中:蹲下、双手抱膝代表“鸡蛋”,半蹲、双手向后代表“小鸡",站立、双手向后代表“大鸡"。
2、全体成员全部从“鸡蛋”开始。
3、两人进行猜拳,赢者从“鸡蛋”变成“小鸡”,输者仍是“鸡蛋”。然后成员寻找同类再进行猜拳,赢者再成长一步,直到“大鸡”与“大鸡”的赢者算完成游戏,就可以先到一旁,输者继续游戏。
4、体会分享。
(二)优点轰炸(30分钟)
活动目标:体验被称赞的感受,并学会赞美他人. 步骤:
1、大家围圈而坐,请一位成员坐或站在团体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事……)。
2、然后被称赞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到的,哪些是不知道的。
3、体会分享.
(三)魅力测试站(30分钟)
活动目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让成员了解到怎样的性格才能更好的交到朋友. 步骤:
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所有成员发言完后,计算每种性格的总分,得出该性格的人际魅力指数.
4.组织成员进行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最受欢迎的三种性格",以及‘如何克服最不受欢迎的三种性格"。
(四)大团圆(30分钟)
活动目标:通过身体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使成员在结束前更实在地肯定团体的团结,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和信心。
步骤:
1、全体成员围圈而站,将两手搭在两侧成员的肩上,聚拢30分钟。
2、轻声地跟着音乐一起歌唱,自由摇摆。
3、在歌声中结束团体.
11.团体评估方法
1、领导者进行自我评估。
2、团体成员自我评估。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7
辅导目的:
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同学,为了自己的进步,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
辅导对象:学习自觉性差的、不负责任的学生,特别是作业不完成的学生。
辅导者:
⒈心理辅导员(要求灵活性、随机应变、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的教师承担)。
⒉要有一位助手配合。
辅导场地:
⒈活动室要相对大一点。
⒉师生座站图:“☆”代表教师,“○”代表学生。
器材准备:
⒈无线遥控扩音设备,如领夹话筒配语言座即可。
⒉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
⒊蒙眼睛用的毛巾之类物品。
辅导过程:
一、跟我一起做(约2分钟)
师:同学们,我做一个动作,要求大家不评价。不思考,也学着跟我一起做,连续模仿做3遍。(师可选择做做3~4动作。目的是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结识新友
(约5~6分钟)(自我介绍内容可突出个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为主,让同学进—步了解自己)。
师:同学们,我们大家虽在—个班级多时,但相互之间不一定都十分了解。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可以增进大家的了解,好不好?
师: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结识新朋友”,游戏的方法是:大家在这个圆圈里自由走动,边走边与同学握握手、问声好;然后再与别的同学握手问好。当老师说:“停”时,每个人都必须要与人握住手、面对面。这时握住手的两个人,就是你的新朋友。然后对面而座,双方作自我介绍。
师:游戏现在开始(经过10秒钟左右师叫停,学生自我介绍1~2)分钟,然后再进行一次或二次)
师:同学们,刚才我看到你们都认识了新朋友,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谁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
(请3~4位不等。讲完后让他们抽奖。先拿抽奖纸,活动结束前发奖。注:抽奖纸上写的是师对学生各种鼓励的语言;奖品是练习本和铅笔。)
三、信任之旅(8对~10对)(约20分钟)
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助人与受助的感受,增加对别人的'信任与接纳;同时培养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的意识。
师:为了加深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们大家做—个游戏,好吗?
师:游戏的要求:两人一组,不准说话,只能用动作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大家都要体验当时各种感受。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也要谈体会,看哪组配合最好,方法最好。
步骤:
⒈邀8~10位同学参加游戏扮“盲人”。(可选几位最不守纪律的、作业常不做的学生在其中,男生、女生数不均等),排到走廊里(这些人不要让其他同学看到,或集中到高一层楼的走廊蒙上他们的眼睛(以上请助手完成,然后让他们原地转3圈(目的:失去方向感)。
⒉师:(神秘而紧张地语气)同学们:我估计,外面这些同学目前有困难了,而且肯定有很大的困难。谁愿意做好心人,去帮助他们?(选8~10位)要求:在帮助他们时也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
在他一对一结对完成后,进行一段艰难的真正的:“信任之旅”。
附:艰难路线图,可设置在教室里(如能走走楼梯最好)。在他们结对时,教室里快速完成如下的布置:
师:宣布“信任之旅”开始,请好心人帮助“盲人”走好客观存在艰难的历程。(线路可以曲折点,在“信任之旅”活动开始之前,这些障碍不要布置,待参加游戏学生出门后,再布置起来,尽量就地取材,请学生帮忙,同时以最后一对学生到终点为游戏结束。)
⒊情感交流:(围成图(1)状)
师:①先问蒙住眼睛的学生:a、当你蒙住眼睛看不见什么时,心里什么感觉?此时心里最希望什么?b、在好心人帮助下,你说说在通过各种障碍时,心里有什么感受?c、你对帮助你的朋友满意不满意?(2~4位学生)。②问好心人,a、你看到“盲人”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b、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你的朋友的?b、通过对朋友的帮助,你有什么感受?(2~4位学生)③问观看的学生:看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这里要求教师抓住以下重点去组织提问:当你有困难时,渴望得到朋友帮助;当朋友帮助你时,你要乐意接受;当你帮助了朋友,或在朋友的帮助下,战胜困难后,心里感到欣慰。)(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换一批学生再做,再交流)
⒋小结:
师:同学们,游戏结束了,我发现大家今天交了新朋友,而且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虽然有的同学没有说,但相信他们也已经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特别是当自己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同学、老师、朋友会向你伸出友谊之手,真心诚意地、耐心地给予帮助,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你呢就要愿意乐意接受老师、学生、朋友对你的帮助,接受别人对你的帮助,使你不断进步,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四、“及时下雨”(约15分钟)
师:刚才有不少同学抽到了奖,现在开始发奖品。(请助手为学生兑奖品)
师:你们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紧扣:上好课、守纪律、做好作业、写好字、好好学习、有责任心等等去谈(5~8位或更多),对说得好的同学,再次发奖。)
五、结束余音(约1~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我很感动,你们好像长大了许多。特别是懂得了认真上课、完成作业、守纪律等等是有责任的表现,也懂得了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这使我很高兴。相信你们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认真上好课,认真完成每一天每一次的作业,做个好学生,你们说是不是?下次我们再来做游戏好不好?好!记住,比一比谁的进步快!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8
一、问题阐述
人际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国内外诸多研究都表明,人际交往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
团体辅导也可译为小组辅导、集体咨询等。加兹达、邓肯和梅多斯(Gazda,Duncan&Meadows,1967)认为:团体辅导是一个动力人际过程,以意识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核心,具有多种治疗功能:导向现实、疏泄、互信、关心、了解、接纳和支持。由于团体辅导可以同时对多人进行训练,既能解决目前因心理辅导教师少而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困境,又能发挥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其效果已为国内外诸多心理学研究者所证实。
本研究选取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困扰的初中生为被试群体,以团体咨询理论与心理健康教学经验为依据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使用标准化心理测量、个案分析和团体过程分析的方法,从团体辅导的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学教授邬庆祥制定的《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共36道题目)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共28道题目)作为测量工具,作为前测筛选被试与后测考察辅导效果之用。题目用“是”“否”回答。
《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配备标准答案,将学生的回答比对标准答案进行评分计分,总分越高,表明学生人际关系越好;30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很好;25~29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较好;19~24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一般;15~18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较差;15分以下表示人际关系很差。
《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则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总分越低,表明同学关系越好:0~8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较少;9~14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19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较严重;20~28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严重。
2.被试选取。选取研究者所在初中的全体初二学生(共96人)为测试对象,通过《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进行前测,共筛选出10名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困扰的学生,其中男生6名,女生4名,这些被试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一般人际关系》得分处于24分以下,即一般人际关系处于一般及以下;(2)《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得分处于9分以上,即与朋友相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3)经与班主任沟通,确认其在班级的人际交往状况不令人满意。
为了更好地引导被试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活跃辅导氛围,树立学习典范,研究者安排2名(1男1女)学生加入被试小组。他们在前测中未表现人际交往困扰,师生反映其人际交往状况较佳。他们在前后测中的得分不参与数据统计。
三、研究过程
1.前测及研究准备。前测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0名被试,并选出2名人际交往较佳的学生,共同组成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小组。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班级,少数相互认识,大多数并不认识。
由于研究者之一(徐艳)为该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为了防止被试对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存在“我的人际交往有问题,才被选为小组成员”的误解,被试选定后,研究者与被试逐一交谈,帮助其了解团体辅导的目的、过程及效用,打消被试的抵触与排斥情绪。
2.制定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时,研究者主要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
(1)由于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一些因素如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人生经历相对来说较难控制和改变。因此,本研究选取认知、情感因素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训练。基本的研究假设:通过对被试的认知、情感因素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干预,改进其人际交往能力。认知方面涉及以下内容:帮助被试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树立人际交往中的合理信念和健康的交往心态,学习交往技巧;情感方面,降低被试的社交焦虑程度,了解合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与作用。
(2)选取指导性的心理咨询理论。为使咨询在一个学期内取得最佳效果,本研究尽量利用各种心理咨询理论的优势。本次团体辅导采用以下观念为咨询的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的无意识和早年经历会影响当前行为,在团体辅导中多次启发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早年经历;理性情绪疗法和相互作用理论较为简单易懂,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仍然比较艰深,因此,研究者将此进行改造,在《合理表达》一课中,结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遇到的人际交往困境及相关情绪,通过帮助其合理表达化解困扰;根据强化原理,在团体辅导中适时适量使用表扬、鼓励、现场反馈等方法强化成员良好的交往行为。在整个咨询中,始终贯穿罗杰斯的无条件关注和共情,同时通过挑战、面质等督促成员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等。
(3)两名研究者都具有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在长期的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扰进行过多次调查和整理,采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的《心理健康学本》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综合团体辅导的理论,对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完善。
3.实施团体辅导。由于初二处于初中阶段的转折期,课务安排相对较紧,本次团体辅导只能利用每周拓展课或午休的1个小时开展,除去期中期末考试的相关时间,共开展8周,一共8次、8个小时。
每次团体辅导结束之后,教师提供课堂反馈单,要求成员对辅导效果进行书面的反馈,以此强化课堂效果。此反馈包含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以及对自己成长的评价。
4.实施后测。团体辅导结束后,仍采用《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作为测量工具,对12位成员进行后测。由于距前测整整一个学期(5个月),可忽略记忆效应。
5.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只统计10名筛选出来的成员,2名人际交往较好的成员不参与本次统计分析)。整理和分析每位成员每次辅导后的反馈记录,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四、研究结果
1.《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统计结果
表2的数据显示,经过人际交往团体辅导,10名成员在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依据《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的评分标准,本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提高初中生一般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效果。
2.《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统计结果
表3的数据显示,经过人际交往团体辅导,10名成员在同学关系测验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P;0.05)。依据《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的评分标准,本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提高初中生同学交往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3.成员的课堂反馈示例
单元主题为“朋友,你好”,设计的问题为:你记住了几位朋友的'名字?本次活动对你与朋友认识有什么益处?
成员反馈:串名字游戏一下就让我记住了大家的名字,而且听到别的同学说出我的名字和爱好时,心里很开心。以后我也会注意记别人的名字,因为这会让对方觉得受到关注而开心。
单元主题为“组建团队”,设计的问题为:谈谈你在《诺亚方舟》游戏中最大的感受。
成员反馈:我们这次的游戏没有成功,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我们确实付出了努力,也想了很多办法,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队员之间还太拘谨,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团队帮助的力量,我相信下一次一定能成功!
单元主题为“学会倾听”,设计的问题为:在本课中你学会了哪些人际交往应该具备的知识?你准备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使用这些技巧吗?理由是什么?
成员反馈:要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诉说,与人谈话时不要打断对方。要耐心地听完,并作出表示。这些技巧很重要,做到这几点,一定能与他人很好地交往。
单元主题为“学会宽容”,设计的问题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理解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的?你准备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如何宽容待人?
成员反馈:用宽容的话语总比尖酸刻薄的话给予他人的伤害要小得多,他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宽容并不等同于纵容,对于犯错误的人我们不可以一味地纵容,这样只能让他人觉得犯了错就一定会得到原谅。
注:12位成员都有即时的课堂反馈,限于篇幅,只选择其中1~2位成员呈现。
4.个案分析
成员A:男,性格腼腆,人际关系不佳。在团体辅导中非常投入,没有一次缺席,每次发言都坦诚开放,敢于袒露和剖析自己,在“大方赞出来”的课中,得到团体成员的一致赞扬,班主任反映其变化很大。
成员B:女,成绩非常优秀,由于同学关系不好,为此常常困扰。由于本次团体辅导直接切中其需求,加上其本身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资质也较好,因此每次辅导都很投入,发言积极而有质量,课堂反馈也很有质量。师生对她的变化反映非常好。
五、讨论
1.本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综合《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的前后测数据,参加辅导的10名中学生在一般人际关系方面有显著的提高(P;0.001),在同学关系方面获得了显著提高(P;0.05)。综合成员的课堂即时反馈,本次团体辅导能够帮助成员从自身的人际关系出发,结合辅导内容,认真思考人际关系,坦诚解剖自己。同时,课堂即时反馈起到了即时强化、巩固课堂效果的作用。综合两个典型个案及其师生评价,成员自我改变意愿强烈、投入度高,且积极思考,这说明本次辅导具有较积极的意义。
本次团体辅导取得积极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具有独特的优势
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交往机会,因此,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不良的人。
(2)团体成员的主动发展意愿是辅导成功的基石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一样,需要成员具备主动发展意愿与积极投入的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辅导前辅导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并且加入两位人际交往良好的成员活跃和引导气氛,因此本次团体辅导中,12位成员没有一位缺席过,上课非常积极投入,每次团体辅导之后也都认真填写课堂反馈,并且表示很期待下一次的辅导。因为有这样的主动意愿与投入精神,才保证了团体辅导的良好效果。
(3)团体辅导方案的针对性是辅导取得效果的保障
参与本次团体辅导的两位教师都具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能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团体辅导的方式方法等有一定的把握,也积累了一些资料,因此设计出来的团体辅导内容,从团体辅导的理论和中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采用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强化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进行现场强化,保障即时效果,从根本上保障了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辅导课堂上,依据辅导内容的进程及成员的表现,辅导教师的无条件关注、共情、挑战、面质以及及时反馈、强化等咨询技巧的合理使用,也保证了辅导内容的有效使用。
2.本团体辅导方案的不足
时间安排。由于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不便安排辅导,因此我们选定辅导教师(徐艳)所在的初二年级作为研究对象。但初二处于初中转折期,课程种类较多,教学安排紧张,因此8次团体辅导只能利用拓展课或午休时间开展,每次团体辅导之后,成员和辅导教师便又要匆匆赶去上课,师生都比较辛苦。如果能有更为宽松的时间和条件,本次辅导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相关文章:
心理辅导团体方案12-04
心理辅导团体方案05-18
心理团体辅导方案03-16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09-04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05-16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05-18
小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03-05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03-20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