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

时间:2023-06-14 01:58:01 方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范文(通用1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范文(通用19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范文(通用19篇)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来有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适应更新率不断加速的今天,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于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做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特制定如下个人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2、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3、综合提高自身素质。

  4、丰富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

  5、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能力和创新能力。

  6、提高自己的政治教学教研能力。

  二、研修内容

  本次个人研修,我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研修》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同时,学习、发扬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组织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进行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并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以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通用基本xxx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使自己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自己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继续以“有效研究”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不畏惧科研,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利用政治学习等时机,深入学习《教师职业规范》,经常向师德先进的教师请教,对照先进教师找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2、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做学生的表率,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礼貌待人,为人师表,不穿奇装异服。

  3、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多联系实际,流诸笔端;

  4、认真按照培训进行自学,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如:坊主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接受学时培训,使自身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不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5、积极参加上级学校及教师进修学校的学习和培训。本年度网联学习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保证时间。

  6、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远程培训相结合等模式,不断提高网联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保证学时,利用晚上79点的时间集中学习。纵身学习不断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万金油教师。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2

  学海无涯,知识是无止境的,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素质。本人在本学期制定个人进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为中心。

  二、基本情况

  我从99年毕业到现在,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经验,同事我也是一个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忠诚教育事业。但是忽视了自身的发展,缺乏对幼儿教育的理论指导。

  三、研修修目标

  1、思想政治方面

  (1)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利用空余时间多看看新闻联播,了解一下政治时事。多和幼儿园的党员老师沟通,吸收一些比较上进的、比较新颖的思想和教学理念。

  2、业务工作方面

  (1)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利用空余时间练习钢琴或画画等专业技能,多看一些文学书籍,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

  (2)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指导纲要》。

  (3)努力争取多一点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获取新的``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种培训并且写出每次培训的心得。

  (4)多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5)参加教研教学活动中,争取要积极发言,并注意吸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再工作中不断进步,水平不断提高。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3

  为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特制定个人学年研修计划。

  一、读书学习

  1、继续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解《指南》的结构及其内涵。

  2、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学习怎样理解和实施《指南》。

  3、每周阅读《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窗边的小豆豆》、《给教师的建议》。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二、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

  1、继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如:简笔画、琴法等。

  2、提高的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

  3、多学习多看书刊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4、多关注幼儿环境创设,思考创设更适合幼儿学习生活的园区环境。

  三、教育研讨

  1、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培训,与及工作室学员多学习交流,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

  2、积极参加园区各种培训及教研活动,与老师一起研究探讨,总结经验,在反思中进步。

  四、课题研修

  参加园区课题研究“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运用于开发”,前期收集相关的资料。

  五、专业写作

  1、每周两个教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每周两个幼儿观察记录

  3、每周对本周的工作结合阅读书籍,进行总结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4、每学期任教领域优秀3篇。优质教案1篇。

  5、班级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家长随访记录,家长会,班级幼儿素质分析报告,学期工作总结。

  六、交流分享

  1、每周与本班老师交流本周幼儿情况,总结自己工作的不足与下周改进。

  2、每周园区周前会的读书分享

  3、积极分享外出参观幼儿园的环境照片。

  七、示范引领,传帮带

  1、在师德师风、自身素质方面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2、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本班老师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并反思总结,一同改进。

  八、成果展示

  1、撰写幼儿观察记录1篇,发表于园区第一期园报。

  2、参与区幼儿教师户外体育游戏决赛,虽未取得成功,但可积极鞭策自己更加努力。

  以上就是我的学年研修计划,我将严格按照以上计划执行,以便更好地促进自己专业素质的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4

  网络平台为我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为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采用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通过“中小学校长博客群”这一平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及时学习、讨论。根据进修学校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特制定如下网络研修计划:

  一、目标:

  通过研修,进一步丰富自身素养,学习教育发达地区优秀校长的先进理念与创新意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使自己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并把这些先进理念运用到工作中。

  二、内容和措施:

  1、利用网络资源作为平台。积极参加各类交流研讨活动,经常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文章,学习体会。勤于学习、勤于交流、在培训、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学识力。

  2、不定期地写出读书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并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专业素养。

  3、完成进修学校安排的《治校之道》专题学习任务,体验名校长的管理魅力,要记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体会。在博客上发表文章、积极参与交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吸取源头活水融汇教育智慧,结合学校的实际反思自身的管理工作,找差距,找不足,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最快、最方便的学习方式。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让自己的工作更高效。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5

  在素质教育潮流下,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迫在眉睫。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特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如下:

  首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课余时间多看一些有关教学的资料、报纸,摘抄业务笔记,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认真书写心得体会。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人民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做好读书笔记就能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另外,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具体如下

  (1)刻苦钻研,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2)进一步领会 素质教育精神,并付诸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自己能灵活驾驭新教材。

  (3)重反思,坚持写教学笔记和教学随笔。同时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争取在有关的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

  (4)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积极参加学校课题研究。

  (5)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更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生喜欢的教学风格,

  (6)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进取的心投入工作,不能因为工作时间长了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7)养成听课的好习惯,积极参加各类听课、评课的活动,从别人那里学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其次,不断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水平。

  人类的生活已离不开电脑,教学同样如此,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的丰富课堂。我将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掌握一些有助于教学的基本软件的使用方法,为课堂教学服务。自制课件,在课堂上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并积极参与县级课件制作评比活动。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学习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再次,师德建设的发展目标

  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让自己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师德建设的发展目标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为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要有爱心,虚心学习,与学生交朋友,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开展为学生服务的活动.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予他们关心发展定位——使自己成为一名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勤于育人"的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未来的一年里,逐渐提升师德修养,逐步在各方面融入杨中这个大家庭,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有自己特色的合格教师。

  (1)、总体思想:鼓足干劲,立足前沿,自我突破,力争一流。

  (2)、上课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进行教学。课后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写下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坚持自己的特色。

  最后,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积极参加省、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学习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加强集体备课和同伴互助,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相互协作,营造团队的积极合作文化,集思广益,共同克服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共同分享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少走点歪路,多一点成功;一起探究,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发展定位:使自己成为一名政治坚定,思想过硬, 与时俱进,知识渊博,品格高尚, 热爱学生,勤于育人的高素质的人民教师,并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6

  一、指导思想:

  运用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践自我发展的空间奠定扎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同时也要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4、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正人先正已,育人先育已,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5、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三、具体措施:

  1、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师研修网,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从而不断反思进步。

  2、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利用网上研修的机会,学习提高。通过网上研修与自身实践,逐步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3、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充分利用好每次学习机会。

  4、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在提高自身业务的同时,通过多学习多交流来寻求教学的新起点。

  5、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网上研修的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运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相互学习来提高教学实效。立足教学实际,解决当前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7

  教师研修立足于教师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要深入不断地学习,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所以,在接受培训的同时,我也要主动自修,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接受新思维的挑战,这次培训给我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借此机会,我要不断加深研修水平,努力提高自我素养和业务水平。

  一、研修的目标:

  结合本次培训的具体要求,在培训期间,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管理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管理智慧,形成管理风格。并把理论积极赋予实践,增强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专业研修为抓手,努力将提升个人素质。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管理,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管理理念,反思管理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育管理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三、研修内容

  1、深入学习师德师风方面的理论知识。

  2、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3、抓住时机到先进学校参观、听课,学习管理方面的经验及听课指导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4、研修特色学校建设理论,校本教研理论,创新管理理论,创建独到的学校管理理论。

  5、充分利用县内教育专家的资源,珍惜专家讲座的学习机会,主动与专家沟通学习进程,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分阶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育管理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方式。

  2 、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半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参加培训班内博客交流。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研促管。

  4、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我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8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我个人20xx年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备课组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2、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研修主题

  一、个人发展目标

  1.通过集体培训、个人研修等形式,继续加强语文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艺术。

  2.继续更新专业知识,进一步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实力,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3.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4.深入研究课堂、教材、学生,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愿学、乐学。

  5.结合我校特色,探索微课教学的运用并深入完善语文自主学习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研修内容及方式。

  1.围绕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主题,每学期深入研读2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撰写有质量的研究论文不少于1篇。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各项培训,坚持学习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自主学习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自我反省与不断提升相结合。

  2.每学期,自愿进入“双循环式”听课制,教学相长,互动提高。借助团队力量不断进取。作为研修团队的一员,我将虚心向其他成员学习,多听课,多交流,多讨论,多学习,多反思,将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思想予以内化,作为自己前进的航标灯。

  3.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负责的课题研究,并主动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根据自己承担的工作室课题研究任务申报子课题,带动其他教师进行子课题的研究。根据工作室的课题,结合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修改完善我们的“自主学习卡”,做好评价,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

  4.积极参加工作室林老师组织的围绕各项主题的专家讲座以及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素养。

  5.结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及时总结和捕捉创新行为,本学年内至少要有一件成果获区、市级以上奖励,并能够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篇。

  总之,希望自己能够抓住这次学习的契机,在林老师的指引下,在工作室各位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争取自己的教育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9

  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

  自我分析:测评结果,很令人尴尬,一直以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运的很少,参见这次国培,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环境分析: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一般,只有少数班配置了白板,安装了实物投影仪。这在农村小学中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是信息化资源库还没有建立。

  我的发展目标

  发展总目标:力争获得优秀学员,完成此次培训。

  1、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3、能熟练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行动计划

  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我深知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除了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都要占去我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培训,整块的时间学习,有点困难,但是这我也明白,做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时间紧,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信息设备配备不能满足每个教师学习。抽取零散的时间,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很是期待。

  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

  1、认真学习国培课程、并及时做好笔记和反思。

  2、加强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这样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样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或者是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新学习的内容。

  2、我校特岗教师多,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有非常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我会多向他们请教。

  3、充分利用和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多请教、勤沟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训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载入自己的人生履历。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0

  有幸参加了20xx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拓展视野。

  二、研修目标:

  1、通过此次培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了解。

  2、通过培训掌握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培训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自主合作。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新理念。

  4、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研修的措施:

  1、积极主动的学习珍惜国培的机会。每天按时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遵循学习的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完成学习作业。利用平台积极更各位教授、老师、各位同仁学习交流。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念,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条件,掌握白板,投影,录播等运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参与研讨,积极发言,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写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四、研修的内容: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1

  一、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

  我现在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处在学习和探索中,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一是受学校现在网络设施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计算机不很方便,二是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还是很难,自己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还有待遇提高。近年来,信息化应用在教学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教学已经越来越普遍,我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有优势,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是要适应教学的发展,努力拓宽自己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成长之路。

  二、我的发展目标

  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要重新认识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认真研修各门课程,在共建网络技术学习平台与学习社区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利用媒体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先进信息技术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三、所选课程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3学时,《如何组织合作学习》6学时,《Word工具箱的应用》3学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12学时,《中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10学时,《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8学时。

  四、具体计划

  1、在培训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和选择必修课与选修课,听取专家解答释疑的时间和自己的工作时间会有冲突,与同伴间展开交流,完成并提交一份个人专业成长发展计划。

  2、为了实现教师信息化、专业化的成长目标,我要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完成必修课程,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在选修课程中进行自主选学,积极参加研修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促进并优化教师课程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我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写好学习笔记,及时发表学习心得,深入地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实践信息化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同伴构建学习社区,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并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效果,获得宝贵的经验,利用网络技术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真正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2

  为贯彻落实《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要求,顺利完成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考核任务,根据《xx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特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目标

  1、通过考核,完成每位教师30学分实践应用学习任务。

  2、通过考核,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

  3、通过考核,提高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提升各级培训团队的指导力。

  4、构建“金字塔”学习共同体,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应用、校本研修形成常态。

  二、考核对象

  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三、考核时间

  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推进进度考核。

  四、考核内容

  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实践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自选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30学分),向学校提交能体现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参与考核。

  五、实施流程

  在镇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镇级规划—团队研修—教师实践—学校评审”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镇级规划。2.0信息化项目推进办公室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全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实践应用考核方向。

  2、团队研修。金字塔学习共同体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研修计划,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实践应用考核申报点,结合本校选择的研究模式,推进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3、教师实践。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实践应用考核,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提出的相关任务。

  4、学校评审。学校管理团队组建校内外结合的评审组(或委托镇级培训团队),依据实践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

  5、镇级监督。采取专家组成员逐校逐人督查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实践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

  6、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在分项发评价中,有一项不合格,视为实践应用考核不合格。

  六、结果应用

  1、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对实践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

  2、对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考核合格的教师,由县教育局印发教师所选各个微能力的认证证书。

  3、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实践应用考核情况。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整校推进与实践应用落实情况,列入年度教育督导和校长年度考核内容。

  七、鼓励创新

  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模式进行考核,学校也可以选择自主设计的实践应用考核模式进行考核。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3

  为贯彻落实《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要求,顺利完成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考核任务,根据《xx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特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目标

  1、通过考核,完成每位教师30学分实践应用学习任务。

  2、通过考核,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

  3、通过考核,提高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提升各级培训团队的指导力。

  4、构建“金字塔”学习共同体,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应用、校本研修形成常态。

  二、考核对象

  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三、考核时间

  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推进进度考核。

  四、考核内容

  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实践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自选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30学分),向学校提交能体现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参与考核。

  五、实施流程

  在镇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镇级规划—团队研修—教师实践—学校评审”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镇级规划。2.0信息化项目推进办公室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全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实践应用考核方向。

  2、团队研修。金字塔学习共同体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采取“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校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校长和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1、培训全体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紧紧围绕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3种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0项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以下简称能力点,详见附件2),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到2022年底,三年内每人培训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

  加强深度贫困县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村小(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依托“四川云教”,通过“三个课堂”等开展线上协同研修、协同教学,探索“双师教学”模式陪伴式教师培训改革,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与均衡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2、培训校长及管理团队,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组建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以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为主线,分级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管理团队的专项培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3、培训指导团队,提升信息化指导力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遴选与管理机制,组建三级信息化培训指导团队。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以县(市、区)为重点开展培训指导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指导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4、建好培训资源,保障融合创新发展

  依据应用能力标准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水平,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面向一线名优骨干教师、优质企业等汇聚精准适用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育大资源。依托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遴选优质培训资源,探索建立灵活、开放、终身化的教师个性化学习空间,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和精准推送。

  三、推进办法

  (一)省级加强统筹规划,组织示范引领培训

  省上主要负责统筹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组建省级培训指导团队,建设培训资源,开展示范引领培训,培育一批“整校推进”试点学校,指导督促各地分层分类开展全员培训。

  1、做好统筹规划管理。结合国家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和四川实际,统筹设计培训项目、资源建设、应用考核等工作,研制规划、方案、指南等。

  2、建强培训指导团队。制定省级培训团队遴选与管理办法。遴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一线校长、骨干教师,教研、电教等部门专业人员及相关领域专家,组建省级培训指导团队。

  3、建设适用培训资源。依据30个能力点,通过遴选高质量的国家慕课课程资源、自主研制培训资源、整合一线教师优秀实践案例资源、购买服务等,建好省级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课程资源库,为全省教师线上不少于20学时研修提供托底保障。

  4、开展示范引领培训。

  一是开展管理者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组织培训各市(州)教育行政、教研培训、电教部门负责能力提升工程2.0的管理人员,提升组织实施能力。

  二是开展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力高级研修。以县(市、区)培训团队骨干为重点,兼顾省市级培训团队骨干,开展三期培训(每期200人),提升培训团队规划设计、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

  三是开展学校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面向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开展三期(每期200人)学校管理团队和学科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培训,提升跨学科融合教学和实施智能教育的能力,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师名校长。

  四是开展以“四川云教”为主的“三个课堂”应用骨干研修。依托“四川云教”,遴选“三个课堂”应用骨干教师,开展三期(每期400人)培训,提升“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能力。

  五是开展整校推进“样板校”项目培训。采取“省级统筹,以市为主”模式,一体化设计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培训,开展“样板校”整校推进省级试点,为全面开展能力提升培训探路子、出经验。

  5、开展考核认证。根据校本考核方案,依托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统,开展市(州)培训情况考核,并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结果查询、学时认证、证书打印等服务。

  (二)市州加强区域指导,组织线上研修

  各市(州)主要负责做好区域规划,组建市级培训指导团队,开展本级示范引领培训,承担省级“样板校”共建任务,建好地方课程资源,统筹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不少于20学时的线上研修,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全员培训并开展质量抽检。

  1、制定市级实施方案。对照省级实施方案、指南等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制定符合本地学校应用环境和教师发展水平的区域推进实施方案、县域考核实施细则、培训质量抽检制度等,并报省上备案。

  2、建好市级培训指导团队。参照省级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市级培训指导专家遴选与管理办法,组建市级培训指导团队。

  3、建好地方课程资源。结合本地实际,丰富培训课程资源。鼓励参照30个能力点,拓展、研制地方特色能力点及资源,为本地教师培训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4、实施“打样”培训。根据学段、城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等推荐5-7所学校,作为省级“样板校”。将有省级“样板校”的一个县(市、区)作为“样板县”。在省级统筹指导下,组织实施“样板校”“样板县”整校推进试点,并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

  5、组织线上研修。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实际,重点做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少于20学时的线上全员培训。

  (三)县(市、区)分批推进,抓好线下实践

  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做好“整校推进”全员培训。紧盯30学时的实践应用分批推进。

  1、做好落地方案。按照省市实施方案和指南等,建立“县-片-校”三级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责任运行机制和责任清单;研制整校推进落地详案、学校考核办法,指导学校制定校本研修方案等。

  2、建强两支队伍。要建优县级培训指导团队,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县级信息化培训指导团队。要建强学校管理团队,指导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的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和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

  3、分批整校推进。借鉴省市“样板校”“校板县”经验做法,按照分类指导、倾斜乡村的原则,遴选不同类型、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打造一批试点校。分批实施、整校推进,形成推进有效机制。

  4、指导校本研修。指导学校建立“骨干引领、教师选学、团队互助、学校指导”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清单”的研修机制,确保到2022年底,全体教师完成不少于30学时的实践应用。

  5、组织考核评估。要加强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价。进行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审核备案。依据省级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和市级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分层分类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及整校推进工作绩效评估。

  (四)学校整校推进,突出学用融合

  学校根据自身信息化应用发展现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教学实践和应用研修,总结实践经验,推进应用创新。

  1、研制校本培训计划。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确定能力点方向,研制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选学任务清单等。

  2、组建学校管理团队。组建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指导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应用创新和考核测评。

  3、开展校本研修实践。学校从30个能力点和地方特色能力点中选择至少2个维度(智慧教育创建学校选择3个维度)的能力点供教师选学。教师从中选择至少3个能力点(每个维度不少于1个),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专题培训、校本研修、应用实践。其中实践应用30学时建议分配如下:完成3个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

  4、实施校本考核测评。坚持成果导向,依据教师选择的能力点,组织开展自评、教研组成员互评、学校考核小组考核等,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XX年上半年):规划引领,机制保障。研制规划、实施方案等,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省级工程办核心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启动引领性培训等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下半年):试点先行,形成经验。研制整校推进指南和考核方案,开展引领培训,启动省级试点学校培训工作。各市(州)建立本级管理和培训指导团队。全省20%的县启动能力提升工程。

  第三阶段(20XX年):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成果,辐射带动各市(州)学校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全省60%的县启动能力提升工程。

  第四阶段(2022年):攻坚克难,总结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重点督查和指导帮扶,力争全省在2022年底全面完成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任务,全面总结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成效与经验。

  五、推进保障

  (一)组织保障

  教育厅负责统筹规划与管理,执行办公室(简称工程办)设在省电化教育馆,负责组织实施和支持服务的具体工作。各市(州)、各县(市、区)要明确领导机构、责任分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设立工程办,配备核心团队人员,确保工程办核心团队稳定。要科学遴选试点区(学校)和培训指导团队成员,以任务驱动,推动示范引领取得实效。要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和学校需求,建立激励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制度机制,确保教师真培训真应用。

  校(园)长是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带领信息化管理团队,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好教师线上学习,抓实线下校本应用实践;要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每个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要强化学科教学应用实效,确保校本应用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并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

  (二)经费保障

  教育厅统筹专项经费,重点支持“三州”、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试点区(学校)教师培训,以及省级培训资源开发,管理系统建设运维等。各市(州)、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将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按进度推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三)监管评估

  按照“一网管理、分网学习”的要求,优化升级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统,实现与各级各类培训系统无缝对接和数据适时汇聚,探索伴随式采集教师培训数据的精准监测评估。采取专家评价、参训教师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开展培训项目质量监测,提升培训实效。

  建立省、市(州)、县三级督导考核机制,将培训进度和实施效果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内容。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成效,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和校长任职考核。研制激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按有关政策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教师资格注册等。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5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从今年起启动实施我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现将《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以下分别简称《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能力提升工程2.0”是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一项新

  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各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二、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任务

  各市(地)要围绕“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协调培训团队建设、教师培训开展、资源建设创新、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把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步骤和关键环节,制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教师培训需求,依据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选点打样,设立实验区、示范校等示范引领培训项目。要注重“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与国培、省培、地方培训工作的整合与衔接,与学校校本研修计划、教师常态研修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考核和本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服务等,真正实现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各市(地)要加强对县(市、区)“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的监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制定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研修计划及考核要求,强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上的主体责任。中小学校长作为“能力提升工程2.0”的第一责任人,要构建整校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制订本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严格校本研修考核管理,为本校教师全员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完善保障措施、加强考核评估

  各市(地)要设立专项经费,明确市本级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经费数额及用途,加强网络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整合本地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力量,建立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应用氛围。积极培养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团队、指导团队、骨干团队,形成省、市、县、校四级管理服务支持体系。

  各市(地)、县(市、区)要分别在xxxx年xx月底和xx月底前,召开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培训项目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估,确保2022年底前我省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任务。

  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市(地)要将本通知及时传达至所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并按照《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要求,分级制定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细则、考核办法、学校环境测试办法和xxxx年度培训计划等,于xxxx年xx月底前,将上述材料(电子稿)报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各县(市、区)要在xxxx年xx月底前,完成上述相关方案的制定工作。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6

  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xxxx年至xxxx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了首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意识明显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初步具备,信息素养初步形成,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优化课堂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各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增强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xx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xxxx-xxxx年)》及xx省委省政府印发的《xx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xx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xx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撑我省教育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到xxxx年,全面构建适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打造信息化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基本思路

  一是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目标,夯实责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做好“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二是建强队伍,保障全员。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各部门力量,组建工程培训团队,打造“过得硬、靠得住、推得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支持服务队伍。遴选培训资源丰富,专家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师教学信息化培训基础好,管理团队认真负责的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围绕信息化教育教学和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开展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确保工程实施各环节、各内容紧密衔接,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是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围绕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整校推进的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形成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机制。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保证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四是测评并举,推动应用。结合教育部校本应用考核有关要求,制定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县区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建立监管评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工作措施,发挥团队上下联动作用,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培训团队、各中小学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工程实施效益的高效发挥。

  五是倾斜乡村,鼓励创新。以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为重点,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面向信息化教学应用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和名师培训,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团队。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和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示范学校,推动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确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领域发展紧密结合;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示范培训的基础上,逐级逐年推进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支持学校管理团队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

  发挥各级电教、教研、师训以及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等专家的作用,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依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面向各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一轮信息化教育教学及工程组织实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工程实施先进地区的经验,切实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建强培训骨干队伍;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学校骨干团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以及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

  在学校管理团队完成培训,明确整校推进能力提升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申报研修主题和培训需求,在县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指导下,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提出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三种环境下的四项能力为导向,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帮扶行动

  结合我省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根据省内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校际合作,发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鼓励合作校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延长能力提升工程各承训机构教师培训平台向乡村学校教师开放的时间,助力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

  (五)开展信息化教学领航队伍培养行动

  遴选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企业等组建高水平培训团体,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发掘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形成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建设一批省级跨学科教学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重点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信息化教学研修,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创新,优化课程教学结构,积累一批可操作、易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帮助参训校长、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六)开展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行动

  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依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实际应用水平,统筹做好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围绕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点,遴选培训机构优质资源,引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慕课资源。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引入本省优秀教学案例,吸收本周期优秀生成性资源。向一线教师开放资源,推送能力提升相关资源,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合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涵盖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学科教学软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七)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行动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制定出台《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市县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能力评价等为主要内容,制订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校本应用考核由县区统一安排组织,采取教师组内互评、学校骨干复评、县级专家团队审核认定、省市专家团队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参加完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依据学校研修目标和教研组研修任务,至少选择2个能力点作为线下实践活动主要内容,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环节,最终将线下实践内容转化为成果提交到校本应用考核系统;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以教师具有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的能力呈现;考核结果在教师教学评比、专家团队遴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并且作为xxxx年以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主要指标之一,并列入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估指标体系中。

  (八)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由各市向省级推荐参训教师总数1%的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示范县区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各县区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年定期组织全省工程培训团队、中小学教师赴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优秀县区、学校进行现场学习,交流经验。

  五、工程保障

  (一)加强领导。省教育厅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师工作处,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执行办公室设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工程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好本市各县区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整校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监管评估,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明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业务联系工作。

  (二)明晰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本地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省级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等项目,做好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整校提升示范性培训,20XX年完成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214所省级试点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为全面推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打好基础;支持5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完成能力提升工程任务,20XX年,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0%学校(1874所)的整校推进,20XX年和xxxx年各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5%学校(2186所)的整校推进。地市及区县要建立经费分担机制,将教育经费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XX至xxxx年,各市分别完成辖区内20%、50%、30%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省市严格按照任务分解开展整校推进工作,各市年度推进计划和完成情况报省教育厅备案。中小学校要统筹整合多方资源,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良好条件。

  (四)监管评估。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县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定期汇总各地各校整校推进情况,并进行公布。通过招标遴选前组织专家对各培训机构的资质、资源、上年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培训过程中,组织专家到县区、学校对机构专家力量、课程设置、资源提供等进行检查;培训结束后,结合调查问卷、各级培训团队实地检查及各县区优秀课例参评情况等对培训机构培训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中小学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区县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区县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省、市培训团队根据各县区工作安排,在培训期间每县区抽查3-5所学校检查学校全员培训的组织实施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书面等形式作以反馈。必要时进行复查,确保培训质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及整校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规划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省教育厅审核;各县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和工作计划总结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省教育厅备案。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7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总体部署,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为组织实施好我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xxxx年,通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20学时、校本实践应用30学时),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立足整校推进,形成整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模式。组建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并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校本研修主题,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发展规划领导力和信息化指导能力。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研修新机制,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聚焦教育扶贫,建立提升“两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体系。以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对口帮扶“两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面向革命老区,通过帮扶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开展乡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形成常态化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模式。面向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建立“双师工作坊”带动形成“双师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三)推进教学创新,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以名校长和名师为培育对象,引导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名校长和名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领导力和教学创新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强化校本应用,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引领,中小学校要对照能力标准找准方向,教师要对照能力标准找准问题,整校推进中要以方向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在校本研修中去应用,在校本应用中去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优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教师选点、选学、应用、测评的工作机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的形成。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应用指导,打造各级培训团队。

  由高等学校专家、教师培训机构专职培训者、教研员、电教技术人员、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校长及学科骨干教师等专兼结合,组建省、市、县三级培训管理指导团队。由校长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务主任、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整合“国培”、“省培”、“市、县培”等培训资源,采用分级负责、分批分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对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市、县培训管理指导团队负责指导学校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学校开展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校本研修,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

  (二)突出示范带动,建优建强试点学校。

  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省、市、县分级遴选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试点校要涵盖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城、乡(镇)、村学校,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精心打造,生成经验,保证各级各类学校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构建“学校有规划方案、教研组有研修计划、教师有学习任务”的整校推进机制,建立“应用驱动、成果导向、骨干引领、教师选学、组内互助、学校推动、整体提升”的.混合研修新模式,形成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的新经验。

  (三)突出经验推广,分批推进全员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教师培训机构,指导培训管理团队总结试点校经验,通过举办交流会等方式分享成果,形成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全员覆盖的有效机制。xxxx年试点先行,省教育厅遴选100所试点学校实施整校推进、全员参训,打造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和未来教育引领团队。xxxx年分批推进,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由试点校带动小规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xxxx、xxxx年按照试点校带动与批次间结队滚动相结合方式,大规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xxxx年兜底总结,力争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四)突出问题解决,提升校本应用能力。

  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学校制定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和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个人自诊问题点、自定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课程,学科骨干指导,教研组同伴互助,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推动信息技术校本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突出精准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遴选一批优质学校依托研修平台,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式,对100所革命老区学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根据老区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帮助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帮扶老区学科骨干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指导老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推动老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形成常态化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模式,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以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采取乡村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通过市(县、区)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结对子”的方式,建立100个“双师工作坊”,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突出教育创新,探索智能教育模式。

  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强、教师信息素养高的地区,遴选50位名校长和100位名师,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示范培训。采用项目驱动、深度体验、行动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校长、教师的信息素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迭代开发、优化升级,形成100个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完善研修课程,融入最新技术内容和应用成果,形成“产、学、研、培、用”为一体的多方协同参与机制,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引领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

  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培育100所跨学科教学示范校,建设一批优秀的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七)突出应用考核,促进校本应用实效。

  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统筹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制定《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建立“省抽检市、市抽检县、县普查校、校测评教师”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

  省、市重在抽检所属地区各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和教研组计划落实情况,检查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成果。县区普查重在抓严进口、抓实出口,“进口”采取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应用方案报备审核制度,严把质量关;“出口”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对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进行严格考核。抓实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提升,保障整校提升实效。根据抽检和普查结果,及时调整和干预实施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八)突出过程监测,构建监测评价体系。

  建立应用成果导向的能力评估模型,通过测评系统,充分利用教师网络空间、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等开展测评。重点考察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课堂应用效果、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等能力,使发展测评成为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过程性监测评价体系。

  (九)突出成果导向,实施“十区百校千人万课”工程。

  培育10个示范县为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照,引领全省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发展。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分类打造100所示范校,探索在不同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遴选1000名学科骨干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培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标杆,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成果,遴选10000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生成万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效能,促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典型经验,汇聚优秀成果,出版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通过开设专栏、召开现场会、举办优秀作品展览等方式进行成果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等工作,组建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专家指导团队,为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规划、评审、验收、评奖等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提升工程2.0列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组织管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培训规划,做好与中小学教师其他专项培训的融合与衔接,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绩效考核体系范围。

  (二)明确主体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整合培训、教科研、电教等机构资源,建立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指导团队,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确保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严格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规划和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备案审核制度,严格普查学校信息技术校本应用实施情况和培训实效,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和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方案,指导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指导教师自诊课堂教学问题、自选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组织全员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支持。要严格检测评价过程,制定“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总评”的工作实施细则和评价量规,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效,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保障。省级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重点支持省级试点校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依托省级财政资金保障省级能力测评抽检和全省高中学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市、县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开展全员培训,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建立制度保障。省教育厅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和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范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训情况和运用水平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评选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和命名整校推进示范校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五)做好监管评估。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报教育厅审核备案,省教育厅采取专家评估、参训教师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测、督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县级培训机构和信息化管理团队,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培训进行过程性督导和质量评估。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承训单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各市县参训学员选送率、报到率和结业率等情况,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实施效果等作为教师教育项目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8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结合我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与发展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xx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带动全区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建立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10),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教科室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教研或学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等3-8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通过短期集中、网络研修等混合式培训和跟踪指导,提升校长团队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研修计划的制订与落实能力,提升校长组织和指导教师实施信息化课堂应用的能力。

  (二)加强信息化培训团队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力。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三级信息化应用指导团队,选拔信息化应用有专长的高校专家、教研员和学科教师,按照自治区15一20人、市10-15人、县(区)8-10人的标准组建专家团队,逐级研制培训团队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与动态考评机制。采取短期集中、网络研修、“做中学”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培训团队的顶层设计、方案研制、送培送教、指导校本研修、指导技术变革课堂、实施应用测评等能力。

  (三)实施全员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支持,三年内完成对全区所有市、县(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整县推进。组织每名教师完成至少50学时的研修学时任务(其中线上研修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25学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线上研修为25学时,培训机构根据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和教师需求,设计系列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学相结合,开展全员教师网络研修;同时,充分发挥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培训团队的指导作用,在教育厅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的协同下,组织培训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保证网络研修质量。

  线下实践应用为25学时。构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团队、教师“四位一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共同体,以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为主线,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确定研修主题,以成果为导向,实施“线上研修+线下实践+跟进指导与研究”学用研一体化的能力提升新方式,实现边学习边应用边研究;各市、县(区)教育局可设立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课题,组织教师团队申报,在培训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应用研究,以研促学、促用,形成本地应用案例和典型经验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学校组织实施教师线下实践应用和校本教研。

  (四)开展对口帮扶,推进乡村学校培训模式改革。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培训模式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信息技术示范校与乡村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发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组成教师协同教研共同体,开展“结对子”、“双师工作坊”、“伴随式培训”等,促进城乡教师、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发挥示范引领,开展跨学科、智能化教育等“新领航”应用培训。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育计划,面向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分别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样板间”,辐射和带动本区域内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均衡提升和发展。

  (六)坚持成果导向,组织实施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组建测评专家团队,利用宁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成果导向的应用能力测评,完成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任务。

  (七)加强平台建设与应用,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完善宁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增设教师管理和能力提升测评模块,实现培训管理和开展在线测评等工作,实现数据实时、可视、共通,让各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方便直观了解培训、测评等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应用成果征集等活动,遴选优质教学案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三、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xxxx年):顶层设计,试点先行。一是先行遴选5个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县,实施整县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二是组织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整校推进,实施百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育计划,打造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样板间”。三是其他市县(区)要按照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规划,启动和实施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组建150人的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培训团队,开展培训团队指导力提升,组织培训团队对示范县、标杆校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研究、总结提升等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应用模式与案例。五是组织培训团队完成示范县、示范校的全员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区约3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二阶段(xxxx年):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一是组织召开“工程”实施阶段性总结会和全区示范县区、示范校经验推广交流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施第二批市、县(区)应用能力提升任务。第一批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参加xxxx年项目,直至测评合格。三是第一批完成任务的和下年度进入的市、县(区)可依据自身实际继续开展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组织“工程”相关资源成果的申报与评选活动。五是各市、县(区)组织专家团队完成本批次学校全员教师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区约4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三阶段(xxxx年):成果导向,总结提升。一是剩余市、县(区)全部进入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开展全员培训和所有教师测评达标,xxxx年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测评,直到合格,全面完成兜底测评工作,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工作任务,基本实现既定目标。二是召开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能力提升工程的`成效与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四、管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厅建立健全自治区级专家团队,依据教育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全区项目规划、过程质量监控、项目评估、应用测评、资源建设等,指导做好区级示范校实施工作;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教育局长是第一责任人,组建市、县(区)工程办和专家团队,建立健全适合本地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负责工程的管理和实施,实施和督查评估本市、县(区)的全员教师培训及应用测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建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结合本校实际、从教育教学、管理等真实问题出发,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做好校本应用考核测评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专项经费支持,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区级能力测评、研究跟进与成果推广等工作。各市、县(区)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依据《xxxx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培训管理办法》(xx规发〔xxxx]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确保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市级培训团队建设以及全员培训、能力测评等工作顺利开展。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实践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制度保障。自治区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教师参与项目情况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将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遵选优秀成果,纳入优质课项目评选范围,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19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x教函〔xxxx〕266号)和《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成教函〔xx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实施目标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参培对象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认证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五、研修阶段安排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xxxx年1—4月,xx天府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xx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xx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xx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xx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08-24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03-07

幼儿园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精选10篇)11-30

幼儿园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范文(精选17篇)11-30

幼儿园信息技术整校推进方案范文(通用20篇)11-30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05-26

整村推进汇报材料07-06

推进方案02-06

推进的方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