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范文(通用14篇)
具有强导向性是工作方案的特点之一。当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提前准备多种方案,可以更好的帮助领导做决策,相信大家又在为写工作方案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1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乡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建设。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xx年7月开始至20xx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8月—9月)
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10月—12月)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20xx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1月—7月)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班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县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创建经济强县、美丽武强,我局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农村饮水净化为目标,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加强统筹推进,努力把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主要目标
在美丽乡村建设省级重点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引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2、坚持循序渐进。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既考虑当前又顾及长远,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重点突破。
3、坚持注重实效。坚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尊重农村建设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持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二、基本情况和主要任务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省级重点村共有23个,总人口15755人,4174户,其中贫困村13个。
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23个省级重点村中,未进行村内供水管网改造的村是豆村乡豆村和周窝镇大安院村,其余各村近几年已经完成村内供水管网改造任务,达到饮水安全标准。
经初步估算,完成豆村和大安院村内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任务,需资金61.48万元,由县财政投资,可解决1794人,457户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具体措施和计划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适度规模联村集中供水的路子,铺设输水管道、延伸已建集中供水管网等措施,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保证供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供水水压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确保让农民群众方便的喝上清洁达标水。
具体措施: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实际情况,维修现有供水管道、更换不合格水表等。
实施时间:我局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美丽乡村项目招投标工作和建设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结合各村实际,指导、协助乡镇、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
(二)强化资金投入。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和上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年度资金安排额度,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倡导和鼓励社会捐助,充分调动村集体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4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xx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6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的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1、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提高石山村卫生所医疗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保障水平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xx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xx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xx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xx)。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xx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xx)。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xx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7
为认真落实全省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工作部署,按照《关于印发〈河北省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项目帮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冀建组[20xx]19号)要求,就帮扶村主街道硬化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5010个帮扶村主街道硬化工作。主街道未硬化的3510个村,每村硬化一条主街道;已硬化一条主街道的1500个村,每村大修或再硬化一条主街道,长度1000米,宽度3.5米。
二、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资金来源。帮扶村主街道硬化共补助资金10.02亿元。其中,省交通运输厅从村村通或连村道路延伸补助资金中安排5.01亿元;省财政厅从5.01亿元一事一议资金中安排3.411亿元;省发改委从以工代赈资金中安排0.599亿元;省扶贫办从扶贫资金中安排0.6亿元;省国资委提供水泥2万吨、冀东水泥厂捐赠水泥10万吨,xx万吨水泥折合0.4亿元。
(二)分配原则
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每个帮扶村补助20万元,统筹分配省补资金和物资。首先,省发改委0.599亿元以工代赈资金分配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的599个贫困村,每村10万元;省扶贫办0.6亿元资金分配到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的922个贫困村;其次,分配省财政厅3.411亿元一事一议资金;第三,省国资委落实的2万吨水泥分配给唐山市1万吨(河北钢铁集团、开滦集团各5000吨)、秦皇岛市5000吨(省建投)、邢台市5000吨(冀中能源);冀东水泥厂捐赠的10万吨水泥平均分配到唐山、承德、保定、邢台四市,每市2.5万吨;第四,省直有关部门将资金落实到项目后报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厅综合平衡5.01亿元交通补助资金,使每个帮扶村都达到20万元。
修建主街道资金不足部分,由县、乡政府和驻村帮扶单位协调解决。
(三)资金拨付与管理。补助资金5月20日前拨付各设区市、直管县财政。资金使用由帮扶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驻村工作组组长签字确认,报帮扶项目所在乡(镇)审核,县交通运输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后,由县基层建设年办公室审核签字,报县财政局支付。项目开工后拨付补助资金的50%,竣工验收合格后全部拨付到位。
申请补助资金的主街道硬化项目,必须是驻村工作组入驻后主导修建,经县级交通运输部门验收符合要求。对于建设里程不足1公里的帮扶村的补助资金,可在县政府的统一指导下,经县级交通部门提出意见,由县级财政在全县范围统筹调剂使用,调剂资金必须全部用于村街道路硬化或延伸道路建设,确保全县道路建设规模。各帮扶村建设规模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由各县交通运输部门报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各市汇总后报省交通运输厅备案。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主街道硬化的实施主体为乡(镇)政府和帮扶村“两委”。乡(镇)政府协调做好辖区内帮扶村建设项目的资金落实、项目招投标等工作,帮扶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组做好建设期间的各项协调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
全省的主街道硬化工作由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省委农工部、省文明办、省国资委七个单位协调组织。其中,省交通运输厅为牵头单位。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并且明确一名厅领导负责此项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作为牵头单位,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具体如下:
(一)省交通运输厅成立由厅长高金浩同志为组长,其他有关副厅级领导为副组长,厅机关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基层建设年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交通帮扶工作的总体谋划、组织推进和协调督导。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和项目办公室。活动办公室由刘广海副厅长牵头管理,办公室主任为厅人劳处处长唐建新,主要负责与省基层办的沟通联系和交通帮扶工作的宏观协调与管理。项目办公室由杨国华副厅长牵头管理,办公室主任为厅公路局局长王江帅,主要负责研究制定项目落实、督导检查和验收管理政策,建立项目进展定期报告和协调制度。同时,省交通运输厅成立11个专项督导组,每组由1名厅领导带队,定期进行督导。
(二)各设区市、县(市、区)交通运输局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人员构成及主要职责。同时,实行市、县交通运输部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包村包项目责任制。由设区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从市、县交通运输部门抽调2500名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500个工作组,每组5人,协助驻村帮扶工作组做好帮扶村主街道硬化现场管理、技术指导与协调工作。
(三)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建设项目的技术指导与管理。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批、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工作。同时,指导乡镇或村“两委”组织项目招投标,督导乡、村“两委”做好项目实施。
四、建设标准
主街道硬化工程应坚持与连村道路、路网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庄综合整治相结合,充分考虑村内水网、管网需求,确保经济、实用、安全。
(一)路面宽度和厚度。路面宽度3.5米,以水泥碎石(砾石)混凝土路面为主,路面面层厚度18厘米,水泥混凝土标号C25。原有路基条件好、交通量小的路段,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但路面厚度不得小于15厘米;对县乡公路过村路段等交通量大、重车多的路段要适当加厚。
根据交通量及组成,合理设置垫层或基层。可选择砂砾、矿渣等做垫层,水泥稳定砂砾、石灰土等做基层,经机械碾压压实,达到标准强调和技术标准。基层厚度一般为15厘米。
(二)附属设施。通过修筑排水沟、边沟、暗管等形式完善排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线;在车辆较多、人口密集的路段,设置路面减速带。工程完工后进行绿化,以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环境。
五、建设程序和保障措施
(一)项目审核。县级交通运输部门根据驻村帮扶工作组和村“两委”提出的主街道硬化项目,结合“村庄综合整治规划”和公路规范标准进行技术评审,组织施工图设计和审批,5月25日前完成。
(二)项目招标。县级交通运输部门指导乡(镇)或村“两委”通过打捆招标或议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和廉政合同。施工单位要具备符合条件的主要施工人员和搅拌机、机械振捣、机械切缝、钢模板等主要机械设备。县级交通运输部门所属的公路施工队伍要积极参与项目施工。
(三)质量管理。各参建单位要重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抓好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严把设计文件审批关、开工审查关、施工队伍关、原材料进场关、施工工艺关和工程验收 “六道关”。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县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明确专(兼)职质量监督机构(监督组织)和监督人员,对主街道硬化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四)社会监督。县级交通运输部门要指导和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公示建设里程、技术标准、施工单位、资金筹集、工程监理(工程监督)、工程验收等内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村民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帮扶村“两委”要明确2-3名热心村民或老党员为村民质量监督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
(五)环境保护。施工单位在取土、取料、弃土及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六、完成时限与考核验收
主街道硬化工作列入省交通运输厅重点工作和考核内容。专项督导组和工作组要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在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并与其它建设项目挂钩。帮扶村主街道硬化工程10月底前完工,11月底前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
项目验收由县级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县级有关单位参加。验收合格后,属于农村公路网规划的路线纳入全省公路统计范围进行管养,其它道路由乡镇和村“两委”明确人员进行管养。
七、信息报送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建立工程进度月报制度,活动开展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反馈项目开工情况、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工程调度和质量检查情况。要善于发现典型,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定期向上级部门报送相关信息,确保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圆满完成帮扶任务。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8
云屿村位于桐浦乡北面,全村区域面积0.64平方公里,农户200多户,户籍人口800多人,人均收入4000多元。村支部共有党员21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云屿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交通比较便利;“两委”班子思想觉悟高,战斗力强。
按照《桐浦乡开展基层组织示范创建和后进整顿活动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云屿村被确定为桐浦乡基层组织示范创建村。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现结合我村的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工作组织,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工作投入,通过示范引路,进一步推进我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我村打造成“可信过硬、可学能推广”的示范点。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示范村”创建工作,要达到“五个有”的目标,即:一有健全和谐的组织机构。村级党组织设置合理,班子健全,成员分工明确,并达到“五好”要求。二有坚强过硬的干部队伍。村党组织书记素质高、领导班子团结坚强,工作实绩突出,受到上级组织认可和群众拥护。三有优势鲜明的主导产业。有依托本地资源的支柱或特色产业,劳动力就业充分。四有活力有序的民主政治。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及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落实到位。五有统筹发展的社会事业。村庄整洁优美、水电路和通信设施较为完善;医疗设施较为齐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健全完善。
三、工作措施
(一)创新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民主制度。
建立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管理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把各项民主制度进行汇编成册,印发给村民。调动村民积极性,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规范开展党日活动,丰富活动形式。不定期召开思想交流会,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两委班子中表现较好,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党员与下岗失业、文化较低、年老体弱的党员进行结对助学。通过书信、视频等式各种形式,定期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建立和实施村干部周二坐班制,明确职责,集中方便为群众办事。
(二)突出创建特色,加强社会事业管理。
2010年,云屿村被评为瑞安市平安村居示范村,村内治安良好,社会稳定。出租房整治和管理、外来人员登记和管理工作成绩突出。今年,以基层组织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居综治工作室及出租房管理服务点工作。加强治安巡逻队管理,保证一方治安秩序正常。建立“云屿村信息窗口”qq群,在网上开通云屿村博客,及时发布信息,提高办事透明度,加强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继续完善70岁以上老人补助机制,加强资金管理和发放。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就业,逐步减少低收入农户数。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完成。鼓励引导村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参合率。做好来年桐浦乡油菜花节招待工作,发展观光休闲农家乐。继续抓好村居环境卫生,保持村容村貌整洁。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一要责任明确,任务到人。村两委廉洁建设总负责人为陈朝光同志(村党支部书记),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村两委班子成员签订责任书。二要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制定《村两委班子考勤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制度》。三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狠抓落实。设定村里凡有大事,都召开村民议事会,集体研究表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制度学习制度,今后每月的支部会上都要认真学习在历次中纪委全会上的讲话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零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文件,并组织观看《张思德》、《南京南京》等保先教育影片。
四、方法步骤
开展基层基础“创示范、抓整顿”活动,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率先突破、持续攻坚的思路,坚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与要求有机结合,确保双向联动、互促互进。活动从6月开始至12月结束,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深入调研、制定方案阶段:(6月上旬—7月上旬)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开展调查摸底,摸清摸透云屿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攻关方向。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提出具体措施,建立组织机构,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按照实施方案,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示范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组织实施,创建整顿阶段:(7月中旬—10月上旬)
抽调力量成立工作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创建整顿力度,按照实施方案的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及时掌握本村活动进展情况,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在村内开辟专栏,公布本次活动的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面对创建整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合力破解困难。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9
按照县委部署及《安图县水利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民生水利工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民情,关注民生,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经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走基层”活动。
一、总体要求
此次“走基层”活动,要求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全面深入乡镇、村屯,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民情,关注民生,重点了解基层群众对民生水利工作的满意度,请基层群众为水利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把解决梳理出的问题作为水利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防洪安全、河道管理等民生水利问题。
二、具体目标
1、征求“四风”和不落实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乡镇、企业、村屯、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中,摸清党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在“四风”和不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采取“听、访、谈”的方式进行。“听”即:谦虚听取群众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访”即:到乡镇工作人员、村民和服务对象中走访,征求意见和建议。“谈”即: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
2、摸清群众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到基层和群众中走访、座谈,重点了解农村饮水安全、防汛抗旱减灾、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河道管理等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基层和群众服务需求,征求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整改措施,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和解决时限。
三、分组名单
着力点要放在解决“四风”和不落实问题及推动全县水利工作大跨越上,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基层”分组情况如下:
工作任务:结合全县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四风”不落实和水利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谋划储备一批以解决我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现状的大项目、好项目,在项目前期工作上下功夫。
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四风”不落实和水利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全县小流域治理规划,到全县急需治理的村屯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全面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调查研究河道管理方面的新举措,维护我县良好的水环境,切实保障城乡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四风”不落实和水利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到群众反映强烈、饮水困难的乡镇和村屯征求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意见,逐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走访过程中,各科室负责人要积极配合各组组长做好征求意见建议和问题解答、办理工作。
四、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此次开展的“走基层”活动,是落实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同时也为更好地谋划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责任重大。班子成员要亲自深入基层,亲自谋划思路举措。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开展工作。
(二)协调推进。要做到站在基层和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出主意、找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推动水利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三)确保质量。要联系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防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创新调查研究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方式,确保情况摸得清,问题找得实,原因说得透,建议提得准,措施能可行。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10
为推进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按照市委组织部工作要求,继续开展以机关干部“工作到村,服务到户,温暖到心”为内容的“三到”服务活动,现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着力提高机关干部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办成一些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实事好事,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XX年是“三到”服务扶贫攻坚关键性的一年。针对准格尔召的立地情况,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以扶持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带动农牧民转移,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来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围绕镇区和旅游区,通过景观桥建设、通村道路建设和镇区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重点选择村级阵地建设,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在贫困户帮扶方面,注重选择大病救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大学生就业三种主要方式进行帮扶。通过帮扶工作的开展,力争使准格尔召镇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重点帮扶项目及困难家庭帮扶对象
(一)续建重点工程
1、旅游区景观桥项目。准格尔召旅游区景观桥既是旅游区入口和庙宇群规划区的通道,又与召庙移民区相接壤,桥梁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旅游区总体面貌而且极大的方便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出行,同时提高了旅游区产业层次,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对现存最大型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及召庙文化的宣传起到很大的作用。项目总投资1938万元(按变更后的文件),市财政投资(原会议纪要确定1000万元,2012年500万元,XX年500万元,现申请1600万元),市财政已投入680万元。旅游区景观桥桥梁为跨径组合195 m的等截面无推力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桥梁。桥梁面积为2424 m2;桥梁宽12m,预计XX年11月1日竣工。
2、准格尔召村村级阵地建设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得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帮助建设准格尔召村村级阵地。项目总投资(项目批复400万元,现变更为700万元),市财政投资(原会议纪要确定250万元,现申请400万元),市财政已投入50万元,总建筑面积2372m2,长18.1m,宽9.65m,高9.65m,二层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钻孔灌注桩;主体:钢筋砼框架结构,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屋面:钢筋混凝土平屋顶,sbs卷材防水。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
3、 8公里准格尔召村通村公路及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旅游区开发建设前期征拆过程中,该村召东和召西两社大部分社员已搬迁入住新建旅游区移民小区,但因周边部分乡村道路不够完善且泥泞不堪,制约着附近群众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为了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旅游区及乡村主干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帮助建设8公里柏油路面道路。项目总投资按批复文件2618万元,市财政投资(原会议纪要确定1500万元,2012年750万元,XX年750万元),市财政已投入1000万元。
4、流动市场建设。结合准格尔召村每月逢“二”举办农村集市交易活动,但无固定规范市场的具体情况,为了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加强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等,帮助购置28辆集贸市场专用车(投资约40万元),作为流动市场,进一步带动农民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增加收入。
5、支持建设美丽准格尔召,通过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改善村容村貌,帮助成立物业公司,解决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把准格尔召村打造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幸福家园。
(二)困难家庭帮扶
1.在巩固上一年度帮扶困难家庭户数的基础上,继续联系困难家庭20户进行帮扶。按照每位局领导帮扶1户,两位科长帮扶1户进行分配(见附表)。
2.重点资助大病患者、贫困大学生上学,立足财政职能,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给予资助,保证大病患者看得起病、贫困大学生上得起学。
(三)开展各项活动
1、邀请专家举办1期培训班,讲授法律方面的知识。
2、与帮扶点党员过一次组织生活。
3、开展送图书、送科技、送政策活动。
4、开展慰问困难群众和老党员活动。
四、加强领导
(一)为加强对工作到村活动的组织领导,经局党组研究,调整市财政局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玉兰总会计师兼任,工作人员:冯海树、何浩华、夏博、袁盼盼、武立华。工作组分设8个工作小分队,人员构成及职责如下:
第一工作小分队:……
(二)各工作小分队进驻嘎查村后,要立即与村委联系,与扶贫困难户对接,重新填制《全市开展机关干部“三到”服务活动情况登记表》、《全市机关干部联系生活困难家庭情况登记表》。
(三)开展一次社情民意调查。各小分队成员要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做到与群众心相连、情相融、共甘苦,了解和体验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冷暖疾苦。拿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工作小分队在工作组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本单位下基层活动的工作部署、协调和督查等职责。按照“三到”服务活动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工作组以定期、不定期召开各工作小分队会议等形式,加强沟通与协调,统筹指导好各工作小分队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二)强化考核检验。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做到机关有民情台账、干部有民情日记。把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评先评优的考核指标之一。工作组办公室要对各工作小分队下基层活动进行不定期督查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三)严守工作纪律。机关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行,不搞特殊化。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得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要模范遵守各项纪律,注意言行举止,自觉维护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组办公室要认真总结“三到”服务活动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建立机关干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同时各工作小分队联络员要每个月形成1篇下基层工作简报,及时报送工作组办公室统一汇总后,将上报市委组织部。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11
为了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根据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xx农业领域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xx年xx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工作要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下功夫。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切实做好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全年)
今年,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区(县)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服务部门、村民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六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要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扎实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目前已有的服务形式:简报服务——及时报道本地区“三农”工作的新动态;电话咨询——通过电话为农民解决具体问题;培训服务——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各类培训;科技下乡——有组织地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上门服务——针对某个问题上门为农民排疑解难;互动服务——利用xx农委政务网的主任信箱、投资咨询、科技咨询等互动栏目,帮助农民提交问题,并将回复内容告知农民;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服务——利用xx农委政务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为农民提供信息申请和查询服务;it服务——运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服务。在做好各类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服务档案的记录,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二、根据农业部要求,推动“一站通”、“信息联播”、“网上展厅”工作(二季度启动)
1.xx年“一站通”的工作主要是扩大注册会员数量、增加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全市100家服务站必须在“一站通”注册信息服务站会员,鼓励本区(县)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注册团体会员,鼓励种养大户和信息员注册个人会员。增加在“一站通”的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配合农业部建立诚信机制,构建用户信用等级,争当“金牌会员”。注意收集网上交易实例、应用实例,促进网上交易。
2.做好“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联播”工作,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将反映本地区“三农”工作特色的信息及时发送到xx农业网的区县新闻联播栏目。
3.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做好“网上展厅”的信息筹集工作,收集本地区各种认证产品、名特优农产品的信息,并提供到xx农业网的“网上展厅”栏目。
三、办好“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专页”栏目(二季度完成)
为了展示xx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特色,二季度开始在xx农业网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专题内开辟栏目,集中展示xx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方式、服务情况。各服务站信息员要筹集所在单位介绍(包括照片)、服务方式、信息员联系方式、信息员工作照,并完成以上资料的电子化。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软件开发。
四、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实例竞赛活动(二季度完成)
为了探索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的新形式,锻炼信息员的采编能力,xx年第二季度将组织100家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实例竞赛活动。本次活动要求各基层信息服务站记录一次最具特色、效果扎实的农村信息服务实例。竞赛设组织奖3名、优秀奖10名,鼓励奖30名。所有获奖实例将在xx农业网上展示。(具体方案另发)
五、开展“郊区农民网上行”活动(三季度完成)
xx年将通过市农广校举办一场“农民网上行”活动。活动主题:让农民享受数字化生活。授课内容:收发电子邮件、数码照片处理、网上聊天、电子贺卡、网络搜索。市农业信息部门负责授课,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负责组织学员参加。
六、开展网上网下联动农业信用知识问卷调查(三季度完成)
为了普及农业信用知识,配合xx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本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设计并开发相关软件。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组织本区域问卷的发放、收集和录入工作。(具体方案另定。)
七、推广“村务公开信息系统”、“村务管理信息系统”(二季度开始)
1. “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建立一年多来,全市已有11个村开展应用。目前已发布村发展规划、村民办事指南、村收支情况等各类信息1000多条,为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提供服务。今年拟再推广10个村。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组织好各村信息筹集工作。
2.“村务管理信息系统”XX年在浦东、嘉定4个村试点成功,今年开始推广。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推荐有基础、有积极性的村开展“村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八、新建50家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九月份上报推荐名单)
各区县要继续做好基层信息服务站培育工作,今年拟再新建一批市级基层信息服务站。今年新建重点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
九、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考核评比
1.xx年,服务档案将通过增加评分浏览功能,方便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实时查询服务档案的得分情况。
2.每季度由市农委信息中心对基层信息服务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在“工作视窗”公示后印发各区县农委和相关部门,以利于基层信息服务工作交流和多方支持。
3.年底开展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评比活动。明年1月份,根据评比情况,对信息服务成绩突出的基层信息服务站给予表彰和奖励。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12
为切实加强我校安全管理工作,净化育人环境,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及社会稳定,根据洪江市教育局、洪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安江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集中开展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建立公安、教育、街道管理、工商、卫生、文化联合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案件、无上访事件、无周边环境问题,以达师生平安、秩序井然,有力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蒋益楠为组长,法制副校长杨运良、副校长易克颖为副组长,其他行政领导及相关人员为成员,小组具体负责对本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及工作实施;
(二)、落实责任,强化监督
为了加强学校对安全工作的管理指导、督促,按照有关要求,明确校长为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为各班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为该节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分别与教职工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与家长和学生签订交通安全骑车协议书,并加大督查力度;学校的食堂要严把食品入货渠道,与供货商签定食品卫生安全协议。同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失职,玩忽职守或教育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要从严人的责任,确保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三)、完善制度,有章可循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校及校园周边环追究责任境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得相关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依法办事、依章办事,狠抓落实。
(四)、根据实际,明确重点
根据xx市教育局、xx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xx城区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集中开展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学校确定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
1、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教育;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及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遵纪守法观念;
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内容的能力;
4、加强对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如:多媒体教室、档案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寝室等)要做重点检查,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防伤人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5、加强对食堂的饮食卫生监管工作;
6、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7、加强学校教育,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8、做好贫困学生的帮困结对助学,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整治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创建平安校园是当前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因此,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团会,以讲座、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的法律常识及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效性,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法制安全意识。
(六)、加强教育,提高能力
加强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师生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防电、防水、防火、防毒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学习,注重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七)、不拘形式,开展活动
为促使全校师生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创建工作,学校拟在全校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开展“安全与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2、开展“安全在我身边”竞赛;
3.组织“安全隐患全面排查与整改”专项活动;
4、环境专项整治与优秀班集体评比活动紧密结合,促进专项整治工作的全面展开。
5、组织师生义务劳动,打扫街上卫生,创造清洁卫生的校园周边环境。
(八)、排查隐患,确保安全
为确保师生安全,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排查安全和卫生隐患。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进行全面深入地排查:
1、户外体育设施;
2、用电设施;
3、交通方面;
4、师生饮水、食品卫生;
5、学生课外活动;
6、环境卫生;
7、教育不当造成的隐患;
8、后进生(特别是有不良行为的);
9、校园周边环境。对以上隐患排查情况均要安排专人负责督促整顿,确保各项安全防患于未然。
(九)校园进出,严格把关
门卫、保卫严把校园进出关,对来访的家长、教职工亲属、来宾和办事人员严格准入制度,严格登记制度。对身份不明的人员,由门卫通知相关人员到门口来接,并进行登记签名,谁签字谁负责。
(十)、协调关系,加强治理
学校将尽全力协调与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学校周边街道、社区和政府的关系,争取他们多方面的支持;联合派出所、工商、防疫、综合执法队等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依法治理周边环境。同时,注重协调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密切关系,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等严禁未年人进入的场所,远离不洁的小摊、小贩,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1、学校积极配合安江城区综合治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对学校周边游戏室、桌球室、牌馆进行整治和取缔。
2、学校积极配合公安交警、城管对校门口“快快游”和校门口车辆停放进行整治。
3、学校积极配合工商、城管、卫生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商店、饮食店和摊担进行检查和整治。
总之,我们将举全校师生之力,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为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而不懈努力。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13
一、充分认识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温暖”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干部下基层送温暖”主题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措施,是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更好地发挥学习实践活动整体效应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温暖”主题活动,有利于与学习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使广大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广大干部切实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思路、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等进一步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切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温暖”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活动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措施,作为干部工作作风是否真正得以转变和学习实践活动是否真正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工作内容
1、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一要深入各村、农户家中,面对面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三问三知道”(问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建议、问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具体困难、问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到“群众的困难我知道,群众想说的话我知道,群众想办的事我知道”)。二要认真研究分析农村党员和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照本身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要加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力度。各包村组长要加强对各支部的指导,协调、解决各支部在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帮助各村支部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培训和学习,特别是搞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确保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
3、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要积极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明确发展措施。二要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对农村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了解贫苦低保户的思想、生产和生活状况,重点关注有老弱病残人员的家庭。要主动进行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要给予资金困难帮扶,心理安慰,解决好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对有劳动能力的要结合自身实际,注重送技术、送信息、送鼓励,为他们购猪、鸡等,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能见到效益,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党委成员每人必须帮扶2户,一般乡干部每人必须帮扶1户。
4、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一要帮助排查分析矛盾纠纷。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等形式,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努力找准各种矛盾纠纷症结,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要妥善协助解决反映的问题。乡信访办、各村矛盾纠纷调解小组要对所掌握的信访案件进行梳理,对已确定包案领导的要随时了解案件办理进展情况,对未确定包案领导的要尽快提出办理意见。包案领导要主动分析案例及通报案件处理进度,深入到上访户和牢骚户家中,通过交朋友、摆知心话、剖析造成各种上访事件的症结所在,尽量通过谈政策,析原因,解症结的方式,以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维护利益的工作目的。
三、组织方式和时间
“干部下基层送温暖”主题活动的时间为20xx年3月至12月,每个乡干部要结合自身实际尽最大努力支持和帮助困难农村党员和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一些具体的实事好事。
1、20xx年3月,对困难党员和群众的生活,以及各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摸排。
2、20xx年4月,对前一阶段摸查出的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以及各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类。
3、20xx年5月开展走访帮扶送温暖活动。
4、20xx年12月底,乡党委和纪委组织检查验收,收集整理相关活动材料,并形成活动总结上报。
四、有关要求
1、强化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全体乡干部要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帮扶对象、具体工作任务和办法措施,及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深入开展帮扶活动。
2、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要定期了解每个乡干部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温暖”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了解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反映,总结和发现典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宣传栏、及时报道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情况,反映活动取得的成效。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不断增强宣传引导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引导活动深入开展。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篇14
为了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的各种便利和实惠,根据“xx农业领域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xx年xx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效果上下功夫,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模式推广应用
1、推广嘉定区华亭镇联华村“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建设,每个区县推广一个村,具体工作包括筹集信息(字和图片)、字信息的电子化、系统开发、信息员的培训、实际应用。二季度各区县落实“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建设的村及其相关信息的筹集,并上报至市农委信息中心。
2、在嘉定区联华村、浦东新区解放村试点开发“村务管理信息系统”。此项工作二季度启动。
3、规范工作视窗中“基层信息服务档案”的记录,此项工作二季度正式按此标准开展评比(考核标准详见附):
(1)根据不同服务形式,服务内容要求如下:“简报”类要求“简报”内容以附形式上报;“电话咨询”类要填写咨询问题的问与答;“培训”类要填写培训对象人数、培训人员性质、培训主题,培训教材要以附形式上报;“科技下乡”类要以简讯形式为附上报;“信息服务栏(或黑板报)”内容要写明服务内容,或以附形式(或图片)上报。
(2)服务对象要明确服务地点、人数、被服务人员身份;
(3)服务效果要具体描述服务工作效果;
(4)在“xx农业网”上拟建“基层信息服务站”栏目,其内容于各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档案记录,信息一经采用,在季度或年度基层信息服务站评比中给予一定的分值(详见基层信息服务站评比办法)。
二、开展“郊区农民网上行”活动,二季度完成
xx年每个区县举办一场“农民网上行”活动,每场培训人数0人以上,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负责组织人员(村干部和村民)、会场安排、会务准备。授由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培训时间为半天,内容如下:
1、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如何上网、发E-AIL);
2、介绍xx农业网及其交互功能;
3、农业法规政策普及宣传问卷调查。
三、通过问卷调查开展农业法规政策普及宣传,二季度完成
xx年的重点是《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若干意见》的普及宣传。宣传方式为问卷调查。
1、在“百万农民网上行”活动中,参加培训的农民现场填写问卷,由区县农委信息中心负责将问卷数据输入上报。(合计:00份以上)
2、各区县农委信息中心负责向本区县乡镇各发放10份问卷,一份乡镇农业公司、一份农技推广站、二个农业企业、六个村的村民;并负责将问卷数据输入上报。(合计:1200份左右)
3、镇、村、农技推广中心的基层信息服务站各负责发放10份问卷,对象为农业企业或村民,并负责将问卷数据输入上报。(合计:00份以上)
4、各农业行业协会负责发放10份问卷,对象为本行业的农业企业,并负责将问卷数据输入上报。(合计:100份)
四、今年再建立49家基层信息服务站,九月份上报推荐名单
1、各区县在抓好基层信息服务站培育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再推荐两个镇(乡)、一个村作为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候选单位。
2、各区县推荐一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候选单位。
3、在新增的市级行业协会中建立2个基层信息服务站;农工商总公司在所属系统推荐家农业集中的基层单位作为基层信息服务站候选单位。
五、各类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内容要求
本市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要达到国家农业部“五个一”标准,即有1-2名专职或兼职信息服务人员,有一套组织网络,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有一套设备,有一条上网通道。
具体服务工作要求如下:
1、行业协会信息服务站
做好本行业信息的采集、发布、传递工作;负责本行业专业网站信息筹集与维护;按要求做好本行业协会信息“服务档案”记录;组织农业法规政策普及宣传问卷调查活动;组织本行业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做好各生产企业档案记录的分析,利用信息系统指导本行业工作。
2、区县农委信息服务站
负责本区县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办好区县农业网;负责本区县镇级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做好本地区信息服务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记录信息“服务档案”;农业法规政策普及宣传问卷调查组织;“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和“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及其信息的电子化工作;“郊区农民网上行”活动组织工作;每月28日以前将农业部要求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情况统计,从工作视窗上报至市农委信息中心。
3、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和镇级信息服务站
每年举行“信息科技下乡”活动至少二次;农业法规政策普及宣传问卷调查组织;区县农技情况和乡镇农业情况一个季度上报一次;及时记录信息“服务档案”。
4、村级信息服务站
农业法规政策普及宣传问卷调查组织。开发村务公开信息系统,为村民提供村务规定、规划目标、办事指南、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查询。开发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促进村务管理信息化。具体工作包括筹集信息(字和图片)。设立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栏,各种为民服务信息以黑板报或橱窗报栏等形式公布,为本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及时记录信息“服务档案”。
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提供本企业简介(中、英)。定期提供产品名录、规格、产品照片、供应时间、销售价格等资料(中、英),即每月28日之前,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xx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产品销售月度统计报表上报至市农委信息中心。
六、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考核评比(评比标准详见附)
1、每季度市农委信息中心对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档案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工作视窗”公布,并印发各区县农委和相关部门,以利于基层信息服务工作交流和多方支持。
2、年底开展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评比活动。今年11月份,根据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评比的统计情况,对信息服务成绩突出的基层信息服务站给予表彰和奖励。
3、各区(县)农业信息主管部门年底评选出优秀组织奖。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11-23
乡村基层治理方案(精选10篇)11-21
乡村治理工作方案11-23
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方案11-22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11-22
乡村基层治理示范创建方案(精选7篇)11-19
乡村基层治理方案范文(通用6篇)11-23
乡镇基层治理工作方案(精选6篇)11-21
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方案(精选6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