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时间:2024-12-11 18:04:26 晓丽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选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选10篇)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1

  根据国家《“十四五”生态退化地区绿色发展实施方案》,为抓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云南片区(以下简称“片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优先,系统修复。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破解生态退化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修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碳汇能力。

  2.坚持优化布局,绿色发展。在严格保护好自然资源和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片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富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加快改善当地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努力增加片区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坚持改革创新,健全机制。把生态保护修复与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结合,推动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创新,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模式,不断增强片区发展活力。

  (二)实施范围

  文山州文山市、马关县、广南县、西畴县、富宁县。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5县(市)面临的突出生态问题得到基本遏制,50万亩深山、远山和轻中度、中度以上石漠化地区生态基本修复,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实现动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局面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片区综合治理

  1.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和修复力度

  因地制宜采取人工造林种草、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森林抚育等多种措施,加强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对片区30万亩的深山、远山和中度以上石漠化区域实施封育,结合补植补播等手段,促进林草植被有效恢复,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片区20万亩的轻中度石漠化一般灌木林地、未成林封育地、其他迹地和种植条件相对较差的坡地,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树种,科学营造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环境保护等防护林。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强重金属污染和白色污染治理,开展涉企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分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实施土地整治9万亩。积极开展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与生态功能,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省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文山州人民政府)

  2.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提高土地承载能力

  加大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流域水土资源利用率。实施坡改梯及沉沙池、沟道整治、拦沙谷坊坝、排灌沟渠、蓄水池等水土保持配套措施,实现降坡保土,合理拦蓄和利用水资源,充分维护区域内流域生态安全。统筹盘龙河流域干支流及五县(市)全境,以城市建成区及重要水源地为先导,近远期结合,由上游向下游、干流向支流、城市向农村逐级逐步推进流域系统治理。推进马关县健康水流域治理、西畴县甘塘子小流域治理、广南县西洋江流域治理等项目,对河道进行清淤、流域湿地及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径流区内水土流失进行整治、农村点源及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整治。(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矿山环境问题。有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强矿山废水、粉尘、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综合防治,最大程度地减轻开发利用活动对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盘龙河干流和主要支流迎水面及文山市、西畴县、马关县为重点,对片区内废弃矿山矿区开展调查评估,通过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和绿化治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老君山等矿区进行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确保矿区生态环境安全。全力推进马关县南北河流域历史遗留采矿弃渣风险防控项目。(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实施片区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在盘龙河入城段天生桥至灰土寨流域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打造湿地公园,使盘龙河携带的泥沙得到沉淀。推进广南县国家储备林建设、西畴县新桐产业基地建设以及生态公益林补偿、香坪山林场管护站管护用房建设。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及生态保护工程,推进文山市老君山水源林生态修复工程,对幕底河水库、盘龙河、那么果河汇水区采取封山育林、人工辅助造林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三种形式进行植被恢复,实施森林抚育项目3万亩。(责任单位:省林草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文山州人民政府)

  (二)推动片区绿色发展

  1.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以产城融合型发展理念建设以文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古木三七产业园为载体的复合型城市新区。优化三七产业园新城区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以三七为主的中医药主导产业,推动新城区产业、科技、人才、服务保障集聚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和智慧新城,营造城市新区活力,达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目的。(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2.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可再生资源消纳、能源流转成本等因素,做好规模、布局、通道和市场的衔接,稳步发展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资源。推动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分类推动项目提效达标,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充分发挥绿色能源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铝、绿色硅等高载能产业。对水资源有保证,成库条件具备的西畴县域,支持发展抽水蓄能电站,调节电力资源应用,提高电力运行质量与水平。(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文山州人民政府)

  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鼓励有条件的文山市、马关县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固沙保土”的立体发展模式,巩固光伏脱贫工程成果,建立光伏企业与当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建设秉烈清水井、红甸乡茂克等光伏项目。稳步推进文山市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文山州人民政府)

  稳妥有序发展风电。在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的基础上,稳妥推进文山市平坝风电场项目。通过加强电网建设、提高调峰能力、优化调度运行等措施,充分挖掘系统消纳风电能力,实现就地就近消纳。(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文山州人民政府)

  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培育绿色生态能源产业,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加快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林业剩余物、农产品(5.600,0.03,0.54%)加工废弃物、有机生活垃圾等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化沼气、生物天然气项目。(责任单位:省能源局,文山州人民政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片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完善文山市城区及出城高速路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开展绿色运输企业、绿色出行创建专项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文山州人民政府)

  3.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和利用生态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片区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文旅产业。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到片区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品牌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注册力度。打造三七、黄精、重楼、红豆杉等中药材特色产业成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增加农户收入。(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文山州人民政府)

  高质量发展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绿色、健康、高端”为方向,积极发展果蔬饮料、米面加工制品、畜禽加工品、食用油、调味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业。重点打造以三七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现代生物产业研发、生产、物流等平台和基地建设,积极拓展“药、医、养、食、游”全产业链,将三七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努力建设“世界三七之都”、“国际中药城”和国家级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基地。积极打造特色花卉苗木基地,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民族特色轻工业。(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融合发展做强生态文旅产业。推动西畴县香坪山、马关县鞍马湖农旅融合等项目提档升级,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生态游憩、康养度假、城市休闲三大空间,提升改造盘龙河休闲带、西山公园、凤凰山公园。推进中国文山国际医养度假区、七都古镇、平坝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以“花山节”、“三月三”、“国际三七节”为契机,打造特色鲜明的健康生活全区域旅游发展格局。(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加强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水平。积极推进片区国土绿化行动,推动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国家储备林建设投融资、信用担保等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科学营造和发展速丰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用材林,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培育多功能的混交林和复层异龄林,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提高木材资源供给能力。(责任单位:省林草局,文山州人民政府)

  (四)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对片区内重要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区重要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加快完善片区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向多元化发展。完善绿色产品认证机制,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保机制。加快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五)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落实环保制度。严格按照环评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障环境质量。(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2.强化施工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组织专家科学论证,采用更加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优选各类设备。施工过程中注重工程安全,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工程监测预警及沿线敏感点的环境跟踪监测,严格执行环保措施,减少各种废渣、废水和废气及噪声的产生,做到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3.加强技术革新。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发电等作业,应积极优先选用成熟的科研成果,研发和使用环保型催化剂,争取从根本上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害生物防治等活动,应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防治技术。有关种植工程中产生的塑料薄膜、化纤编织袋等废包装材料应妥善收集、回收利用,并做好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文山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文山州人民政府是片区绿色发展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各项重点任务。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加大支持力度,细化具体政策措施。各有关县(市)负责具体任务的落实,要积极主动作为,结合本方案和当地实际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完善支持政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要做好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xx—2035年)》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推进任务和项目实施,避免重复建设。按照事权与支出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片区生态修复工作经费保障,鼓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参与生态修复领域,集中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形成资金投入合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三)严格监督评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部署,省级有关部门和文山州人民政府建立片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成效评估体系,结合各部门职能抓好重点任务的细化分解,切实保障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巡查、审计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宣传报道,增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工程建设,加强工程实施管理。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

  为扎实推进西吉县2022年林草产业发展,确保庭院经济林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根据《中共西吉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吉县2022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的通知》(西党发〔2022〕1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市委五届一次会议及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决策部署和全区三次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会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准确把握“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定位,坚决守好三条生命线,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模式,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到实处,把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强化责任、落实地块、筹措资金、动员群众,建立健全全县林草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基本原则。按照“产业引领、市场主导、生态优先”的原则,把产业规划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把生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把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把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和庭院经济林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全县林草产业迈上新台阶,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主阵地。

  ——合理布局,科学种植。在县域立地条件下,按照《西吉县幸福农家“123”实施方案》种好二个增收园、栽好“3棵树”的要求,结合林草产业工程,栽好房前屋后树、村组道路树、河道沟渠树——“3棵树”,全面发动群众按照增产增效的原则栽植经果林和景观树。庭院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实施必须坚持适地适树,科学种养的原则,统筹考虑全县各乡镇的`自然条件,按照“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葫芦河谷川道区”分区科学规划,多点布局,科学种植,以差异化为互补、特色化为优势,发挥土地生产力,产生山绿民富双赢效益,实现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支撑,示范引领。强化市场、科技、人才支撑建设体系及支撑作用,聘请专家指导、培训,组建庭院经济林产业服务团队,建立定期专家现场指导、线上培训机制。突出高质量、规模化林草产业发展基地,加快品种引进、驯化、实验、通过外引内训、内育,结合当前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并进行示范和推广。积极探索出一条乡村美与民富的双赢路子,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

  二、实施范围及主体

  在全县19个乡镇38个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的区域内实施。各乡镇负责地块确定(严格按照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要求,合理合规选择种植地类)、编制方案、苗木采购、栽植等工作。

  三、实施期限及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年限为2022年3月—2022年12月。2022年3月初,按计划任务落实相应的地块;3月上旬,完成苗木询价等前期工作;3月下旬,完成栽植及管理技术培训工作;3月—4月,完成整地栽植;8月—9月,组织验收;10月—12月,完成当年资金兑付。

  四、苗木品种选择

  苗木品种选择适宜西吉气候条件的优良经济林品种,主要有:红梅杏、梨、李子、大果榛子、核桃、桃、花椒、苹果、大樱桃、山楂。

  五、苗木规格及补贴标准

  红梅杏: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45元;

  梨: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50元;

  李子: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50元;

  大果榛子: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80元;

  核桃: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50元;

  桃: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45元;

  花椒:地径≥2.0 cm,带≥2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30元;

  苹果: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50元;

  大樱桃: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65元;

  山楂:地径≥3.0 cm,带≥35 cm土球,树冠完整的定型苗,每株补贴55元。

  六、栽植技术

  (一)整地要求

  1.整地原则。根据立地条件、树种、栽植密度等选择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

  2.整地方式。首先要深耕、耙平,然后采用圆穴、鱼鳞坑两种方式,平地采用圆穴整地、坡地采用鱼鳞坑整地,要求死土搬家,活土还原,埂实坑虚。

  3.整地规格。圆穴直径0.8m,深0.6m;坡地鱼鳞坑要求横径1m,纵径0.8m,深0.6m,外缘埂高0.3m,埂顶宽0.2m。

  (二)栽植要求

  1.栽植方式。植苗,在建园过程中,平台地保证苗木南北行向,坡地行向依等高线栽植,确保树体受光充分、均匀。

  2.栽植技术。应先挖好栽植坑,苗木必须随起随运,随到随栽植,栽植时应保持苗木直立,栽植深度适宜,每个栽植坑必须用三十公斤农家肥与土壤混合均匀后施入栽植坑,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踩踏是掌握好力度,防止踩碎土球。

  3.栽植时间。2022年春季。

  (三)抚育管理

  1.浇水。栽植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并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适时进行浇水。

  2.松土除草。因土壤板结、杂草等严重影响苗木生长发育甚至成活时,结合割灌除草、除蔓,应及时松土。松土应在苗木周围50-100cm范围内进行,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

  (四)苗木检疫

  所用苗木必须附三证一签,外调苗木必须经过本县林木检疫站复检。

  七、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全部为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

  八、组织验收及补贴资金兑现

  (一)组织验收。2022年8-9月份,由自然资源局牵头,各乡镇、村、驻村工作队配合验收,按成活株数核定验收结果。

  (二)资金兑付。项目完成后,各乡镇根据验收结果造册上报自然资源局,按照验收核定金额一次性兑现给农户。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紧密协作配合,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庭院经济林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打基础、谋长远、惠民生的基础性工程,认真谋划推进。

  (二)强化科技支撑。县自然资源局与区内外农林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聘请技术人员,充实专家服务团队,搭建服务平台,负责对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产业涉及范围内的农户进行培训提供技术指导、综合协调服务,为庭院经济林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夯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庭院经济林产业实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确定专人负责,每月向县自然资源局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3

  为加快推动梧州市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梧州市委办公室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梧办发〔2022〕7号)精神,结合林业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以产业优化提升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实现“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目标贡献林业力量。

  二、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动林产工业提质增效。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聚焦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林产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产业,形成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1.推动木材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发展格局,以梧州旺甫高端绿色家居产业园为核心,打造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藤县以建晖纸业为龙头,发展林浆纸产业;岑溪市建设板材加工集中区;其他县(区)在林区、乡镇“点状布局”旋切单板等初级加工产品生产。全市年内新增规上木材加工企业10家。做好广西三威家居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有关服务工作。支持人造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种。〔责任单位:市林业局产业科,各县(市、区)林业局〕

  2.延长特色经济林果加工产业链。推广良种油茶种植,加强油茶低产林改造。引导开发油茶、坚果和肉桂、八角等香精香料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建设油茶冷链、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积极组织林产企业参加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林产品及木制品展等活动,拓宽产品展销贸易渠道,推动品牌知名度和销量双提升。〔责任单位:市林业局产业科,各县(市、区)林业局〕

  (二)培植服务业发展新动能。以森林康养为突破口,提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3.积极打造大湾区旅游后花园、康养首选目的地。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为载体,积极打造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星级森林人家、森林体验基地和六堡茶文化生态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推进广信森林公园项目建设,推动白云山景区、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天龙顶山地公园等重点景区建设,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成长。〔责任单位:市林业局产业科、保护地科,各县(市、区)林业局〕

  (三)全力服务六堡茶产业发展。

  4.抓好茶产业发展用林要素保障工作。优先保障茶产业发展地块林木采伐指标,指导做好林木采伐许可证申请相关工作。加快茶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优化服务,落实专人协调和指导企业完善使用林地报批手续。〔责任单位:市林业局资源科,各县(市、区)林业局〕

  5.积极指导生态茶园建设。大力推广“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林茶共存模式,保持生态多样性。协助开展茶树良种选育繁育,组织技术力量指导茶树良种选育繁育。〔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生态科,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各县(市、区)林业局〕

  (四)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6.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继续深化林长制,加强部门联动,不断完善涉林案件查处衔接机制,提升涉林违法案件查处效率。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合执法力度。加强林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推进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林长科、资源科、保护地科、防火科,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林木种苗站,各县(市、区)林业局〕

  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湿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大林草植被修复,开展退化湿地修复和综合治理,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深入推进苍海湖等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指导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生态科、资源科、保护地科,各县(市、区)林业局〕

  (五)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充分发挥梧州的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比较优势,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接轨”。

  8.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组织招商推介活动,大力吸引大湾区林产企业来梧投资,进一步促进我市林业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责任单位:市林业局产业科,各县(市、区)林业局〕

  9.为交通建设项目提供用林保障。全市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一环六横五纵”高速公路网,梧州至藤县藤州镇、蒙山至金田等路网,“四横二纵”铁路网,机场改扩建等交通项目。各级林业部门要抓好交通项目用林审批工作,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定期摸底调查交通项目使用林地需求等情况,服务指导使用林地申请材料,跟踪对接审批流程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责任单位:市林业局资源科,各县(市、区)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明确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落实机制。〔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林业局,市林业局各有关科(室)、直属单位〕

  (二)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强化日常统计、运行监测和综合分析。〔责任单位:市林业局规财科,各县(市、区)林业局〕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4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桂发〔2022〕9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桂发〔2022〕1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部署,结合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十四五”规划要求,为稳步推进柳州现代林业发展,高质量建设现代林业强市,促进柳州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区和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林长制工作会议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落实林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柳州生态和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林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林业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林区群众生活高品质提升,为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林业力量。

  (二)发展目标。全市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完善,资源保护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丰富。到2025年,全市林地(草地)面积稳定在126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3%以上,全市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到2035年,基本形成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不断增强,绿色高端家居制造业、油茶产业和螺蛳粉原材料种植业有新的突破,林业综合经济实力增强,成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强市和现代林业强市。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有效落实林长制。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因事施策,科学制定市、县、乡三级林长年度任务清单;落实好《广西壮族自治区林长履职规范(试行)》,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林长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运用好日常考核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各级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全面夯实林长制工作基础,配足配强乡级林长制工作力量,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水平;推进落实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四个一”基础工程建设,全面构建林草资源巡护、破坏林草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查处、林业科技推广培训咨询服务和森林经营管理策略四个体系。(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林长制成员单位,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二)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存量增量并重、数量质量统一,合理安排用地、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选择造林树种。结合自治区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通过开展城乡绿化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行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行动等国土绿化系列专项行动、乡村振兴“绿美乡村”建设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推进国土科学绿化提升工程。“十四五”期,全市计划完成植树造林5万公顷,义务植树3250万株。确保每年全市林地(草地)面积稳定在126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以上。以柳江区、柳城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区域为重点,实施九万大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十四五”期内计划完成人造乔木林1213公顷,退化林修复9200公顷,封山育林1333公顷。认真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工作要求,遏制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行为。(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三)稳步推进林草种业振兴行动。推进柳州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摸清柳州林草种质资源家底,立足柳州特色资源,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指导全市良种基地树种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工作,加强主要造林树种、乡土珍贵树种的良种选育和品种创新,在融安、融水良种基地布局增加2-3个适合我市发展种植的乡土树种,在柳南区开展螺蛳粉笋用竹种质资源库建设。到2025年,巩固提升国家级良种基地2处、自治区良种基地1处,建设自治区级种质资源库4处、保障性苗圃7处,审(认)定林木良种10个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85%以上。 (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科技局、财政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四)有效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围绕广西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双千”目标,以创新林业投融资和经营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提升碳汇功能和生态产品价值为导向,推进森林质量整体提升,维护国家生态和木材安全,振兴乡村和巩固脱贫成果,把国家储备林项目打造成柳州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全市布局储备林+桉树、储备林+杉木、储备林+油茶、储备林+乡土珍贵树种基地,探索多树种混交造林以及长、中、短期产出相结合的科学种植模式。到2025年,全市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面积在完成自治区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双千”目标任务42万亩的基础上,争取达到200万亩以上,实现社会得生态、国家得木材、地方得投资、企业得效益、农民得收入的共赢目标。(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乡村振兴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市城建集团)

  (五)全力推进油茶产业突破发展。深入推进油茶产业提质增量,坚持油茶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并举,深入实施油茶“双千”计划,打造柳州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园区,通过推动油茶全产业链发展,使油茶产业成为柳州市特色产业。“十四五”完成油茶新造林30万亩以上、低产林改造25万亩以上,建成1000亩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10个以上,200亩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100个以上。发挥柳州市工业发展优势,发展油茶精深加工,借鉴我市螺蛳粉产业的成功经验,构建柳州市现代油茶产业发展体系,促进油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其中一产综合产值达到29亿元以上,二产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三产综合产值达到21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乡村振兴局、投资促进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落实)

  (六)持续推进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竹笋)基地建设。提升竹笋原料本地化供应率和保障食品安全,推动我市螺蛳粉产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竹笋种植规模,着力打造示范基地,强化科技创新水平,推广新型经营模式,抓实原料质量安全,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竹笋基地。到2025年,全市螺蛳粉原料竹笋基地面积发展到12万亩,竹笋产量达10万吨以上,本地竹笋原料占比由2020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认定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竹笋)种植示范基地达 6 个以上,总面积达0.4万亩以上,大规模建设100亩以上的标准化基地。(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分别落实)

  (七)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完成新一轮柳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xx-2030年)编制工作,不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质量,使城市绿地布局更趋合理,森林生态体系更趋完善,森林功能更趋优化,城市景观更加优美,人文与自然景观更加交融,为柳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生态支撑。大力推进和引导各县区积极创建“森林县城”、“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单位园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乡村”、“双高”城乡绿化美化示范基地等绿化特色品牌。实施珍贵树种进城入村行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建成一批绿化示范精品。(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旅游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八)不断提升村屯绿化美化水平。全面推进村屯绿化美化,持续实施“绿美乡村”村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重点打造村屯绿化景观提升示范村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城乡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优化绿化树种结构,提高开花彩叶芳香树种及珍贵树种在城乡绿化中的比例,力争珍贵树种和高颜值观花树种的种植比例达到30%以上。依托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四旁”绿化用地规划,挖掘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乡村片林等绿化用地资源,着力打造乡村公园、休闲林区和乡村绿道景观,盘活废墟、荒地等农村废弃闲置土地,增加村民游憩空间,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格局。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富民。到2025年,计划新建 “绿美乡村”村屯绿化景观提升示范项目30个。(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乡村振兴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九)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树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改造项目。贯彻“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科学种植、逐步调整”的方针,依法对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已种植轮伐期不足十年的用材林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改造,动员和引导林农等造林业主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林地上改种珍贵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森林质量,切实增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涵养水源功能。重点对我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内已种植轮伐期不足十年的桉树用材林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改造,通过更新改造、择伐更新、封育保护等方式,将桉树林改造成涵养水源更强的乡土珍贵树种、混交林、大径级材林。到2025年,全市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桉树林改造0.38万公顷。(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国有林场管理机制,推进国有林场“一场两制”改革,聚焦林场难点堵点,完善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加大反哺林业主业力度,增强林场“造血”功能,激发职工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提高国有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能力。到2025年,全面完成我市国有林场管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并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建设自治区壮美林场4家以上,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地综合整治回收率达95%以上。(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十一)强化对林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科学确定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优化林业产业布局,以现有资源及产业规模为基础,整合资源,聚集资本,引导林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附加值高的林业产业体系。加强林产业发展技术支持,鼓励和支持林业产业园区、林业企业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平台,开展林木良种育种技术、木材采运机械化、木材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林业先进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运用。加强林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信贷融资和担保机构的政策性作用,构建政府、金融、企业、农户相互支撑的新型担保合作关系,打造覆盖全市、上下联动的林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体系。加强林产业发展用地支持,重点保障林业产业园区用地,将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园区、林产加工项目列入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开通土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木材加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责任单位: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各新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商务局、林业和园林局)

  (十二)加强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对林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指引和政策引导,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林业产业园区。重点支持国家鹿寨桂中现代林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自治区融安·广西香杉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广西柳城县木材加工产业园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和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培育打造百亿元林业产业园区。支持重点林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发展园区配套产业,拓展园区现代产业社会化服务,提高林业产业园区综合实力,推动广西柳城县木材加工产业园建设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推动自治区融安·广西香杉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争创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和园林局)

  (十三)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林业企业参与广西百家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自治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提升行动计划,支持生产规模大、产业链条优及面向终端市场的优势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广西鑫恒晶木业有限公司、柳州市三友木业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林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积极争创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林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争创中国驰名商标、老字号、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等品牌,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国际通行质量体系认证、境外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国际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林业和园林局)

  (十四)深入实施林下经济产业提产增收行动。推进林上林下产业综合开发利用和立体融合发展。科学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推广林下道地药材及区域特色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到2025年末,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95亿元以上,力争建设一个以上林下经济特色县域。以林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布局。一是大力推广林药、林菌、林花等生态种植模式,重点支持融水、融安、三江、鹿寨推广符合无公害要求的林下中草药材、食用菌生态种植模式,把融水打造成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县;二是继续扩大林下养殖规模,重点融安、柳城、柳北、鹿寨大力发展林下鸡、旱鸭、猪、羊、牛等品种养殖;三是支持鹿寨、柳北、柳南、鱼峰等地区发展竹笋等林下产品的采集加工。(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局、林业和园林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分别落实)

  (十五)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柳州林业科技人才库,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特派员重要作用,鼓励林业科技人员下基层、进林地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宣传,面对面解决林农生产问题。健全林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到2025年申报中央林业科技推广项目6个以上,自治区科技推广项目10个以上,获批林业推广项目资金总额1000万元以上,建成林业科技示范基地达20个。深入实施生态康养旅游产业提点扩面行动。重新定位、编制全市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将森林旅游规划纳入市、县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选择元宝山、九万山等森林景观丰富的区域,作为全市拳头森林旅游景点品牌,定位为全国一流景区,进行高起点、大气魄的规划,确定几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宣传引导,多点带动。加强林业、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森林体验基地、花卉苗木观光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林地经营权流转,打造一站式林权交易服务体系,探索设立林业融资担保基金,完善林权收储担保体系。持续引导林农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流转进入交易平台。逐步实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交易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基层干部了解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程序,关心和支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农民群众成为市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科技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市科学技术协会)

  (十六)加强森林资源监管。完善资源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全市森林资源“一张图”,统筹推进动态监测、年度出数、资源管理等工作,实现全方位监测评价引领森林资源保护全过程,健全完善我市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的监管体系。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和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十七)做好重大项目林地保障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全力做好重大项目建设使用林地要素保障。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和节约集约原则,统筹做好项目使用林地定额的测算、使用和监督管理,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民生公益性项目建设。林业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破除障碍,全力做好全市重点项目使用林地要素保障;积极发挥林业部门在建设项目中前期介入、指导论证的作用,提前介入重点项目,指导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更多林地定额指标,保障我市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保障自治区重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交通能源电力铁路项目和重点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在做好向上汇报争取林地指标基础上,在项目规划和设计期提前介入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积极协调、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做好动态监管,及时反馈并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中的涉林问题,特别是不能因为林地指标问题而受到限制,全力以赴抓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开工;探索开展“林地-耕地占补平衡”方案,保障林地保有面积不减少,保留我市建设用地发展急需耕地和林地的后备资源。(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十八)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规范和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科研宣教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常态化监管“硬约束”机制;推动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勘界立标,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和智慧化标准化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管护能力和水平,科学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地内人工林赎买或生态改造等工作。(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

  (十九)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严格保护湿地资源,建立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及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开展湿地生态体验活动,力争全市湿地保有量不低于42126公顷,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指导各县(区)开展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认定工作,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保护好、修复好湿地生态区域。(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二十)提升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管理,完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鸟类迁徙路线的管控巡护、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分级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就地保护水平,推进一批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元宝山冷杉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工作。印发《柳州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区)依据工作要求完成全市范围内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构建柳州市林草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防控体系。(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生态环境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二十一)加强野生动植物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提升野生动植物执法效能,建立柳州市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多部门信息交流与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制度,加大新形势下互联网犯罪监管执法力度。加强人工繁育(培育)野生动植物规范管理,确保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溯源,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管巡护,做好疫源疫病监测,提高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防控能力和主动预警监测能力。(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柳州海关、邮政管理局)

  (二十二)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强野外火源管控、野外用火审批监管和火险早期处置能力建设工作,推进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分片包干责任制,力争在重点区域火情瞭望覆盖率达到95%以上;抓好现有国有森林经营单位森林防火半专业队伍组织建设,力争实现重点国有林区防火力量100%覆盖;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规划构建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和生物阻隔带等林火阻隔系统,力争实现国有林区路网密度达到3.1米/公顷,国有林区林火阻隔网密度达到4.7米/公顷,打造坚实“绿色屏障”;到2025年,全市森林防火力量、风险隐患整治和野外火源管控水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短板补齐,科技信息化水平和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大幅提升,森林火灾发生率及火灾损失稳定在较低水平,森林火灾发生率不高于3.5次/10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二十三)深化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林业执法队伍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强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规范林业行政执法机制,严格遵守林业行政执法程序,依法保证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林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组织开展系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林地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违法使用林地、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实现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委编办、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二十四)加强古树名木科学管护。深入宣传《森林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对古树名木进行自觉保护、依法保护、科学保护的浓厚氛围。依法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坚持原地保护、属地管理原则,扎实做好古树名木科学管护工作。通过签订管护协议、落实巡查制度、结合乡村振兴等开展以古树名木地面“过度硬化”整治为重点的抢救复壮,推进古树名木保护。落实古树名木巡查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杜绝新的“过度硬化”产生,科学保护古树名木。(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乡村振兴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落实林长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联动、林业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抓好分解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林业建设。

  (二)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投入林业,加大支持林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遵循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突出政策导向及支持重点,完善补助政策,严格监督管理政策。不断推动建立完善森林,草原、湿地管理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装移支付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三)加强要素保障。全面加强科技、资金等关键要素保障,按时序进度推进林业项目,强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研究落实林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和扶持有条件的林业重点企业上市。对重点林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按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对纳入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的林业项目和重点林业产业园区新入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支持重点林业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四)加强考核评价。将林业改革发展相关指标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任免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的,在各类评优创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严格实行问责。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开展常态化检查督促,严格考核评价,压实工作责任,狠抓事项推进,强化结果运用。

  各县区、新区和市直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务实举措,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5

  为加快全州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将文山建设成为云南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根据《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文山州“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文山州重点林草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文山林草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林草产业发展质量为核心,坚持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做优做强油茶、八角、蒜头果、国家储备林、木材加工、核桃、坚果、林果、林菜、林下药材、油桐、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重点产业,加快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文山特色林草产业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林草生态产品的需要,为全州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州林草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争取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45∶34∶21。全州力争培育2个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示范社,10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力争建设林草产业园区3个以上,产业集群和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

  (三)发展格局。按照“1+3+8”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设“4个100万亩”示范基地、150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的发展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建立若干产业集群,促进重点产业向优势区集聚。依据生态功能区划、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各类生产要素配置情况和产业发展目标,构建“林下三七、3大林产业、8个特色产业、4个100万亩示范基地、150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林草产业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精准提升林草资源质量。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推动城镇、道路、河湖、景区、园区等重点区域森林扩面提质增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和公益林管护,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现天然林与公益林并轨管理。严格划定和保护基本草原,科学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商品林,培育优质木材资源。加快建设保障性苗圃体系,大力发展观赏苗木产业,提升优质种苗保障能力。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大紫茎泽兰、沙漠蝗等入侵物种的监测治理力度。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林火阻隔系统布局,提高森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编制实施古茶山古茶树保护规划,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牵头单位:州林草局、州发展和改革委;责任单位: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民政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教育体育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财政局、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公安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持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提升重要生态区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加快文山树木园建设步伐,高标准建设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以县为单位制定林草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合理确定适宜发展的林草产业类别、规模及利用强度。支持依法依规在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严禁在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发展林下种养,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性质或毁坏林木。【牵头单位: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公安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着力带动林区群众就业增收。完善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林农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林农积极参与林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林农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发展收益。加快发展政策性林草产业保险,支持企业增加商业收储,保持八角等林草产品价格合理稳定。支持村集体探索利用集体林草资源,建设林草产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项目,通过发包或自主经营增加林农收入。建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平台,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确保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还草等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州财政局、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四)加快林下三七产业发展步伐。在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充分发挥文山州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品牌优势,推动林下三七种植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高端化发展,努力将文山建设成为全国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将文山出品的“林下三七”打造成为“云药”高端品牌的典型代表,成为文山州打造世界“三七之都”的新引擎,成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典型案例。到2025年,建设三七种质资源圃2个,实现林下三七种植面积1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基地规模逐年增加;实现农业产量……吨,综合产值占文山三七产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达到……亿元;培育2-3家林下三七生产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州科技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林草局、州投资促进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五)推动油茶、八角、蒜头果三大林产业提质增效。加强油茶、八角、蒜头果良种选育,着力创建高产稳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原料生产基地,带动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油茶、八角、蒜头果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多元融合主体,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联动发展,做大做强油茶、八角、蒜头果产业。到2025年,建设油茶种子园3个、采穗圃2个、固定苗圃2个。建设广南县油茶产业园区,实现年加工茶油0.5万吨,初步形成“良种—种植—加工”的油茶产业化经营体系。对现有2个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合理配置扶持中小型加工企业4-6个,茶油精炼加工率达到80%以上,形成资源充裕、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合理、市场竞争力强的油茶产业良好格局。油茶新植面积达87.34万亩,改造和提质增效面积达54.1975万亩。全州油茶保存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进入盛果期面积50万亩,年产鲜果25万吨以上,总产值达24.1亿元以上。到2025年,新建立3个八角初级加工企业,对1个八角精深加工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引进1至3个有实力的外省企业对我州八角进行精深加工和开发。全州新植八角面积10万亩,实施提质增效和低效林改造50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达60万亩,年产鲜果27.6万吨以上,总产值达48.86亿元。到2025年,力争建设2个蒜头果产业园建设,并加快对已引进的2家蒜头果企业的建设,尽快进行生产线建设,早日实现研发产品在本地加工。蒜头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0.5万亩进入初果期,总产值达2.9亿元。【牵头单位:州林草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六)着力打造文山特色林产业。利用文山地处北回归线黄金十字带,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的物种和遗传基因宝库的优势,着力打造木材加工、核桃、坚果、林果、林菜、林下药材、油桐、森林康养8个特色产业。多渠道拓展用地空间,支持利用低效茶园、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各类适宜的非耕地国土资源改培经济林,扩大特色经济林种植规模。按照良种栽培、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的要求,采取新建和改造相结合,到2025年,新建杉木基地30万亩,完成全州核桃提质增效和低效林改造任务35万亩,发展坚果基地11万亩,发展林果基地10万亩,新种植香椿5万亩,发展以草果、砂仁、苦参、石斛、黄精等为主林下药材基地10万亩,发展油桐基地6万亩,培育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3个以上,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8个以上,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12个以上,中国森林康养人家18个以上,带动全州特色经济林建设。同时,开展全州林业碳汇资源调查,开发和培育林业碳汇面积100万亩。加强我州乡土树种培育,建设以木兰科为主的观赏苗木总面积达到2万亩、建立保障性苗圃8个以上。加快完善特色经济林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引导林农群众开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式经营,支持储藏加工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提高综合效益。到2025年,全州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550万亩,产业总产值达124.19亿元。【牵头单位: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科技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州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七)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利用好国家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储备林投资、运维和管理。采取科学措施,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着力培育和保护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培育储备乡土树种,科学营造和发展速丰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用材林,定向集约提高国家木材资源供给能力。到2025年,全州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面积150万亩。【牵头单位:州发展和改革委;责任单位:州林草局、相关县(市)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林草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州林长制工作重要内容,建立州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分重点产业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组,制定出台全州林草产业优质高效示范基地认定办法和配套扶持政策,分年度组织认定。各县(市)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林草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制定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定期研究调度,推动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落地。【牵头单位:州林长制办公室、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投资促进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林草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家庭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快新型林草生态产业经营体系建设。结合文山林草产业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林草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和销售平台,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推动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采取“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精准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全州林草产业对外推介力度。积极组织相关县(市)、企业,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尤其是前往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林产业发达省份调研对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省内外知名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文山。【牵头单位: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乡村振兴局、州投资促进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强化林草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依托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农民创业创新基地和孵化平台,规划建设一批林草产品加工园区(基地),发展一批加工特色小镇。完善配套交通、水电、燃气、网络、环保等基础设施,引导林草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积极引导储藏、保鲜、烘干、分等分级、包装、运销、检验检测、原料交易、支付结算等关联产业入驻园区配套发展,支持冷链物流、包装、工业设计、品牌营销企业与林草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推进食品加工、林药产业、精细化工、动物饲料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立智慧林草产品加工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重点推进3个林草产业园区建设,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示范园区。【牵头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能源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州投资促进局、相关县(市)人民政府】

  (四)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政策,加大林草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州、县(市)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扶持油茶、八角、蒜头果产业品种改良、收储贴息、冷链仓储、初加工机械一体化、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后奖补等方式,对纳规企业给予扶持。探索建立国资平台托底收储补助政策。扩大林草贷款贴息规模,将营造林、收储加工林草产品等贷款纳入财政贴息范围。鼓励现代林草龙头企业按市场化方式自主发起设立各类林草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发展林草产业。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服务,扩大林权抵押等贷款规模,开发林草全周期信贷产品。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和品牌打造的支持力度,对成功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认证的,给予一定的申报补助资金。严格执行用地保障、税费减免、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用电等优惠政策。【牵头单位:州财政局;责任单位:州发展改革委、州农业农村局、州林草局、州乡村振兴局、州银保监局、州税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林草重点产业发展情况,适时成立林草产业综合研发机构,联合申报科技创新团队,为林草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动员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大林草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大力培养一批乡土林草科技人才和林草专业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为民服务的林草科技队伍,为林草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快林草产品大数据建设,强化林草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安全保障,努力实现林草产品全过程数字化控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支持林草产业园区和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牵头单位:州科技局;责任单位:州林草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六)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林草生态产业品牌,不断提高文山林草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依托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大力推介文山三七、富宁八角、马关草果等区域品牌。指导符合条件的产品及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或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支持有关主体申请、注册集体商标。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有机、森林生态标志等产品认证认定。发挥直播平台作用,线上线下融合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京东云南森林生态产品馆、善融商务林特产品馆建设运营,配合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经济林节庆活动。【牵头单位: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商务局、州市场监管局、州广电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七)强化统计调度。建立工作进度季度调度机制,各县(市)人民政府于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工作推进和林草总产值完成情况报州林草局,由州林草局汇总向州人民政府报告。【牵头单位: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统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6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xx县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林业生态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突出抓好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经济林产业建设、村庄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生态质量,为推进“三晋示范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完成120万株林木新植补植补造任务,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经济林栽植面积250亩,生态造林350亩,新育苗木300亩,村镇绿化10个,通道绿化40公里,新建湿地公园一处,义务植树4万株。全镇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全县林业建设先进乡(镇)行列。

  三、重点工作

  (一)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工程

  继续坚持“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精品示范、片区带动、政策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春之晨”为主打品牌的苗木花卉基地。重点完成“春之晨”生态园二期工程300亩,新育苗木15万株。

  (二)经济林建设工程

  按照项目工程化、建设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要求,突出抓好xx、xx两村共250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其中,xx村完成核桃栽植100亩,xx村完成核桃栽植150亩。

  (三)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xx一级路和xxx公路(武安段)两条生态廊道建设。端润一级路升级改造工程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出精品、出亮点、出特色,对沿路两侧50米以内的林带进行修枝、除草等综合治理。xx公路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绿化模式,打造高品位“绿色走廊”。此外,着重抓好村村通道路补植改建工程,对断档地带进行补植,对生长不良、档次较低的树种进行更换。

  (四)荒山绿化建设工程

  继续提高端润一级路两侧可视荒山绿化档次,对度荒山绿化项目进行补植完善。重点突出做好xx公路两侧350亩荒山绿化工程,该工程由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五)村镇绿化建设工程

  按照增绿添景、高标准、立体化绿化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以增加绿量为目标,大力开展居民、庭院、小区植树种花活动,拆墙透绿,见缝插绿

  (六)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按市政府xx流域治理规划设计要求,xx流域xx段建设湿地公园一处。该工程以保护、改善xx区域生态环境为根本立足点,以树理文化为内涵,是xx流域治理的重要功能区块。该工程由镇政府组织驻镇企业实施。

  上述责任单位要及早部署,尽快行动,在4月底前完成全部栽植任务。

  四、苗木规格及栽植标准

  按照《国家苗木质量等级》要求,经济林建设采用的核桃树种,苗高80公分以上,株行距45米,每亩33株;生态廊道绿化工程、荒山绿化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按县林业局规划设计核定为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组,组织、领导全镇林业生态建设,确保全镇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二)建立分包机制。严格实施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责任制,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要对所包区域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负主要责任,要调动各方力量协力推进所包区域的林业生态建设,做好沟通协调,在造林质量和进度上搞好督导,合力推进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同时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完成情况与本人年度考核相挂钩。

  (三)做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宣传标语、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以及植树造林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化建设,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关注林业、支持林业、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局面。积极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各村、镇直单位和驻镇企业要以统计人数每人栽植3—5株树的标准,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主动性。

  (五)巩固造林成果。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督促检查制度,实行包村干部周督促检查制、镇林业工作站半月督促检查制和包片领导月督促检查制,检查内容包括火源管理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将检查结果在镇林业工作站备案存档,进一步确保全镇森林资源安全。

  (六)强化督促检查。镇林业工作站要严格按照造林规划要求,针对苗木、挖坑、栽植、浇水、涂白等造林关键环节,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林业生态建设 任务进行督促检查,确保造林质量。同时将检查结果上报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工作组对各责任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栽植质量进行通报,督促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单位,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七)严格考核奖惩。为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镇党委、政府将于5月上旬对全镇造林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对完成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并表彰,对完成差的单位严肃追究其责任。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7

  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建设高效生态林业,加快现代化林业建设步伐,根据《县2013年高效生态林业建设目标任务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指导思想

  以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手段,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巩固壮大林下经济、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五个方面为重点,全面提高林地产出率,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建设生态,加快后发赶超,实现富民强镇做出积极贡献。

  三、目标任务

  1、完成珍贵乡土树种种植1000亩,珍贵乡土树种宅旁种植8000株,木本药材种植300亩。

  2、完成竹林低改抚育2000亩,中心幼林抚育间伐500亩,竹林定向培育4500亩。

  3、发展种植型林下经济440亩,发展养殖型林下经济362亩。

  4、新修竹林林道12公里。

  5、加大竹胶板厂、木胶板厂、竹筷厂等企业的`扶植、服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林业总产值36000万元。

  四、工作措施

  1、强化责任、加强领导。镇政府将把高效林业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各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评,各村村主任为高效林业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责任,加强领导。

  2、科学规划,办点示范。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生态林业发展规划,并搞好办点示范。

  3、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林地信托流转机制,引进并支持发展高效生态林业的公司、大户和合作组织,争取银信部门的信贷支持。

  4、科技兴林,加强服务。组织林农进行发展高效生态林业技术培训,开展高效生态林业科学试验,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8

  为进一步加大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切实保护全县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特制定本防治预案。

  一、全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

  全县从南至北,地形起伏较大,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复杂,以丘陵为主,县境内最高海拔674.4米(武东天保寨),最低海拔299米(柳树镇涪江出境处)。地处涪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22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雨量934毫米,年日照数为1299.9小时,无霜期平均284天。

  (二)森林资源概况

  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00.04万亩,森林覆盖率41.41%,活立木总蓄积435万m3。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林区内自然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全县有树种390余种,分属70余科、170余属,主要植被群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柏木、马尾松构成群落的优势树种,常绿或阔叶树种有香樟、桤木、栎类、桉类、梧桐、槐木等,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香樟等,灌木以马桑、黄荆、火棘为主,经济树种以桑树、柑桔、梨类、桃类、枇杷为主。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较为丰富,有水生和陆生动物300余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苍鹰、雀鹰、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等以及董鸡、喜鹊、黄鼠狼、啄木鸟、鼠、蛇、狐、兔、白鹭、斑鸠、紫燕、野鸡等多种野生动物。

  (三)林业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建设,我县林业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已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18.5万亩,经果林基地38.8万亩,全县有各种林木种苗、花卉苗圃20余个、基地1500余亩;有木竹和林产品加工户120家,20xx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17.5亿元。

  (四)林业有害生物情况

  我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是蜀柏毒蛾,寄主面积78.61万亩,其中成片纯柏木林面积达67万亩,在森林面积中居主导地位。其次是其它虫害,基本是轻度发生,分布较分散,不会构成大的危害。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9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后,市林业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组织召开了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议,狠抓源头管理,强化各项关键措施落实,为确保林业没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现制定方案如下:

  为做到林业安全生产工作早部署早落实,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后,局里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将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详细传达,按照要求,及时组成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局长为组长,主管副职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林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是抓机关管理。下发了红头文件,进一步加强了车辆管理和节假日、夜间值班,对财务科、办公室等重点部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抓食品安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冬枣技术服务的意见,组织技术人员“一对一”对口帮扶,与枣园签订无公害生产技术帮扶协议,定期下乡进园指导枣农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程进行管理,把好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第一关。

  三是抓白蛾防治。制定下发了《xx市20xx年度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对防治责任区域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科学防治措施和重点防期,采用飞防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损失,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四是抓护林防火。进一步健全护林防火网络,组织人员及时对全市的`防火工作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明确各责任单位的防火责任制,与各相关责任单位签订责任状,强力落实重点森林防火直接责任人制度,实行谁的责任区谁负责,不断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职责分明,把防火任务、责任、目标、措施分解落实到林地,做到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案有人查,确保护林工作全方位展开,不留死角。

  下一步在抓好机关管理的同时,一是重点搞好林政执法,做好森检、防火、防盗伐等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二是指导枣农搞好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基地认证,保障林果产品食用安全;三是全面防治美国白蛾,确保我市及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10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深刻进行自我剖析,查找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政水平和服务意识,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边整边改的精神,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目标,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振奋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工作的重点。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又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立见成效;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清楚。真正做到政治上有明显进步,思想上有较大提高,作风纪律有明显改进,增强领导班子建设,为我市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学习坚持得不够好,理论知识学得不够深,掌握得不够透彻;班子成员忙于日常事务,业务知识不能做到及时更新,理论与实践联系得不够紧密。

  2、干部队伍管理力度不够,有些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3、个别班子成员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

  4、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非造林季节很少深入林业生产一线,与林果农联系不够密切。

  5、个别班子成员只求满足于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不能用发展的观念来处理林业建设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6、林业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够深入,各项林业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对周三和周五的政治学习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广大党员自觉树立大局意识、自律意识、宗旨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广大林果农服务的`本领。同时抓好执法队伍建设,教育执法人员要文明执法、用心执法、严格执法,做到“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坚持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加强监督检查,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每名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调阅学习笔记,注重学习效果,使全局上下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队伍和效能型机关。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干部管理在原有《林业局机关工作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并严格落实。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党员民主评议监督机制,实现对党员教育的长期性、连续性,认真抓好党员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林果农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党内生活,使党组织始终保持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纪律严明的良好态势。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抓出实效,结合领导班子实际,制定了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严明责任。并自觉接受全局广大干部职工、林果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聘请行风监督员18名,公开举报电话、设立征求意见箱,严肃查处违法乱纪问题,狠刹行业不正之风,简精各项办事程序,切实解决好广大林果农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树立林业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强化林业执法力度,巩固绿化成果

  一是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近三年,我市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且以速生杨树为主。因树种单一,一旦有疫情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今年将在全市建立15个森林病虫害测报点,聘请50名兼职测报员,逐步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测报网络。尽快出台《任丘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同时,投资10万元购置显微镜、诱虫灯等设备,加强国家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建设。

  二是加大毁林案件的查处力度。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打击毁林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尽快起草《xx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林木防火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力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三是继续抓好林业宣传工作。加大《森林法》和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植树造林的长远意义,以提高群众的绿化意识和法律意识,形成“爱林、兴林、护林”的良好社会氛围。

【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卫生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2-08

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07-13

卫生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07-06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04-11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04-09

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2-05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05-18

医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03-14

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