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2-12-22 14:59:43 惠嘉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0篇)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1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旨在充分利用信息化设施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管理者和家长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和家校互动的数字化环境,从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一、指导思想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教育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促进学校办学理念转变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果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总目标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大力加强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在校园环境、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学习手段、家校互动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子目标

  ①校园环境数字化:

  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畅通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各功能室配备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计算机,使生机比、师机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构建浓厚的校园数字文化氛围。

  ②教学教研网络化

  将校本教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成校本资源体系,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在每位教师建设教育教学博客的基础上,建立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和教师协作组,通过网络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③学习手段信息化

  积极探索基于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渗透课堂的教学模式,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好“白板”教学,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更新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多元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④学校管理信息化

  构建以学校信息联网的综合管理体系,建立校园广播、校园安全监控、校园管理系统(包括学校办公室、学校财务、教务处、教研室、年级组、安保科、政教处等部门信1

  息发布和协调活动的工作和管理),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教育管理领域和各个环节,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⑤公共服务信息化

  加强学校网站建立,加强教师博客和工作室的应用,构建开放,便捷的家校互动和校务信息发布平台,为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三、现状分析

  1、设备现状

  多年来,我校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为使学校信息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现就我校信息化目前的状况作一阐述。网络中心现状:学校没有网络中心机房。

  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学校共有学生机房1个共45台,分别承担四个年级16个教学班的信息化教学。27个教学班分两批次安装了班班通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其中两个班为幕机),用于行政办公的机器、教师用机也26台。现已作为教师用电脑分配到各办公室用做备课。学校生机比为30:1,师机比为3:1。按照标准化配置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校园广播网现状:学校的有线广播网络,采用了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英语听力测试等。

  学校目前暂无电子阅览室、语音室。

  2、成果应用

  ◆校园网络平台日臻完善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有网站、论坛、家校互动平台、资源库、教师平台、心理测评系统、即时交流平台以及FTP服务、视频点播服务等,其配置、管理、培训、应用工作是非常繁重的,我校网络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经常加班加点,保证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运行这么多年后,随着计算机数量、用机人数的增加,辅助教育教学的推广及多媒体应用的深入,我们的带宽、服务器、人员配置明显不足,我们网络中心及时做出了策划、调整、更新、调试。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已基本做到了每个处室、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成果展示板块,每个学科都有教学资源库,基于校园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初具雏形。

  ◆信息库建设初举规模

  教学资源库建设:几年来,我们通过自制、收集、购置、接受赠送、上级配置等形式,拥有了网络教学资源库、新课标示范教案库、新课标教材配套课件集等近1T容量的网络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校本教育资源(电子文档)积累:校园网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平台,我们要求各组室的所有成果都要在校园网上展示出来,如好课件、好教案、好文章、好的经验交流材料、重要信息(含文字、照片、音视频)等都要上传校园网并发布。几年下来,我们已积累有近30G容量的电子资料,这是我校宝贵的电子文档资料。

  ◆学科教学支持网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和二期课改奠定了基础

  经过各教研组的努力,我们已经在校园网上构建了各学科的教学支持网,为学科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工具,这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科教学支持网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校园网的利用效率。学科教学支持网站具有学校、教师和学科鲜明教育教学特色,由学校或学科教师建设的,体现某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网站。学科教学支持网站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理想的学习工具。

  四、组织实施

  1、设立领导机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学校主要领导将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有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信息人员的职责。

  组长:杨志华

  副组长:江水河

  组员:李旭荣、武军彦、路宏丽、郭小宁、巨永春、张进军

  2、组织师资培训

  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准备不足,是当前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瓶颈,因此数字化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使数字化学校的建设顺利进行。

  3、优化软硬件环境

  ①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我们的设想是: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的。优化学校语音广播网络,添置相关设备,完成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教室计算机除普通计算机常规功能外,还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AOD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评估智能广播等多项功能。

  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出口宽度:我们的设想是:除校校通外,学校还应有相当带宽的网络出口,保证学校数百台电脑和因特网的数据交换。同时还应有相当数量的服务器用于校园网的各种功能的开发。比如:WEB服务、FTP服务、SQL服务等。

  我们的设想是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因为它们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否则,网络就成了一个空架子。

  ②广播电视系统

  我们的设想是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添置数字非线编系统和摄录系统、数字点播和直播系统,建设一个真正的数字电视台,在校园电视台更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基础上,建设成榆次区的品牌以至晋中市的品牌。

  ③一卡通管理系统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具有电子身份识别和电子钱包的功能,替代校园传统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教师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各种体育娱乐设施使用和现金交易,达到证件、考勤和娱乐等收费的全电子化和智能化。我们的设想是校园一卡通系统通过与其它的各个管理系统模块的信息连接,将整个校园网有机、高效地带动起来,使得校园各个方面的工作因IC卡的高效、简便而更加顺利。校园IC卡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应包括身份验证、代币和信息管道等,各个职能的实现建立在办公自动化和校园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的系统等的基础之上。IC卡的身份验证职能建立在教师、学生档案的基础上;代币的职能建立在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的系统的基础上;信息管道的职能建立在校园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的基础上,由上述各个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内容,能形成对某个人的全方位综合信息的了解。

  ④其它方面

  目前我校每个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有了网络端口,我们的设想是在数字化校园的进程中争取做到人手一机,充实计算机及附属设备,营造良好数字化环境。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行政办公系统: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网上请假审批、网上工资签单、教育教学信息的网上传输等。

  教学支持系统:包括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网上作业、网上备课、网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课表管理、网上调课等等。

  德育管理系统:包括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学生信息调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

  科研管理系统: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是学校的另一个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样影响到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模式和机制,大大提高学校教科研的创新水平,在某些方面又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益。学校教科研管理通过网络,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而且从“管”更多地转向协调服务,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最新的教科研信息;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利用专题网站促进教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另外,通过专题网站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知名度。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新课改、新课标的前沿信息,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城域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

  图书信息及管理的数字化系统由数据处理、查询、查重、统计打印、验收及数据维护、超期书查询、信函订书等功能构成;中文编目子系统由图书编目、查询、查重、打印、统计、格式转换、库维护等功能模块组成;流通子系统由以下几大功能模块构成:图书借还、图书续借、图书预约、查询、罚款处理、书证管理和其他;期刊管理子系统可以完成期刊订购、过刊管理、数据统计等工作;图书典藏子系统包括入藏登记、密码修改。入藏登记指明每册图书的条码号、馆藏位置及是否允许流通;论文管理子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和系统管理;公共检索子系统包括馆藏目录检索、论文信息检索、联合编目库检索、读者数据检索。

  后勤管理系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方面情况。

  4、分段实施步骤

  ①20xx.5----20xx.12,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建设完善学科支持网,改善学校基本设施,实现计算机班班通,深化管理应用。

  ②20xx.1----20xx.7: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组组通。依托宽带网络,建立一个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以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结合晋中市的要求,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沟通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③20xx.7----20xx.7:实现计算机人人通,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建成数字化学校。

  总之,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模式将引发传统管理体系的深层变革,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有力推进南街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为南街小学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2

  一、工作目标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一流水平。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20XX年1至4月。研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各地各校根据方案制定配套实施计划,分步推进实施。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会,统一部署实施工程。

  2、20XX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温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1、20XX年6月,制定《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开发“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成立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调查指导试点学校并做好评估细则审核完善工作。

  2、20XX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申报学校利用开发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上传参评的相关材料。

  3、2011年12月,成立由市教育局督导、中教、小教、职教和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组。以“评估细则”为标准,对申报学校上传的创建材料,结合实地查验,开展创建评审,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学校进行发牌、表彰、奖励。20XX年至2015年,每年创建不少于25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教育oa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平台;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XX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5所共评选10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各地要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制定本地区五年专项经费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新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市教育局根据创建计划,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和创建先进学校予以项目奖补。

  (二)课题引领数字化校园建设。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要把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研究课题,以研究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地各校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十二五”教育系统重要课题,加强研究和探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督查。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见》温教电〔20XX〕84号,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重点示范学校、评估内容,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3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VOD校园视频点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WWW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网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网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IC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网,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网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四、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课后通过bbs、博客等网络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安家”,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网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4

  一、学校信息化现状

  Xx中学信息化刚刚起步建设,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网络、硬件支撑环境,各相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关的应用系统,主要的应用系统包括财务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

  这些应用系统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信息服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但深入,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学校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各部门的数据成为信息孤岛,信息共享很弱;

  2、各应用系统的由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层使用很不方便,没有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信息访问的安全级别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

  3、各应用系统都是独立的访问入口,没有实现信息服务的集中展现和使用,师生使用很不方便;

  4、还缺少一些全局跨部门的应用,如全校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综合校情、迎新服务系统等。

  经过以上的现状及分析,学校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全校的信息标准,同时对学校现有的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些全局的亮点应用,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丰富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为领导提供实时有效的各类数据,让信息化真正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及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应用集成、硬件集群(虚拟化)、一站式服务”的规划建设理念,实现:

  1、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一个开放、协同的数字化环境,实现规范高效的管理

  2、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依据

  3、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丰富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4、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五个数字化”和“一站式服务”: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高校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产学研数字化: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产学研环境,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

  学习数字化: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站式服务: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校园信息化全面实现后,学习教育功能、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数字化校园。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为学校带来如下的意义:

  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数字化校园建设解决信息岛问题,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保证了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消除了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冗余,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消除了学校信息孤岛问题,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入口唯一。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三、建设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做好整体规划,避免无序建设;要循序渐进,分布实施,做到建设一个、应用一个、成熟一个,完善一个,逐步形成各类技术规范、建设规范和应用规范。特别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上,要根据业务部门具体的情况进行建设,既要有整体的时间规划,又不能在条件还不成熟时硬要上马。另一方面,还要兼顾突发应用的情况,如果学校发展需要加强某些方面的应用,则要保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优先发展急需的应用系统。

  2.整合过渡,保护原有投资

  已经建成的软硬件系统,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以新一轮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整合原有系统的软硬件设施,保护原有投资。

  3.实用性,可管理

  主要技术和产品必须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要树立服务于用户的宗旨,让用户能哆使用方便;同时也要便于管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会将大量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对管理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

  4.先进性,可靠性

  系统设计既要采用超前思维,用到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又要注意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不建议使用不够成熟、会降低可靠性的方案和技术。运行稳定可靠是首先要满足的,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四、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等三大基础平台,并实现和学校现有财务、图书馆等系统的集成;

  3、新建和升级满足学校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办公、人事、实验室、资产、校友、网络教学、综合信息服务、虚拟校园平台等。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5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内容

  1.形成统一的信息标准和管理规范

  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的建设中,将根据“统一标准”的原则,严格遵循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各项国家标准、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同时参考国际上通行的软件开发标准和规范,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教育部现有和即将推出的符合部颁标准的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配合使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建设统一数据库平台

  统一数据库平台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根本。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规范、统一规划学校数据流,保障数据的权威性和唯一性。同时,对于学校有价值的数据基于统一的规范建立历史信息保存和利用机制,实现对于历史数据的保存和利用并实现对关键数据变更过程的跟踪和统计以及决策支持。统一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将便于学校对信息的利用并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更多主动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个性化内涵。

  3.建成全校统一门户

  实现一次性身份验证,并在一期建设中集成新系统和学校的原有系统,形成学校统一的门户平台,用户可根据权限灵活查询原始资源。

  4.建成全校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及授权体系

  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系统是本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阶段建设,将为学校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和授权、认证体系,实现各应用系统的统一授权,集中认证,充分发挥中职内部网络管理维护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用户操作行为,强化用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5.开发学校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也是数字校园建设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学籍管理、办公管理、财产管理等工作需要,开发实用性应用系统。

  6.合理规划校园网络

  (1)通讯网络

  1.1.1语音通讯

  校园内办公电话采用运营商虚拟网,尽量减少办公电话使用,增加校园局域网的可视通话及对讲功能。

  必须的办公电话申请运营商特殊资费,减少月租,实现短号互拨及网内通话免费。

  可针对部分终端设置外网拨出权限,实现内外网隔离控制。

  1.1.2无线对讲

  校园内保安系统、学生会、教务处、监控中心等关键机构配备具备网络通话、视频对讲、拍摄拍照功能的终端对讲机。

  可利用通讯网络呼出电话,利用流量实时对讲。

  可按照权限连接到校园监控网络内实时获取校园监控获取的'信息,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判断和响应。

  1.1.3宽带接入

  采用双运营商双路由的100M专线接入到校园内机房作为校园网络出口。

  在机房增加负载均衡设备,合理使用带宽资源。

  在机房内安装认证服务器,保证实名制上网。

  1.1有线网络

  1.2.1全光网络

  采用PON网络FTTH接入方式,以校园机房为中心汇聚点,向校园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实训基地、校园广场、体育场等建筑及场馆沿校内管道敷设光缆。

  1.2.2楼宇接入

  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实训基地等建筑实现全光覆盖,光网络到桌面,楼宇布线实现FTTH二级分光方式,如需接入楼宇内服务器或机房可利用光线直连;如不需要可采用分光器直接连接到终端,为后续的有线宽带、校园电视广播、门禁考勤系统、可视通话对讲系统及运营商网络预留纤芯。

  校园内广场、体育场等设施采用FTTH一级分光方式,管道敷设光缆接入到校园广播、监控系统终端、无线热点等关键点,为各系统预留纤芯。

  1.2无线网络

  1.2.1校园内网

  利用校园内已布放到位的光缆资源开通无线热点,上联校园机房内认证服务器,需要终端登录认证系统。如需对个别终端进行局域网内的区域、访问等权限设置,可在服务器上进行调控。

  服务器端为综合办公、校园监控、校园对讲等系统接口,可以将各系统功能分配到需要的终端上,实现无线局域网内的智能校园操作。

  1.3.2运营商网络

  运营商在校园内进行信号测试,免费新建基站设施,为校园内提供运营商无线网络。

  1.3.3手机终端

  校内使用手机终端管理教育教学。

  (2)安防系统

  2.1摄像监控

  2.1.1摄像头

  采用200万数字摄像头,在监控关键点采用带云平台高速球机,所有摄像头均为红外摄像头,以满足全方位无死角24小时监控。

  2.1.2传输

  数字信号传输基于校园内FTTH全光网络,减少重复投资。

  2.1.3存储

  存储采用磁盘阵列,满足所有摄像头至少两周的存储容量。且为以后扩容留下接口。

  2.1.4智能分析

  摄像头自行感知高速运动物体或人群聚集现象,自动将画面切换至事发点附近摄像头的画面。

  热成像系统,采用热成像的方式,对隐蔽角落的安全防范进行管理。

  2.1.5后台软件

  实现镜头转换,画面伸缩,自动巡视,云台控制等功能。

  2.1.6后台显示

  采用液晶拼接屏方式,拼接缝隙小于4.9mm。

  2.2门禁

  2.2.1门禁设置分区、分时权限

  2.2.2系统互联:门禁系统不是作为一个单一系统存在,可与监控、报警、消防等其它系统实现联动集成。

  2.2.3门禁卡可以手机卡集成,或采用普通白卡方式。

  2.3电子围栏

  学生出入校门自动记录出入时间,可向指定手机发送短信通知。

  2.4巡更与对讲

  准确记录校内安保人员准时、准确的巡视校区。

  2.5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与校园广播、门禁系统联动。

  (3)智能校区

  3.1综合办公系统OA

  基于网页及终端APP的综合办公平台,可定制化的模块及开放端口,基本模块包括通知公告、公文流转、电子邮件、通讯录等。扩展模块可进行自定义的流程管控,例如:人事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同时预留与门户网站、监控平台、考勤管理、一卡通等平台及数据库的接口,作为校园智能化软件平台的核心。

  3.2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可集成教师的考勤、电子办公;安保人员的电子巡更、门禁、监控;学生的餐厅、消费、图书借阅等功能,并将功能集成到普通一卡通卡片或者智能手机UIM卡中。

  RF-UIM一卡通业务,是指借助RF-UIM双界面卡中的的RF功能,实现政企、集团范围内彩门、门禁、停车、食堂等应用集成的新业务。除传统RF功能外,RF-UIM一卡通平台还可以与供企业OA管理,短信通知及其他电信业务相结合,为政企集团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支撑。

  3.3考勤、门禁、电子巡更系统

  校园重点场所、公寓、图书馆等相关设施安装门禁系统,可采用普通门禁或彩门形式自动登记来访人员,同时进行考勤记录。另外可与安保人员电子巡更相结合,提高校园安全性。

  3.4餐厅、商户消费系统

  校园餐厅、超市或其他商户及宿舍管理中的水电暖费用管理等,可借助统一消费系统进行管理,在几个关键位置设置充值平台,可自定义账户类别或设置分账户,如关联银行账户可实现在线充值或自动充值。

  员工可持手机在食堂消费终端机上进行刷卡消费,食堂管理员可通过该终端机为员工餐卡充值,OTA功能接口开放后可实现后台员工餐补发放(空中短信方式,不用员工持卡写入),可通过WEB管理平台对员工的消费充值记录做统计或查询。

  3.5平安校园-全球眼系统

  与监控系统做接口,可配置权限实现校园内监控信号在网络终端的监控、回放,包括PC端及手机端。

  3.6校园对讲系统-天翼对讲

  园区关键人员配备具备对讲功能的智能机,该智能机可实现外网通话、网内对讲及监控信号播放功能,替代部分内线电话功能,同时利用wlan的内网资源减少通讯费用。

  3.7微信平台的应用

  面向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开放具备不同权限的微信平台功能,对教师可作为移动办公网络的补充,同时可对学生及学生家长推送校园内信息,例如:考试排名、课程安排、食堂菜单、就业资讯等。

  3.8智能车库及车位引导系统

  园区道闸与一卡通系统接口,持有一卡通的车辆可实现中远程开关道闸,自动登记记录等功能。如园区车位数较多且较为分散,可利用无线地磁进行车位引导导向。

  电梯控制可感知VIP用户进入校园内,可将电梯停至指定楼层,VIP用户无需等待,电梯直接运行至指定楼层。

  3.9电子学籍档案管理

  利用数据库及综合办公的扩展流程管理系统,实现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流程资料管控,同时借助微信平台,学生或家长可随时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也可由校方将汇总后的就业数据等信息对外展示。

  3.10教学资源自动录制及展示

  利用综合办公系统或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将学校教育资源集中展示,教师可录制相关视频,存于数据库中,可利用教室内电视、会议室中投影或会堂中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另外可将教室及实训基地中的关键摄像头替换为更加清晰的高清摄像头,实时录制上课时教室讲课的视频及实训基地中重要的现场演示视频,放到服务器端方便学生课后回放复习。

  (4)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及视频会议系统

  每个教室借助于全光网络可以将校内服务器或互联网上资源在教室内视频终端播放。多媒体教室内所有设备均可通过智能机进行操作。

  校园广播分区、分时、分级控制。最高权限为安全权限,结合消防及门禁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分为大屏显示系统,发言系统,远程播放系统等。

  (5)建筑智能化

  5.1空调系统

  5.2新风系统

  5.3电梯系统

  5.4直饮水系统

  5.5照明系统

  5.6水电一体的一卡通控制功能

  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示意图

  二、预期效果和目标

  济南第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利用技术创新手段,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决策;在技术实现上,建成学校的三大基础平台,搭建资源高度共享的业务及应用平台,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构筑数字化的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环境。

  学校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与环境,构建符合学校需求的各应用系统,并对学校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统一身份认证中心、一个具有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可管理的门户中心,一个统一的能对全校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的统一数据库平台,从认证层面、信息的集中与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实现各级部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全方位满足用户对学校有关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以此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进一步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其他管理及后续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济南第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将成立由区政府规划办、区教育局管理部门、学校项目办公室、电教组四级联动的组织机构,保障项目的统一领导,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资源共享、重在应用的原则,有计划,科学合理地保障完成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的组织机构。

  经费保障:济南第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槐荫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拟投入4亿余元,其中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新校区内部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将有足够的经费保障项目建议。

  技术保障:校长张洪军系原槐荫区电教站站长,是山东省信息化建设专家组成员,在推进省、市、区信息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济南市中职学校前列,学校网站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网站;在山东省技能大赛中学校网站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搭建三个项目都曾获得省赛一、二等奖,学校有信息工程系,电教组,拥有庄志孟、李森、刘洪杰、孙顺等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力量,能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出谋划策,是项目建设的中尖力量。

  环境保障:在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全校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舆论宣传、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管理维护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协调同步,共同推进,以数字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采取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模式,实现学校网络化、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大数字化校园环境。

  四、进度安排

  20XX年3-7月:

  广泛进行社会调研,进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议项目申请立项;

  20XX年8-12月:

  结合新校区建设,与多家数字化项目公司座谈,确立学校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内容;

  20XX年1-4月: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招标;

  20XX年5-12月: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

  20XX年1-7月: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试运营;

  20XX年8-12月: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检查验收。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6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豫政【20XX】48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豫政【20XX】75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XX】440号)精神,为全面提升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经研究,决定实施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在20XX年开展试点建设的基础上,从20XX年开始,按年度、分批次实施。至20XX年,全省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达到标准化数字校园建设要求,到20XX年全部达标。

  二、实施原则

  (一)省、市、县共建,分步实施。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首先对辖区内职业院校进行资源整合,做好统筹规划,将建设任务按年度分解,逐年实施。

  (二)统筹兼顾,公平公正。项目建设采取申建制度,严格按照遴选条件和规定程序操作,分批遴选建设对象时,要兼顾公办和民办学校,市属和县属学校,做到一视同仁。

  (三)动态管理,示范引领。数字校园建设周期根据学校自身基础分1年或2年建设期。项目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对未完成建设任务或验收挂牌后未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将予以终止建设或取消其称号。

  三、申建程序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是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或特色项目学校。如学校发展前景良好,在校生规模1800人以上,也可以申报。

  2、具有一定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基础;具备一定的保障能力,能保证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能有计划、有步骤、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3、申报材料内容真实,对建设成效的预期和建设过程的风险有充分的论证和必要的准备。

  (二)立项程序

  1、学校申报。申报单位须按要求填写《河南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申报审批表》(附件1),编制完成《河南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方案》(附件2)。工作方案应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学校情况介绍、数字校园建设优势)、试点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建设思路及内容)、进度安排、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经费保障)、责任主体(项目建设负责人、项目建设团队)、预期成果等内容。各单位应于每年的.11月20日前向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申报。

  2、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推荐。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组织有关专家对所辖区域申报的学校进行遴选,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推荐学校名单及申报材料上报至省教育厅,每个省辖市每年可推荐2至3所,省直管县(市)推荐1所。省属学校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直接申报。申报材料包括《河南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申报审批表》(附件1),编制完成《河南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方案》(附件2)各3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3、省级评审。省里组织专家对推荐上报的学校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下一年度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立项单位。

  4、项目实施。项目自批复后开始实施,建设周期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基础,结合专家意见分1年或2年建设周期。各项目学校每半年上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省里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中期评估和项目建设期满验收,验收合格后授予“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数字校园”荣誉称号并挂牌。

  四、加强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财政厅负责全省数字校园建设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为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和管理,省里将抽调有关专家组成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各地信息化建设工作定期开展实地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推进建设工作。

  2、落实经费保障。对于批复建设的项目学校,省财政将以奖补形式对项目学校予以支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也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该项计划的实施。

  3、严格建设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教职成函〔20XX〕1号)精神,省里研究制订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评估标准和动态监测机制。各地要依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附件3)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做好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引导、鼓励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支持学校申报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各地的实施情况将作为职业教育奖补资金安排、实训基地建设等省级及以上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7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网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网接入也升级到办公网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网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网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网,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网(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网上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网上报修”、“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网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网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网应用系统。

  2.网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网进行网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网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网用户上网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网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网用户网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网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网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网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网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网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网,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网网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校园网有线网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网络,补充有线网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网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网络服务。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院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

  (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

  (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

  (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

  (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

  (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

  (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

  (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网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

  (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

  (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

  (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

  (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

  (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网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院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高校系统,可以让毕业生免去冒着酷暑,跑很多路,手拿离校通知单到上十个单位加盖公章的程序,相关部门也不再出现毕业生集中离校阶段“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保证了良好的办公秩序。与传统办理离校手续比较,电子离校平台能实现对毕业生的成绩审核、未还图书、未缴学费、未还贷款等环节的办理,通过对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处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再通过数据中心将学生完成手续情况提交毕业离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审定确认后即可发放毕业证书,完成所有离校手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看本人的离校手续办理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因提前办理了退借图书、缴清学杂费等业务而直接通过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如果学生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符合离校要求的,离校系统显示未审核,学生去业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在下一次定时自动审核时会审核通过。

  7.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网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网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院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网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8

  一、项目名称

  省前中学生成长系统

  二、项目背景

  学校自19xx年开始建设校园网络,在常武地区率先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究,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型,进行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学校目前拥有服务器十多台,交换机20多台,计算机400多台、信息点1000多个,是常州市首批一级校园网,所属网站被评为常州市和武进区十佳网站。多年来,学校信息化工作坚持适度超前和主流技术,以稳定的系统服务和不断创新的教学尝试,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特色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我校组织了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调查研究目前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状况,沟通交流了相关需求,制定了省前中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形成新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型——五三模型,五层分别是:

  1、基础设施层;

  2、协议数据层;

  3、教育服务层;

  4、应用系统层;

  5、终端界面层。

  “三”主要是指三大支持,分别是:标准、安全和运维。该信息化发展规划经校长室和教代会代表的审议,已经纳入到学校新一轮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

  在我们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我们将学校的应用系统分成十大系统,分别是课程学习系统、教学支持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成长系统、教师发展系统、学校办公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学校门户网站和团队协作网站。我们认为,学校的主要业务是教育和教学,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教育支持的活动,所以,课程、教学与学习应是学校的主要业务。围绕着这些核心业务,我们需要重点建设的是课程学习系统、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成长系统和教师发展系统,这些系统都具有教育行业特有的管理思想与业务流程,统筹协调这些系统需要一个教务管理系统。以上五个系统可以作为学校的核心业务系统。其它的属非核心业务,可以采用其它行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思想来进行。

  三、项目目标和内容

  根据上述信息化规划,我们将学生成长系统作为常州市数字化学校的.项目来进行申报,试图解决学校目前需要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1、项目总体目标

  学生成长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从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经历和成长历程来考虑,根据学生成长的经历、时段、主要活动和成长特点采集相关数据,包括学籍、学业成绩等基础信息外,也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常规管理等记录,还包括学生三年的所有活动、学生作品、成长经历等内容。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存储和分享,一方面是为学校的其它管理信息系统等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成长思考与回顾。

  由于目前学校有许多和学生成长相关的系统,存在着数据混乱、分类不清、交换不畅的情况,如何整合这些数据,我们觉得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分类与规划,形成一个满足现有状况和今后需要的学生成长数据结构,再根据这个数据结构进行分期分批的项目实施,最终进行一定程度上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综合形成省前中学生的成长指数。

  学生的成长数据应该与其它系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数据共享,能满足不同层次上的数据共享要求,如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数据交换和互操作等,要能兼容已有的学校原有各种学生管理系统,要能与省市区教育网形成数据交换,共建共用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要进行数据标准的研究,广泛收集目前在基础教育学生数据的标准与规范,在兼容这些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描述的规范与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成长系统才能在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层次上做到共建与共享。

  2、数据结构

  在我们设计的学生成长系统中,它的数据结构包括九大类:

  (1)基础信息: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国籍、身份证号等)、学生简历(学生主要的学习经历与简历信息)、学生家庭信息(学生家庭基本信息、学生家庭成员信息、外地学生在本地联系人信息等)、学籍信息(主要是省市学籍管理的必需数据,如学籍号、所在班级、身份证号、户籍详细地址、家庭详细地址、监护人信息、是否报到、学籍状态、学籍异动等)、入学信息(主要是学生参考中考所提供的入学信息,如准考证号、毕业中学、组织关系、是否应届、操行等第、来源地区、联系电话、考试证号、特长生、中考成绩、第一志愿学校、录取批次、录取性质、录取学校、录取时间等)和毕业信息(主要是根据高考要求所提供的毕业信息,如毕业班级、考生号、考籍号、录取学校、录取批次、高考成绩、省名次、选课、选修成绩等)

  (2)学业信息。主要是提供学生平时在校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学业信息,主要包括:网络学习信息(为方便与各种学习管理系统和网络课程系统所需要的学习者信息,如:个人信息、学业信息、管理信息、关系信息、安全信息、偏好信息、绩效信息、作品集信息等八类)。选课信息(学生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的选择信息)、成绩信息(从学生入学到高考期中参考历次考试汇总数据)、学分信息(学生在学校开设的各课程和各学段的学分情况汇总数据)。

  (3)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包括道德品德、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也包括各学期的班主任评语和操行等第等情况)。

  (4)体质健康。(包括学生在各学期体检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身高、体重、视力、疾病等信息和平时的身体健康状况。此外,体育测试中所产生的如肺活量、耐力项目成绩、柔韧力量类项目成绩、速度灵巧类项目成绩等成绩也应该纳入到该类中)。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9

  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实现全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z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坚持以“班班通”建设为抓手,以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为重点,以改革教学应用模式为突破口,以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

  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和《z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统一规划、协调安排、逐步实施。通过z市数字化校园创建,逐步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具体创建目标,2014—2019年5年内建设至少500所标准数字化校园。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整体战略的重点,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以县区为节点,建设以县区为主的教育城域网,主干网络千兆。学校建设百兆以上校园网络,实现信息点全覆盖,信息中心配备三层核心交换机、一定数量的服务器,各级网络必须具备网络安全措施。农村较偏远学校可实现不同形式的专线连接。学生用计算机教室、教师用计算机、“班班通”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至少配备一口满足最大班额人手一机的学生用计算机教室,努力推进网络教学班建设。

  (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强县区资源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以县区为主的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体系,实现学科资源全覆盖。学校要建设体现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图书馆等服务平台,并逐年更新增加,建设至少一口电子阅览室,努力建设校园电视台,提高资源使用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加强教师电子备课平台、网络教学教研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考试与评价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多元化应用平台建设,重视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和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四)加强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推进学校电子政务建设,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为着力点,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全市教育数字化、现代化水平。

  三、创建原则

  (一)超前规划。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超前规划,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终端设施普及步伐,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从传统的行为方式向数字化行为方式转变,综合提高学校的.数字化水平。

  (二)统一标准。按照《z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要求,对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管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划实施,严格标准,明确数字化校园创建的任务。

  (三)整合平台。全面应用学校网站,整合链接教学、资源、管理等各类校园信息平台,鼓励学校之间在教学应用上的“百花齐放”和“争奇斗艳”,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

  (四)共享资源。要以学科、备课组、农远资源为中心,围绕电子备课平台、学校网站等,积极整合优质资源,逐步实现县区、学校、学科三级资源共享体系。

  (五)整体推进。要统一创建步伐,按照规划时间,逐步实施。召开创建动员会、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会,积极培养在资源建设与应用、学科教学与应用和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典型,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校园宣传简报、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形成整体推动效应。

  五、创建方法

  (一)宣传发动,细化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理念,要把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通过对全体师生的宣传发动,根据《z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方案,确定步骤,适用策略,形成特色。在创建过程中,要形成创建方案,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明确创建时间表,确定创建步骤,选择适当的创建策略,排解创建难点,扎实有效、有序推进,并力争形成特色。

  (三)建立机制,加强培训,全员参与,示范引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与学校考核机制相结合。加强培训,全员参与,分层分级抓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应用、开发、管理、学科教学五支队伍建设,培养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五)突出实效、坚持不懈、常态应用、创新发展。创建学校要突出实效,让应用保持持续的稳定的状态,各项工作始终处于紧紧依靠信息技术作支撑的高效运行的状态。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实践,不断为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形成新成果、新特色,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常创常新。

  六、创建程序

  (一)学校自评。创建学校成立自评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召开动员大会,部署自查自评工作,填写《z市数字化校园创建申请表》(一式三份)和《z市数字化校园创建自评得分表》(一式三份)。

  (二)县区初验。各县区成立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根据学校自评情况,通过看材料,实地查看,座谈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现场检查验收,针对问题,及时整改,汇总后以县区为单位上报z市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三)市级验收。z市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依据《z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组织验收,达到标准要求的,授予"z市数字化校园"称号,并进行奖励、颁发奖牌。

  经验收通过的学校,自授予称号之日起,每隔两年复查一次。主要指标下滑的,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取消已授予的称号。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机构,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为数字化校园创建提供组织保障。

  (二)保障经费,加大投入。统筹管理“两费”资金,协调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将配备和维护资金列入学校预算。严格落实临教财字﹝2009﹞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两费”的管理使用,并在每年的教育费附加及学校教育公用经费中也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化校园的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机制,科学评估。切实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检查考核,形成强而有效的高效管理机制。各县区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市教育局也将根据创建情况,对创建成功的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鼓励各县区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对在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积极推广。把《z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和评估细则》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评估工作,科学分析创建效果,通过数字化校园创建简报、专题网站、研讨会等形式,定期公布创建情况。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10

  一、建设基础

  学校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学校所有教室、机房、部分实训室、工场已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网络采用三层管理技术,用千兆骨干网络将13个楼宇用光纤连接起来,采用VLAN技术对校园网网络进行了划分。学校教师和学生电脑桌面100M接入校园网络,接入点达1500余个。自校园网建设以来,我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定量的信息化资源和建设经验。

  二、建设目标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一)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集素材、教学课件、试题库、常用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发的多媒体课件,建成包含4个重点建设专业在内的9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此项任务和内容具体见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方案。同时继续加强馆藏图书、电子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库建设。争取到20xx年重点建设专业的课程均有一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作用大,是老师们用的最多的平台之一)、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发布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争取到20xx年底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课堂教学、仿真实训、选修课堂、学生作业、学生评价、成绩管理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数字化教学,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创新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学校利用学分制系统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对全校的所有师生的教学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包括有教师任课、学生信息、学分成绩等一系列信息的网络化查询服务,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三)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建设

  逐步建立完善的办公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内办公数字化,提高办公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办公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四、资源库建设的初步成效

  在学校资源库建设领导组的领导统筹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添置了独立的资源库服务器,配齐所有教师电脑,所有教室配备电教平台,购买了部分多媒体素材,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的下载服务等。

  (二)采用各种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现代化教学意识得到了加强。

  (三)学科动态资源和学生作品已初具规模。教师的电教作品在上级举办的各类评比中有多个获奖。

  (四)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尝到了应用资源库上课的甜头,更激发了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制订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意义和责任。健全调整各项考核、分配和奖励制度,做到导向正确、政策透明、及时兑现、适时调整。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健全现有的监控机制,做到师生参与、专兼结合、内外联动、赏罚分明,使项目建设质量实现最大化。

  (二)组织保障。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以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工作小组。做到职责分明,实行职责责任制,各司其职,统一指挥,做到信息畅通、运转协调、统筹兼顾,实现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

  责任校领导:

  责任人:

  成员:

  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诸如各学科发展不平衡、全员参与度不够、制作水平参次不齐的状况,特别是独立开发制作的高水平课件太少。因此今后还需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领导与组织,鼓励广大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制作更多适合于教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库。我们还将努力推进软硬件建设,提高网络安全系数,最终建立起具有职教特色的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校园安全建设实施方案11-08

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方案03-02

建设书香校园实施方案04-07

校园足球建设实施方案11-23

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12-16

建设文明校园实施方案01-16

平安校园建设实施方案02-17

数字化乡村建设总结01-01

“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