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悟2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一些触动,想法有时候一闪而过,不如写一篇感悟的文章,及时的记录下来。但是,你知道要怎么写感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悟1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学院礼堂听取了四位特级的数学课,分别是刘松的“乘法分配律”、张冬梅老师的“认识米”、钱守旺老师的“24时计时法”和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现象”。课后听取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报告,感觉真的是震撼,震撼于他们对课堂的执着追求,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学的全力付出,震撼于他们对的深度了解,震撼于他们的学识,震撼于他们的课堂,真的不愧为特级教师。现就对他们的课及观点进行归纳以与同仁们共享。相信你读后应该有所收获。
一、对教什么的深度思考。
刘松老师提出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不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但是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为一名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技能?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到新课标的修订,提出了对升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没有进步,对课堂教学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对学生成绩的追求成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导致我们不能做正确的事,对教学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我们越是能正确的方法追求成绩,离教育的目标越远。
二、备课要做文献综述
新鲜吧,早听说过课题研究要做文献综述,还没有听说过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是的,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牛顿说的好,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我们教师备课往往看教学参考书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索教案,借鉴一番。这是我们普遍的做法。刘松老师的做法是再中国知网上将某一课题的教学成果搜集起来,看一看前人是怎样上这节课的,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哪些是值得借鉴的,怎样做才能不重复别人的老路,创新教学设计?他的这种备课方法值得借鉴。
三、备课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难点是什么?
上课的这几为特级教师,都是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的,他们都进行了教学前测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如刘松老师的课乘法分配率教学的真正难点在哪里,通过课后问卷得出,对8×5+5×2这种分配率的用法是难点,教学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进步。再如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一课,创设情境时出示的挂钟,时针分针都认为是旋转,对于钟摆的运动只有8。5%的学生认为是旋转,绝大多是认为是平移。正是在这样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能让情境创设的更有效。
四、对一节课的打磨是一不断的过程。
通过这四位特级教师在课后的说课和讲座中,了解到,每一节课的成功的背后都做了大量的劳动,基于对学生、对教材、对目标的把握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更新设计的过程。在王彦伟老师的课后报告中了解到,关于“倍的认识”一节课,经过多年的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是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理念上不断提上,设计上不断改进的过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们虽然有的上过十年、二十年的数学课,真正能够上好的课有几节呢,我们针对一节课进行过持续的研究吗。通过对一节课的持续研究,积累备课、上课、思考的活动经验,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需要在课堂打磨、课堂教学思考中积累教学的活动经验,只用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悟2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学院礼堂听取了四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他们分别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张冬梅老师的“认识米”、钱守旺老师的“24时计时法”和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现象”。课后听取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报告,感觉真的是震撼,震撼于他们对课堂的执着追求,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学的全力付出,震撼于他们对学生的深度了解,震撼于他们的学识,震撼于他们的课堂,真的不愧为特级教师。现就对他们的课及观点进行归纳以与同仁们共享。相信你读后应该有所收获。
一、对教什么的深度思考。
刘松老师提出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不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但是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技能?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到新课标的修订,提出了对升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没有进步,对课堂教学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对学生成绩的追求成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导致我们不能做正确的事,对教学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我们越是能正确的方法追求成绩,离教育的目标越远。
二、备课要做文献综述
新鲜吧,早听说过课题研究要做文献综述,还没有听说过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是的,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牛顿说的好,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我们教师备课往往看教学参考书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索教案,借鉴一番。这是我们普遍的做法。刘松老师的做法是再中国知网上将某一课题的教学成果搜集起来,看一看前人是怎样上这节课的,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哪些是值得借鉴的,怎样做才能不重复别人的老路,创新教学设计?他的这种备课方法值得借鉴。
三、备课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难点是什么?
上课的这几为特级教师,都是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的,他们都进行了教学前测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如刘松老师的课乘法分配率教学的真正难点在哪里,通过课后问卷得出,对8×5+5×2这种分配率的用法是难点,教学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进步。再如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一课,创设情境时出示的挂钟,时针分针都认为是旋转,对于钟摆的运动只有8.5%的学生认为是旋转,绝大多是认为是平移。正是在这样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能让情境创设的更有效。
四、对一节课的打磨是一不断的过程。
通过这四位特级教师在课后的说课和讲座中,了解到,每一节课的成功的背后都做了大量的劳动,基于对学生、对教材、对目标的把握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更新设计的过程。在王彦伟老师的课后报告中了解到,关于“倍的认识”一节课,经过多年的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是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理念上不断提上,设计上不断改进的过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们虽然有的上过十年、二十年的数学课,真正能够上好的课有几节呢,我们针对一节课进行过持续的研究吗。通过对一节课的持续研究,积累备课、上课、思考的活动经验,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需要在课堂打磨、课堂教学思考中积累教学的活动经验,只用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很重要
钱守旺老师和刘松老师还有王彦伟老师都再这方面进行了讲授,看来这是专家们的共同做法。他们有奥苏贝尔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如钱守旺老师讲到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这节课时,他进行了一个课堂前测,发现学生对于整数除以分数都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而存在的最大疑惑是“明明是除法为什么要变成乘法来计算”,在算法上也只会用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并没有别的算法,结论是假期学生都上过辅导班,辅导教师仅仅将计算法则告诉学生并且机械训练没有讲解过程,在了解了以上信息后,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刘松老师讲的那个教师上9+几一节时,学生明明对计算结果已经都学会了,还是要从头开始教学的做法进行了批评,由此看出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我想,这就是有的老师上公开课是喜欢选择每个单元或者独立单元没有前后联系的内容上课,就是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把握的缘故吧。
六、钱守旺老师的20条主张。
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
2.读懂学生,把握起点
3.读懂教材,丰富内涵
4.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5.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6.植入文化,增加广度
7.渗透思想,增加深度
8.适度拓展,增加广度
9.局部美容,增加亮度
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
11.几何直观,化难为易
12善于举例,深化理解
13.裸学裸思,深度参与
14.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15.让出黑板,天地更宽
16.题目变式,思维变活
17.四基扎实,后劲充足
18.既为经师,又为人师
19.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20.跳出数学,感悟教学
七、要善于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
这四位特级教师都提到了善于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目前全国提倡一纲多本,面对同一课题,研究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有利于我们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本质内涵,钱守旺老师甚至连香港、新加坡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参考过,相信这一点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借鉴意义,不同版本的素材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不像我们只研究一种版本的教材,视野狭窄。在报告中王彦伟老师提到,他到全国讲学往往逛一下书店,买一套本地的教材来参考。在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过程中完善自己对某一专题的认识。
八、注重体验,注重活动。
四位特级教师的课堂,都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张东梅老师的米的认识一课,通过四次活动让学生感悟、体验一米有多长,不断调整学生一米的表象。收到良好的效果,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现象,也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强体验和感悟,刘松老师的课堂让他学升在动作中体验感悟,课堂非常的精彩纷呈。
【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悟2篇】相关文章: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10-08
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12-29
植树造林现场观摩会会议简报11-27
春季植树造林现场观摩会会议简报11-27
《乡愁》课堂教学12-01
有效教学心得总结09-12
《背影》课堂教学设计10-30
《背影》课堂教学总结10-28
背影课堂教学设计10-27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