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读后感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读后感1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直到20xx年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古诗词读后感2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当自己为人师母并渐渐老去,那些年曾烂熟于心的古诗词也觉得无比生硬。退去了当年的无知,经历了人生百态,再次品味诗词,体会诗人的心境,不觉会有另一种相知与相识,多了一份当年所没有的感动。
在当今形形色色,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内心的确是缺少了一种宁静,一种去真正品味生活的静。我们总是在喧嚣中渴望功名利禄,不断攀升并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奋斗一生,却鲜有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或是观察下旁边的景物,来抚慰我们心灵的深处。利用休息时间,真正平下心来去看那一首首诗词,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穿越千年的物,感受同样的情,也才真正打心底有一种对诗歌美的新认知,并感谢诗歌,或者说是千年前的诗人所带给自己的感动。
通过一首首用心灵刻画的诗歌,有拼死沙场的雄壮;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有单身游子的孤独;也有壮志难酬的悲壮。而对自己感受最深的.,无疑是那汪如流水的岁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看着儿子一步步长大,感到欣慰快乐的同时,不免会有丝丝感叹。是的,当自己的那种感受无法用最合适的词来表达,这时你读到一首正合你心境的诗词,自己内心是多么开阔豁达呀。闲时总是抱怨没有心灵倾诉的对象,这时发现原来千年之前,有人和自己一样同感的诗人,何不快哉?三毛一句诗说得好:“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是啊,其实生活无论是快乐亦或是痛苦的,都是限量版,我们都该好好珍惜,这有限的时光,在旅行中,不忘观赏沿途的别味风景!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9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古诗词读后感3
今天的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档节目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一时间神州大地似乎都被诗意所沁透,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是啊,诗意原本就写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一切的风花雪月都能够唤醒我们血脉中千年积淀的离骚。而学者于丹在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将这种藏在华夏民族身上深深的诗情叫做“蛰伏着的诗意”。
借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丝丝暖风,随着“随风潜入夜”的滴滴雨声,我打开了这本于丹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作者于丹以她的人生感悟和角度,将她认为最美的古诗词按照原诗内容分成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冠以四字题目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春风飞扬”到“秋思浩荡”、“明月千古”到“斜阳晚钟”、“田园林泉”到“登临况味”、“剑啸长虹”到“诗酒流连”,从四季到日月,从田园到山林,从豪放到婉约,作者以自己的诗意在书卷中刀刻出了所谓的“诗者,天地之心”。
不论你是初学者才刚刚开始窥探诗词海洋的浩瀚,还是学有所成的诗词达人已经满腹经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能让你在不同的切入点感受到那些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佼佼者们所有的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无限的深情和他们看待人生的'艺术眼光,从而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
作者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更用她优美精炼的语言,串联起了那一首首诗词,将它们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更贴近了现代社会的理解,就作者说在这个不用仗剑的时代里,倘若剑气不泯,也许会化成风骨,流露在一个人的眉宇之间,昂扬、潇洒。而当激情被唤起,当我们的心意不吐不快时,便是诗意的苏醒。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在有限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那么我们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古诗词读后感4
今年暑假我读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本书。边读边背,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里面的一些名句让我记忆深刻,而且我还因此在“国学达人”里做题得分做到了“礼部侍郎”呢!
书中有很多劝慰、警醒世人的诗句。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来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告诉我们要趁着年轻勤奋努力,要不然到老时只有后悔和失望!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一首《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掷地有声、寓意深刻。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而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这些诗句代代相传,鼓舞激励了不知道多少的仁人志士!
书中还有很多描写美景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来自贺知章的《咏柳》,让人看到了无数刚刚抽出嫩芽的柳叶随风摇摆,仿佛垂下了千万条的绿丝带。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则因为调皮的蜻蜓的到来赋予了初夏小池的'动感之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一幅深秋美景图,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除了冬季的雪景更表达诗人夜宿农家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读了这本书,我还认识了很多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步成诗的曹植,号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诗圣”杜甫,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诗仙李白,喜欢他朴实无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喜欢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奔放;喜欢他“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神来之笔;更喜欢他的恰逢盛世。由此我真诚地祝愿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被注入了它独有的诗魂,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你可真是我的宝贝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读后感5
由童辉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一生最爱古诗词》分为三个部分:诗卷——千年情怀谁人知;词卷——豪放缱绻两相宜;元曲——断肠元曲在天涯。其中,诗卷包括:质朴天籁闻余韵——古逸;天然画卷最风流——诗经;瑰丽奇绝明珠来——楚辞;风骨散落汉家尘——汉魏南北朝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诗;哲思义理诗中藏——宋元明清诗。词卷包括唐五代词,宋词,金元明清词;曲卷主要是元曲部分。
一生最钟爱的古诗词缱绻,如明珠煜煜,如月华皎皎,如星辉灿灿。
当我读着质朴的上古歌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时,羡慕古人的随意自然。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感慨诗经的天然风流的魅力以及百姓对生活的浪漫和灿烂。在瑰丽奇绝的楚辞里,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叹屈原的浪漫和忧君忧国的伟大情怀。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诗人恬淡,物我两忘,超然高远的人生境界所愉悦。读李白的“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我不能不惊叹作者那纵横驰骋、自由挥洒的.千钧笔力;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感受到了作者蔑视富贵、鄙弃世俗的傲岸精神。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感
受到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坚信。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到了作者凌云壮志和蓬勃的进取精神。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读岳飞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的心深深地被岳飞洗雪国耻,重整河山的壮志豪情所感染;读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被全篇缠绵哀怨,委婉曲折的情谊所感动;读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被全篇的豪迈气势所感染;读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被全篇的“愁”思所笼罩,变得多愁善感了;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既被全篇强烈的感情色彩所感染,更为词章的声调美和音乐美而陶醉;读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感受到了春光的流逝,容颜的易老;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陶醉于全篇明白如话、比喻形象的语言中;读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我沉吟在清淡而又深婉的词意里,感受着那层淡淡的哀愁??读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感受到了作者极致的断肠之感、秋思之愁。
每天读一点点这样的诗词,站在诗人的心境里感悟他们的生活,仿佛和他们一起走过,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真是好。唐诗的博大,宋词的细腻,在当代诗歌中是看不出来了。诗词,还是要慢慢地品味。人说,读书其实是心灵的感悟,读古人的书,就是今人与古人灵魂的对话。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的网络和虚拟横行的社会,若能沉静自己的心,读一读古诗文,让自己的灵魂和心灵有个安放处,何其快哉!
古诗词读后感6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有人曾这样评论过: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万物,凝缩为“山”“水”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持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的背离中驻营夜宿,词人的思绪早就超越了他自己。“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
白日统千军万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为何夜深时仍然灯火通明,难以入梦?——思乡失眠!
古人没有现在的安定生活,也没有如今的'便利交通,但他们有着的是一颗炽热的心,他在不停息的跳动着,家乡和亲人便是他们永不停歇的动力
此人有着报国的大志,又有着想脱离黑暗的幻想,内心的挣扎让他,开始逃避那些权贵,情愿回到家中与亲人享受天伦之乐,而这种行为,到现今还会是一种选择吗?
古诗词读后感7
暑假来临,妈妈送给我一份“大礼”——《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于是,我在假期便开启了一场古诗词之旅。
按照计划,每天自学并背诵其中的两首古诗词,学着学着,发现诗词的朝代多为唐宋。好奇地翻开目录,天哪,75首古诗词,竟然有66首都是唐宋诗人创作,难怪大家都说“唐诗宋词”,单从数量上来看,它就大获全胜了,那么内容咋样呢?请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巧妙比喻,让我十分期待春天的到来。“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等我哪天离开美丽的家乡,是否也会像这样格外想念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新的活水让塘水清澈,那么多读书多思考,应该也会让我们变得更优秀吧……
唐宋虽然离我们很远,但这些妙言佳句却为千百年后的我们带来很多想象和思考。就连不大识字的.爷爷奶奶都会说上几句,不信你瞧:每当我的碗里有剩饭剩菜时,他们总会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给我上思想教育课。
听我说了这么多,你是否也觉得唐宋诗词其实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近呢?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那就与我结伴而行,一起遨游在古诗词中,期待发现更多惊喜吧!
古诗词读后感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对孩子母语学习乃至心灵成长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由于字词习惯、典故运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在能够流利地背诵下那些诗词的时候,还未必能真正理解它们的深刻意蕴。
但在他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终会有那么一个时刻,面对某个场景,那些幼时便谙熟于心的句子,突然喷涌而出。
那一刻,犹如穿越千百年时光,与古人对面而坐、举杯共饮。那一刻,或是激昂慷慨,或是忧思萦怀,或是言笑晏晏,或是沉思不语……那一刻,相顾无言,却又心有灵犀。那一刻,那些已经成为经典的句子,会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怎能容忍、生命中缺少了诗意?我们又怎能容忍、在孩子刚开始接触诗词的时候,没有一个最适合他的选本?
由奥森图书、天津人民出版社最新推出的这本《给孩子们的大美古诗词》,便是很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一本诗词选集。
古诗词读后感9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私奉献,正如书品读的那些诗句,春天带给人的感受的确是多变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都是多样的。那么在品读了如此多古人诗句后,我对于春天的感受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说起春天,想法是单一的,不变的——无非就是滋养。滋养的意思就是犹如诗句“春雨润如酥”,春天似乎就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带来的似乎也只有单一的幸福感。幸福感又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简单来说,就是春天代表这一切好的事物:例如万物复苏是好,离人相聚是好,宦途高升是好……但是当我读过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深刻地发现了春天的多变性。春天原来也充满了忧愁。
曾经年轻的'我们以为人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曾经的我们,少字当头,无怨无悔,总觉得做什么都是对青春的不负,做什么都是像春天润物无声一般只好不坏。可后来呢,我们渐渐被现实擦亮了双眼,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无奈,我们领略了现实的残忍,最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生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松掌握的,正如春天的多变,人生也是多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当下,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不负人生不负自己。
春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之都会担任一个导师的角色,她或许不会直接教你要怎么做,但她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让你在每一个春天的结尾,总能够得到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
于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终于相信了,每一个国人心都蛰伏这一种共同点,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对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血液的共鸣,就像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春天的诗词,我们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一首,然后,跨越时间长河,隔岸相望,颔首微笑。那么我,授业解惑,作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平凡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想我们都是这条传统文化长河上的一名无名的摆渡者,我们帮助学生渡岸,徜徉在知识瀚洋,我们都光荣无比,好比春天,润物细无声。
但愿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在自己授业解惑的过程,找到自己人生的春天,找到教学意义的春天,让自己的人生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古诗词读后感10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其三十四岁的孙吴军事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诗的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古诗词读后感11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的《咏怀古迹》不像是一首诗,更像是一幅缓缓铺开的历史画卷,一笔笔的厚重色彩徐徐绘之。广袤无垠的朔漠平原,长风一吹,野草连天,一个身穿红色斗篷的年轻女子从马背上翻身而下,寻一处僻静,侧身而坐;抚一曲琵琶,低吟浅唱。缠绵悲戚,哀转久绝。彼时空中的大雁听得入神,竟也忘了挥动翅膀,落了下来,惊动佳人。
前段时间偶然间翻阅到一本书籍《未若柳絮因风起——古诗词中的传奇女子》。历史的长河中充满了传奇,自然也有数不清的传奇女子,这些曲折离奇的千古绝唱拨动着后代世人的心弦。“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更是脍炙人口。然而在这些女子中,我独倾昭君。
汉元帝年间,昭君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宫,拉开了她传奇一生的序幕。深宫的女子,想来都是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多少红颜葬送一生,老死宫中,却又只能伫立伤神,黯然泪下到天明。但初入宫中的大多数女子一开始仍然是怀揣喜悦,遥望宫车,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只愿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成为人上客。其他的入宫女子都在用重金贿赂画师毛延寿,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得到君王的青睐。唯独昭君不愿意这样做,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昭君也因此无缘面见君王。
此时匈奴单于来到长安表达与汉朝和亲的意愿,皇帝自舍不得派亲生公主远嫁,便准备在宫中择一女子,封为公主嫁于匈奴单于。于是宫中便传出了“谁愿去匈奴便封为公主”的旨意。深宫围墙虽然能熬死人的一生,万重枷锁也锁住了一生的欢欣,但彼时大家宁愿老死宫中,也不愿抛下长安的繁华,远赴风餐露宿穷山恶水的塞外大漠。几日下来,并无一宫女愿意,一时之间朝廷之中也左右为难。正待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昭君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自愿请行随单于到匈奴。这一决定震惊众人,无人不为其钦佩也无人不为其担忧,但总归解决了朝廷当务之急。
和亲大礼当天,《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汉元帝见如此绝色,心中懊悔万分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昭君离去。
我不知道她在作出这一决定的时候抱有怎样的心情,她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女子,不仅仅是美貌自持,更是有自己的心性和思想,精通诗书,弹得琵琶,实可称为才女。但在她的大义凛然面前,坚韧豁达面前,她的美貌和才情又显得是如此微不足道。在这众多高贵的品质里,我最钟爱的则是她勘破她人勘不破,放下她人放不下的胸怀和勇气。
但尽管拥有如此心胸,在告别亲人远离家乡的时候也总有一些离愁之苦。回想起曾经看过的影视作品《昭君出塞》,远嫁当天,昭君拜别母亲,母亲只是低叹一声“自古忠孝难两全”,又深知她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希冀她能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最初看到这里,我心中是没有感受到离别之苦的,也许是电视剧里美化了昭君和单于的故事,让人觉得有情人终成眷属;又或是年少时期并不懂得此去经年,山高路远,从此难见亲人面是怎样的一种诀别。但现在回想起来,脑海里竟只剩下昭君身披红色斗篷缓缓骑马离开长安的背影了。
昭君出塞在路上走了整整三个月,回望长安写下著名的《怨诗》:“秋木萋萋,其叶萎黄……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道尽了心中的离殇。比起宫中的围墙,昭君选择了塞外的广阔,但又不得不舍弃一切,心中又怎能不悲痛万分?古代女子的命运从来都不是自己能左右的,纵有再多的才情在面对命运时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一年后,单于逝世,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需再嫁给单于之前的嫡子,而这和她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驰、罔顾人伦,昭君修书一封希望能返回汉朝,然而终究逃不了和细君公主一样的命运。帝王为了长治久安怎么会在意一个女子的哀求呢?不同于细君公主的是,她接受了,没有抑郁成疾,而是坚韧地活下来,又为匈奴带去了大汉的文化,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农业器具,养蚕剿丝,据传也教会了他们在荒冢上种植能不被雨水冲刷掉的绿植。据说,如今的昭君墓仍然青青郁郁,故而称为“青冢”。
也有许多的有志之士为昭君歌颂、为昭君叹息,“可怜青冢已荒漠,尚有哀弦留至今”“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终究没有人会在乎一个女子的喜怒哀乐,她埋葬了她的一生,换来了边境几十年的和平。但在《昭君怨》里也有些许宽慰的语句,“明妃莫抱千秋恨,尚有长门老死人”。无论怎样,昭君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女子,她的美貌和勇气被后世仰望,千古传颂。
史书工整,谱尽英雄。青冢墓碑语写道:“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历史星光闪闪,琵琶一曲世千年……
古诗词读后感12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在这一个特别的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的书叫做《唐诗三百首》。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的“乌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楚汉战争时,项羽逃到乌江自刎。“期”指:预料。“包羞忍耻”指:能忍受失败、受挫折等羞辱。“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整首诗的意思是:战争胜败军事家不好预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江东子弟有很多人才俊杰,重振旗鼓取得胜利也可未知。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这是一首永怀古迹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赞成项羽兵败后自杀的错误做法,认为敢于正视失败才是男子汉。作者表明了面对失败绝不能气馁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叔叔阿姨们,因为失业而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们的.世界里,因为失恋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简直是不能屈指可数。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些人受不了失败,他们只适合活在成功的世界里。人如果不受一点挫折,那他一定不是人个人,不是有句话吗,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失败几次没什么,重要的是看你怎么从失败走向胜利的!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古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古诗词读后感13
相信大家都背过很多古诗词吧,当大家背古诗词时,常常会觉得有一些诗词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有时还会因为无心背下去而放弃。但是有一本有趣的书,能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中爱上古诗词。在一个个幽默的段子和夸张的漫画中,你会被作者陈磊带入有趣的古诗词世界,这本书就是《半小时漫画必背古诗词》。相信你一定会爱不释手,过目不忘。
作者语言诙谐,通俗易懂,有趣又有料,内容精彩丰富。让我们一起在哈哈大笑中轻松弄懂古诗词吧。
必背古诗词,这本书讲的一定是唐诗和宋词喽。不过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可不是只有唐诗宋词,还有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等,它们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在古代,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朝廷派采诗官到各地收集民歌,来了解民风。《诗经》和《楚辞》共同组成了先秦诗歌界的两大品牌,《诗经》是下载量第一的音乐App,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汉赋其实是一本职场生存宝典,而两汉乐府诗则是来自民间的《大汉吐槽大全》。
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大词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边塞诗人岑参、高适。他们为中国文学史创造了巅峰。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不是很难记住啊?别发愁,他们就是曹家爷仨——曹操,斗了一辈子的曹丕、曹植哥俩,和建安七子。还有南北朝娱乐圈顶级流量贡献者——谢灵运,他可是王勃、李白、杜甫的偶像呢。
当然,这本书也收录了很多名篇:《陌上桑》、《子虚赋》、《离骚》、《蒹葭》。你知道《诗经》里的三种表达方式“赋、比、兴”的区别吗?看看作者打的比方,保证让你笑喷,并且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看了这本书,你一定会爱上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和古人对话,可以放眼古今,同时,也可以从古人的诗词中学到些什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少女对春光逝去的伤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苏轼的.豪放旷达的内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极致的浪漫和孤芳自赏的高傲。这些诗人,用诗词在历史长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当我看到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当我看到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歌赋时,我为身为华夏儿女感到骄傲!
古诗词读后感1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远的发展过程。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古诗词。
我读过著名学者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的风景,引出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并作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个人看法。全书语句流畅、优美,处处散发着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释怀。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是书中正文开篇的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中的一句。通过作者对诗句的解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唐玄宗离开皇宫前的安然、喜乐,再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离开皇宫后的怅然。只是短短几字,表现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虽然唐玄宗的皇宫没有变,但这种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无限的凄凉和悲哀。
我读过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当看到诗中末尾那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我眼前一亮:陶然而乐,忘却心机,这是一种多么高深的精神境界啊!世人称李白为“谪仙”,不错的。李白一生,潇洒自在。他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奔走四方,有“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志气,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情怀,所以说李白是一个真正有才气的人。作者在书中写到:“才气,不就是气场托起来的才华吗?没有气,才华怎么能流动起来呢?一个人只有才没有气,一片死气沉沉,就是死才华,呆板僵硬,没有神采。”而李白有着“拂剑朝天去”的潇洒,有“横戈探虎穴”的梦想,又有这“陶然共忘机”的心境。这不正是他的气概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是李商隐《锦瑟》中的一句,也是全书结尾的一句。当读到这句诗时,让人不住发问: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弦呢?也许当一个人有着无数心事,才会如此发问吧。锦瑟有着这么多的弦,是因为这一弦一柱都系着太多太多的回忆。心事如此之多的诗人,隔着似水的流年,回望过往的时光,泪水不住地凝成了诗行。这些思绪和迷离的幻像如同那繁琐复杂的锦瑟,不知何以缘起,更不知何以缘灭。
作者于丹在书中写道:“为什么诗意好像离我们的生活远了呢?不是明月变了,不是诗意变了,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只是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远了而已。”是啊,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有时天空上的灰色代替了湛蓝,还有多少人会抬头望望寂寥已久的明月,举杯与月畅饮,小酌或酩酊,像年少时不知惆怅地开怀一笑呢?
我喜欢这种在诗海畅游的感觉,在笔墨香气中体会纳兰“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深情款款;体会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体会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苦;体会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若狂;体会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抒怀……在诗词中找回生活的宁静,去相信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活得诗意盎然。
古诗词读后感15
我从一开始接触古诗词,就对它们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亦或是诗人、词人一生所经历的故事。我也十分喜爱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能让我更充分地感受到诗词的魅力,理解作者的心境。在这次老师推荐的暑假书单上,我就找到了一本讲述诗词与其背后故事的书。读来发觉十分有趣,我便决定仔细品读一下这本书,它叫《漫读课本里的古诗词》。
这本书语言生动,文笔幽默。它囊括了我们课本中所有的古诗文。既有详细的译文、注释,还讲到了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会有作者的`生平故事或拓展开来的文史知识。我特别喜欢其中几个片段,如写《乞巧》的这段。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除了诗句本身,书还告诉了我们,作者林杰是一个小神童,六岁就能赋诗。古往今来,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诗篇有很多,而小林杰从民间习俗写起,描述了百姓欢度七夕的场景。他在诗中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对月祈祷,祝福牛郎织女可以终成眷属,女孩子比赛用红线穿针等。书中还科普了古代节日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在中国古代是“重日”,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正月正是新年、二月二是民间常说的龙抬头、三月三是上巳节……通过书中引用的其它古诗文的记载,我们还看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情形,比如七夕当日,民间有“曝衣”的习俗,文人也会“曝书”。这些行为其实是符合气候时令特征的,因为七月七正值盛夏,暴晒衣物、书籍可以防止、驱除潮气和蛀虫。
从这些片段中我便感受到了诗文的魅力,仅是一首诗,就可以从中学习到这么多的科普知识,不禁感叹古人真是了不起。当然,通观全书我感受到还不止这些,还有林升的失望、辛弃疾与陆游的“悲愤无奈”、虞世南的高傲等等。通过本书我了解到,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环境下所写的诗,读起来的感觉都大不相同。
除此之外,我之所以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还有别的原因。我很赞同作者的创作理念。在书的序言中胡晓明就说了,一些中国人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一昧追新猎奇地参与到西方的文化中,忘了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而有些中国人则表示,虽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是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读本。而我相信作者也是正因为如此,才创作了这本书的。
总而言之,这本书既有中华传统文化,又有中国光辉璀璨的历史。而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是我们华夏儿女们的骄傲,是我们民族可以不断发掘的文化宝藏。
这本书很适合做中小学生的读物,我从中收获了不少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也会非常有帮助。强烈推荐给同学们。
【古诗词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古诗词07-29
还乡古诗词 古诗词将军岭11-22
冬天古诗词11-08
咏雪的古诗词12-07
古诗词名句11-03
关于古诗词01-17
怀古诗词06-11
古诗词鉴赏06-14
古诗词名言08-12
古诗词鉴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