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弃妻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我想我愿意成为这样子的一个人,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当时的生活是刻板规矩的理性的节奏,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的创造性日益萎缩,于是他选择了画画。艺术是极大自主独立的性的东西,而画恰是画家情感的真实流露。书中曾写道:“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国家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那儿的冬天特别长,又阴又冷。他们喜欢看我画中的意大利,他们希望意大利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也是我来这个国家之前所想象的意大利。”一幅幅画寄托了画家的精神向往,也蕴含了买画人对美的期待和对真实的追求,而不是所谓虚假的面具。
语言原本是我们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当我们发现语言也会成为谎言时,斯特克李兰敏锐地选择了用画发声。不知你是否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好的画,通常都是有气味》。我们都向往诚信,因为当谎言被戳破的时候,噩耗便会不请自来,而气味正是被赋予了真实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到桃花盛开,却不曾知晓落花时的沧桑;我们可以看到网上一句句优美的诗词,却不曾真正的体会到诗人对春天欣欣向荣的赞叹;我们可以在照片中看到亲人的笑容,却不曾将笑容映在眼里。在画中,斯特里克兰找到了属于灵魂的自由。他的一副静物画,画里的一个盘子上有很多橙子,那盘子甚至都不是圆的,橙子则偏向一边。他的肖像画,要比真人大一点,看起来非常难看。世界上有太多世俗阻碍了人们思想的开放,当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观念时,不合潮流的评论便喷涌而现,可是他并不需要迎合,不需要理解,在孤独中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所以后来他成为了天才,全世界都同意了这个观点。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满天都是世俗的眼光,他却成为了传奇。而现在的我们,能否为了心中的理想,奋不顾身,甚至奋斗到底?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2
毛姆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作家。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他的作品,不得不说,他的语言风格独具一格,貌似接近钱钟书先生的某些风趣。
《月亮与六便士》,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情节设置上,很精细也引人入胜,没有任何繁杂,斯特里克兰生活过三个地点: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塔希提,以及在这三个地方,分别经历了三个女人:妻子艾米、恩人的妻子布兰妮、艾塔。
在伦敦的日子,也就是传说中为了六便士奔波的岁月吧,与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波涛不惊的家庭生活,干着证券分析师的工作,还有一双聪明美丽的儿女,并且最重要的,他还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且,在伦敦,他这样生活了40年。
在巴黎的日子,是他追逐月亮的第一站,截然不同的生活由此展开,生活也陡然充满了艺术气息:穷困而潦倒,性格也忽然那样不近人情、不可理喻,以及不惜伤害一个无辜且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无声息的捣乱了别人的生活、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之后,他摊摊手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需要对此提出说法吗?还是来看看我的画吧。
之后经过马赛到达普拉提,也许在这里他找到了心中最亮的月亮,这是他的灵魂出窍之后得到升华的地方,这个地方属于他,属于他的艺术,普拉提与他合二为一,在这里他与梦想毫无阻隔,还有那个叫默默守护他,忠诚于他的梦想,叫做艾塔的女人,于是这里也注定是他生命的终点。
如果说每件事情都需要一个理由,那么在他离开伦敦抛妻弃子的时候,我需要一个令我信服的理由,然而没有,于是,我对他很是无解。
而在另外一件事情上面,我更需要一个理由,他为何可以如禽兽般抢走恩人的妻子,而后将其伤害后,完全无感得面对别人的自杀,于是,我对他很是愤怒。
在塔希提的日子,才是最最纯粹的日子,正如那里的天空,那里的云彩,以及那里的人们。
也许毛姆本人并不懂得女性需要被尊重,于是,在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路上,需要一次又一次,特意或有意,去伤害一个又一个的女人,或许他会认为,除了完全诚服于艺术家本人的女人,才配是女人,不然就是该、就是自作孽,或者干脆叫自取其辱。
于是,即使被抛弃、被遗弃、那么别期望有什么理由可说。因为就是这样啊,女人与艺术,本来就是那么格格不入。
我是女性,对此当然不敢苟同,或者说,对于一个离艺术尚有距离的女性,我接受着传统的教育,那么斯特里克兰,该是传说中的渣男吧。
而这个渣男,确有几把足够分量的刷子,就如在那间毫无装饰的木房里,那一副旷世之作,付之一炬,即使他价值连城,也毫无意义,只有隐隐约约听到两个字“天才”。
所以女性朋友们,珍爱生命、远离艺术家。不过如果你想为艺术献身,那么,就此别过。
月亮很远、六便士很近……月亮很美、柴米油盐也有她的温度。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3
读这本书是由于当初被:“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还有网络语“等我攒够了六便士,便去寻找我的月亮”所吸引,于是抱着想要看看到底什么是月亮,什么是六便士的好奇心理,翻开了毛姆的书。
书看了有三分之二,对这句话也有所了解,对于主人公克兰德来说,幸福稳定的生活是六便士,追求心中向往的画画是月亮,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读者来说,最好的解释是“月亮象征梦想,六便士象征着现实”
书中主人公是一个有头有脸的证券经纪人,有妻有子却放弃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孑然一身踏上追逐绘画的旅程。虽然我挺佩服他可以做到不顾世人的眼光去追逐自己的月亮,但是在我看来他也是一个自私无情的人,抛妻弃子,对好朋友的帮助视而不见,作为这样一个极致的艺术家,我崇拜他的名声,但我绝对不想和他做朋友。
每个人都有两面:一面是魔鬼,一面是天使,谁不追求六便士呐?至少我不会为了追求月亮而放弃六便士,人都是很自私的,也可能有人两者都想拥有。作为平凡中的大多数,我想很少有人能做到查尔斯的豁达吧?而且我觉得也不存在什么正确的活法儿,手里握着六便士,闲下来抬头看看月亮,才是理想又可及的生活吧。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4
跟随麦家理想谷读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想起话题"理想与现实",如果月亮代表理想,那么六便士就喻指世俗的追求~金钱和功成名就。不同的人自然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确会徘徊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难以决择,或者说很难两全。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六便士:或许是无法忍受因为自己追求时旁人的冷嘲热讽,也不想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或者不想旁人用看待异类或疯子的眼神来评判,所以在现实世界中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把自己塑造成和其他人一样,从而完成社会的责任,这本也无可厚非。
当大家都低头捡六便士的时候,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却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并为了追求理想燃烧自身---放弃原来舒适的家庭和普通人的快乐生活,舍弃拥有的一切现世的安稳。他的妻子自然无法理解他的疯狂,原来忠厚老实呆板的丈夫不见了,变成了刻薄、自私无道徳的怪人,外人也觉得他是疯了,无情无义,这么决绝的不回头。弘一法师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也是在人生的中年四十岁左右,经历过人生的富贵和风花雪月之后,抛弃妻子儿女决然离开家庭,一个决定画画,一个一心修佛,眼里再无其他。世俗再无法打扰到他,固执地甚至有些偏激地放下所有,不顾他身后的妻子儿女父母的痛苦。
康德曾说"凡人立身行事,务使其行为堪为万人楷模",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无法完全做自己,人是社会中的人,做文明人,必须承担责任,这就意味着做别人要你成为的人,并非是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而作为独立个体的斯特里克兰以和世俗的责任决裂的姿态做自己喜欢的事,忠诚地做自己,冲破满是枷锁的人世,最后在一个远离喧嚣的隔世小岛上生活。"那里完全没有声音,那个夜晚是如此美好,乃至于你的灵魂似乎再也忍受不了身体的束缚".或许正是因为绘画对斯特里克兰来说,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他不仅不以为苦,甚至在灵魂深处感到快乐和自在,不求回报,只是付出,就像献身于魔鬼一样,无怨无悔。甚至于弘一法师圆寂之时都没有多余的一件物品。
"幸福"两字的定义在每个人看来都不一样,你称之为蜜糖的东西他可能觉得是砒霜,谁能说物质上的成功是成功的惟一方式呢?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受本能引导而逐渐剥离社会规则逐渐接近自然的人,或者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野蛮"人。从这点上看,仰望月亮的人比好好过日子的人更需要有一份勇气。
人生快乐有三个层次,初级的快乐是肉体的快乐,那是饱、暖、物、欲,中级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那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游走天下,高级的快乐是灵魂的快乐,那是付出、奉献,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 )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使命。斯特里克兰和弘一大师无疑是灵魂快乐之人,我们常人无法企及。
那么作为常人又不甘平庸的人有没有可行的中间道路?兼顾平衡理想与现实。做一个不只是生存而拥有生活和情趣的人。胡适在致毕业生的一封信里给出的建议可供参考,或者也叫做中国文人的中庸哲学。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第二个方子最为紧要,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第三个方子"你总得有一点信心。"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5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我觉得《月亮和六便士》是这样一个故事: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和成功,思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着他的噩运。所谓噩运,就是说思特里克兰德被梦想击中、被梦想胁迫。这里所说的梦想是真正的梦想,不是父母、老师、舆论绘制出那个蓝图。
于是他疾步如飞,如愿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又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重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妻子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15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大洋、越过文明、越过阶级,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月亮与六便士》并不单纯是一个勇敢追梦的故事;也并非批判现实,仿佛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崇高的的梦想,是那遥不可及的月亮;可还是要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穿梭于灯红酒绿的夜色里,为了养家糊口,卑躬屈膝地捡拾散落地面的六便士。因为思特里克兰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与世俗一刀两断,不管不顾,再不回头。也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要以现实为代价,也就是说,月亮与六便士并不矛盾。每个人都应该也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还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应该是能照亮我们内心的追寻之路。
未来我们会面对太多这样那样的选择,会站在合适各式各样的十字路口。相信只要是心之所向,不管我们追求的梦想是高雅还是庸俗,不管是月亮还是六便士,都可以光芒万丈。
愿我们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好比思特里克兰德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6
“只要月亮你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会活得庸俗。若是想月亮六便士两手抓,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月亮你够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许我们都一样,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踯躅。告诉自己要忠于理想可最后还是会跪倒在现实面前。
现实苍冷,就在脚下,触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围中,偶然间瞥见了一抹月光——那种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辉被我们冠以理想之名,让为生计奔走到疲惫麻木的人们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顺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摆脱一味苟且的自己。
克兰德——一个年过不惑、生活体面的男人,背井离乡抛妻弃子来到巴黎画画,他毫无画画功底、作品也不断遭人否定,可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仍然顽强不屈。但最终的最终幸而大获全胜,作品好评如潮。一切皆苦尽甘来功德圆满。
对于男主,我只想说,他是个狂热而冷漠的人。痴狂于理想,却对至亲之人冰冷甚至可谓残忍。
尤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的一个笑话:说两喝的烂醉之人打开手电筒,看着光束非要往上爬。许是爷爷的绘声绘色和自己年幼尚小吧,反正现如今听到类似故事是不再会笑的满地打滚嚷嚷着让爷爷再讲一遍了。我想,如果真有那束光柱,爷爷定是攀爬之人。因为我见过他年轻时的照片,眸里,是真的有火。并非星点,而是熠熠的一簇。可是他终是撤下云梯,转身把拽住他衣角的妈妈的手牵起,抱着牙牙学语的姨姨往回走。月光再亮,他还是选择了姥姥留给他的那盏微灯。
高晓松说:“谁都有苟且的时候,当我们低下头去捡六便士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但同时,当我们醉心月光之时,总还是会惦念着六块便士。毕竟,月光再美,终是填不饱肚子的。
无论是克兰德还是我的爷爷,同是朝着自己本心而去。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我认为不应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评谁抑或褒扬谁。
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自我心理战,永远难做辩驳。因为你我三观不同,价值观互异。但无论选择哪条路,既已选择,那就坚定地,不回头的走下去。
蛇有蛇道,狼有狼道。子非鱼,勿定论!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7
首先,我要给出阅读这本书的一个建议。这本书的前两章非常艰涩难懂,你或许会迷惑这究竟是一本小说还是对于艺术流派品评鉴赏的书。但是请相信我,一定要坚持读下去,来到第三章,当故事徐徐展开,一个个人物粉墨登场,你会迎来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耐人寻味的故事。而看完整本书,再回过去看第一二章,所有的文字就将不再艰涩难懂,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这是一个情节非常简单的故事,讲述了伦敦一个四十多岁的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离家出走,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余生追求绘画梦想的故事。
大家都不忘对“月亮”和“六便士”所代表的意思做一番注解。最官方的解释如下: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如果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眼前的苟且”和“诗和远方”。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更倾向于作品中的“我”对思特里克兰德的解读:“他是被魔鬼揪住了!攫住思特里克兰德的,是一种创造美的激情,这让他一刻也不得安宁。让他四处奔走。他是一个永远跋涉的朝圣者,被一种神圣的怀乡之情所困扰,他体内的魔鬼对他冷酷无情。有些人追求真理,坚定不移,为了实现它,不惜将他们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思特里克兰德也是这样,他所追求的美,等同于真理。像他这样的人,我只能深表同情。”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结局并不让人沮丧,他终于达成了他的理想,也摆脱了恶魔对他的折磨。“思特里克兰德也知道,这是一幅杰作,他已经得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他无怨无悔。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后,带着傲慢和不屑,又将它完全毁掉了。”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选择,而是一个天才燃烧自己,把自己所理解的一切、所洞悉的一切,倾毕生之力,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是带有使命而来的,他所遭受的贫困、病痛、世人的鄙夷都不会对他造成伤害。“随着作品的完成,他远离凡俗的、备受折磨的灵魂终于得到安息。他甘愿赴死,因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在读完整本小说之后,可以说是回味无穷,竟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也感兴趣起来。连同传说中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高更的一生也饶有兴趣地琢磨一番。所以,我认为这真是一本给人以启示、引人思考的好书。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8
一年前,我知道了有一本小说叫做《月亮和六便士》,我知道了它的作者是英国的毛姆。一年后,这本书总是出现在我的眼界,在电视里,在手机上。在各种信息的“诱惑”下,不买下它,我恐怕是走不开了。
书刚买回来,正值月考,我就把它忘了,任它在某个角落躺着。有一天,我的心情十分不好,从早哭到晚。每一次我哭得特别伤心的时候,就特别想趴到床上沉沉地睡一觉。醒来,一想到伤心事,又忍不住想睡一觉了。一直这样到下午,我想我再不找点事做,这一天就要过去了。想到新买的书都还没看过几页,觉得好生可惜。沉下心来读一会书,这一天也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尾了。
书中的男主角斯特里克兰德·查理斯,是一位收入不菲的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在外人看来生活幸福美满的家庭。在书中的我刚刚认识他不久后,一个消息传来:斯塔里克兰德带着他的情妇到了巴黎。当他来到巴黎时,却发现,没有金碧辉煌的旅馆,没有姿色过人的女子,只有一间破烂不堪的旅店和作画的工具。他离开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想画画。他从四十岁开始追求理想,从伦敦到巴黎,从巴黎到塔西提岛,在临死前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满意的画作。和梵高一样,他的名声是在死去以后才被世人所知。
斯特里克兰德没有热血少年那般励志,有着的只是让人看不惯的不羁性格。中国清末李鸿章是一个有功有过的人,大家恨他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也赞扬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而斯特里克兰德也时常让人恨得不行。斯特罗伊夫为他雪中送炭,赏识他的画作。他却默认了斯特罗伊夫的妻子——布兰奇对他的爱。结果到头来,他却只把布兰奇当做一个模特。
但是读到最后,却让人莫名的心酸,不会为他的精神所哭,也不再恨他,因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人物形象。看到他亲手烧掉自己的遗作,反而有一丝丝欣慰,他终于完成了人生中最满意的画作了。他这一生,前半生在自己的父亲与金钱的手中。过了半辈子,才想起要追梦,这一追,便追到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刻,他或许是笑着死去的,他失明的双眼可能在最后一刻看到了那副“天才”的画作。
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我是很佩服他那种勇气的。他从来不把爱情、女人、家庭当一回事。虽然他很不愿意让别人看他的画作,可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艺术已经在他的心头上占据了旁人无法超越的位置,就连是他的亲生骨肉,在艺术面前,也不过如此一般。想起一个采访,记者问大二的一些学生,后悔选择这个专业吗?他们多数人很后悔,却没有转专业的勇气,因此这一生,他们再也无法触及自己心中的理想。高晓松本来是在人人羡慕的清华大学就读,但是因为喜欢,因为理想,他离开了这所极富盛名的大学,去了中戏。
我的人生目标实际上是很迷茫的,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想当什么,做什么。但倘若我在一条人生道路上找到了自己所喜欢的另一条道路,我渴望拥有斯特里克兰德的勇气,他的个性,他的品德。我想,只有拥有了他所拥有的勇气,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吧。
《月亮与六便士》,一边是潇洒的月光,一边是闪耀的金钱。我喜欢月光,我也会远离名利。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9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一文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毛姆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在不惑之年,为了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抛妻弃子,奔赴巴黎学画。在异国他乡,他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创作作品无人欣赏,在经历了种种遭遇后,他厌倦了人类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和当地女子结婚生子。在哪个乳伊甸园般的世界,他创作了一系列不朽之作。好景不长,他得了绝症。当生气从他体内一点点抽离的时,他耗尽力气在木屋地板、墙壁画下了一副骇世大作。临死之际,他却让妻子把这最后一副作品烧掉了。
文中斯特里克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告诉你我必须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他那对画画的热忱,激烈的感情和坚定的意志,让人心生感叹。主角斯特里克兰40岁之前的人生一直是按部就班的,他循规蹈矩。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突然在一天做出了离经叛道的行为:抛弃幸福美满的家庭,放弃优渥舒适的生活,去寻找心目中的“月亮”,去追寻精神上的伊甸园。他对家庭冷漠无情,对艺术如痴如醉。他逃离文明世界,遁迹荒岛追寻自我。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社会与自我的摩擦,感情与理智的反差。在斯特里克兰这个“疯子画家”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毛姆刻画了一个挣脱现实桎梏,遵循内心声音,所以艺术感召的底层画家形象。他在描写斯特里克兰粗鄙、无情的同时,也刻画出了其令人望尘莫及的精神需求,超凡意志力和创作激情。我认为主角斯特里克兰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更甚者不是一个好画家,但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追梦人。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倾尽余生之力,创作出最后那幅伟大的画作。
理想瘀现实似乎总是难得两全其美,有时它们甚至会站在对立的天平两端。书名中的“六便士”是指当时英国价值很低的银币,它代表着残酷的现实和世俗的物质;而“月亮”则高高在上,象征这理想和自由,是诗和远方。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如果暂时无法做到理想与现实一致,那么也要尽量让现实时刻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枕着六便士,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着月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0
初读月亮和六便士,总给我一种是真是幻的感觉,骨子里明白这仅仅是小说但精神上却隐约觉得是多么真实。对于毛姆为何选这样的名字,我更加偏向于这样一种解释——据毛姆说,这本小说的书名带有开玩笑的意味。有一个评论家曾说《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像很多青年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毛姆喜欢这个说法,就用《月亮和六便士》作为下一本小说的书名。这种说法很简单,我想,也正好符合艺术家们对简单的向往和追求。
其实,我也希望有像斯特略夫那样的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里面掺杂着自己的人生体验,这可能就是那种和作者心灵交流吧。可以说,斯特略夫的遭遇值得同情,他一心一意地帮助思特里克兰德换来的却是家破人亡。这就让我不禁发问,思特里克兰德这后半生所追求的一定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么?他所追求的艺术并没有错,为了艺术他几乎抛弃了一切身外之物,这让我感觉到和古希腊哲学家们追求的幸福有着相似之处。伊壁鸠鲁说过“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实际上,一个最不需要奢侈生活的人,他能够最奢侈的享受生活”。简单的生活是享受生活的重要法则,而要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也许在思特里克兰德眼里还需要放弃人们那仁义道德,过那种原始人所有的半人半兽的生活吧。所以,他会对拆散斯特略夫的家庭会毫无愧疚;对勃朗什的死也会无动于衷。他所关心的仅仅是自己身心的自由。
毫无疑问,思特里克兰德是被现代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人,在初读时我也不喜欢这样的一个画家,即使在一开始便知道他画了一幅能和西斯廷小教堂中的壁画相媲美的作品。但当我看到他在马赛所过的生活时,脑海中迸出了一个词——安贫。的确,他很好的传承了儒家“安贫乐道”中的安贫,而对于乐道却丝毫不以为意。我想,要是孔子知道了一定会气得从墓中蹦出来和他讲解五常中的仁义礼吧,而他也一定会回一句“关我屁事!”。
在马赛的生活是我对思特里克兰德态度的转折点,从一开始的不喜到这时的迷惑。我看到了他那种在经历周流之苦后依旧坚忍执着的精神,佩服于他的`毅力,折服于他的精神。但当我想到他一开始对家庭的抛弃以及后来的致使恩人的家破人亡,这无论如何都是在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抑或说是抛弃了道德。所以,所迷惑的是难道对这更高品质的追求一定要突破那道德这些伦理的枷锁么?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所追求的精神上的超脱恐怕对于别人而言是一种无法理解的灾难吧。
在最后思特里克兰德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他创造了能和米开朗琪罗相提并论的壁画,却在临终之际让自己的妻子毁灭了它。这又让我想起叛逆的鲁路修里鲁路修最后说的话——我毁灭了世界,又创造了它。这种截然不同的做法,让我感觉思特里克兰德又有着道家的超然物外,他的确无为,但更加符合道家中小国寡民中的寡民形象。在小说最后,显然给人的更多的是敬佩之情,虽然在道德上不完善,但也无法掩盖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回归到现实,在人性自由和道德的选择上我更加偏向于那种阴阳调和折衷的方法。追求人性的自由没有错,但要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有些时候我们的确要抛弃人的价值尺度去看待一个问题,这样才会具有所谓的神性。而在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用道德律去约束自己,让自己更能融入社会中。不要过分追求超脱,也不要过分让自身一直处于尘世之中,入世和出世相辅相成在我现阶段看来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很喜欢苏东坡的这句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这种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1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而《月亮与六便士》正是这样一本“遇上方知有”的书。
一书一世界,字字皆匠心。《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这位大文豪最负盛名的一本小说。从流动的故事中观人性的枷锁,以主人公查尔斯之口语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听到故事后不禁地问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月亮是他饱含浪漫色彩的高尚理想,而六便士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在毛姆的精神世界里,查尔斯带着自己的“月亮”随大火逝去,而月光却永远的洒向了人间。短短十几万字将这个传奇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
抬头便是月亮,满眼皆是星光。即将毕业的我们,正处于最好的年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时的我们自然是能看见头顶的月亮,可若干年后呢?是否会被物欲横流所吞噬,风尘仆仆,紧紧攥着六便士呢?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博士答辩中写道:几十年的求学经历、读书就是他的月亮。年过半百,历经沧桑,仍初心不改,归来还是少年。王振义一生呕心沥血研制特效药,却分毫不取,牡丹花开两袖清,“大爱”就是他的月亮。湖南女孩钟芳蓉高分“屈就”历史系,对古籍文物的热爱就是她的月亮。无论何时,不论何处,是前辈还是同你我一样的青年,都有人始终抬头仰望月亮,满眼皆是星光。查尔斯是毛姆内心的展现。也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侧影。
你望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你亦如是。心中有月亮的人才能真正的被月光所照到。翻开《月亮与六便士》,你从中看见一个为理想而坚持的查尔斯映射的就是一个不甘堕落的自己。五月是草长莺飞,是夏花萌动,而未来是万丈青山,星辰大海。愿这个夏天我们都能站在月亮升起的地方。
抬头便是月亮,满眼都是星光。我想这是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最好的寄语。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2
本文是袁老师学生周新梅的周作业之一。作者在阅读《月亮与六便士》后有些感悟,现将其分享给大家。
最近阅读了《月亮和六便士》(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王晋华译,20xx.6,光明日报出版社),这本书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位在伦敦有着不错收入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夜校学习一年的绘画后,离开家庭,只身前往巴黎绘画,后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小岛,并在此病逝的故事。
在书中,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自己的理想与自由放弃了银行的舒适工作,义无反顾的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他离开家时身上只带了100法郎,这些钱根本支撑不了他太久,因此他经历了很多苦难,贫穷、饥饿、疾病等等,运气好的话靠朋友才能渡过难关。为了能买到涂料、画布以支撑自己的绘画理想,他还做过码头工人,最后他漂泊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在那里度过了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并且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被世人所称赞,最终死在了那里。而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对他的画作能欣赏的来,也没有人支持他、看好他,都认为他是一个笑话,但思特里克兰德并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仍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读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做适合自己的选择。思特里克兰德通过义无反顾的绘画来活出自我,而在书里的最后布吕诺船长则认为,好好生活便是自我的实现,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滩的。”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极其平庸的一份子,大部分人是为了生存而生活,也正是这些人叫喊着渴望着过不平庸的生活,但又不为之付出努力,也没有活出自我的勇气,这种内心的矛盾也注定了平庸的一生。当然,若是选择坦然面对并接纳这样平庸的自己,我们也会因此而不普通。
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于自己是如何选择的,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做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事就好。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无视人们异样的眼光,不求所有人理解自己,而只是不断奔赴自己向往的生活,追逐真实的自我。尽管现实中有冷漠、虚伪、残酷,仍保持一颗炽热的心使自己活的充实而美好,不求最好,只求适合。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3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仰望着“月亮”。我也是如此,但又有些不同。我不断的朝着“月亮”跑去,但是我没法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将自己的外衣一层一层的脱掉,抛下一切便启程。我想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人都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容器里,天生带来的活泼与棱角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变淡慢慢的被磨平。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着普世的准则,稍有不同,环境就会变本加厉的还给你,杀你个措手不及。
我时常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不屑于循规蹈矩,不屑于把自己外表打磨的光亮,好让自己不论在哪个角落都显得相称。我也时常钦佩像林黛玉那样的人,不为世俗所动。
可是我仍然是个矛盾的人。因为我发现,我慢慢的变得会看人脸色说话了,我慢慢变得圆滑了。爸爸曾经经常教导我,做事情总得留个心,不然像你这样的出去,不免上当受骗。果然,上过几次当后,我变得“机智”了。你看,我现在生活的还不错,或多或少也是受恩于它。
我常常问我自己,我追寻的是什么?我给不出一个很好的答案,但又好像已经有了答案。我想象过年轻时为事业奋斗,老来和另一半隐居山林。想想空来淘米浇地,闲来看书解闷的生活也还算是不错。但是,这些“梦想”又多是不现实的。罗胖说,大多数人去古镇旅游都期望白天看到小桥、流水、人家,晚上回了宾馆躺着的是沙发,做的是SPA,面朝着的是带着江南烟雨的河流,背对着的是超级豪华大酒店。你看,人们希望的和真正的做法总是矛盾的。我或许也是一样的,我也是容器里的一员。
于矛盾中求生存本身就是困难重重,但不可否定的是,它仍然是生活的常态。是的,所以很多人都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可是,我知道的,我不能这样。
虽然,这让人悲愤不已的过去,仍然在继续。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4
人这一生到底该怎么过?好像一路走过来都是选择,不管选哪个都是后悔。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们都是在现实中挣扎奔跑的人,而他眼中只看到了理想。通往理想的路从来都不好走,可是只有精神在,毅力在,就会改变现状。
妈妈说确实如此,一路走来,小时候小学毕业面临选择,同学们各奔东西,但是十几年之后大家的选择就会各有不同,等三年初中又开始选择,大家奋斗三年之后又面临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未来,尽管我们小时候都是在一个小学学习一样的知识,但是十几年过去,我们经历的不同,人生的路不同。所以妈妈才会为我焦虑,而我并没有感到恐慌,生活很美好有什么可顾虑。
最近在看奥运比赛,都是佼佼者,有年轻人有中年人还有老年人,都在参加着这个全世界的比赛,感觉真是新奇,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进入到这个圈子里来的呢?看了他们的简历,有选择,有机缘才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表面上看他们轻而易举的拿到了世界冠军的奖牌,但是背后他们付出的汗水是我们不能想象的。但是不管怎样,如果我们不想被生活所选择,就不如从现在开始,去做那个主动选择生活的人。扭转一下乾坤。
生活就是顾此失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小说的主人公从小喜欢画画,相当一个画家,可是他的父亲并不同意认为画画没前途,坚持让他做生意,他的梦想就搁置了,想着总有一天一切顺利就可以重操旧业拾起画笔,但是现实生活并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他在伦敦一家证券工作,结婚生子,日复一日,生活的压力压抑着他对画画的渴望,他不能这样一直过下去,没有人生目标的日子,他决定拿起画笔去巴黎寻梦,他留下一封信就去闯荡巴黎了,留下妻儿。
每一种自由都是有成本的,每一种生活,都是有遗憾的,每一种选择都会让你后悔,但是你能做到的就是认清自己想走的路,承担起相应的后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己的选择自己受着。也许虽然以后会后悔,但是当下是欣慰的。小说的主人公为了画画,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努力学习画画,但是画作并不被人赏识,无法赚钱,无法生活,日子越来越难熬,他越来越瘦,最后奄奄一息,还好有朋友及时发现并解救了他。就算这样他也放弃他之前的安稳生活,在巴黎卖苦力,做推销,搬运工,他之前的职业为什么不能在巴黎帮助他呢?不明白那个时代的生活。他的执着在于画画,对于物质生活享受都不看重,这也许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灵魂吧,我看好多艺术家都是饥寒交迫的过日子,等过个几十年几百年他们的作品开始有名了。
小说的主人公明知道前路荆棘依然选择,这就是他觉得幸福的生活吧。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舒服,他的晚年是在一个小岛上度过,但是他一直和病魔斗争,尽管这样他一直醉心于画画,哪怕他双目已经失明,所剩时光不多,他都要画画。小说的主人公其实有一个原型,他就是印象派画家高更。在外人看来看不透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原来人生路上真有这么一种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存在着。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
作者毛姆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沉闷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拥有可爱好客的妻子,面容姣好、健康的一双儿女,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感到稳定的生活状态下,在一天寄出了一封信件给相伴17年的妻子,大概内容为:房子里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不会在家里迎接你和孩子们了,下定决心和你分开过,此刻我人已经到了巴黎。
但没有说明详细的离开原因,妻子和家里的亲戚都在猜测,斯特里克兰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在大多数人看来稳定的生活状态,只身一人跑到了巴黎,但绝大多数的猜测都是“女人”,因为爱上了一个女人跑到巴黎,抛妻弃子;而作者“我”则是受斯特里克兰夫人之托,前去巴黎看看斯特里克兰到底是什么情况,当“我”在巴黎看到斯特里克兰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里,内心难以相信,而他在那里开启了自己画画的天地,在追逐画画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物质上的匮乏,病痛的折磨,有两段婚外情,最后死在了一个小岛上,但他的画作在他死后却让人们一掷千金,“我”由最开始的不能理解到见证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由此成为整个故事的讲述者。
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他突如其来的出走去到巴黎追逐自己的绘画梦想,这里的梦想的确不是大众传播出来的价值观中的梦想,不是蓝领白领之上的那个金领,不是猎人给麻雀设的圈套里的那点儿米粒,感觉像是和现实背道而驰,大多数本本分分过日子的人应该都无法认可克里斯特兰的这一决定,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将我放在斯克里特兰太太的角度我应该也是无法接受的!现实中大多数女子都是想拥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一份稳定的生活状态,其实写到这里我的思想是很纠结的,同样身为女子,但相比较年代的不同,与时俱进下教育文化对个人心灵思想的滋养有了以下的内容。
摘录了本书第四十一章的内容和我的个人感想:
当一个女人爱你的时候,直到她占有了你的灵魂才能心满意足。因为她是弱者,所以具有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占有和统治,她就不会甘心。她的思想狭隘,所以对不能掌握的抽象之物就深恶痛绝,满脑子都是物质的东西,对男人的理想充满妒忌。而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高处徜徉,她却寻求用收支账本把他囚禁在日常生活的圈子中,你还记得我妻子吗?我看出布兰奇一点一点地施展出她所有的伎俩,带着无限的耐心,她准备诱捕我,囚禁我。她想把我拉下来直至和她一样的水平,她对我什么也不关心,只想让我成为她的猎物。她愿意为我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一个我真正想要的事情:那就是让我一个人待着。
从斯特里克兰留下字条给他的老婆孩子后,到独自一人来到巴黎追寻自己画画的梦想,“我”一路看着这些事情的发生,最开始是不理解,在斯特里克兰后面对待斯特罗伊夫的种种不屑一顾、冷漠、不知感恩,并且因为斯特里克兰的原因导致布兰奇死亡,“我”气愤,不想理斯特里克兰,而这段摘录恰恰把斯特里克兰内心的想法写出来了,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去看待这样一段文字,不免反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毛姆写出这样一个人也是为了把这一类男性的思维表达给大众吧!也让作为女性我会反思,如果我作为当事人,我内心真实的想法,会促使自己怎么样行动呢?
曾经看过一句话,大致是这样子的“好的爱情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样子,爱不是负担,要折断你的翅膀,真正爱你的人会希望看到你展翅飞翔的模样”。
文中的小女人思想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过通过阅读,我们反省自身,让一本本知识的积累帮助我们跳出小女人思想,因为关注自身的成长,会给彼此自由的空间,所以爱不是占有,我不需要去想着如何才能占有一个男人的灵魂,因为那样反而会失去我自己的灵魂。
小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可以给与我们释放现实,实现理想的空间,也许在我们有代入感的去看一本小说时那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也实现了片刻,跳出这本书,回归生活,还是相信大多数男人都是有担当和责任的,斯特里克兰也并非是没有这些,只是他更服从宿命,梦想击中了他,就像他说的,“我跟你说过我必须画画。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劲也好,都是无关紧要的:他要么挣扎着爬出来,要么就被淹死”。
大多数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在读后把感悟上升到理想这样的高度,如同这本书名背后的含义: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的皎洁则象征着理想与崇高,所以本篇读后感对这一部分没有进行过多的表达,加入了自己从爱情中女性看待理想的角度。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相关文章: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2-27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09-22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3-11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作文12-16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篇01-25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最新范文10-14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600字10-23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800字02-09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500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