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时间:2022-08-24 09:38: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通用9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倚天屠龙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通用9篇)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1

  《倚天屠龙记》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是金庸所写的。在这几个月中,我仅仅只读了其中的几本而已。毕竟金庸他耗费大量时间,呕心沥血才创作出来的名著,岂又是这么容易就能理解的?

  这本《倚天屠龙记》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将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行交叉起来。

  《倚天屠龙记》这个题目,包括了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正”。既写“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的传奇来历,又写“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传统。

  第二个层面则是:人性特征。屠龙宝刀和刀中的兵书当然不是什么“不祥之物”,真正“不祥”的乃是人类的贪欲和权势欲。他们之所以费尽心机地争夺宝刀,无非是冲着“宝刀屠龙”的利器和“号令天下”的权势而来。但是可笑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真相,最后却送上了自己的性命。

  第三个层面,就是传奇与历史的结合;人性和侠义的结合;人类的良知和善意的结合。当然,所有的这些“结合”,最终当然都在张无忌这一主人公身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倚天屠龙记》不仅是一部想象力丰富的武侠作品,而且书中表现出来的爱情也更加浪漫。在想象方面,金庸首先设计出“倚天剑”与“屠龙刀”这两柄武器,再以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号召力贯穿于小说的全文,让各大武林门派去强取豪夺这两柄武器。

  在特定的武侠环境中,金庸小说中的侠义与情爱往往巧妙结合,表现刚性的侠肝义胆和缠绵的爱情是他的小说的一大特色之一。就如小说中的:杨逍和纪晓芙,相爱却不能够结合,成为门派斗争的牺牲品。又如:张翠山与殷素素虽能结合却又为情而死。

  正是因为渲染了处于感情漩涡中人物的悲剧色彩,才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我觉得《倚天屠龙记》一书带给我一种宏伟的气势韵味。与作者的其他武侠小说一样,《倚天屠龙记》的语言具有传统韵味。在行行如诗的文字中,传统文化展现出新的魅力。它向我开启了一道通往武侠之路的大门。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2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全书在金庸老先生笔下,把一个元末明初年间武林群雄相互争斗的动荡景象描绘的淋漓尽致。读过这本书得人都会知道,本书大致分为流落孤岛诞无忌、父母双亡四处逛、因缘巧合炼绝功、重整明教反朝廷、救得众人齐反元、荒岛归隐了此生这六个部分。

  我最喜欢的是张无忌因缘巧合练就绝世武功后,在明教光明顶一举挫败六大派这一段,因为他给了我人生的希望,原来我以为张无忌中了玄冥神掌之后会必死无疑,但世事难料他竟然得到了白猿的帮助练成了九阳神功,不仅抵消了寒毒,还有神功护体。在作者的笔下似乎多了几分神话的色彩,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就是这样吗?当你遇到困难时,可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坚定自己的信念往往会得到好的结局。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就是这样吧!另外,主人公张无忌身上那种与人和善,乐于助人,爱憎分明的性格也是他能成为明教教主的必备条件之一。更因此,他才会在不知不觉间能让刁蛮古怪的殷离、柔情似水的周芷若、老谋深算的赵敏和心地善良的小昭这四个女孩喜欢上他。而张无忌却自始至终搞不清楚自己喜欢的是谁!最后他虽然和赵敏结了婚,但我觉得,那并不是他自己的抉择,而是赵敏替他做的选择。现实中的我也是一个做事容易犹豫不决的人,尤其是遇到大事,我总是希望听听别人的意见甚至让别人替我做一个选择。我知道,我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太少,所以,我现在经常会走出校园,去外面多打打工。让自己经验能够丰富一些。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就像每部书中的某个角色一样,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但依然,乐此不疲的奋斗着,奋斗着。等你回过头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虽然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但为此也付出了很多。我知道,以后我也会继续奋斗,只不过我想在那本书快结局的时候,写上我不后悔!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书。有人喜欢生动有趣的动物小说;有人喜欢回味无穷的历史小说;有人喜欢可以使自己大展一番想象力的悬疑小说;有人喜欢拓宽自己对科学的了解的科幻小说……我最喜欢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张无忌少年至青年的江湖历程。我不是特别喜欢张无忌,他的武功虽高,但性格算是比较软弱,他的一生似乎总在被别人的意见影响,在感情上同样也有这种问题,一直在小昭、赵敏、周芷若和殷离中间犹豫,导致后来小昭为保护张无忌回波斯帝国的明教总部当圣女,周芷若也因为嫉妒把殷离毁容,并嫁祸于赵敏,而张无忌对这些事情也没有明确的态度,拖泥带水,让我颇感失望。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被金庸先生写的活灵活现,好似真的被赋有了灵魂,一怒一笑都栩栩如生。有慈眉善目的武当祖师张三丰、神出鬼没的青翼蝠王韦一笑、庄重严肃的少林神僧空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光明左使杨逍、城府极深的峨嵋掌门人周芷若……其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明教四大王之一——金毛狮王谢逊。他的一生都在讨债和被讨债的身份中徘徊,谢逊一家老少都被成昆所害,从此,他开始了讨债生涯。谢逊为了复仇,壮年时修炼“七伤拳”,这武功虽强,但会伤到修炼者的内脉,修炼者会不定期的失去理智,他每每发狂,就会杀死许多无辜的人,因此,他又背上被讨债的身份。谢逊虽然年轻时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但老年受渡厄、渡劫、渡难三大师点拨,大慈大悲,最终亲手杀死仇人成昆,并化解了与他曾经伤害过的人的家人之间的怨恨,拜师在渡厄门下,成为一代大德高僧。

  《倚天屠龙记》告诉我了一个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一生绝不会只遇上好人,而且还不能一眼认出他是善是恶,只能时刻留心,不轻信陌生人。

  书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道路;书是一条道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是一位知心的好友,让我们在前进时不寂寞,让我们遵循冰心奶奶的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4

  之前只看过影视剧版,对剧情略知一些,读原著才知道影视剧删减了很多,也改编了很多,一边看原著一边与记忆中的剧情对比,有些武打场面原著描述得更精彩读起来酣畅淋漓,但是原著结局并不圆满,我更喜欢吴启华版的结局,赵敏和张无忌归隐江湖游山玩水。

  原著里,张无忌虽然说自己真正爱的是赵敏,最后也只是要和赵敏回去蒙古而已,他们以后怎样,真是让人很担忧,且不说张无忌心里还挂念着小昭和蛛儿,工于心计的周芷若可能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从她不让张无忌和赵敏成亲就能看出,不成亲她不就一直有机会吗,真是把赵敏抢亲之仇报了。

  看完原著,对男主角张无忌喜欢不上来,如果不是脑海中代入了吴启华的脸,定觉得他是个无敌大渣男,不值得拥有绝世武功和美丽佳人,四个女生各有各的好与不好,但也不能见一个爱一个吧,只要对方投怀送抱就来者不拒,我甚至觉得,之所以他选择了赵敏是因为赵敏追的最凶,他感觉赵敏是最爱他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最爱的是赵敏。

  更喜欢吴启华版专一的张无忌,始终对赵敏情有独钟,对小昭是爱护,对蛛儿是怜悯,对周芷若是敬重,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感情温度,是能让观众分辨出来的。

  最喜欢的三个人物:赵敏、杨逍、纪晓芙。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5

  有的人受到仇恨的束缚,苦练神功,不惜走火入魔,也要复仇;比如谢逊因七伤拳深受内伤,仍要找成昆复仇,比如灭绝师太倚天剑下明教无存,陷入仇恨反而蒙蔽双眼。他们都陷入报仇、结仇、复仇的怪圈,心中满是仇恨,手上血债累累。有的人囿于情爱的牢笼,比如紫衫龙王,比如芷若小昭,此生即是苦海。有的人困于名利的枷锁,一心想要做至尊,当盟主,霸天下。比如昆仑、华山各派无名小卒,争来抢去,一场空,反倒是少林武当不争不抢,实至名归。只为逐名且洁身自好的我们尚且敬他三分,倘若陷入逐利的怪圈,就像鹿杖客和鹤笔翁就更差一截。

  束缚无处不在,心一动处束缚生。人怎样挣脱束缚呢?唯一的途径就是消除束缚。所有的牢笼都是自建的,所有的恶名都是自加的。《倚天屠龙记》中真正做到无束缚的只有空见大师和张三丰,忘却名声,忘却武斗,忘却仇恨,以身化解仇恨。张三丰更可爱一些,因为他除了忘却还有爱。

  张无忌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有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护体,有与生俱来的善念加持,更有化解仇恨的胆识和力气,这些愚痴给他赢得了赞誉和爱,多姿多彩的爱。

  有生之年,要去的地方又多了一个——武当。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6

  花了32个小时读完了《倚天屠龙记》。这本书跨度十分大,从郭襄在少林寻找杨过,却遇到了少年张君宝,十几岁的张君宝一人单挑昆仑三圣救少林于危难之中却被迫跑路流离失所,本来得郭襄帮助要南下襄阳找郭靖却上武当山自立门户。七十几年后,张三丰九十大寿,武当张翠山和魔教大小姐殷素素生下张无忌。

  又十年,张无忌一家回归中原,夫妻双双自刎,张无忌从次一路悲催,惨状直逼《连城诀》。直到跳崖时绝处逢生,习得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光明顶一战成名,到此又过了十年。说到张无忌的渣,开始还好,到最后少林寺英雄会那一段是真的又渣又蠢,没得洗。可叹赵敏为了张无忌放弃郡主身份背弃父亲兄弟,可真轰轰烈烈。周芷若接近张无忌是一个得到的过程,而赵敏却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经常有人讨论金庸的小说一定要跳个崖才能绝处逢生,但是如果你没有张无忌的善心,没有张无忌四五年刻苦的学习医术,那么跳崖就真的是跳崖了,但是对张无忌来说这反而是一个机会。毕竟想获得绝世武功总得付出点风险吧。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7

  刚读完《倚天屠龙记》,其场面的壮阔也不逊于“射雕”,人物形象丰富堪比“天龙”,其情节波澜起伏读来也另人热血沸腾,但在“射雕三部曲”中它还排在最末位,原因是主人翁张无忌的人物性格不另人赏析,此人优柔寡断,无决断力,颇惑于美色!

  在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这四女中他自己到底爱哪个多一点恐怕连他自己心里也不明白。几乎在书中找不到一个正面的令人钦佩的豪侠。可爱的郭襄在书的开头的笔墨太少;黄衫女子在全书只出场两次,这样一个性格若小龙女的女子金庸也不对她多添笔墨,书中说她姓杨,自报居于终南山下,活死人墓,又会九阴真经,所以不难猜出她应该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后人,虽然张无忌的.性格更接近现实,却不怎么令人喜欢。

  还有以个重要的问题是本书没有一个明确的要表达的主题,在“射雕三部曲”中只有这部小说存在这个缺陷,比如“射雕”的主题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接郭靖只口说出来的,也是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判定能称之位“大侠”的标准,所以“射雕”成为了金庸在武侠小说界地位的奠基之作;再比如“神雕”的主题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情”字;但在《倚天屠龙记》中确实也不知道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所以这部小说开起来固然精彩,但看完之后没留下什么。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8

  这部小说的梗概是:张无忌的父母张翠山和殷素素因无意中卷入屠龙刀而起的江湖纷争,与金毛狮王谢逊一同被迫流落至极北大洋中的一个荒岛——冰火岛,在那儿生下了他,并叫无忌认谢逊作义父。张无忌过了几年远离尘嚣、无忧无虑的生活,九岁时随父母回归中土,江湖人士为找谢逊报仇或为抢夺谢逊手上的屠龙宝刀,致使无忌一家三口厄运接踵而

  至。父母不愿说出谢逊下落,双双自刎身亡,自己又身受玄冥神掌之伤,寒毒深入腑脏,连医术通神的蝶谷医仙胡青牛也无能为力。身遭如此惨痛变故的张无忌竟泰然处之,既不思为父母报仇,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也并不恐惧。自十二岁入蝴蝶谷求医至十四岁出谷,他虽然又经历了不少江湖风浪,活得倒也自由自在。十四岁的张无忌护送峨嵋女侠纪晓芙的女儿杨不悔远赴昆仑山寻父杨逍,从此才真正踏入了身不由己的江湖。

  一路上历尽艰险,先前张无忌曾救治过的许多武林人,恩将仇报。张无忌几番以身相代,终于保得年幼无知的杨不悔回到了父亲身边。不久因轻信道貌岸然的“朱、武”两个武林世家而险些被骗。待得脱困,他因祸得福,进入了一个群山环抱的翠谷,与海外荒岛相似,又是一处世外桃源。张无忌本打算在此安度余生,不料无意中得到了一部久已失传的武功秘籍《九阳真经》,抱着打发无聊岁月,成固可喜辱败亦无忧的念头,短短五年中他即练成了这项神功,而体内的寒毒也不知不觉地被驱除殆尽。

  二十岁的张无忌重入江湖,既不想成名也没打算替父母和自己报仇,一心一意只想去海外荒岛与义父团聚,但终究身不由己。在西域大漠中身受峨嵋掌门灭绝师太三记重手,以重伤之躯救了明教一群教徒;六大门派围剿光明顶明教总舵,机缘巧合使张无忌知晓一切恩怨都是由与明教前任教主阳顶天的夫人有私情的成昆挑拨而起。他为了化解这场误会,出手协助明教与各派高手相抗,九死一生,情况危急,加之迫于明教上下的盛情而被推上了教主的高位。在明教之中张无忌武功最高,此外还有明教四大法王:金毛狮王、青翼蝠王、白眉鹰王、紫衫龙王。此后更陷入了无数的武林纠葛,不由自主地周旋于各色人等之中。保护师门,起兵反元,搭救义父,清解恩仇,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弄得他精疲力尽。虽然自己身负绝世武功,又有明教的庞大势力作后盾,张无忌仍是步步荆棘,吃尽了苦头。

  义父谢逊了却恩仇后出家少林寺,最后绝了张无忌安享天伦的唯一奢望。等到明教将要打下江山时,张无忌又一次为人所算:曾于少年张无忌有过救命之恩的明教大将朱元璋设下极阴毒的陷阱,使张无忌误以为徐达、常遇春等故友背叛于他,意图篡权,令张无忌自己心灰意冷,主动辞去了明教教主的职位。自此张无忌对江湖生涯再无半分留恋,悄然携妻归隐了,但想起故友的背叛还是常常忧愁。

  读过《倚天屠龙记》,故事主角是一个从小父母双亡,遇尽人间骗局和险恶的叫张无忌的少年。他在不幸中学得“九阳神功”,并帮助一个抗元的教派——明教走上正途。虽然他处处被骗,在爱情上被动,随波逐流,遇事时的聪明才智和领袖才能都不是很强,且有时行事过于武断。但最重要的是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诚实忠恳,不记仇恨的宽大胸襟的高贵品质。这让我想起《于丹论语心得》中的一句话:“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确实是的,每个人今天所做的事情都关系到自己的未来。这部小说之中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发人深思的地方,我且挑一些写在下面:

  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弟子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

  张无忌当初对朱九天敬若天神,只要她小指头儿一指,就是要自己上刀山、下油锅,也是毫不犹豫。不知世间少年男子,大都有过如此糊里糊涂的一段初恋,当时为一个姑娘废寝忘食,生死以之,可是这段热情来得快,去的也快,日后头脑清醒,对自己旧日的沉迷,往往不禁为之哑然失笑。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篇9

  今天实习,上午做完事就闲的很,于是把倚天看完了。

  第一,觉得金庸是个很崇尚佛法的人,天龙八部里的大恶人到最后都被无名无姓的扫地僧收了,倚天里的大恶人谢逊也被僧人收了。想必金庸觉得这是恶人最好的归宿吧。不过这几人也不是本性恶,只是有业障放不下,待到生死关头就明白其实自己在乎的之于生死也是太过不足道了,于是在生死之间顿悟佛法。成昆却是十足的恶人,没干过一件好事,这样彻彻底底的恶人在金庸那里也是不多见,当然我尚未读全而且读了又忘,只记得好事好人,这等恶人我总是不想记得。

  人总是要到失去才明白珍贵,等到险境一过又兀自快活了。这也许本是适应坏境的好方法,但难免会使眼见幸福却总不满足。人的欲望总是在不断膨胀,看到身边人穿的好了,便也想有身华服,有了漂亮衣服又想吃点山珍海味,吃完了身边的又想去看看洋人那里有什么新鲜,总是不能满足。有时真想当个和尚,眼不见这世事繁华也就不为所动,各种光怪陆离也就视若无物了。只是自己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放不下的太多,羁绊太多,欲望也太多。而且当今专心修行的和尚怕也不多了,班上有信佛法的同学,但打起交道来比一般人还阴险狡诈,尽干些背后捅刀子的事,不知怕不怕报应。

  第二点感受来自于后记,金庸写说把无忌对张翠山,谢逊对无忌的父子之爱写的太浅薄了,只是当时不明白。这一句“只是当时不明白”让我读来心下一凄,世间很多事当时都是不明白的,等到明白了也只能如此叹息一声。这一声叹息比几万字的千回百转还让人揪心。生活是最好的编剧,所以无从猜想金庸究竟何出此言,但这一句却道中了许许多多平常人的心事。与“当时只道是寻常”余韵一致,时间是最让人无奈的东西,只能眼睁睁看它从指缝溜走。小时候读《匆匆》只觉得写的轻快有趣,现在长大了重读,满满的无奈,梗的说不出话。

  总想着现在是长大了,当年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转念想这人生才不过刚开始,想想未来还有多少想不到的危险困难,以后看现在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呢。

  实习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阿姨头发养护的很好,心想不知我到了她这个年纪会是什么模样。人生好长,太多未知等着我探索,一步一步走吧,就像无忌,做完一件事便有另一件事逼着往前走了。人生就是这样,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踏下去是万丈深渊还是柳暗花明。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07-01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11-20

倚天屠龙记的读后感作文700字07-16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300字作文07-26

倚天屠龙记有感07-19

侧感《倚天屠龙记》散文09-27

《倚天屠龙记》观后感02-17

电视剧倚天屠龙记经典台词12-30

倚天屠龙记中的女子外貌描写段落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