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

时间:2022-03-17 10:49: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苏东坡传》有感1000字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了《苏东坡传》,印象最深的却是宰相王安石。在整本书里,他的变法与苏轼的官途息息相关,而这整本书已经将苏轼活灵活现地各个方面地重新描绘在了读者的面前。大概可能也是我对失败者有一种独特的偏好,又或许通过他令我想到自己,于是就有了如同王羲之一样的感叹“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叹。”

  “欲承王冠,必先承其重。”对于成功有一种隐密的渴望,却又退缩于接受后烫手的责任与义务;而对于失败,则是一百个不甘心地想要摆脱,这样矛盾的心理却让我对王安石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司马光在卧床病重前期,以宰相的身份曾说过:“王安石为人并甚不坏。其过端在刚腹自用。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确实,在王安石的前半生里,他被看作是一个传奇人物,在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二十五年间谢绝任命,跑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当小吏,后为太守,在小区域内改革实施了数项他的理想方案,居然结果都还不错,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他被视作奇才。可能这一点点良好的苗头也成为了后面压死他的一根稻草。

  王安石拥有改革的积极新思想,以防锐意过度被其它德高望重的大臣击毙方案,他养光韬晦了整整二十五年。在某些秩序已成为生活之必然的时候,要改变它一定会遭受前所未有的阻挠,比如土地改革,又比如十三中全会后作出的改革决定。而王安石的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成效,是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并没有仔细考虑过当下现状,将现象与问题结合。他在自己之前所“实验”的乌托邦社会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却就沾沾自喜,坚定不移地推动新法的实施去了。

  哪曾得知,曾经引以为傲的措施,却成了使百姓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

  但他已经听不到别人的声音了,他已经偏执成狂。

  他轻视所有那些“流俗之辈”,与忠贤良臣疏远,和自己的莫逆之交断绝来往。朋友对他的新法提出建议,他没有一分一毫的`犹豫“阻我变法者,皆为‘四害’”全都被贬出京城。在自我陷入孤立无援之境时,不得不提拔一些表面对他诺诺唯唯支持新法实则阴险狡诈劣迹昭彰的小人。甚至连负责监察的御史台,在他的命令下也进行了大换血。

  他这样做正是因为他坚信,我没有错。百姓的苦他看在眼里,却在内心对自己换了说法来抚平自己的良知,这些牺牲都是必然的,新法彻底落实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王安石朝着深渊头也不回地走了下去,直至儿子的死,皇帝的厌倦,政权的崩溃。

  晚年金陵年间,他也不过骑驴自我慢慢醒悟,咀嚼过往的种种,吐出大彻大悟的虚妄。

  同样,对于王安石,我还是有一种由衷的敬佩。至少他勇于实施,勇于展现自己的观点措施,打破沉寂的常规,虽然他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他在精神上却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我勇于承认,我不具备这样与天地万物作对的勇气。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读《苏东坡传》有感1000字】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体会(读《苏东坡传》有感)03-14

读《苏东坡传》有感(汇编15篇)02-18

读《苏东坡传》有感合集15篇02-18

读《苏东坡传》有感汇编15篇03-02

读李清照传有感12-13

读《李清照传》有感02-19

读徐志摩传有感10-26

读《爱因斯坦传》有感02-22

读《李清照词传》有感11-24

读《杜甫传》后有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