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

时间:2023-06-29 13:26:26 海洁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矛盾论》读后感(通用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矛盾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矛盾论》读后感(通用15篇)

  《矛盾论》读后感 1

  有些书让你认识一件新事物,有些书让你进行深入认识,进而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再进而改变你的行为方式,最后达到改变你整个人的目的。现是《矛盾论》的读后所想。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在最细微的原子、分子范围内考虑差异,有人会说,两个铁原子,原子核是一样的,电子是一样的,就不存在差异,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存在两个完整的铁原子,倘若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两个铁原子,原子核一样,那么他们的电子一直绕原子核运动,两者的电子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是在固定位置或绕固定方向运动。任何两个同种元素的在假想状态下完整的原子都存在差异,可知在微粒范围内说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也是正确的。矛盾的普遍性得证。

  以上是客观物体存在差异,其实差异也是存在于抽象的人的思想内的。现扩充讨论差异的范围,差异包含实际存在的物体的差异和抽象的人类思想的差异。

  现实物体的差异,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那怎么样的物体之间的差异产生矛盾,并促进事物的发展,须得这种差异是在事物内部的。因为事物内部的矛盾变化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例如,两片颜色不一样的叶子,存在差异,却不会产生矛盾,也不会促进叶子的发展。(但两种事物的差异会在人类的认知里产生矛盾,两片不同颜色的叶子,在人的大脑中能促进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因为人的大脑将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成了一个整体,此时这种差异产生的矛盾便变成了人内部的矛盾,促进人的认知。)两杯盐分不同的水,盐分不同就是差异,盐分相互渗透,两杯水变成一杯水,最终这杯水每个部分盐分是一致的。一个物体两部分温度不同,存在矛盾,最终温度传导,使得各部分温度一致。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两者碰到一起,温度的不同便产生矛盾,开始温度的传导。

  客观事物的差异导致物质的发展、变化,在化学和物理中已经见识了很多。但人思想的差异如何影响人?促进人的发展?以下进行分析。

  人与人思想有差异,会有冲突,冲突产生矛盾。也存在人和他人思想观念不同但是可以克制自己,允许这种不同存在,是因为两人并没有多大的亲密关系。但人存在一种天性,希望自己思想上能控制别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如果对方偏离,内心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心理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更甚。若是朋友或亲人,思想不同造成的矛盾会频繁产生冲突,矛盾的发展会改变两人的关系,两人的关系在矛盾中发展,最终两人看法一致或分道扬镳(这里在生命无限且两人频繁的相处在一起的条件下进行考虑)。

  现实物体的差异在人思想上的反应,是因人的偏好不同而产生矛盾。有的物体颜色、味道、形状……你喜欢,他人不喜欢,便有了矛盾。这种矛盾只在两人对物体偏好存在差异且两人都面对这个事物时产生。苛刻的条件使得这种矛盾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所以产生的影响较小。

  具体事物的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每个人可以见证的。但抽象的思想的发展,是很混乱的,人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才能防止思想发生错误,也就是要时时刻刻与自己本质属性内根深蒂固的东西做对抗。但思想的发展应该是总体往好的方面,因为思想上坏的方面经过实际检验后会被人摒弃掉。

  事物的变化皆有其规律。只要事物出现的次数够多,加上仔细地观察,必定会有所收获。就算是无规律的布朗运动,其规律就是:分子的无规律运动。矛盾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很小的事情发现规律。(观察的低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得到客观事实,高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并经过大脑思考得出规律,人最难的是善于观察自己)

  例如,你和你室友之间的矛盾。你的室友经常做清洁,很爱干净。你没有那么爱干净。这便是你们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时间的增加,他越爱干净,你越不爱干净。他将房子的卫生打扫很干净,而你享受着舒适的环境。你不会有负面情绪。你的室友会有负面情绪。

  表象上的爱干净和不爱干净的矛盾,转化为了你室友劳动付出后的负面情绪和你不劳动却享受舒适环境的愉悦情绪之间的矛盾。情绪在生活中会进行表达,可能是在言语之中,可能是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之中。你的室友会在语言上批评你,或在行为上让你感觉不舒适。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怎样化解这样一个矛盾?或者说缓解这样一个矛盾?你要让你的室友知道你也为房子的清洁做过卫生。以前有一种观点,做好事不留名,但如果你做好事不留名,你无法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矛盾。

  要化解矛盾,此时要做好表面功夫。当着你室友的面,去做清洁,去倒垃圾。此时,他知道你也为你们的生活环境做了贡献,他内心的负面情绪会减少。就达到了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由于爱干净与不爱干净的矛盾。这一过程发展的是你跟你室友的关系,同时发展的还有你的.卫生习惯。

  这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例子,我们从中发现一定的道理。人是希望自己发展的,而矛盾能促进人的发展。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应该制造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发展我们自身。通过和爱干净的室友生活,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如果我们和不爱干净的人相处,那我们就形成不了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交的朋友很重要。这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形成的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那我们怎么去主动形成或制造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呢?

  通过制定目标,你制定的目标跟你的现状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两者之间便存在矛盾。有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我们自己。这种矛盾的发展依靠自己达到目标的决心,在现实中达到的效果根据个人的意志力、决心。这样的矛盾是可以自己主动缓解逃避的。

  那么生活中一种你无法逃避,需要自己去努力克服并发展自己的矛盾,是你生活中有多少比你优秀比你强的人?这种矛盾会逼着你前进。所以每年高考大家都希望去好的大学,因为好的学校优秀的人更多,促进你发展的矛盾也越多。

  《矛盾论》读后感 2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读《矛盾论》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我感触很深。其中,我对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感悟最多。

  《矛盾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威武辩证法的学习很有帮助,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仅用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许多的`复杂矛盾。它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我们曾经学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从矛盾的普遍性上看,矛盾每时每刻存在于每件事中。从矛盾的特殊性上看,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毛主席曾经说过:“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如果能找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就能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到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就能把事情做好。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因材施教,找到学生们的特殊性即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别之后,再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因材施教才更能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相应地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坚

  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不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错误。相反,只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看不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阶段,要提我们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我们的头脑。

  《矛盾论》读后感 3

  曾读过一些毛泽东本人的和关于毛泽东的书籍,每当读到这些往日的文字,总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是中华文化太博大精深,文字的力量极其强大吧;亦或是毛爷爷的事迹和思想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让我敬仰。读完《矛盾论》,更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不得不对毛爷爷的思想感到深深的折服。在1837年就接受了如此先进的思想,并对其有读到的见解,只有伟人能达到如此境界啊!

  初见“矛盾”一词,大概是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因为知识有限,当时理解的矛盾就是关系不好,出现问题。再后来,渐渐知道了“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头;“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而且矛和盾是相互进攻相互对抗的。由此,我慢慢的了解到了“矛盾”的真正意义: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的确,事物不分大小确实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解决矛盾需要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曾形成了两种宇宙观。一种是形而上学,另一种则是辩证法,这两种宇宙观相互对立。然而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支持者们却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并且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外部推动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这种观念存在,事物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打个比方,就拿中国的科技发展来说,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说,发展只有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科技发展是要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创新,然而如果只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中国的科技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感谢伟人们的正确的决策,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所以,用辩证法的思维看待问题,就是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运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16年的`中国,变化无处不在,中国人用联系的、变化的、运动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每一次的考验,这都是在矛盾中求生存求进步而得来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矛盾无处不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恩格斯说过运动的本身就是矛盾的。我们周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任何其他事物有着一定的联系和矛盾。我们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只有处理好矛盾,才能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之后,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比如对待学习,我们要知道学习上也是会有矛盾的,但是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些矛盾,并且承认在学习上做的不好的地方,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到底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怎样去改正;既要看到学习中做的好的地方,又要看到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好的建议要采纳,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忠告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的特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这就决定了矛盾的特殊性。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事物所遇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由此决定了发展阶段中的特殊性。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对于学习来说,每个人在学习上所存在的矛盾是不一样的,这或许是受天生的智力影响,也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影响等等;就算是矛盾一样的两个人,在学习的不同过程中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可能是他们接受的知识不一样也可能是兴趣不同;学生们在学习上的矛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解决学习中的矛盾,首先要弄清楚主要矛盾是什么,即薄弱的地方是哪一环节,然后在对症下药。解决了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此外,还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在学习中,如果知道了主要的薄弱环节在外语方面,那么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是在语法方面还是词汇方面出了问题,再进行解决问题,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依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就是所谓同一性。矛盾的存在是以另一方为前提的,如果说学习是一个矛盾体,那么就有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都存在于学习中,少了其中一方,另一方就无法存在了。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一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不断改善学习的过程中,好和坏的学习进行着持续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真切的发生着。矛盾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在根本性质和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斗争形式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比如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这种矛盾一般要通过斗争的形式进行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不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即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主要用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但有时也指自然界中的某些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不是斗争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我国根据人民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多种改革,为人民谋利益,不断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读完《矛盾论》,对于矛盾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处理矛盾的方法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对于马列和毛爷爷的对矛盾的阐述和见解,我真的是很佩服,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总之,我们要学会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把解决矛盾的理论付诸实践,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相信这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我们受益终生。

  《矛盾论》读后感 4

  近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毛泽东同志写于1937年8月的《矛盾论》一文,使我深受影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后斗争哲学的又一经典论著。全文用精炼的文字全面深刻的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知识,取得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所谓的矛盾论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革命战争年代,《矛盾论》科学的统一并指导了全党的思想,消除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为抗战和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思想力量。而在当代,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矛盾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学科学习或者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我们不要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学习,或者用轻易的以往经验读死书。在学习目标达成的不同阶段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及周围的变化产生新的问题即矛盾,多考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者目标的实施过程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的细节,提前做好预备措施,使得我们的学习在进展过程中不被动,对将要遇到和已经遇到的困难要有解决预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展,得到预期的效果。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分清主次,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即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解决次要问题(即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我们在遇事的时候能很好的解决它,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达到和解决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阶段,各种不同的次要矛盾又会上升为阶段的主要矛盾,就目前我们以后的`规划来分析,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矛盾就是“怎么努力的学习,为自己打好基础”,目前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到这个目标,所有在学习中遇到的矛盾都必须要服从于这个目标。

  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里毛泽东剖析到: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在处理一切事情的过程中,由于事物的多样性及复杂性,都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矛盾的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的。因为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所有的矛盾是必须要服从主要矛盾的,所以,在矛盾产生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和他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以便尽快回到并服从于主要矛盾中来,最终达成统一、同一。

  总之,我们就是要学会分析并利用矛盾,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利用矛盾开展学习、创新学习,使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矛盾论》读后感 5

  今天重新温习了一下《矛盾论》这篇文章。

  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学会了矛盾学说就可以辩证的看待问题,就可以辩证的去解决问题,所谓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可是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连认识世界都认识不清的问题上。所以要如何认识世界,就是我们能否正确的改造世界,能否正确的去应对这个世界上的问题,应对人生中的问题的一个关键,那么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就是要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只要把世界的本质搞清楚了,那么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个本质服务的,本质就是唯一条件。不过话虽然说的轻松,可是大部分人却对世界的本质毫无正确的认识,或者说没有真正的完全意义上认识,那么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这一篇文章就指出了世界的本质,那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世界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既然矛盾是世界的本质,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只要我们搞清楚了矛盾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我们不就认识了吗?一个大问题就被我们转化成了一个小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判断之一。说到矛盾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说这个简单啊,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嘛。没错,老师平时是这么跟我们强调的,而且在很多明显就是对立的'事情上,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两个存在的中文字,比如说对和错,火和水,左边和右边,这些事物很明显就可以看起来他们是存在矛盾的,那么我们再换另一个事物,一个人去上学,你觉得这件事情存在矛盾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矛盾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切的事物无论在运动的过程中,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都是存在矛盾的,换句话而言,任何一个看起来没有矛盾的事物实际上都存在着矛盾,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出来呢?因为我们对矛盾的定义错了,矛盾是什么呢?矛盾不单单只是对立统一,矛盾最正确的定义,最完整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事物的内部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事物外部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着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好,我们现在给矛盾下了一个正确的定义。可是我们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既然是关系,那么我们就要找出关系这个东西,这一条线牵连着的左右两方,也就是说是什么跟什么有什么样的关系。比如说一个人去上学这件事情,那它的内部是什么呢?就是他个人,他可能不是很热爱学习,或者说他在学习认识上没有别人那么好的天赋,先天的起跑线比较低,以及他的外部。比如说可能他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者说他喜欢玩游戏。想要在家里看电视,想要在家里玩这个就与上学这件事情产生了矛盾,所以一件事情看起来没有矛盾,实际上它是存在矛盾的。矛盾,就是世界上的唯一本质。大部分人可能背了无数次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可是却不能用这一个定义来解决生活中一些事情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哲学,是战斗哲学,你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他对你来说就毫无用处。只有当我们能够把具体问题具体拆开来分析,并且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我们就算是真正的理解了矛盾这个定义。

  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如果我们连矛盾是什么都不正不实不清,又怎么能用它来分析世界呢?不分析好世界,我们又要怎么样去改造世界呢?我们要正确认识矛盾这些事物,以此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矛盾论》读后感 6

  用了几天的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开始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对我们看待事物问题,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认识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们的老师家长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让我们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毛泽东同志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人都失败了,而他却成功的解放了中国,建立新中国,给中国以及无数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希望。我认为,这都与他的先进的思想脱不了干系。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是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明确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过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做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本文,我的思想也有了一些改变,我感到要改变一些东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团结周围的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改变。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每个问题的由来,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掉它。我们大学生现在逃课已经司空见惯,而且很多人是经常性的逃课,我也问过一些逃课的同学,其主要原因是迷茫,大学生的迷茫。逃课的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对其将来的发展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感觉该课程学与不学已经不重要,在我看来,逃课问题的解决

  主要还在于改变同学们的看法。课程老师要给同学们讲清该课程对其将来发展的帮助,而不是只强调点名,挂科。

  人生之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贯穿于我们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我们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一切关系中,无处无时不存在着矛盾。

  作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我们,正处于热情与激情似火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物质与精神等这些方面上的矛盾时,更要学会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对待和处理。

  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理想是根植于现实之中的,但同时,我们的理想又指引和推动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前进。我们大学生应在人生中创造出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学习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马平川的,在这期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阻碍我们前进。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又一个学习矛盾,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我们自身的要求,才能达到给我们自己设立的目标。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大学生既要看到问题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统一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矛盾论》读后感 7

  随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活动通知的到来,我既兴奋又紧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这个世界发展的瑰宝,是这个世界的财富。曾经我一直想阅读这些经典的著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没能实现。如现在我终于可以阅读这些经典的著作书籍。来丰最近富我的精神生活。提高我的思想高度。开阔我的视野。

  这次活动我选择的著作是毛泽东统治的《矛盾论》、《矛盾论》这个作品是毛泽东同志在37年8月发表的一本极其重要的哲学性作品。他是哲学作品《实践论》的姐妹篇。虽然《矛盾论》仅有两万五千余字。但是《矛盾论》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和主要的思想,他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换句话说,《矛盾论》这本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认识,还提高我们的思想层次,稳定我们对一些复杂事物的分析与判断,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如果我们读懂了《矛盾论》这本书,那么我们生活中一些看似偶然的规律和结果,他们神秘的面纱就会被一层层的揭开,变成一些必然的世界。

  三七年的八月,44岁的毛泽东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毛泽东同志就通过《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的.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他那个时候思想的深度与高度。那时的毛泽东已经把人、社会、这个世界和社会运转的客观规律弄明白了,并且毛泽东同志还高度的概括总结表达出了这个规律。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超出时代的思想者,冷静的观察着人类社会。并且,把自己的智慧放到了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世界地位上。现在的我有理由相信:只有拥有着如此高思想维度的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才可能救活中国,才可能把四万万炎黄子孙从任人宰割的生活带到现在十六亿中国人的富强和骄傲的生活。

  如此优质的文章,假如我们没有读明白,并且没有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我们怎样对得起这些优质的宝藏呢,毛泽东思想中的辩证唯物法是研究人、人与社会、以及事物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对于唯物辩证法的保证论分析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起到了基础和导向性的作用。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他自己的重点,下面我逐一解释我从各个部分的感悟。

  《矛盾论》的第一部分是辩证法的宇宙观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在这一部分。我了解到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而量变会引起质变。发展是运动变化的,内因是决定,外因是条件,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内因。举个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我们就要防微杜渐,不要光看眼前的这一点点的,事情我们要看大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情。如果不及时纠正不好的苗头,那么这样就可能酿成大祸。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积累和提升自己,我们一定要相信只有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们的目标肯定会出现。现在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未来。假如我们平时选择看书,几年之后我们的思维和能力会更好。假如我们现在选择玩游戏,那么几年之后你是一个游戏高手,外因是重要的条件,为了把事情做好,要积极争取条件,但条件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是要靠自己。

  在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简单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幻想没有矛盾的时候。是不可能的,是幼稚的。很多人都对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抱着非常完美的理想化的幻想,认为自己将来的另一半必须是完美的、是万里挑一的。那你婆媳关系是良好的,认为办公室里一定会有支持自己的领导。但是事实上,这方方面面必然存在着矛盾,只有我们清醒到认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处理这些事情,才可能把我们想做的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即使这样,好的方向上依旧存在着矛盾,需要我们继续的努力。

  第三点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俗话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我们要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区分开来,要全面客观地了解问题。因为每个矛盾都有他们自己的特殊点,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问题,把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好了,才能把问题解决好。任何‘我大概觉得’‘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够严谨的,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而且,不慎日,不客观的调研也是没有发言权的。

  下一点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个问题有许多矛盾组成,而这些矛盾一部分是主要的矛盾,另一部分是次要的矛盾。但是,次要矛盾会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而发生着变化,所以说,我们想解决问题就要抓主要矛盾,注意,这是建立在完全的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解决主要矛盾来影响次要矛盾,从而解决所有的矛盾。在实际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矛盾可能并不是主要艾顿,主要矛盾可能只是一个小矛盾,但这个小矛盾在整个矛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解决了这个小矛盾,整个矛盾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第五点就是毛对的铁兴,矛盾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同一性,而另一个是斗争性,矛盾的双方都是矛盾存在的必要条件,它们相互影响。而矛盾的斗争也无处不在,使矛盾相互转化和前行的动力。矛盾的这两个特性让我们时刻记得思考和利用矛盾,这才是我们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就像爱迪生和特斯拉一样,两个人叫了一辈子的劲,给人类留下的几千项的发明和电器。

  最后是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质变临界点时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对抗,在内部要保留矛盾,消灭对抗。自由竞争、商量讨论、探讨争论,团结不团结都是正常的矛盾,但故意设槛或者捣乱就变成了对抗。

  我希望我可以利用好这本书里的知识,更好的面对以后的生活。

  《矛盾论》读后感 8

  读完《实践论》让我透彻地明白“知”与“行”的逻辑辩证关系,这使我对《矛盾论》产生极大的兴趣,越是这样越觉得当初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是多么的遗憾。

  《矛盾论》主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理解以及在中国的实际应用。通过阅读《矛盾论》,我准确地认识到了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这两种不一样的宇宙观。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以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我们的思想曾被这样的思想束缚数千年,那是因为我们当时不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只能运用主观想象的方法来解释那些我们无法掌握的未知现象。而现今,我们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全面的认识,就应通过客观的、全面的、动态的思想来观察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认为对其理解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运动所推动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问题并未展现出来并不是说就没有矛盾,而是因为矛盾并未被激化,未展现出来其相应的效果,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在关系处理方面,如果两个人因为某件事而关系出现问题,他们没有出现争执就不能说两人没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那就更不能理解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去解决。

  当矛盾出现时,两个产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为特定的关系产生矛盾,而不会与另一件不想干的事物产生矛盾。矛盾的出现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为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析问题也应注意全面的、辩证的`去分析问题。比如,我们第一次把某个项目就做成功了,我们就不能骄傲,要客观、全面的分析成功的本质因素、决定性因素。而不能一概而论,片面地误认为自己能力很强。

  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这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分析出产生的问题的矛盾,并找出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施策,方可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胡子眉毛一把抓,病急乱投医,最终所有的付出也只是无济于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切过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各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他们发生运动。而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他作对的矛盾一方,他自己这一方向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也就是说,矛盾双方可在同一个体系中统一存在在,而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相互转化,向着对立的方面去了。同样,投影到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有矛盾的前提是两个人务必有共同的竞争目标或需求而产生对立,然后矛盾的升级程度导致了后续的斗争过程。

  通过学习《矛盾论》,我学习到了一种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坦然接受问题和矛盾,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因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

  其二,我们要正确、辩证地看待矛盾,矛盾运动的升级,有助于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其三,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然后科学的对症施策,妥善处理矛盾各方面,使之构成必须循环得到发展。

  《矛盾论》读后感 9

  引用评论家的一段话:《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它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矛盾论》存在的缺陷是:论述的起点不高,以事物这个反映具体存在的概念为基础。从横向上看,理论分析停留在不同事物之间(即不同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没有深入到同一事物内部(同一质内部)的矛盾分析中。从纵向上看,基本上停留在直观的抽象层次上,即初级本质层次上,没有牢固地深入到具有间接性的二级本质高度上。将上述两方面的缺陷综合起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毛泽东阐述的辩证法属于知性辩证法范畴,他没有能够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高度。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主要说明了主观主义的危害性,同时期,毛主席还写了一篇名为《实践论》的文章,借以说明教条主义的危害性。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这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再有,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部矛盾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矛盾论》读后感 10

  《矛盾论》是今年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对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冲突矛盾作出了解释——所谓矛盾,其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矛盾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争论的对象,譬如晋末陶渊明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矛盾,汉末孟德的志向和面对历史周期律的无奈,甚至于后来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和软弱性,都可以看见矛盾的影子,这些事物的存在在今日的我们看来,是不合理的,但《矛盾论》是这样解释的:“矛盾是自发的,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从这个角度再去看矛盾,一切就都清晰明了了——陶渊明追求理想但当时的现实和历史大势让他不得不屈服,选择隐居山林;孟德打击豪强和特权阶级为寒门书生点燃灯火,但当时的社会制度及阶级划分不得不让他熄灭火炬;近代资产阶级在未革命时和无产阶级一样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所以他们在革命前和革命初期渴望革命,需要且愿意革命,但由于当时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尚未成熟,不得不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革命中后期时,资产阶级会发现继续革命,自己的利益也无法保证,所在存在妥协和软弱,这也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这就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历史,不仅很多现实问题得以解决,曾经看似不成立的历史走势也变得合理。我之前一直非常困惑:“这什么在王朝末年农民起义时,皇帝没有选择减赋减税,分土地给农民耕种?这样农民起义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读完《矛盾论》我明白了,矛盾就出现在皇帝的性质身上——权力是自下而上的,皇帝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所以他要运转起整个帝国,就必须要从农民身上获取资源,而随着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的土地变得更多,很多农民失去了田地,无法生存,就成了难民,当这样的人多了,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农民就起义了,而皇帝要打击起义,又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金钱,这就要从未起义的农民身上获取更多,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起义军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王朝随之覆灭。

  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历史,才能发现历史规律,判断历史趋势,真正读懂历史。

  《矛盾论》读后感 11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有幸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所作的《矛盾论》,读完之后我深刻理解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所花费的巨大精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使全党的思想高度统一,并且使党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且发扬光大。

  1937年8月,毛主席写这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

  在我们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布尔什维克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读后感 12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两点我读书的心得。第一,是有关事物发展的原因。书中谈到矛盾论时,常与形而上学论作比较。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句话,触及了我以前思考过的问题。过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时,我总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虽然没有系统的想过为什么,但这种思考方式在我脑中扎根已久,这天读到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资料,使我停下来仔细的思考。的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了最根本的原因。

  先有了内部的矛盾作为主导,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

  通俗的表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我过去注重外部环境影响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是错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随着条件的不一样,同一个事物也可能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若两个潜力相近的中学生,一个进入一流大学学习,一个在餐馆打工,相对而不绝对地说,他们的未来会是截然不一样的,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学校的质量的原因。我们期望学校能给我们带给好的环境,作为我们成才的外因。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成功的关键是在自身。

  如果不珍惜学校的宝贵资源,放任自己把青春耗费在打游戏上,克服不了享乐和学习的矛盾,那么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朝着一片灰暗。第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在看各种国家和社会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科学、冷静的分析。当前,在网络上有许多人表达出对某些制度的不满,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帖子。在我看来,他们是把世界太过理想化了,不容忍国家的任何缺陷。中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连美国这个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国又如何能做到满足每一个人的意愿呢?中国当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

  作为国民,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怀疑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用心帮忙解决,对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极的批评和容忍腐败等现象。

  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犯过错,走过弯路,但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没有变的。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顾及到,总会有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部分。像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然后才到教育、医疗等。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了稳固的经济根基后,我相信政府会更多的关注医疗等方面,使我国成为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矛盾论》读后感 13

  从生活中的“矛盾”转向哲学上的“矛盾”应该是一个质的转变,而在这种转变当中,我有幸拜读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矛盾论》。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抗战开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著作,仔细品读这部著作,荡气回肠,它依旧能够使我们这一代已经和革命阶段有段历史感的青年人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严峻形势下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我想著作对现在和平建设时期各项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部著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并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合理成分,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毛泽东的《矛盾论》主要探求的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他在文中指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种是最主要的矛盾,它对事物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然着重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过程阶段的推移,主要矛盾可能降为次要的,次要矛盾也可能上升为主要的。而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里,必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地位也不侍定的,在矛盾斗争中因力量的增减可能会互相转化。对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说明在领导革命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在毛泽东看来,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或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的。

  当我把整个文章读下来的时候,感觉毛泽东同志用丰富的例证在无声中向我们说明了他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和先行者的著作阅读广泛、理解深刻,所以可以熟练地援引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作者的国学根基也非常深厚,对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来。因为这种扎实的功底,他能够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像我们阐述关于矛盾的哲学原理。而这种心中的敬仰和自己现实中哲学的修养何尝不是一种矛盾呢,但同时自己也懂得了要用矛盾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所以,懂得去用实践和行动让矛盾能够转化。

  《矛盾论》读后感 14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以前总感觉名人著作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这次老师要求读《实践论》,开始心里确实有些小抵触,但作业终究要完成,还是耐着性子从网上下载下了这篇文章,读了一半,看的眼疼,自己又去复印店将本文打印出来,才终于读完。

  在我读完《实践论》后,发现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语言,本文的语言还是比较直白、生动的,当然准确度也是有的。比如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简洁,直白的语言把所要说的问题一语道破,这也是其高明之处了。

  在我们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识还能记得多少,如果现在让我们去再高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来的分数呢?所以实践是很重要的。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己,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应当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只有实际生活于问题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解决掉这个问题,现在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有在我们生病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问题。当然,对于生活在“上层”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所以“上层”的人们是无法了解我们这些“中下层”人们的痛苦的,即使现在出台了各种政策,但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存在,并没有真正解决。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我们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的差而不说,总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时候,通常我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条件下去进行某种实践。在本文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我们要积极提升自己,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经验,选择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实现价值,创造成功。

  《矛盾论》读后感 15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并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今日读《矛盾论》,它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一样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经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一样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一样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一样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必须的条件下是能够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一样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一样的解决方式。

  针对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矛盾是现实的矛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靠、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往性是相对的,可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必须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景,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矛盾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矛盾论读书笔记精选08-24

矛盾论读书笔记08-24

《矛盾论》读书笔记08-24

矛盾论读书笔记08-24

矛盾论读后感11-29

《矛盾论》读书笔记范文02-24

矛盾论心得体会03-06

矛盾论读书笔记范文12-14

[读后感]矛盾论读后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