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00字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00字1
一直以来,我都对这个在撒哈拉大沙漠走出来的奇女子情有独钟。阅读她的文章,总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了解她的经历,让我对人生的意义豁然开朗。这个奇女子,就是《撒哈拉的故事》的作者,三毛。
三毛是个热爱自由、热衷于幻想,并且不愿与任何繁复妥协的人。当三毛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撒哈拉大沙漠时,她蓦然感受到了那份属于前世的乡愁。从此,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去那片荒凉的土地,不惧黄沙漫天、风声四起,不为做个女探险家,只为了圆一个心愿:“那里有属于我前世回忆的乡愁”。
于是,三毛来到了撒哈拉,来到了这个叫做阿雍的小镇,住进了一个小而破的房子里,《撒哈拉的故事》由此展开。尽管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有的只是漫漫黄沙和骄阳的炙烤,但三毛和荷西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开始自己动手装修房子,为了省钱,甚至用装棺材的木板箱子来做家具。很快,他们就将自己的家装饰成了撒哈拉最美的房子,一个美丽圣洁的殿堂。于是,他们结婚了,最能知晓三毛心意的荷西,送她了一副骆驼头骨!这对富有生活情趣的夫妇,带着一双慧眼,探寻着撒哈拉的故事,正如同三毛所说:“这一次直渡撒哈拉,我们双双坠入它的情网,再也离不开这片没有花朵的荒原了”。
三毛的文章,永远都像是在用一种很温暖的口气,向我们娓娓道来她在撒哈拉的经历以及感受,没有华美的辞藻,却有富有征服力的语言,字字珠玑,打动人心。“人,真是奇怪,没有外人来征服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价值。”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啊,但细细品味,又是多么符合我们的心理啊:那么多人总是会感到自卑,究其原因是觉得自己不被认可;可假如被许多人虚伪地称赞后,即使你做的并不完美,却也会在别人的言语下滋生傲慢情绪;“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么一遭!”这话使书外的我感同身受,生命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又何必惶惶终日,或是平平淡淡度过这一生,我们都应明白一个道理:既来之,则安之。
三毛征服我的,不仅是她那孤独自闭的少年时代、多灾多难的情感历程,也不仅是《撒哈拉的故事》中所提到的那些极富传奇色彩的流浪故事,还有她那些自然天成的真性文字,以及她那份敢做敢爱的真性情。正如同她自己所言,她是灵魂骑在纸背上,红尘不悔追梦人。
正是她那份敢做敢爱的真性情,才造就了她妙笔生花传天涯的极致人生。
而这份绽放在沙漠中的美丽,还在每个读者心中延续……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00字2
常常听人说起三毛,听说她的随性与洒脱,听说她的偏执与执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书,第一次从她的故事中感受到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亦是平凡真实的女子。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的是她在偏远沙漠所经历的一系列搞笑的生活故事。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她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其实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讲述了她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刚踏进这个不能再简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儿物资十分欠缺,一切物品都贵的惊人,个性是水,而她们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对新生活燃起了期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单独一个人去市场拖回别人扔在路边的木料,每隔几个小时便去守着它们,殊不知这些木材原是装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后,她俩哈哈大笑,反而更喜爱自家个性的新桌子。这样的`笑话她们闹了不少,让人在莞尔的同时也被他们的乐观所感动,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后的辛酸我们又如何真正体会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艰难更是寂寞,没有与外界联络的设备,没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边的荷西,那里更没有懂三毛的知己。在这个荒僻的小村里,当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哑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现了这点。当地的土财主们肆意差遣奴隶为自己挣钱,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与哑奴一家成为了朋友,正因她看不惯如此践踏人权。她常常给哑奴送去食物,请他来家里做客,偷偷塞给他钱,哑奴一家感动万分,而三毛却为此愧疚,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予他们帮忙,而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
三毛的善良在当地被视为异类,正因从没有人会和奴隶走得那么近。但是三毛不在乎,她与荷西依旧与哑奴来往,没有人懂她没关联,她愿意承受这样的孤独。她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终的结局哑奴还是没有逃过被交易的命运,临走之际,三毛哭着把一条彩色大毯披在哑奴的肩头,哑奴却挣脱枷锁把东西都递给妻与孩子们,竭力想要跟他们说点什么,但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这样,他们只能泪流满面地望着他离去。
孤独或是寂寞这类字眼,在整本书中几乎都没有出现,但沙漠里的三毛必须真切地感受的到。她愿意帮忙她们,教她们读书写字,为她们治病施药,却从不被她们顽固、落后的思想和行为所同化,她自始至终持续着自己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三毛,这个热爱生活,乐观开朗,拥有宽容胸襟的智者;这个享受自由并承受得起孤单的行者;是一朵盛开在沙漠的奇葩。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00字3
三毛以忧郁的情绪带着我们进入撒哈拉沙漠,让我们看到很多关于落后地区的故事杯具,让我们看到很多沙漠里的人们在远离知识的状况下是过着的生活,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层次的礼貌的比较和碰撞。
撒哈拉的沙漠是一片壮美而浩瀚的沙漠,却也是一片精神礼貌的荒漠。三毛用一颗善良的心将一个黑暗的社会用简单的笔调描述出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迂腐愚昧的部落撒哈拉威人。那里的人们都不识字,妇女常年用深色的裹身布包住自己,面带黑纱,即使病了也不去医院,正因医院的医生是男生。于是好心的三毛只能将自己手边所有的食物和药留给了穷苦的撒哈拉威人。聪明的她用自己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经验为邻居妇女们治好了一些小毛病,渐渐的邻居们有什么头晕身疼的都来找她取药。她说自己是“非洲巫医”,丈夫劝阻她不好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她只能无奈的笑笑,然后固执的跑到每一个需要她帮忙的妇女家里。
她也知道这样貌很冒险,但是那里的文化禁锢了女生的自由,善良的她无论如何也没法眼睁睁的看着她们痛苦受折磨。于是,当姑卡的脚生疮时,她用中国的老药方黄豆医好了;当邻居的母羊生小羊衣胞下不来时,三毛用在书上看到的方法给羊灌酒救了它;当沙蒂的表妹就快饿死时,是三毛从她的脸上看到了饥饿,教她捡回了性命;还有帮法蒂玛生小孩,用指甲油帮别人补牙……促使她大胆行医的是那些宁愿病死也不去看医生的妇女,不是正因没有钱,而是正因医生是男生。这些足以让我们看到远离礼貌的封建与礼貌中的智慧,有着令人心酸的反差和难以言说的疼痛。
三毛总是想要帮忙沙漠中的这些弱者。平日无事时,她就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免费女子学校,教当地的妇女数数字和认钱币,程度好点的便教点算术。然而那里的“学生”流动性很大,正因她们没有意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在她们的意识里,生活就就应是那个样貌,依循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知识离她们太遥远。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数数,她们也没有什么心思学习,多半是翻翻书里的漂亮图片,试穿三毛的各种欧式衣服,或者群众躺在新床上。
三毛在家的时候,经常或有当地妇女或小孩敲门,理直气壮地借东西,从剪刀、酱油、淡水到食物、衣服,能借的都借过,却从来不会归还。看到这些,三毛只能无奈地笑笑,感叹礼貌的落差和个人力量的薄弱,她不会计较太多,只是可惜没有真正的帮忙到她们。
三毛,用她的热情与爱在撒哈拉沙漠上留下美丽的身影。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究竟这样的无知只是地理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因素,这个世界要如何帮忙他们走向礼貌,走向科学的发展,却是文字之外我们要思考的生活真谛。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名著《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2-23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5篇12-29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初中读后感作文12-20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读后感12-14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个人范文12-24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读书笔记01-0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简要说课11-1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说课稿3篇11-12
《撒哈拉的变迁》阅读题及答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