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共听《好的故事》有感
第二期名师优课公益网络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王崧舟老师的《好的故事》,这节课王老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巧用课后题,层层深入,让语文核心素养悄然落地。
巧用课后题,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做到一课一得。
《好的故事》选自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围绕着语文要素本单元安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习作《有你,真好》和《语文园地八》。四篇课文从时间上看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最后离开我们。从文体看,有小说,有散文诗,有回忆录,有诗歌。《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好的故事其实是梦境,是作者面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彷徨、迷惘和孤单,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鲁迅所处的社会离现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文字和标点有些也与现在不同,王老师巧用课后题,层层深入,落实语文要素,做到一课一得。为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王老师讲将课后题逐一进行分解,无痕、巧妙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一)分解课后第一题,扫清阅读障碍,教给学习方法。
汇报交流初读课文时跳过的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这两个学习目标指向的是课后第一题,王老师将课后第一题分成两部分,不仅基于学情,基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而且教给学生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此时王老师强调联系上下文不仅仅只是一句话,还可以是前后段落,打开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巧用第二题,明确“好的故事”就是梦境。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好的故事》所描写的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作者从始至终都没有直白地表达这是梦境,但是从字里行间却能感受到这其实是一个梦境。王老师出示课后第二题,给予学生学习的支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认定好的故事就是一个梦境。”课后题是指向,王老师借助课后题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感受鲁迅语言文字的魅力。
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分解课后第三题,落实核心素养。
借助资料,增长见识。
王老师出示“云锦”的资料,和学生一起朗读,进而明白文中的云锦是说和云锦一样美好的事物。
借助资料,把握意图。
王老师利用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学会捕捉阅读链接的关键信息,就是“希望”。
借助资料,发现暗示。
鲁迅所处的现实环境和社会背景在文中是有所暗示的。找一找、画一画,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暗示了现实环境和背景?再一次让学生走进文本,从全文中寻找相关语句。
借助资料,深化思考。
出示视频资料,再次走入鲁迅先生内心,了解在特殊年代鲁迅先生的迷惘和孤独,只有通过梦境表达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到渠成,王老师让学生把和先生的心灵对话付诸笔端,读写结合,使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落地。
王崧舟老师深入解读文本,读出了一个丰满而又真实的鲁迅,教学中巧妙地将课后题转化为教学设计,于无痕中渗透语文素养,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共听《好的故事》有感】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案04-05
听爷爷讲故事的作文01-19
作文:听故事的美好回忆01-27
听妈妈讲外公的故事01-28
听故事谈感悟作文10-12
听妈妈讲故事作文11-24
听爷爷讲故事作文06-23
儿童听的童话故事11-01
宝宝听的童话故事01-25
孩子听的童话故事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