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2-09-01 15:30: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谈美读后感1000字(通用11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美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美读后感1000字(通用11篇)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1

  美是什么?经常用这个字,却没有深究过。猛然一想,美就是看上去很舒服,很自然,赏心悦目,带给人愉悦感,这些都是我对美的直觉了。读了朱光潜《谈美》让我对美有了一些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朱自清先生在序中所述: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是最令我惊奇的了!直到读完,我才悟出其中一二。

  令我意外的是,朱光潜先生开场谈到的竟然是:“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我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假若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由景物的美推到人生之美,这是一次对美的体验的深刻旅程!

  对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让我明白何为美感的。他说: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旁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这算是美感的概念了!

  我抬头望向窗外,晴空万里,一直能望到远处的桥,桥上奔流的车,还有河对岸的高楼,生活从没有因为谁停止过它的节奏;而眼前郁郁葱葱醉人的绿扑面而来,我手捧着书,轻酌一杯清茶,偶有清风徐来,享受片刻的岁月静好!这或许就是生活之美吧!当我们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

  午餐,我煲了海米冬瓜蟹菇汤,味道非常的鲜美,乳白的汤中点缀着红绿,煞是好看。儿子却开玩笑说,不过就是个海腥味吗!我说你怎么这么刹风景呀,真是缺少美感!读读朱光潜《谈美》你大概就能体会到了。“鲜美”呈现的是多么美的意象呀!

  生活的美还需要一颗能够感知美的心呀!感知美的能力是需要学习的。

  在“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一篇中写道:“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的点。”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若生活没有“觉得有趣味”的欣赏,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美是欣赏,美是生活的趣味!

  朱光潜《谈美》让我认识到生活之美!人生之美!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2

  第一次见到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是在大三一次写意花鸟课上,课间休息时看到老师的桌上放着这本书,当时由于好奇就翻了翻,谁知道这一翻不要紧,里面通俗易懂的词句很快吸引了我,老师何时站在我旁边的我都不知道。后来经过老师的介绍,我又仔仔细细的把这本书看了两遍。

  朱光潜先生开篇就向我们讲了《什么叫做美》。此篇文章中先生就提出了: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这就说明美的产生是物的物理属性和人的人情心理活动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态度,单独有自然物理属性而没有人的感性心理直觉美也无从产生。并且他还说“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艺术的特质”;“模仿自然,觉不能产生最高的美,只有艺术里面有最高的美,因为艺术纯是心灵的表现。艺术与自然相反,它的目的就在于超脱自然的限制而表现心灵的自由”;“创造是表现情趣于意象,可以说是情趣的意象化;欣赏是因意象而见情趣,可以说是意象的情趣化。美就是情趣意象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觉到的‘恰好’的快感”。从中我们看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在经过人的心理感觉加工后产生了美感,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艺术创作应该有作者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饱满的情绪才能做到有感而发,一挥而促。美的欣赏是自己心灵对自然的一种再加工、再创造。

  第二,艺术的任物是在创造意象,个人情趣不同衍生出的结果就不同。作者在表现的同时也在传达其特有的情绪,引发观者的共鸣,作者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其作品隐隐或直接表露出来,或让人痛心或让人高兴等等。

  第三,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再加上理想化即人情化,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也会不相同,就会出现“情人眼底出西施”的现象。

  因此,我们在认识美的时候,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即美的出现是物的物理属性和人的理想化的结果。

  朱光潜先生不仅仅只是在探讨纯粹的美,他还将美提升到人生的高层面。在文章最后结束的篇章中,他把人生的艺术化分析的及其透彻。现摘抄几条和大家共同欣赏:

  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艺术是情趣的互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的生活;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读完此书就只想说声:“慢慢走,欣赏啊!”生活是可以艺术化的,需要我们有驾驭生活的本领,有情趣的去享受生活。在生活的道路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心境,留意不经意的一个灵感,细细体味心境、宇宙、斗转星移,日月流转的变化,带一颗感激的心去珍惜生活,因为美处处都存在。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3

  作为一个美学家,作为一部谈美的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对美感态度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这就要求我们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提到“美感修养”的问题,我们都会问:如何培养美感呢?朱光潜通俗而又深入的进行了论述。他点明: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成的。作者在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实用性;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科学性;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他用审美的态度,尝到了美的味道。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所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的特点,说明人异于其他动物,除了生活需求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光潜先生就明确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就如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情。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应该也有这个道理。美和实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去看,既不是太近,也不能太远,而且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一些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和神秘感,从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有了距离,才会有向往,美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天才也是靠勤奋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勤奋就获得能力的。下功夫才会思如泉涌,才会有灵感。朱光潜先生引用杜工部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用足功夫,笔下才有神韵。心中才有灵感,灵感才可以映射出一个人的才能,但天才的背后却是下苦功服磨练心境、意志、技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文末以“慢慢走,欣赏啊!”结尾,告诉读者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驻足停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品味一下生活。

  作者的语言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这本书,它会对你有所启示的。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4

  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

  美是什么,我不知,也未曾有人可以给他下个定义,她看的见,摸得著,但你却道不出,言不明——她为何物。

  于是我带著探知的心,翻开了朱光潜老师的《谈美书简》——这部在他82岁所写的著作包含著他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见解,而我也开始了对美细细品读。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开了对美的见解,或许是我所学的知识太过匮乏,我并没能够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让我受益颇深,在这我就只谈谈其中的几封信吧。

  前两封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如何学美学,而第三章却是谈人,把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题之首,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的一个思想吧,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那也更不用谈其他了。而单对于美学来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的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先有了人,然后才有了美学之说。

  人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来虽然美是客观的,但她依然可以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产物,美没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举得例子在《巴黎圣母院》这不巨作中,雨果便对美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文中那位既聋哑而又奇丑的敲钟人再见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女郎是,结结巴巴地使劲连身叫“美!美、美…”我想这位敲钟人一定没有研究过什么是美,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对于美的事物表象的赞叹,而后来他因为犯了错而遭到毒打,是这位吉卜赛女郎给了她水喝。他依然对著这女郎赞著美、美、美,不过这不在是外表的艳丽之美,而是心灵的美,敲钟人看清了灵魂的丑恶与美丽,所以后来每个紧要关头他都成了这位女郎的救护人,最后他们死在了一块,他们都是美的,敲钟人外表长得奇丑无比,但那美的心灵,粉饰了他并不美丽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惊赞“雨果毕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伟大作家”,他对美的叙述十分的到位,现实与想象的结合,让美变得立体,有了人的味道。

  这些算是对美的一个认知,后来朱光潜先生说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同的,美不一定是画,不一定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对我来说语言就是一个很美的东西,你可以运用语言来描述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从语言中体会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样,语言的运用也充满著各种艺术手法,对于人物美的雕刻,景色美的赞叹。所以我认为若想钻研美学,文学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潜所说“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美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说是一个体系,而在这之中融合著许多门的学问,若你都有所涉及,那么我相信你对美学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分,因此我希望凭著对美学的喜爱,求知的精神,我也将会慢慢理解一些曾经生涩难懂的内容,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充实。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5

  这是一本大学时代我一度无法驾驭的书,彼时我总以为人嘴两张皮,世界本没有规则,知识和规则都是人为臆想出来的东西。

  有些书好像时机到了你就会拿起来读,有些事时间到了就会去做,有些地方到了生命的某个阶段就是很想去,仿佛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在召唤,听起来很宿命,但不得不承认人生并不总是有迹可循,明天会遇到什么人取决于你在明天所处的时空里是否会看上他一眼,并不一定你们素未谋面。那么为什么你会看上他一眼?

  我一直觉得医学是门很没有美感的学科,它会让我很难通过直觉去感受世间万物进而产生共情,求真和求因的思维定式使我在美感的路上渐行渐远,这便是大学时代我一直抗拒它的原因,若不是别无选择,我定会放弃。从宏观来讲,个体生命之于人类历史,人类历史之于地球,地球之于银河系,银河系之于宇宙,宇宙之于更高维度的空间存在形式犹如一粟之于沧海。前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长生,医学的存在是整个人类对于生命的渴望和不舍,如果非要把医学强加一个美的概念便是人类对于渴望和不舍亘古不变的执着吧,但也不属于医学本身。

  朱光潜先生说,美是“无为而为”,美感是物我共情的感受,不掺杂利己和实用的感情色彩亦不掺杂联想和意义。

  图书馆里,她坐他对面,他看着她,心里想,“这就是个男人啊,这宽广的臂膀,这175的身高,以后衣服都不用买了,她的我都能穿”。她哪里美呢,是哪里让他生出的美感呢,她认真说一件事时专注的样子,她点菜时专业品评的样子,是的,这举手头足里流露出来的积淀和多年的偏执留下的痕迹让他生出了共情,每每此时,便觉赏心悦目;彼时初见,只一眼就痴了,“这个妹妹好似哪里见过”,心生熟稔,不问缘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对美感最好的诠释,物我合一,是顾不得思考的;而有些人,最美的是性格和声色,铅华褪尽也未减半分,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是把眼中情人的美放大至极致,外人觉得,他那么帅怎么会娶了她,可是唯有他知道在这段婚姻里他赚了多大。两个人能生活在一起一辈子,肯定是在抛却最本能的生物快感的满足以外,还有其他的可以欣赏的特质吸引着彼此,对方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和暖和散发的荷尔蒙一样深深吸引着你,令你不能自已。

  我明晰地感知到生命的流逝,知道三十岁和四十岁的区别,知道三十五岁的极盛和四十岁的力不从心,到了五十岁不免生出“随他去吧”,知天命就是这个意思。等容颜和荷尔蒙随着光阴都耗尽时,能够欣赏的不再是勃勃生机下的欣欣向荣,而是岁月留在生命里的从容不迫和圆融豁达,抑或是历尽千帆过尽后的深邃隽永耐人寻味。

  一直活在我们心里的不是三皇五帝、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而是史官和诗人笔下的人情世故和过去未来。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6

  本书作者朱光潜,字孟实。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由著名的开明书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用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发人思考,指点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30多次的畅销书。但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人生修养,还没有充分展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于是,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作了这本《谈美》。

  作者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读了这本书后同样受益匪浅。

  美是联想所产生的吗?作者借用牛希济的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指出“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而是“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联想到金钱,并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的。纯粹的美,永远是一种“专注”,离开了专注,就已经离开了美了。

  讲解了基本的美学观念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跟我们谈了艺术与游戏、艺术与想象、创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告诉我们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

  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图《诗品》中的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出:“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意象”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这里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情感的统帅,想象也许会杂乱纷纭,有了情感的主导,则纲举目张,“意”与“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我认为确实如此,通过他的讲解,我真正认识了美,欣赏了美,发现了美。他的见解也的确“人性化”。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我认为学习美学也好,学习艺术也好,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两种技能,而是要看我们能否达到一种境界。若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艺术化的人生”,恐怕可以说“今生无愧”。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7

  近日读朱先生的《谈美》,颇为喜爱,感觉收获颇多。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纵观全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和第十三章,第五章谈得是美感与联想,提出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是散漫飘忽、偶然的。美感源于某事物能唤起甜美的联想,但是联想所伴的快感不是美感。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而第十三章则阐述了因袭格律的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传达的方法在于练习和模仿,绘画和作文均是如此。关于媒介的知识的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凡是艺术家都必须有一半是诗人,一般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在《谈美》中,朱先生以自己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先生有言:“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的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作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切不老实的人做任何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都不会走上正路的。”文品表现人品,以上这番话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学习美学的态度问题,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贯之的为人之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光潜先生就明确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就如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情。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应该也有这个道理。美和实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去看,而且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一些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和神秘感,从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有了距离,才会有向往,美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小小册子,总共不过七、八万字,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但它其中的每一行、每一字都渗透着老人躬亲实践了一辈子的认真态度,不由你不为之动容。人曰:“一斑窥豹”、“一叶知秋”,相信只这一小段文字,也足以让你我了解进而钦佩起这位美学老人治学为人的态度吧。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8

  首先想说这本书的质感真的很好,让人想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静静地看,书里的插图配的也很文艺。

  书很薄,100来页,我读了很久,朱光潜的文字很有意思,他的论据善用比喻,总能把日常生活的现象看出另外的趣味,比如他在第三节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语言风趣地提出了他的看法。书中也有一些专有名词,不过解释的都很通俗易懂。即使这样,看这本书还是要在安静的环境中看,不然被外界打扰很难领会作者的意思。

  我认为朱光潜是很睿智的艺术家,“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正如他在最后一章向我们阐述的“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介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人生的严肃主义。”在这本书中不仅可以学到关于美感和欣赏的技巧,更多是做人的态度,如何“诗意地栖息”。

  前一半文字是在谈美感谈欣赏。

  告诉我们审美要靠直觉,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它像什么,它是什么,不要与实物体作比较,也就是艺术高于生活,提醒我们要在“要在艺术品或自然美和实际人生中维持适当的距离”

  第三节便提到审美的技巧:移情作用。移情作用帮助我们实现美感经验,人将美好的愿望付之于物,物又反射在人给人以鼓舞,往复回流之后印象更加深刻(古松高风亮节的形象)

  美感和快感的区别在于:快感的为满足某种需求的,是实用的,是体验滞后的;而美感是直觉,无目的的,是伴随着你欣赏它。

  美感和联想的区别:“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色意象上。”告诫我们审美要专注,要沉迷,不要过分地分散思想。

  “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我们常常感觉到某些艺术家像孩子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游戏和艺术是有很多相通点的,创造者的心是很纯洁的,是将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全局尽管荒唐,而部分却仍须合理;都有移情作用;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所以要求艺术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创造要富有情感,要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打破格律。

  最后强调灵感,读书破万卷就是功夫要足,下笔如有神就是要有灵感。

  最后想说这本书绝对适合深深品读,朗读背诵其中精彩的片段。除了审美之外,还可以看到他如何巧妙地论证。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9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这样写到"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这是朱老先生对联想中的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的一个好例,在本章中,对美感和联想的关系论述可以说十分精彩,下面我们就跟着朱光潜先生的思路,细细品味这其中奥妙。

  介绍了联想的含义后,作者写到"联想有时可以意志控制,但大多数情境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这是在写联想的性质。我认为是非常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比如我们晚上休息时,本应是一个意识渐去,身心放松的过程,但白天所见所看的一切就是在你脑海中不受控制的浮现,你越想摆脱他们,联想就越活跃的进行,由此可知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而且这个联想线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它们都是偶然的.。于是作者写到"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在颜色,有历史性的作品和音乐方面论述了联想势力,然后提出了本章的关键"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朱先生介绍了对这个问题的两个学派,肯定的是内容派而否定的是形式派。而作者赞成形式派的主张,即反对杂联想于美感中。作者认为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联想最多只能增加对一个作品的好感,但并不能增加美感。

  这就是本章中作者传授给我们的道理,看起来很平淡,但运用到生活中,却可以反应出很多事实。比如你在街上听到一首曲子,而那首歌正是你喜爱拿手的,脑中就不免有许多回忆联想,想到某年某月的演出,抑或是这首歌的歌手,心中可能会充满甜美快乐,但这这是联想所带来的快感,并不是真正的美感经历。真正的美感经历在于"无所为而为",摒除内心的一切联想杂念,宁静专一,只在意那件事务本身,如此美感才出现在心中,否则只是无端的快感。

  在放眼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中,朱老先生教会我们的就是静下心来,拥有一颗纯粹纯洁的心,一颗感受世界之美的心,更是一颗只属于自己的心。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10

  有幸拜读了朱光潜老先生的《谈美》,发现读文章可真是万分也急不来,读朱光潜的《谈美》更是格外需要细嚼慢咽,细细品读一番。

  就如同第一章中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的确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一个人可以说这个事物是美的,这只是你的个人想法,你不可能阻止另一个人的想法,他的不同想法认为这个事物是丑的,以年龄层次上的差别看待一棵古松结果差别不大,若是从从事古松有关行业的人来说,比如木商,比如植物学家与画家之间,那看法就会是有所不同,以三位行业中人不同的心性看待古松,当然会不同,三人的反应态度不同,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都是各人的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所以每个人欣赏品读美的品位方向是不相同的,我非常赞同朱光潜老先生在文中的一句话,是壶酒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人亦是如此,作为仅仅旁观者而言,你又怎能要求世界之诺大中还存在着完美的一个人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这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如此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人啊,活在世上,可不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么。可笑就在明明早知道此道理,却依旧沉着于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亦无法知道原来自己就是那个前些天还嘲笑着当局者的你自己啊。

  这就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就如同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所以艺术与写实主义不相符。

  我们需要深刻了解清楚这点,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是至高无上的美的象征。

  这仅仅是前两章的阅读之感,读完之后使我佩服朱光潜先生,其实,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学习心理学,这《谈美》别名叫《文艺心理》,所以每每阅读《谈美》我就与之产生共鸣。看完后,我也更坚定了对学习心理学的目标,并且明白人生在世最为重要的事就是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善于观察美德眼睛啊!

  谈美,谈美,到底何为美,何为艺术?

  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11

  已故的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从事美学研究六十多来著译宏丰,他的早期美学著作有《谈美》、《文艺心理学》《谈修养》,翻译的《歌德谈话录》、克罗齐的《美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特别是翻译了黑格尔的110万字的美学巨著《美学》,在学术界赢得非常高的赞誉,他的学术生涯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刊称为我国美学史的一代宗师。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

  朱先生在谈美》一书中写到:一棵古松长在园里,任何人一看见它都认为它是一棵古松,古松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表象,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的形象见到到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

  一棵很美的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我们看见与否,它都是很美地在那个园子里,这种美并不存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中;丑是美的残缺,那棵古松是美或是丑,审美标准都不是由古松自己决定的。

  在此,朱先生把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以较高的美学理解力做出刨析,给后人在阅读和赏析做出了杰出的艺术贡献。如: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大家都知道这是失宠于汉成帝之后班睫妤书写的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看到诗中的词句“奉帚”、“金殿”、“徘徊”、“玉颜”、“寒鸦、“日影”运用运用种种联想拟人式的想象唤起意象,并且采用《诗经》中比、兴手法,托物沿志,对情景人物刻画地入木三分使得读者受意非浅。

  由此看来,他的对诗的独到理解,无不看出他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把洗练和精粹都凝结在他的《诗论》中,并运西方美学理论诠释中国古典诗歌所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认为没有脱离人生艺术的人生,应当以指向审美的存在提升品格。

  在《谈美》一书的开场白中这样写到:“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年头,…… 我现在谈美,正因为时机实在太紧迫了”。给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中写到:“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做到免俗。也就是说:人要以最高的境界来提高修养、完善自我,去投入社会人生,从而达到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人生的最终目的。

  读大师的《谈美》感触颇多,怨自己才疏学浅,只能潦此几笔了,但是,我还是奉您之嘱托,给等在天堂的您写这封回信吧。叩首!

【谈美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谈美读后感11-22

《谈美》读后感05-03

《谈美》的读后感03-30

《谈美》读后感09-01

《谈美书简》读后感01-12

谈美读后感作文04-01

《谈美》之读后感09-01

《谈美》读后感(精选9篇)07-21

《谈美》读后感1100字07-01

《谈美》读后感(精选24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