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读后感

时间:2021-07-19 09:10: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如父如子》读后感(通用7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父如子》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父如子》读后感(通用7篇)

  《如父如子》读后感1

  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觉得越来越好看,还有刚开始出场的熊大,在作者的描述下,让人以为他粗鲁,没礼数,没教养,还有由佳里那么美、温柔,追求者数不胜数,甚至不明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男人,哈哈哈,可能大多数读者刚开始读时都会产生这种想法,不过越往下读,就越是了解到作者笔下熊大的优点,正如由佳里说的雄大能够用宽广、博大的胸襟包容着一切。而这不正是作者和这本书的可爱之处嘛,而良多则是让人越来越可怜,果然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过还好,故事的最后,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良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逼着庆多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在某个程度上来说,良多终于做回了人,而之前,他几乎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只会工作的机器,对家人永远一副冷冰冰的态度,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永远不会反省自己,永远觉得钱就是一切。

  而让他发生如此转变的一个人就是庆多了,最后,广大读者也再不用替小可怜、小善良庆多担心了,他可以快乐地做回自己了。虽然是抱错孩子,但对两家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了,良多要是早能意识到这点,也就不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那么多痛苦了。

  《如父如子》读后感2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呢,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

  刚看到这句话时,我还以为写的是那种从迷途直返,或者一个年轻的小混混在有了孩子之后变成了一个有责任的父亲,为了孩子奉献的文章。看完才发现原来不是

  是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对于雄大一家而言,虽说没有野野家那么富裕,但是相对于良多,雄大可能更做到了父亲的职责,对于良多而言可能也就是在经历了这件事后,我相信在他拥抱庆多的那一霎那,他才真正明白怎样做一个真正的父亲,我相信以后的他不会在逼着庆多去学钢琴,不会只让他打三十分钟的游戏,不会把自己想要的压迫在庆多的身上,相不会只想着工作,从来没有时间陪伴他,失去后才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也会更加珍惜。对于琉晴,我可能更心疼庆多,在良多所谓的“教养”下,他显得那么成熟,懂事,即使在怎么憋屈,再怎么想家,也强忍着,让人心疼。全文那么多的细节描写,我都没有哭,可是在良多追庆多的时候,父子两的对话,让我一下子泪奔了,“爸爸已经不是爸爸了”“是啊,但是,这六年来。这六年来我一直是爸爸。虽说很不称职,但我还是爸爸呀”“玫瑰花,被我弄丢了,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是血缘是无法分割的,但是感情也是强大到不能放弃的。有时候日久生情也强过血浓于水。

  《如父如子》读后感3

  抱错孩子的故事本觉得落入俗套,亲情、羁绊、血缘等被作者刻画得如此细腻,看着看着就悄然落泪。孩子总是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即使内心敏感却还要扮演着懂事乖巧的样子。琉晴向着流星许下“想回去见爸爸妈妈”的愿望,明明万分想念却还因自己的想念对绿和良多感到抱歉;为见父母而辗转回到家的琉晴看似坚强内心是多么地恐慌。庆多是如此地爱良多,学钢琴,做玫瑰花,拍照片,乖巧地进行交换“任务”,把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让爸爸开心。满心欢喜地等待父亲来接自己回家,却只听到父亲对“琉晴”的呼唤,失落地夺到壁橱的庆多是如此的单薄、落寞;捡到自己精心制作父亲却视若罔闻的玫瑰花的'庆多心灵是遭受到何等的打击。孩子是纯粹的,纵使经历众多,他们表现出超越大人的宽容与坚强,稚嫩的心灵却要承受这样的坚强未免是父母的失职。孩子和父母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关系到孩子的选择不应由父母一意孤行,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又何妨?

  从《小偷家族》到《如父如子》,作者很喜欢探讨人世间的情感问题,尤其是血缘与亲情之间的联系。血缘和生育的事实并不是亲情成立的必然条件,相处陪伴关怀必不可少,没有任何东西是因一个事实就理所当然地成立的,世间情感问题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并不是非真即假的逻辑判断,也并不能以冷冰冰的命题进行定义,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情感、会思考的,人与人文是如此地复杂又温暖。

  对原生家庭的影响的刻画是不动声色却让人为之一震。多少仇恨试图摆脱原生家庭的人又在言行举止中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子甚或更为强烈却自欺欺人不愿承认呢?

  我爱上是枝裕和啦!

  《如父如子》读后感4

  看到最后的结局,泪水不住地淌下,前面有太多太多的铺垫,像是多米诺骨牌,只等最后的轻轻一触,排山倒海般的感动溢满心里。

  严苛刻薄的良多,柔弱敏感的绿,爽朗通透的由佳里,豁达开朗的雄大,感性内敛的庆多,活泼强势的琉晴,在这其中,我认为故事的最大主角是良多,他从一开始的态度尖酸刻薄,言语间无不讽刺,到后来的心中充满爱意与善意,故事的发展也仿佛从一个昏暗逼仄的视角转向一个明亮宽敞的视角徐徐展开。

  书名《如父如子》,作者在书的最后写:

  良多装出吃惊的样子。

  听到这个,雄大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孩子们的笑声。

  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谁又是谁的父亲了……

  在看的过程中我猜想书名的含义是儿子教会爸爸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抛开世俗概念,这其中更像是儿子在发挥父亲的作用。孩子用他的存在抵制着大人世界的算计和虚荣心,也化解了这一种尖锐冷酷的东西,变成非常柔软轻盈、富有延展性的形态,仔细一看,是爱。

  《如父如子》读后感5

  我逐渐深刻体会到一个现象:每个地方都有她自己独有的特色,韵味;正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映射到在那里被哺育的人们,当地人也就形成了他们独有的气质。正如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勇于探索,草原上长大的孩子胸怀宽广。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想要流芳百世的巨著,大概都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在跌宕起伏的主人公命运中让读者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此为格局。

  日本则不然,没有强迫性地要求自己在大格局下探索人生的地理格局,没有可以任由糟蹋的自然资源。令人惊喜的是,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关注点聚焦再聚焦,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精耕细作。

  《如父如子》就是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一帆风顺的男主人公,在儿子六岁时发现当初被医院抱错了孩子。面对日夜相伴的亲情与血缘链接,主人公骄傲又脆弱的内心摇摆不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父子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羁绊。

  也许,比在别人的世界里过度浏览太久徜徉更有意义的事情是呆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然后精耕细作。

  《如父如子》读后感6

  我没结过婚,也还没有孩子,对于那种父母于孩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非常敏感。其实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就隐隐约约感觉到是抱错孩子的故事,而且一出现两家父母见面的情节时,我便有了野野宫一家把两个孩子都争取过来,事情就皆大欢喜的想法。但看完了跟妈妈讲这本书是关于抱错孩子的,妈妈立马就说不会换,可以经常见面。意识到,亲情和血缘是两回事。

  看完书,我马上就去找了电影,但看了开头便看不下去了,因为我所理解的良多比较严肃,严厉,妥妥的红脸,但电影中的良多又帅又温柔。一下子我无法代入。看了电影是13年上映的,书是18年出版的,我感觉有些迷幻,说服自己,有些东西书是通过文字表达,电影是通过演员的演技表达,等过段时间,我对情节模糊了,再来欣赏雅治大叔的神颜吧。

  前段时间看了海街日记的电影,也是今天才发现是同一个导演。只能说这是一个真正把真实的日本人拍出来的导演。书中描写的良多作为丈夫、父亲的角色让我不是很能接受,但是看了片段电影,才发觉这是大城市真正的日本家庭关系。我们一直抱怨的丧偶式婚姻在日本看来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也习惯了。父亲基本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自然也不明白所谓感情的联系。感觉作者是通过这样一个黑天鹅事件来表达自己对这种传统家庭模式的担忧吧。

  看到绿难过的情节,我的眼睛一直是湿润的,因为绿已经抛开了血缘,她爱那个一直抚养着的庆多,那个她已经离不开的庆多。当良多还在好的来自血缘,坏的都怪教养时,斋木一家已经反转局面说可以同时抚养两个孩子,因为他们真的把庆多和琉晴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了,付诸爱,而没有把孩子当成所有物。

  幸好,幸好良多被降了职,幸好良多有时间陪伴家人时看到了庆多留下的照片,让庆多没有受到更多的伤害,良多的家也没有继续破裂下去。

  《如父如子》读后感7

  这是一个非常细腻、非常日式的故事,带着温情,更带着沉默的软刀子,明明氛围常常那么平静,却总是让人心痛难言。

  围绕着交换孩子,着眼于两个家庭各方面的差异,众人不同的个性、心情、转变都让读者看在眼里,或是会心一笑,或是掩口惊呼,或是无语凝噎。情节的构造可能不出彩,但是故事的节奏、情境的营造、思想与情感的表现毫无疑问让人沉浸其中。

  作为一个独身的不育主义者和一个未曾跨越阶级的工薪族,我从这个故事中收获以下感悟:

  ①关于阶层

  无疑,阶层是存在的,精英阶层的孩子从出生起的资源和别的孩子就已经天壤之别,精英阶层掌握着社会的话语权。即便不艳羡锦衣玉食的精致生活,从医疗、教育、旅游、精神世界的宽度等每个人都会接触的角度,都有理由向往那个阶层。但是,从良多的优越感中,我不得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是否每个人都晋升精英阶层,二是若一成立,是否每一个非精英阶层的人都是失败者?虽然每个人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我也在其中,但抛开这层遮羞布,我依然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可能有很多追求,没有人可以完成自己的所有追求,而每个人的追求亦有主次的优先级之分,可能很多人都有更重要更在意的事情要做。或许是清贫的研究员,或许是快乐的个体户,或许是随意什么,“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能满足自己最在意的需求时,“宁做我,岂其卿”,纵有小缺憾,亦是快意人生。

  ②关于血缘

  我是一个非常不在意血缘的人,“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感情来自于长久的陪伴与共同经历的喜怒悲欢,岂是一句“血浓于水”可以超越的?但是,事实就是,很多人是在意的,可能是基因的力量,可能狭隘地是把“传承”与“血缘”划上等号。在这个故事里,我很开心地看到,活生生的人战胜了冷冰冰的基因数据,朝夕相处战胜了血脉相连。

  ③关于父亲

  父亲,从来都是家庭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这个男权社会。父母,虽然不是人生的必修课,但一旦你选修了这门课程,就也得好好学习呀。总是有很多人觉得,爱是天性、生孩子养孩子也是天性,都是人生来就会的,于是往往彼此在意的人之间更有无穷误会隔阂。更灾难的是,很多人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延续或附属,而非单独的个体……为什么那么无辜的孩子要成为一些父母不成熟不负责的牺牲品,无法逃脱……在丧偶式教育、诈尸式教育泛滥的社会,我不知道有多少父亲能以理所应当、不断学习的态度完成自己的责任,只能对此抱有无限担忧和一丝期望。

  说回这本书吧,小孩子真可爱,良多能够改变真是太好了,我喜欢大团圆结局。

【《如父如子》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

如父如子经典台词04-04

岁月如刀,亦如歌作文06-02

父与子的读后感英语09-03

《父与子》读后感高中作文06-15

《岁月如歌》读后感作文12-21

父与子(节选)12-20

父与子作文01-04

空空如近义词05-19

如亲情作文01-05

岁月如歌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