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集锦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红楼梦》有感1
天气回暖,舍友拿出了她泛黄的旧本,据说是祖传的一本《红楼梦》。燃起了我的兴趣。当天下午就去图书馆借了两本书,上下两册。其实以前也是读过的,只是用电子书看“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等,循环播放着葬花吟。苔米之前看的红楼,超级喜欢晴雯。我呢,就在啃一本无障碍的三国。偶然看人说了一句,不深读几遍名著,难得其中深味。
看了之后会有种沉郁之感。因为“一面说,一面便挨近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句,立马查了一下,翻出了“宝钗联合丫鬟等暗害黛玉的阴谋论”,分析得头头是道。
“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并不在意,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不在意金钏之死,乃至后来人都闻“宝二奶奶是个冷人”
知世故,洞人心,任是无情也动人,任是动人也无情。不过还是找了很多例子,让我愈发喜欢宝钗。
“话说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侵犯,便欲寻隙,苦得无隙可乘,倒只好曲意俯就。”
“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宝玉心病,暗下针砭。”
她的涵养,大度,体察人情,宽容随和,还有“宝钗扑蝶”一段,也不乏灵气。这样的性格,沉稳大气。
而黛玉呢,出场自带仙气,附着凄美。是伤春悲秋的黛玉,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哪里才能求得一片净土?是完美主义、理想主义者。周汝昌这样说:“他喝的那茶、吃的那酒,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他在环境里看到的那个册子,没有一个好命的。你在这样一个伟大的主题思想深度之下,去分别到底是林黛玉好?还是薛宝钗好?”
他却提出了别开生面的角度,就是关于燕窝的“阴谋论”,他说是打着伞——“碧伞红灯”,那个诗情画意。油漆伞是绿的,提的灯是红的,在小雨中渡过沁芳桥。翠月堤那边,蘅芜苑那边,也有丫鬟婆子来了,也打着伞,送燕窝来了。“我说句冒昧的话,这才是《红楼梦》的精华。”读《红楼梦》中诗意的情节是一种享受。“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斗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着那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芳心闸去了。”
“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
“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将一更时分,真是风清月朗,银河微隐。”
“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
《红楼梦》,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悲剧意识,一种很深的对于人生意义的探求。人伦和人情的变化,价值的失落,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林黛玉天生喜散不喜聚,他想得也有个道理。
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
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感时伤世,仿佛于广袤天地中观看浮生万象,繁华与落寞兼而有之。不同的阅历、年龄读书都有不同的感受。知识浅薄、难推其意也无妨。细细从头看一遍就好。
读《红楼梦》有感2
《红楼梦》是大家耳能熟详的著作。我记得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小学5年级的时候,那是除了作文书外的第一本课外书,虽然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但是我还是如饥似渴的连夜看完了整本书。
隔天姐姐问我:“《红楼梦》好看吗?”
“恩恩。”我忙点头,还接着说:“就是觉得林黛玉有点可怜,贾宝玉有点傻,薛宝钗有点坏……”懵懵懂懂的我说出了我心中所想,其实心里也是有点心酸的。
到了初中的时候,我又买了一本,比之前的厚一点,当我再次读完时,我除了之前的心酸,还有了一点怨恨作者为什么要把《红楼梦》的结局写得这般悲惨,这与《红楼梦》之前的生气、繁荣的景象一点都不符合。
初中,是愤青的时候,那时候看完《红楼梦》就很生气,为什么呢,因为林黛玉只懂得掉眼泪,还没事出去葬花;贾宝玉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虽然有些经纶;薛宝钗也是一样,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人,心里这么坏……永远的永远让我很是气愤,讨厌他们,和同学时不时讨论并损他们几句。
高中,可能是自己懂得了更多的知识,累计了一定的分析能了,当初信誓旦旦不看《红楼梦》的我买了完整加厚版,细细地品读,慢慢的琢磨,有意无意的揣摩,翻看让我对《红楼梦》里的所有人都产生了怜惜之情。
林黛玉有着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而我似乎知道了一些她的苦衷。她从小父母双亡,又是寄人篱下,她的世界里她是孤独的,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言语来筑造坚固的保护层。葬花是我记忆最深的片段,她曾低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连着凋零的花瓣,她也要把心事长眠于地下,让无尽的思念凝聚在自己晶莹的泪珠中。她浪漫,才气纵横和冰冷的结局催人泪下。她太美,上天都在嫉妒,于是最后她化为一片浮云,留樱花之惊魂。
贾宝玉,跟林黛玉以身相许的贾宝玉,其实他并没有准确的性格,他任性,风流,多愁善感,又有一点小孩子气。虽然我不喜,但他衔玉而生,肌骨如凝脂,面似桃花,他曾两次梦游仙境,目睹仙界妖娆华丽,鉴金陵十二钗之命运,却懵懵懂懂,似傻似呆。他生活在纸醉金迷中,模糊而多变,扑朔迷离。
最后的最后,他也是迷迷糊糊。
薛宝钗,她大气而聪颖,就像百合一样高雅,不经意又会流露出丝丝智慧……她是我最让我纠结的人物,我敬佩她所有,不管是什么,因为她在争取,但我也讨厌她,讨厌她为什么凭空插足已以身相许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之间,大概所有的“第三者”都是讨人厌的吧,所以不谈她也罢。
《红楼梦》所有的所有,最后是一个朝代从繁荣昌盛到衰败落魄的见证,她终究是十二钗的一个梦,随后借鉴一句总结,那就是:诗社风花雪月,潇潇洒洒岁月如一梦;刘姥姥嬉笑无忌,粗糙浮躁俗乐如一梦;大观园红香绿玉,清泉泻露浮华如一梦;贾府流水落花春去也,曲终人散结局如一梦……
读《红楼梦》有感3
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我六岁时就陈列在我的书架上了,可那时的我还小,觉得它一点都不好看,于是一直没有碰过它,它早已落满了灰尘。
九岁的时候第一次认识了它。当我擦净它身上的灰尘时,它放出了迷人的光彩,我不禁一页一页的读起来,但是看了一半后就不看了,林黛玉的哭哭啼啼、贾宝玉的女儿家习气都使我厌烦,于是我丢下了它又去看其他书了。
十一岁时真正认识了它。它我痴痴地钻进《红楼梦》中,感受到了什么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一个家庭从兴胜到败落的过程,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凄美婉转的爱情故事感叹已。
我个人是比较欣赏薛宝钗的,因为她不像宝玉那样痴里痴气、不知人间疾苦,也不像黛玉那样伤春悲秋。她为人温柔,但柔中带刚;她做的好诗,但不陈词旧调。所以我很喜欢宝钗。
在从多的红楼丫环中我很喜欢紫娟。因为她有主见,不会像袭人那样似哈巴狗样的讨好巴结。她的个性耿直,说话不拐弯抹角。
在《红楼梦》这本书中把黛玉刻画的十分传神,曹雪芹对她的描写细腻动人。“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点笔墨便把她的神情模样很好的刻画出来了,一个活生生的弱柳扶风的女子便站在人们眼前。
黛玉的诗总是悲伤连绵,这暴露了她的性格以及寄人篱下的种种无奈,而黛玉葬花一段更是将黛玉孤独无依的处境以及自我感伤刻画的深入骨里,读之落泪。而黛玉的风筝断线,更为后文中黛玉的凄凉结局,埋下了伏笔。
我建议大家深刻阅读《红楼梦》这本书,它真的是书中瑰宝!
读《红楼梦》有感4
开篇自鸿蒙,这一红楼情绵长;开到荼蘼了,这一大梦空悲切。追随那通灵顽石,我读这一部失意事,叹这韶光十里,散的太潦草。
一叹容华富贵好,可怜宫闱扫。元春为贾府带来了无数圣恩,在传闻中,她是那个正月初一日诞生的富贵女子,生就福瑞,祥气萦绕。后来得入圣眼,一旨青云。不过一次省亲,贾府便斥巨资为她修筑大观园,可谓羡煞旁人。
可有谁人知,大观园内咏菊赋海棠,她只能在深宫空待明月眠,故里迢迢,音容难面。她一人的寂寞许是成全了贾府的兴盛,可从来天命无常。容华来时凤栖梧桐,一朝春去红颜薄命。便是整个贾府,也只剩个虚架子,散得太轻易。
思故里,思明月,宫闱深深,梨花寂寞,春色容易晚。富贵由天,生死无常,谁料得恩宠几时长?繁礼束缚了旧时女子,世俗葬送了多少韶华,莫羡宫墙,只羡天伦百姓家。
二叹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二小姐迎春素来胆怯,观之可亲却总招来嘲弄。她步步迁就,原想求得一夕安稳。然而她既没有咏絮才,也称不上停机德,在一众姐妹中,实在是太过普通。凡事只求周围人收手就好,不敢计较。
可惜这安稳从不是迁就能换来的,她步步退后,反把一席之地拱手让人,硬是看着忠心护主的司棋离去,硬是看着累金凤被下人去换钱,甚至不敢多说一句,哪怕不是挽留而是求情。后来更是被无能的父亲送给了中山狼,忍受万般虐待,她只能日日以泪洗面,原也是花柳质的贾府小姐,竟落得这般下场。
迎就春光韶华,迎就春风十里,她没迎来她的春天,她迎不来她的顺遂。原来热闹不属于她,惨痛全交付与她。
三叹英气俊眉眼,此去远经年。探春原该是大观园的玫瑰,才气一身,爽利干脆,是姑娘们中的佼佼者。顾盼间,眉眼神采飞,见之即忘俗;落笔处,不为凡琐劳,堪得胜春华。身世未得束缚姑娘的远见,她的心间装着另一番天地,可惜那是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苦将姑娘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姑娘,在旧社会实属难得。可惜当年的灯谜一语成谶,探春成了那只断线的风筝,被风吹向远方,远到杳无音讯。
生如夏花,不同凡尘,或许上天也有几分嫉恨。枉然精明志,败于末世运。千里与东风,但愿飞云不易散,此梦遥遥终为真。此去经年,莫负良辰,莫负花期,多保重,勿惦念。
四叹侯门绣户女,独卧青灯旁。旁人说,惜春“身量尚小,形容未足”,有关四丫头的笔墨也委实少寡。在为数不多的情节里,小惜春待人冷漠,年纪尚小,口齿却伤人得很。后来三位姐姐的命运太过可怜,小惜春便弃了尘心,绞了头发,循入空门。看破虚华,弃了便是,落得干净。从此山海映星辰,与青灯古佛做伴。
缁衣一身,改了昔年妆,勘破三春景不去,何必对此费思量。莫如空门循身去,净手焚香拂旧尘。俗世苦,悲欢忘,便只作一场南柯梦。
画梁落香尘,浮华容易空,姹紫嫣红枉鲜妍,开到荼蘼花事了。山中雪寂寞,林中玉空埋,原应叹息春归早。红楼梦,又是谁的梦。
读《红楼梦》有感5
《红楼梦》这本书的名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它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封建文化、教育等的腐朽坠落。
《红楼梦》里面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心直口快的史湘云,举止闲雅的薛宝钗,阴险狠毒的王熙凤……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赋予了林黛玉与众不同的特点。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但她聪慧无比,琴棋书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在《林黛玉葬花祭花魂》这篇文章里,更突出了林黛玉的多疑与敏感。多疑表现在黛玉在敲怡红院的门时,晴雯没有开门,黛玉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说笑笑,不禁流下了眼泪。敏感表现在第二天,宝玉来找黛玉,黛玉哭个不停。
林黛玉喜欢用诗词来宣泄自己的离别情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比如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现了黛玉离别时的情绪。
曹雪芹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的都不一样,而且清清楚楚,对比鲜明,尤其是林黛玉丰满的人物形象。阅读名著,我们除了要关注它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要学习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点评:小作者不仅认真阅读了《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内容,了解了书籍的主题思想,还能从阅读中想开去,仔细分析书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学习其中的表现手法,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读《红楼梦》有感6
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红楼梦》。这本书讲了贾家兴亡的故事。贾家是一个大家庭,但是最后为什么灭亡了?因为王熙凤放高利债,最后闹得家破人亡。但是我很喜欢林黛玉,因为她是敏感而善良的,刚强、冷漠,但最后含恨离世。为什么呢?因为她喜欢贾宝玉,但最后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她本来身体就不好,一听便昏了,不久含恨离世。
读《红楼梦》有感7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女生。今天寒假期间,我看了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红楼梦》。这本名著以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作者曹雪芹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及刘姥姥。其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我觉得最有趣,刘姥姥进观园闹了笑话。众人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刘姥姥听见以后生气地说不出话来了。作者还通过刘姥姥的外孙板儿这种初见世面的农村小孩好奇、顽皮的形象与大观园的丫鬟们个个知书达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读到刘姥姥和板儿,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我的老家湖南,因为那里很多地方贫穷落后,孩子们的生活不好,读书的环境不好。很多大人到城里打工,许多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只能跟着家里的老人待在家里,我觉得他们挺可怜的。全国很多贫困山区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我希望,他们的生活快快好起来,我希望有机会走进他们的教室和他们一起学习。我建议,我们平时少吃一次麦当劳,少买一些玩具……把省下来的钱来资助他们。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吧!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跟我一样爱不释手,被里面引人入神的故事情节吸引,理解里面主人公的内心感受,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悲而悲。
《红楼梦》真是作者曹雪芹的一部大作,下一个假期我想买一本原版再看一看。
读《红楼梦》有感8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泪?
一一题记
犹记得,这么一句话“你身体里的每一颗原子都来自一个爆炸了的星球,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星球,这实在是我所知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辰。”我想着,这一句话与宝玉黛玉的前世有几分相似。不知不觉中,本是陌生的事物慢慢熟悉,从而缔结盟约。
犹记得,曾看到意大利旅游局的一句宣传语-----------“行走,是为了找回你自己”时拍案叫绝。的确,人生是一条马拉松赛道,每个人都在奋力向前跑,可是到头来,我们却丢失了自己的信仰。我想着,这也是宝玉与黛玉一生的写照,为摆脱束缚而努力,可在封建社会下又显得是那么无助。
犹记得,电影里曾有这么一句话“黄泉八百里,曼珠花遍地。花开一千年,叶落一千年,花叶,生死永不见。”我想着,花代表黛玉,叶代表宝玉,纵使曾经美好,辉煌,可却也阴阳相隔,不如路边野花平淡朴实,却安然自在。
曾几何时,手捧着那本彩绘注有拼音的《红楼梦》,只是被其中精妙绝伦的建筑及偶尔冒出的趣事所吸引。上了初中喜欢上了那贾府的辉煌,凤姐的直爽,贾母的选择性善良,宝玉的忠心,偶尔也怜爱着孱弱的黛玉,心疼她的懂事,寄人篱下,却又佩服她在封建礼仪的社会下依旧勇敢。再读时,已多了几分凄凉,大宅的辉煌映射着人性的冷淡,贾环等一系列人的嫉妒心理让人更加心寒,似乎大宅的温暖也只有这几个孩子了,当封建的枷锁来临时,他们的反抗却又如此无助,结局也是一句“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时曾想起,若黛玉宝玉不出生在这般富贵人家,只是寻常人家,恐怕结局便为“宝玉耕田,黛玉织布,膝下儿女双全,屋上炊烟袅袅。”可惜一切皆为如果,衔玉而生,注定不再平凡。黛玉的身子,身在平凡人家,注定红颜薄命。
偶有几时,敬重曹雪芹先生,贾府繁华辉煌,细致穿插描写,的确不易;绕口难懂的关系,也一一梳理清楚;每一个人物活灵活现,似是个真真人儿。却也有几时,多加怨恨,黛玉已为宝玉流了那么多泪,前世的债也已还清,为何还要二人分开,家族败落呢,到了黛玉离世宝玉出家早已是泪湿满书,不忍再读,也终于明白那把辛酸泪。
这世间总也是世事无常,愿身边的你我有着信仰,当太阳初升时,毫不犹豫的向前冲。
也愿: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你我从容如初,不负韶华
读《红楼梦》有感9
前几天,我读了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不是众多小姐,而是大观园中服侍人们的丫头们。
首先,是晴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晴雯不像众多丫头一样,乖乖的,她懂得反抗,也许,这正是王夫人将她赶出大观园的原因吧。晴雯本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后来,被贾母调到了宝玉房里。晴雯不会任凭人们欺负,自然也看不惯别的丫鬟任凭人欺负。但是袭人却正好相反,所以晴雯称她为“西洋哈巴狗”。当然,她也知道,做丫头的,自然是要服侍。但是当她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她不会听别人的,就算是王夫人提出来的要求。举个例子吧,大家应该都记得,有一次,一个叫王婆子的老婆子告诉王夫人,有许多丫鬟都会勾引贾宝玉,晴雯就是一个。王婆子说:“这晴雯呀,相貌比别人生得俊俏些,便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跟西施似的。”哦,可怜的晴雯,竟被误认为是“狐狸精”!我真想到衙门口替晴雯击鼓鸣冤。唉,又说偏了。王夫人决定召见晴雯。晴雯正巧生病,无心打扮。王夫人见她果真长得标致,便让人拉着她出去。晴雯恼火了,她使劲挣开两个丫鬟的手跑了出去。最终,她还是被赶出了大观园。因病逝世。这也许也预示着宝黛最终悲惨的结局吧!
其次就是袭人,她对宝玉的忠心耿耿,让我受益匪浅。袭人的性格与晴雯正好相反。我记得有一次,贾宝玉本该让袭人为他梳洗,结果他跑到了黛玉那里梳洗,害的袭人一天都没有理他。从这儿可以看出,袭人对宝玉是忠心耿耿。袭人之所以不理宝玉,是因为宝玉没有找袭人梳洗,所以袭人伤了心,便不理他了。但第二天,又早早地起了床,为宝玉梳洗。还记得贾宝玉要娶薛宝钗了,宝玉却想娶黛玉。袭人想到如果贾宝玉娶了薛宝钗,那么林黛玉知道了便会生病,她本来就有“多病西施”这个称呼,一听说,这是,岂不会让病魔缠身?宝玉呢,也不会开心,因为他心里想得是林黛玉,薛宝钗如果知道了,又怎会高兴,那这样,岂不是一害三个人?于是,她便找到王夫人,告诉了王夫人她的想法,王夫人自然也想到了,但却不知怎么办。最终还是王熙凤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看出,袭人对贾宝玉的忠心。
《红楼梦》这本书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在曹雪芹大师的笔下,人们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展现出的一个个故事,也让我感动不已。《红楼梦》真是本好书啊!
读《红楼梦》有感10
世界四大名著中,有一本书叫作《红楼梦》,里面的故事精彩,值的一看,故事情节也很经典的。
《红楼梦》这本书主要讲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文中的林黛玉善良、美丽,是一个既漂亮又聪明的女孩。贾宝玉生下来时嘴中含有一块玉,所以起名贾宝玉,是一个善良的人。薛宝钗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孩。
《红楼梦》中的凤姐是一个贪财之人,年纪轻轻就管理着贾府上下,她形事泼辣,心眼也多得出奇,府上所有人都不敢惹她。所以我们不应该向她学习,做人不能贪财,要做一个向贾宝玉,林黛玉那样的人。
文中的贾母也是一位慈母,平时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很是疼爱,可是贾母为了“金玉良缘”,让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最终林黛玉去世了。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强求的事,就一定不要强求别人做。
读完《红楼梦》的感想有很多,也许你的感想与我不同,但是我读后的感想就是:“不要强求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读《红楼梦》有感11
世界上,有多少悲剧?想一想莎士比亚写的悲剧集,那悲苦的剧情是普通的事物所不能比的。《红楼梦》中的苦情我是读一次就为他们的宝黛之爱落一次泪。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识是在贾府,当时黛玉的妈妈刚患病去世不久,黛玉就被送到贾府下了。但由于当时的古代,黛玉的身份在贾府是低人一等的。后来她的父亲也去世了,她便是真正的寄人篱下了。黛玉的多愁善感便由此而生。
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古代的封建思想所导致的。一是因为黛玉病重,怕是为短命之人;二是因为黛玉的身份只是个外人,并不是贾母的外孙女所致;就因这两个原因,贾母就使凤姐的“调包计”使宝玉与黛玉被蒙在鼓中,以至于后来宝玉狠心为了黛玉而出走不碰世俗红尘,而黛玉在宝玉娶亲时病重身亡的悲凉故事。
从中,是因凤姐从中作梗,给贾母出谋划策,才导致了后来的故事,那么凤姐又是怎样一个传奇人物呢?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凤姐是俗气贪财,爱见风使舵的一个虚荣的人,凤姐一手操控,宁荣二府的大事小事,是一个精明的人。但,她太过精明,由于贪欲,她干了不少的背地里的勾当,贪污了不少钱财,到后来,她的下场十分可怜,但可怜之人就是有她的可恨之处,要知道,凤姐最后贪污的事被查出来了,她就是害地宁荣两府落败的罪魁祸首,因为她,导致黛玉与宝玉美好的爱情破碎,害地宁,荣两府落败,财产丫环全部充公!凤姐最后也没有善终,她心怀愧念,病重身亡,临死前把巧姐托付给了刘姥姥。
《红楼梦》,红尘楼中含情一梦,一把辛酸泪,千年情爱走一回,终会被粉碎!
我讨厌封建社会中对父母命婚姻的难违,我觉得,做人不能像凤姐一样,要老实地生活着,不能做亏心事与坏事,那怕是一点,也会遭到恶报。
我欣赏林黛玉的敢爱敢恨,厌恶封建社会的腐败与丑恶。
读《红楼梦》有感1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迷离虚罔间,清人曹雪芹作了一个梦。梦里,
有个叫做“大观园”的女儿国,是清白女儿的 伊甸园。温柔的女儿,多情的女儿,善良的女 儿,聪慧的女儿,俱婷婷地立在这里,欢喜着,忧愁着,抚掌而笑,默默垂泪。
黛玉跟着进士贾雨村读书,会识字断章,娇怯羸弱的身子隐不住逼人的才气和多情。进了大观园,这一切都自然地显现了出来。自是立着,便是一番别样娇美,及见了别样风流的宝玉,竟都有一种宛若隔世而相识的感觉。猛然,宝玉看着她:“可也有玉没有?”黛玉有些疑惑,却也乖顺地摇摇头。不料这竟引来痴狂的宝玉摔了被视为命根的佩玉。夜阑人静,黛玉暗自垂泪。冥冥中,她找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这个人。注定,她一辈子的眼泪都是要给他的。
黛玉是平凡的,亦是不俗的。周身是纯然的灵气,宝玉引其为唯一的知己。在共同的成长过程中,两个情趣相投的人都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静静地爱着,单纯地以为一切都可以如此这般地平静下去。即便有“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的忧虑,也只当是有生之年,知己长相伴了。葬花的林妹妹,咏月的林妹妹,抹泪的林妹妹,俱在宝玉的心里了。那样的善良、多情,尤其是别样的纯净和灵气——在宝玉心中,她是无人能及的。即便是她的爱耍小性子,他都体谅了,包容了。
可是这样的一段情,经注定没有好的结局。自平静的生活里加入了一个怀着“金玉良缘”的薛宝钗,宝黛一段情便风波不定。宝钗的深明大义、恪守礼制,都是林黛玉所不及的。又由于黛玉终日抱病,贾母断是再疼她,也不愿让宝玉娶了她。爱谁,宝玉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娶谁,却由不得他作主。便纵一个想得心力憔悴,一个哭得柔肠寸断,也只被当作少年无知而已。
任云淡如许,玉色凄凄,都只为风月情浓。举案齐眉,胸意难平。宝黛相爱着,爱得荡气回肠,惊心动魄。但是世事并非他们所能把握的。作为一个名门旺户,事事都须循着礼制。身居内苑,初涉世事的他们都未尝意识到这一点。直到使自己爱着,贾母宠着,却不料宝玉命中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虚无缥缈,人生在世,难免风云流散”。泪淹没了誓盟。
黛玉的一生都是在梦里的,正如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失父丧母,孤苦伶仃的黛玉在贾府找到亲人,找到知己。她把自己的一切感情,一切的眼泪,都洒在了这里。
潇湘妃子的多才是大观园里人尽皆知的。满身的凄苦,满心的惆怅,却只念些“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竟应了自己一句“是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痴痴的宝玉以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欢喜万分地急着搬离了怡红院,坐立不安,只待新娘的到来。张灯结彩,喜气非常。
但他满脸堆笑,揭开新娘红盖头的那一刻,却不知朝思暮想一心期盼的林妹妹竟在凄清冷静的潇湘馆“香魂一缕随风散”。她的泪确是为他流尽了:“宝玉,你好……”言未尽,命先绝。
宝玉说,“我有一颗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她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还我肚子里头。”他没有等到林妹妹,因此便没有那颗心了。
前前后后,大观园的女儿们,连同宝玉,都四散了。远嫁的探春,出家的惜春,跳井的金钏,自缢的鸳鸯,触壁的司棋,被劫的妙玉……失了凡心的宝玉则“俗缘已毕”,顿悟出家。他做到了对林妹妹唯一的誓言:“你死了,我当和尚。”只苦了宝钗带着尚在腹中的胎儿独守空闺,一生无依。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人俱散,梦已了。往后多少的故事,皆与这些梦中的人无甚关联。有温柔的,善良的,多情的,都化成一抔土,一缕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读《红楼梦》有感13
中国有四部著名的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它们都很精彩。
我对前三本书不感兴趣。它们涉及军事、政治和神话。因此,最吸引人的是《红楼梦》。《红楼梦》有一种悲凉的气氛,使人常常想哭,诗的数量使人不得不承认失败。难怪这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家庭的兴衰和家庭的大小。
主人公是贾宝玉。他应该说他是一个温和的'人,有点冷酷。他的软弱部分是由于环境。几乎他们所有的家庭都是女性,而且她们都是掌管整个家庭的女性。自然,他应该说一些靠近朱者赤和墨西哥的话。他们家兴旺发达,因为家里有一个女人进宫做皇帝最喜欢的公主,所以他们每天都唱歌和玩耍,其中有两个不得不提,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多疑多愁善感,贾宝玉却喜欢她。她体弱多病,她的祖先瞧不起她,所以他骗贾宝玉嫁给了薛宝钗。林黛玉听到这个消息很伤心。贾宝玉揭开西八,见林黛玉不是林黛玉,林黛玉又死了。
她如此悲伤,以至于成了一名僧侣。这里的对与错不断被切断,原因仍然令人困惑。人们可以看到古代婚姻的缺陷。他们通常都有父母要照顾。更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会糊里糊涂地结婚,却从未见过对方。此外,在古代,妇女竞相进入皇宫,因为这将使家庭繁荣,但皇帝有数以千计的嫔妃,谁是青睐一段时间,很快就会被遗忘。
他们为什么进入宫殿?皇帝的晒太阳的孩子无忧无虑地喝着,享受着他们的食物和衣服,而普通人吃最后一餐,没有下一餐。很难想象生活的艰辛。
难怪起义后的灾难是皇帝造成的。这场悲剧让人们感到寒冷和愤怒。人们不禁痛恨古代苛捐杂税。他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推到火坑的边缘。它确实让人深受伤害。《红楼梦》让我开心又难过,愤怒又感动。这也让我思考了很多。也许,一切都不完美,人也是如此。
读《红楼梦》有感1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是《红楼梦》的开篇。许多年来,读过不少的书籍。中国的四大名著是我最早看的,而红楼是我看的最多遍的。
第一次看红楼,那是在五年级的时候。那时觉得看红楼“天日无光,百般无味”。当时的我也就只有在百般无聊的情况下才会翻几页,当时的我没有手机,看书是我唯一的消遣。由于对知识的缺乏,我也就只是翻了一遍,就连大致的内容都没明白。彼时的我认为主角都是要被人喜欢的,所以,我看好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因此我不喜欢宝钗,认为她就是破坏别人感情的恶毒女人。所以,看到结局的时候,是有点失望的。
第二次看红楼,距离第一次看也有一段时间了,那一年我初二。当时无意中看到了,秉承着对书的热爱,我很认真的读了一遍。刚开始没看懂的时候,我有一种想要放弃的冲动,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到了后来,越看越顺,渐渐的也就沉迷于其中有点无法自拔了。这时的我,不再看好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我觉得黛玉有点小心翼翼,嫉妒心强;宝玉与当时的男子无异,都有一颗色心。我喜欢宝钗的率直,好人缘;欣赏王熙凤的精明能干。
现在再看红楼,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就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这次看红楼我是带着我小小的私心的。自古有孔夫子韦编三绝。毛泽东主席也曾说过,不读五遍红楼都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我带着将红楼读五遍和研究红楼的目的又将红楼看了一遍。
似乎每一次看红楼都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和认识,让我有不同的理解。
先说说宝玉吧。从红楼里,我读到了宝玉的叛逆。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
《西江月》提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穷困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他行为偏僻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喜爱读书,却厌恶八股文不读正经书,他喜欢“移人心性”的“杂书”。他对仆人没有主仆限制,直接打破了封建秩序。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因而喜欢混迹在脂粉堆里,喜欢与女子玩闹。他对丫鬟们处处庇佑,“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说完宝玉,就不得不说一下林黛玉了。林黛玉敏感多疑,任性,小心眼。她父母双亡,寄养在祖母家,即使有贾母的疼爱,她也认为她“寄人篱下”形事带着一种小心翼翼。她多愁善感,我一些小事而独自垂泪。这一点从她葬花可以看出。花谢花飞,明明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她却联想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流泪,引宝玉为知己。她的内心让人捉摸不透,时而又表现出来。她深爱着宝玉,却又不能表白,她在宝钗出阁之日,焚稿断痴情,最终死去,却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意。
对于宝钗,我向来是不喜欢的。但对她的评价褒贬各一半,不能说她好,也不能说她坏。薛宝钗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但同时也是一个被封建势力迫害、毒害的受害者。她为人处事不像林黛玉一样,真情流露,常常深隐心机。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这会做人,处处讨好贾母。就如她生日时,贾母要她点戏,她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的食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她了。她秉承着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事原则,的确比黛玉酸刻薄的话语,更令人喜爱。
王熙凤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反面形象。她集中体现了封建阶级的贪婪,凶残,恶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这个可以从曹雪芹描写他的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的侧面细节可以看出。但我又不得不说,王熙凤是《红楼梦》里面我很欣赏的一个人物。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令我印象深刻,放在了心里。我欣赏王熙凤的才能,精明能干,却对她的阴险狡诈和狠毒不敢恭维。王熙风因贾琏调戏了她,毒设相思局,不可谓不狠毒。她二十岁协理宁国府,只一想遍概括出了五件宁国府的“风俗”。第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事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以及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将下人们聚集起来训话,让他们说话做事都小心些,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可见王熙凤也是个厉害的,且有才能。从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可知她的贪婪舞弊。再说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她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而王熙凤想的却是“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可卿又说,“盛筵必散”,然后又赠了王熙凤两句话: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而王熙凤到后来依旧贪图享乐,未曾把秦可卿的话放在心里最终导致了贾府的败落。就如那判词里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自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非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他们都有各自的心思,但不管怎样不是封建社会下的产物,被封建社会所毒害。他们有的平安的度过了一生,有的,在半路就夭折了。《红楼梦》一书主要写了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作者细致的描写了悲剧发生的全过程,造成悲剧的全面、深刻的社会根源。
读《红楼梦》有感1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令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她们的结局凄美又悲凉……
文中叙写了一大群青春活力的少女,作品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酒和诗。史湘云作为群芳中的一员,被喻为海棠的象征,她有着林黛玉的聪颖和真挚,却无她的娇柔忧郁和狭隘;她有着薛宝钗的才思和纯情,却不像她那样圆滑和隐忍;她有着王熙凤的活泼和爽朗,却无她的残忍和贪婪,史湘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知性女人。
湘云姿容潇洒、高雅脱俗,深得贾母及贾府众人的喜爱。如书中这样写道: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样的容貌集于一身,真可谓美中之上品啊!
湘云不但貌美,而且才思敏捷,是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诗歌品评中也有起自己独特的见解。
恐怕读过此书的人,可能都不曾忘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无独有偶,湘云的出场也是先声夺人,她也是笑着出场的,而且是富丽堂皇的大观园里笑得最多的人。她笑看人生,带给众人许多快乐,并且将自己的欢乐传递给别人,为大观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读完《红楼梦》,心中思绪万千。贾府由盛转衰,昔日繁荣的大观园竟跌落如此,个个貌美的金陵十二钗最终却。
【读《红楼梦》有感(集锦15篇)】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集锦15篇02-20
学生读《红楼梦》有感12-27
读红楼梦有感【热门】09-29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08-04
读红楼梦有感200字11-22
读红楼梦有感600字10-18
读《红楼梦》有感 (15篇)09-08
读《红楼梦》有感 15篇09-07
老舍先生读《红楼梦》有感09-30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