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班主任》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青年班主任》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青年班主任》读后感1
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的家长和一些老师却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9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的分析是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事实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对一点,其实我也有深刻的体会,我们所教的一些学生,还确实是这样的。一般拿到一篇文章后马上能流利读下来的同学就是成绩比较好的,而等课文学好后也不能流利读下来的就是学习成绩不行的几位同学,其中几个,我想可能到现在为止,几乎是没有一篇文章能通顺读下来的,不过这些同学一般也不喜欢学习,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我自己也有启发,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否则会越来越落后,记忆力越来越差。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曾想去这样去尝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试图用阅读来带动他们的学习状态,只不过这种教育行为不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因此,在每个年级段,我们的教师都不得不放弃一些学生,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要为大多数学生负责。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面对所有的学生,坚决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也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
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常提不断的。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可看看我们周围: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一张试卷,既有几乎满分的优秀学生,又有成绩在个位数的学困生。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坐着只读教材和教参的老师,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任教学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识结构的内涵。教学时要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揭示人生的真谛,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先行者,成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生活的引路人。
《致青年班主任》读后感2
作为一名刚以"人民教师"的身份踏进校园的青年教师,我的内心充满抱负,充满爱与希望。班主任工作是对新青年教师的磨砺,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我也在担负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有待进步之处。《致青年班主任》一书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使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千里之行是一步一步积累起的,班主任专业化也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要想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更应该立足于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稳扎稳打。
"教育无小事,小事蕴大理",教育对细节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都说教书育人,而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教育发生在平常的堂上,发生在主题班会上,发生在学生平时的嬉戏打闹中,发生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学校活动中……在校园生活的每一天中,都有升旗、上、做早操、晨读、用餐等琐碎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一句脱口而出的粗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之处。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个细节,十分细微的事情都会对他们的成长发生很大的作用,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从而动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动摇他们的纯真的心灵。忽略了这些,就是忽略了教育者的职责。教育者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抓住每个教育的契机,引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前进,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的言行中的表现,传递的是他内心对人事的看法,是过去的某些经历保存在其潜意识中,从而影响其对自身和他人的判断。当我们通过细节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又应该怎么做?是劈头盖脸一顿骂吗?我相信还有比这更有效更温和的方式。一般说,行为表现不好的学生,情感系统可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它的根是情感匮乏。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但是我们可以言传身教,影响一个人。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我们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时方法不当,用难听的话语批评辱骂学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学生心灵中的情感匮乏,那么老师的教育很可能会起到教育的反作用。在学生的意识中,则是"在老师眼里我有很多缺点"、"老师认为我做的都是错的",这会使对方本能地在心中建立防御机制,更不愿向老师敞开心扉。唤醒孩子、影响孩子的前提是跟孩子建立亲密感,"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愿意亲近老师的时候,自然也更愿意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
与孩子建立亲密感,尤其是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容易惹怒老师的学生建立亲密感,并不是一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尝试改变自身对孩子的认知,认定孩子的本性并不坏,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与孩子的交谈时,也要调整与孩子的谈话方式,把居高临下的说教、批评换为与朋友之间的谈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剖析问题,从根本问题击中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打开心扉,从内心信服你,这样你的循循善诱才起到作用。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当学生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如大喊大叫、扰乱堂、暴力)获得他人的目光。在教育的过程中,面对学生,我认为,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这颗爱心能够感知学生的负面情绪,能够发自内心对学生的不愉快经历有同情之心。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一味指责学生所犯的错误或者一些不恰的言行,而是和学生一同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找到唤醒学生能量的方法。与学生相处,更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假惺惺、敷衍行事,学生必定也不会与你真心相对,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就会收到他人同样的回馈。只有真诚地教育,才能收获学生的真心;只有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育学生。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渴望关心、渴求尊重。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周围人的行为习惯都会令学生耳濡目染,给学生全面人格发展带重要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小事入手,观察学生、关心学生、研究学生。正是由生活、学习中一小事的积累,形成了他们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态度。从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当中,教师应当迅速捕捉并准确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素材和机会,经过短时间深思熟虑的决断,随机应变地加以利用。可以说,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往往就是一个老师竭力寻找的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关注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把这些"小事"一一地串起就是教育的"大事"正确的引导和适时地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生活无小事,教育无小事!同时,教师也要严以律己,即使细微之处也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以自己的榜样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
【《致青年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致青年联合会的贺信12-04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12篇02-24
致五四青年节祝福语11-10
致悼词范文08-06
家长致班主任表扬信范文-表扬信12-23
致同学悼词范文12-14
致陶渊明先生范文12-08
工会致团代会贺信范文11-10
班主任致幼儿园小朋友寄语01-17
青年志愿者总结范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