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通用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家传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1
1985年6月12日,一个中国人民为之哀伤的日子。华罗庚这颗蜚声国际数学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巨星陨落了。但是,蚕耗尽全身的精华,吐出的丝却能化为最美的衣裳;燃烧的流星划过天际,仅仅一瞬,却能够撕裂夜的暗淡。华罗庚便是那只蚕、那颗流星。
华罗庚从小就特别淘气,一会用椅子当马骑,一会拿起父亲给他做的“青龙偃月刀”乱舞一阵。但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怎样会成长为一位享誉全世界的数学奇才呢?
贪玩的华罗庚,上小学的时候靠着小聪明还能蒙混过关,可上了初中却玩不转了。幸好到初二时来了一位新老师——王维克,他讲课生动,华罗庚很快就喜欢上了他的课。从那以后,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家境贫寒,高中时只好辍学回家。但是,这并没有打消华罗庚对数学的探究,他决定自学。每每夜深人静时,总有一盏菜油灯燃烧着微弱的光芒,而在光芒下,便是华罗庚入神的读着所谓的“天书”。与他相比,有些自惭形秽,在明亮的灯光下,并不是津津有味的`读书,而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优越的环境并没有让我们将它用到学习里去,而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1929年的一场瘟疫在江苏一代肆虐,华罗庚也未幸免,他的妻子变卖了所有家当治好了华罗庚,痊愈后左腿落下了残疾,可是华罗庚并没有因为残疾而气馁,而是更加顽强地努力着。千年前的司马迁,在遭受严酷的宫刑后,没有向身体上的残疾和痛苦低头,也不向众人的讥笑和嘲讽投降,而是全情投入,一笔一划,一点一滴,最终铸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史书——《史记》。华罗庚就是这样在逆境在默默地钻研着!
华罗庚是一位追求真理的人,他写的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反驳了人们早已认同的定理,这种勇气是常人之所不能的。
华罗庚为了科学,远涉重洋;为了家人,拼命挣钱;虽然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在向他招手,但是当祖国需要他时,他却毅然放弃,毫不犹豫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就像老师说过的这是一种境界。在茫茫人海中有几人能将机会拱手送出?
如今千年已逝,岁月无声。《史记》却仍为我们所瞻仰,保留了无数的历史记忆。
时光流逝,虽然华罗庚已经退出光鲜亮丽的“舞台”,但是他在数学界的贡献却永远的铭记在我们心里。
逆境中奋斗,追随着梦想,执着于追求,全力以赴!这便是华罗庚的一生写照。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2
5月29日,风呼呼地刮着,让人瑟瑟发抖。可我因阅读了《监狱里的数学家》让我的心里充满了灿烂的阳光。
萧瑟的风吹着这片战后留下的废墟。一切都是那么地安静。一名奄奄一息的法国军官没忘记自己对数学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狱友们,大家都纷纷地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他。最后终于从这片废墟中爬了出来,写下七大本数学笔记,成为了很有名的数学家,他就是彭色列。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让我热泪盈眶。原来成功在向每个人招手,关键在于你发现那双手了吗?你愿意把自己走过的“路”选择一条走到尽头吗?你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不退缩,不半途而废,勇往直前吗?其实成功只要我们不畏艰巨,知难而上,勇往直前,成功的道路就在我们脚边。不久便会成为成功人士,就像彭色列一样有名。
我热爱写作就如同彭色列热爱数学。我的梦想是一定要踏上写作的`道路,并把它走到尽头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现在我知道实现梦想的秘诀就是坚持,像彭色列一样无论在何时何地,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有好的题材,就一定要动笔把它记录下来。就算写下后的内容不理想,但至少我练了笔。写作讲究的是细观察,多动笔,勤思考。
从今天起,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多阅读书本,细观察身边事物,不畏艰巨的用笔、用心去写作。这样才能成为成功人士,成为热爱写作人们的偶像。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3
数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不同:在普通人眼中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数学家眼中就变得异常简单;普通人觉得相当简单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认为非常复杂。作者张景中院士从我们熟悉的问题入手,通俗生动地介绍了数学家是如何从这些简单的问题中,发现并得出不同凡响的结论的。
《数学家的眼光》讲的不是解某一类数学题的技巧,它告诉我们的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做题更加简便的“捷径”。
数学家的'眼光可以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众人皆知的数学常识中看到“任意n边形外角和都是360°”,看到“蚂蚁在卵形线上爬一圈,角度改变量之和是360°”,这样的眼光,怎能不让人惊叹!
用圆规画线段﹐一般人立即反应:怎么可能呢?若按照常规思考,我们可能回答:“把圆规当铅笔用,再配合直尺,不就可以画线段了吗?”但是在只能用圆规不能用其它工具,画出绝对的直线段的情况下,可能就需要思考一下了。
想一想,若不拘泥在平面上呢?用一个中空的圆罐子,将纸卷成圆柱状置入,将圆心固定在罐子中央,转动圆规,在罐子内侧的纸上画圆,当纸拿出后,线段便完成了!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4
1980年,陈省身教授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学中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作出质疑。他说:“人们常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这是不对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是一个熟知的定理,为什么说它不对呢?陈教授对大家的疑问作了精辟的解答说:“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不对,不是说这个事实不对,而是说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不对。应当说:“三角形外角和是360°”!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任意n边形外角和都是360°。把眼光盯住外角,就可以把多种情形用一个十分简单的结论概括起来了;用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代替了与n有关的公式,找到了—个更一般的规律。当然也是一个更简单的规律!
由此可见,尽管命题“三角的外角和为360°”和命题“三角的'内角和为180°”是等价的,但是在数学家看来,这是不同的!因为在形式上,后者更简单,因此就更美,也就更有价值!
事实果真如此,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眼光,使陈教授抓住了更有价值的内角和,并由此出发,进一步把“多边形内角和等于360°”这个规律推广到闭曲线,推广到空间,进而发展为著名的陈氏类理论,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这就是数学家的眼光!在这透彻、犀利的目光中,折射出来的是数学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是数学家的穷追不舍,孜孜以求的探索真理的精神。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5
说起华罗庚,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是世界着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然后读完了他的传记之后使我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
华罗庚,19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父亲拥有一间小商店。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家贫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事实证明,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没有人能不经历任何磨练获得成功,哪怕是天资聪明的人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在出生时,家庭有三六九等,有的人出生条件优越,家庭背景()好,而有些人却出生贫穷,然而这并不影响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努力,条件优越的.需要与懒惰与傲慢作斗争,学会不依赖家庭,条件不好的则应该激励自己不懈努力。
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着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着的经典。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即使挫败他也不曾放弃。一个人就算有天生的弱点也并不妨碍后天的努力,即使有外人的反对也应该坚持自己,华罗庚一生的成就能够说明这一切。他小时候的故事 也让我记忆深刻,他勇于反驳大人对事物的看法,他小时候曾对庙会的“菩萨”产生怀疑,大人们训斥他不尊敬佛祖,他不服气便偷偷跟踪“活菩萨”到了庙里发现事实后揭发了这个骗局。不得不说,华罗庚从小就有对一切事物好奇并且会有自己的判断,这是常人所缺乏的,因此从小的性格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华罗庚传记读后感}.
我觉得华罗庚不仅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华罗庚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不追求名利,金钱,不为外人所影响。他不仅使我们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给我们增加了在梦想道路上勇敢追求自己目标的动力……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6
《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位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其中有两篇给我印象最深,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办法,他将长方形羊圈的长缩短了15米,宽延长了10米。经过这样一改,原来长方形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长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15+40)×2=110米少了10米,这样材料刚好够用。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
米大了一些。欧拉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时,父亲带她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为希帕蒂亚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他要求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亚在和父亲散步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聪明的希帕蒂亚想到了运用身高和影子长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间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长,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亚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过读欧拉和希帕蒂亚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读后感《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和希帕蒂亚,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7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买东西、分东西、度量等都能用到它。读了《欧拉的故事》后,我更加觉得数学奇妙无比,发人深省。
文中的《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将长方形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羊圈,解决了父亲的难题。当读到这里时,我非常羡慕欧拉的聪明才智,对他是无比的崇拜:小欧拉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欧拉的这种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跟欧拉比起来,我感到很是脸红。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很少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常常是直接求教于老师或妈妈,只要完成就行,更别说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另辟蹊径啦。通过读欧拉的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既要想别人之所想,又要想别人所不能想,想要超过别人,先要超越自己。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艳羡欧拉的智慧,也深深同情他的不幸。
欧拉一生遭遇了许多不幸:欧拉28岁,因赢得一项天文学的巴黎大奖(计算彗星轨道),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导致右眼失明;不久,左眼也失明了。之后的岁月里,欧拉的8个孩子又先后夭折;晚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完他一生的手稿和著作。但沉重的打击没有使欧拉倒下。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欧拉是多么的坚强!面对厄运始终不低头、不放弃。而我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当我穿衣服时曾经为一条裤腿没反过来而懊恼时;当我吃饭时曾为饭菜太烫而犯愁时;当我在小区停电后而觉得无法生活时;当我为步行上学而觉得腰酸腿疼时;当我为在家写作业、背课文妈妈不在身边而生气时。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我跟欧拉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欧拉是一面镜子,昭示着后人,欧拉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勤奋的学习态度、顽强的精神毅力,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是我们学习到的榜样!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8
瑞士著名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1707~1783)一生诸多磨难,但他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著作,成为18世纪科学界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年轻时的欧拉,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学业一帆风顺。17,年仅13岁的欧拉成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学生,15岁获学士学位,17岁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硕士。经丹尼尔伯努利推荐,1727年,欧拉到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1731年成为物理学教授,接替了圣彼得堡科学院的领导工作。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年仅28岁的欧拉,因大量写作造成眼疾,右眼失明。即便如此,欧拉在俄国的中,在分析学、数论和力学方面,仍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解决了许多地图学、造船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1741年,欧拉应腓特烈大帝的邀请,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并担任物理数学所所长,时间长达25年。在这段日子里,欧拉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解决了众多科学上的难题,如包含了三体问题的较完整的月球运动理论等等。1766年,应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邀请,欧拉返回俄国。不幸的是,几年之后一场重病夺去了他的`左眼,使他完全陷入黑暗之中。接踵而来的是一场大火,吞噬了欧拉的大量书稿和藏书。他被仆人冒死从火海中救出来,总算逃脱了一场劫难。面对一系列飞来横祸,欧拉没有悲观失望,他凭着超人的记忆和天才的心算技巧,通过与助手讨论、口授等方式,在全盲的最后中,完成了400多篇论文和几部专著。这一时期的科学著作,几乎占了他一生著作的一半。关于月球运动的第二种理论,就是他在失明之后的又一功绩,是靠艰巨的心算完成的。
在欧拉不平凡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886件科学论文和书籍,内容极其广泛,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开创性的贡献。据统计,他的科学著述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约占3%。圣彼得堡科学院花了47年时间整理他的著作。瑞士著名数学家埃米尔费尔曼认为欧拉的声望,“堪与大科学家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齐名。”
欧拉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科学遗产,他献身科学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9
放假这几天学校要求我们读数学家小故事。我看了许多篇小故事,其中有两篇小故事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它们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办法,他将长方形羊圈的长缩短了15米,宽延长了10米。经过这样一改,原来长方形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长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15+40)×2=110米少了10米,这样材料刚好够用。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欧拉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时,父亲带她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为希帕蒂亚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他要求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亚在和父亲散步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聪明的希帕蒂亚想到了运用身高和影子长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间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长,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亚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过读欧拉和希帕蒂亚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
以后每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和希帕蒂亚,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10
在汉武帝时期,一位史官忍辱负重,历时,终于写成一本史书,这本书叫史记,这个人是司马迁。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位史官,他的祖先也是史官,而秦始皇把史书放火给烧了,对史实的民间传说也说法不一。司马谈就想写一部史书,司马迁帮父亲去各地访察,回来了一段时间,汉武帝派去南方安抚当地的一些国家,完成后回来,这是父亲病重,临终前父亲还念念不忘史书的.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司马迁用业余时间写史记,这件事被汉武帝知道了,便让人偷抄了一份,武帝一看,发现司马迁打自己的好处坏处都写,不禁大怒,就借他给李陵说情便把他打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司马迁忍辱负重,艰难的写着史记。历时19年终于完成,从此史书上便没有了对司马迁的记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生死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坦然地接受宫刑。也正是这种信念,使它能够忍辱负重写完《史记》。还是这种信念使他明白,从他父亲去世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不只属于自己了,他还属于父亲的遗愿,属于《史记》,虽然他在现实中遭受冷落,但司马迁在史书中有权利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司马迁看不起碌碌无为的人,也看不起受宫刑的人。所以当他遭受宫刑,只为了一个愿望而苟活,那就是完成《史记》,在他自己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皇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有事业、理想,看淡名利的心。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11
那熊熊的火焰在他们的心中燃烧,不曾熄灭。正是那异常旺盛的火焰造就了这些名人。
贝多芬幼年生活艰苦,物质上就十分匮乏,他的父亲还酗酒,时常殴打贝多芬。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有人就说:“正是苦难才造就了这些伟人。”我并不完全认同。倘若只有苦难,他只不过是一个可怜虫罢了。正是因为他心中那一团不曾熄灭的.火焰,他才得以继续踏上追逐音乐的道路。如果没有对音乐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或许早已放弃,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虽然,这团火焰也有变成小火苗的时候,但他也在寻求机会,等待一个时机,爆发出自己真正的力量。
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胸中的火焰也十分旺盛。这两位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贵族。所不同的.是,米开朗琪罗一直以自己的贵族身份而骄傲,但他又是一个勇于挑战权贵的人。他无数次顶撞教皇来卫艺术和自己的尊严。米开朗琪罗用胸中的火焰洗涤了自己,完成了无数件举世瞩目的伟大的艺术品。他让整个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这个俄国贵族晚年一直想脱离贵族身份。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以实现他平民化的愿望。那时的俄国贫富分化严重,下层劳动人民一直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一个贵族,不,是一个伟人凭借自己胸中的火焰燃烧着罪恶,将信仰传遍整个世界。
这些伟人,在人生艰苦的征途上,用自己胸中的那一团火焰,开辟出了一个个新的世界。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12
内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在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看完了《狼图腾小狼小狼》这本书后,我突然明白,蒙古草原迷人的是那里的狼,有腾格里派下来保护草原的草原狼!
翻开这本书,全书有几十个神秘的“狼故事”,我被书中的蒙古小狼带进了辽阔的草原,跟着精灵般小狼的成长经历,我也开始了一个神秘又奇妙的旅程……
在书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小狼在没有任何“狼教”的情况下竟然为自己挖了一个藏身的避暑洞。它的小爪子一个前一个后,真可以称为“一级挖洞师”和“洞穴设计师”。其实我知道这就是它与生俱来的'本领。虽然它离开了亲人失去了自由,但它的野性、狼性和对生命、自由的渴望是永远不会丢失、放弃的!
我看过很多寓言故事,里面的狼都是十分凶残。这本书里的狼却十分圣神,它不屈不折,它无以伦比,它重情重义,它机智聪明。它那不服输的心理,尤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带给我心灵强烈震撼和感动的狼。
读完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小狼的悲惨命运鸣不平,也许正是人们愚昧无知,才使现在的草原找不到草原狼。小狼虽死,草原狼虽消失,但是它们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13
读完了《“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以后,我被哈尔威船长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那是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在从南安普敦河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上,“诺曼底”号邮船与装有五百吨小麦的“玛丽”号货船相撞。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指挥得当,放下小艇使乘客和船员们安全获救,而他自己却与老船同归于尽。
文章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哈尔威船长即将沉入海中的那一段,他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只是屹立在他的岗位上,与人们告别。哈尔威船长,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虽然死了,但他的形象,仍然活在人们心中。
想想现在社会中的一些人:在公共汽车上,一个老人站在拥挤的人群中,售票员已叫着让座,可旁边的人们却视而不见。这与哈尔威船长比起来,真成了鲜明的对比,就连这样的'举手之劳都不做,在危难关头,还怎么“舍己救人”?让我们再想想,想想那些在大火弥漫时,奋不顾身地冲进火里,救出许许多多生命的消防战士。他们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与那些你推我搡的人真是天差地别。
当我合上书时,眼前浮现出指挥有方的哈尔威船长正在指挥船员们进行救援工作,他那专注的神情,好像要救的只有乘客和船员,忘了还有自己。我想:我们要以哈尔威船长为榜样,学习他那种舍己为人,心中只有他人的崇高品质以及他那遇事不慌,遇难不惊的大无畏精神。当别人有难时,不分你我,竭尽全力地帮助他。
看书可以学到的知识、道理真多!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14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这一篇文章,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
华罗庚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学习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韧不拔,那样才可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 15
数学是一门多彩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数学家,有着不同个性与不同的成功箴言。数学家的故事中有几个令我印象深刻,这里就来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有所感悟,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强硬的灌输知识,而是利用多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地学习、交流。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就需要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书以及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还有每节课的预设、课后的反思都要及时,在反思中改进,才能成长,进步。
【数学家传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数学家的名言02-19
数学家的经典名言01-27
数学家的名言02-09
数学家的名言09-29
数学家名人故事:数学家高扬芝_700字09-17
伟人英语传记:周恩来01-22
奶奶的传记作文12-13
爸爸的传记作文09-27
母亲传记作文01-28
同学传记作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