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1-01-05 15:45: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1

  不得不说,《傅雷家书》无疑是一部极亲切、极写实的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读者,还是对当时的傅雷一家来说,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读完全部的家书,无论对谁来说,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负责,有自省能力的父亲。信中细腻入微、诚心诚意的文笔,无不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从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嘘寒问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也不断的改变着,这是十分难得的。你很难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笔下看到这些。也许是失去了,才最终大彻大悟,体验过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亲在自省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尊重。孩子远走高飞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但我们从信中却见不到任何约束,更多的是建议,更像一位朋友,这点也无不令我佩服。在这位父亲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难以忘怀,他说,人是感情动物,展示了父亲感性的一面,人就是这样的,生而为人,我们为作文/什么特殊于其他生物?就在于我们有更多的情感。无论痛苦、快乐,这都是我们一份难能可贵的经历。为什么总那么理性呢?享受这些独特的情感,将人生变得多彩些,才不负此生!

  在这些信中,看的是父亲,也不少见母亲的笔影。在文中,我发现母亲对于一些事,往往更为理性,她在文中说过:“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因为有父亲的感性,有母亲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这也就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引导与爱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们不乏能看出父母的关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换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写多了,或是孩子写少了。

  但无论如何,我很欣赏傅先生说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托。”还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种享受,我们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还有很多,别荒废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2

  看了《傅雷家书》之后,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写给出国在外学习的儿子傅聪,傅雷用自身经历来教自我儿子做人的原则、对艺术的修养、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其中,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傅雷说过的“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我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我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我,先改自我的。”还有傅雷先生在听完儿子的协奏曲钢琴部分录音后,并对他儿子提出了自我的看法,并且劝导儿子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要静下心思考。

  傅雷先生经过这种平等的倾心交流方式和儿子谈艺术,会让儿子一天比一天长进。傅雷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教育儿子的同时,总要将自我摆进去,引导儿子认真对待自身的不足。

  我一向认为爱子之情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为儿子树立了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榜样,让儿子听其言,又学其行,成才道路上才会稳步前行。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我的父母,想起了他们的谆谆教导,他们不是什么伟人,也不像傅雷那样说出立身处世的大道理,但他们做什么事都会为我着想,为我研究,为我打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浓浓的亲情总是令人感动。《傅雷家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傅雷是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3

  这是一部充满了父爱与谆谆教诲的教育的书信集。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长辈,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推测,更作为一个指路人,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帮助儿子吸取经验,让他引以为戒。

  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作品,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为渊博的知识.即使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准备一场极为重要的音乐演出,而他却好象在对待即将赴考的孩子一样,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没一个举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要在去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去应对,傅雷在这儿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更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应有的关爱。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书,是写在儿子成功之时,作者的儿子在那时刚刚取得了音乐会的成功,边寄了一封家书给父亲,傅雷在受到家书的时候,一方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真心的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为胜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儿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对儿子的祝福,表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但他在祝福儿子的同时也不忘教育儿子,却体现了他最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严厉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业却是无限的,通过亲生儿女,来延续希望,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是一项为人父母所应尽的义务.从傅雷的行为中,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对世界负责任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4

  感谢读书会这次活动,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我来说,借来的书很多时候放到期限到或者过期还没去翻,这次有任务了就逼着自己一点一点看,结果竟然看完了。我借到的版本是由付敏所编,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说实话,看了一遍,我还想再看一遍,正如傅雷的朋友楼适夷说的: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音乐、美术、学习,感情,还有做人、做事乃至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傅聪刚离开国家,傅雷就很细心地跟他讲: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是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锻炼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方面。他想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要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他们的书信,我们能想到得到这样一个场景,儿子在数万里之外,正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父亲却好似对即将赴考的身边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预想他在要走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她设计应该如何对待。说实话,合起书来,我常常自我反省:我对孩子有没有这种耐心,有没有这么全面地去考虑过他要面对的事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5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浓浓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常常沉浸在回忆中,把你的一生重新问过一遍,想着你在强保中疾肥胖,又淘气又可爱的童年,顽强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罗马尼亚出发去参加肖邦比赛为止:童年时所受的严格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代的发奋用功,出国后的辛勤疾苦,今天的些许成绩真像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历历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欢乐!如今你到了人生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阶段。开始成家立业了。”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对儿子的爱意,连小时候的支根末节都还记得。是啊,父亲对孩子的爱永远那么伟大,傅雷对儿子博鞋的爱都暗含在书信中了。

  有人说,没有父爱,就没有刚毅;没有父爱,就没有宽广。的确,父爱一点也不弱,一点也不渺小。从小到大,父亲都带给我们高大强壮的形象,这种形象延续到了那无形的父爱中的我们。就算有一天父亲不再强壮,它那浓浓的父爱却早已告诉我们:做人要勇就坚强。

  父亲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帮助我,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好像对于他来说,我的事永远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种幸福叫儿女,有一种温暖叫关怀,有一种亲情叫父爱。这句活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父亲对我们的爱可谓之伟大,父亲常以他独有的沉静,诠释着父爱的责任。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深。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的父亲希望我能快快乐乐的长大,凡事只要努力就好,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过,竭尽所能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太过介怀,只要无愧于心即可。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教导,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书,短不过上百字,长则有上千字,没有许多优美华丽的语言,也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经历化为简单而又朴素的建议和忠告,为儿子摆正人生的旗杆,无怨无悔。

  无数的家书,写不尽的忧愁,无尽的担忧,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笔下,处处开花。不问自己的身体,信上也只是轻轻带过,有时却只字不提,只时时刻刻关心着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生活、音乐的进展。儿子仿佛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压在他们的心头。儿子的思想、活动、花费,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俩却无不担心,看似无尽的唠叨,却是忠言利于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为其着想。

  国家一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许多人常把国家挂在嘴边,打着国家的旗号,吞食国家的利益,干着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实打实的爱国,把国家一词植在了自己的心里,生长发芽。不仅是自己爱国,还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地教导两个孩子一起爱国,从点点滴滴做起,不乱花国家的钱,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时时彰显爱国之举。中国是礼仪之邦,傅雷也深谙礼仪之道,从送画而不是送钱这件小事,可见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礼尚往来的礼仪风度发扬到国外,尽显泱泱大国风范。

  每个人都生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的时候,感到的却是另一番关爱,不同于老师的教导,不只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就像一个乖孩子,阅读着,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读后感7

  游子走四方,家书抵万金。

  在那个时代里,这个家庭也许没有经历什么生离死别;在那段岁月里,这个家庭也许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沉的爱。

  在家书中,他常劝慰精神消沉的儿子,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在儿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时,他以激情的语言唤起儿子的自信;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以平实的话语说服了儿子的躁动。在家书中,他常强调一个年轻人应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上的问题,并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仿佛父亲的关怀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使得我我时常想念、时常感动。父亲之于傅雷,他没有那么广博的学识,但对子女同样呕心沥血、言传身教;而我之于傅聪,当然达不到那么高远的艺术造诣,但同样得益于父亲的教导,同样对父亲热爱和敬仰。

  合上书,心中不禁对父亲肃然起劲,也许中国式的父亲就是这样,他们有的不善言辞,却以实际行动默默地表达着自己拳拳爱子之心;有的脾气虽然不好,但心中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有是打骂孩子,那是望子成龙,事后他们常常会后悔心疼地哭泣;有的则对孩子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教给孩子一切。他们可能忙得无暇顾你,但一句“好好学习”就能让你泪流满面;他们可能经常会坐下来教导你,但他们说的每一个字你都会铭记;他们可能不在身边,但每一封来信就能让你读十遍。

  傅雷的良苦用心,他那份默默的无私的爱,感动了我,也让我读懂了父亲对我的爱。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一定也要与父亲通通家书,向他表明我的敬畏,诉说我的情思,希望这一切还为时不晚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8

  老鹰对小鹰有爱,它的爱是旁观,使小鹰展翅高飞;激流对岩石有爱,它的爱是冲击,使岩石更加坚强;绿叶对鲜花有爱,它的爱是包容,使鲜花艳丽无比……由此可见,不仅要爱,还要会爱。

  “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可见傅雷爱子心切,同时傅雷还用书信方式来教导儿子各方面。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讲究爱的方式,注意爱的方法。

  忘忧草,含笑花,一夕渔樵话。会爱者乃海上之灯塔,予子以方向。

  纵观历史。君知否?范仲淹的二儿子结婚想购置一些贵重物品,范仲淹却说:“这太过分了,哪能这么铺张!我不是舍不得花钱,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范家的家风,不能忘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信条。”君知否?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儿子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此二者皆与常人一样,对孩子充满了爱意。但比常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同傅雷一样因势利导,给予方向,他们才是真正“会爱”孩子的人。

  蜂儿蜜,燕子泥,窗外晓莺啼。会爱者乃夜空之流星,予子以信心。

  回望今朝。汝可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在儿子临行前,亲手写下了一副对联,赠儿为座右铭,并耐心地解释说:“此联意为只有无我,才能为公,经历过艰难困苦,才知做人不易。”汝可知?革命老前辈林伯渠的小儿子要读小学了,林伯渠就为孩子起了个名字“林用三”,并解释道:“所谓‘用三’就是用脑袋想问题、用双手创世界、用双脚做事情。”

  爱的基础就是需要理解。此二者与傅雷一样,用自身经验去引导孩子,一路指引,给予信心。

  反观之,现代孩子成为“掌中宝”,父母们都围着转。这种爱反倒适得其反,毫无价值。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两地书,父子情”,浓浓爱意溢于言表。然而,在爱的同时,也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因为,会爱比爱更精彩!

傅雷家书读后感9

  翻开页页泛黄的书信,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眼前仿佛是父亲殷切的期盼,母亲欣慰的笑容。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傅雷家书是父亲对在波兰留学儿子的教诲,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无声的爱。

  一封封家书寄托了傅雷对儿子艺术上的告诫,精神上的勉励。《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从一纸纸泛黄的家书中,我看出傅雷与傅聪已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在散发缕缕墨香的家书中,不仅是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读罢,我深受启发。

  我从小就有一个学医的梦想。由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医者仁心,这使我更加坚定这一梦想,梦想终归是停留在脑子里的幻想,如若不付诸行动,永远不会变成现实,学医的第一步是学好生物,但偏偏这门学科,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想努力,但每次都被借口打败。当读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时,我憣然醒悟,一味地责备自己,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唯有用行动才能证明你心之所向,我决定用行动证明一切,不让梦想成为空谈,不被借口打败,而是打败借口。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父子之情,读出艺术修养,更读出了人生哲理。这对于傅聪,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感谢在这个假期遇到“傅雷家书”,我还想再次走入那张张泛黄家书的背后,去探寻更多的人生哲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每个人都体验过父母的慈子与教诲,而这些正是生活中所通过不同方式体现出来的。而傅雷夫妇对傅聪的爱便体现在家信之上。

  所有的家信一直都围绕爱、笑、人生和艺术来写。

  爱,体现在当傅聪经受痛苦时,父亲会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尘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入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孝,在于虽然傅聪在国外,却愿将他所有的事情分享给父母,并把关于自己钢琴进展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与父母分享自己比赛时的紧张,受到波兰人民、音乐家们喜爱时的激动和欢喜。虽然回信会常常慢些,但他内心却一直敬、爱、孝着自己的父母。

  人生和艺术在于傅雷话语之中。“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须是有创造性的演奏家……

  为了指导儿子把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傅雷不知写了多少封信,用了多少纸、墨。

  问我为什么喜欢《傅雷家书》?原因无非这是这本家书不让我读到了父爱、母爱。傅雷在教育傅聪的同时也一并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如何处事,感悟了许多人生中蕴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寒假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读完《傅雷家书》后,有人感叹傅雷先生对儿子深沉而细腻的父爱,有人则细心钻研傅雷先生教给儿子的人生哲理,而我更加关注的是先生的“教法”。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给儿子的书信,信中既有谈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如何正确对待艺术,又写到了学习方法与生活的琐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父亲对远在国外的儿子深深的思念与谆谆教诲。

  傅雷先生在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知识,而儿子傅聪更在音乐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中离不开父亲与他的交流。傅雷并不因自己是“父亲”而忽略儿子的想法,他与儿子平等地交换意见,有时因为儿子的意见产生新的想法还会记录下来。在告诉儿子应该怎样做时,他总用提醒的语气,而不是命令。教给儿子道理时,他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儿子,而是潜移默化般的教育。当儿子获得荣誉时,他给予足够的赞扬,同时还提醒儿子不要被过分的赞赏冲乱了阵脚。

  他以更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儿子,却也不失一个父亲的威严。

  父母与孩子之间隔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正因为有了这段岁月的沉淀,父母会更有能力、更有经验去面对生活,而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孩子也是人生的课题之一,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环。

  “教法”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太过温和,便会宠坏了孩子,若是太过严厉,便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在这个点上失去分寸后,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傅聪年纪小时,傅雷就因太过严厉使儿子一度匮乏自信。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在听孩子的建议时常说:“你还小,什么不懂。”却从不解释“不懂”在哪里。失去了交流后,父母与孩子在思想上便成为两条平行线,各自延伸却从不相交……

  所谓“教法”,就是教育的方法,好教法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与孩子的配合。我们都在羡慕着傅雷先生的儿子成绩斐然、家庭教育成功,羡慕着所谓的“隔壁家的小孩”,不妨自己学习他的教法,学会用心地、正确地传达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我读了《傅雷家书》很多章却很少有过比较深的感触,其实就是没有认真的去读这么一本好书。

  谈到认真,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学习,先说说作者的儿子。他是为了得到更专业的音乐指导才一个人前去赴波深造。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就是因为他年龄与我相仿,可是我现在发现我跟他没有可比性。

  第一我不如他认真,我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内容与别人也差不多,就这样我都经常打叉,认为这一段特殊时期待在家里就可以松懈了,但是对于傅聪来说,这是他人生的最关键的时刻,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他背负的责任比我重的多,但是他做到了兢兢业业,甚至朋友邀请他吃饭都婉拒了。我没做到,没认真的对待学习,没有认真对待读这本书,没有认真学习傅聪的优点。

  第二点是自觉,我不认真的体现就在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内不够自觉,爸妈在家监督是一个样子,有事出去了又是另一个样子了,总是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自己,抵制偷懒。可是傅聪面对地偷懒机会比我更大,他一个人在国外,父母根本管不到他,就是因为这傅雷先生才频繁地写家信。全凭他的自制力,他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没做到,没有控制自己专注于学习。

  第三点是没有目标,我不自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下定一个坚定的目标,傅聪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钢琴手,他为了这个目标自觉地做到认真,然后成功。

  我也需要定一个这样的目标,我先定一个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前进,否则我会觉得目标太远然后又不认真,不自觉,我觉得我先达到班级前十六,这是这周的目标,我争取像傅聪一样自觉、认真。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世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而最先给予我们爱的就是父母,他们的爱不求回报,只求子女能够健康长大,能够出人头地,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幸福。

  我不仅感激父母给我的爱,傅雷夫妇对子女的爱也使我感到震撼。傅聪傅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更使我感动。《傅雷家书》应是我们学习与深思的教材。

  《傅雷家书》共收录了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的傅聪的十一封信。傅雷对不在自己身边的儿子的发展甚为关心,想方设法的指导着他。因此,关于儿子的音乐专业也是尤为关注。哪一乐曲,哪一乐章,哪一字节都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怪不得有人说;这样的教育,不成材都难。

  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因为我们生病,而彻夜未眠的身影;因为我们学习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发怒火的人……对,就是他们,这些为了我们而呕心沥血的父母。傅聪傅敏理解了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成为国内国外知名的钢琴家,一个也成为我国杰出的英语导师。而我们又做了什么?

  不,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了。不能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我们有代沟”,就拒绝与父母交流;不能因为一点点不顺心,而对父母大发脾气;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不顾父母的辛劳,大手大脚花着他们的血汗钱,而不感到愧疚……。不,我们应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我们永远不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但是能肯定的是你能为父母做的,绝不会比父母为你做的多。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有爱。

  《傅雷家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也是最值得读的一本书。读读它吧,让我们从中读懂父母,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学会感恩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傅聪远在海外求学,外出的游子,牵动的是家中父母的心弦,爱子如命的父亲,只能将一句句叮咛仔细封在信里,把自己的一片深情送过大洋。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时给你敲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些话语,出自于一向严厉的傅雷之口,哪怕身在海外,也不愿儿子放弃学习。对孩子的那种殷殷期盼,严厉或温柔的叮咛,这副姿态,又与天下哪个父亲有异呢?

  深夜中,灯下有父亲在帮孩子批改作业,也许这些父亲无法像付雷一样,给予付聪很大的帮助,但他们无一不在尽全力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深情倾注在简单的叮咛中,这些叮咛无非是几个错别字,几道几何题的要点,可这其中所含的父爱,一点不比傅雷信中所含的少。

  “孩子,我多担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绸缪,切勿到后来悔之不及。”傅雷以一名过来人的身份口吻,带着对儿子的心疼,不断劝说孩子休息,到大自然去放松身心。

  傅雷一向是一位严厉的父亲,他从不放松对儿子的要求,却依然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所担忧。这多像我们的父亲,偷懒时,他们训斥、催促,但当你把所有精力倾注在学业上时,父亲们又担心我们的健康,逼着我们去锻炼。

  似乎父亲永远不能与我们合拍,永远在阻止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们大多爱温柔的母亲大过于强硬的父亲,但这一句句让孩子们厌烦的叮咛,又有哪一句不出自于浓浓的父爱呢?

  读着这一封封家书,好像在其中看到了无数父亲的影子,他们的叮咛,是对孩子最深的爱与期望。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作文03-17

【精】傅雷家书读后感03-17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03-15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中03-21

傅雷家书读后感作文05-25

高中傅雷家书读后感作文03-20

傅雷家书读后感78篇03-13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03-20

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03-10

傅雷家书读后感悟600字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