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传读后感1
他们是人类心灵的引路者,他们是人类心灵的启迪者。他们追求人生的真谛,是无尚崇高和勇武的英雄。 ——题记
翻开这本崭新的《名人传》,我心怀恭敬和喜悦。当那行云般流畅的文字在在我眼里一行行地走过,当那洁白的纸张一张张地从我手里流走,我内心包含震撼与敬佩。那是怎样的岁月,怎样的的年代,在主人公的生活中,在如此悲惨却又愤慨的内心,一天天的过去。
1796年,是贝多芬悲惨命运的开始,是他承受常人所不能及之痛的开端。作为一名音乐家的贝多芬,就在那一年,双耳失聪,一天天地严重。本就身体不好的他,内脏也在一天天地损坏,自己的挚爱也离开了。但是,坚强如他,拥有钢铁般不屈意志的贝多芬,化痛苦为力量,在那愤懑的心中如洪水般的音符,就这样涌动出来,化为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惟其痛苦,才有快乐”。这是罗曼罗兰对贝多芬一生的概括,是贝多芬人格魅力和坚强意志所在。即便听不见掌声又怎样,掌声自在人心,美的魅力永远不会逝去!
贝多芬所做的乐曲在我耳边回荡,在我脑海中萦绕……
勇者无畏无惧,米开朗琪罗就是这样一位勇者。虽然他出身名门望族,但是家庭丝毫没有给他带来一丝温暖,总是有理由来夺取他的财产。他的祖国被侵略被剥削和压迫。他的“共和主义”理想破灭,为了生存只能依附于教皇,终身为教皇效力。不可否定,他胆小、懦弱、自私自利。在《名人传》中,罗曼罗兰表示了理解与同情,但又一点不剩地写了出来。其实,这些弱点就如恶魔。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就是在与恶魔的对抗中度过。他直面人性弱点,直面自己的缺点,并为之顽强抗争,实属不易。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逆境中,逆风前行,不屈服于恶魔。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并不重要。那种巨浪撞击磐石,如滴水打击石块般的意志和精神,是英雄本色!“不以成败论英雄”,就算失败又怎样,只要自己真心实力付出过,就是好的。虽然米开朗琪罗有许多缺点,但是他的艺术是伟大的,是无尚崇高的。世俗的偏颇,时代的不容,使他在晚年成为“孤独患者”。1564年3月18日,星期五,这位艺术天才与世长辞了。或许,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生信奉上帝的他又回到了上帝的怀抱。
“幸福的灵魂,对于他,时光不再流逝。”但是他的艺术作品与世长存。
仁者,悲天悯人。托尔斯泰就是这样一位仁者。托尔斯泰生命的长河是值得令人敬仰的。他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为百姓人民的利益着想,是“行的高标”。在他的一生中自我分析与否定数不胜数,在一次次的内心挣扎与折磨中,在与内心孤寂的斗争中,他胜利了吗?无人知晓也无人判定。托尔斯泰付诸自己的一切来诠释“真”、“善”、“美”,他是人类心灵的启迪者和引路者,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榜样。在痛苦与战争中,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无产阶级的利益,这不也是英雄本色?!他乐观积极,永不言败,话虽不多但做的不少。为了贴近农民,他放下身段与他们一起干活,一起承受同样之苦,这就是托尔斯泰,一位“行的巨人,做的高标”!
“明知世界冰冷,也要尽力的燃烧,为了美和爱去承受苦难。”这是托尔斯泰的信仰,也是人们灵魂深处一句令人深省的话。
心灵的启迪者,罗曼罗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书中他的精辟话语,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和面面俱到的仔细,无不显示出他的文采。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沧桑,写出的文字才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他对书中三位人物的赞美与敬仰,显而易见。书中的每个字,都有着浓浓的感情。
他们都是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来引导人们的心灵。贝多芬的乐曲、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的文章,都是人们的模范,让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为一个又一个“迷路者”领路。
向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致敬。
名人传读后感2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名人传读后感3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梦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之后,又拜海顿为师。之后,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离成功越来越近时,灾难又一次的降临,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能够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贝多芬以他坚强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仅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理解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可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我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同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什么两样。贝多芬从精神上是自由的,他能够做任何自我喜欢的事,米开朗琪罗却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唯一幸运的是,至少教皇还承认他的天赋,并且不止一次的保护他的艺术成就不遭破坏,可是他们却剥削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他一辈子都像拉磨的驴一样拴在教皇的磨坊里,七十余岁的高龄还得爬上脚手架作画。
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我的梦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我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梦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并且固执的,只是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职责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力屈服。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情景完全不一样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十分的完美,可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我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我的文学声誉,仅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我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
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述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可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当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我的信仰。
名人传读后感4
这个寒假,我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这本书,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感触良深。
传记中向读者展示了三位艺术大师不朽的一生,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画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出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作者所想表现出的是这些天才他们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如何克服那几乎让他们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的痛苦,而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
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不是那些在体力或智力方面出类拔萃、冠其同辈者,而是心灵伟大的人。因此本书大部分描述着主人公们面对人世的灾难时的心理对话,他们那种面对痛苦,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毅,才是让人所意想不到,所震撼的,而不是他们所获得的那些成就,或荣耀。
主人公之一:贝多芬。是当代乃至现在仍十分著名的音乐家,他一生中创造出许多经典的作品,使后人为止震撼,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一生中所经历的痛苦,或很少有人知道他虽如此有名,却过着非但不富裕而十分贫困的日子。他整个一生好比风雨交加的一日。最初是一个明净的早晨,只有几阵懒洋洋的熏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隐伏着一种威胁,一种沉甸甸的预感。突然间,巨大的黑影掠过,悲壮的雷声使沉默的空间可怕地轰鸣,疾风怒吼没错,贝多芬说:惟其痛苦,才有欢乐。那么,我倒认为贝多芬的一生就像一首曲子,历经了平谷开端,接着有雄壮高潮,过程中却满是坎坷崎岖,却悄然无声地结束此曲,留给人极深地意味。
主人公之二:米开朗琪罗。是当代著名的雕塑家,他的一生为家人服务,为他人服务,却是痛苦并极其被动地做着自己本该热爱的事情雕塑。他被逼着雕塑自己不愿意完成的作品,只为了提供给家人足够的财富,他觉得为了家族,他卖身为奴也在所不惜。而他自己热爱并向往于完成的作品,他却始终没机会完成,或是在战争中被毁。他一生中没有一天是休息的,他不断生活在亢奋的状态之中。体内聚积着的旺盛精力让他痛苦,迫使他行动,不断地行动,难得有一小时的休息。没有人明白理解他这种病态的活动需求,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他的一生是完完全全沉浸在痛苦之中的,但他似乎享受这份痛苦:越是加害于我,我越快乐。忧伤是我的享受。万千快乐比不上一种苦恼!米开朗琪罗对工作的狂热令人疑惑,甚至到了有些自虐的程度,让人心寒。但他对家人的一片忠心和面临灾难时仍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的精神,使人为之敬佩!
主人公之三:列夫托尔斯泰。当代著名的作家,小说家。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中,评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就是道德,即爱心、真诚和善良。没错,只要符合他的道德准则,再平庸的作品或人都会收到他的赞扬。他真诚地希望社会日益完善,对俄国民众的悲惨处境由衷地感到怜悯和同情,但他既不满现状,又惧怕社会动荡。说到底,他是不愿意他所心爱的封闭式宗法制庄园经济受到触动和破坏。因而他对社会的批判无论多么猛烈,都只停留在道德的层面,从未深入到社会的根部。他那一厢情愿的善良,把一切都简单化了:他相信完善社会的唯一途径,是强化宗教意识,普及道德教育,是要每个人在道德上自我完善,消除一切欲念,人人爱上帝、爱他人(包括爱自己的敌人),自然能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实现人类的大同。可见托尔斯泰虽很早就开始研究哲学,却缺乏哲人的睿智。他沉溺于自己的宗教信念,甚至推演出许多偏激、荒谬的观点。这是托尔斯泰作为人性的角度失误的视野观点,但他作为小说家的伟大成就是无可争议的,他是世界文学中巍然耸立的高峰之一。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这句话就是对他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诠释。
名人传读后感5
《名人传》读后感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2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qiang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名人传读后感6
最近读了《名人传》,有了很深的感触。
刚开始读的时候并没有多大兴趣,毕竟是传记,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罢了。但读到后来,却渐渐被罗曼罗兰笔下的人物所感动了。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在艺术和文学上赫赫有名的巨人,他们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穿着讲究,目光犀利而且准确,眼中有一股奇异的力量,他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任何时候都不向命运屈服,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内心丰富,思想唯美,在艺术上的创造无与伦比,对于自己喜爱的艺术工作,他有主见,有计划,有独到的想法,以无穷的精力永远追求艺术上的尽善尽美,这是米开朗基罗。他面相丑陋,但绝对真诚可靠,永于尽责,胸中燃烧着热情之火和爱国之心,为了自己的祖国他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伟大而博爱的托尔斯泰。他们相貌平平,但骨子里是伟大和崇高,他们开辟了新世纪的文化道路。他们身上处处散发着人格魅力深入人心。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阅读经典最初可能充满了沉重与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巨人肩上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这是心灵的快乐,是灵魂的升华,较之感官的生理快感,是一种超越具像的人生感悟,是更高境界的快乐!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馨,生活将因此而溢满甜蜜!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起起伏变化、同悲同喜,共同体会在逆境中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最终成为伟人,将欢乐给予世界。其实文学名著的阅读,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发现。名著的真正魅力要我们去发现,通过我们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精神,一切决定在于我们自己。
所以好好品读《名人传》,它会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触。
名人传读后感7
在冰雪消融的午后,我缓缓合上手中的《名人传》,细呷一口手边的清茶,若有所思地凝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
读完这本书,心灵受到强烈冲击的程度,已是区区“震撼”两个单薄的字,不足以形容的。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锤炼。正如作者罗曼·罗兰所说:“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生为伟大。”依着,追寻着这些伟人的先例,我们也应该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内容就不在这里过于详尽地介绍,不然就会“本末倒置”,反而显得冗长而累赘了。
在病痛的折磨、亲人的离散之间,贝多芬依旧是安详的,贫穷和苦难几乎笼罩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反而变得非常柔和与忍耐。在弥留之际,安详地躺在病床上,说:“我耐着性子,想到: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这个善,是解脱,像他临终时所说的“喜剧的终场”,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收场。
想到这里,脑海里刻画出一个体态臃肿、面色发黄的病人,在弥留之际,微笑着迎接死神的伟大形象。我的心灵,忍不住之为颤动。
贝多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丰厚的音乐遗产,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是啊,一个人的生活也许会有缺陷,生活会陷入困境,只要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使热爱做为人生大厦的基石,让欢乐成为生命的主题,一定能成就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用痛苦换来的欢乐。”一句简短而有力的话,足以让每个人为之动容。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依据是什么?是信念!正是这种信念,使贝多芬在晚年双耳失聪、孤苦无依、贫困潦倒时,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伟大的生命交响曲!
回顾他的一生,在敬佩的同时,也让人惋惜。这样一个音乐天才,却在晚年奔波辗转,温饱都成了问题。但正因如此,也成就了贝多芬辉煌的一生!
写到这里,思绪便飞向了广阔的天地。细数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追溯他们的人生历程,无不经历过巨大的挫折,在苦难中成就大业。一句名言阐述是最合适不过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从贝多芬的一生中,获取到的伟大精神远远不只这些皮毛。那些成功人士在磨炼中成长,圆满结束了他们的一生。贝多芬创就的伟大贡献,他生命中的悲剧色彩,使这笔财富显得犹为沉重。在病痛的折磨中,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这位英雄,永久地闭上了沉睡的双眼,结束了他飘零而坎坷的一生。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的,你做到了!你用你自己的一生谱写出光明与希望的诗篇,驱散黑暗与迷茫。你的千秋伟业将载入史册,被千秋万代而赞颂。不知这一切是否可以减轻你病痛折磨时的一丝痛苦,是否可以作为命运对你悲剧人生的一丝补偿?
安睡吧,朋友,不知这浩荡的天地间能否安放下你崇高的灵魂。
后记:本来是想写三个人的,可是真的是因为贝多芬带来的巨大震撼使我停不下笔,有机会的话会写完三个人的感想。
看完之后心情挺沉重的,拿贝多芬来说,他穷尽一生把生命与心血献给了音乐,晚年疾病缠身,在病床上走了。命运可以说是对贝多芬非常不公的,尽管他死后名垂千古万人景仰,可是对他来说,减轻不了一丝痛苦呀!一生的奋斗,却换来这样一个潦倒的下场,太悲惨了!——这样说也许是不确切的,对于这种伟人而言,他完成了他的宏愿,便体现了他生命的价值,这一生便是完满的。对我这种“凡夫俗子”而言,命运对他是极为残忍的,风烛残年之时还饱受摧残,书上甚至有提到,他临终前的病床上,还有臭虫与他“作伴”。我的目光可能很短浅、世俗,对我而言,若我能经历如此大的锤炼,命运对我的最好回报,不求享尽荣华富贵,哪怕过高品质一点的生活,安详地结束一生,也是好的啊。做伟人,真的太难了。在这个物质的时代,这种稀世罕见的人,恐怕要销声匿迹,再难寻找了吧。
名人传读后感8
回味了罗曼罗兰在扉页上的话语,我看到这样一个不让我理解的结论:悲惨+痛苦=伟人,《名人传》读后感 黎明&噩梦。人们都说,伟人、英雄这一张风光的笑脸背后,是一张勤奋努力,辛勤的汗水流淌着的身躯,但我却无法想象,在这些伟人成功之前,所经历的种种悲惨、痛苦的情形的确让人无法想象。当人们陶醉在《第九交响曲》的震撼中时,贝多芬在抗争贫困、残疾、孤独中带着他的箴言而逝:“用苦难换来欢乐,”从《大卫》到《垂死的奴隶》,再到《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把他的力量和精神寄托到了雕塑上,而孤独悲惨而痛苦的生活将他缓缓地送进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无垠的青天中去。带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顶峰巨著《复活》在教会以及政府人员的威逼下,不屈的列夫托尔斯泰下定了他摆脱教堂、贵族的决心。合上《名人传》,我又翻开了语文书,“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所说的正是对这三位功绩卓越的伟人生活的一生最好的解释。友人说罗曼罗兰悲,因为他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所受的苦难放大,而把他们的光辉收拢,而我却认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苦难,才创造出了这么一位位栩栩如生的名人;友人说曹雪芹苦,因为他将香菱、林黛玉、紫鹃所受的苦难缩小,而把整张大观园的美图展现,而我却认为,在这张大观园祥和图之后,饱含了一位位红颜薄命的弱女子的凄惨生活;友人说施耐庵难,因为他把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宏图拆开,而把他们单独描写,而我却认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结局背后,隐藏着那个封建社会的阴暗。这些足以证明“悲惨+痛苦=伟人”,读后感《《名人传》读后感 黎明&噩梦》。从手持笔杆,坚守宫刑之苦的史学家司马迁,到尝百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医学家李时珍,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到两弹元勋的邓稼先,都让我真正明白了:悲惨+痛苦=伟人。放眼初三余下的6个月,我已经踏上了冲刺的起跑线,带着贝多芬的箴言,不断向前奔跑:用奋斗换来硕果!也许我们曾经在挫折面前彷徨过,绝望过;也许我们曾经意外的得到挫折带给我们的馈赠,体验过战胜之后的快乐……这些都是我们成长历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选择坚强是最有用的资源。有一个人,是他伟大的人格,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之下仍然保持着的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道德标准,任何时候都决不向命运屈服。他,一个心灵伟大的人——贝多芬。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大师,他需要敏锐的听觉,但是1796年他还不到30岁,耳朵就开始变聋,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内脏也被剧烈的疼痛所折磨。贝多芬还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断幻想着幸福,但立刻又幻灭,不得不去承受心灵的痛苦。而现在的人恐怕想贝多芬这样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呀,很多社会青年,耳朵不聋,手脚不断,内脏健康,但却是在虚度光阴,甚至还学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废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大好前途,如果贝多芬没有残废,没有缺陷,是一个健康的人,那他的一生里肯定有更大的奇迹发生,将会是天才中的天才的。如果那些社会青年有贝多芬一样的残疾和缺陷,说不定是自生自灭,自暴自弃,甚至自杀。贝多芬的坚强与勇敢,让我非常佩服,不仅是我佩服,相信了解他的人都会赞叹不已,但是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的人生呢?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世界上的名人大部分都是经过风吹雨打的,所以说彩虹,经过与雷电的激战之后才出现。每一个名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感人的事情,不仅能让你吸收情感和知识,还能用来反省自己是否坚过?
名人传读后感9
一杯香茗,一盏明灯,一本《名人传》。
强者无畏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
贝多芬的童年是黑暗的,艰苦的,但是却磨练出他奔放独立的天性。从他的父亲逼迫他学习钢琴演奏到他开始到各地演出赚钱,深受病痛的折磨, 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不向厄运低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贝多芬遇到了莫扎特,并与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然后,他又拜海顿为师,专心学习音乐。当他在音乐上取得小有成就时,灾难再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贝多芬的听觉逐渐衰退。失聪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只是失去了一部分的世界,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就相当于失去了整个世界。在别人眼中,贝多芬是多么得不幸啊!可是,在我的眼中贝多芬的人生之路 上虽被上帝关上了一扇大门,但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曾想过放弃,放弃音乐,放弃生活。在他经过一夜又一夜的深思熟虑之后,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他以顽强的毅力在生命中挣扎,在痛苦中创作,完成了他这一生最精致的音乐巨作:伟大而凄婉的《月光奏鸣曲》恢弘而绚烂的交响乐《命运》《田园》,他还创作出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第九交响曲》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为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和平明灯。
贝多芬的一生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兼备。但是他面对坎坷挫折,始终保持着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深深启示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不要被厄运阻挡去路,勇敢面对生活!
忍者无惧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并不像贝多芬一样遭遇着种种不幸,但他在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孤独伴随了他一生,无妻无子的寂寞生活,又因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个病态的躯体,但他依然坚持着内心的那团希望之火。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多少人敬佩呀!他是天才,但是却受到教皇的束缚,教皇的艺术总监博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要求米开朗琪罗不修陵墓,强求他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琪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举世惊叹!他的雕塑作品《大卫》使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可见米开朗琪罗为其花费了多少心血,才雕刻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或许这对于米开朗琪罗而言,《大卫》是他尊严和意志的化身。在他晚年之时,他还一直携带着痛苦创作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直到1564年2月18日午时,这位把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的雕塑家无声的离开了世界。
米开朗琪罗孤独了一生,他追究艺术的那种执着和真诚深深的感动了我,他就是一位孤独的英雄!
仁者无敌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这位伟大的小说家,他从小生活在社会上层,拥有金钱和地位,可是他却对社会底层的贫苦人群深表同情。他因为不惜一切追求真理,被教会开除了教籍。但他用那强有力的笔,写了一部部的文学著作《童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到了晚年82岁高龄时,托尔斯泰真正告别贵族生活,他选择了离家出走,但因该染肺炎,与世长辞。他死后,自己的坟墓前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托尔斯泰的一生,不禁让我为之感叹!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追寻信念和真理,不愧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
《名人传》这本书,又让我们呼吸到英雄们的气息,贝多芬的顽强,米开朗琪罗的忍耐,托尔斯泰的仁慈,他们都在书写着传奇,同时也在警醒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后退,不放弃,有一颗奋斗、顽强之心,就能走向人生的巅峰!
名人传读后感10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在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忧患困顿在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有一种人,面对重重困难,但他永不言败;有一种人。生命中只有滂沱的大雨和苦涩的笑,但他执着地讴歌欢乐;有一种人,虽然被别人伤得创痕斑斑,但他依然为他们祈祷,并无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贝多芬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受尽人间苦难,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位奋斗一生的英雄的受难旅程吧!他会给我们力量!
他的外貌是这样的:身材矮胖,外表粗壮,生就一副运动员的骨架。土红色的宽大脸庞,乌黑的头发异常浓密,乱蓬蓬的,似乎从未梳理过。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那双眼睛,他的眼中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在他眼中燃烧,使见到他的人无不为之震惊,但大多数人无法看出其中细微的差别。这双眼睛里闪烁着一种野性的光芒,映衬在古铜色而略显悲壮的脸上,看上去像是黑的,其实却是蓝灰色的。一感悟冲动或者生气时,这双细小且深陷的眼睛便会突然睁大,两只眼珠在眼眶中滴溜溜地转动,反映出它们的全部思想。他常常用忧郁的目光向天空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犹如狮子的相貌!一张秀气的嘴,但下唇比上唇前突。牙床坚实有力,似乎可以轻易磕碎核桃,整个面部显得有些不太和谐。据莫西斯说,“他的微笑很美,谈话时表情亲切可爱。但笑起来却不讨人喜欢,粗野、难看,并且很短暂”,就像那种对欢乐不甚习惯的笑。
贝多芬的童年是悲惨的,可是他却从没有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莱茵河仿佛一个人流淌的灵魂,给了贝多芬无穷的思想和力量,他亲切地称莱茵河为“父亲”。从这里我能感受到贝多芬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他没有沉浸在悲愤中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难当做一种激励,激励他勇往直前成为命运的抗争者。
命运似乎在刻意地捉弄贝多芬,当贝多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蕴藏着一种无穷的力量时,他却发现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这对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讲,是多么沉痛的打击,贝多芬简直痛不欲生。他是怎么做的呢?文中有一句话“当“现在”太痛苦时,就生活在“过去”中”,这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逃避,他也是自我的调节只有对生活抱有美好信念,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向往。因此贝多芬坚毅的天性使他在命运的磨难面前没有屈服。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我非常喜欢贝多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行为恰好让我对这句话——毅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贝多芬没有坚强的毅力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我们就不可能欣赏到那么多的经典名曲,比如七重奏、第一交响乐、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等等。
文中贝多芬与歌德面对王公贵族的态度,使我更加钦佩他。“他们远远地看见时,歌德就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的一旁,深深地弯着腰,把帽子拿在手里,等候着皇室成员的经过。而贝多芬却独自向歌德说着他想说的话,看到歌德那个样子,贝多芬按了按帽子,扣上外衣的纽扣,背着手径直朝最密的人丛中撞去。”正如贝多芬所说王公贵族可以赏赐各种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不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就超凡脱俗的心灵。我们无须卑躬屈膝,我们是值得尊重的。
可当我读到贝多芬他讲他侄子时,我悲愤异常。贝多芬深深地爱着他的侄子,一心想将他领上一条高尚的人生道路,为他筹划了无数个美好的未来。可他的侄子一点都不知道回报自己的伯父——贝多芬,而身在福中不知福。非但不领情,而且还走上一条相反的道路反抗贝多芬,激怒贝多芬。即使这样贝多芬也没有放弃对侄子的关爱。
这就是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贫困、残疾和痛苦铸就的伟人。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名人传读后感11
许多人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止能让我们意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的生活。”《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豁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它们的主人翁作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然而,固然它们的生业和所处的时代各不一,但它们所寻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尽力尽量。
面临苦痛、面临伶俜,贝多芬挑选了坚决保持自个儿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不论什么声响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骄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挑选了抵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凡是为了取得更美的事情,不论什么规律都可以除去。”这句话正确地表现了他当初不赞成专制的心理,而米豁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为发明表达真善美的永不磨灭好作品而献出了一生的精神力。由于他信任只要自个儿的魂灵能够坚忍果断,不因哀苦而一味沉沦,那末就一定会冲破神魂上的约束限制,本想他的人机体机能想中。而托尔斯泰则用他的笔杆描画除开当初社会形态的阴沉,对神的崇奉是他持之以恒地用笔头儿向人类社会撒播爱的胚珠。
而我面临如今的和平,美妙的社会形态,更应当用刻苦的学习丰厚的知识,武装自个儿,走向美妙的未来。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达千千万万崇高的神魂,尤其使我钦佩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数对抗的神魂。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幼年是苦痛的。人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好似是一场凄惨而残忍凶恶的斗争。爸爸急于想研发他的音乐天资,运用暴力强迫做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点,恶运再度来到到达贝多芬的头上:他错过了最关系密切的妈妈,贝多芬痛不欲生,只有修函向朋友哭着诉说。
痛苦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互相交流。继续,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着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刻,苦痛再度来到。徐徐,贝多芬听觉的耳朵越来越衰落,他的内脏也受着猛烈的苦痛的煎熬。但他仍然瞒着全部人,一直到他再也不可以掩饰了,才修函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渐渐增加的,但没有绝对聋,可谓,几乎贝多芬全部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许多人在贝多芬那青年时期流露的脸上看见了牛人的视线:从那视线里许多人又可以看见他凄惨的命数。在这以后的年月里,性情过于自由急躁的贝多芬也继续不停一次的遭遇到爱情的否绝。在受到这些个人的身体苦痛之时,贝多芬又务必承担着另一种苦痛。
不惟这么,他的身板子也“叛离”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急性病、眼结膜发炎等等。身板子一天还不如一天。尽管这么,但他从未让步过音乐。要晓得面临偌大的艰难,贝多芬却毫不不坚定,这需求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性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迫切地盼望福祉;他不愿信任自个儿的不幸运是不可以治疗的:他迫切地盼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饱含着期望。或许如今你的绩效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往后你依旧是这么。必须要信任自个儿的实在的力量,对自个儿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数对抗,最后变成著名人物,一样,我们也要尽力尽量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能力使人福祉,而不是货币。”
除开这一点儿外,本书的笔者罗曼·罗兰也想奉告我们一点道理:凄惨的命数和苦痛的考验不止来到在平常的人的身上,一样也来到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受到艰难困苦的时刻,应当想到这些个勉强承受并打败苦痛的楷模,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个儿的崇奉……
名人传读后感12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这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其作品《名人传》引言中的经典名句。在无意中看到便坐下慢慢欣赏,果真受益匪浅,真心敬佩各位时代的英雄,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他深刻的了解名人的抗争精神是可以震撼人类心灵,引起各界共鸣的。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的,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贝多芬以他坚强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传读后感13
有人说:“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都是天才人物,但他们更是英雄——他们或由于疾病的折磨、或由于悲惨的遭遇、或由于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加于一身,这种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他们的呼吸,毁灭了他们的理智,但是他们凭着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他们坚持着艰苦的里程,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化成了不朽的音乐,米开朗琪罗用他的生命的鲜血雕塑了后人须仰视才见的巨作,托尔斯泰相信‘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有幸福的存在。’”
而我觉得这个世界始终不乏具有成为贝多芬或者托尔斯泰那般天资的人,然后百年之后,并没有第二个贝多芬或者托尔斯泰出现。我以为,正是当今时代的人们,已经渐渐沉浸在舒适的生活中,而失掉了战胜一切厄运,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忍之心。他们大多还未碰上真正的厄运就已经被被厄运这两个字吓到了,再何谈战胜厄运,成为时代的英雄?
罗曼罗兰在书中用一种崇敬又带着同情的笔调对三位英雄进行着介绍,他们的不幸,他们的抗争,他呗们的无奈和最终的辉煌。他的语气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戚忧伤,但是最后总要为他们的不朽成就高歌。然而高歌之余你又总能领略一丝伤感,他是在叹息的。他是在叹息英雄的离去,是在叹息没有生在英雄的时代,还是在叹息当下已无人再能与英雄同列?
罗曼罗兰笔下的伟人褪去了世人所给予他们的光环,重新变回真实的个体。他们并不是神,也有普通人身上的缺点,甚至是别人所没有的缺陷。正是这种还原伟人本来面貌,客观公正,不带粉饰与隐藏的文字最给予我感触和启发。例如他笔下的贝多芬,脆弱而骄傲。在他的听力刚刚开始减弱时,为了不让别人发觉,他竟不敢和周围的人讲话。以后,他逐渐开始远离人群,因为他无法忍受别人充他大吼大叫。因而人们都觉得他孤傲又难以相处。他的确骄傲,却又害羞内敛,甚至怯于追求自己所爱的人。命运对他的不公他全然不管,他只用终身的工作作为不屈的抗争。他很少回复友人的信件,全身心的投入音乐的创作,在音乐中成为一直桀骜的雄狮。又如罗曼罗兰笔下的米开朗琪罗。他亦是一个矛盾的人,他软弱,却又坚强。他起先寄人篱下,靠给人作画为生。然而生性崇尚完美的他总会因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而不能完成自己的作品。他的一生都在受人的支配,教皇,贵族,他败家的父亲和兄弟。他总想逃避无法改变的现实,命运又总让可怜的他重回起点。他太优柔寡断,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准备工作上,他在准备的是一场惊天伟作,然而现实总是变得太快。“时不我待”想必最能形容他一生的心情。然而他始终在创作,他雕出了让世人惊叹的大卫,却在一生的工作中过度劳累,脊柱弯曲。他用一生的雕琢,留给了后世最美的米开朗琪罗。还有托尔斯泰,身为贵族的他却有着一颗质朴向善的心。他用笔在黑暗的社会上空划开了一道口子,让正义和爱的光芒能够照在大地上。如果说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更多的是在和现实抗争,那么托尔斯泰则是在和自己的内心斗争。贵族的堕落无能和农奴的悲惨命运使他无法心安理得地过自己的贵族生活,他痛恨妻儿挥霍无度的生活,并最终在晚年离家出走,与贵族家庭决裂,并最终病死在流浪的路上。然而,托尔斯泰对于生活的困惑和不断探索促发他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样不朽的名篇,他晚年创作的《复活》为他的终身探索划上了句号,也使他攀上了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和痛苦、孤独、和脆弱矛盾的内心自我斗争,并最终战胜它们的人。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面对苦难,周国平这样说道:“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名人传读后感14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都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在他成功后,不幸耳朵失聪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而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的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然而他却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然而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己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同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什么两样。
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的,只是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责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力屈服。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写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传读后感15
音乐家。艺术家。文学家。三个巨人。忍者永不言弃
“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我要坚持,这绝不能让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么美啊!”这是贝多芬发自内心的呐喊。
从1815年开始,贝多芬就只能和别人在纸上交谈了——一只无形的手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拿走了。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曾想放弃作曲、离开祖国、过隐居生活。但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当中,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他终于开始面对命运、顽强的写出了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热情》,歌剧《菲德里奥》等等……
有个叫密契尔的人,他也许没有贝多芬著名,但也有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认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46岁时因车祸烧得面目全非,51岁时又因坠机造成瘫痪。但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最终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成了既是受人爱戴的演说家,又是事业成功的企业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不管他们是平凡还是出名,凡是有贝多芬精神、与命运抗争的人,都是伟大的人和有名的人。
贝多芬的坚强意志在他的音乐当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他的精神和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句话:“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能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勇者无所畏惧米开朗琪罗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软弱、胆小、多疑、优柔、做事有始无终……但在艺术上呢?为了寻找好材料,他在采石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为了运送精心挑选的石料,他亲自带领工人开山筑路;他没有放弃,而一有差错就得从头再来,于是尝试了又失败,失败了再尝试;为了建造陵园、铸造铜像,他不得不从头学习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炼铜术、建筑学;为了掌握人体的结构,他用尸体来解剖,不仅惹来人们反感,还累得大病一场……他在生活中也许不勇敢,但在探索艺术时,他从未胆怯过!米开朗琪罗一生的作品没有失败只有成功。
仁者悲天悯人有这样一个人,他来到人世间后,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奉献感和拯救感。他为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却从无所求。他为心中的真理而奋斗,需都的怨言。他写了不少书,展示了历史的广阔画面,谱写了民族之魂,塑造了一大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书被人们称赞,他的善行被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永远都在人们的心中。他离开人世间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他有着优越的地位,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倘若他安于现状,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那么若干年后,将没有人记得他的生存。他,就是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喜欢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个小火车站的月台上休息,月台边列车上的一位妇人误将他当成脚夫,叫他去候车室取回手提包。他照办了。妇人随手塞给他五戈比小费。他先是一愣,而后自然地收起来。这时周围的人认出了托尔斯泰,妇人由惊讶变为了窘迫,请求托尔斯泰将那五戈比还给她。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用劳动挣来的正当收入,我要把它留下来。……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见吧,祝您一路顺风,夫人。”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他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他灵魂的崇高和人格的伟大。
这就是这三个巨人。但却是命运待他们不公:为什么贝多芬没有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那样好的身世?为什么米开朗琪罗没有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的自由?为什么托尔斯泰不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有追随者?……他们有种种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遇上挫折时表现得勇敢坚毅,沉着地与困难抗争。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感动了所有的人。他们的这些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也应该像这三位伟大的巨人学习。
【名人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人传读后感作文08-31
名人传读后感10篇03-25
名人传读后感(三篇)03-15
名人传读后感(15篇)03-14
名人传的英语读后感11-18
作文名人传读后感08-24
名人传读后感精选5篇03-29
名人传最新读后感800字03-21
名人传读后感(通用6篇03-09
名人传读后感优秀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