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12-30 09:49: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错图笔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1

  你知道张辰亮吗?他是一位生物学家,也是微博知名的超级科普达人,我就是他500万粉丝当中的小小一员。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他写的一本超级精彩的科普书《海错图笔记》。

  说起海错图,作者聂璜是出生在咱们杭州的一名画家,这本书是他在清朝中期,以生物爱好者身份画的。海错的错,不是错误的意思,是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意思。在清朝中期时,聂璜跑遍中国沿海地区,收集绘制了300多种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以及不少滨海植物的形象。其中有鳖身人首的海和尚,有腹背相望的鲎,有英雄末路的石首鱼,有身披火焰的鼍图文并茂,简直像一本海洋版的《山海经》!

  但是因为知识的。局限,书中也有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外形有大失真。例如人鱼,图里画得是一个中年男子,后背长了红鳍,手上长了骈指,长了短尾巴,看起来让人瞠目结舌。所以,《海错图笔记》正是张辰亮运用现代科学博物学的知识,将海错图的内容与现实生物来做比照考证,除伪存真的书。书分四个章节,分别是介部、鳞部、虫部、禽部。既有作者的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每篇还有趣味‘小赞’一首,经常看得我哈哈大笑,读着读着,仿佛我正和这些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一起玩耍嬉戏,海洋知识的大门向我徐徐打开。

  但是当我沉醉其中时,又开始担心这些可爱的海洋精灵们的命运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石首鱼,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大黄鱼的故事。从之前浙南地区产量达一年十万吨,到现在一条的批发价就要4000元!环境污染与过度捕捞使过去的百姓家成了堂前燕。尽管科学家们为了挽救这个种群,做了无数努力,也只是泥牛入海,全无声息。

  家里书架上林林总总的科普书几乎都是外国人书写的.,曾经我以为中国古代是没有科学书籍的,但海错图这本系统揭秘海洋生物的奇书,让我了解到老祖宗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努力。正是:

  聂璜绘奇书,沧海探骊珠。光怪陆离互出没,莫知纲目科属种。博物亮君考海错,南北行遍万里路。或问能怎好?但去看此书。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2

  在这一个学期中,我读了许多本书但是令我最深刻的,还是这本《海错图笔记》。

  这书名中“海错”一词在词典中是指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而这本《海错图笔记》是根据他的“祖师爷”——《海错图》编写的。在《海错图》中描绘了三百多种海洋生物,而在这三百多种海洋生物中大多数都是沿海的一些小生物,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海中的植物。这本书的作者叫聂璜,他出身在明代末期的杭州,因为当时还没有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画一本图鉴。他走遍了各个沿海城市,探索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他最后终于完成了!而这本便被他叫做《海错图》之后他便消失在历史中,而《海错图》也不见了。

到了公元1726年这本书被当时皇宫里的太监苏培盛带入了宫内。虽然《海错图》是找到了,可是因为字迹潦草,而且句子不太好理解,所以没有人能把它翻译出来。百年之后,有一个人历经千辛万苦把它翻译出来了,他就是著名的《博物》总编辑——“博物君”张晨亮。他把这本书命名为《海错图笔记》。

我读这本书时,仿佛正和书中的海洋生物一起玩耍嬉戏。在这本书中,海洋里的生物应有尽有,如稀有的鲎、奇特的海腮、美味的马鲛......它们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一样在我的眼前浮现出来。我徜徉在其中,好像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但是当我流连其间时,又开始担心它们的未来的生活了。因为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把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里,致使许多的生物死的死、伤的伤,还有的生物完全被灭了“九族”。这还不算什么,有好几种生物竟然是被人类吃灭绝的,如海腮这个笨到不行的家伙总是被人吃,结果被吃到了几乎灭绝,当最后人们后悔莫及的时候,发现深海中还有少些海鳃。这时的人们不敢再捕捉海腮。以免它们再一次灭绝。所以,它们的未来还是生死未卜啊!

  我从这本《海错图笔记》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于是这扇海洋的大门从此永远地向我敞开。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老人与海01-24

老人与海阅读笔记通用01-05

海的女儿名著读书笔记02-09

《老人与海》优秀读书笔记03-15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03-07

老人与海课文读书笔记01-12

中学《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2-27

学生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2-26

名著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2-25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最新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