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籍读后感

时间:2022-07-09 11:38: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励志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励志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励志书籍读后感1

  读了《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笔自然平实,让人读起来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现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辞飞扬,实则提炼不出精髓要义。二是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介绍细致入微,而且景物描写介绍与人物心情、世事变迁相呼应,可谓一大特色。

  《平凡的世界》十个春秋冬夏,季节流转,世事变迁,也映衬着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总能在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介绍人物内心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对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性、情感的归纳总结,恰到好处,发人深剩四是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介绍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让我感觉同样充满这种力量的是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

  读罢《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从中午开始》。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遥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热情和激情在写作。他是理想的践行者,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体力行了他关于人生的宣言:“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路遥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给情感以至纯至真的体验,给懒惰以无可争辩的痛击,给执着进取以最有效的鼓励。明天,将开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阅读。

  励志书籍读后感2

  《繁星·春水》,是一部诗歌集。《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繁星·春水》一共346首诗,其中《繁星》有164首诗,《春水》有182首诗,《繁星·春水》便是由这些充满哲理的零碎小诗组成的。其中《繁星》里的这首小诗,我很喜欢: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泪雨。

  《繁星·春水》让我感觉到无限的希望;无限的爱;还有那无限的童真与快乐。《繁星》里藏了无限的爱,让我们感到爱的伟大;爱的无私;让我们感到爱的博大,爱的美好;让我感到爱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繁星》中,她歌颂了很多,让我感到世界的美好,世界的多样;冰心主要就是围绕三个主题:母爱,儿童和奋斗向上。可见冰心多么伟大啊!写到这儿,我不由的就想介绍一下冰心姐姐,她本名叫做谢婉莹,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作家和儿童文学家。她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说:《两个家庭》,《去国》,《樱花赞》等,当然也有《繁星·春水》了!

  我喜欢冰心,喜欢她那神奇的笔,写出那么好的文章;我喜欢《繁星。春雨》,喜欢他的纯真,喜欢它的自然。我喜欢读这样的好书!

  励志书籍读后感3

  前几天,我读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二部——《在人间》。这一部是写阿廖沙到人间的一段生活,揭示了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

  这一部主要讲了: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了,外公家道中落,他只好离开外婆家,走向社会,独立谋生。在人间,阿廖沙换过几次工作,饱尝了各种痛苦。他在鞋店当店员,在圣象作坊当学徒,在绘画师家帮忙,在轮船上做杂工等。虽然阿廖沙受尽了苦难,但他还是结识了一些可爱可敬的人,比如:正直的厨师斯穆雷,美丽善良的“玛戈尔皇后”,朴实英爽的裁缝妻子……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始读书。虽然并没有挣到多少钱,也没有学习到多少技术,可是他也有非常大的`收获,那就是博览群书。五年后,阿廖沙进大学的希望去了喀山。

  读完这本书,我十分佩服高尔基的恒心和毅力,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手不释卷。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但他始终有一颗善良、坚强的心,乐观地面对生活,不被困难击倒。书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人类就要回到原始的生活,只有书才能带你来到文明的世界。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让我们一起在书的世界里遨游吧!

  励志书籍读后感4

  法国著名的散文家蒙田说过:“书籍可以带给人们愉悦,那是含蓄而渐进的。”书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载体,一本好书,可以让人终生受益。在我所读的各种名著中,唯《名人传》给我的感触最深,以致于使我每次阅读后心潮总不能马上恢复平静。

  《名人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组成。其中《贝多芬传》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书中的主人公贝多芬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折磨中度过的。别人的童年是无忧无虑,少年是无限憧憬的,但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困苦,还经常遭到父亲的打骂。八岁时不幸丧母,因此他便要独自一个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责任。生活本来对贝多芬就是不公的。但老天并不给他一点怜悯仍要继续折磨他。他曾有过两次爱情,但每一次都是被爱情所抛弃,他不得不承受感情的.煎熬,同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后来他又不幸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承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的重压的贝多芬选择了坚强,最终为世界留下了不朽的乐章。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但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

  励志书籍读后感5

  晚清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臣,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把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扑灭了,达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再加上他在德行、文品方面的成就,被誉为“古今完人”。

  后世人称他谋略之学共有十三部,我看到过两部,一部是讲相人之术的《冰鉴》,还有一部就是他的《家书》。

  这部《家书》内容十分广泛,有讲做人道理的,有谈古今诗文的,有教育弟姊儿女的。让我看到了治军苛严的曾大帅温情的一面。

  他的《家书》中,还用许多笔墨来写一些家庭琐事和田园之事。比如怎样弄好鸡窝,怎样整理菜园,要遵守星冈公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等,书中的插图也都是一些菜园、花园、鸡鸭之类的东西。所以有人不禁要问:“志存高远的曾大帅,就是把这些东西流传给后人?”

  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肤浅,其实深刻的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老庄之道,就蕴含其中。

  我们都知道,他的政治地位使他享有无比的荣耀,是清军入关以来权势最重的汉臣。一个大臣,拥有的荣耀越多,所面对的危险也就越大。有人说:“明清多小人。”这些“小人”看到比自己风光的`人,总会心生嫉妒,出来骂几句,踩几脚,甚至于诬告陷害。再加上当时掌政的慈禧太后又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对曾国藩也心存疑虑,说不定哪天就把他给宰了。所以说曾国藩在家书中写一些种菜、养鸡之类的事,无非说自己是个求田问舍,无心功名的人,以期保全首领罢了。

  这就是《曾国藩家书》给我的启示。而历史上又有多少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像春秋的文种、汉代的韩信、明代的蓝玉……无数血淋淋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饱读诗书的曾大帅又岂会不知?“人生最佳之时就是花未开全月未满。”曾大帅如是说。

  所以说,真正的伟人不仅懂得激流勇进,更懂得急流勇退。在生活中,“藏”往往比“显”更重要。

  写到这儿,我又联想到天京城破之际,曾国藩说的两句诗:“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年苦读,十年征衣,荣誉、诽谤、朋友、信任、怀疑……真的只有“流水高山心自知”了。

  励志书籍读后感6

  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这本书,通过作者对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讲述,给人以热情、勇气、信念、坚持的力量。你不禁会为这位天生没手没脚的家伙而深深折服,他从一无所有、畏缩自卑,迸发出无穷的自身能量,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创造出了一个不受限制的精彩人生。

  这本书的作者力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除了躯干外,唯一的工具就是只有两个脚趾的小左脚。可以想象,生活对他而言是多么不公平啊!出生时,力克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的妈妈甚至拒绝抱抱自己的孩子。这对任何人都是极大的打击和难以愈合的伤口。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放弃,慢慢开始接受和面对现实。

  童年时期的力克可以说无忧无虑,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面对无数的挑战,而他都努力地克服了。长到了上学的年纪,力克陷入了困境,他一度因身体的缺陷和对生活的绝望动过轻生的念头。但是最终他放弃了这种愚蠢而不负责任的想法。他想到了给他安慰和帮助的父母,鼓励和支持他的家人,觉得这样做对不起他们。于是力克决定好好活下去。他开始在自己身上寻找值得引以为傲的东西来提高信心。他试着交一些朋友,试着融入周围。虽然常常被同学排斥、嘲弄、或被称为“外星人”,但他主动并真诚地和同学交谈,同学们逐渐了解了他,都和他成为了朋友。他从朋友那里也得到了很多的肯定和动力。最终力克战胜了困难成为了不起的人。如今力克·胡哲不断拜访各地的学校、教会、贫民窟和监狱甚至垃圾城,与那里的人们分享他的人生经历,散播希望与爱。告诉人们他的经验,提醒大家信念和行动的重要,鼓励他们要有信心。至今已有六亿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他的充满勇气的人生。他的事迹已经深入心地激励了很多人。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看了这本书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而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励志书籍读后感7

  一篇《答顾东桥书》断断续续看了近半个月,中间还夹杂着重温了下《万历十五年》。忽然有个念头冒出来:《传习录》是终极励志书啊!

  近期工作反思,想得很多,做得不够。想得太多了,想着一开始做,就要直接做得很周全,便觉得困难重重,倒反而畏首畏尾了。这项工作本来属于我比较了解的,且一直关注,却行动迟缓,缺乏实际行动。近期牛刀小试,便有效果反馈。哎,惭愧惭愧,早干嘛去了。

  归根结底,还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我还是把知与行,分作了两样,总想着完成了比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积累,再进行行动,却没认识到,知与行本是一体。只有在行动中摸索成长,才能完善认知,只有在行动中积累经验后才能进一步指导行动。

  看来,《传习录》真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在“知”与“行”中逐渐融入自己的心性的。

  近来,隐约感觉有一股动力,这股动力督促我反思自身,认知自己的心性,这股动力督促我即刻行动,投入实践,我想,这股动力,多多少少,就是我的“至良知”吧。

  这股力量是《传习录》给我的,也许从这个层面看,称《传习录》是终极励志书,也不为过。

  我能够越发感受到心学与佛家禅宗的区别了,虽然心学与禅宗都是以自我本心的认知为主体,以修行者的领悟为成长之路,但,心学与佛释有着本质区别,心学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修习落于最细微的实践行动之处,而穷究自己的本心,也便是天地间的大道天理。

  也许,心学与禅宗的'终极大道是相通的,比如有多少高僧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是我辈凡俗,常常为佛家的一些慧心顿悟的细枝末节而蒙蔽。与此相比,心学的研习,哪怕只是初窥门径,也对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啊!嘿嘿,终极励志书!

【励志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书籍励志语录11-11

励志成功的书籍10-16

励志书籍的感悟12-10

励志的书籍读后感10-20

励志经典书籍读后感11-08

励志书籍读书笔记02-01

书籍主题的励志名人名言11-03

书籍伴我成长-励志作文900字02-08

励志书籍读后感09-19

励志经典书籍读后感(精选8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