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主义》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专业主义读后感(通用11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业主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业主义读后感 1
大前研一是亚洲知名管理学家,这在西方管理占据管理理论主流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按道理哪里经济越发达,商业活动模式越活跃,哪里应该出第一流的管理学家。因为我相信,管理是门实证的科学,哪里的管理实践最丰富,就更容易出好的专家。从这个角度,日本出一个大前研一很正常,将来中国也应该出几个才合理。
大前研一《专业主义》是很有名的,我一直没有看,今年才买回来,最近在公交车上总算翻完了。
这本书有些观点现在看来,也未必全部正确,但有一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就是真正的专家是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全部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大前研一一直强调真正的专家是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具有真正的全局眼光,清楚顾客对公司未来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获得怎样的服务,并为此努力,我的理解是,努力让顾客获得满意的服务,同时要使这种服务在公司的可承诺能力之内。所以专家不允许“妥协”,要找到共赢的路真的是伤脑筋。
大前研一关于授权的观点也很精彩,授权者应该在认清下属的能力和技能并考虑到此人今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权限范围。说白了,你授权一个人就要想清楚如果此人不能适当运用此权力的后果,不能事后责怪,而前期毫无心理准备。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大前研一说授权就是对下属进行投资。这个想法也很好。
大前研一认为专家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的绝对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这非常对,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多看到一点就以为自己是专家,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努力才能保持我专家的优势。我现在研究网络一年半了,我很快被很多人认为是专家,但我自己应该清楚,离一个全面的专家,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大前研一强调专家要有预见能力,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未来,这样才能先行一步。为此真正的专家要享受变化。甚至不怕失败,执着探索,这点要求可以讲,大前研一说的不是普通的技术专家了,这方面的能力不太可能快速过时。能把握未来趋势的人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一个矛盾的地方,大前研一提出磨练直觉能力,这和他强调理性思考就矛盾了,感觉大前研一仿佛希望一个专家是一个完美的人,什么都全面,这不对,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前研一,我们不能用做不到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忍受有缺陷的专家。
能帮我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专家也往往是我们大量需要的,当然我们可以把他叫专业人士。
大前研一又提出有先见能力还不够,还必须有对未来的构思能力,发起有益的讨论的能力,当然这一切必须以逻辑为核心。
大前研一也为我们提出了关于专家矛盾之处的药方,他最后一章干脆说逻辑也无法解决经营中存在相互矛盾的同时要处理的地方,因为我们要发展适应矛盾的能力,呵呵,这样的专家,可真不好做。
一句话: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你就是专家!
专业主义读后感 2
本书名为专业主义,自然离不开专业主义的载体——专家。
何为专家?要控制情绪,并依靠理性而行动;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无一例外的始终把顾客的利益置于首位;拥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并严格遵守纪律。只有当以上所有条件都满足的人才,才能称之为——专家。
笔者读到这个定义,联想起在各类质量参差不齐的刊物中“拜读”过的专家手笔。不由得将各位专家对号入座。一般比较下来,按照“专家”的实现程度分级,有以下三种类型,或是三个层次:
1、专家的模式——即流于形式而不加思考的拷贝专家的作业模式和流程。脑力从业者中的劳工和投机者几乎集中在这个层次。
2、专家的态度——努力以事实取胜,以理性驱动行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希望获得更大成功;却沦陷于管理咨询悖论的专业从业者。
3、专家的心智——以实现顾客的利益为核心,依据事实基础,用理性来驱动,用专业的思考方式进行信息的处理并形成和选择有责任感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时刻自我否定,始终保持自己的专业主义。
第一层次聚集了太多的乌合之众,这也是难免的,一是为了生计,二是为了生意,反正中国的企业千千万万,需要智力服务的企业多之又多,我今天忽悠东家,明天忽悠西家,等全忽悠齐了我就搬家。可是如此一来整个行业风气搞坏了,更可怕的是广大的中小企业都被你忽悠死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顾客也不缺识货的主,被你们忽悠多了看看也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记得有人笑谈,市场上的咨询公司,只要是号称有麦肯锡经验的,肯定言必说MECE、金字塔,凡是和BCG打过交道的,动辄就画“田字格”。确实我们国家智业机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即便是拥有近20年市场从业经验的著名公司也难免犯下这样的错误。但是从长远来看,脱离了客户的实际,必然会遭到淘汰。
如果说第一层次的“专家”对企业的影响都是小打小闹的躁动,那么第二层次的“专家”所作所为对企业的影响就要几何倍数的放大了。因为在这个层次里,专家多数是企业的中高层,或者已经拥有一定追随者的专家,最次的也是第一层次中自我营销做得很棒的“专家”。你们的言行、建议都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者,遇到个耳根软的主,你的决定就影响着企业的生死了,你也能当回领导过把瘾;要遇到个“一言堂”,那就好看了,领导一手牵着你,另一手拿着钱,大家一起玩一把命运轮盘。
任何一个职业人士,由其当你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你存在的价值更多是为了你的领导(顾客)实现决策支持而存在。而当你面临专业服务的高绩效和迎合老板喜好的抉择,或是面临长期发展与短期绩效的取舍,你该何去何从?
专业主义读后感 3
即便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也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我与大前研一的这本《专业主义》之间,就发生过这样一段误会。之前,因为有豆友的推荐,以及豆瓣上对此书的介绍,自己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等到读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中所说的专业,与自己心目中的`专业,根本就是两回事。
事实上,我所原本想象的专业,确实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当然,这种专业技术人员也可能包括管理、金融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在内。大前研一所说的专业,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可以说与通常的专业概念并行的一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既可以为普通员工所掌握,也可以为职业经理人应用,只不过后者比前者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更甚一些。
这本书的一个小小的遗憾是,尽管以上能力十分重要,但书中除了提出一些基本原则外,并没有就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依然是观念层面的,虽然它委实可以给你以某种重要的启发,但除非你拥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消化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否则,你很可能难以从中得到切实的帮助。
也许,大道归于简单。结合种种具体而生动的人生,大前研一的这些观念,终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带给我们无穷的助益。
无论如何,开卷有益。
专业主义读后感 4
日本的大前研一先生在刚出版的《专业主义》一书中这样问:你够专业吗,并明确给出专家这样的定义:在重新认识自身市场的过程中,专家这个词是象征性的,对于激励自己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它只能起到一个升压器的作用,大家对专家共同的看法是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自立和自主以及高绩效。
专注决定高度
专注是高成本的处事态度和思维方式。高成本就意味着坚持不渝的信仰,沉着冷静的科学态度,且跟着顾客需求的变化固执地去满足这种价值上的职业态度。期间即使遭遇讽刺,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或动摇,甚至面对威胁,却依旧能用心专注到今天的企业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微软基专注于电脑操作系统、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成就了微软的帝国大厦;誓死不进电讯服务业的任正非把智慧、想象力和积累的资源有效地集中结合起来形成专注行动,以专注定乾坤的方式让华为公司走进依靠战略竞争力步步取胜的境界。
做企业如此,做人亦然。什么都能做,结果往往什么也做不好;即便是现在什么都还能凑合地做着,最后的也必然只有一件事能够做到位,其余的只是陪衬而已。专注的价值不在于今天能够做成一件事,而在于持续地改善,持续地增长,持续地满足需求。一个人有了持续的专注,就有了独自掌握和占有资源的能力,也就有了领先于别人的基因。虽然有人不认可专注的寂寞、价值和潜力,但时至今日做减法致胜的案例往往多于做加法的,多元化的聪明往往败给专注的愚蠢。
边做边悟
大前研一先生认为要想获得在新的竞争地中取胜的能力与工具,不能依靠现有的战略论和过去成功的经验,重要的是把精力集中聚焦在不断认识前人未曾涉足的世界,并磨练自己的`资质,只有如此,才能依靠专注而健康生存下去。的确,做人做事,要靠悟,靠先见力,有时别人告诉你也没有用,因为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目标是方向,是标准,有了这些,竞争也就有了胜算的把握。悟到了,也就洞察到了,采取行动,去实现目标,就会成功;皇明太阳能的黄鸣先生正是基于这种对能源、环保、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的预见力和洞察力,利用十几年的时间专注地把企业做成了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巨无霸。正是基于这种对能源、环保、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的预见力和洞察力。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专注制胜的时代,无论竞争如何激烈残酷,真正的专家都必须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而正是这些依靠专业化优势,专注做事的人才会成为领跑者。而对于这张新生不久的报纸,只有那些抱着对事业的热爱和不断的创新的专注态度的人,才符合秦总关于一张有着伟大理想和纯真格调的报纸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以专业主义的处事态度和思维方式来反思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无愧我心。
专业主义读后感 5
大前研一是亚洲知名管理学家,这在西方管理占据管理理论主流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按道理哪里经济越发达,商业活动模式越活跃,哪里应该出第一流的管理学家。因为我相信,管理是门实证的科学,哪里的管理实践最丰富,就更容易出好的专家。从这个角度,日本出一个大前研一很正常,将来中国也应该出几个才合理。
相信许多人和我有一样的见解,我们通常所说的的专家,一般就是指具有某种专业知识的人才,或者说是专门从事某种职业并在职位上小有成就的人。然而,读完了大前研一先生的《专业主义》,发现这一理解有太多的局限性。书中对什么是专家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阐述:专家是要控制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专家必须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大前研一先生正是沿着何谓专家这条主线来展开论述的。
“顾客至上”,这是任何一个企业所要遵循的,离开了顾客,就无所谓企业。这就要求专家在从事任何工作的时候,要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弄清楚究竟谁是自己的顾客,并为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是学会授权,在认清下属的能力和技能并且为此人今后发展考虑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权限范围,把握下属现有的能力水平和权限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并尽量缩短差距,再把权力交给下属。此外的好奇心和进取心,这不仅仅是对专家的要求,对每个不甘于平庸的人都是如此,不要轻易地给自己的能力划定界限,否则就会甘于取得的成绩而不思进取。正如作者所说的“对能够真正称之为专家的人,是不存在退休这一概念的”,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发挥潜质。关于纪律,这是我在其他相关专业书籍中很少见到的,所以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只有纪律,才能培养出专家,书中未我们举了麦肯锡和GE,还有西南航空公司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就是对四个能力的详细介绍,教我们成为专家的方法。
第一是先见能力,就是要看清眼睛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许多领域日新月异,这是一种无形的变化,但却是实际存在的,我们只能通过其他的事物感受它的变化。如何感知这种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紧张感,危机感,而不要出于安逸的状态,认识到竞争的激烈,并时刻准备好迎接变化,享受变化的过程。要敢于尝试,即使有失败的可能,也不能退却。
第二是构思能力。在生存的竞争中,仅凭先见能力抓住机会是不够的,还要以很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也就是说要在预见未来蓝图的基础上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于行动。在这一章中,感触最深的是“and”和“or”,即集中还是选择。在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不愿放弃一些没有发展前景的东西,而选择集中,不断扩大规模。而实际上,当确实无力挽回时,我们应果断的做出决策,舍弃一写没有发展价值的东西。这就联系到了自我否定,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巨变,要想经得起变化,就要不断反省自己,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固有的理论和成功的经历,这些容易让人乘虚而入,所以有时必须舍弃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些东西。
第三是讨论的能力,这是我在本书中学到最多的一章节。它不仅能够提高构思水平,也是实现构思所不可或缺的能力。此外,因为讨论的`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他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而取得提升。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了解团队组员的思路和新想法,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进展。看了《专业主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我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避免无益的讨论。提倡问题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与会者要牢记自己的任务在于彻底认清问题的核心,这样就不至于脱离讨论的主题。在讨论中,沉默绝对不是“金”,缺乏事实基础与不符合逻辑的意见,以保持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发言以及随声附和的态度为众人所蔑视,提出反面意见或疑问则要受人欢迎。
其次,讨论要符合逻辑。在大家的意见相互对立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反复的讨论。外行的讨论依靠情感和经验,而专家则要遵循逻辑来进行讨论。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建立假说,之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讨论中的提问和反驳都必须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陷入诡辩的境地。在讨论的过程中,隐瞒自己的想法或者扭曲自己的想法都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无论对方是谁,都不必畏惧。应该询问的情况不去询问,是达不到目的的,但是提问时很有技巧的,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会赋予问题不同的特点。所以提问时要考虑对方的性格,心情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找到切入点,这才是最关键的。实际上,这也教会了我们平时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善于言辞,使交流更加舒心。
而后,是有关反驳的见解。反驳的目的不是击倒对方,而是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是为使讨论进行得彻底而充分。反驳首先要“守”住自己不受到攻击;其次攻“破”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指出对方目标的错误;最后双方共同“离”开最初的讨论,转移到最佳境地。
第四是适应矛盾的能力。企业的经营没有唯一最佳的答案,经营中包含着矛盾,所以识别和适应经营过程中的矛盾尤为重要。正视矛盾的作用,不要视其为一种负担,而应让其成为走向成功的一种助力。
总之,通过《专业主义》的学习,我对专家有了更深的见解,也给了我很大的希望。专家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和培养的,任何人都具有成为专家的潜质。鬼泣核心,专家的核心,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和能力,那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获得的,而专家的核心,也即对顾客的忠诚,对职业的忠诚,保持对职业的独立性,开放的心态,摒弃变革惰性,积极地去适应,这些能力才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最需要注意的。
专业主义读后感 6
自己的理解专业主义其实就是专业精神,而专业精神首先就体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作者提出要有服务的态度,有顾客至上的态度,这种态度源自内心,并通过纪律加以约束,这很好理解,一个人如果对待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服务态度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专家,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是这个意思吧;其次是对未来的预见,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是要了解未来的,要抬头看路,如果不了解未来,仅仅凭借对待事业的一份热情来工作,是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也就是专家了;第三是执行能力,抬头看路固然重要,但还要能够低头走路,荀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都是这个意思。用这三条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专业精神,自己认为还是可行的,而且自我评价后得出的结论:自己不具备专业精神,这一点都不出人意料。
书的后两章谈到讨论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自己理解这是要达到专业精神所必须的、不断修炼的.逻辑能力。讨论问题的目的就是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找到解决办法,讨论不是谈判,讨论不是诡辩,讨论要符合逻辑,包括符合逻辑的反驳;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没有静态逻辑让我们简单地处理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动态地看待问题,毛泽东的《矛盾论》说得更加全面,但也更加抽象,两者相互结合验证倒是不错的。
《专业主义》说起来神秘,但其实真的很简单,再压缩一下,十页左右的小册子也能说明;《专业主义》也很复杂,很多人终其一生,也难达到这一要求。专业主义要求知行合一。
专业主义读后感 7
看完了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书中对什么是专家进行了经典的阐述:专家是要控制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专家必须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
《专业主义》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专家都无一例外地将顾客放在第一位,而通过考虑顾客的顾客,可以把目标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就为重新审视现有的方法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可能赢得机会,为直接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专家需具备的4种能力中,我最关注的是讨论的能力。因为讨论的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他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而取得提升。全通的团队是年轻,有朝气,渴望成功的。讨论是我在团队管理中最经常用到的方法。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了解团队组员的'思路和新想法,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进展,但是之前的讨论是不成体系的,是粗放的,看了《专业主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我有了新的认识:
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多人的讨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引导,往往会脱离讨论的本质,偏离讨论的主题。而一片祥和,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对上司的吹捧和追随的行为也是要坚决予以禁止,提倡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实基础与不符合逻辑的意见,以保持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发言以及随声附和的态度为众人所蔑视,提出反面意见或疑问则要受人欢迎。
讨论要符合逻辑。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建立假说,之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讨论中的提问和反驳都必须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陷入诡辩的境地。讨论伊始,我们就必须对讨论的主题进行验证,确保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提问,是不能隐瞒自己的想法或歪曲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需要机智的提问,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反驳的目的不是击倒对方,而是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是为使讨论进行得彻底而充分。符合逻辑的反驳首先要守住自己不受到攻击;其次攻破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指出对方目标的错误;最后双方共同离开最初的讨论,转移到最佳境地。
在通读《专业主义》全书之后,很多内文标题的提出和正文的阐述我并不能够理解,常常感觉读起来很吃力,无法理解。佛说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我自己有个误区,就是希望能够从书上,从其他人身上汲取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经验,其实真正要点亮自己心灵的火,是源于自我内心的。
专业主义读后感 8
读到这本书,完全是个偶然。今年5月30日,我被组织部青干科抽调过去当今年选调生面试考场工作人员。由于从早上六点开始一直到下午六点多面试结束,所有人员手机及其它通讯设备都被没收,因此一天下来,在候考场当工作人员的我只能找其他方式打发一天时间。面试是在一个中学进行的,现在中学的教室条件都很好,每个教室里都有一个的图书阅览区,我本来打算找本小说看看的。但突然发现一本叫《专业主义》的书,我和另一名工作人员感叹现在的中学生看的书竟然这么专业。好奇之余,我便拿下来看了一下。接下来,我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都耗在这本书上了。第二天便立马网购了此书细细阅读。
本书作者大前研一开篇就向我们抛出了一个棉里藏针式的问题,你够专业吗,你算得上专家吗?接着大前先生对专家进行了定义,即真正的专家是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全部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们才把他们称为专家。定义了专家的概念后,他又具体论述专家应该具备的四种能力,即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每一章都坚持做到,不仅讲明白为什么需要这种能力,更主要的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训练这种能力,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前先生是煞费苦心的。读完这本书,我对专业主义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关于顾客
大前研一一直强调真正的专家是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具有真正的全局眼光,清楚顾客对公司未来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获得怎样的服务,并为此努力。结合窗口的工作,我的理解是,努力让顾客获得满意的服务,同时要使这种服务在我局的可承诺能力之内。所以专家不允许“妥协”,但要找到共赢的路还需一番苦功。
二、关于授权
大前研一先生关于授权的观点也很精彩,授权者应该在认清下属的能力和技能并考虑到此人今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权限范围。说白了,你授权一个人就要想清楚如果此人不能适当运用此权利的后果,不能事后责怪,而前期毫无心理准备。授权其实也是对下属进行投资,下属的成长会带来单位更高速的成长。
三、关于职业精神
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仅仅是爱这么简单吗?工作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一种事业?比如专家,是为了招摇撞骗或是造福人类?在21世纪这个充满变量的环境中,你一不留神会把自己淘汰!而专家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是绝对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这非常对,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多看到一点就以为自己是专家,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努力才能保持我的优势。
四、关于预见的能力
大前研一强调专家要有预见能力,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未来,这样才能先行一步。为此真正的专家要享受变化。甚至不怕失败,执着探索。能把握未来趋势的人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一个矛盾的地方,大前研一提出磨练直觉能力,这和他强调理性思考就矛盾了,感觉大前研一仿佛希望一个专家是一个完美的人,什么都全面,这不对,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前研一,我们不能用做不到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忍受有缺陷的专家。能帮我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专家也往往是我们大量需要的,当然我们可以把他叫专业人士。
五、关于构思的能力
大前研一又提出仅有先见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对未来的构思能力并付诸行动。然而,把预见到的未来蓝图具体变为商业模式,必须详尽而周密地构思出一个满足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计划。但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随着技术革新而时刻发生着变化的,即使是同样的事业规划,如果创业的时机和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同,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也不一样。因此,作者提出,构思要快,在未找到正确答案之前,马上行动;构思要懂得放弃,即放弃旧大陆的成功法则;构思要懂得否定,要敢于否定自己的想法、经验;构思无止境,要视成功为过去时。
六、关于讨论的能力
为什么要说讨论的能力?当看本书看到这里时,我也有些疑惑。仔细想了想,明白了。当事物发展到没有现成经验教训可以借鉴时,只有集众智了,这就需要讨论。但是是流于表面的讨论还是触及问题本质的讨论?现实中,会很多,大多数领导发发言,群众拍拍手,该干嘛干嘛去。因此,大前研一指出,要具备符合逻辑的思考方法、进行符合逻辑的讨论,否则则无法获得讨论的能力。外行依靠感情和经验,而专家至少要依靠逻辑来讨论问题。倾听的能力和说服的能力则可以提高思考能力。同时,不可掉入诡辩的陷阱,也不要惧怕权威,在权威者决策前,不要停止讨论。在反驳对方时,则要进行符合逻辑的反驳。
七、关于适应矛盾的能力
经营没有唯一最佳的答案,经营中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事物,或者说需要同时解决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仅凭逻辑所无法认清的。所以,识别和适应经营过程中的矛盾尤为重要。我们要正视矛盾的作用,不要把它当做一种负担,而要让其成为走向成功的一种助力。
读完此书,我对专家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充满了希望。因为,专家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和培养的,任何人都具有成为专家的潜质。但仅仅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成为真正的专家,则要按照作者所说的那样,对顾客忠诚,对事业忠诚,保持对职业的独立性,开放的心态,摒弃变革惰性,积极地去适应,这些能力才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最需要注意的。
专业主义读后感 9
《专业主义》这本书是我同事推荐给我的,是他以前在IBM的领导极力推荐给他的。我拿到手后匆匆看了一遍,觉得十分有价值,就一边摘抄地又认真读了一遍,感觉有很多收获。
这本书,文如其名,讲述了什么是专家,怎么成为专家。
在他看来,专家的大前提是“先为客户的利益着想“。无论是在组织内如何分配权利、如何进行讨论、甚至何如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客户利益始终是应该放在第一位考虑的。这既是大前研一这样睿智的职业人的信条,也是麦肯锡这样成功的咨询机构的.格言,足见”顾客至上“的重要性。
恪守顾客利益第一的信条,很多组织内的问题似乎可以迎刃而解,例如”官僚主义“,”集权与放权“,”终身学习“等,让人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知道了专家的信条之后,后面的几章都是在讨论如何成为专家,或者说在作者眼中,专家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综合来看,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有以理性为本,用逻辑分析对问题进行客观思考,同时具有感性认知,用直觉发现方向,领先于时代的能力。
如果用简单的话总结就是”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顾客利益第一位为核心,逻辑分析和感性认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他眼中具备专业主义的专家。
专业主义读后感 10
《专业主义》这本书是由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所著,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专业主义的内涵与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专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强调了专业主义的核心是追求卓越和不断精进。在专业领域里,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保持竞争力,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我。
其次,书中提到了专业主义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组织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专业主义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工作方式。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专业优势,实现共同的目标。
总的来说,《专业主义》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专业主义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专业主义读后感 11
《专业主义》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对专业主义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作者大前研一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专业主义的真谛。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专业主义不仅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敬业精神,追求卓越和完美;同时,在生活中也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
书中提到的专业主义的几个关键要素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是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专业领域里,我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工作的不断进步。
最后是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阅读《专业主义》,我深刻认识到专业主义对于个人和组织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专业主义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业主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专业主义读书笔记05-25
《专业主义》读后感范文03-23
主义的解释及造句11-08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说课稿08-08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10-16
完美主义作文03-06
完美主义作文02-03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报告06-12
《拿来主义》教案03-12
《拿来主义》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