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读后感

时间:2022-10-19 15:06: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江东去》读后感(精选14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江东去》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江东去》读后感(精选14篇)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1

  《大江东去》这本书非常宏大,从叙述四种身份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浮沉让读者感受到属于改革开放的那股义无反顾之势。

  《大江东去》这本书很世故,客观冷静的描绘每个人物的转变,在阅读完后更清楚地意识到社会是一个灰色的大熔炉,人心人情从来都不简单。

  《大江东去》是一本冰冷的书,它让人深刻地认识到,阶级是天注定的,无论多少年都抹不掉那骨子里的印记。

  这本书使我烦恼了许多天。它充满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不用说,每个角色的不断变化以及背后的人性原因。

  比如,雷母和宋运萍,从一开始就把媳妇捧在手里到心生芥蒂;宋运萍本是完美的,但随着儿子雷东宝对妻子的不断顺从,老太太的心开始失衡,尾巴也逐渐向上翘,文化局限导致。

  正如书中所哀叹的:农奴翻身后未必不会做恶霸。当然,宋运萍也有相应的对策,通过翻新后的房子顺利迁出了雷母,从此有了距离产生美。

  从徐县长县长对于宋运辉和雷东宝的态度转变,或多或少能感到阶级和利益一直是人与人之间一道透明的屏障。起初,徐县长对宋运辉和雷东宝是提拔的。等徐县长调回北京后,彼此少了利益的纽带,对于宋运辉和雷东宝来说是益友。

  然后宋运辉与徐县长一起跑政策批项目时利益纽带把两人组成了合作伙伴,等两人都高升到了政界与商界的高位时,宋运辉则需要奉承徐县长来讨政策,而徐县长与雷东宝则是天上地下,见面都很困难,从前的友谊也逐渐淡去。

  真的只能感叹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成人的世界,理所当然的复杂。

  历史的长河奔腾而下,你我的存在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顺应时代,违逆时代,冷暖自知。

  好书,除了主线扣人心弦,在细节上也是能够被推敲被玩味,希望欢乐颂的热播能够令此书站到大众眼前。值得好好读读!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2

  从宋运辉再说回小说,忽然发现《大江东去》的问题是,像《水浒传》一样,主角不讨人喜欢。一般来说,小说的主人公的价值观是与作者比较一致的,比如《红楼梦》,如果不那么一致的话,这个小说会给出一个批判的或同情的态度,比如《高老头》或者《红与黑》。但《大江东去》的价值观与宋运辉是基本一致的,是小说结尾里给出来的:“先发展,再调整。”阿耐有一句话印在小说的封底:“我有幸生活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这是一种非常之不“文学”的态度,因为基本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与“时代主旋律”保持距离,或者给出一种“复调”——不同的人在这个时代的不同感受。

  《大江东去》只写强者,它的主人公也都是“弄潮儿”,因而有一种贯穿全书的乐观主义态度。但对这个时代,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被裹挟于具体的事件而无暇对历史与现实作出反省,小说的作者却要有一个更高屋建翎的思想境界,这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复活》为什么千古垂范的原因。到了第三卷的结尾时,我有点担心,再写下去,写宋运辉官做得越来越大,梁思申钱赚得越来越多,意义都不大了。这两个人现在官已经够大,钱已经够多,他们的最大问题是,他们两个都不“痛苦”,安娜是痛苦的,聂赫留朵夫也是痛苦的,有没有一个真正“痛苦”的人,成为一个小说已经解决了主题,情节,人物这些问题之后的问题。

  没有痛苦,则没有诗。宋运辉有无数解决问题的良方,故而没法进入“痛苦”的境界,不能苦吾苦,就也不能及人之苦,所以他身上总是少几分人气。《大江东去》写得大气磅礴,湍流直下,但我觉得可惜的是,作为一个全景式的小说,它没有真正写到底层,它最终还是一本“成功史”。另外从文字的角度来说,写长篇对文字的要求不那么高,因为更难的是结构与情节,但一个好作家归根到底要有对一个语言的深刻把握,鲁迅,沈从文,张爱玲,文笔俱佳,余华,王安忆,迟子建,也有各自的风格,阿耐的小说推动力极强,是靠见识和情节来推动的,文字只能称顺畅无华。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3

  今天继续看了一天的书,比昨天专注不少,有点过头的认真,看到许多情节描述,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索半晌,一方面深入领会其中涵义,更重要的是联想到自己和身边的人,不禁感慨颇多。最大最重的是,不论什么年代,地位、金钱、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情感,都是实力做事出来的最为牢靠,也愈加感到,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确是算公平的,在先生和我身上可能尚未彰显得太过明确,但细想便知,我们30多点岁就能在不依靠父母的前提下在上海立足下来,拥有目前的生活水准,何尝不是读书考试得来的?先生不必多言,他从农村出来,除了大学之上的同学之外,没有几个是能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生活的,而我虽出生在城镇,小学中学时羡慕的那些家境好县里区里有父辈关系背景的同学,能够呆在武汉的已算不错,其他的即便是在一线城市工作,能有我和先生当下状态水平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我俩尽管历经不少艰难困苦,但很少会想到抱怨什么不公平公正,吃苦在前,便有奋斗的压力与动力,只是现在于我,似乎是在变弱了。

  第二感慨是,做事要成功,实力能力总是第一位的,机关体制内里大概要弱化一些,但实力中不能排除情商在外,因做事情中处理人脉资源本就是一部分,这也自当算在做事能力之内。其他的在一般人看来很精明的诸如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的小聪明,道德标准欠缺的手段伎俩,过分热衷结交人脉混迹各种饭局的自我感觉高端良好、趋炎附势溜须拍马钻空子墙头草之类,全不是推动个人成长提升的真正强大内生动力。而我,一直关注的就是后者这些罗列,因没有做事的机会,根本没尝过什么靠实力说话,单位手头这些工作固然得到他们的信任认可,但全是拿不到台面的虚活套文,我是多么欠缺,做事的实践啊!有了做事的能力,势必早晚会有机遇得到相应的位置,到那个时候,什么人脉资源、带队伍处理下属关系的能力、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格局,全都会迎刃而得,甚至亲情友情,也会因此润滑融洽,情感的需求就会得到满足。

  第三,到一定位置,出于做事的需要,装腔作势、外圆内方是需要的。真实真情只能在少数个别人面前,我到了这个年龄,实在不该时时自诩真性情为骄傲而不自知,不带面具不讲成人规则,对方无法认同你为同等可沟通的对象,更不要说对待某些见人说话、趋炎附势的人,不作出端着应有的姿态,得不到他们的资源整合交换的动力,也就无法与人相互利用交换,各取所需。

  最后是,人的情感并不需要那么多,每个人、每份情感,都意味着无法估量的付出与投入,如果占用太多时间精力,势必会挤占做事的那部分,那么情感迟早终究会淡化甚至消失的。做事得来的一切,又是维系、经营情感的最重要最现实的付出,想要拥有给予的能力,必须先做事,而不是谈情说信任表决心,那些全经不起岁月蹉跎的检验。

  书还没看完。已深感时光飞逝,赶紧得做事。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4

  断断续续这么久终于读完了。长大了以后才会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灰色也并不代表错。每个时代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才70年而已,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纠正,但也不能否认发展成果和其中的不易。

  我一直都觉得宋运辉很好,其实他真的很好了。官僚?可是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有几个不官僚?如果让一个没有真本事只懂得官僚的人坐上那个位置,岂不宋运辉去坐更好?

  宋、杨、雷,三个人,其实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时代特征非常强的三类人的典型吧。从一开始对雷东宝的敬佩到最后的愤怒,他后期真的太刚愎自用,思想和学习的局限性让他无法有更高远的眼界。我们需要被鼓励被赞美,但是一定不能缺失清醒的头脑和正确自我认知。这本书目前来说,三个人的结局都挺好的,有人剧透了民企江湖里面的结局。

  每个主角人物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努力是他们的共性,宋运辉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因为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才得以掌握话语权;杨巡头脑非常灵活善于变通,雷东宝有足够的魄力。最后说梁思申,于我个人而言,她是一个完美的存在,个人能力、专业能力、知识水平、思想深度、礼貌周到,她是我很想成为而无法成为的人。如果说缺点,那也许是她过于理想化,可是如果可以,谁不想过得理想化一点?还不是生活所迫,只能接受不理想。任遐迩也是我喜欢的女性人物,工作以后再学习其他课程对一般人来说真的有困难,我很讨厌自己的惰性但是却总是不去改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谨记自己所讨厌的样子,不要让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中国,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我不能要求别人,只能要求自己,谨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珍惜眼前,好好生活。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5

  一部火了一季的电视剧《大江大河》让我对原著有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便趁着休假的机会好好拜读了这本原著《大江东去》。因为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看一本书之前先要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所以便查阅了很多作者的资料作品,发现作者阿耐以前是一名政要人员,在职场失意后弃政从商,现为浙江某著名民营企业高管,著名财经作家。在作者这样丰富诱人的背景资料下不禁又勾出了我浓浓的探索欲,于是便一头扎入了作者笔下的世界中去了...

  故事的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百业待兴之际,文章各处都透漏着十足的年代气息感。“地富反坏、四个现代化、四个基本原则、大包干....”一个个标语一条条语录不断地刷新着我的认知,让我从故事开头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一点点一篇篇有滋有味的“品尝”起来,不经意间便读完了这部作品。

  作品故事是通过讲述国企领导宋运辉、乡镇企业家雷东宝、个体户杨巡、海归知识分子流钧,梁思申等典型代表人物的不同经历,生动地刻画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前沿代表人物,让我从人物了解一点一点剖析到时代背景,体会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变革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文中不管是累不死的宋运辉,敢闯敢干的雷东宝,还是有情有义会抓机遇的杨巡都带给我不少的触动,也明白了这不仅仅是国家改革开放历程的真实写照,还是一代人的激情和命运。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要数在村乡里实行大包干时给乡亲解释的那一段“什么是大包干!就是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而这一句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让这些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人眼中留下了无限的憧憬”虽然不曾经历,但还是被深深感动到,为这些乡亲们感叹不容易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在心中竖起了大拇指。身为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一刻真的从心底产生无限豪情。豪情过后即是悲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繁华落尽后结局却不是我所能接受的,一片狼藉草草结果,喜爱的几个主角也没得善终,而从中明白了人要正视自己,生活是不会欺骗任何人的,梦想也一样,相信科学相信知识,学会提升自己,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成绩。

  逝去的已逝去,感慨过后应该感谢接下来的时光,因为那是属于我们的时代!特别喜欢文中的一句“愿每个渺小的我们,都能矢志不渝,不辜负时代更不辜负自己”。

  虽有时会失去最初的梦想,但不应放弃初心,一直怀揣,持之以恒,“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多久的实现不是实现呢!做满满正能量的人,一切美好将接踵而至,人只要至善结果一定致美。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6

  一开始是冲着阿耐的名头来看此书,而后一边看一边不断的拿平凡的世界来比较,再等看到第一部的下半部,我已经拋开了路遥的影响,全心全意在看《大江东去》了。大江东去比平凡的世界更广袤。

  好奇怪,这么好的书为什么之前没听闻,直到欢乐颂-阿耐-阿耐作品-大江东去。到今天有与此书的艳遇自觉圆满!呵呵!谢谢阿耐!

  大江东去,描述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潮流趋势变幻。在潮流的冲击下各个阶层的取舍应对。其间有农村集体、大型国企、个体户、官僚、外企。他们在当时敏感的政治环境下,对政策的各种解读、打擦边球、钻小空子……。从各种懵懂探索到成长后的光风霁月!

  东去的江水裹挟着一切陈腐滚滚而去,而宋运辉、梁思申是勇于在潮流中冲浪的人,他们挟艺而勇,挟艺而能,总稳稳立于前沿;杨巡,这个日日盯着市场寻找下一个适应时代潮流目标的人,也是个不错的弄潮儿;雷东宝,学识和性格决定了必然是随流而逝!但并不是像鸟儿飞过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小雷家的改革开放史上一定会有雷东宝的烙印!

  大江东去,生生不息!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7

  1978年,那一声细微而清脆的玻璃破碎声,让世界向这个国度透进了一道光,也让这片大地迎来了一场春雨。

  我就是那一年出生的,在一个小山城,如今已是四十岁的人了。

  自记事起,我就感觉我的父母时刻都在忙碌,从来没有时间陪我们玩,但家里的电器越来越多,吃的越来越好,穿的也越来越时尚。这一切,我后来才明白,都是那个叫“改革开放”的东西带来的,尽管这个词在我小学刚学写作文的时候就已经无数次被引用但却从不知其到底为何意。

  感触还是蛮多的。

  这么一场大潮,造就了多少人,又冲走了多少人?浪头下,又掩藏了多少欢笑和眼泪?有尸骨么?

  不敢想。

  世界永远是公平的,即便这是一场盛宴,它给你机会,也一定会有陷阱。即使是你努力赢了,你也很难带走所有的筹码,留下点什么吧:青春?爱情?家庭?善良?环境?抑或是生命?还是人性?

  不是它无情,其实是自己迷失了。

  浪潮中,一个个人,如一粒粒沙,被浪花裹卷奔袭,却不知落脚何处。不要说看清这个时代,能看清自己都可谓是圣人了。纵然你有千般智慧,最终难免随波逐流。

  难啊,由不得你我这些凡人。

  好在浪潮渐缓,最猛的那阵儿应算是过去了。总有些个没沉底的弄潮儿,能有资格站稳了回头看看了。大江依然向东奔去,明天或许又会裹进新的人或物来,但谁能说,将来就不会有更大更猛的浪头呢?

  浮浮沉沉,有如时代,有如人生。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8

  阿耐的书写的比较真实,读起来就如发生在身边一样,看起来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这也是一部很好很好的,很值得认真看下去的书。

  书里面描写了很多人物但是主要围绕四个人,宋运辉、梁思申、杨巡还有雷东宝。其他如梁大、李力、萧然、杨逦、老徐、水书记等十几个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都有刻划描写。主要描写的四个人,四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都经历了对自我的认识、发展还有蜕变这样的阶段,四个相互关联的人,走出了四种丰富跌沓起伏的人生之路。情节发展合理可信,顺理成章,而且中间那么多的心理描写具体生动引我深思。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掩卷思考、感叹,然后才能继续阅读下去。所以虽然耗费时间漫长,但绝对受益匪浅,很是值得。

  宋运辉,是一个书生出身,家里出身不好,父母都谨小慎微的过日子。姐姐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终于换来他从小镇脱身而出。他极为珍惜自己在大学的学习机会,抓住一切条件和时间真的像海绵一样的学习和吸收知识。毕业后去了大型国营化工企业,在企业从基层岗位做起,凭借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异军突起,最后走上了管理岗位。到沿海城市一手建立起来一个全新的大型化工企业。事业上他也有很多波折、阻力甚至是瓶颈,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刻苦,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跟进国际前端科技水平和国家政策导向,就他自己本身的出身来说,取得了能够取得的最大的事业成就,而他自己也终于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官僚。他唯一还体现着人性化的部分就是他深爱着他自己的妻子梁思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把自己的灵魂交到了梁思申手里,失去了她,他的人生就将塌陷一半。另外一个亮点就是他对姐夫雷东宝几十年如一日热情真诚的维护,虽然姐姐早就不在了,但是他对雷东宝的维护,体现了他作为人的可爱的一面。

  宋运辉的理智、严谨和努力,似乎注定是社会出人头地的人,即使小时候那么的不幸,受过无数的鄙视和折磨,读书上学成了他眼中的奢侈行为。读书,又是多么的爱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没有和梁思申结合之前,人生似乎只有向上向上再向上,学习学习再学习,似乎外面的世界与他无关,除了社会的进步,更不用说别人的风花雪月,甚至他自己的婚姻大事,似乎一切和他关系都不大,只向上走,做好自己的工作。三十岁不到,已经两鬓有白了。努力和成功确实换来了该有的名和利,甚至一位完美的妻子,到最后终于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进步真是神速的,有些人奋斗一辈子甚至十辈子也难以达到的高度,即使处于焦点处于一言九鼎的位置依然不骄不躁,还经常反省,甚至自我感觉有了错误没了人性时也懂得认错,他的结局和梁思申一样,但是他的过程更值得回味,因为是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

  梁思申,出身上层社会,从外公到爷爷或者是资本家,或者是银行家,她自己也在国外学习工作了很久,所以带有很多异世界的特点,她敢想敢做,对生活有热情有品位,对朋友真诚直率,个人能力超凡,个性鲜明,起初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她能嫁给宋运辉,补偿了他人生的缺憾,让我也很欣慰,虽然两个人之间巨大的出身差距,稍微有点别扭,但不影响两个人相爱的基础,还是很让我高兴的。世界上这有她这么完美的人吗?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拥有了,爱情、家庭、事业、善良等等都有,而且一点不自娇自大,竟然一点都不犯梁大、李力、萧然他们那些似乎低级又理所当然的错误。或许因为他们是富二代吧,活在权贵的臂弯下,没有任何恐惧,而你则是经过了漫长的奋斗过程,虽然你的奋斗也是有强劲的港湾支持的。故事里每个人都经历了几乎不可翻身的挫折,而你真没有,虽然没有,你却又那么的真实存在,你这个永远喜欢靠自己奋斗的人,即使富贵即使有才即使荣华也一点不高高在上的人,这个永远善良发生洪灾后单身奔赴受灾现场的女子,你的完美让我不得不服。最终你拥有了宋运辉这个真心爱你的人,拥有适合自己一生规划的事业,拥有身边亲朋好友的爱戴和尊敬,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佩服呢?

  杨巡,赤贫家庭,从挑着担子卖馒头起家,体现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个标准的个体户从零开始到掌握巨大个人财富的整个过程。他的事业几次坍塌,也几次面临灭顶的灾难,度过那一次次的不眠之夜和煎熬,他都顽强的几次站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他坚强,主要是因为他没有退路,只有孤注一掷。杨巡对梁思申的思慕是那么的空中楼阁,所以最后他找到一个聪明好学踏实自重的女孩做老婆,让我很高兴。他这辈子最大的优点是很少人可以做到的,勤劳,自觉,有责任,聪明,虽然带点狡猾,带点势力,但在那样的年代,也许就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从绝望中生存,从大浪中向前冲。没想到上天最后竟然让带着势力眼的他娶到了真正适合做老婆的老婆,也算不枉费他这小半辈子的奋斗吧。每次看到不该属于他的错误毫不留情的冲向他时,我都替他捏一把汗,他却总能从绝望中找到出路,最后逢凶化吉,最后还越做越大,真是打不死的蟑螂还一飞冲天呢。最终做到了可以把曾经鄙视你的萧然藐视,可以使曾经对你完全失望的梁思申重新对你有了认识,可以让已经高高在上的宋运辉重新关注起你来,还让灾区的人民知道了原来个体户也是好人。上天是公平的,即使摔倒了,也会看着你爬起,如果爬起了则是只有更强大。雷东宝,是那么一个有争议的角色,从退伍军人、到带领农民找出路的村支书、到乡镇企业的带头人、到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走过了一段从自我怀疑、自我肯定、到自我膨胀的必然道路。他个人的能力让他在最初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但也是因为他的能力,让他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后的阻碍力量,最后狼狈万状的被甩下了车轮。他曾经娶了宋运萍那么一个完美的文雅的勇敢的女孩做老婆,多么让人羡慕的婚姻呀,但是宋运萍的早逝为雷东宝带来了一生都无法弥补的伤痕,也对他以后感情生活的起起落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开始真的就是鲁智深,但后来只剩下鲁莽。这个一辈子都以小雷家为奋斗目标的人,最终栽倒在小雷家人的面前,小雷家的土地上。世态炎凉,大江东去不复返,只有愈强的人才能屹立不倒。而你雷东宝,在社会不断进步的面前,没有虚心学习,反而越加骄狂,最终才导致这个轰然倒下的结局,可悲,可怜,可惜,可叹,可恨。一切的一切源于知识的不足,认识的局促,还有那些不是真兄弟的人对你的奉承。人啊,真的要慧眼识珠,哪些是真兄弟,哪有些是假兄弟,不能以共荣华来判断,只能以共患难来辨别,在你最辉煌时对你最好的不一定是兄弟,但在你最落魄时对你不离不弃的一定是你的兄弟,才配得上是你亲人的人。上帝真是公平的,在你最落魄、在你以为失去一切的时候,真正的亲情回到了你的身边。

  外公,这个老头,感觉就像活神仙一样存在,洞若观火、明察秋毫。过得如此潇洒快活,到头来却有点为老不尊。说什么都好,活到这个年龄什么都看透了,没想到和自己最适合度过晚年的人竟然不是自己的亲儿女,而是曾经和自己打官司的梁思申,还有梁思申的下一代,四代同堂。命运总给这些奋斗过的人那么完美的结局呢!

  作品中的每个人都那么的脚踏实地,就好像一群生活在身边的人一样那么活生生的生活在你的想象之中,还有大包干、印把子、红帽子、挂靠、国企、官僚、外资、合资、金融危机、权谋、商略、国策以及一代人的命运浮沉。信息量真的很大。甚至所有的那些配角,不管是可爱的、还是可恨的,全都那么生动而且自有其生命力,作品整个展示了那么一群人,带着各自不同的出身和背景,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踉跄前行。过程中或倒下,或站起来,直至走出各自不同的精彩的人生。

  一部能让我坚持阅读到底,而且能够引发共鸣和思考的书,就不仅仅是娱乐,而变成了一种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唯有不断学习和奋斗才是人生。驻足回望,我该如何走出下一步呢!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9

  《大江东去》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小说,但先火的还是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全书有150万字,实体书有上中下三本,我除了网络小说以外很少能坚持看这么长篇的书,因此看得也断断续续,开始在微信读书app上看的,精彩之处随手做了笔记,后来因为用眼过度的原因去图书馆借了实体书,就不方便画画写写了。

  阿耐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食荤者》《不得往生》《都挺好》《艰难的制造》我都有阅读。阿耐自身有从政和从商的经历,又一个女性角色,对人物的内心刻画和对话是我非常佩服的,人物形象生动,有生活的艰苦与乐趣,有见识又有人情,结合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每个故事都被叙述得有滋有味。

  小说中主要说的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那些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的故事,以一个小山村的考上大学的宋运辉为起点,描绘了与之相关一系列人物,哪怕是有主角光环的宋运辉也存在缺点,和现实不断得妥协和改变或同化。历史的潮流裹挟着每个人前进,有的人迷失了不知道是时代的机遇还是个人的努力,有的人一直在不断得自我完善和成长。尤其对现在经济增长存在压力的阶段,更是烈火得真金。

  小说中有很多很精彩的描述和对话,见微知著,可以想象作者阿耐本身有着丰富的官场和生意经历,我看着有时还是懂非懂。该书在2009年出版,已经突出制度改革,金融管理,暴露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私企、集体经济,个人英雄主义等之间的矛盾关系。书中着墨不多的生活和感情描述也颇有亮点,不得不说阿耐是个人精,完全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10

  因为欢乐颂的热播,认识到了阿耐这位作者。所以读了她的《大江东去》。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改革的印象都只是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可是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上世纪的深刻变化。

  在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惊讶于居然会有这样一本让我内心激荡起伏的书,让我获得了很大的内心力量。当时我想,应该不会再有像这样一本好书了吧。可真的我居然碰到了《大江东去》!《平凡的世界》带给我的是内心上的感受,是理想世界中的。可《大江东去》却让我更深入了解到改革的细节。如果没有碰到这本书,真的会是我的损失。《激荡三十年》更多的是以客观理性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变迁史,可我更喜欢《大江东去》这样有些有肉有笑有泪的生活。

  宋运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做到了很高的地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从一个技术工人,变成了一个阴谋家,政治家。

  他的成功虽然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读学出来干出来的。但“因人成事,因人废事”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的很到位。

  如果不是水书记一开始就对他有着超乎常人的优待,没有人脉,他很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只是个小工,每日埋头工作。甚至正如书中所说,他可能连安静的坐在图书馆里的座位上看书都不可能。其次,他的第二次机遇是与程开颜的婚姻。借助程开颜搭上了程副厂长。因此,他在程副厂长这里得到了程副厂长的教导,为人处事的栽培,技术上的指导,收获颇丰。

  而他与程开颜的婚姻是不存在爱情的。最初他只是对程开颜的付出有所感动。这样的婚姻也是基于感动而不是爱。在金州厂,这是个比较封闭的地方,程开颜和孙运辉的差距,眼光还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可以像家人一样继续生活下去。可当他走出去的时候,他的社会地位,思维格局都有很大的变化,而他本身也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人而程开颜的世界很小,也只不过是想安稳过一生,不想进步,跟不上宋运辉的脚步,两个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我,生活习惯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最后的分开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其实,这样也是最好的选择,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世界。程开颜也不错,最好的选择是找一个和她价值观相同的人。爱上宋运辉,冷暖自知。

  梁思申绝对是作者的宠儿,拥有美貌,财富,智慧,良好家教修养,高的事业格局。或许,她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善良吧。不得不说的是出国对她的视野格局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出国,见识非凡,她看见了更广阔的天地,变成了一个很强大的女性。这其中也有很多艰辛,小小年纪就要与亲人打官司争家产,即使自己是资本主义利益既得方,也靠自己的能力学识来站稳世界。对弱者有很强的同情心,有自己的道德职业操守。

  她和宋运辉的结合也是必然。她们相知相识这些年分隔两地却保持通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互相对对方有着人生的指导帮助,亦师亦友亦知己。在某些地方,他们是同道中人。

  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杨巡。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我不会知道原来中国的个体户发展举步维艰。杨巡,坚韧,能屈能伸。在遭受几次巨大受损后还能顽强的站起来。在梁思申一事上,甚至不惜下跪,即使与萧然有恩怨却依然愿意为了利益买他的地。最初小小年纪却承担家里所有重担,为了活下去不放过每一个商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雷东宝也是代表那个年代的集体经济的'典型人物。敢想敢做,大胆!就是因为最初勇于迈出第一步才会有最后的大事业。可他最后的失败也是因为他的大胆,没有科学根据。他带领小雷家从落后封闭变得富裕开放,心中所想都是为了公家。可最后结局却被小雷家联合反抗下台。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滚滚长江,大浪淘沙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11

  中间断断续续大概也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看完,是因为看完电视剧《大江大河》之后才知道有这本书,于是抱着好奇心来看,因为自己对于那段时期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我想每个看完这本书额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另一本与之相似却又不同的书《平凡的世界》两本书都是值得反复去看,不同时间段去看有不同的感悟。

  我不想去评价书中的人物,我觉得他(她)们各自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书中的人物代表的是那个时期那代人在不同阶层的奋斗史,每个人的出身很重要,际遇很重要,伯乐千里马相遇更加重要,缺一不可,我想当下的这个社会更加是这样去发展的,现在的经济好了,大家都能吃上饭,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教育,医疗,养老,环境,房价,接踵而来,新的问题总需要去解决,是我们当下年轻人需要去面对的问题,我想不管世界怎么变,环境怎么变,就跟书中的结尾所说的外面群星在转,一幕一幕,生生不息。

  好好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人来一世,除了要做一些有意义体现价值的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享受自己所在的生活轨道,不至偏离,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生活。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12

  从宋运辉再说回小说,忽然发现《大江东去》的问题是,像《水浒传》一样,主角不讨人喜欢。一般来说,小说的主人公的价值观是与作者比较一致的,比如《红楼梦》,如果不那么一致的话,这个小说会给出一个批判的或同情的态度,比如《高老头》或者《红与黑》。但《大江东去》的价值观与宋运辉是基本一致的,是小说结尾里给出来的:“先发展,再调整。”阿耐有一句话印在小说的封底:“我有幸生活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这是一种非常之不“文学”的态度,因为基本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与“时代主旋律”保持距离,或者给出一种“复调”——不同的人在这个时代的不同感受。

  《大江东去》只写强者,它的主人公也都是“弄潮儿”,因而有一种贯穿全书的乐观主义态度。但对这个时代,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被裹挟于具体的事件而无暇对历史与现实作出反省,小说的作者却要有一个更高屋建翎的思想境界,这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复活》为什么千古垂范的原因。到了第三卷的结尾时,我有点担心,再写下去,写宋运辉官做得越来越大,梁思申钱赚得越来越多,意义都不大了。这两个人现在官已经够大,钱已经够多,他们的最大问题是,他们两个都不“痛苦”,安娜是痛苦的,聂赫留朵夫也是痛苦的,有没有一个真正“痛苦”的人,成为一个小说已经解决了主题,情节,人物这些问题之后的问题。

  6/没有痛苦,则没有诗。宋运辉有无数解决问题的良方,故而没法进入“痛苦”的境界,不能苦吾苦,就也不能及人之苦,所以他身上总是少几分人气。《大江东去》写得大气磅礴,湍流直下,但我觉得可惜的是,作为一个全景式的小说,它没有真正写到底层,它最终还是一本“成功史”。另外从文字的角度来说,写长篇对文字的要求不那么高,因为更难的是结构与情节,但一个好作家归根到底要有对一个语言的深刻把握,鲁迅,沈从文,张爱玲,文笔俱佳,余华,王安忆,迟子建,也有各自的风格,阿耐的小说推动力极强,是靠见识和情节来推动的,文字只能称顺畅无华。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13

  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内心抑郁,来到黄冈城外的赤壁矶,留下了这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

  那滚滚的长江,奔流不息,犹如历史长河一般,不分昼夜,一去不返。大浪淘沙,千百年来的风流人物,都被这滔滔江水,带向远方。

  这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啊,这是周瑜以弱胜强的最好见证。这里乱石穿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奔流而下,掀起了雪白的浪花,这壮阔的景观,好似画一般让人陶醉。一时间,多少的英雄豪杰在此相聚。

  遥想当年的周瑜,英俊潇洒,韵华似锦,迎娶了东吴的美女小乔,可谓是春风得意,年纪轻轻就为国家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手中羽扇,头上纶巾,好一身儒雅之气。

  这赤壁之战他必须要赢,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如果他输了,不免会像杜牧写的那样“铜雀春深锁二乔”。作为少年英雄,他既保了江山,也保了美人。

  天公作美,借了东风与他。黄盖驱船前往,借着东风,把敌船点燃,直直的向着曹操去了,仅仅是谈笑的功夫,曹操的船灰飞烟灭,逃回了北方。从此,再也无力南下。

  神游往事,苏轼对周瑜的敬佩从心而生,情深意切。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被贬黄州,一腔报国热血无法实现,这心中的抑郁是多么痛苦啊。

  苏轼年纪轻轻的,已长出了花白的头发,可这一腔热血却一直不减,直想象公瑾那样,抵御外侵,报效国家,战死沙场!

  人生如梦,多少事不能随心,渐渐地,天暗了下来,月亮升起,举杯对月,洒酒祭天,祭那公瑾,更祭心中不灭的梦想!

  放下酒杯,苏轼挥毫写下千古名篇《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读后感 篇14

  你年纪轻轻便步入仕途;你一生坎坷,却也不曾抱怨;你有幸福的家庭,是不幸中的万幸……你就是那站在长江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奇人;你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苏轼!

  认识苏轼,是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开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你伫立于江边,在狂歌“大江东去”的同时,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涌现出了多少英雄,造就了多少豪杰!三国时期,公瑾赤壁一战,多么惊心动魄!想象着千军万马,驰骋于沙场,而自己,也亲身来到了这个地方,放眼望去,刺破苍穹的悬崖峭壁,湍急的江水,都在歌颂着公瑾赤壁一战时的丰功伟绩、潇洒英姿。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就在这惊心动魄中,走来一位袅袅婷婷的佳人,淡扫的峨眉,写满深深的眷恋,刚劲中似融入了柔情是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公瑾因小乔的靓丽,更多了份超然的从容与风流,在谈笑间灭了曹军,公瑾该有多大的气度!乱世佳人、潇洒英雄、如画的江山,你在慨叹美的同时,意识到再美的、再壮阔的的赤壁,也与自己无关,你明白你不是个平步青云的官场得意人,你只是个被贬谪的断肠人。

  你重新思索,即使失意又如何?霸气一世又如何?人只活一次,活着就要活出气度,活到一种修身的境界。历史再引人伤感,又与自己何干?只有这浩浩荡荡的赤壁水和皎洁的月光才是亘古不变、永远存在的。现实一点,乐观一些,多些欣赏,少些批判,这正是你的内心。

  你有感情,你在亡妻王弗逝去十年后梦见了她,并深情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的阴阳隔绝,斩不断对亡妻的思念,子规啼,参商永离,何时归期?你把举案的痴念,化作齐眉,纵斑竹有泪,梦也潇湘。白了发,多了一缕牵挂。

  苏轼,与其说你是才华横溢的的诗人,不如说你是中华文化的一缕精魂。中秋赏月,随口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庐山美景,驻足观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漫步西子湖畔,浅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千年的荡涤,抹不去你洒脱的身影与流传千古的诗句。因为在你的生命中,更透出了世人应明白的道理:富贵名禄,如过眼烟云,唯有与生活和睦相处,方可享受到生活带给你的乐趣。

  梦回宋朝,与苏轼共吟“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江东去歌词03-15

大江东去的经典散文11-02

苏轼大江东去赏析03-07

余光中《大江东去》10-07

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08-01

余光中《大江东去》原文阅读09-19

大江东去下一句诗句08-09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原文及赏析07-08

大江东去,浪淘尽演讲稿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