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1
《二十四孝》就是讲了24个古代和孝顺有关的故事。通过学习,对《二十四孝》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也被《二十四孝》的故事感动着。今天我就前段时间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一己之见。
一、古今中外论孝
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礼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西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神曲》作者但丁: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双城记》作者狄更斯曾说过: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二、现实生活中,我对孝的理解:
人到中年的我,也许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中年和正午有些相似,是生命曲线上的极点,站在这儿,来路一览无余,去路能搅动出动静的也大致不出其右。有父母,兄弟姐妹是一家人;无父母,那就是亲人了。家有一老是一宝。现在社会信仰缺失,太多的人迷信,虔诚到寻访名刹古寺,拜佛都把脑袋磕破了,恨不得拜遍全世界的庙,我只能说,充其量就是一种修行。家里的父母就是佛,守着佛你不好好拜,却......
身之发肤受之于父母,所以我们应该孝顺双亲。狄更斯曾说过: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父子之间的感情是一种天然的感情。圣人应用这种天然的感情,对民众进行教化,很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儿子对父亲的顺从,也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在“孝”这个伟大的德行中,尊敬父亲是最伟大的。儿子对父亲不尊敬,既悖德又悖礼。
父爱,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记忆。即便用生命相交换的呼喊,也没能挽留住我那英年早逝的父亲。失去了严父,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自从准备今天的材料开始,父亲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父亲的爱,没有过多语言,很多人都把父爱比作山,但我却想把他比作阳光,让我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温暖,久违的记忆一经打开,如滔滔之水,小时候,家里的户口本都是满满的人名,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有求于父亲,父亲无代价全力以赴,那是城乡差别较大的时代,只要进了家里的户口本就是丰衣足食的代名词。父亲很瘦小,但他却抗起了爷爷奶奶,姥姥全家的重担,计划经济,全国粮票市场上少见,父亲都想法设法,给老人寄去,让他们吃饱,不挨饿,家里的亲属每每讲起父亲好几千里地背菜墩子的故事都感叹不已。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三年,去年父亲节我在亲属的朋友圈里,发了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我也是偶然成了你的女儿》,又唤起了那久远的记忆。真切的感受到了子欲养亲不待的痛。父亲不在了,这辈子做女儿的情分所剩无几了,所以,我就把更多的孝顺倾注到母亲身上。
母爱是无私的,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最美好的呼唤,“妈妈”,世界上所有母亲的叫法都是通用的,发声就是“mama”。父亲在世,家里家外都是父亲打理,父亲一离开,母亲连饭都做不好,更别说,一个女人拖着三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还有年迈老人需要赡养,物质上的缺衣少食,精神上的无所依托,让母亲真切的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的滋味。鼓励她前行的动力是责任和担当!现在母亲还经常说,来世千万不要托生为人,更不能当母亲,宁可当一棵小草。那时的生活对母亲来说就是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但她常常告诫我们,这个世上,有些动物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骨头值钱,譬如人。母亲言传身教,让我们做个不卑不亢,宁折不弯,孝顺的人。时刻记住老祖宗的家训: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便是好人家。也许你们未来生活并不富裕,也许你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也许你正在困境,也许。不论什么条件什么原因,都应该时刻不能忘了尽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领母亲出去吃饭,桌上,80高龄的母亲竟能说出了,“我一辈子没领过你姥姥出来吃点饭”。我当时就傻了,看来孝顺的天性不仅可以传承,更不分年龄,也没有阴阳两隔的局限。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要求“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校长周其凤,他也身体力行,其母90岁大寿,长跪母亲十分钟,感谢养育之恩。即便网上饱受非议,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为什么要尽孝
孝,是一代一代的传承,能让我们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秩序。孝,是一代做给一代看,奉行孝道,以身作则,良性循环,上行下效,传承孝道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父母对子女有舐犊之情子女必须以孝相报。小孝治家,中孝置企,大孝治天下。我们草根行孝,没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韬伟略,那么就在可以的范围内尽一点孝道吧。母爱是天性,但孝道却是一种选择!孝往往和顺连在一起,我把孝等同于“笑”。对父母笑一下,顺着父母的意见行事,一切都会顺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往往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
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传统文化传媒曾做过世界范围内对母亲比较,结果发现是:中国的妈妈活得太累,太操劳,太勤快,太无私,太会保护孩子,太容易担心,太容易愧疚,责任心太强,对自己太苛刻,是最具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我们要在孝敬父母的行动中修养自己的品德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格。
尽孝不仅愉悦了老人,也快乐了自己。双赢!有个亲属,从外地回来看望年事已高的老人,把着母亲的手,对弟弟妹妹们深情的说:你们多幸福呀,有母亲在身边,都是孩子,高兴了,做点好吃点送给母亲;不顺心时,回家坐在老人旁边,妈妈可看着你的脸就知道你的情绪,有人帮你排解,听她唠叨也是幸福,而我呢?自从大学毕业,到现在50岁了,30年的时间里,当儿子陪妈妈的日子不足100天,有时想给妈妈煮个方便面都是奢望。心生愧疚呀。母亲听了,马上说:我挺好的,现在知足,你好好做你的工作,只要你顺利,我就高兴。这个老母亲她不懂忠君就是尽孝的大道理。但她知道:即便50岁,事业有成的儿子也是他的牵挂。她舍弃儿孙绕膝的幸福,也要成全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愿望。母爱没有因为年龄、地位而有所改变。
尽孝,就是要给予父母原谅和理解。我有个事业非常成功的朋友,一次聚会,他慷慨激昂说到,“我走到今天,父母没管我一点,都是我自己打拼的。”也许他说的是他的事业之途,但他忽略了,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我过后问他,既然你父母没管你,你也可以理所当然的不用管他们呗,他笑了,我孝不孝顺你们不知道呀,朋友们都知道,他母亲双目失明,习惯睡火炕,他太胖了,弯不下腰,所以跪着给母亲烧炕。起来之后都气喘嘘嘘的。只要入冬,他不管多忙,雷打不动。即便有应酬,也是先“请假”回家烧炕,他赶紧补充一句,我这话是说的不对哈,这种场合说就说了吧,如果是生意场,对方这么说,生意就免谈了。刘备在临终前对他儿子说过千古名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不要忘了自己来路,孝顺也需要谨言慎行。
四、如何尽孝
养育之恩,恩深似海,无以回报,了解父母衣食住行的顾虑,让其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理上的慰藉和物质上的满足,让他们以子女为荣,这些都是我们做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细微之处见真情,冷暖之中现孝心。
及时行孝,就是要懂得时间有限和珍贵。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机会常有,却不想,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亲情也是永远无法完全回报的,还有,生命本身隐藏着不堪一击的脆弱。一个“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长不远的路。也许今天围着餐桌的父母,明天将无踪可寻。上天只赐予了我们一次缘分,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珍贵的日子里,与父母好好相处,嘘寒问暖,也就不会有太多遗憾和痛苦。
我曾经参加过潜能培训班,其中就有一堂感恩父母的课,几乎所有学员都痛哭流涕,立下誓言,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恨不得长了翅膀飞回家中,回家后第一时间给父母洗脚,买平日不舍得买的食品孝顺父母。但没坚持几天就忘了。所以孝顺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
及时行孝,就是要重视生活每时和每处。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一定非得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
及时行孝,就是要勉励自己勤奋和上进。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心里向父母发过“孝”的宏愿——这辈子一定要感恩父母!愿望当然是好的,可恰恰是这个好的愿望让我们误以为:要行孝,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功成名就,就是要衣锦还乡,就是要风光无限。殊不知,在父母那里,当主席的儿子和种土豆的儿子是一样的,而在“孝”的天平上,豪宅与茅屋,美味与粗粮,华衣与旧袄,都是等值的。只要我们健康、平安、努力、进步,父母就会无限的宽慰。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那他们就更加知足了。
行孝还要学会止语,行孝要学会拆解语言,把看不惯的放进心里,不把听不顺的搁在脑袋里。行孝要学会尊重老人的固有习惯,陪伴老人就像陪伴孩子一样,需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批评。老人爱说车轱辘话,即便故事都听了七八十遍,也要一言不发的听着重复老人讲,一点都不打断,只是不时的点头认可就可以。行孝要避免愚孝,一个劲的附和老人,不会辨证的接受,不懂得扬弃。行孝还需要色难,小时候我们是看着父母脸上的喜怒哀乐长大的,父母老了,可不要让他们看着我们的脸色,决定一天的心情。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是建立现代文明社会所必须的。
天下的子女们,及时行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唯愿岁月静好,父母不老。
《二十四孝》读后感2
今天,我读完了二十四孝,发现里面全是孝子,还发现原来古代有这么多孝子,我也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孝顺。
《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卧冰求鱼,让我深受感动,介绍的是穷人家的孩子王祥,王祥的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别的东西。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亲因过度操劳而导致卧床不起,王祥也非常孝敬母亲,一直以来,两人相依为命,母亲生病后,说起想吃鲜鲤鱼。
当时,三九严寒,天寒地冻,王祥每天都到市场上转悠,但每次都扫兴而去。突然,王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去捕鱼,这样即新鲜又省钱。但河水全都被冰封了,要去哪里捕鱼呢?他看着厚厚的冰层,心中充满里焦虑。终于,王祥想到了办法,他毅然脱下子的衣服,趴在冰面上,试图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化解冰层,可冰层实在太厚了,很久很久以后,才渐渐融化,王祥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手脚发麻,这时出现了奇迹: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跳出水面来,投进了王祥的怀抱。回到家中,母亲吃到了活鱼,高兴的热泪盈眶,王祥也备感欣慰。
王祥为尽孝而采取卧冰的极端行为,不值得提倡。对于现在的孩子,只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就是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二十四孝》,里面讲了许多孝心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扇枕温衾》。
《扇枕温心》讲的是黄香侍奉父亲,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让我想起了妈妈,妈妈平时陪我学习,陪我练琴,还要干活和工作,非常辛苦。
还记得今年七月的一天,我钢琴考级,我被领进了考场,考场里开着空调,考场外面很热,我在里面一小时,妈妈盯着炎炎烈日站了一个小时,等我出来时,妈妈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妈妈顾不上热,先问我:“考得怎么样?”“很好。”“吃不吃冷饮?”“不吃。”看到妈妈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我想起了平时练时对妈妈没礼貌,不听妈妈的话,我的眼不禁湿润了。
以后我也要像黄香一样好好学习,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读后感4
《二十四孝》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耽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担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虽然这篇文章里木头人的手指会流血不现实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5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孝感动天的舜;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有百里负米的子路……等等一些远近闻名的孝子。
在他们当中,有百姓;有皇帝;有县令……不管他们是谁,是什么身份,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孝顺父母。
其中,刻木事亲的故事令我非常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丁兰的人,父母双亡,便刻了两个木像,当做活的父母供奉。一天,丁兰外出时,张叔来借东西,丁兰的妻子在向木像问卜后,得到“不借”的答案,便如实回答张叔,张叔大怒,对木像大骂,还打了木像,丁兰发现后,去打了张叔,丁兰被衙门逮捕了,他哭着对木像忏悔,木像竟流下了眼泪,官员向皇上奏明情况,还举荐丁兰为孝廉。
这本书让我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最重要的事都是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二十四孝》。大家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对,《弟子规》中我们学过一部分,可还有许多我们没听过的呢。
最让我感动的是“恣蚊饱血”,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叫吴猛的八岁小孩,家里很穷,买不起蚊帐,所以,夏天的晚上,有再多的蚊子咬他也不驱赶,他认为,如果把蚊子赶走,那么,蚊子就会咬他的双亲。吴猛的孝心已到了这种地步。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家都成了过去的“地主老财”了,不用再向吴猛学习了,但爸爸妈妈无比辛苦,我们回到家里,帮他们拿衣、换鞋、倒茶、做顿饭,这都是“孝”。
《二十四孝》中还有很多故事,像:孝感动天、刻木事亲、哭竹生笋——都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令我感动的,看着它,让我时时刻刻不要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
《二十四孝》读后感7
最近,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值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时记得为我们担扰,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结合公司实际,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估一个孝顺的好员工,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和继续发扬的。
《二十四孝》读后感8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我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悲哀,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咱们现代人就更就应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发奋领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亲和我在家。突然,母亲的肚子疼了起来,母亲叫我拿药来,但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母亲,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母亲,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母亲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坚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领悟,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读后感9
一个人在世上必须做到三点,第一珍爱生命,第二讲礼仪,讲道德,第三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孝敬父母。父母给你了生命,你不仅要保护好宝贵的生命,还要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你了生命。这是我读《二十四孝》后有感而发的。
《二十四孝》中记载着一个个震撼人间的故事:比如《刻木事亲》《卖身葬父》《行佣供母》等等,最让我感动的是《芦衣顺母》,故事中闵损的继母经常残虐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继母用芦衣做的衣服给闵顺,而用棉花做的衣服给两个弟弟。一天,父亲出门,闵顺因寒冷打颤,便受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知道闵顺被残虐,便回去要休掉后妻,没想到闵顺竟跪地求父亲饶恕继母,父亲十分感动,依了他。
闵顺对继母的“孝”深深影响着我,继母对他不好,他竟也不计较,还孝敬她。而我的妈妈呢?我猛然想起一件事来,一天中午,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吃饭。妈妈吃完饭后,便下楼散步去了。这下,我可乐坏了,我为什么很高兴呢?因为我可以尽情地玩手机。我玩得正欢,没想到妈妈竟然回来了,她惊奇地看了看沉浸于游戏中的我,又看了看玩得已经发热的手机,过了好一阵,她才明白怎么回事。刹那,原本和蔼可亲的妈妈变得如母狮子一般。我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妈妈没有打我,而是哭了,一滴滴泪水从脸颊流到下巴,一直滴到地上,妈妈一边哭一边骂道:“胡飙啊,你为什么不听话呀,吃个饭都要我守着,你都十岁了,你能不能自觉一点啊!你知不知道爸爸起早贪黑,一天就赚一两百快,而你呢?买药花了六十多块钱,买书也买了六十多块钱,参加军训又花了八十多块钱,购买演出服又花了二百多块钱,你自己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所有的钱都在你身上。”当时,我已经被妈妈训得面红耳赤,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那天下午,我变得寡言少语。直到下午放学,妈妈又骑着电动车来接我了,妈妈那双沉重的大手给我穿上暖和的棉衣,使我不挨冻,坐在车上时,我发现妈妈的白头发又多了几根,皱纹又多了几笔,我天天这么不听话,但妈妈对我的爱丝毫没有减少。相比《二十四孝》中的闵顺,我感到自惭形秽,所以我要好好表现,好好孝敬辛劳的妈妈,让妈妈更加幸福。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去孝敬长辈,感恩我的父母!
《二十四孝》读后感10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有一则是“卧冰求鲤”,这则小故事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这则小故事讲的是古代一位叫王祥的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但是,当父母生病时,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马上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的母亲使他失去父爱,王祥都能在父母生病时,衣不解带地侍候,还在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来把冰融化,捉鲤鱼给继母吃。真是令我感动极了。
古代的人们如此孝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构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是,事实好像有点不尽人意,历史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他们认为只有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却不体谅,不理解父母对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更不用提要他们孝敬父母了。他们可否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和父母亲把他们从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人们的唾骂和抛弃。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父母脸上多了一条条皱纹,头上多了一丝丝银发。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精心的养育并教育我们,却不求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帮妈妈做做家务,给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就像这则故事中的王祥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04-07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10篇)04-20
《二十四孝》读后感15篇04-08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900字04-06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08-09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作文900字04-06
鲁迅《二十四孝图》经典散文10-27
关于《边城》读后感范文精选04-07
关于《边城》读后感范文精选04-07
《我的大学》读后感范文精选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