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精选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 1
刚刚读完了宝岛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名作《地毯的那一端》,看到她坚持了七年的纯洁的爱情,心中真是无比的羡慕,同时也有点点佩服她对爱情的坚持,现在是个喜新厌旧的时代,在我身边真的很少碰到能坚持6年的爱情,多少人大学时还是海誓山盟,一毕业立马就各奔东西。
17岁可以说是人生感情最冲动的时候,有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因为错误的选择导致自己的一生都受到影响,也许在张晓风那个时代人还不是那么的浮躁和冲动,前几天我问我身边的一个条件差不多的男同事你找女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她说首先最重要的是女的要长得漂亮,身材要好,还要长得高。我当时就无语,他这句话说明了他实在是一个诚实的人,直接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另外也可以看出这个人实在是一个看重外表之人。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完美的东西,假如有两个人都摆在你面前条件都差不多,人品也都差不多,一个长得差不过一个很难看,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前者的。
而我是一个不容易相信别人的人,怎么说呢,也许是看到悲惨的爱情小说和爱情故事多了,看到几乎所有青春期的冲动大部分都是悲剧,自己真的不想在做一个悲剧了,于是胆小的我决定不再相信青春时期的所谓的爱情,决定毕业以后再谈恋爱。就这样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机会,拒绝了一些人。
仔细想想过去了就过去了,总会有合适自己的,就这样到了21岁,从没想到自己也会不理智了一次,而且还是远远超出我所料想的,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被他高大霸道而又帅气的气质所吸引了,也许是自己的年轻,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闹分手,另外加上时间空间的距离所以这场所谓的.网恋坚持了不到两年就这样在我提出分手后分开了。自从分开后我再也不相信所谓的网恋了,我也一直这样单着,虽然当初很纯真,但是现实还是很残酷的,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对这份感情的珍惜和对双方信任与否。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一切。
也许这是美好的结局,虽然在人看来也许并不完美,今日的不完美也许双方的未来才会更完美,上帝总会为我们配合的婚姻和爱情往往是最完美的,虽然这中间或许会有失败,痛苦,但是我相信在你人生的转角处总会有一个人在等待你,就像你也在等待别人来到你的世界一样,这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千万不要着急,学完享受这美好的等待,也许会让你更加珍惜将来美好爱情的到来,新的一年,愿上帝祝愿所有与我一样单身的朋友们,早日找到你心中的另一半。
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 2
读《地毯的那一端》这篇叩人情弦的散文佳构,深切地感到它就是由心灵这种较离境界产生出来 的美。作者张晓风曾自谦它是个人一抹淡淡的痕迹,也坦陈那里面有她的小小的气恼、得意,也有她的小小的凄伤、甜蜜,交付给它的是生命中的一抹色彩,一是个恬然而自足的女孩,在充满着温馨、充满着爱的世界里的心灵的感受。因此可以说,这篇散文是作者用浓挚的笔墨而绘制出的一幅妙绪纷披的爱的 “心画”。
张晓风擅长以诗笔为文,其散文从意象的捕捉、意境的构成乃至语言运用,都体现出作者以诗美作为散文追求的目标。张晓风的诗化散文体现出她对于传统散文观的大胆超越,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的`合理吸收,而这些又使得张晓风的散文具有了亦秀亦豪的审美效果。
我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那种复杂的心绪,就像我年少时一样,那种异样的甜蜜与悲伤,那种乍喜乍悲的心绪,她们让青春变得酸涩又甜蜜,让人无比怀恋。
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 3
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一书,兼具宗教精神与哲学底蕴,可说充满灵性,其“命若琴弦”的咏叹感人肺腑。让我们领略她的意蕴和风采吧。
闻一多曾说:“只有浅薄的庸琐的渺小的文学,才专门注意花叶的美茂,而忘了那原始的、最宝贵的类似哲学的仁子。”而张晓风正可谓慧根别具,《地毯的那一端》中的创作素材虽只涉及平常琐事,却能会意独深,在她笔下被寓以极深的哲理。如妹妹喜欢文科,厌恶理科,晓风得知后开导道,不能勉强每一件事都如意,我们固然应该学习我们爱好的东西,却也没有理由摒弃我们不感兴趣的东西。
另一方面,张晓风的散文语言蕴骨感于婉媚,创作手法常突破常规修辞,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如:“梅叶已经凋落,梅花尚未裁剪,我只能伫立欣赏梅树清奇磊落的骨格。”每每被画家点染皴擦,文人骚客反复吟咏的梅,在她看来,更值得赞扬的是它的“骨韵”。梅骨是极深的七褐色……梅骨上也布满苍苔的斑点,它甚至有岩石的粗糙风霜。梅树的叶子已经落尽,梅花一朵朵挺着怀孕的花胎,她虽然不能目睹梅花怒放时的风姿,却没有失望,而是在真情的驱动下,专心致志地欣赏梅树那遒劲的骨格,进而“我几乎想剖开枝子、掘开地,看看那来日在脚下浮动的暗香在哪里,看看来日可以欺霜傲雪的洁白在哪里。”其实,作家来时脑海里已见梅花“荧光四射的花瓣、绿得透明的.叶子”的印象。有道是“梅花三弄断人肠”,晓风于无花处见繁花,做的一帘幽梦而已。梅树并无变化,而作家写梅的性格却既随意又精准,既内倾又外观。
“人生若不是为了信仰却还剩下什么呢?”晓风心界空灵、质朴优美,她的文笔向天而又着地。“凡事都是一时机缘,事境一过,一切的热闹繁花便终究成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晓风自有她的忧虑,“台北的风让我每月思念南方的家。”在一遍遍的祈祷声中,纵有百端俗虑也在此时一并抛撇,一瞬间便释放了长期以来囤积的压抑和苦闷:“我们活在梦里,活在诗里,活在无穷无尽的彩色希望里。”也是由于信仰,让她于熙熙攘攘的世界中悟出与人为善的真谛,并从中得到快乐。母亲给她的学杂费,因为同学生病借了出去,当晓风手拿着同学归还的那一叠,她感到这笔钱,因着母爱和友爱的缘故有了双重的光辉。她的心透明、真挚,她的无嗔无欲与生和谐。
别有才情气自华。《地毯的那一端》这个小册子,留下了一条张晓风由成熟到成就的艺术辙印。她曾讲过,其实对于自己早期的作品羞于启齿,由于年轻和浅薄,把许多好的东西写糟了。窃以为,张晓风的散文美,就美在她能让你了解她谦逊、平易的性格。一次,某大学邀请张晓风指导写作,她上讲台第一句便说:“我今天能有什么给你们指导的?没有,只不过分享一下我心里所想的东西。”话如麦饼之丕实,泉水之甘平。文学艺术的魅力不正是在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同分享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小篇中,我们都能读到汉代的史传、唐朝的诗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戏曲……或者在眼前,或者在胸中。中国人往往与山同在,孔子的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李白的敬亭山,让他在云鸟高飞尽之际,有一个相看两不厌的对象;辛稼轩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是山,山是自己的情与貌。
张晓风在一次次朝山谒水中释忧解烦,物我两忘。而这些山水都朦胧地带有江南水乡——江苏徐州(张晓风祖籍地)的风貌,既有杨柳低岸,晓风残月的凄婉,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缠绵的悲郁,但更多的是一种大气开拓的境界:“清风明月,山松野草,我要把它们怀抱在心中……即使当时你的心中折叠着一千丈的愁烦,及至你站在瀑布面前,也会一泻而尽了!
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 4
昨天中午,我读到张晓风的《地毯的那一端》的时候,忍不住小声朗读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详细叙述了张晓风和她的爱人相识相知相爱、准备新房、准备举行婚礼的过程。
她和她的德在大学认识。德一直对她很好,像照顾小妹妹一样照顾她。他们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去图书馆学习,一起为了理想奋斗,一起布置新家,一起准备婚礼。
德是她的`冬日暖阳,黑夜里的明灯,人生的掌舵手。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晓风很幸运。有个人那么爱她。他们互相扶持,共同成长,成就对方,终成眷属。
人生如此,应该没有任何遗憾了。
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 5
老师让读的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散文的看法。之前我一直以为散文是只有文学家和作家才能看懂的虚无缥缈的文体,虽说情感包含在里面,可始终难以读进去。久而久之,散文便成了我“催眠曲”。我想,若不是语文老师的推荐,我至今也不会涉猎它。
随意翻开一页,看到了作者对深爱之人的表述,题目是《地毯的那一端》,作为一个中学生,自然来了兴趣。这一篇文章写了她与爱人从小到大的故事,其中不乏有优美的佳句,它不仅表达出对于丈夫德的爱,还怀念过去的日子。这是一种隽永的回忆,纵然岁月的痕迹已然烙印在脸上,可那颗初心终究不会改变。一篇散文让我读出了记叙的影子,我想,是不是,我也该让自己的青春留下些痕迹,在将要老去之时还能回忆起过往的时光,娓娓道来。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散文之所以散,为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源于其内容繁多,不拘条理,这样就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己内心的积淀,流畅自然。神不散才能使要表达的思想更明确。对于散文家来说,张弛有度显得尤为重要。之前我以为这些话都是些没用的套话,可我现在发现这是对的,我顿时感到原来我对语文还是存在不少偏见的,这也是我对语文产生了一些好感。我发现这类书就如同浸过水的海绵,不济就什么也没有,但若是挤两下,总会得到点什么。
书中的每一篇散文都不长,也不会让我感到疲惫,因而每读一篇,我都能去期待下一篇。散文的语句都很优美,然我不禁想借鉴一些到作文中去,这也是我继续读下去的原因之一。优美的语言并不是过于华丽,令人感到厌烦的那种,里面充满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也许这才是语言最出彩最有魅力的地方。这也是我第一次以没有睡着的状态读完了一本散文。
纵观全书,写的内容大都关于爱和怀念,这让我想起了冰心奶奶,文字清新淡雅,爱意满怀。我不知道如何欣赏散文,但我读完后发现它带给我的感触并不亚于一本科普名著。张晓风对爱与人生这个话题有着深刻的见解,她的一生必定过得很有意义。她用一个个的小故事来解读人生,虽说尽是些平凡小事,可包含了她的人生态度,因而读上去倍感亲切,平易近人。这本书鼓励我要对生活多一些思考和认识,不能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冲破表象,感悟真谛,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不光要生活,更要懂生活,爱生活。
张晓风女士一直在过一种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虽说这不是我的追求,但这毕竟也是一种幸福。但喧嚣归于沉寂,绚烂归于平淡,一个人就能够冷静下来,去享受生活发现更多的乐趣。人不能绷得太紧,超过临界是会断的。瑞士的钟表匠在烦躁时也不会调出好的时钟,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一切才能以更好的态度对待我们。人活一次不为贪图享乐,但也要愉悦舒适的生活,过属于自己的独特而有意义的人生。
我应该感谢张晓风女士,她让我明白了这么多人生的道理,定然会使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积极热情地走下去。
【地毯的那一端读后感】相关文章:
《花地毯》教案08-25
花地毯教案07-25
地毯拼音解释及造句09-08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06-17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03-07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04-01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05-17
《花地毯》教学反思07-09
《花地毯》的教学反思08-18
《花地毯》教学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