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读后感

时间:2024-08-25 22:54:52 王娟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冰鉴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冰鉴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

  冰鉴读后感 1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冰鉴读后感 2

  选择《冰鉴》这本书缘于书名和作者,本来自以为曾国藩所着的冰鉴,是给予后人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和借鉴,但是真正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冰鉴》是一本相术书,是曾公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

  曾国藩是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严以律己、赏罚分明、勤俭节约、修身养性、崇尚气节、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同时,他又积极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设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既有荣耀之处,也有挫折之时,但是他凭借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功夫,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成就了不凡的事业,受到后人的敬仰。曾公所处清朝晚期,正值内忧外患社会之际,曾公凭借相术来观人识相,选拔人才,网罗了诸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一批俊杰。

  冰鉴的解释,冰者明净,鉴者——镜也,冰鉴比喻明察秋毫、洞悉内情。冰鉴全书共分七篇,即神骨篇、刚柔篇、容貌篇、情态篇、须眉篇、声音篇、气色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主题是看人的方法,曾公的相术通过对人的言、行、神、情等方面的观察,总结出人的性格特征、人格品质、内心活动、精神面貌、处世经验,继而归纳出人的前途和命运。

  每一篇的精华之句如下:

  神骨篇: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刚柔篇: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容貌篇: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

  情态篇: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形态。

  须眉篇: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也。

  声音篇: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于五音相配。

  气色篇:面部如命,气色如运。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

  《冰鉴》中看人主要是从以下九个方面综合考察:

  其一,看人的神色。观神是《冰鉴》的核心所在,神是看人的第一要诀,神主要是指发自内心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一身精神,俱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一个比喻:山上的泥土经常流失,但它却不会崩塌,因为是有坚硬的岩石镇守。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都能从他的两眼看出来,一个人骨相的好坏都集中在一张面孔上面。人的神有清浊之辨、有邪正之别,同时也有虚实之别;凶恶之人目露凶光;仁爱的人目光诚恳而庄重;勇敢的人目光炯炯有神,心怀奸邪的人眼睛闪忽不定、动若萤光;心无杂念,堂堂正正的`人,目光镇定有神。

  其二,看人的精神状态。观精是指一个人才智能力在气质上的外部显露。品质的复杂,加上个人修养、环境等因素影响,精神饱满,则朝气蓬勃;精神空虚,则内心幽暗;有些人的精和神表露不明显。精条达畅明的人,聪明敏慧;精粗疏暗味的人,鲁钝愚笨。

  其三,看人的筋。观筋,筋和骨经常联系在一起考量一个人的力量勇怯,筋刚硬则说明为人勇敢;筋软弱则说明为人怯弱。

  其四,看人的骨头。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骨健,其人强壮;骨软,其人软弱。

  其五,看人的气是否旺盛。观气,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沉浮静躁。沉得住气,临危不乱,此人堪当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力量攻坚。往往半途而废。底气足,干劲足,做事能集中精力且持久;底气虚,精神易涣散,多半途而废。

  其六,看人的脸色。观色,色是一个人的情绪表现,是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曾国藩认为: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激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也就是仁善厚道之人,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之人,有激奇亢厉刚毅之色;包容智慧之人,有明朗豁达之色。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需从其它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其七,看人的仪表。观仪,仪表堂堂的人往往内心阳光、人生积极;仪表不整的人往往内心有愁苦之事或内心晦暗。仪态端庄大方,修养深厚,素质高;仪态邪顽,畏缩卑琐,修养浅薄,素质差。耿介忠直的,仪态坚定端庄;果敢决断的,仪态豪迈勇猛;坦荡无私的,仪态安详。

  其八,看一个人的态度。观容,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必然在脸上有所表现。容止不正,其人必然心怀他念,需要考察其真正的动机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无庞杂,不会轻易见利忘义。一般而言,容止庄猛的,勇武刚健;容止沉稳的,则谨慎有节;容止圣端的,则肃权威威严。

  其九,看人的语言。观言,言为心声,是思想的体现,也是判断一个人才略的重要方面。语速较慢则为人心胸开阔;语速较快则为人心胸狭窄。

  冰鉴中总结出相人的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不过冰鉴书中也运用了很多相学中的知识,比如周易、庄子、麻衣相法等等,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尤其中国的古文化,本人未曾阅读过上述书籍,因此冰鉴中的许多内容无法理解,因此对于冰鉴的感受也只是很肤浅的了解。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际交往关系越来越复杂,接触到的人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管理事务所而言,如何在各种人中甄别人的优劣,选拔有德有智的人才成是一大难题。曾公的《冰鉴》是对相人和识人的总结,我要好好学习,现在看第一遍还是很多东西不理解,仅仅是记住了一些很浅显的道理,根本无法在实践中运用。接下来还准备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直至能深刻的理解,然后慢慢地运用在实际选人上,看看冰鉴给我的实践会带来什么样的人才这才是看冰鉴的意义。

  冰鉴读后感 3

  一直在看《冰鉴》,看了将近2年,先是看原版,古文基础不好,读的囫囵。然后又找了好几个后人翻译的版本看后,越来越有感觉,更加佩服曾公留下的识人,用人精华。也很荣幸自己有机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实践。

  古代善于识人者,往往能够从成败之外看到人的长处,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现实中,我们往往以绩效为第一评价标准,而成熟有经验的领导还会依据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和潜力来判断人才。而平庸的管理者却只能以成败论英雄,如此一来,必然会错失人才。联系到现实中,一种可能是初为管理者,没有能力去全面判断。还有一种就是管理者对培养和判断下属能力过于简单和粗旷,以绩效和数据为一切标准,没有耐心去辅导和帮助下属,或是出于自私害怕下属超越自己,多种可能性。古代的管仲和张良在未显达时,管仲在未佐齐桓公时,什么都不成功;张良未遇刘邦时,刺杀秦始皇也不成功。这是因为事情的成功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干扰,运气好时,瞎猫也能撞上死耗子。运气不好则天才也难成功。观察人才的办法,应仔细考察做事情的办法和手段,即使他这次未成功,但可以知道他的特点(也就是能力各方面的特点),是胆大心细?还是计划周蜜?还是凭借偶然性完成了任务?计划周密和胆大心细的人,即使这次不成功,下次也会有进步。如果我们作为管理者在判断人才的时候过于简单看某一因素,则会错失人才。当然如果处于公司的变革期或带有其他的政治目的和因素可能会受到影响。

  聪明的领导者一般都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人的特性并识之,用之。曾国藩非常善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广交朋友,考察不同的人才,做好储备和积累。我们在现实中也是需要鼓励各级经理在平时做好人才储备,这是前提。

  一点感悟和大家探讨,不成熟处望指点。

  冰鉴读后感 4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关于识人,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示过,人最大的智慧在于能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对于领导者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得的,曾国藩的《冰鉴》就是一本教人识人的书。

  《冰鉴》体虽小而思精,我读完后感觉要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很难大家听到这里可能觉得这不就是封建的相术嘛,现在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了,不值得一信,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嘛,我认为其实是有的,书里的.内容在生活中很多都能得到验证,之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形体特征来识人是源于心理学和中医学,人的性格,经历,学识可以决定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神态,这个大家好理解,中医学又是怎么回事呢,举个例子,中医认为肺气虚弱的人性格会多悲伤,如果调理得当性格会逐渐开朗,而肺虚的人在长相上会显示出皮肤颜色苍白,精神差,脾不好的人会胆小,成天担惊受怕,长得瘦弱,耳朵又硬又小的人是先天肾气不足,耳朵又肥又厚实先天肾气足的表现,肾气足精神劲才足,所以身体状况对一个人的心里状况也是很有影响的,比如我们要帮助一个自卑的孩子建立自信时,除了心理的辅导,不妨也关注一下他的身体健康,相信会事半功倍的。这算一本工具书,我们可以说,《冰鉴》表面上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本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他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对于领导人,多了解一些识人用人的方法;对于个人自己,我们通过冰鉴中的理论反观自己的外在时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我想在学习识人时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其实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冰鉴可以做为一面镜子,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对于父母和老师,通过此书的学习,多一种观察认识孩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冰鉴读后感 5

  对于曾国藩的了解最早是从书架上的《曾国藩家书》所闻,初中在学近代史时,太平天国的灭亡咎取自于湘军的挥师,而领导者正是曾国藩,后又问他是北洋水师一把手李鸿章的老师,封疆大吏马革裹尸而还左宗棠的引导者,不可不畏。在对王阳明的高度评价之余,对曾国藩半个圣人的称号也随之产生,说其为清朝核心的柱石也不为过。

  然而,笔者真正认真读曾国藩,也是从这本《冰鉴》开始。《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中关于如何看人有精辟的八句话作为开端:

  1、穷之以辞以辨其智;

  2、远使之而观其忠;

  3、近使之而观其敬;

  4、烦使之而观其能;

  5、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6、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7、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8、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此段话也作为历史中高级管理者所称颂的识人之法,人生短短数十年,谁又能经得起这样那样的考验和折腾,所以最后能够胜出的是,真正可以被精炼而出的人才。对于《冰鉴》并非在此之上枚举数例以示迎合,而是曾大家在一生相人中所总结而出。

  简单归纳而言,从一、骨;二、面(含五官);三、情;四、神;五、声;六气等六个方面的微观细节来品评一个人。

  一骨:此主要只头骨。头骨构成了整体面相的框架,头骨是否平整,颧骨是否凸显,颌骨是否宽平,后骨是否函内等均是考虑范围。诸葛亮因魏延有反骨,而断定其有谋反之意,马岱手持密诏诛杀魏延。但历史的另一侧认为魏延的将才之气不应以此而亡,反而觉得诸葛亮仅因反骨而杀魏延不妥。哎何是反骨,请读者自行百度。头骨的学问在民间也有些学问,小孩头骨有没有睡平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要把头睡对称等。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头型,会发现有微妙的不同。

  二面:对于相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其中五官又是重中之重,又分为两层。

  1)五官的相对位置——五官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是否有张好的囊,而决定万里挑一的灵魂的是那双水润的眸子。相由心生,喜、怒、肃等相均是内心长期活动的体现,五官中最重要的是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任何心理丝毫的变动,都会在眼睛中有所体现,眨眼、直视、躲闪等都可看做是心理波动。与眼睛相配和的眉毛、鼻子、人中、嘴巴、耳朵相对位置,聚集-松散,三庭分布,左右上下距离等都可有对应的代表。

  2)五官的立体感——眼睛的深邃、眉毛的修长杂乱、鼻梁的高低、鼻尖的斜正、嘴巴的宽窄、上下唇的薄厚、耳垂的大小等,都会对五官的立体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眉以修长顺为佳,鼻以梁骨鼻尖高为宜,眼以勿凸勿凹为上,唇以厚实为要等,综合而言有立体感的五官,更让人赏心悦目,相中为佳。

  三情:面相中所反映的各类情感,长期可见的喜、笑、怒、肃、哀等。每有事情发生,面相上便会有相应的情感类的反应,但时间久便会在面相上有刻印,爱笑之人,嘴角上扬,体现心中的喜悦,久而久之周围的也愿意向他靠拢;嘴角下抑之人,反应着阴郁的情感,随时有哀伤的发生,也折射出内心的不悦与郁闷。爱皱眉头之人多愁,挑眉上竖之人易怒,眼角下耷暗淡无神之人易哀等,情感在面相上一览无余。

  四神:貌有清、奇、古、秀之别,匹之以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各人之间也大有不同。黑脸的张飞/包公的严肃、红脸的关公的忠义、白脸的曹操的奸险,每个人的将自己的神态表现到极致,体现在京剧中人物的神态中。举手投足之间,相貌眼神之余,神态是一张名片,代表着一个人的状态。长期表现出的个人特点的神态,因事情走向而产生神情微妙的变化亦能说明心态的调整,可见一斑。

  五声:此处是将声与音分开,声为在空气中传播的主波动,而音为声至产生的余波,类似于敲钟后的余音。用声音的洪亮、清亮等特点,来代表一个人的中气和态度,如同电影中威武之人声如洪钟,才学满腹之人声音清亮,奸邪之人声音曲细,病入膏肓之人声如摩挲等。而音是辨别声的辅助,所谓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是对声音的绝佳盛赞,声音好听到在耳旁持续存在,永不消亡,如同在音乐厅欣赏交响乐般美妙。而声音以洪亮、清晰为佳,忌浑浊,摩挲。

  六气:生活中常说气色好坏,气是内在力量的外在体现,中气是否充足,能体现出人身体的优劣,状态的好坏。在做事、谈吐、思考等各方面综合体现,而非单一条件所产生的结果。气又分颜色,以紫、青、黄为佳,以赤、白为弱。而一般所谓的气色,是从脸色而看,辅之以眼神、眼袋、黑眼圈等细节来判断。

  《冰鉴》之冰,笔者以为冰者寒也,静也,心静方可观万物;鉴者,辨也,以经验而为之,以静心以辨人,分是非,断吉凶,成万事!

  冰鉴读后感 6

  俗话说:从政要学曾国藩、从商要学胡雪岩。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小学生,但这个暑假我还是决定看一看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冰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冰鉴》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在明朝有一个叫阿留的小画僮,他有一点傻,因此在生活中闹了不少笑话,但是你不能因此看不起他哦!他在画画上很有天赋。有一次,他的师父周元素正在准备画画,他看见阿留在一旁跃跃欲试地看着画纸,似乎也想作一幅画,于是笑着问:“难道你也会画?你能画几笔给我看看吗?”“画就画,有什么难的!”阿留看着画纸,稍微沉思了一会儿便动手画了起来。只见一会儿功夫,纸上便呈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蜻蜓,正轻盈地立在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整幅画构图非常匀称,颜色浓淡相宜。这幅画取意于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周元素不禁赞叹:“阿留真有灵气,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古时候其貌不扬的晏子却是个充满智慧的大人物、哈佛大学不正是以外表来判断史丹佛夫妇,因此失去了一个建造大楼机会吗?

  在生活中千万不能以一个人的外表来评价别人。虽然《冰鉴》有许多道理我还不懂,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冰鉴读后感 7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冰鉴》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决。所谓“鉴”就是一面镜子,除了识人,更可以正已之衣冠。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我看的这个版本,对原典进行了译释,并结合历史典故、曾公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解读,解读内容在我看来,跟原典似乎关系不太大,多为“鸡汤”内容,所以看得比较粗,把这本书作为静心修身来读。

  读这本书是因为对身边个别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感到震惊,对内心的冲击差点让自己对人生产生怀疑。但回头想想,其实一切结果都不是因事情突发而产生的,只是自己忽视了那个过程、忽略了种种迹象,细细想来,一是自己接触的人类型太少,总是在家和公司打转转,不主动其实也是不想去突破这个狭小的空间,想人想事过于简单片面;二是关注他人太少,不屑于对他人评头论足其实是对他人的`冷漠。每个人的行为结果跟他的生活背景、接触的人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都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自己拥有怎样的人生。“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不想识人,则用不好人,也必然不能担负起重要的责任,“担当”二字,不是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的。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识人怎么会“疑人”,而不疑人是建立对其有客户认识的基础上。先识已,再识人,再谈用心做事。

  冰鉴读后感 8

  当我翻开《冰鉴》这本书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人智慧世界的大门。曾国藩的这部识人奇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冰鉴》中所阐述的识人方法,既有着传统的文化底蕴,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曾国藩通过观察人的神、骨、气、色等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才能和命运。这种方法虽然在现代社会可能显得有些神秘,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

  神,是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气质的体现。一个人的眼神明亮、坚定,往往意味着他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强大的内心力量。而眼神黯淡、游离不定的人,则可能缺乏自信和决断力。骨,代表着人的骨骼形貌和气质风度。骨骼挺拔、端正的人,通常有着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而骨骼软弱、弯曲的人,则可能性格软弱、缺乏原则。

  气,是人的气场和能量的表现。一个人气场强大、充满活力,往往能够吸引他人的关注和尊重。而气场弱小、萎靡不振的人,则可能缺乏自信和魅力。色,即人的面色和气色。面色红润、气色良好的人,通常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而面色苍白、气色不佳的人,则可能身体虚弱、精神不振。

  在阅读《冰鉴》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我们常常凭借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而忽略了对其内在品质的深入了解。《冰鉴》提醒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一个人,不能仅仅局限于外表和言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建立起真诚的`人际关系。

  同时,《冰鉴》也让我认识到,识人不仅仅是为了选择朋友和合作伙伴,更是为了自我提升。通过观察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地完善自己。正如曾国藩所说:“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我们应该以有品德、有能力、有实干精神的人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冰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书籍。它让我们在领略古人识人之道的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冰鉴读后感 9

  《冰鉴》,一本曾国藩所著的识人之书,充满着古人的智慧与洞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晚清名臣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

  曾国藩以其独特的识人用人之道,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冰鉴》中,他通过对人的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方面的观察,来判断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和未来发展。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让我深感敬佩。

  书中对人的神骨的论述尤为深刻。曾国藩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和骨骼形貌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一个人的眼神清澈、坚定,骨骼挺拔、端正,往往预示着这个人有着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相反,眼神浑浊、闪烁不定,骨骼软弱、弯曲的人,则可能缺乏自信和毅力。这种观察方法虽然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一个人,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角度。

  刚柔之辨也是《冰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曾国藩认为,人的性格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方能成就大事。过于刚硬的人容易折断,过于柔弱的人则缺乏行动力。只有刚柔适度,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又能够灵活应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容貌和情态方面,曾国藩强调了人的'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容貌可以反映出他的先天禀赋,但情态则更能体现出他的修养和内涵。一个人的举止得体、神态自然,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举止粗俗、神态慌张的人,则会让人觉得缺乏教养和自信。

  读完《冰鉴》,我深刻地认识到,识人之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和修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观察和判断人,以便更好地与人交往、合作。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内涵,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魅力的人。

  总之,《冰鉴》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的书籍。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识人用人之道,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冰鉴读后感 10

  再次阅读《冰鉴》,我依旧被其中蕴含的深厚智慧所折服。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识人、用人的专著,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理的宝典。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曾国藩对人才选拔的严谨态度。他强调从多个角度观察一个人,包括气质、眼神、表情、言辞语音、行为动作等。这种全面的观察方法让我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严谨的态度来选拔人才。无论是企业招聘还是学校招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每一个应聘者或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

  同时,《冰鉴》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识人方面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略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这种偏见和误解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还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更加全面、深入地观察一个人,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此外,《冰鉴》还让我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曾国藩在书中多次提到“将心养得实、养得灵”,这种修养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社会的责任。只有当我们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修养时,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冰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书籍。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观察一个人,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冰鉴读后感 11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尽管它实际上是一本伪书,但其中蕴含的识人、用人之道却极具价值。初读此书,我原以为这是一本讲述做人做事道理的书籍,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实际上是一部关于相术的专著,是曾国藩对自己识人、用人经验的总结。

  《冰鉴》全书共分为七篇,即神骨篇、刚柔篇、容貌篇、情态篇、须眉篇、声音篇、气色篇。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如何观察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例如,在神骨篇中,曾国藩提到“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强调了眼神和面部骨相在识人中的重要性。这种观察方法不仅具有直观性,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曾国藩对人才德行的重视。他强调人才的“操守”和“志趣”,认为一个人的“情操”是其成功的关键。这种情操不仅体现在对名利的淡泊上,更体现在对自我修养的严格要求上。曾国藩提出的“有节操而没有官气”、“条理清晰而不说大话”等观点,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此外,《冰鉴》还让我认识到,识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曾国藩通过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识人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冰鉴》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籍。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观察一个人,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人才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识人、用人能力。

  冰鉴读后感 12

  《冰鉴》,一部充满智慧的识人宝典,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曾国藩一同审视着世间的芸芸众生。

  曾国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在《冰鉴》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人的外在表现来判断其内在品质。他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七个方面入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识人方法。

  在神骨方面,曾国藩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和骨骼形貌是判断一个人品质的关键。一个人的眼神清澈、坚定,骨骼挺拔、端正,往往预示着这个人有着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而那些眼神浑浊、闪烁不定,骨骼软弱、弯曲的人,则可能缺乏自信和毅力。

  刚柔之辨也是《冰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曾国藩认为,人的性格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方能成就大事。过于刚硬的人容易折断,过于柔弱的人则缺乏行动力。只有刚柔适度,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又能够灵活应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容貌、情态、须眉、声音和气色等方面的观察,则更加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曾国藩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才能,为用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读完《冰鉴》,我不禁对曾国藩的识人智慧深感钦佩。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古人的识人方法,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和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该学会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才能优势,以便更好地与人合作和交往。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内涵,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魅力的人。

  冰鉴读后感 13

  再次翻开《冰鉴》,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与启迪的阅读时光。这部书籍不仅让我领略了古代识人术的博大精深,更让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冰鉴》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在众多识人书籍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准的见解。作者通过七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识人框架。这个框架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冰鉴》所蕴含的哲理与智慧。它告诉我,识人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或方法,更是一种修养和境界。只有当我们具备了深厚的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时,才能真正做到“知人者智”。

  同时,《冰鉴》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和方式。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还会阻碍我们的个人成长。《冰鉴》教会我,要以一颗真诚、善良、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冰鉴》还让我认识到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时,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识人能力和修养水平。这种自我提升的过程虽然漫长而艰辛,但它却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总之,《冰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籍。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性,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人交往的机会。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和实践其中的智慧与哲理为我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光彩。

  冰鉴读后感 14

  初读《冰鉴》,仿佛踏入了一个古老而深邃的识人殿堂。这部由曾国藩之名流传下来的书籍,虽非其亲著,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揭示了识人、用人的奥秘。

  《冰鉴》以七篇章节,分别探讨了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及气色等七个方面,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识人体系。每一篇章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多面性。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神骨篇”,它强调“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在品质往往能通过其眼神和面部特征得以窥见。

  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表面的言行所迷惑,而忽略了对方真实的内心世界。《冰鉴》教会我,要用心去观察,用智慧去判断,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此外,《冰鉴》还让我意识到,识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正如曾国藩所言,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练就一双洞察人心的慧眼。

  总之,《冰鉴》不仅是一部关于识人、用人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引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性的智慧之书。它让我学会了更加全面、深入地观察和理解他人,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人交往的机会。

  冰鉴读后感 15

  当我轻轻合上《冰鉴》这本书时,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慨。曾国藩的这部识人奇书,如同一位智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识人用人的奥秘。

  《冰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识人世界。曾国藩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七个维度出发,对人的性格、才能和命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在神骨方面,曾国藩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和骨骼形貌是判断一个人品质的关键。他强调眼神的清澈与坚定,以及骨骼的挺拔与端正。一个有着这样特质的人,往往具备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而那些眼神浑浊、骨骼软弱的'人,则可能在自信和毅力方面有所欠缺。

  刚柔之辨在《冰鉴》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曾国藩指出,过于刚硬的人容易折断,过于柔弱的人则缺乏行动力。只有刚柔相济,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种平衡的理念,对于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困难时,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容貌、情态、须眉、声音和气色,这些看似细微的方面,在曾国藩的笔下却成为了洞察人性的重要线索。一个人的容貌可以反映出其先天的禀赋,而情态则更能体现出其修养和内涵。须眉的形状、声音的特质和气色的变化,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

  读完《冰鉴》,我不禁为曾国藩的智慧所折服。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识人用人的宝典,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启示录。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古人的识人方法,但其中的一些原则和理念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应该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他人,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判断,用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内涵,努力成为一个有品质、有才能、有担当的人。

  冰鉴读后感 16

  《冰鉴》,一本充满智慧与洞察的书籍,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人性认知的道路。曾国藩这位晚清名臣,以其独特的识人用人之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冰鉴》正是他智慧的结晶。

  翻开《冰鉴》,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的识人世界。曾国藩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七个方面,对人的性格、才能和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和骨骼形貌是最为重要的识人标准。一个人的眼神清澈、坚定,骨骼挺拔、端正,往往预示着这个人有着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而那些眼神浑浊、闪烁不定,骨骼软弱、弯曲的人,则可能缺乏自信和毅力。

  在刚柔方面,曾国藩强调刚柔相济的重要性。过于刚硬的人容易折断,过于柔弱的人则缺乏行动力。只有刚柔适度,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又能够灵活应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容貌和情态也是曾国藩识人的重要依据。一个人的容貌可以反映出他的先天禀赋,但情态则更能体现出他的修养和内涵。举止得体、神态自然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举止粗俗、神态慌张的人,则会让人觉得缺乏教养和自信。

  须眉、声音和气色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曾国藩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细致观察,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才能。

  读完《冰鉴》,我深感曾国藩的识人智慧之高深。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按照古人的方法来识人用人,但其中的一些原则和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会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才能优势,以便更好地与人合作和交往。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内涵,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魅力的人。

【冰鉴读后感】相关文章: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04-30

《冰鉴》读后感(通用14篇)08-18

以书为鉴作文09-17

瞰玉鉴道诗歌09-29

西湖畔华发以鉴诗歌09-27

以人为鉴原文及翻译07-04

郗鉴传原文及翻译09-26

我以书为鉴作文10-11

《晋书·石鉴列传》原文及翻译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