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论语同行读后感
《论语》,顾名思义,就是议论的话,当然了,准确的解释是,孔子师徒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录。前段时间在补习班学习了几个月的《论语》,如今,就写篇文章来展现一下我的学习成果,也能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成果嘛!呵呵!
古人常说,文如其人。那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作者吧。据我所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作为大教育家的他,招弟子从不问出身贵贱与家境贫富,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是“温故知新”。学习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行了,不罗嗦了,切入主题啊。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汉武帝也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论语》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你迫切地想知道更多的内容吗?好吧,Let’s go!
老师常跟我们说“学而不厌”,其实,它就出自于孔子之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谦虚如此。他勤学终身,终有所成,不正告诉我们,只要你勤奋学习永不满足就能把学习搞上去。我们班的.桂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从不满足于自己的学业(其实我认为已非常好),不断向上,我很佩服她,每次我与她抢第一名的宝座,总是失望而归,懊恼不已的我决定从今以后向她学习,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我还不信这个邪儿了!
不过,学习主要是你要有兴趣。“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音乐的痴迷程度,如果我们学习也能这样,那不就什么都好说了吗?可我们生活中缺乏的不就是这种兴趣吗?我们班很多同学那叫一个“疯”呀!中午回家与晚自习出去吃饭的那点时间,都和网络约会去了,有的竟还跑到网吧去上网。我无语!如果他们能把这点痴迷转到学习上,那成绩一定名列前茅!该转变一下痴迷的方向了,我的同学们!
学习搞上去,还要注重学习方法。在《为政》篇里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无所得。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即要学习,也要思考。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从前作文写不好,喜欢从作文书中硬搬一些好词好句,爸爸总是说我没有多少真情实感,我很苦恼。后来,经过漫长的读书生涯,我终于明白了,别人文章中的各种句型、结构都是由作者情感表达需要而定的。从此以后,我读书时就会思考一下,我的文章可不可以掺杂这种句子?如果我也这样写,应该删改哪里?读的越多,思考的也就越多,虽然我的文章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但是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举一反三。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如果提示学生一个方面,而他想不出另一方面,就不教他了。孔子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弟子?学习这一则,你便会明白,孔子不喜欢不会举一反三的人。你想让孔子讨厌吗?不想就快学吧!
前文大多谈到学习,可学习的前提是什么呢?是志向、目标。孔子说:“匹夫不可夺志也。”连普通人都不想没有志向、随意改变志向,难道你连普通人都不如吗?一个人如果有理想,有抱负,却又因为衣食不好而羞耻的人,孔子认为不值得与他谈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未足与议也。”孔子还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才开始发愤读书,而他最终有那么高的成就,说明我们发愤还为时未晚。只要肯“不耻下问”“勤勉于学”,我们也可能成为下一代的“孔子”。加油啊,同学们!
我们知道,《论语》中记录的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话,却那么富有哲理,说明他是一个思想者。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说了很多话,可是有多少有意义的话呢?我们是否应该向孔子一样,做一个思想者呢?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让我们与《论语》同行,厚重我们的生命!
【我与论语同行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读后感:读《论语》有感02-09
★论语读后感01-03
论语读后感05-09
论语读后感04-26
《论语》的读后感05-15
《论语》读后感05-14
论语读后感精选05-06
《论语》读后感03-26
论语读后感想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