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论纲》读后感

时间:2021-07-07 19:24: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网络文学论纲》读后感

  当上世纪末的历史余辉在古老的文化原野投下最后一抹背影时,印刷时代的文学宿命般地步入落潮期。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却踏上Internet快车,沐浴着新世纪初露的晨曦,奏响了自己开幕的序曲。

《网络文学论纲》读后感

  的确,“网络文学”的词汇还未走进文学词典,“网络文学”现象就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景观。近年来,由于互联网迅速普及,网络技术飞快发展,上网人数急剧攀升,网络原创文学的绝对数量远远超出同期发表的纸介印刷文学。然而,由于许多“网”上作品的稚嫩、粗糙、苍白与良莠不齐,使得网络文学从总体上尚未赢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历史的尊重。不过,我们在怀疑网络文学的审美襟抱和艺术承担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恐怕是高科技时代难以逆转的文化趋势。

  文学的裂变期正在到来。计算机网络是导致这种裂变的催生婆。

  也许,再过若干年,人们上网“读屏”会像今天持卷读书一样自然和便捷,人们谈起纸介质印刷文学犹如今人面对甲骨竹简典藏一般敬畏和肃穆。但在那个时代到来之前,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小荷初露的生长期,人们对网络文学议论纷纭是必然的。因为以“另类”方式登陆互联网的文学,恰如本书作者所言:它也许是电子化技术催生出来的文坛“新星”,甚至是时下日渐边缘的文学苦旅中的一颗“救星”,但也有可能成为加速传统文学式微的最大“克星”。互联网的降临,为文学发展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第四媒体”引发的文学革命,正像历史上用印刷术替代竹简尺牍帛书一样,有可能从整体上改变文学格局,乃至打造出崭新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美学。

  不过,在这个文学“格式化”的阵痛期,一系列由“网络文学”诱发的学理命题,正无以回避地摆在学人面前。

  譬如,在理论建构的意义上,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得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的功能模式,文学的创作、传播、欣赏习惯,文学的使用媒介和操作工具,以及文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影响力等,都发生了诸多变异,因而,文学的观念形态也必须在思维方式、概念范畴、理论观点、思想体系和学理模式上,由理论创新达成学理创新体系。然而,当这种理论创新所依托的理性主义传统――中外文论话语系统同鲜活的网络文学实践――“网络文学”的现实表意系统之间出现龃龉和落差的时候,我们对“网络文学”的观念系统和价值模式该如何设定呢?

  又如,在文学演进的意义上,电子时代的文学走进网络,或者网络技术介入文学,都是历史的必然。但问题在于,网络中的文学,尤其是那些超文本、多媒体、交互式的网络原创作品,已是此“文学”非彼文学也。它的作者可能是不确定的,其动机也许仅在悦意快心而非昔日的载道经国或表征纯美;它的文本可能是“软载体”的网络链接或多媒体的视听组合,而非单一的线性文字文本;它的传播方式蛛网覆盖、触角延伸而无远弗届,其欣赏资源多样纷呈又无限复制。网络文学的平面化、零散化叙事,旨在消解深度和消费欲望,它对于元话语、经典规范、崇高审美及宏大叙事的全面摈弃和解构,有可能导致弗·杰姆逊所说的“类像”(simulacrum)崇拜和被大卫·格里芬批评过的对诗性审美的无情“祛魅”(Disenchantment)。这种由文学存在方式造成的文学存在本质和存在价值的改变,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艺术的倒退呢?值得研究。

  还有,在大众审美文化的意义上,互联网成为人类继广播和影视之后最具大众性的文化媒体,也是“读图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感官。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那么,互联网上的文学为我们“延伸”了些什么呢?很明显,网络对“中心化”的技术解构,拆卸了几乎所有的文学壁垒,让文学话语权回归民间,实现了文学的返朴归真;网络用“赛伯空间”(Cyberspace)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使交往与对话跨越了物理空间的屏障,让大众文化狂欢共享当下的时空平台,人们得以用最“无我”的方式(匿名和虚拟),表现最“真我”(解除面具焦虑)的生命底色,让自由、平等、共享和民间话语的旗帜高扬于大众审美的电子平台。然而,当网络消弭了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界限,当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范式和权力话语以后,它给予人类的文化呈现究竟是如雷蒙德·威廉斯所期待的“物欲横流时代人性的守护神”,还是如瓦尔特·本杰明所忧虑的'机械复制时代审美“光韵”消失后“人性的现代危机”,抑或如法兰克福学派所激烈批判的技术奴役下的“单面人”呢?网络文学之于大众审美文化和人类审美精神的引导性和建构性,将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赢得人类文明史的价值确证?令人深思。

  无疑,思考和回答这类问题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在喧闹的网络话语中思想者最希望听到的学理清音。欧阳友权教授的这部《网络文学论纲》,正是从一个较高的学术层面上,对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一些网络文学“元问题”作了自己的诠释,实施了对网络文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学术性原创。它在问题设定和原理建构上所作的拓新式努力,进一步拉开了网络文学研究这一新领域的学术帷幕,并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该书中,作者在廓清互联网时代文学生态的基础上,深入考辨了网络文学的文化逻辑、人文内涵、意义模式、存在样态、主体视界、创作嬗变、接受范式和价值取向等问题,最后,还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对策作了省思和前瞻。应该说,从文学基本理论的学理原点上研究网络文学,无论是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文学,还是对网络文学自身的健康发展,抑或是对网络文学理论的创造性建构,都是一件意义深远而又十分紧迫的事情。由是观之,本书的致思致理,不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欧阳友权教授长期从事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是国内较早介入网络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近年来我从许多学术期刊上不时见到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对学术的敏感、勤勉与执着,使他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率先获得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项目的资助。本书是他和他的课题组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我衷心地期待他在这一前景广阔的学术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网络文学论纲》读后感】相关文章:

郭德纲相声论梦台词04-12

文化广告学论纲论文06-22

中华价值观论纲论文06-11

论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发展与王权形成论纲论文02-08

论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发展与王权形成论纲论文02-08

《价值为纲》读后感09-30

价值为纲读后感04-15

新世纪中国体育经纪人培养论纲论文01-23

《吴用智取生晨纲》读后感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