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夹竹桃》教学总结与反思   

《夹竹桃》教学总结与反思   

时间:2024-08-27 21:25:37

《夹竹桃》教学总结与反思   

《夹竹桃》教学总结与反思   

《夹竹桃》教学总结与反思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本文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文章结构严谨。开篇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接着作者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开篇形成呼应之势。袁向东曾评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一丝不苟地表达自己。

  学习这篇文章,就要理解季老写作的背景。季老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在异国他乡巧遇自小于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并发表在1963年1月号的《人民文学》杂志上。原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联系季老的生活经历,这篇文章描写了故乡的夹竹桃,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但同时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乡情怀的寄托,在这普通的植物身上,承载了沉甸甸的乡情。

  学习这篇文章,还要真正地理解季老的人生情怀。季羡林和温总理总理曾经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他认为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我们中华文化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具体讲就是人和大自然不是敌人而是朋友。理解了这一点才会理解文中的两盆夹竹桃的融洽。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季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访时这么说的: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夹竹桃美丽又谦逊,动人又具韧性。季羡林老先生也是一个淡泊明志、默默奉献、诚以待人的学者。他有着波澜不惊的性格,有着始终如一的追求,才会对夹竹桃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并借笔抒怀,所以在季羡林写夹竹桃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赞扬夹竹桃而写夹竹桃,而在陈述自己喜爱夹竹桃的同时,也在含蓄地表达着自己要做夹竹桃一样普通的但是却有韧性的人。

  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课始,我和孩子们回顾本单元课文主题是咏物抒情,还让孩子们阅读书后作家卡片,为下文理解夹竹桃的花色融洽即为季老心目中的人与人的融洽打下伏笔。当然作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夹竹桃的资料,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学生汇报夹竹桃的资料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夹竹桃的特点,老师的简单点评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依据多年的六年级教学经验,我知道本课的生字认读、理解都很简单,因而在课堂上没有作过多的讲解,只是提醒了学生熏字的笔顺。根据学生的学情淡化了本课的生字词教学,给学生朗读课文留下了更多的时间。

  在初步感知课文的教学环节中,我感觉非常成功的是在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第一自然段)和总结段(第六自然段)进行了指导性的朗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明白了这两个段落之间的联系首尾呼应,还明白了文章的结构总分总,还让学生作质疑性的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研究文本的兴趣。这一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很鲜明,教师有必要让学生首先理清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清晰、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的检查朗读环节,若是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让学生朗读,必会让学生索然无味,为此我让学生按照夹竹桃花色、韧性、引起幻想三方面一一去读,在这一次读书的过程中,我变换了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有读整段文字的,有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的,有指导朗读反问句的,有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句式特殊的短语排列的句子的,还有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的,在一个个不经意朗读训练中,学生既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朗读展示完成以后,我让学生对照板书回顾了全文,至此,从整体入手,整体感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主要内容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因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又能引起我的许多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孩子们也通过文字与文学大师产生共鸣,以同样的感情爱上了夹竹桃。在这个环节中,我还引领学生质疑问难学习写法。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有的孩子会发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了迎春花、桃花等14种花,而丝毫没有提到夹竹桃。这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将问题抛给学生,他们经过思考便会得到答案: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更能突出夹竹桃的美。这样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还教会了学生立足全篇,学习领悟。

  在教学理解花色这部分内容时,深度解读教材为这里的教学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语文课堂应注重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作者在文中写道:火与雪是不相容的,又写道两盆如火似雪的夹竹桃融洽地开在一起,这引起了学生的疑惑。在帮学生突破难点时,我做了深层次的思考,不能仅局限于文字表面的理解,应与生活联系树立一种大语文的观念。为此我让学生再次读作家卡片,读那一句话: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学生很快理解了季老借花的融洽寄托希望人的融洽的情怀。教师的深情吟诵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学生再带着这样的感悟去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读得深情无比,此时课堂上学生、教师与文本融洽而美丽。

  在教学理解花色这一部分时,更大的收获是:学生居然提出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中的也字应该拿掉,因为前面根本就没有提到别的人家有夹竹桃。这样的问题唯有读书字字用心的孩子才能发现,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入情入境,令人感动!有学生立即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到过夹竹桃,因而第二自然段就可以使用这个也字。幸好本次教学我研读教材十分深入,在课堂上即兴背诵了原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个也字的用意。因此我告诫自己,教师的备课只有来源于文本,高于文本,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让我遗憾的地方,例如当一个学生缓慢而有条理地用之所以,是因为关联词说清楚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关系时,这是非常难得的,我评价他的表达很有条理,其实这样的鼓励还远远不够,我应该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告诉他:孩子,你有这样的发现真了不起!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赞赏,也许这一个拥抱会让他永远爱上语文!还有就是学生通过联系第四自然段明白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我还应该引导学生回顾《15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对游客爬山难的描写,是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衬托赞美,这样学生就知道还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作对照揣摩,同样能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课文,真正实实在在走进课堂,才会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还在等着我们挖掘,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遗憾留着我们在将来的课堂中去弥补。

【《夹竹桃》教学总结与反思   】相关文章:

暖流教学反思总结03-20

《比的化简》教学总结与反思(通用12篇)06-08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