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

时间:2022-05-29 02:34:54

《画杨桃》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杨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1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天,“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见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怎样?

  (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但是老师的态度不一样。)

  4·老师是怎样做的?(首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接着,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去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5·老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6·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7·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理解最后一段。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一生受用。)

  四、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写课上对着实物做写生练习。说明看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甚至不像原来的物品,是合乎情理的。)

  2·怎样背诵最后两个自然呢?(先熟读课文;再抓住两段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不难了。)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五、巩固练习

  1·同桌互背课文,再请几位同学背给大家听。

  2·怎样做写句子的练习呢?(先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考虑要写的内容;最后再动笔写。如:不像……而像…不要……要……都是从两种事物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

  作业设计:

  A:把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尽可能详细的写下来。

  B: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并完成句子练习。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句子练习。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我看

  不像……而像……

  角度不同

  同学

  大笑

  相信自己的眼睛,

  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

  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老师

  严肃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程序教与学意图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⑴ 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⑵ 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⑶ 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

  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

  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

  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案5

  【教学目的】

  1、教养: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

  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发展:

  知道同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亊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俺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身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同学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考虑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同学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⑴ 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俺”、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⑵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俺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⑶ 同学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一起研究。

  2、同学交流,相机引导。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画杨桃》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画杨桃》教学设计三附点评,画杨桃,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杨桃》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平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组织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8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理解老师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情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杨桃什么样?谁画杨桃,画的怎么样?...…)

  【让学生针对课题来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杨桃什么样呢,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谁还知道杨桃的其他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查找资料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

  3、那么文中到底是谁在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词,你们预习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多种形式读,说说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掌握字词,把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渗透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之中】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4、过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下面我们来深入的读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我”画杨桃。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出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读

  2、为什么我能这样画画,结合上文来谈一谈。(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的话)

  3、我画的这样认真,自以为画的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映?(生说,读,表演,体会同学们嘲笑的态度)

  【借助朗读、表演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人物中,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老师的态度怎样呢,默读课文6--17自然段,找出老师动作的词语(看、走、坐、审视……)体会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们的截然不同

  5、通过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读)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说的。(出示老师的话)

  (1)指名读,老师说了几句话。

  (2)再指名开火车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读读老师的话。

  (4)(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两人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5)再读老师的话,试着背下来。

  【理解老师的话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其深刻含义。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7、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回去想想,找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将课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画杨桃》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画杨桃》教案10

  第一课时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

  (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

  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①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②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③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④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放得比较轻。

  ⑤有些地方大家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⑥唱的速度很快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

  (板书:画杨桃)

  3.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养成给自然段画序号的习惯。请给课文每小节画上序号。

  2.主伴读全文。(几位朗读能力棒的学生为“主”,其他同学为“伴”。)

  3.课文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难记,你们认为是哪几个呢?

  ①辨析生字:

  叮嘱(右下易错)

  教诲(辨认“诲”和“悔”的音和形)

  ②学习生词: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③多音字:教我画画、倒不如、角度、相似。

  设计意图:开始接触课文,把朗读实践的好机会留给学生,不以教师的范读来替代。同时结合学习生字词,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安排。

  三、速读比赛(贯口读)

  1.试讲: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画杨桃,我实事求是画,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比赛快读(贯口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设计意图“:贯口”,是表演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演员以很快的速度歌唱、背诵唱词或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般在不换气或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进行。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齿伶俐清晰,贯口读是一种好形式,而且极具竞技性。

  四、演读课文,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教师作“我”,一学生做老师,其他学生可以选课文提供的台词,更可以自己创作相应的台词。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五、课内作业

  1.选词填空:严肃、严格,教诲、教育。

  2.积少成多:写带有“看“”想”意思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语态想象(填空读)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从后面老师的话语可以看出,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肯定是学生问的,而且是无疑而问,带有嘲笑的味道。)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问。)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有个学生取笑说。)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二、主旨领会(背诵读)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三、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①词语意思;②课文写法;③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3.学生交流的教育意义可能还有:①不要自以为是;②凡事要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③小事中也有做人的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第二课时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画杨桃》教案】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学设计06-19

《画杨桃》教学方案07-09

课文《画杨桃》的教学反思09-21

《画杨桃》教学后的反思07-08

关于《画杨桃》教学反思07-08

教学反思画杨桃(通用18篇)12-02

画杨桃语文教学设计范文06-07

《画杨桃》教学反思(通用11篇)06-21

画杨桃公开课教学反思精品06-14

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学叙事07-22

用户协议